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 第8课时 解决问题(1) 教案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解决问题课件(共34张PPT)

知识运用
3. 他今天读了几页?
今天我从第10页读到了第14页, 明天该从第15页读了。
他今天读了5页。
教材第84页第8题
课堂游戏
幸运转盘
通过按可以控制转盘开始转动 或停止转动。分别转动两个转盘, 当转盘停止转动时,请读一读指 针指向的数字,说一说两个数字 之间还有哪些数。
课堂游戏
ON/OFF
ON/OFF
探究新知
小悦和小宇之间有几人?
探究新知
阅读理解
已知条件
小悦排第 ,小宇排第 。
探究新知
小悦和小宇之间有几人?
探究新知
阅读理解
已知条件 要解决的问题
小悦排第 10 ,小宇排第 15 。
探究新知
小悦和小宇之间有几人?
探究新知
阅读理解
已知条件 要解决的问题
小悦排第 10 ,小宇排第 15 。 求小悦和小宇之间有几人。
探究新知
分析解答
我来画一画。
第10
第15 4人
探究新知
分析解答
小悦和小宇之间有 4 人。
第10
第15 4人
回顾反思
小悦和小宇之间有 4 人。
画图法能呈现过程与结果,也 能把数量关系表示得更清楚。
知识运用
做一做 东东和玲玲之间有几人?
教材第83页“做一做”
知识运用
方法一 数一数。 东东
玲玲
87654
“之间”是什么意思?
探究新知
阅读理解
“之间”是指小悦和小宇中间 的部分,不包括小悦和小宇。 “之间”是什么意思?
探究新知
分析解答 小悦
我来数一数。 小宇
10 11 12 13 14 15
中间有4个数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 第8课时解决问题 人教版

第8课时解决问题(二)●教学内容教材第57页内容●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根据图中的已知数量和问题,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列式,并正确计算。
2.使学生能根据图中的已知数量,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正确列式并计算。
3.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初步的问题意识,并进行“爱护自然、保护动物”的教育。
●教学重点根据图意,正确列式计算。
●教学难点看懂图意,提出合适的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图片●教学过程一、情景启发,明确目标前面我们学习了看图解决问题。
同学们知道了解决问题,先看懂图意,再选择合适的算法进行解决,最后检查解答是否正确。
今天,我们一起到美丽的大森林里,学习解决问题。
(板书课题:用数学解决问题)出示主题图。
二、合作探究,达成目标探究一:提出问题写算式课件出示第57页主题图,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学生观察主题图,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表达,用三句话说清图意。
1.小鹿图,用减法解决问题:(1)一共有9只小鹿,跑了3只。
还剩几只小鹿?引导学生用三句话完整地表述图意,先同桌说,再指名说。
(一共有9只小鹿,跑了3只。
还剩几只小鹿?)(2)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引导:要求还剩多少只,应该怎样算?请你列出算式。
生:求还剩几只,用减法计算。
师:为什么用减法?算式各部分表示什么?生:这里有9只就是小鹿的总数,跑掉了的3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还剩几只就是另一部分,要求另一部分用减法来计算。
2.蘑菇图,用加法解决问题:(1)先出示一堆蘑菇,写上6,像这样给出了数字6,就不必一个一个地去数了,计算时就可以直接用。
再出示2个蘑菇,让学生根据这两个信息,提出问题,老师最后选定“一共有多少个?”并在下方画上括号,标出问号。
(2)让学生用三句话说清图意:树根下有6个蘑菇,草地上有2个蘑菇。
一共有多少个蘑菇?(3)学生自己填空,集体交流。
3.关于白鹅:(1)关于白鹅,你知道了什么?能提出什么问题?让学生会看图表达:一共有8只白鹅,游走了3只;还剩下多少只?(2)引导;要求还剩多少只,应该怎样写算式?为什么用减法计算?怎样计算?三、变式练习,检测目标1.教材第58页练习十二第1题。
第八单元 解决问题(1)(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 人教版

