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宽高比镜头分类和景别

合集下载

电视画面的景别的分类

电视画面的景别的分类

电视画面的景别的分类电视画面的景别景别:被摄主体和画面形象在电视屏幕框架结构中呈现的大小和范围。

决定景别大小的因素:(1)摄像机和被摄主体之间的距离。

(2)摄像师使用的摄像机焦距长短。

二,景别的分类划分标准:1、以被摄主体(人物)在画幅中被画框所截取得部位的多少为标准进行划分。

2、在拍摄中以被摄主体(景物)在画幅中所占的画幅面积比例大小为标准。

(一),远景远景:视距最远、表现空间范围最大。

分类大远景(莽莽的群山、浩瀚的海洋、无垠的草原)特点:开阔、壮观、有气势、抒情。

远景(较开阔的场面、战争、集会、田园风光)特点:开阔、舒展、能展现细部轮廓。

注意:大远景(不用前景) 远景拍摄(不用顺光)侧光、逆光(突出层次)电视屏幕小,远景不要过多的使用。

2,远景的作用(1)用来表现自然环境和某种气氛,通过对环境的描述增加画面的真实性。

(2)将人物与环境结合起来,以景为主,以景抒情,以景表意,可以产生特殊的情绪效果。

(3)可以使观众清晰地获得有关被摄主体的相关信息。

(4)通常在观众的心理上表现出一种过度感和退出感。

常用于影片的开头、结尾或转场。

3,拍摄时应注意什么(1)注意画面的整体结构和气势;(2)对被摄主体的表现目的性要强,从大处着手;(3)重点处理好画面的主要线条、色调和影调;(4)在操作中必须考虑画面视觉变化及产生的运动节奏。

(二)全景:表现人物全身形象或具体场景的全貌。

全景画面表现的重点是被摄主体,但环境场景对被摄主体起到烘托和说明作用;全景是构图造型元素最多的景别作用(1)全景镜头往往是每一场景的主要镜头,它决定了场景中的空间关系; (2)全景景别的画面中清楚、完整地表现了被摄主体的形体动作、动作范围和活动轨迹; (3)全景镜头可以将多个被摄主体纳入画面并留有一定环境空间; (4)由于景别较大,可以形成舒缓的节奏,让观众的眼睛可以有暂时的调整和休息。

拍摄时应注意的问题(1)拍摄时应注意各被摄主体之间的相互关系,防止喧宾夺主; (2)全景是一个场面中的总角度,制约着该场面镜头切换中的光线、影调、人物运动及位置;(3)必须保证主体形象的完整,构图的准确;(4)要注意空间深度的表达和环境的渲染。

景别的概念及分类

景别的概念及分类
212景别具体分析一大远景大远景在镜头的画框中展现出广阔的场面如果远景中出现角色在银幕上显示的只是一个非常小的点有时甚至没有人物出现成为空镜头给人以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的感觉大远景在开篇或结尾处使用大远景可以作为开篇画面展现宏大场面用来说明地形表示事件发生的地点和地理环境烘托整个影片氛围
景别
近景表现角色时,角色占据画面大部分面积,角 色的面部表情得到充分体现.
角色的神态,情绪可以通过脸部表情细微的变 化得到充分的展示,可以准确的表现和刻画角 色的内心.
近景镜头中表情上升到画面最重要的位置,环 境空间表现退后,因而视觉心理上更贴近观众.
2 近景表现景物的细节
动画片中经常用近景对景物的细节进行细致 刻画,通过展现景物细节使观众感受到景物的 魅力或者达到传达具体信息的目的.
景别综合运用
根据影片需求的不同,可能会有不同的 景别处理方法,但必须注意两点:
1 景别的选用必须有表现意图.景别的选用以 叙述与表现内容为选择景别的出发点,以景别 的作用为选择标准.
2 景别的连接必须遵守一定的规则.简单说,就 是相连的景别既要有大小变化,又要寻求景别 变化时的规律性.
五 近景
定义:近景是指表现角色腰部以上的部分或物 体局部的景别.
近景中既可以看到角色面部表情,又可以看到 上半身的动作和手势,环境表现的就更少.
近景也用来表现某物体局部,与表现角色一样, 拉近了观众与表现主体之间的距离,更容易感 染观众情绪.
1 近景对角色神态,情感和景物的细致 刻画
2 与大远景相比,大全景更偏重于叙事性.
1大全景表现角色与空间的关系以及 角色的群体行为
大全景介绍角 色所处环境
2大全景确立场景总体空间关系

