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八大规律
修行者需要知道的宇宙八大规律

《悟道:宇宙八大规律》妙善初级班属于学法,主体工程是“小周天速成法”。
其目的主要是祛病健身,增强体质,虽是养生,但主要目的是为了修炼。
祛病健身乃至延年益寿并非我们的终极目标,只是为进一步修行打下良好的基础。
而中级班则从“学法”进入了“学道”的层次。
何谓“道”,这正是我们在中级班里要使同修们明白的首要问题。
“道”是指那个看不见摸不着的本性,也是宇宙总规律。
古人早就在编写此字时把道的涵义明示了我们。
“道”字中间的“一”横代表宇宙尚未形成之前浑然一体的混沌状态,而这个混沌状态的“一”是从道中生出来的,故古人谓之“道生一”;“一”上面的两点代表“一生二”,这个“二”就是阴阳;这个“道生一,一生二”就是宇宙本性变现出来的规律,那么要想找到这个本性,把握这些规律,往哪儿去找呢?不在外面,而在自我体中本身就有,所以,“一”下面是个“自”,古人已经把天机告诉了我们,本性就在我们自己体内和万事万物之中;只有找到了本性,回归了本性,才能走遍天下,为我所用,得以生存。
这就是“走之旁”的涵义。
走之旁还有另外一个涵义,就是当人们真正认识和把握本性是“空”之后,不是消极地什么都不做了,而是要把悟道的本性和规律用于世间,不仅要“悟道”,而且还要走出去在世间“证道”。
当你真正地“证道”之后,才真正回归了本性,进入了本性,才能证得“报身佛”。
“道”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它无形无相,无声无息,无作无为,如如不动,但又可以变现出一切万事万物,同时又可以显现出无穷无尽的作用。
“道”真是妙不可言。
“道”如此奥妙和抽象,而且看不见摸不着,我们又如何去研究和认识它呢?我们是否可以从宇宙规律中找到答案?规律也是无形无相,无声无息,无作无为,无处不在,它虽无为,但宇宙间的一切事物都自动按照规律来运行。
它并没有主动去控制任何人和事物,但任何人和事物都不可违背规律,只要违背规律,就必然受到规律的惩罚。
这就是宇宙本性的特征,掌握宇宙基本规律,是在帮助我们修行人树立正知正见,对指导我们修行有着不可估量的意义,可使我们在修行道路上少走许多弯路。
十大规律解释

十大规律解释
以下是十大规律的解释:
1. 阴阳根本律:世界是物质的,物质可以分为阴性物质和阳性物质。
阴性物质和阳性物质各有三大特征。
2. 五行生克制化律:描述五行元素之间的关系,包括相生、相克和制化。
3. 天人合一律:指人类与自然界的和谐关系,强调人类应该顺应自然规律,与自然和谐共处。
4. 中成极反律:事物发展到一定程度会向相反方向转化。
5. 因果律:指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即一个事件(因)必然导致另一个事件(果)发生。
6. 大道自然律:指宇宙中的一切事物都按照自己的规律发展,不受外界干预。
7. 宇宙自控调谐律:宇宙中的一切事物都在自我调节和控制,以达到和谐的状态。
8. 质量互变律:指事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质和量的变化。
9. 蛹动螺旋律:描述事物发展的轨迹,如同蛹动螺旋转一样,呈现出特定的规律。
10. 位序规律:指事物在空间和时间上的位置和顺序,遵循一定的规律和规则。
以上是对十大规律的解释,这些规律是宇宙万事万物内在机制、运行发展变化规律的总结,有助于人们更好地理解自然和社会现象,把握事物发展的规律,促进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重温:宇宙八大规律之二:因果