教案标题:第八单元解决问题(1)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简单的加减法运算,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1. 理解并掌握加减法运算。
2. 能够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1. 理解加减法运算的含义。
2. 解决实际问题时,能够正确运用加减法运算。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件、教具(如图片、卡片等)。
2. 学生准备:课本、练习本、铅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出示一张图片,图片上有5个苹果,然后又拿出3个苹果放在旁边,问学生:“现在一共有多少个苹果?”2. 学生回答:“5 3=8个苹果。
”3. 教师总结:“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这种简单的加减法运算,它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很多实际问题。
”二、新课导入(15分钟)1. 教师出示一张图片,图片上有7个气球,然后又拿出2个气球放在旁边,问学生:“现在一共有多少个气球?”2. 学生回答:“7 2=9个气球。
”3. 教师总结:“当我们知道两个数的和时,我们可以通过减法运算来求出其中一个数。
比如,我们知道9个气球,去掉2个气球,还剩下多少个气球?”4. 学生回答:“9-2=7个气球。
”三、巩固练习(10分钟)1. 教师出示一张图片,图片上有10个橘子,然后又拿出4个橘子放在旁边,问学生:“现在一共有多少个橘子?”2. 学生回答:“10 4=14个橘子。
”3. 教师总结:“当我们知道两个数的和时,我们可以通过减法运算来求出其中一个数。
比如,我们知道14个橘子,去掉4个橘子,还剩下多少个橘子?”4. 学生回答:“14-4=10个橘子。
”四、拓展提高(10分钟)1. 教师出示一张图片,图片上有6个铅笔,然后又拿出3个铅笔放在旁边,问学生:“现在一共有多少个铅笔?”2. 学生回答:“6 3=9个铅笔。
”3. 教师总结:“当我们知道两个数的和时,我们可以通过减法运算来求出其中一个数。
人教新课标一年级上册数学《8 解决问题(一)》教案

人教新课标一年级上册数学《8 解决问题(一)》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并掌握解决简单问题的方法和步骤。
2.训练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数学运算能力。
二、教学重点1.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
2.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解决问题时的创造性思维。
四、教学准备1.课件:准备数学题目的PPT或黑板上的示意图。
2.教具:数字卡片、计算器等。
五、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教师出示一个简单的数学问题,例如:小明有3个苹果,小红也有3个苹果,他们一共有多少个苹果?鼓励学生自由组合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
第二步:学习方法1.学生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可以使用图形表示、数学运算等。
2.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观察问题、分析问题、选择方法、解决问题、检查答案。
第三步:示范练习教师在黑板上展示几个问题,引导学生一起观察、分析、选择方法并解决。
第四步:小组合作学生分成小组,自主解决老师提供的问题,并相互讨论分享解题过程。
第五步:课堂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分享各组解题过程,讨论不同的解决方法和答案,并总结出最佳解题方法。
第六步:课堂练习学生独立完成课堂练习,老师巡视指导。
第七步:课堂展示学生代表展示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答案,进行互评。
六、课后反思教师和学生一起回顾整堂课的教学过程,总结各组学生的解题方法和答案,为下一堂课提供参考。
七、板书设计[老师可根据实际情况设计板书,包括问题示意图、解决步骤等内容]八、作业推荐1.完成课堂未完成的题目。
2.准备一个数学问题,要求同学们一起解答。
以上是本次课程的教案内容,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学习,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提升自己的数学能力。
8.6 解决问题(2)(教案)- 一年级上册数学 人教版

