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地方标准
成都市地方标准:写字楼物业服务规范

成都市地方标准写字楼物业服务规范前言本标准由成都市房产管理局、成都市物业管理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成都华昌物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成都诚信物业管理有限公司、成都富力物业管理有限责任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宋学明、蔡任重、姜礼、巫庆敏、庞琳、曾光德、杨波、董伟、何昌伟。
写字楼物业服务规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写字楼物业服务规范的术语和定义、基本要求、客户服务、房屋共用部位、共同设施设备的运行及维护、秩序维护、环境卫生的维护、绿化的维护。
本标准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写字楼物业服务活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17051 二次供水设施卫生规范GB 50034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DL/T 596 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规则DB51/190 四川省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建设部、卫生部令第53号《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办法》建设部令第156号《城市供水水质管理规定》卫监督发【2006】53号《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管理办法》卫生部《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四川省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办法》《成都市公共信息标志标准化管理办法》《成都市物业管理条例》3 术语和定义本标准采用以下术语和定义。
3.1写字楼为商务、办公活动提供空间的建筑及附属设施、设备和场地。
3.2物业管理由业主选聘物业服务企业或其他管理人,双方按照物业服务合同约定,对房屋及配套的设施设备和相关场地进行维修、养护、管理,维护相关区域内的环境卫生和秩序的活动。
3.3物业服务承接验收物业服务企业承接物业时,以保证物业服务正常实施和物业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正常使用为目的的检查验收。
四川省(区域性)地方标准

四川省(区域性)地方标准DB 510100/T XXXXX—2017 成都市城市绿化养护技术规程(报批稿)XXXX-XX-XX发布XXXX-XX-XX实施目次前言 (I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4 基本规定 (2)5 土壤养护 (3)6 乔木养护 (5)7 灌木养护 (14)8 草坪及草本地被养护 (16)9 地栽时令花卉养护 (19)10 立体绿化养护 (20)11 容器绿化养护 (22)12 竹类养护 (23)13 水湿生植物养护 (25)14 水体养护 (26)15 古树名木养护 (27)16 防止污染 (27)17 有害生物综合治理 (27)18 设施维护 (29)19 技术档案 (29)附录A(资料性附录)植物记录表 (30)附录B(资料性附录)枯死树木记录表 (31)前言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成都市林业和园林管理局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成都市绿化管理处,成都市标准化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祝晓东、张路、陈旭、唐啟勇。
成都市城市绿化养护技术规程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成都市城市绿化养护(以下简称绿化养护)技术规程的术语和定义、基本规定、城市绿化主体的养护、防止污染及相关设施维护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成都市行政区域范围内的城市绿化的日常养护,包括公园绿地、防护绿地、附属绿地的日常养护。
其他绿地可参照本标准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3838-2002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4285 农药安全使用标准GB 12475 农药贮运、销售和使用的防毒规程GB/T 50363 节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GB/T 51168 城市古树名木养护和复壮工程技术规范CJ/T 91 风景园林基本术语标准《成都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规定》3 术语和定义CJ/T 91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四川省(区域性)地方标准

四川省(区域性)地方标准《成都市社区用房建设规范》(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标准起草工作组二〇一四年九月一、工作简况1.编制背景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住房、医疗、养老、就业等各项制度改革的深入,居民的生活观念、方式和需求不断发生变化,城乡居民对社区认同感和归属感逐步增强,对社区管理和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而构建和谐城区迫切需要通过社区建设整合社会资源,拓宽服务领域,建立服务平台,强化服务功能,为城乡居民提供优质的社区服务保障。
