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控硅调光电路
可控硅调光工作原理

可控硅调光工作原理
可控硅调光技术是一种常用于控制家用电器照明亮度的方法。
其工作原理基于可控硅器件,通过调控电器中的可控硅元件导通角度和时间,从而实现对灯光亮度的调节。
可控硅是一种四层半导体器件,工作时通过控制其引线电压来改变其导通状态。
由于可控硅的特性,只有在其激发电压高于其阈值电压时,才会导通。
控制可控硅的导通时间和角度可以调节输入电源到负载之间的电流大小,从而达到调光的目的。
可控硅调光器件通常由一个触发器、一个控制晶体管、一个可控硅元件和一个电源电路组成。
当控制电路的触发器输出一个触发脉冲信号时,控制晶体管将信号放大并传递给可控硅元件。
可控硅元件受到触发信号后,根据控制晶体管的信号,自身导通一段时间。
这段时间内,负载电路中的电流被控制,从而实现照明亮度的调节。
在调光过程中,提供给可控硅的触发信号的宽度和相位被调节,从而控制通过负载的电流大小。
通过控制可控硅的导通角度和时间,可以调节照明设备所消耗的能量和亮度。
这种方法不仅可以用于家庭照明,还可以广泛应用于公共场所和办公室等地方的照明系统中。
总之,可控硅调光技术通过控制可控硅器件的导通角度和时间,实现对照明亮度的调节。
其工作原理是通过改变负载电路中的电流大小来控制照明设备的亮度。
这种技术在照明控制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可控硅调光原理

3. 双向可控硅调光电路分析左图是一个典型的双向可控硅调光器电路,电位器POT1和电阻R1、R2 与电容C2构成移相触发网络,当C2的端电压上升到双向触发二极管D1的阻断电压时,D1击穿,双向可控硅TRIAC被触发导通,灯泡点亮。
调节POT1可改变C2的充电时间常数,TRAIC的电压导通角随之改变,也就改变了流过灯泡的电流,结果使得白炽灯的亮度随着POT1的调节而变化。
POT1上的联动开关SW1在亮度调到最暗时可以关断输入电源,实现调光器的开关控制。
可控硅可控硅一旦被触发导通后,将持续导通到交流电压过零时才会截止。
可控硅承担着流过白炽灯的工作电流,由于白炽灯在冷态时的电阻值非常低,再考虑到交流电压的峰值,为避免开机时的大电流冲击,选用可控硅时要留有较大的电流余量。
触发电路触发脉冲应该有足够的幅度和宽度才能使可控硅完全导通,为了保证可控硅在各种条件下均能可靠触发,触发电路所送出的触发电压和电流必须大于可控硅的触发电压UGT与触发电流I GT的最小值,并且触发脉冲的最小宽度要持续到阳极电流上升到维持电流(即擎住电流I L)以上,否则可控硅会因为没有完全导通而重新关断。
保护电阻 R2是保护电阻,用来防止POT1调整到零电阻时,过大的电流造成半导体器件的损坏。
R2太大又会造成可调光范围变小,所以应适当选择。
功率调整电阻 R1决定白炽灯可调节到的最小功率,若不接入R1,则在POT1调整到最大值时,白炽灯将完全熄灭,这在家庭应用中会造成一定不便。
接入R1后,当POT1调整到最大值时,由于R1的并联分流作用,仍有一定电流给C2充电,实现白炽灯的最小功率可以调节,若将R1换为可变电阻器,则可实现更精确的调节,以确保量产的一致性。
同时R1还有改善电位器线性的作用,使灯光变化更适合人眼的感光特性。
电位器小功率调光器一般都选择带开关的电位器,在调光至最小时可以联动切断电源,这种电位器通常分为推动式(PUSH)和旋转式(ROTARY )两种。
调光电路 可控硅

调光电路可控硅
可控硅调光原理:可控硅是一种半导体材料,在电路上常用它作为开关元件。
当电路中的电流发生变化时,其阻值也随之变化。
利用这一特性可以控制交流电的通断和调节灯光亮度的大小。
可控硅调光器就是根据这一工作原理制成的电子器件。
可调光的led灯珠的内部结构是:由p型半导体和n型半导体组成一个pn结当两端加上正向电压vin时p区中空穴由n区注入到p区而形成自发射极-基极回路;反之亦然。
由于pn结正向导通的充放电特性,使得在正向电压的作用下导通电阻迅速下降而在反向偏置电压作用下截止导通电阻迅速增大从而起到调压作用。
单片机atmege16控制可控硅调光电路与部分程序

