水土保持监测点共37页

合集下载

水土保持监测内容及方法

水土保持监测内容及方法

水土保持监测是指对各类建设项目及生产活动依法进行的水 土流失状况、危害和水土保持措施的监测工作。 通过水土保持 监测,摸清水土流失类型、强度与分布特征、危害及其影响情 况、发生发展规律、动态变化趋势,对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和生 态环境建设宏观决策以及科学、合理、系统地布设水土保持各 项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1、水土流失对主体工程造成危害的方式、数量和程度; 2、水土流失掩埋冲毁农田、道路、居民点等的数量,程度; 3、对高等级公路、铁路、输变电、输油(气)管线等重大工程造成的危害, 4、生产建设项目造成的沙化、崩塌、滑坡、泥石流等灾害; 5、对水源地、生态保护区、江河湖泊、水库、塘坝、航道的危害,有可能直 接进入江河 湖泊或产生泄洪安全影响的弃土(石、渣)情况。
4、渣土防护率=实际拦挡的弃土(石渣)/工程总弃土(石渣)。 5、表土保护率=表土剥离面积/可剥离表土的面积。 6、林草植被恢复率=植物措施面积/(可绿化面积=水土流失面积-复耕面积-工程措施面积)。 7、林草覆盖率=植物措施面积/项目建设区面积。
监测内容应包括水土流失影响因素、水土流失状况、水土流失危害和水 土保持措施等,突出强调了项目建设的各种情形( 如扰动、占压、损毁)对水 土流失的影响及其造成的危害,水土保持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和临时措施对 主体工程安全建设与运行,以及对周边生态环境所发挥的作用。
细沟状面蚀
沟蚀
2.4.1水土流失状况监测
山剥皮
滑坡 崩岗
滑坡
2.5 水土流失量监测指标
土壤流失量:指土壤及其母质在侵蚀营力的作用下,产生位移并通过某一观测 断面的泥沙量,以t或m3表示
土壤侵蚀量:指土壤及其母质在侵蚀营力作用下,从地表处被击溅、剥蚀或崩 落并产生位移的数量,以t或m3表示

全国水土保持监测网络水土流失监测点一览表除利用水文.doc

全国水土保持监测网络水土流失监测点一览表除利用水文.doc
33°22′
陇南市武都区
观测场
B
嘉陵江
水蚀
重点治理区
甘家沟
52
甘-15
湫沟坡度径流场
107°30′00″~107°37′00″
37°41′00″~35°44′00″
庆阳市西峰区
径流场

泾河
水蚀
预防保护区
湫沟
53
甘-16
砚瓦川径流场
107°30′00″~107°37′00″
37°41′00″~35°44′00″
附表2-1
序号
省份
编号
监测点名称
监测点坐标
行政区
监测点
类型
建设性质
流域水系
侵蚀分区
三区划分
小流域名称
东经
北纬
1
安徽
皖-1
瞿嘴冲监测点
117°06ˊ02"
31°55ˊ57"
庐阳区三十岗镇
径流场
A
长江流域巢湖水系
南方红壤丘陵区
重点治理区
瞿嘴冲小流域

皖—2
清水监测点
117°06ˊ02"
31°55ˊ57"
桥子东沟控制站
105°43'
34°36′
天水市秦州区玉泉镇
控制站
B
黄河水系渭河流域三级支流
水蚀区
黄土邱陵沟壑区第三副区
桥子东沟小流域
45
甘—8
桥子西沟控制站
105°43'
34°36′
天水市秦州区玉泉镇
控制站
B
黄河水系渭河流域三级支流
水蚀区
黄土邱陵沟壑区第三副区
桥子西沟小流域
46

水土保持重点对象监测PPT课件

水土保持重点对象监测PPT课件

.
5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培训
(二)不同类型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重点
工程类型 公路、铁路
水利水电 火电核电
管线
井采矿 露采矿
工程特点
主要流失时段 重点流失对象
线路长、穿越的地貌类型多、 建设期、运行初期
路垫和路基边坡、取料场、
取土弃土和土石方流转的数量
弃土(石、渣)场、施工