8.6 解决问题(2)- 一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巩固和运用本册所学的数学知识。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表达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教学内容1. 利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具体问题。
2. 通过解决问题,巩固本册所学知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究。
2.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回顾本册所学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探究新知(1)教师出示问题,引导学生观察、分析问题,明确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
(2)学生尝试解决问题,教师巡回指导,给予个别辅导。
(3)学生汇报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教师点评、总结。
3. 巩固练习(1)教师出示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
(2)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引导学生发现解题过程中的错误和不足。
(3)针对共性问题,教师进行讲解,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4. 小组合作(1)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问题进行讨论。
(2)小组内部分工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3)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总结。
5.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6. 课后作业教师布置与新课相关的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合作意识等方面。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成果:评价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合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解决问题》获奖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解决问题》获奖教案一. 教材分析《解决问题》是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的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用加减法解决问题的方法。
本节课通过具体的生活情境,让学生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学会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具有趣味性和实用性。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周围的事物有了一定的认识。
他们在数数、识数的基础上,已经初步掌握了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但部分学生对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的能力还不够强,因此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可能会出现困难。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加减法的意义,会用加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的数感,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参与的学习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掌握加减法的意义及应用。
2.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并用加减法解决。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合作学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动脑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课件、实物、卡片等。
2.学具:练习本、文具等。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一个有趣的故事情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如:“小猫请客”情境,小猫请了4只小动物来家里做客,准备了3个苹果,小猫想要知道还需要准备几个苹果才能让每只小动物都有一份。
2.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不同的情境,让学生观察、思考,并用加减法表示出来。
如:小猫请客情境、小兔种萝卜情境等。
引导学生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学会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3. 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些实际问题,并用加减法解决。
如:同学们排队玩游戏,已经排了3个同学,还有2个同学没排进来,一共有几个同学?4. 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游戏、练习题等方式,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如:“快乐大转盘”游戏,转到哪个数字,就请该同学用加减法解决一个问题。
一年级上册数学课件-第五单元第8课时连加连减人教版(共25张PPT)

第8课时 连加 连减
01 情景导学
(一)口算
情景导学
4+2= 6 3+2= 5 7-2= 5 9-2=7 6+3= 9 5+1= 6 5-1= 4 7-2= 5
每组两题有什么关系?
一年级上册数学课件-第五单元第8课 时 连加 连减 人教版(共25张PPT)
一年级上册数学课件-第五单元第8课 时 连加 连减 人教版(共25张PPT)
3+ 4 + 2 = 9
一年级上册数学课件-第五单元第8课 时 连加 连减 人教版(共25张PPT)
2.
学以致用
(课本P66练习第2题)
一年级上册数学课件-第五单元第8课 时 连加 连减 人教版(共25张PPT)
6+ 3 + 1 = 10
一年级上册数学课件-第五单元第8课 时 连加 连减 人教版(共25张PPT)
探索与发现
你又看到了什么?能提出一个问题吗?
一共有几只小鸡? 5+2+1
一年级上册数学课件-第五单元第8课 时 连加 连减 人教版(共25张PPT)
一年级上册数学课件-第五单元第8课 时 连加 连减 人教版(共25张PPT) 一年级上册数学课件-第五单元第8课 时 连加 连减 人教版(共25张PPT)
10-1 -1 = 8 9- 2 - 2 = 5 10-3- 2 = 5 8 - 4 - 3= 1 9 - 3- 4 = 2
一年级上册数学课件-第五单元第8课 时 连加 连减 人教版(共25张PPT)
一年级上册数学课件-第五单元第8课 时 连加 连减 人教版(共25张PPT)
学以致用
3 7 10 8
探索与发现 一共有几只小鸡? 5+2
一共有几只小鸡? 5+2+1
一年级数学上册解决问题教案最新模板