单片机控制可控硅调光不闪电路单片机控制可控硅调光,是件比较麻烦的事情,开始是没加过零检测,结果不管怎么做pwm 频率多高,都很闪,用了下面这个后就不闪了.在51hei单片机开发板上测试成功。
要调光的话,moc3063是不行的,3063是过零导通的,对交流电源的控制结果只能是对半波,而不能斩波,通常要调光,调压的话用3052,配合交流过零信号硬件,也可用变压器+二极管做过零检测电路.过零信号边沿触发中断,在过零后延时输出控制信号给光藕,使可控硅导通,过零前边沿关闭控制信号,使可控硅自然关断,完成一个半波的斩波控制,调整延时值就可以调节输出电压了,当然,延时值根据电源频率及定时器分频比不同,有相应的取值范围,一般可以用外中断负责过零边沿触发,一个边沿(至于哪个边沿与过零信号硬件结构有关)负责关闭可控硅,一个边沿负责延时计算,并写入定时器,由定时器中断来打开可控硅.'改变INT1中断中的"移相值",即可改变输出电压,这里T2分频比为1024,可根据主频计算出移相值取值范围'程序采用电平触发,脉冲触发可作相应修改'若主频12M,电源50Hz,则移相值计算约为0--117,但实际使用0-105就可以了,太大了会移相到过零位置,使可控硅不能关断'单片机类型atmege16,开发者: email:372xcom1@ 下面是主要的程序'主程序:'略ldi r16,4 'INT1上升,下降沿都中断Out Mcucr,R16ldi r16,128 'INT1中断允许,INT0,INT2中断禁止Out Gicr,R16ldi r16,7Out Tccr2,R16 'T2开始循环计数andi r17,127 '暂时禁止T2比较匹配中断(T2比较匹配中断在中断程序中启闭) Out Timsk,R17sei'-------------------------中断服务程序------------------------------------------Int_comp2: '移相中断push r17in r17,sregpush r17cbi porta,5 '触发信号输出in r17,timskandi r17,127 '禁止T2比较匹配中断out timsk,r17pop r17out sreg,r17pop r17retiInt1_isr: '电源同步中断push r17in r17,sregpush r17sbis pind,3 'int1引脚(电源同步)状态=1则跳行,上升沿中断rjmp falling'上升沿中断sbi portA,5 '关触发rjmp isr_overFalling:'下降沿中断ldi r17,0Out Tcnt2,R17 'T2清零lds r17,移相值Out Ocr2,R17'清中断标志,确保中断正确执行in r17,tifrori r17,128 '清T2匹配标志Out Tifr,R17in r17,timskori r17,128Out Timsk,R17 '允许T2比较匹配中断Isr_over:pop r17pop r17Reti上面的是的是A VR的汇编程序,51的也可以实现的,就是用定时器的溢出中断啦,溢出值-移相值=初始值触发可控硅用脉冲方式,计算好触发脉冲宽度对应的计数初值同步信号输入--下沿中断写计数初值,开始计数--计数器溢出中断,判标志=0,打开可控硅,写触发脉冲初值,写标志=1---再次溢出中断,判标志=1,关可控硅,清零标志--------再次同步中断超低成本的可控硅开关控制器概述传统的机械恒温器主要用于厨具等开关器具,控制温度的开关调节,存在调节精度不高、低温调节不精确、出厂校准、容易损坏零部件等缺陷,本文利用PIC10F204微控制器,结合可控硅开关器件设计的基于微控制器的恒温器,可广泛应用台灯、吸尘器等家用器具,具有超低成本、操作简单、灵敏度高、自动断电等功能。
双向可控硅调光台灯电路实验报告