道路
位于河道峡谷,移民安置数量 施工准备期、建设期
.
24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培训
三、取土(石、渣)场水土保持监测
(三)水土保持措施
主要措施:一般要求综合采取斜坡防护、防洪排导、土 地整治等措施。
料场开采过程中:采取分区开采,集中倾倒无用层弃土。 料场内侧布置挡土墙和排水沟等过程措施。
取料结束后:堆料场进行清理平整压实,然后覆土、进 行绿化或复耕,必要时补充相关拦挡工程。
.
10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培训
.
11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培训
二、弃土(石、渣)场水土保持监测
(四)水土保持措施
1、合理布置排土(石、砂、渣)场,贮灰场、尾矿场 2、采取挡土(石、砂、渣)墙,拦渣坝、拦渣堤等拦挡工程 3、设立排水工程(包括地表排水和地下排水工程)以及上游来水的
排导工程 4、终止使用时,采取平整和覆土措施,改造成为可利用地 5、根据整治后土地的立地条件和项目区生产建设或环境绿化需要,
切坡取土:是延坡面向内开挖取土料,取土形成临空坡面,取 料施工结束后,因坡底与周边地面基本水平,开采面将形成裸 露的开挖面
平地取土料:一般是在平地深挖取土,料场开采将形成垂直边 坡,需要对其进行直线型肖坡

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课件水土流失及其危害成因

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课件水土流失及其危害成因

(kèshí
答案 (1)范围:黄土高原位于太行山脉以西、日月山以东)、1 长
城以南、秦岭以北。
主要省区:青海省、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
陕西省、山西省、河南省。

专 (2)
题 栏 目 开 关
第十四页,共37页。
互动(hù dònɡ)·探究区
课时 (kèshí )1
(3)旱涝灾害、滑坡、泥石流、塌陷等。
课时 (kèshí) 1
本 专 题 栏 目 开 关
第一页,共37页。
课时 (kèshí )1
第一节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
原为例

课时 1 水土流失及其危害、成因
专 题
[学习目标定位]
栏 目
1.了解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
开 关
2.了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
3.学会分析影响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D.人口增长过快

专 (2)目前,该地区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B )
题 栏
A.风沙危害严重
B.水土流失严重
目 开
C.酸雨危害严重
D.土地盐碱化严重
关 解析 (1)读表可知,该地区在此时期内,森林覆盖率迅速下降,
说明毁林开荒现象严重;与已有耕地相比,在林地上开发的耕
地粮食亩产较低,这导致整个地区平均亩产下降。
加剧了水土流失的发生。
第十五页,共37页。
互动(hù dònɡ)·探究区
【反思归纳】 水土流失的危害
本 专
变薄 泥沙


目 开
养分(yǎngfèn)淤高

课时 (kèshí )1
恶化 加剧
第十六页,共37页。

水土保持监测常识

水土保持监测常识

水土保持监测常识1(水土保持监测)是指对水土流失发生、开展、危害及水土保持效益进行长期的调查、观测和分析的工作。

2水土保持监测是〔把脉山河)的根本国情调查。

3水土保持监测点的布设可分为〔常规监测点)和〔临时监测点)。

4水土保持监测时段一般通常分为(建设期)和(运行初期)。

5水土保持监测成果应报〔上一级监测网络统一治理)。

6〔水土保持监测预报〕是国家生态建设宏观决策的根本依据,是水土保持事业的重要组成,是提高水土保持现代化水平的关键根底。

7(水土保持监测费)就是对某地域进行水土流失监测所需要的费用。

8对开发建设工程的水土流失监测费据监测内容及工作量定,主要包含两局部:一是对主体工程具备水土保持功能工程按其投资的(0.2%)计算,二是对水保方案新增措施按其一至三局部投资的U%-1.5%)计算。