景别的分类有哪些

景别的分类有哪些

景别的分类有哪些一部电影的影像就是这些能够产生不同艺术效果的景别组合在一起的结果。

下面由给大家介绍一下景别的分类。

景别的分类:大全景大全景一般用来表现远离摄影机的环境全貌,展示人物及其周围广阔的空间环境,自然景色和群众活动大场面的镜头画面。

它相当于从较远的距离观看景物和人物,视野宽广,能包容广大的空间,人物较小,背景占主要地位,画面给人以整体感,细部却不甚清晰。

大全景通常用于介绍环境,抒发情感。

在拍摄外景时常常使用这样的镜头可以有效的描绘雄伟的峡谷、豪华的庄园、荒野的丛林,也可以描绘现代化的工业区或阴沉的贫民区。

电影诞生以来,卢米埃尔就发现并运用远景画面善于表现大的物象的特点。

《工厂的大门》与《火车进站》所表现的就是众多工人上工和火车到站时站台上熙熙攘攘的景象。

格利菲斯1916年导演的《党同伐异》,制作了最雄伟的巴比伦宫殿布景,纵身达1600米,仅拍摄“巴尔泰萨尔盛宴一个场面,就动用了4000多名群众演员,摄影师坐在气球上拍摄。

也只有运用大全景,才能摄入如此浩大的场面。

随着宽银幕的出现,大全景越来越成为电影营造视觉奇观的手段。

一些气势恢宏的大场面出现在很多影片中。

景别的分类:全景全景用来表现场景的全貌与人物的全身动作,在电视剧中用于表现人物之间、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全景画面,主要表现人物全身,活动范围较大,体型、衣着打扮、身份交代的比较清楚,环境、道具看的明白,通常在拍内景时,作为摄像的总角度的景别。

在电视剧、电视专题、电视新闻中全景镜头不可缺少,大多数节目的开端、结尾部分都用全景或远景。

远景、全景又称交代镜头。

因此,全景画面比远景更能够全面阐释人物与环境之间的密切关系,可以通过特定环境来表现特定人物,这在各类影视片中被广泛地应用。

而对比远景画面,全景更能够展示出人物的行为动作,表情相貌,也可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表现人物的内心活动。

全景画面中包含整个人物形貌,既不像远景那样由于细节过小而不能很好地进行观察,又不会像中近景画面那样不能展示人物全身的形态动作。

景别的分类和作用

景别的分类和作用

.景别的分类和作用由于电影、电视表现的主要对象是人,因此,划分景别的一般标准是以成年人身体为标准尺度,以画面表现出人体部位多大围来划分景别。

在没有人物的画面中,仍以成年人与被摄物体的大致比例作为划分景别的依据。

△例如:一辆完整的汽车被认为是全景画面,而一只完整的手表画面则被认为是特写镜头。

1、远景如果以成年人为远景一般表现广阔空间或开阔场面的画面。

基本上呈现为一个点状体。

由于人在画面中所占面积很小,尺度,远景视野深远、宽阔,主要表现地理环境、自然风貌和开阔.大远景主的场景和场面。

远景画面还可分为大远景和远景两类。

像莽莽的要用来表现辽阔、深远的背景和渺茫宏大的自然景观,群山、浩瀚的海洋、无垠的草原等。

而注重通过深远的景物和开远景的画面构图一般不用前景,要注意调动多种手段来表现空阔的视野将观众的视线引向远方,间深度和立体效果。

所以,远景拍摄尽量不用顺光,而选择侧光并注意画面远处或侧逆光以形成画面层次,显示空气透视效果,的景物线条透视和影调明暗,避免画面的平板一块,单调乏味。

一般表现空间围最大的一种景别。

远景是电视景别中视距最远、表现比较开阔的场景和场面。

:作用①远景可以提供较多的视觉信息;②远景呈现出极其开阔的空间和壮观的场面;远景以景物为主,借景抒情;③④远景也是写人的景别;远景常用于开篇或结尾;⑤力求在一个画面尽可能远景画面注重对景物和事件的宏观表现,多地提供景物和事件的空间、规模、气势、场面等方面的整体视提供广阔的视觉空间和表现景物的宏观形象是远景画面觉信息。