重温:宇宙八大规律之二:因果万事万物有前因必有后果,无一件事物只有前因而无后果,或只有后果而无前因,什么因造什么果。
前事之因成为后事之果,此果又成此因,而达于彼事之果。
因果循环永不停息。
世间许多人不信因果,以至不停地在制造因果。
修行人虽信因果,但对因果如何产生,又如何循环的原因不明白。
因此,虽信因果,怕因果,但遇到事时又学用脱节。
一是不会用因果律来认识事物,仍然是只看现在的果,不知过去的因。
二是更不会用因果律来面对和处理事物,遇事则迷,造成心理上的烦恼和不平衡。
1、因果循环的基本原理我们虽然知道因果真实不虚,那么因果又是如何产生?如何循环的呢?是谁在控制着因果能如此精确,自动地运行呢?有人错误地认为,这些因缘果报都是佛或上帝的安排,其实,你又想错了。
你是在用三维层次人的思维来判断事物,而佛和上帝是如如不动的,什么是如如不动呢?用思维是不可能明白的,只能“悟”而不可知。
如果佛和上帝连每一个人的因果事物都去管,早就累死了。
别忘了,佛是清静无为如如不动的。
其实,一切因果都是你自己造的,因是自己造,果是自己受,一切因果的产生和循环都是你与那些相关者之间,意、言、行的程序输入和运行。
2、程序是如何输入的?程序的输入并不仅是你做了某件事,而你的一句话,一个念头,就已经将程序输入了你的第八识。
第八识如一个无量的信息库,它能将你无数劫以来,生生世世的点滴信息全部储存进去。
现代最高级的电脑所储存的信息量,也是无法与第八识的无量相比拟的。
如果你反复地想某种事,反复地爱或恨某一人或事物,这种程序就会反复地输入进去,形成牢固的程序。
每个人都有不少习气,而这些习气都是多生多劫反复输入的程序形成的,习气的长期积累形成了个性。
为什么同一父母教养的几个孩子,有着完全不同的个性?正是这个牢固的程序之因。
这个程序是由自己转世的灵魂所带,并非父母所传。
所输入的程序如何,即所谓的善因或恶因,是由你的第六识(意识)所决定的。
用四句话来恰如其分地形容八识:“弟兄八个一个痴,其中一个最伶俐,五个门前做买卖,一个来往传消息”。
宇宙的八大基本规则,这些规则你们都听过吗?

宇宙的八大基本规则,这些规则你们都听过吗?“对于知识之海,我只是一个在海边拾取小石和贝壳的小孩子。
真理浩瀚如海洋,远非我们所能尽窥。
”人类追求真理是以有限之时间追求无边之宇宙。
生有涯,而之无涯!宇宙的一切都是规则(道),求知就是求道,破解规则!(熵=无序的程度)一,宇宙的终极规则:熵增定律。
'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在一个封闭的系统中,一切都是由有序超无序发展,最后宇宙的结局“热寂”热寂: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作为一个'孤立'的系统,宇宙的熵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增加,由有序向无序,当宇宙的熵达到最大值时,宇宙中的其他有效能量已经全数转化为热能,所有物质温度达到热平衡。
这种状态称为热寂。
这样的宇宙中再也没有任何可以维持运动或是生命的能量存在。
但是,极有可能宇宙之外有宇宙,会有超级力量往我们的宇宙中输入能量。
二,宇宙的平衡规则-阴阳对立统一律孤阴不生、独阳不长、阴阳互生、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阳极生阴、阴极生阳、阳阴平衡等规律。
三,宇宙时空联系规则-因果律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万事发生必有前因!宇宙是一张时空网络,万事万物都是相互联系的,时间箭头一直向前。
(量子纠缠,超微观世界跟经典物理世界有不同的规律)四,宇宙平衡规则-真理有适应的范围。
