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第一次月考试卷分析
2023-2024学年高一地理第一次月考卷01(全解全析)

2023-2024学年高一地理第一次月考卷(湘教版2019)(考试时间:75分钟试卷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测试范围:湘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第一章至第二章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湖南省大量人口外流对当地的影响().人口老龄化现象加剧.留守儿童的比例下降.生态环境压力加大1999-2021年篁岭乡村旅游聚落空间结构演变特征,叙述合理的是().单一居住型用地比例大幅上升B.生活与旅游空间区域趋于重叠.影响我国乡村旅游设施适老化改造越来越多的因素有()城市乡村差距③自然环境变化④经济发展水平B.①④C.②③D.②④高效高新产业集聚的创新名城”,其主要区位优势是().科技发达,产业基础好B.交通便利,生态环境良好.政策扶持,劳动力充足D.地价较低,基础设施完善.未来武汉将四镇隔江鼎立,功能分工上又各自扮演不同的角色,其好处主要是(.避免同质竞争,便于分工协作B.提高城市等级,扩大服务范围.分散城市职能,降低服务范围D.扩大城市面积,提高城市等级.长江新城地址敲定后,该区域土地利用结构将发生巨大变化,这种变化可能会导致(.生物数量增加1999—2003年河南省的耕地资源人口承载力状况().利于粮食加工产业链延长B.促使经济作物占比上升.会降低粮食安全水平D.吸引省外人口大量迁入年河南省耕地资源人口承载力指数特点的成因可能是().耕地面积锐减B.气象灾害C.粮食价格上涨D.劳动力短缺.根据图示可得,2003年河南省耕地资源人口承载力指数在1.3左右,属于人口超载类型。
高一地理第1次月考试卷分析

高一年级第1次月地理考试卷分析高一地理的考试范围是中图版必修一的第一章全部章节内容。
一、试卷结构、特点、难易程度1、试卷结构试卷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选择题,30小题共60分;第二部分为综合题,3小题共40分(第4小题涉及内容属于第二章城市化部分,故将其略去)。
2、试卷特点(1)注重基础:试题的考点覆盖了中图版必修一第一章的全部主要知识点,对重点内容有所倾斜、重要图表都有所涉猎。
本试卷重点强调基础,考查学生的基本能力,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简单分析问题。
目的是引导学生掌握基础地理知识,重视分析问题能力的培养。
(2)试卷特征明显,反映地理学科特色,突出地图的重要性。
地图、地理图表是地理教学中最常用的工具,是知识量最丰富的载体。
地理图表的阅读、分析、归纳、概括是培养和发展地理形象思维的重要途径。
3、试卷难易程度适中,基础性题目占较大比例。
由于注重基础知识的巩固和各知识点的交融,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地理知识,因此本次试卷的题目主要为基础性知识,难易适中。
二、试题概况(一)选择题1、2、3、6、7、24、小题考查人口的增长相关知识点,属于基础部分内容。
4、5、8、9、10、11、13、14、15、16、17、18、19、20、21、22、23、26、27、28小题考查人口迁移的相关知识点,考查点多,个别题目具有一定的深度。
12、24、25、29、30小题考查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相关知识点,基础性较强。
其中:2、10、26题具有一定难度。
(二)综合题第31题考查人口增长的模式转相关知识点,考查内容较为简单。
主要包括:不同阶段人口增长的特点,影响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因素等知识点。
第32题考查人口迁移、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相关知识点,重点在于考查学生对影响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理解,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
第33题要求学生根据不同增长阶段人口金字塔模型判断人口增长的特点,并要求学生站在发展的角度关注人口问题。
高一地理第一次月考试卷分析