而社区服务保障是建立在具有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基础之上的,社区用房(或称社区公共用房)是社区提供公共服务的基本条件,目前,我市社区用房存在建设不均衡,面积差异较大,功能布局不科学,服务不完善,标识标牌不统一等问题。
同时各级政府部门在规范社区建设方面先后出台了文件,并做出了具体要求。
如(1)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于2010年出台了《关于加强和改进城市社区居民委员会建设工作的意见》(中办发〔2010〕27号),要求将社区居民委员会工作用房和居民公益性服务设施建设纳入城市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和社区发展相关专项规划,并与社区卫生、警务、文化、体育、养老等服务设施统筹规划建设,力争到十二五期末,社区服务设施综合覆盖率达到90%,每百户居民拥有的社区服务设施面积不低于20平方米,基本建成以社区综合服务设施为主体、各类专项服务设施相配套的综合性、多功能的社区服务设施网络。
(2)四川省委办公厅于2013年出台了《关于加强城乡社区建设和创新管理服务的意见》(川委办〔2013〕22号), 明确提出到2015年,每百户居民拥有的社区服务设施面积不低于20平方米,社区服务站面积不低于300平方米,街道(乡镇)社区服务中心面积不低于800平方米。
(3)成都市委办公厅于2013年出台了《2013—2017年全市统筹城乡改革发展工作方案》(成委发〔2013〕3号),明确要求城区社区办公和服务用房不低于300平方米,涉农社区及村的办公和服务用房不低于400平方米。
中西部区域城市(成都、西安、重庆、武汉、贵阳、昆明、郑州)住宅底商及配套商业设计地方标准集锦

街区式商业商业退距标准建筑退距:《成都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24版中、商业服务设施建筑间距按照表3.1.5.1、表3.1.5.2、表3.1.5.3控制,第3.1.6条:建筑高度高于24米的单层公共建筑与相邻建筑的间距控制,按照非住宅高层建筑与相邻建筑间距规定执行。
建筑间距:后退用地红线,根据《成都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24版中,商业服务设施建筑间距按照表3.2.3控制;后退道路红线最小距离按照表3.2.6控制;后退规划绿地,广场不小于5米,建筑高度高于24米的单层公共建筑后退用地红线距离不得小于15.0米。
消防间距:防火间距需满足《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14(2018年版)第5.2.2条中表格以及相关说明、《建筑防火通用规范》GB 55037-2022中3.3.1条相关要求。
建(构)筑物退让城市规划道路红线的距离应当符合下列要求:(一)高度 100 米以下的建筑物,其退让距离不少于《不同道路宽度两侧的建筑物退让距离》(附表6-1)的规定;(二)高度 100 米以上的建筑物,其退让距离需经城市设计论证,但最小不得少于《不同道路宽度两侧的建筑物退让距离》(附表6-1)中高度60~100米建筑物的后退距离;(三)影剧院、游乐场、体育馆、展览馆、大型商场等有大量人流、车流集散的建筑物,其退让距离不少于25米,并应当留出临时停车或回车场地;(五)规划有特殊要求的,退让距离应当符合经批准的相关规划要求。
新建建筑物退让高架桥和匝道结构外边缘的距离应在《不同道路宽度两侧的建筑物退让距离》规定的基础上加大5米退让。
除满足前款规定外,建筑物退让公共通道距离不少于2米。
无单独要求1、退距按现行《昆明市城乡规划管理技术规定》执行。
退用地界线详第十二条,退市政道路详第十三条、十六条,退河道详第十五条,退铁路详第十四条,退地铁等其他特殊情况详相关单位或部门规定。
2、与住宅间的建筑间距按《昆明市城乡规划管理技术规定》表3-2执行;与公建的建筑间距按现行《建筑防火通用规范》GB 55037-2022和《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14(2018年版)相关规定执行。
建筑消防设施及电气防火检测规范

建筑消防设施及电气防火检测规范文档仅供参考DB51四川省(区域性)地方标准DB510100/T 088—成都市建筑消防设施及电气防火检测规范目次前言 (I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4 总则 (2)5 要求 (2)6 检测评定 (46)附录A(规范性附录) 检测报告的内容格式 (55)附录B(规范性附录) 消防设施检测要求相关数据 (87)附录C(规范性附录) 危险程度参数检测方法 (88)附录D(规范性附录) 电气防火检测要求相关数据 (92)参考文献 (95)前言本标准按照GB/T 1.1-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成都市公安消防局提出。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成都市公安消防局、四川师范大学消防工程研究所、成都市标准化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马昆、朱杰、黄光文、王彧雄、唐家祥、李卓、李俊秋、尧熠、王林、贺兆华、徐莉雅、李杰、张毅、杨海振、郭风雷、王东、刘容、程鹏、张天、蒋丽琼、陈旭、李红卫、陈哲。
成都市建筑消防设施及电气防火检测规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成都市建筑消防设施及电气防火检测规范的术语和定义、总则、要求、检测评定。