物极必反,宇宙的真理有适用范围。
比如黑洞就不适应人类宇宙中的任何物理规律。
五,宇宙运动绝对规律-宇宙基本属性运动在热寂之前,从宇宙最微小的弦到宇宙中最大的星系,一切都在运动。
弦不同方向的振动,形成了不同的粒子,粒子不停的运动,粒子组成的物质也在不停的运动。
六,宇宙物质能量统一规律物质会吃掉空间,物质转化为能量会释放空间。
宇宙中的绝大多数变化就是物质跟能量的转化。
七,宇宙唯一法则-人择原理宇宙是因为人类而存在的,若人类不存在,宇宙也就没有了意义。
正是人类的存在,才能解释我们这个宇宙的种种特性,包括各个基本自然常数。
宇宙八大辩证法

动静相宜 明晦相依
静为动源,无静难生动;动为静根,无动难得静,动静相宜,真静出自动,大动源自大静,大静来自大动。明从晦生,晦自明来,天堂地狱,一明一晦,顺境逆境,明晦相成,垃圾堆上百草生,常在福中难知福,“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知其明,守其晦,晦极生明;识辩证,谨享明,明极生晦。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成就未来取决于当下,欲著从微,欲大从细。
生死互根 阴盛阳衰
生乃死之根,死乃生之根,无生便无死,无死便无生,轮回转化,生死相随,阳盛阴衰,阴盛阳衰,日日死,天天生,时时生,刻刻死,此处生,彼处死,此处死,彼处生,刚生柔死,善死恶生,凡间死,仙界生,人心死,仙心生,旧的不去新的不来,私心不除极乐不生。
“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欲有,在无上下功夫。
心灭性显 心生性隐
性即如来本性,如来本性即为佛,众生之所以难成佛者,因有心,若无心,即为佛。心灭性显,心生性隐,这是辩证的,彼进此退,此进彼退,万象生心灵,心生苦恼生,故“应生无所住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无所住处处可住,有所住处处难住,唯有心灵超万象绽放性,即达极乐妙境。
宇宙中存在八大辩证法。即:空即色,色即空;穷则反,终则始;微则著,细则大;生死互根,阴盛阳衰;无则有,有则无;心灭性显,心生性隐;动静相宜,明晦相依;正反对称,比例制约。
空即色 色即空
构成宇宙的三要素是意识、结构、能量,三者均为反物质存在,任意一个因素的单独存在皆为空,视之不见其形,听之不见其影,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但是,一旦三者相合,则成色,光怪陆离,变化无穷,眼花缭乱,显像万千。故,色从空来,空即色;空质色显,色即空。
宇宙十三大定律

宇宙十三大定律宇宙十三大定律是指在宇宙中普遍存在的、不可逆转的自然规律。
这些定律不仅适用于地球上的生命体,也适用于整个宇宙中所有的物质和能量。
以下将对这些定律进行详细介绍。
第一定律:恒定不变性原则这个定律表明,一个系统的总能量和质量在任何情况下都是恒定不变的。
简单来说,就是能量和物质无法被创造或摧毁,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
第二定律:熵增原理熵是一个系统内部混乱程度的度量。
这个定律表明,在一个封闭系统中,熵总是增加的。
也就是说,系统内部越来越混乱,而且不能反转这个过程。
第三定律:绝对零度原理绝对零度指的是温度为零时物体达到的最低温度。
这个定律表明,在理论上,无法将任何物体降至绝对零度以下。
第四定律:相对论原理相对论原理指出,在相对运动中,时间、空间和质量都会发生变化。
特别地,当物体接近光速时,时间会变慢,长度会缩短,质量会增加。