高一地理第一次月考试卷分析XX年新高一第一次月考考试已经告一段落,但是却值得我深刻反思并引以为戒。
首先从试卷整体上分析难度中等,但个别题目思维含量较大。
主观题对我们的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考查具有较强的针对性,看似简单但要点不容易答出来,得不全分。
其次选择题方面我错了两道题,第一题就做错了,两个答案之间徘徊许久,一直不确定,最终还是无缘得分。
再就是第八题,大量引渤海水,对渤海的影响问题,考虑不够全面,乃至失分。
综合来看,区域地理知识仍然薄弱,需要进一步加强。
同时,选择题的技巧性训练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36题考察地质的问题,我对必修一的岩石圈变化存在知识缺陷,在答题中对岩石的形成环境没有描述,沉积岩的形成过程描述不清,地理术语较少。
对于岩浆活动引起的变质作用理解不到位,在玉石的形成过程中只答到了岩浆活动而没有答到由此而引起的变质作用,考虑不够全面到位。
第三问审题不清,题目要求“指出古代玉石对东西方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重要影响”,我却答出玉石之路对东西方经济文化发展的利弊,分别写了对东方和西方的利弊,存在严重失误。
高一地理第一次月考成绩分析

高一地理第一次月考成绩分析一、试卷分析本次试卷从卷面质量上来看非常的好,印刷质量较好,图文清晰,排版合理,由原来的多页,变成现在的单页,便于发放试卷,减轻了监考教师的劳动量,同时也方便了学生的答题。
但在答题卡设计上存在缺陷,没有按试题要求设计答题卡,答题卡缺少题号和相应明确的答题位置,致使部分学生答题不规范,出现失分现象。
从试题质量上来看,本次期末考试的命题范围主要考查了湘教版版必修1第一章的相关知识,试卷从面向学生学业水平测试的角度命题,覆盖的知识面较为合理,重视基础知识的考查,总体难度不大,但是比较灵活多变,区分度较好。
但也有个别题目难度较大,虽然实现给出了难度要求,但还是有个别题目超出了学业水平测试的范围。
二、成绩分析学年平均分54.2,其中2班平均分最高为81.8,最低的班级为22班36.4。
通过学生的答卷我们可以看出,得分率高的试题绝大多数是设问较简单,牵涉知识点少的问题,属于常规性的试题。
而得分率很低的试题大都属于理解、运用性的知识,或是选项具有一定的迷惑性,或是属于阅读分析的试题,要求学生必须具有一定的地理思维分析过程和知识面才能正确解答。
从数据上来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几个结论:一是班级之间差距较大,班级平均分最高和最低相差有15分,而且同一个老师教的两个班差距也在10分以上;二是学生之间两极分化严重,最高分是99分,最低分是20分;三是学生的及格率不容乐观,有的班级及格率较低。
三、今后教学过程中的改进措施学生答题中反映出来的问题,也正反映了教学的薄弱环节,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对以下几个方面应予以重视:1. 把握新考纲,明确方向。
新课程标准是高考命题的依据,我们要充分重视它在高考复习中的指挥棒作用,要依据标准及考纲要求对考试性质、考试要求、考试内容、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等作认真分析研究,对比新旧教材异同,把握变化趋势,这样在上课和复习时才能做到准确把握命题指导思想,高屋建瓴,提高备考的针对性和实效性;2.立足课堂,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2022-2023学年河南省上蔡第一高级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解析版)