课程设计课程名称_____功率电子学课程设计____ 题目名称___双向可控硅调光台灯电路__ 学生学院_______________专业班级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__学生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指导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2012年6月8日目录第一部分:摘要 (3)第二部分:方案的选择及改进 (4)第三部分:电路工作原理及其原理图 (5)电路工作原理 (5)电路原理图 (5)第四部分:主要元件介绍 (6)第五部分:所用仪器及元件清单 (7)第六部分:电路波形及数据分析 (8)电源电压 (8)负载两端 (9)可控硅两端 (11)电容两端 (14)可控硅门极 (17)波形处理及分析 (19)第七部分:总结 (19)第八部分:参考文献 (20)一、摘要交流调压电路是采用相位控制方式的交流电力控制电路,通常是将两个晶闸管反并联后串联在每相交流电源与负载之间。
在电源的每半个周期内触发一次晶闸管,使之导通。
与相控整流电路一样,通过控制晶闸管开通时所对应的相位,可以方便的调节交流输出电压的有值,从而达到交流调压的目的。
其晶闸管可以利用电源自然换相,无需强迫关掉电路,并可实现电压的平滑调节,系统响应速度较快,但它也存在深控时功率因数较低,易产生高次谐波等缺点。
单相交流调压电路是对单相交流电的电压进行调节的电路。
交流调压电路主要应用在电热控制、交流电动机速度控制、交流稳压器等场合,主要有灯光调节(如调光台灯、舞台灯光控制等),温度调节(如工频加热、感应加热、需控制的家用电器等),泵及风机等异步电动机的软起动,交流电机的调压调速(如纺织、造纸、冶金等领域的调压调速),随电机负载大小自动调压(对于起动机等有较长时间空载或轻载的负荷,自动调压可以节省电能),变压器初级调压(在高压小电流或低压大电流直流电源中,如采用晶闸管相孔整流电路,需要很多晶闸管串联或并联,若采用交流调压电路在变压器初级调压。
可控硅调光电源原理

可控硅调光电源原理
可控硅调光电源是一种常用的电源控制器,用于调节和控制灯光的亮度。
其工作原理可以分为两个方面:可控硅调光原理和电源控制原理。
可控硅调光原理是通过改变可控硅的导通角度,从而改变电源输出电压的大小,从而控制灯光的亮度。
可控硅是一种电子元件,具有可变的电阻特性。
在正半个电压周期内,当信号控制电压高于可控硅的导通电压,可控硅将导通,电源正向电流通过灯光被点亮,灯光亮度增加。
反之,当信号控制电压低于可控硅的导通电压,可控硅关闭,灯光熄灭。
电源控制原理是通过控制电源输出电压的大小,从而控制可控硅的导通角度,进而控制灯光的亮度。
通过使用电路控制器,可以调节可控硅的导通电压,进而改变电源输出电压的大小。
通常通过变压器和控制电路实现电源输出的调节,控制电路可以根据用户的需要,调整灯光的亮度。
综上所述,可控硅调光电源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控制可控硅的导通角度,改变电源输出电压的大小,从而控制灯光的亮度。
电源控制器通过控制电源输出电压的大小实现灯光亮度的调节。
双向可控硅调光电路图

双向可控硅调光电路图上图为双向可控硅调光电路图,其工作原理为:接通电源,220V经过灯泡VR4 R19对C23充电...由于电容二端电压是不能突变的...充电需要一定时间的...充电时间由VR4和R19大小决定...越小充电越快...越大充电越慢...当C23上电压充到约为33V左右的时候...DB1导通..可控硅也导通...可控硅导通后...灯泡中有电流流过...灯泡就亮了... 随着DB1导通...C23上电压被完全放掉...DB1又截止...可控硅也随之截止...灯泡熄灭...C23上又进行刚开始一样的循环...因为时间短人眼有暂留的现象,所以灯泡看起来是一直亮的,充放电时间越短...灯泡就越亮,反之...R20 C24能保护可控硅...如果用在阻性负载上可以省掉.如果是用在感性负载,比如说电动机上就要加上去,这个电路也可以用于电动机调速上.简易混合调光电路图调光电路图如附图所示,其工作原理是:根据电学原理可知,电容器接入正弦交流电路中,电压与电流的最大值在相位上相差90°。
根据这一原理,把C1 和C2串联联接,并从中间取出该差为我所用,这比电阻与电容串联更稳定。
电路中,D1和D2分别对电源的正半波及负半波进行整流,并加到A触发和C1或 C2充电。
进一步用W来改变触发时间进行移相,只要调整W的阻值,就可达到改变输出电压的目的。
D1和D2还起限制触发极的反相电压保护双向可控硅的作用。
常用调光方法的工作原理核心提示: 1、脉冲宽度调制( PWM )调光法这种调光控制法是利用调节高频逆变器中功率开关管的脉冲占空比,从而实现灯输出功率的调节。
半桥逆变器的最大占空比为 0.5 ,以确保半桥逆变器中的两个功率开关管之间有一个死时间,以避免两个功率开关管由于共态导通1、脉冲宽度调制(PWM)调光法这种调光控制法是利用调节高频逆变器中功率开关管的脉冲占空比,从而实现灯输出功率的调节。
半桥逆变器的最大占空比为0.5,以确保半桥逆变器中的两个功率开关管之间有一个死时间,以避免两个功率开关管由于共态导通而损坏。
非隔离可控硅调光方案