第五定律:不确定性原理不确定性原理是指,在微观尺度下,无法同时精确测量一个粒子的位置和动量。
这个定律表明,存在一种不可避免的测量误差。
第六定律:电磁力原理电磁力是一种相互作用力,它可以作用于带电粒子之间。
这个定律表明,在任何情况下都存在电磁力的相互作用。
第七定律:引力原理引力是一种相互作用力,它可以作用于物体之间。
这个定律表明,在任何情况下都存在引力的相互作用。
第八定律:核能原理核能是指由核反应释放出来的能量。
这个定律表明,在核反应中质量和能量之间有一个等效关系。
第九定律:波粒二象性原理波粒二象性原理是指在某些情况下,微观粒子既可以表现出波动性质又可以表现出粒子性质。
这个定律表明,在微观尺度下存在着一种奇特的物理现象。
第十定律:量子力学原理量子力学是一种描述微观世界的物理学理论。
这个定律表明,在微观尺度下,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运动可以通过概率和波函数来描述。
第十一定律:宇宙膨胀原理宇宙膨胀原理是指整个宇宙在不断地扩张。
这个定律表明,我们所处的宇宙是一个不断变化的系统。
宇宙八大规律

宇宙八大规律
1. 万有引力定律:质量之间相互吸引的力与它们之间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与它们的质量成正比。
2. 恒星质量-光度关系:恒星的亮度与其质量的四次方成正比。
3. 哈勃定律:宇宙的膨胀速度与其距离成正比。
4. 热辐射定律:热辐射的强度与温度的四次方成正比。
5. 普朗克定律:辐射的能量在不同频率下的表现形式不同,其数量与频率成正比。
6. 爱因斯坦的等效原理:惯性参考系与重力场参考系之间没有本质区别。
7. 能量守恒定律:宇宙中能量总量守恒,能量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不能被创造或销毁。
8. 统一场论:所有基本粒子都是场的不同扰动形式,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通过相应场之间的力来实现。
宇宙运行的规律;太阳系的奇迹(宇宙运行七大规律(一))

宇宙运行的规律;太阳系的奇迹
宇宙的运行规律和太阳系的奇迹一直是人类探索和研究的焦点之一。
从古代的天文学家到现代的科学家,人类一直试图理解宇宙的规律和太阳系的奇迹。
在这个广袤而神秘的宇宙中,有许多引人注目的现象和规律,让我们一起来探索一下。
首先,让我们来谈谈宇宙的运行规律。
宇宙中的一切都遵循着精确的规律,这些规律使得星体在宇宙中运行有序而稳定。
根据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所有物体都会相互吸引,且引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距离成正比。
这一定律解释了为什么行星围绕恒星运行、卫星围绕行星运行,以及为什么整个星系都保持着相对稳定的轨道。
而太阳系的奇迹则体现在其精密而令人惊叹的结构上。
太阳系由太阳、九大行星以及无数卫星、小行星和彗星组成,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
太阳系中的每颗行星都沿着其轨道有序地运行,遵循着严格的运行规律。
其中,地球作为我们所在的星球,更是孕育了生命的奇迹,其独特的环境和稳定的轨道为生命的存在提供了可能。
除此之外,太阳系中还有许多令人惊叹的现象,比如木星的大红斑、土星的环、火星的火山、水星的岩石地表等等。
这些奇迹般的景象都使得太阳系成为了人类探索和惊叹的对象。
在人类的长期探索中,我们不断发现宇宙中的规律和奇迹,这些发现不仅拓展了我们对宇宙的认识,也深化了我们对自身存在的理解。