的重要任务,讲究“远取其势”。

在电视片中常以远景镜头作为开篇或结尾画面,或作为过渡..镜头。

2.全景全全景一般表现人物全身形象或某一具体场景全貌的画面。

可以通过对人物形体动景画面能够完整地表现人物的形体动作,可以通过特定环境和特作的表现来反映人物心情感和心理状态,定场景表现特定人物,环境对人物有说明、解释、烘托、陪衬的作用。

全景画面还具有某种“定位”作用,即确定被摄对象在实际空间加进一个所有景物均在画中方位的作用。

景别的定义及分类

景别的定义及分类

景别的定义及分类
1. 景别定义
被摄物在画面中的大小。

划分依据是被摄物在画面中的大小,它主要是由镜头与被摄物距离的远近以及焦距的长短形成的。

它有五个基本的分类:特写(包括大特写)、近景、中景、全景、远景(包括大远景)。

2. 各个景别的概念
特写的概念
被摄物的某个特定的局部构成的画面,如人的脸、手等。

它主要是用一种放大的形式突出被摄物特定的局部和细节,强
调叙述重点以及情绪重点。

特写的取景范围:如果以一个直立的人作为被摄物的话一般把锁骨以上的取景部位叫特写。

当然人体的其他部位的局部取景也可以是特写,有些书本把这些景别叫细部特写,如郑国恩老师的《影视摄影构图学》就是这样的区分。

所以综合起来划分特写的取景范围就是人体的锁骨以上的头部取景和其他部位及其他物体的细节局部的取景。

近景的概念
人物的腰胸部以上的取景范围叫近景,也是由被摄物的局部构成画面。

人物的精神气质清晰,人物动作趋势也能识别。

中景的概念
人的膝盖以上的取景范围叫中景,人物动作清晰可辨,表情也能看清,但相对于
特写和近景情绪压力弱化。

全景的概念
人的整体范围的取景叫全景,主要表现的是人物动作,人与环境的关系也清晰。

远景的概念
由远距离拍摄人物形成的视野开阔的画面,相对其他景别,环境介绍最为完整。

景别的概念

景别的概念

景别的概念景别,就是拍摄影片时所使用的一种技术手段。

摄影机可以在不同的位置、距离,按照一定的规律组合起来。

在具体拍摄过程中,通过运动摄影机镜头和光圈与景深之间的搭配,将前后左右空间范围的影像以正常的视觉效果显示在银幕上。

为了说明景别的概念,先要搞清楚两个相关的概念:长宽比和景深。

长宽比的含义是:被摄体在画面上呈现出来的物理尺寸与实际尺寸的比例。

而景深的含义是指光学系统能够记录下来的,由焦点平面到透镜光心的距离的深度范围。

那么一个镜头内部各个位置的长宽比是怎样的呢?我们来分析一下,每个镜头里包含了6种景别的特征。

(一)景别的种类从以上的表格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出:一个镜头的景别基本上有两大类。

一是从镜头的景别特征来区分的,即根据镜头的景别特征将一个镜头区分为广角、标准、长焦、中焦、短焦、超广角和特写等七个景别;二是从景深特征来区分的,即根据景深的特征将一个镜头区分为远景、全景、中景、近景和特写五个景别。