本标准适用于成都市行政区域内的建筑消防设施及电气防火检测机构(以下简称检测机构)的检测行为。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50171-1992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盘、柜及二次回路结线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303- 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子项组成防火设施、灭火系统或使用性能、功能单一的涉及消防安全的项目。
如火灾探测器、手动火灾报警按钮等。
3.2技术要点项每个子项中具体的要求项目。
如火灾探测器的功能、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功能等。
3.3单项由若干使用性质或功能相近的子项组成的涉及消防安全的项目。
DB成都市地方标准DB510100

DB成都市地方标准DB510100/T 009—2006公共场所双语标志英文译法第1部分:道路交通和旅游景点ENGLISH TRANSLATION OF PUBLIC SIGNS PART 1:ROAD AND SCENIC AREA SIGNS 2006-08-15发布2006-08-15实施成都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DB510100/T 009—2006I前言本标准附录A、附录B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成都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成都语言桥翻译有限责任公司。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成都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成都市旅游局、成都市民政局、成都市交通委员会、成都市建设委员会。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朱宪超、秦小廷、李国安、冯黎黎、涂强。
DB510100/T 009—20061公共场所双语标志英文译法第1部分:道路交通和旅游景点 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成都市道路交通和旅游景点双语标志英文译法的原则。
本标准适用于成都市道路交通和旅游景点中的英文标志。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16159 –1996 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 地名PLACE NAMES 人们对各个地理实体赋予的专有名称。
3.2 地名专名SPECIAL NAMES 地名中用来区分各个地理实体的词。
3.3 地名通名COMMON NAMES 地名中用来区分地理实体类别的词。
4 总则 4.1 道路交通和旅游景点双语标志的英文译法基本模式一般为:地名专名(音译)+地名通名(意译),专名的音译和通名的意译全部字母大写。
4.2 道路交通和旅游景点双语标志的英文译法应符合国际通用惯例,遵循英语语言习惯,同时考虑汉语地名命名的特殊性。
四川省成都市地方标准

文档从互联网中收集,已重新修正排版,word格式支持编辑,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
四川省成都市地方标准《商务楼宇等级划分》(征求意见稿)修订说明标准起草组二〇一八年八月一、工作简况1.任务来源为引导商务写字楼规范运作,指导写字楼市场良性运行,促进成都市商务写字楼更好更快地发展,成都市商务局2012年制定了四川省(区域性)地方标准《成都市商务写字楼等级划分》。
该标准自发布实施以来,对规范成都市商务写字楼市场,提高我市商务写字楼整体竞争力和影响力发挥了重要作用。
市商务委2015年、2016年连续2年依据地方标准先后开展了成都市甲级、超甲级商务写字楼等级评定工作,标准的宣贯力度和影响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急需对标准进行修订。
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一是硬件指标过多,商务服务软性指标偏少;二是体现楼宇运营品质、经济及社会效益的关键指标不足,需要补充;三是商务楼宇智能服务、文化服务、创新服务、健身等娱乐服务、政务服务等楼宇服务指标缺失;四是随着商务办公楼宇市场快速发展和评级实践,个别评价指标需要科学界定和阐释。
为推动评价标准适应成都市场发展需求、国内行业发展需求,进一步与当前及未来国际国内商务楼宇发展最新趋势接轨,需要充实商务楼宇硬件、软件、服务、品质的评价内容,优化评价指标,成都市商务委提出《商务楼宇等级划分》地方标准的修订工作。
该标准由市质监局批准立项,由成都市标准化研究院、成都市楼宇经济促进会组成标准起草组,负责标准修订工作。
《商务楼宇等级划分》标准的修订,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首先能促进商务楼宇市场发展的规范化、专业化和精细化,这是确保行业健康发展的前提和保障;其次为成都市等级评定工作做技术支撑,提升成都市商务楼宇的整体品质和服务质量水平;第三及时总结提炼成都做法和成功经验,为今后行业、国家标准的制定奠定基础。
2.协作单位成都市市规划局、成都市建委、市房管局、武侯区楼宇办、高新区商务局、锦江区商务局、青羊区商务局、金牛区商务局、成华区商务局、温江区商务局、五大行(世邦魏理仕、仲量联行、高纬环球、第一太平戴维斯、高力国际)、西南设计院、来福士广场、力宝大厦、银泰中心、中节能、百杨大厦、四川航空广场(SAC)、MFG、恒大广场、富力中心、中汇广场、珠江国际、中迪广场、世贸大厦等。
DB510100T-073-2011--四川省(区域性)地方标准《住宅物业服务等级划分》

1、签订有专项服务委托合同,明确各方权利义务.