宇宙的运行规律和太阳系的奇迹将继续激励着人类不断前行,探索未知、求知若渴。
因为只有通过不断地探索和发现,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和珍视宇宙中的一切奇迹和规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心整理一.阴阳根本律阴阳根本律是宇宙第一大规律,宇宙间万事万物都是由相对的阴阳两种物质互为组成。
它导出了万事万物法于阴阳、阴阳互根、孤阴不生、独阳不长、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阳极生阴、阴极生阳、阴阳转化、阴阳平衡等规律。
从阴阳根本律中又导出了“质量互变律”、“因果律”、“蛹动螺旋律”、“中成极反律”、“五行生克制化律”、“天人合一律”、“宇宙自控调谐律”、“否定之否定律”等等规律。
1、法于阴阳,阴阳互根规律“”“好事”“失败”同时另一面又是逆境和低谷的开始;当你心理认为占了便宜的时候,另一面同时却又吃了大亏,正所谓“占小便宜吃大亏”;修行也是如此,当你想修佛的时候,另一面同时必然感招来各种魔的考验;当你想回归本性进入无为之时,必然还要经过各种事境和有为法的修行;当你身体在打坐入静的同时,你的体内真气又在不停地更顺畅地运行;当你欠债的同时,就决定了你早晚要还债;当你憎恨对方产生一个“作用力”的时候,对方的灵体中也同时产生了一个“反作用力”,而且作用力越大,对方的反作用力也越大。
你可以类推宇宙间的一切事物,无一不是按照“法于阴阳,阴阳互根”规律运行的。
如果明白此理,既然一切事的两面是同时存在的,只要执着一方,就必然带来另一方,既然无论你执着哪一方,都会同时带来另一方,那么,你执着或不执着,追求或不追求,其结果是一样的。
人们所看到的不一样,其实只是表象,而非实质。
既然是一样的,你还会执着地去追求所谓的“好、是、对、善、顺”的各种境界吗?何必在做那些操心动念,而且是白费力气的造业呢?如明此理,就会一切顺其自然,随缘而遇,随遇而安,多么自在安祥,超凡脱俗。
2、阴阳平衡规律“阴阳平衡规律”是指:当一种事物偏在一边的时候,宇宙就会自动用另一边来自动调谐,使事物始终保持在基本平衡的状态。
“阴阳平衡规律”启示我们,无论任何事物,只要你偏在一边,就必然带来另一边,只要你一动念,就已经产生了一个边,宇宙就会自动用另一边来平衡你。
这种现象是宇宙阴阳平衡规律所决定的。
宇宙要始终处于相对的平衡状态,就必然使阴阳双方同时存在于一个事物中,否则,这个事物就失去平衡。
因此,阴阳互根和平衡是宇宙规律,不是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如果你不相信规律或者自觉不自觉地违背规律,就必然阴,业,——所如此反”的状态,经过反复验证的“阴阳互根和阴阳平衡规律”。
但是,世间人正因为不明此理,矛盾的双方谁也不肯退让,谁也不肯首先消除其中一方的作用力或反作用力,因此双方才会这样一直执着地争斗下去,最后落得个两败俱伤。
有人会说:“矛盾不是我造成的,是对方主动在伤害我,在有意找我麻烦,我是被迫的”。
其实,这还是偏知偏见,并没有悟透和把握阴阳平衡规律。
即使是对方先产生了作用力,你这边如果能把握自己,时刻保持平常心,保持一个平和不反感的心理,等于没有产生反作用力,那么,对方的作用力不起任何作用,就会自然化解掉。
因为阴阳双方的无论哪一方,都是以对方的存在而存在,一方不存在,另一方也就不存在了。
因此,你只要把握自己不产生反作用力,对方的作用力就无力可施,必自然化解。
表象上你似乎是被动的,你似乎软弱可欺,但化解矛盾的主动权始终在你手里,只是你没有认识和把握规律而已。