9制定SL277-2022《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程》的主要依据是《X水土保持法》、[《X水土保持法实施条例》)和水利部第12X〔《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网络治理方法》)。

10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程共(七章)内容分别是1〉总则2>监测站网3>监测工程与监测方法4>遥感监测5>地面观测6>调查7>开发建设工程水土保持监测11沿坡面向下运动的水流称为(坡面径流)。

12坡面径流包含(地表径流)和〔壤中流)。

13坡面径流小区是1877年由德国土壤学家(沃伦)设计的,用于观测和研究森林植被对(土壤侵蚀)的影响。

14(径流小区)是观测坡面水土流失量的常用方法。

15利用径流小区观测坡面的水土流失量,是将在微小面积测定的结果扩展到整个坡面,属于(尺度扩展)。

16石油建设工程水土保持监测通常采纳的监测方法有(调查监测、地面定点观测与巡查监测)17监测资料实行报送制度分为(季报)和(年报)每季度末当月的(20号),对本季度监测情况进行汇总上报,年报时间为当年(12月25号)。

18植被是覆盖地表的〔植物群落)的总称,有自然植被和人工植被之称,也可分为〔林草植被)和(作物植被)。

水土保持监测方案

水土保持监测方案

水土保持监测方案1、监测目的为维护开发项目区的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及建设过程的安全稳定运行,对项目及项目区的水土流失成因、流失量、流失强度变化以及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效益等进行监测,其目的是适时掌握项目区原生水土流失状况、工程水土流失状况、水土保持措施的实施效果。

2、监测的重点地段和重点项目2.1、监测的重点地段根据项目防治责任范围、重点防治区域的划分和水土流失特征,确定该项目水土保持监测的重点地段为建筑占地防治区、场内道路防治区和附属系统区。

2.2、监测的重点项目(1)建筑占地防治区:水土流失、水土保持工程稳定性;(2)场内道路防治区:水土流失、水土保持工程稳定性、植被恢复情况;(3)附属系统区:水土保持工程稳定性、植被恢复情况。

本项目拟设立的监测点为:a、建筑占地区设2个监测点b、场内道路地设1个监测点c、附属系统区设2个监测点将对水土保持工程稳定性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监测,其监测方式以巡查为主。

2.3、监测内容监测的主要内容为项目区的水土流失,林草恢复情况以及水土保持各项治理工程实施后的保水保土效益。

2.3.1、监测因子监测因子:降雨量、水土流失强度、植物生长情况、防治措施实施效果等。

2.3.2、监测内容2.3.2.1、项目建设区环境状况其主要监测内容及监测指标有:(1)项目建设造成地形、地貌的变化情况;(2)项目建设占用地面积、扰动地表面积;(3)项目建设的挖方、填方数量及面积;弃土、弃石、临时弃渣体堆放面积;(4)项目建设前后林草覆盖度的变化。

2.3.2.2、项目建设区水土流失状况其主要监测内容及监测指标有:(1)项目建设造成的水土流失面积;(2)项目建设造成的水土流失量;(3)项目建设前后水土流失程度变化情况。

2.3.2.3、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效果及效益其主要监测内容及监测指标有:(1)项目的水保防治措施实施数量和量;(2)项目的林草措施成活率、保成率、生长情况和覆盖度;(3)项目的水土保持防护工程的稳定性、完好程度和运行情况;(4)各项防治措施的拦渣保土效益;(5)对周边地区造成的危害情况。

水利工程水土保持监测

水利工程水土保持监测

水利工程水土保持监测随着新《水土保持法》的颁布和实施,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工作在全国范围内普遍开展起来。

本文根据水利工程水土流失特点,论述了水利工程水土保持监测范围、监测内容、监测方法等。

标签:水利工程;水土保持;监测水利工程属于国家重要的基础设施,加强水利工程建设对确保国家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生态安全和粮食安全,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水利工程建设规模不断扩大。