2、专业服务企业人员进入物业管理区域内应佩戴标志。
共用部位及共用设施设备运行和维修养护
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2共用部位及共用设施设备运行和维修养护内容及要求
项 目
内容及要求
综合管理
1、按照相关规定实施承接查验。
2、按照DB510100/T 054-2010的规定进行维修、更新、改造。
2、技防
(1)报警控制管理主机:每周检查1次,保障设备运行正常.
(2)红外对射探测器:每月做运行状态测试1次,保障设备运行正常.
(3)技防设施设备出现运行不正常和损坏等问题,应立即进行维修。
3、消防
(1)消防设施设备完好,可随时启用;保持消防通道畅通。
(2)有消防安全责任制,明确各级岗位的消防安全职责。
(3)有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
(4)发现消防安全违法行为和火灾隐患,立即纠正、排除;无法立即纠正、排除的,应向公安机关消防机构报告。
(5)发生火情立即报警,组织扑救初起火灾,疏散遇险人员,协助配合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工作.
(6)每年进行至少1次消防安全宣传教育。
水景
1、启用前进行防渗漏和防漏电检查,防止渗漏,保证用电安全。
7、对秩序维护人员必须进行相栏张贴安全防范宣传品.
9、配合做好流动人口登记、出租房屋登记工作。
环境卫生
应符合表5的规定。
表5环境卫生维护内容及要求
项 目
内容及要求
生活垃圾的收集、清运
有垃圾收集设施,生活垃圾每日清运1次,每月对垃圾收集设施清洗消毒至少1次(夏季2次)。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宋学明、袁庆华、唐宗伟、林希、任雁、郭馨、苟强、伍三明、唐飞、邱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川省成都市地方标准《商务楼宇绿色运营管理规范》(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标准起草组二〇一八年八月目录一、任务背景 (1)二、任务来源 (2)三、制定目的 (2)四、编制原则及技术依据 (2)(一)编制原则 (2)(二)标准简介 (3)(三)技术依据 (3)五、主要编制过程 (4)(一)前期准备 (4)(二)标准立项 (4)(三)确定标准编制的原则 (4)(四)标准起草过程 (4)(五)调研情况总结 (5)六、主要内容 (6)(一)关于标准的适用范围 (6)(二)有关条款的说明 (6)1. 术语和定义 (6)2. 基本要求 (7)3. 运营管理要求 (7)3.1 运营管理指标构成 (7)3.2 节能与能源利用 (8)3.3 节水及水资源利用 (12)3.4 资源节约与回收利用 (12)3.5 室内外环境控制 (14)3.6 制度建设与宣传培训 (15)七、确定标准主要内容的依据 (16)八、采用国际、国内先进标准的程度 (18)九、本标准与现行法律法规和上级标准的关系 (18)十、重大分歧意见的处理经过和依据 (19)十一、贯彻标准的要求和措施建议 (19)十二、废止现行有关标准的建议 (19)十三、其它说明 (19)一、任务背景近年来,楼宇经济随经济全球化、城市化推进以及现代服务业的崛起,成为新兴都市特色经济。
发展楼宇经济,对于集约利用资源、开拓发展空间、集聚经济要素、提高业态档次、提升发展内涵、扩大经济总量等,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有助于提高城市区域竞争力、实现城市经济跨越式发展。
目前越来越多城市纷纷出台政策措施宣传、推介、扶持和服务楼宇经济,将培育、发展楼宇经济作为促进本地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作为加速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完善城市功能的主要抓手,楼宇经济越来越受到城市政府和学术界的高度关注。
目前,三四线城市的核心区,部分较发达的县城楼宇经济正处于楼宇经济发展的“初始期”,二线城市的核心城区和部分一线城市的非主城区,楼宇经济正步入“成长期”,而一线城市的核心城区楼宇经济发展进入“成熟期”。
从全局角度看,都经济总体呈现,一线城市在提高中发展、二三线城市在发展中提高的格局,逐步从以往的比硬件、比地段、比租金转向比软件、比服务、比服务、从原来的注重生产转向注重生产、生活、生态,从原来的注重经济效益转向注重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人文效益、生态效益。
从这个意义上说,楼宇经济正呈现硬件“智能化”、软件“个性化”、需求“多元化”的发展态势,形成载体、功能、产业、要素、空间、物业、模式、管理、效益等全方位的“升级版”。
在楼宇经济发展过程中,针对商务楼宇绿色运营管理的标准尤为重要。