3、阴阳是一不是二万事万物虽分阴阳,那只是站在人的角度对宇宙阴阳物质的认识和划分。
但是,万事万物虽分阴阳,但阴阳却不分好坏、善恶。
所谓的好坏、善恶都是人们站在自我的角度从心里分别出来的。
例如:人类把方向分为上下、左右、前后、东西、南北,是为了便于交往、交通、生活等各种需要,以方便有个明确的地理定位。
但在超时空的宇宙里就不存在这些方向。
比如我们站在地球上,认为地的一方是下,天(阴)因果报应是宇宙平衡的法则。
由此可见,杀人只是事物的表相,关键在于存的什么心。
做同样的一件事由于心的不同,其果报也不同。
如果带着仇恨杀人,属瞋恚心,入地狱道;如果为了贪财而杀人,属贪心,入饿鬼道;如果是因愚痴糊里糊涂而杀人,入畜生道;如果为了自卫或保护别人而杀人,仍在人道;如果是上界下凡,带着使命来治世平乱,是为了保护更多的大众,同样也是杀人,只要完成使命,仍入天道或佛道。
《华严经》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中,有一位杀猪人,有一位是妓女,都修成了菩萨。
如果单从表相看,他们从事的是恶行,造的是恶业,杀猪者一生中杀生无数,应该是下地狱的果报,为什么能修成菩萨呢?所以说,问题不在表象上做了什么,关键在于生的什么心。
但一般人很难理解,可能会问:“在现实中,对犯罪分子应如何对待?”在现实中,对犯罪分子当然应依法惩处。
但是,作为执法人员来说,只要依法办案即可,无须生憎恨之心。
作为司法人员,只要依法审案即可,不带任何个人憎恨或偏袒之念即可。
无论各行各业,各司其职,各有作用,其为妙用。
如果在发挥作用时带有个人情绪和观念,则是执着“有”。
如果不发挥作用,则是执着于“空”。
既不偏空,又不偏有,才算真正理解了佛法“真空妙有”的涵义。
“顺境”和“逆境”的好坏也是人心里分别出来的。
例如:人们在走路行船时,顺风、顺水行驶可省时省力,对自己有利则定为顺境。
相反则定为逆境。
在生活环境中,能使自己又省力又享受的则认为是顺境,相反则认为是逆境。
由此可见,水、风、境的本身是没有好坏、顺逆的,所谓的善恶、好坏、顺逆也是人心里分别出来的。
从宇宙本性的角度来讲,所谓的顺逆,只是在客观地描述一种事实存在,而这个顺逆却没有好坏之分别。
由此可见,宇宙及万事万物虽由阴阳两种物质组成,但阴阳是一不是二,应该把阴阳当作一个整体来看待一切事物,这才是正知正见,才能达到心理平衡。
正是由于人们错误地理解“阴阳根本律”,错误地把阴阳理解为“一分为二”,并把它们对立起来,才分别出善恶、是非、对错、顺逆。
并在执着一方的同时,又想消灭另一方,4三维“惑:“”是造业。
如果不从心上修,只能得些福报而没有功德,尚未回到修清静心的根本上。
如果不从心上修,整天在外面乱跑乱求,只能使自己的心越跑越乱。
由于心不清静,身上的病也不易好转,甚至还可能招来附体。
又如:心理偏于“善”的人,认为公好,私不好,所以平时总是看不惯有私心的人,看到各种自私的现象就反感和憎恨。
其实,公和私都是必不可少的阴阳两面,如果只有公没有私,公又如何独立,公与私如同手心手背,本来就是阴阳一体的,是不可分割的。
那些反感“私”的人,表面为“善”,其实心理却在产生“恶”。
当他反感“私”的同时,自己心理当下就不舒服,因为他已经失去了阴阳平衡。
执着一个“善”,必然造就一个“恶”。
又如:末法时期,“邪师说法如恒河沙”。
有许多人也打着宏扬佛法的旗号,在民间及寺院里传法,利用修行人心诚而又不辨真假的无智心理,骗取钱财或者假传佛法。
许多修行人正是因为只看见他是在传佛法的表象。
末法时期,真佛不一定在寺院内,更不一定是在单纯的传佛法。
如果佛只在寺院,多数众生都不在寺院,佛如何普度众生?如果佛只以佛教一个门派的面目出现,其它无信仰或有其它信仰的众生又如何普度?如果佛为了方便度众生,或者改个其它名称把众生先引至佛法门口,然后再引其入门修佛法。