河南省上蔡第一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关于图幅大小相同的一组地图的说法,正确的是()A.比例尺越大,图示范围越大B.比例尺越大,图示范围越小C.比例尺越大,图示范围越粗略D.比例尺越小,图示内容越详细【答案】B【详解】图幅大小除以比例尺即为实地范围,图幅大小相同,比例尺越大,图示范围越小,A错误,B正确。
图幅大小相同,比例尺越大,地理事物缩小程度越小,则图示范围越详细,C错误。
图幅大小相同,比例尺越小,地理事物缩小程度越大,因此图示内容越简略,D错误。
2.在土耳其的卡帕多西亚,这里曾经火山爆发频繁,后来火山灰冷却、沉积变为质地松软的岩石,人们就在这些岩石里挖出或者扩大洞穴作为房屋,壁炉、家具等都直接从岩石中挖出。
读下面两图回答土耳其地处三大板块交界地带,这三大板块是非洲板块和()A.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B.印度洋板块、亚欧板块C.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D.印度洋板块、南极洲板块【答案】B【详解】从图中可知,土耳其地处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亚欧板块交界地带;其北部为亚欧板块,西南部为非洲板块,东南部为印度洋板块。
因此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读A、B两个省级区域轮廓图,完成下面小题。
3.对A、B两省区地理位置叙述不正确的是()A.A省位于黄河下游地区B.B省隔鸭绿江与朝鲜相望C.A省临渤海、黄海、东海D.B省临渤海、黄海4.关于图所示省份的自然状况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两省地形中丘陵面积所占比重都较大B.两省均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C.A省河流结冰期比B省短D.两省水资源都比较丰富【答案】3.C4.D【解析】3.根据省级区域轮廓图可知,A省是山东省,B省是辽宁省。
山东省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处黄河下游,故A选项叙述正确;辽宁省丹东市隔鸭绿江与朝鲜相望,故B选项叙述正确;山东省濒临渤海和黄海,不濒临东海,故C选项叙述错误;辽宁省濒临渤海和黄海,故D选项叙述正确。
高一地理月考质量分析

高一地理月考质量分析考试概况本次高一地理月考为期两小时,满分100分,共计24道题目,其中选择题20道,每题1分,填空题4道,每题2分。
考试范围为高一地理第一学期的全部内容,主要考查学生对地理概念、地图制图、自然地理和社会地理等方面的掌握情况。
考试结果本次考试共有100名学生参加,全体学生平均分为68分,最高分为92分,最低分为36分。
具体分数分布如下:分数段人数90-100 580-89 1870-79 3260-69 2250-59 1340-49 80-39 2从分数分布来看,本次考试成绩集中在70-79分之间,人数最多。
而高分段人数较少,低分段人数也相对较少。
说明绝大部分学生的地理知识掌握情况相对较稳定,但超高或者不及格的学生较为少见。
分题情况选择题选择题共有20道,平均分为14.5分,得分最高的同学将20题全部答对,得分最低的同学只得了2分。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题目为:第3题下列地球表层物质哪一层的物理状态随深度变化最大?A. 大气层B. 地壳D. 下地幔选择A、B、C、D中的一个作为答案。
此题考察学生对地球表层的认知,正确答案是C。
本题得分较高,因为多数学生都对此有基本的了解。
第10题人类实际利用的能源中,占比最大的是:A. 木材燃烧能B. 甲烷燃烧能C. 石油燃烧能D. 钴、铁、钴合金等化学反应能选择A、B、C、D中的一个作为答案。
此题考察学生对不同能源和其利用状况的认知程度。
正确答案是C。
本题得分较高,但有一些学生将A选为答案,需要进一步加强对不同能源类型的区分。
第15题下列土地使用方式中,属于生产性用地的是:A. 公共设施用地B. 工业用地C. 市政公用设施用地D. 农业用地选择A、B、C、D中的一个作为答案。
此题考察学生对土地分类的掌握情况,正确答案为D。
本题得分普遍较高。
填空题填空题共有4道,每题2分,平均分为4.5分,得分最高的同学所有填空题全部正确,得分最低的同学一道不会填。
高一地理月考试卷分析

高一地理月考试卷分析
高一地理月考试卷分析
高一地理月考试卷分析
从试卷来看;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没有考试前的针对性复习;所以失分较多。
2、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不够扎实;不能将知识系统化。
3、地理计算能力差;公式记忆不清。
4、学生审题、分析图表的能力欠缺。
5、选择题失分较多;主观题缺乏分析能力。
这些问题的存在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第一;作为一名新教师;没有高中地理教学经验;在教学教法上存在很多不足;对于知识的系统把握的能力不够。
第二;对于高中生的管理和课堂管理缺乏经验;在课堂上对于学生的引导和教育方法不太到位。
第三;我所担任的这几个班级部分学生基础较差;对知识的把握和理解能力欠缺;学习氛围不强。
为了提高教学成绩;提高地理的学习效率;我准备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教学水平。
积极努力向老教师学习;多听课;多思考;多设疑。
多阅读参考资料;在备课上多下功夫。
多向老教师请教;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和
教学水平;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更多的注重基础;适当提升。
二、加强对学生的课堂管理;提高课堂效率。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努力提高对学生的管理能力;使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创设学习氛围;提高学习效率。
三、注重学习方法的培养。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意思维过程和方法;努力让学生掌握学习地理的方法;使学习更有实效性。
总之;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努力钻研;认真备课;提高自身素质;争取在今后的工作中有所进步。
刘金茹
2009年9月。
福建省龙岩市连城县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题(含答案)