这是景别最简单的划分方法。

还有另外一种是根据人物在画面中的空间位置进行划分的。

也就是根据空间距离和人物所处的角度来划分。

比如,从人物与镜头的关系角度划分为高调(镜头的视角高于人物的视角)、低调(镜头的视角低于人物的视角)和中间调(介于二者之间)。

以此类推,还可以细分出很多种。

二是场面调度和节奏。

景别的划分给导演提供了一种宏观控制手段,帮助导演把握和控制影片的节奏。

三是突出主体和突出重点。

四是确立景别和画面构图。

在实际的创作中,导演还必须根据具体的拍摄条件,利用景别的特性以及其他因素的综合作用,才能够确定镜头所需要表现的内容和形式。

但是,摄影者又不可以随意地使用景别,如果用得不当,就会造成画面变形和造型元素变形,产生不协调的感觉。

在影视剧中,画面景别的安排对剧情和人物形象的塑造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甚至直接影响到故事的发展和思想的深刻性。

景别选择的正确与否,除了受客观因素限制外,更主要的取决于主观的表现。

要充分体现出每个镜头的特性和风格,就必须合理地运用景别。

景别及其作用

景别及其作用

景别及其作用在实际生活中,人们依据自己所处的位置和当时的心理需要,或远看其势,近看其质,或扫视全局,或盯住一处,或看个轮廓,或明察细节。

影视艺术正是为了适应人们这种心理上,视觉上的变化特点,才产生了镜头的不同景别。

一般是由摄影画面表现出来的景物范围去区分,大致分以下几种:(一)远景:画面中包含的景物范围最大,视野广阔,细节不能得到表现。

远景的作用:1.通过展示巨大空间用来交代事件发生的地点及其周围的环境。

2.表现宽广、辽阔的场面,展示雄伟壮观的气势。

如茫茫群山,浩瀚的海洋,无垠的草原。

3.描写景物,使之富有意境和诗意,从而抒发作者或人物的感情。

主要用于表现自然环境气氛。

常用在节目的开篇或结尾,或作为过渡镜头。

(二)全景:画面中包括被摄体的全貌及周围环境。

全景中有了明显的作为内容中心和结构中心的主体。

它们应成为画面的视觉中心,如果是人物、画面中能清晰看到人物的全部动作。

全景的作用:1.介绍环境,表现气氛。

2.展示人物与环境的关系。

3.展示大幅度动作。

主要介绍人物与环境的关系。

拍摄全景时,不仅要注意空间深度的表达和主体轮廓线条、形状特征的反映,还要着重于环境的渲染和烘托,表现出被摄体的一般性质及空间位置,表现出环境与主体的相互关系。

同时拍摄全景时,还应善于选择适当的前景加强空间感,选择与主体不同色调的背景突出主体。

(三)中景:中景画面中人物的形象,物体形状特征占主要成份。

背景与环境的作用降低。

但仍不与环境脱节。

中景作用:1.交待人与环境的关系。

2.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交流。

拍摄中景要注意抓取被摄体最有表现力、最吸引观众的部分。

要表现出人物的表情和动作,被摄物体的典型特征。

处理好人物与环境的关系。

(四)近景:与中景相比,画面表现的空白范围进一步缩小,内容更单一,背景作用完成降低到次要位置。

近景的作用:1.表现人物的面部表情、神态。

2.展示物体局部的特征、质感。

近景在拍摄人物时比中景更注重人物细腻的神情和气质的表达,在拍摄物体时更注重表现物体局部的特征、质感。

写出景别五要素及拍摄范围

写出景别五要素及拍摄范围

写出景别五要素及拍摄范围一、景别五要素(一)景别五要素之概念景别就是指由于摄影机与被摄体的距离不同,而造成被摄体在摄影机寻像器中所呈现出的范围大小的区别。

景别五要素包括:画面中主体的大小、画面包含的范围、画面的空间深度、画面的构图形式、画面的叙事功能。

1. 画面中主体的大小主体在画面中的大小直接影响观众对主体的关注度。

比如在特写镜头中,主体占据画面大部分空间,像拍摄一朵盛开的花朵,花瓣的纹理、颜色都能清晰展现,观众的注意力会完全被花朵吸引。

而在全景镜头中,主体相对变小,可能是众多元素中的一部分,例如拍摄一个校园全景,主体可能是在操场上玩耍的学生,他们只是整个校园画面中的一部分。

2. 画面包含的范围这个要素决定了画面内有多少元素。

远景包含的范围很广,能展现宏大的场景,像连绵的山脉、广阔的海洋等。

中景则侧重于表现人物或物体的局部场景,比如几个人在教室里讨论问题的场景。

近景主要聚焦于人物或物体的某一局部,像拍摄人物的半身像。

3. 画面的空间深度空间深度会给画面带来层次感。

通过前景、中景、背景的合理安排,可以营造出空间感。

例如在拍摄一条古老的街道时,近景是街边的路灯杆,中景是行走的路人,背景是远处古老的建筑,这样的安排能让观众感受到街道的纵深空间。

4. 画面的构图形式不同的景别适合不同的构图形式。

在特写中,可能会采用中心构图,突出主体的中心地位。

在全景中,可能会运用对称构图来展现场景的平衡与和谐。

例如拍摄一座古老的宫殿,全景画面中宫殿的中轴线两边建筑对称,给人一种庄重稳定的感觉。

5. 画面的叙事功能景别在叙事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特写可以用来强调细节,推动情节发展,比如侦探发现线索时特写线索的画面。