有了大家的帮助,李阿姨工作起来特别带劲,可是,不一会儿,她又愁眉不展了,知道为什么吗?原来,她又遇到难题了:我们家一个人每月大约产生37千克垃圾,我们家3口人一年产生多少千克垃圾?这儿有三个算式,我该选哪一个呢?
他这个问题该怎样列式?
呀,同学们开动脑筋,编成了这么多的应用题,老师也想来编一个,可不可以,可以呀,那注意听好了:这次上课呀,我写的教案有1500个字,猜猜我怎么提问?(课件)要写几页?你能列式吗?草稿本上做做。完全正确,老师为你鼓掌。
好了,小朋友们,这节课已经接近尾声了,谁来说说你这节课最大的收获是什么?谁来评
设计说明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关于估算的学习目标是“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要落实这一目标,教师首先要充分认识估算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广泛应用,认识估算对学生数感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在本课的设计中,首先创设情境,引出问题,让学生体会生活中许多问题的解答要用到除法估算来完成。然后让学生根据已有的估算经验,自己尝试着解决老师提出的问题,让学生对除法估算有一个建构的过程。紧接着让学生归纳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估算的一般方法,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面对具体情境进行估算,通过对“每天的住宿费大约是多少?”和“多少个纸箱能装下?”这两个问题的分析,培养学生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
2.解决问题。(课件出示教材30页例9) (1)引导学生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说出题中的已知条件和要求的问题。(2)问题中的“够装”是什么意思? (3)小组合作交流,说出自己的想法,根据学生的汇报进行板书。①182≈180,182÷820,需要的纸箱肯定超过20个,所以18个纸箱装不下182个菠萝。②18≈20,20×8=160(个),20个纸箱只能装160个,所以18个纸箱肯定装不下。(4)组织学生对以上的估算过程和方法进行比较。(课件出示)第一种方法与例8的把被除数看作和它接近的几百几十数的方法一样;第二种方法是把纸箱数看成和它接近的整十数,再乘每箱装的菠萝个数,然后和菠萝总数进行比较。设计意图:教学中,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更多的估算空间和交流机会,让学生在各种活动中自主探索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估算方法,提高估算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
第8课时解决问题(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分析解决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学会判断并选择必要的
已知条件来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培养学生能够从图文中发现信息,提出问题。
难点:掌握一步实际问题的结构和数量关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1.口算。
12—8 7+9 17—8
l6—7 15—5 11+2
2.★★★★★★★★
●●●●●
★和●一共有多少个?
3.△△△△△△△△△△△
还剩多少个△?
二、教学新授
1.出示教科书P20页的图。
(让学生观察画面内容,用自己的语言讲—讲画面的内容。
让学生自由结合,互述画面内容。
)
2.板书:有16人来踢球,现在来了9人,我们队踢进了4个。
教师:同学们看到这些话,想一想问题是什么?
有16人来踢球,现在来了9人,还有几人没来?
教师:这道题的己知条件和问题分别是什么?
大家想一想该怎样列式?
教师提醒学生凡是应用题,得数后面都应该写上它的单位名称,并加上括号。
有一个信息“我们队踢进了4个。
”这个条件有用吗?
介绍多余条件。
怎样检验答案是否正确。
小结:今天我们学的是图文应用题,今后我们在解答应用题时先看清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通常求总数用加法,求部分用减法。
三、巩固梳理,拓展应用
1.完成教材第20页的“做一做”.
提问:这里有几个条件?有没有多余条件?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完成教材第22页练习五的第2题。
(1)看图,你从图中读懂了什么?
(2)这里的三个已知条件,要求另一组有几人,该选择哪两个条件来解答?该怎样求另一组有几人?(选择“两个小组一共13人,我们组有6人”这两个条件来解答;要求另一组有几人,即从两组的
总人数中,去掉已知小组的6个人,就能求出“另一组有几人”,用减法来计算。
)
(3)怎样验证答案是否正确?说说你的想法?
学生汇报:可以将两个小组的人数相加6+7=13,求出的答案和题中的已知条件“两组一共13人”数量一致,可以说明答案是正确的。
3.完成教材第22页练习五的第4题。
(1)看图,你从图中读懂了什么?
(2)这里的三个已知条件,要求藏起来几人,该选择哪两个条件来解答?该怎样求另一组有几人?(选择“有14人在玩捉迷藏,外面有6人”这两个条件来解答;要求“藏起来几人”,即从
王捉迷藏的总人数14里,去掉外面的6个人,就能求出藏起
来有几人,用减法来计算。
)
(3)怎样验证答案是否正确?说说你的想法?
学生汇报:可以将外面的6人与求出藏起来的8人相加得到14人,与题中的已知条件“有14人在玩捉迷藏”一样,可以说明答案是正确的。
四、课堂小结
师:今天的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今天的解题过程中,你发现和以往有什么不一样?
学生交流、个别汇报、
教师小结: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一些多余的条件。
大家要学会判断,解决为问题需要什么条件,排除多余的一种条件再进行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