在加强水利工程建设,满足经济社会需求的同时,水利工程建设所面临的水土流失問题也正日益凸显出来。

水利工程水土保持监测对防治工程建设水土流失起着重要作用,只有通过科学的监测,才能了解工程建设引起的水土流失变化,发现重大水土流失危害隐患,及时提出水土保持措施,促进项目区生态环境保护。

1 水利工程水土流失特点水利工程具有规模大、技术复杂、工期较长、投资多的特点,水利工程不仅会对所在地区的经济社会发生直接影响,而且对江河、湖泊以及附近地区的自然面貌、生态环境、自然景观,甚至对区域气候,都将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水利工程属建设类项目,造成的水土流失集中在建设期,建成后水土流失趋于缓和。

建设期水土流失主要特点:一项目建设周期长,水土流失主要发生在建设期;二施工准备期(三通一平)是水土流失发生的重要环节;三工程土石方量大,由于就地取采,取料量大,占地范围广,产生的水土流失严重;四弃土弃渣量大,造成的水土流失危害较严重;五工程影响范围大,扰动破坏地表植被多。

2 水利工程水土保持监测范围及重点2.1监测范围水土保持监测范围是指工程建设和生产活动而产生水土流失及危害的区域范围,包括工程建设和生产活动过程中扰动原地貌、损坏土地、植被和水土保持设施的范围,以及由于这些扰动、损坏可能造成水土流失及其危害的范围。

水利工程水土保持监测范围包括主体工程区、工程永久办公生活区、弃渣场区、料场区、交通道路区、施工生产生活区、移民安置与专项设施复(改)建区、其它区域等。

项目水土保持监测方案

项目水土保持监测方案

水土保持监测方案1监测目的通过监测,了解项目区内各种类型的水土流失情况,掌握水保设施的正常运行情况和防治效果,及时反映本项目在建设期和生产期的水土保持信息,为科学地对区域的水土流失防治及监督管理工作提供依据。

2重点监测点位根据对项目水土流失强度和总量的预测,本项目水土保持重点监测地段按不同工程时段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工业广场区、弃土场区和排砰场区进行监测。

其中工业广场区、弃土场区在施工期进行监测,监测点初定为挖填区、排水口和弃土场下游区域、周边地带;排砰场区在生产期进行监测,监测点为拦砰坝下方。

3监测项目⑴水土流失因子监测①地形、地貌和水系的变化情况;②项目区降雨量观测;③建设项目占用地面积、扰动地表面积;④项目挖方、填方数量及面积,弃土场堆放面积、坡度和高度;④⑤项目区林草覆盖度。

⑵水土流失状况监测①水土流失面积变化情况;②水土流失量变化情况:主要是水力侵蚀可能引起的沟蚀、面蚀、滑坡、崩塌等水土流失发生情况及流失量;③水土流失程度变化情况;④对下游溪河及周边地区造成的危害及其趋势,主要包括老虎坑溪(及下游坎市河)泥沙、区域农业、植被、生态等的变化及对项目周边地区社会、经济情况的影响。

⑶水土流失防治效果监测对本项目所釆取的水土流失防治措施的实施效果及对生态环境的改善作用等进行调查监测,包括:①水土流失防治措施的数量和质量;②林草措施成活率、保存率、生长情况及覆盖度;③防护工程的稳定性、完好程度和运行情况;④各项防治措施的保持水土效果。

4监测时段本项目水土保持监测时段分为施工阶段和生产阶段,施工阶段从2021年6月至2021年12月,生产阶段从2021年12月到2021年12月。

施工阶段:在项目施工期的每年丰、平、枯水期各监测2次,连续监测3年,林草恢复期延长一年。

生产阶段:在排砰场每年丰、平、枯水期各监测2次,连续监测10年,林草恢复期延长一年。

5监测方法根据《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程》(SL277-2021),本项目水土保持监测釆用地面观测法和调查监测法相结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