全景可以用来交代环境,让观众对故事发生的场景有整体的认识,像电影开场时用全景展现故事发生的小镇全貌。

二、拍摄范围(一)不同景别的拍摄范围1. 远景远景的拍摄范围非常广阔,它可以涵盖整个城市、山脉、海洋等大场景。

在拍摄自然风光纪录片时,远景可以展现出山脉的起伏、森林的茂密等,让观众感受到大自然的宏伟壮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B、16:9(1.78:1), HDTV(高清晰度电视) 屏幕的宽高比。从70年代早期,日本放送 协会(NHK)开始研究高清电视系统宽高比 ,并经调查发现观众最喜欢的宽高比约为 5:3。这就是后来的16:9,也经常被表达 为1.78:1。
• 《愤怒的公牛》利用遮幅方式将4:3画面变为16:9
• c、反应镜头,其实是以人物为主体的一种 插入镜头,常用在一个主观镜头之后,用 以引导观众情绪,或更为清晰的叙事(如 一场爆炸后,可以接路人惊恐的反应镜头 用以引导情绪,也可以接某人冷笑的反应 镜头以辅助叙事)。
• 3)切入镜头,切入镜头往往也是转场镜头 ,即你是如何进入一个场景空间的。方法 例如特写转场(如一个在响着的电话特写 ,切主镜头几个人物在看着电话,切连接 镜头a对b点头示意,切a拿起电话的动作。 )空画框转场(镜头起幅是一个空的画框 ,然后让人物入画)等等。
空间(一)
影视空间的问题
• 与绘画和摄影一样,电影、电视以及视频 作品都处于一个确定了高和宽的空间范围 内。
• 由于范围的确定,我必须在有限的空间中 进行选择。
• 影视空间的问题主要就是如何选择的问题 而镜头是进行选择的工具。
一、宽高比
• 1、宽高比:银幕或屏幕宽与高的比例。
• 为什么电影、电视或计算机屏幕都是横向 的?
• 4、按场景逻辑分类
• 以“场”的观念来对镜头进行分类可 以将镜头分为:
• 1)主镜头:是指把场景空间中的关键 元素都拍摄进来的镜头,能清晰表明各元 素之间的位置关系。主镜头一般是全景镜 头,为了说明位置关系往往使用略俯拍的 方式拍摄。
• 2)局部的分镜头。按照镜头之间的逻辑关 系又可以将场景中的局部分镜头分为如:
• 各种类型的宽高比
• A、4:3(1.33:1)传统电视和经典电影屏 幕的宽高比所有普通电视屏幕和经典电影 屏幕都具有4:3的宽高比。4:3的比例也 常被表达为1.33:1的比例。这是由美国 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为故事片制定的宽高 比标准,所以又称为学院宽高比。
• 雷诺阿《游戏规则》1939,使用学院比例(4:3)拍摄
• 在一些电影理论书籍中也有分得更细的, 大致分为十种:大远景、远景、大全景、 全景、中景、中近景、近景、特写、大特 写、满景等。
1)远景
• 远景是表现视距最远、空间范围最大的一 种影视画面,是各类景别中范围最大景别 。
• 远景主要表现自然景观和开阔场景两方面 。自然景观:如茫茫群山、浩瀚的大海、 无垠的草原、山川走向等。开阔场景:如 战争场面、群众集会场面等。
二、景别
• 景别是指被摄主体在画面中所呈现的范围 • 对于影视作品而言,景别是一种最重要、
最外在的视觉语言形式。
景别的一般划分标准
• 创作中,共同认定划分景别的方式通常有两种 :