连城一中2024—2025学年上期高一年级月考1地理试卷考试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共25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K2-18b是一颗围绕红矮星运行的行星,距离地球约为124光年。
2023年9月11日,科学家研究发现K2-18b可能拥有富含氢的大气层和被水体覆盖的表面。
下图示意天体系统。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K2-18b所在的天体系统是()A.地月系B.太阳系C.银河系D.河外星系2.推测该行星可能存在生命的自身条件有()①液态水存在②稳定的光照③大气层存在③安全的宇宙环境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夸父计划”是我国继“嫦娥计划”后又一重要的空间探测计划。
该计划主要是针对太阳活动进行监测,帮助科学家深入研究日地空间环境,为灾害性空间环境预报提供观测数据。
该计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在距地球150万千米的日地连线上设置一颗卫星,用来全天候监测太阳活动的发生及其伴生现象。
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3.该卫星可在太阳光球层、色球层监测到的太阳活动分别是是()A.黑子、耀斑B.耀斑、日珥C.日冕、耀斑D.太阳“风暴”、黑子4.据观测2013年是太阳活动极大年,按照太阳活动-般规律推测下一个活动强烈时段约是()A.2017年B.2020年C.2024年D.2046年5.当太阳活动增强时,给该卫星正常工作带来的影响最主要是()A.卫星与地面指挥系统的联系中断B.卫星被大量高能带电粒子击毁C.卫星被引发的“流星雨”袭击D.卫星周围空间温度过低太阳能汽车是一种靠太阳能来驱动的汽车,主要是通过使用太阳能电池把光能转换成电能,电能在蓄电池中备用,用来推动汽车的电动机。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下列城市不适宜大范围推行太阳能汽车的是()A.拉萨B.西宁C.吐鲁番D.成都7.太阳能汽车大范围推行遇到的主要阻碍为()A.运营成本过高B.环境压力过大C.对地形平坦度要求高D.对太阳能资源要求高猛犸象又名长毛象,生活在第四纪寒冷时期,它的灭绝被视为一个冰期时代结束的标性事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地理第一次月考试卷分析
高一地理第一次月考试卷分析
2017年新高一第一次月考考试已经告一段落,但是却值得我深刻反思并引以为戒。
首先从试卷整体上分析难度中等,但个别题目思维含量较大。
主观题对我们的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考查具有较强的针对性,看似简单但要点不容易答出来,得不全分。
其次选择题方面我错了两道题,第一题就做错了,两个答案之间徘徊许久,一直不确定,最终还是无缘得分。
再就是第八题,大量引渤海水,对渤海的影响问题,考虑不够全面,乃至失分。
综合来看,区域地理知识仍然薄弱,需要进一步加强。
同时,选择题的技巧性训练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36题考察地质的问题,我对必修一的岩石圈变化存在知识缺陷,在答题中对岩石的形成环境没有描述,沉积岩的形成过程描述不清,地理术语较少。
对于岩浆活动引起的变质作用理解不到位,在玉石的形成过程中只答到了岩浆活动而没有答到由此而引起的变质作用,考虑不够全面到位。
第三问审题不清,题目要求“指出古代玉石对东西方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重要影响”,我却答出玉石之路对东西方经济文化发展
的利弊,分别写了对东方和西方的利弊,存在严重失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