你如果没有慧眼,认不出真佛,更认不出这是佛法变通之后的方便法门,甚至去分别,去攻击,才真正应了“末法时期许多人是打着佛法的旗号反佛法”的象征,怎能不让众佛痛心?那么在末法时期如何才能辨别真伪,少走弯路呢?首先不要被表象(阳)所迷惑,不要以寺院、出家人、居士、高僧、高人(有大神通)以及长相、年龄来定论。
关键先要看他开悟没有。
是否开悟的重要标准是“有没有断分别心,立平等心”。
如果某人分别心还很明显,张口闭口攻击别人:“我这个法好,别的法不好”;“这个人是邪法,那个是外道”;或者总想显示自己的神通;或者总想控制别人等等,都是未开悟的表现。
佛曾言道:“即使能讲经十二部,如未开悟全是魔说”。
(5)“阴阳根本律”中的“阴阳互根”还启示我们,当你的心理对另一方人或事物有反感,甚至与其有对抗心理的时候,那么,另一方人或事肯定也与你形成对抗。
但是,一般人都认为是别人有意与你对抗,其实你错了。
一切障碍在内不在外。
这个对抗并不是别人或那个事物要与你对抗,其主动权完全操控在你自己手里。
“万法唯心造”,是你自己的心把这种对抗感招来的。
这一点,一般人是很难理解的。
只要你有与某人某事反感或对抗的心理,即使你嘴上不说出来,这个心灵的感应就会传到对方的心灵中。
只要你这里有一个作用力,在对方就必然产生一个反作用力,而这个反作用力的产生,并不是他自己产生的,而是你这个作用力造成和带来的。
因为这是阴阳互根的规律自动产生的阴阳平衡作用所决定的。
你要想消除与别人的矛盾,要想不与别人发生争斗,先要从自己做起,先要消除自己的对抗、反感、仇怨、憎恨的心理,自己心理对外界的一切人或事都达到非常平衡时,外界就不会产生反作用力。
相反,当对方主动与你发生矛盾,产生了作用力的时候,你这边只要能把握定力,始终保持心理平衡,不起任何与其对抗的心理,等于没有产生反作用力,那么,根据阴阳互根原理,对方心灵中的作用力也就失去了作用,久之则会自动消失了。
这也是阴阳互根规律所决定的。
这个规律在实践中已经得到了反复的验证。
(6)?因为“万法唯心造”,所以把握阴阳的关键在于把握自心的平衡,时刻保持一个平静、平和的心理,才能在遇到和处理一切事物中把握正确的方向和方法。
在看待一切事物时,要用平等心,而不用分别心;面对一切事物,既不攀缘,也不躲避;在事情没有缘之前,不去攀缘动念,保持无所求之心;当有缘之时,在做事过程中,只管清静心去做,而不求任何结果;在做完事后,立即放下不再想。
这些都是保持心理平衡的具体方法和思路。
这样虽然也在做事,但始终保持着无为无念的清静状态。
12息量,也是无法与第八识的无量相比拟的。
如果你反复地想某种事,反复地爱或恨某一人或事物,这种程序就会反复地输入进去,形成牢固的程序。
每个人都有不少习气,而这些习气都是多生多劫反复输入的程序形成的,习气的长期积累形成了个性。
为什么同一父母教养的几个孩子,有着完全不同的个性?正是这个牢固的程序之因。
这个程序是由自己转世的灵魂所带,并非父母所传。
所输入的程序如何,即所谓的善因或恶因,是由你的第六识(意识)所决定的。
用四句话来恰如其分地形容八识:“弟兄八个一个痴,其中一个最伶俐,五个门前做买卖,一个来往传消息”。
“最伶俐”指的既是第六意识。
当你的前五识眼、耳、鼻、舌、身感触到外界事物后,传给第六意识,它开始分别出好坏、善恶、爱恨、对错、是非、丑美等,然后决定取舍。
第六意识将分别出的信息传给第七识(末那识),它的作用是执着和往第八识里传递信息,第七识把第六识分别取舍的一切信息,全部储存在第八识这个信息库中。
“一个痴”指的既是第八识(灵魂),无论是什么信息,它都无分别地储存。
这一切都是自动的,而且在一瞬间,即可完成任何复杂的信息传递和储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