• 1,以被摄主体(人物)在画幅中被画框截取的 部位的多少为标准进行划分
• 2,以被摄主体(景物)在画幅中所占的画幅面 积比例大小为标准进行划分
• 特点:
• 超宽银幕在最初使用时会被很多导演认为 不适合拍摄人物(他们称之为“晾衣绳构 图)。例如:道达尔公司广告
宽高比的影响
• 不同比例间的转换导致的画面损失 • 取景和关注点的不同
• 美国电影《大江东去》胶片版
• 《大江东去》录像带版
• 《华府风云》胶片版中一个镜头
• 在录像带版中被分成了两个镜头
• 4)切出镜头,结束场景的镜头,即我们是 如何离开一个场景的,如用一个反应镜头 加渐隐作为切出镜头。
• 5)从物理时间的角度,还可以将镜头分为 长镜头和短镜头。
• 6)因为有一些常规的拍摄技法,所以有些 镜头有其特定的称谓:如正反打镜头、过 肩镜头。
• 7)从镜头本身的拍摄方式上,也可以分出 固定镜头、推进/拉出镜头、摇镜头、跟移 镜头等等。
• 更多的是按照第一种来划分 • 要注意一点:对景别的划分,只是对拍摄主体
所截取的部分和画面所呈现的范围的一种综合
表述,这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
划分依据:完型心理和自然分割线
• 如果把景别卡在自然分割线上,会产生断 裂的效果,因为这破坏了人正常的完型能 力。
景别的种类
• 一般常见的景别分为:远景、全景、中景 、近景和特写 。
• a、连接镜头:例如一个主观视点镜头之前 提供给观众视点关系的镜头,或交待场景 中某两者之间特殊的位置实性插入镜头( 如墙上的钟表、报纸的标题特写等)、强 调性插入镜头(如刹车时的轮胎、开枪时 落地的弹壳的特写等)、气氛性插入镜头 (如被风吹动的窗帘、一只凝视着镜头的 黑猫等。)因为没有动作连续方面的要求 。插入镜头往往具有同其他镜头相对独立 的时间感,可以放大某一时刻或缩短场景 时间。
• 例如《扎布里斯基角》4:3版本和16:9版本 的差异。9分钟前后段落。
• 宽高比总结: • 传统电视和电影屏幕 1.33:1(4:3)
• 宽银幕 1.85:1(1.75:1、 1.66:1) • 高清电视 1.77:1(16:9)
• 超宽银幕 2.35:1
• 1.2、改变宽高比 • 遮幅 • 多重屏幕 • 《姐妹》0:27:56、道达尔公司广告
• C、1.85:1,宽银幕电影的屏幕比为1.85:1 。这是美国电影的标准屏幕宽高比。
• 《异形2》使用1.85;1标准宽银幕宽高比拍摄
• 构图上,宽银幕更为强调水平面的构图。 这种规格原本是为了某些特定的类型片— —西部片、歌舞片、史诗片等——拍摄壮 观场景而设定的 。
• 而传统的银幕宽高比(4:3)强调单个主 体(如人物等)在构图上更为容易。
二、镜头的分类
• 1、按视距分类 • 按视距变化划分的镜头在影视艺术中的
专用名词就是不同“景别”的镜头。如: 特写镜头、全景镜头等。 • 2、按视角分类 • 根据视角的变化,可以把镜头分为正、 背、俯、仰、侧,镜头的角度也就是观众 的观看角度。
• 3、按视点分类
• 视点(POV,point of view),包括 主观视点和客观视点。落实到镜头,即可 分为主观镜头和客观镜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