非隔离可控硅调光方案背景介绍可控硅(Triac)调光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家庭照明和商业照明系统中。
传统的可控硅调光方案通常需要使用隔离电路,以确保安全和可靠性。
然而,隔离电路的成本较高,且体积较大,这限制了可控硅调光技术在某些场景中的应用。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非隔离可控硅调光方案应运而生。
非隔离可控硅调光方案的原理传统的可控硅调光方案中,使用了一个隔离电路来隔离低压和高压部分。
然而,非隔离可控硅调光方案通过特殊的电路设计,将低压和高压部分有选择性地连接起来。
具体来说,非隔离可控硅调光方案使用了一个光耦(Optocoupler)来实现低压和高压之间的隔离。
光耦是由发光二极管(LED)和光敏三极管(Phototriac)组成的。
当LED部分接收到低压信号时,它会发出光信号,经过光敏三极管的探测和放大后,会激活高压部分的可控硅元件,从而实现调光控制。
非隔离可控硅调光方案的特点1.成本低:相比传统的可控硅调光方案,非隔离可控硅调光方案采用了更简单的电路设计,减少了电路中的元件数量和复杂性,从而降低了成本。
2.体积小:非隔离可控硅调光方案不需要使用隔离电路,减少了整个电路的体积和重量,使其在空间有限的场景下更加适用。
3.灵活性高:非隔离可控硅调光方案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光敏三极管和可控硅元件,以满足不同功率和调光要求。
然而,非隔离可控硅调光方案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由于低压和高压部分没有隔离,因此需要特别关注电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另外,在调光范围和调光效果上可能与传统的可控硅调光方案有所不同,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试和优化。
实际应用案例非隔离可控硅调光方案已经成功应用于一些家庭照明和商业照明系统中。
下面我们以一个家庭照明系统为例,说明如何使用非隔离可控硅调光方案。
系统结构家庭照明系统中,通常有多个照明设备需要同时进行调光控制。
为了降低复杂性和成本,可以使用一个单片机作为中央控制器来控制多个非隔离可控硅调光电路。
电路设计在每个非隔离可控硅调光电路中,光耦将低压和高压部分连接起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接通电源,220V经过灯泡VR4 R19对C23充电...由于电容二端电压是不能突变的...充电需要一定时间的...充电时间由VR4和R19大小决定...越小充电越快...越大充电越慢...当C23上电压充到约为33V左右的时候...DB1导通..可控硅也导通...可控硅导通后...灯泡中有电流流过...灯泡就亮了...随着DB1导通...C23上电压被完全放掉...DB1又截止...可控硅也随之截止...灯泡熄灭...C23上又进行刚开始一样的循环...因为时间短人眼有暂留的现象,所以灯泡看起来是一直亮的...
DB1是一个双向触发管...当二端电压超过33V左右.就会导通
充放电时间越短...灯泡就越亮...HE HE..反之...R20 C24能保护可控硅...如果用在阻性负载上可以省掉.如果是用在感性负载,比如说电动机上就要加上去....这个电路也可以用于电动机调速上...当然是要求不高的情况下...
触发二极管是不让不够强的触发信号通过.让可控硅避开半导区.一些不大敏感的可控硅半导区比较宽,不能省略触发二极管.即使是MCR100-D这么灵敏的可控硅,其触发电路的设计也要考虑到避免半导状态.当然MCR100-D和类似参数的可控硅,在某些应用中为了降低成本,可以省掉触发二极管.
可控硅正常时工作在开关状态下,其功耗是比较小的.在半导区工作,相当于三极管工作在线性放大区,功耗会大很
倍,容易使可控硅烧毁触发二极管的作用是当电容C23上的电压低于他的导通阀值时,相当于是断开的,当电容上的电压大于其阀值时,触发二极管突然导通,变成一个阻值很小的电阻,C23上的电压通过它加在可控硅的触发极上,产生较大的放电电流,触发可控硅的导通。
.
这个电路的优点是元件少,成本低,性价比高...缺点是...对电源干扰比较大,噪声大...驱动电动机时候在较小的时候可能会发热比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