目前成都市楼宇经济标准化工作得到重视,各项标准制定的步伐正在有序进行,但是,成都市没有统一的商务楼宇绿色运营管理标准可遵循,商务楼宇绿色运营管理工作尚未形成完善的制度体系,大部分相关指标和调研工作的科学性和可信度无法保证,导致商务楼宇绿色发展的质量参差不齐,对国家、地方相关部门宏观监管和调控楼宇经济的规划、建设和运营极为不利。
因此,应尽快制定商务楼宇绿色运营管理标准,对成都市商务楼宇绿色运营实行标准化、规范化管理,并尽可能建立绿色商务楼宇发展的长效机制,使之为成都市楼宇经济的发展服务。
二、任务来源为进一步规范成都市商务楼宇绿色运营管理工作,推动商务楼宇绿色、健康发展,形成绿色商务楼宇运营管理长效机制,提出制定《商务楼宇绿色运营管理规范》地方标准的任务。
本标准是由市商务委提出,市质监局立项,市标院负责起草的四川省成都市地方标准。
三、制定目的为实现科学发展的战略目标,完善成都市楼宇领域相关配套制度和标准体系,建立科学完整的绿色商务楼宇发展长效机制,尽快将商务楼宇绿色运营管理指标纳入楼宇经济发展评价考核体系,本标准将绿色发展理念融入制度建设与宣传培训、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资源节约与回收利用、室内外环境控制等各个方面,旨在引领商务楼宇重视节能降耗长效收益,树立行业典范,促进楼宇经济在绿色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和价值,为绿色商务楼宇的示范建设提供指导和规范性文件。
四、编制原则及技术依据(一)编制原则标准编制组研究分析成都市商务楼宇的实际情况和国内外其他地区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评价方法,以及楼宇绿色工作开展的技术水平和发展趋势,既要突出体现标准的“科学性”、“前瞻性”和“先进性”,也要结合成都市楼宇经济工作的实际情况,考虑标准的“适用性”和“合理性”。
具体包括以下四点:1.借鉴国际、国内先进经验,结合成都市实情;2.重点突出节能减排、绿色高效原则;3.定量和定性相结合;4.系统性与灵活性相结合。
(二)标准简介本标准通过合理的管理措施(制度建设与宣传培训、鼓励认证)和环保手段(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资源节约与回收利用、室内外环境控制),使商务楼宇最大限度地实现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和绿色环保要求。
(三)技术依据1.本标准的编写按照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一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的要求进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包括: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12021.3 房间空气调节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T 16664企业供配电系统节能监测办法、GB/T 17167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GB/T 18870 节水型产品通用技术条件、GB/T18883-2002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 19577 冷水机组能效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级、GB 20052三相配电变压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 21454 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能效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级、GB 50033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 50034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 50118 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T 50378-2014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1161 民用建筑能耗标准、JGT 358 建筑能耗数据分类及表示方法。
五、主要编制过程(一)前期准备2017年2月,标准编制组开展了前期研究与资料收集工作,包括对全市商务楼宇现状、国内外绿色建筑评价方法进行文献调研等,探讨本标准立项必要性和结构要点,为本标准编制打下了良好基础。
(二)标准立项2017年4月,在市商务委、市质监局的指导下,成立标准起草组,标准起草组就《商务楼宇绿色运营管理规范》地方标准研制工作召开了专题会议,拟定了标准编制工作方案,对标准编制工作进行总体部署和任务分工,力求科学性和实用性。
(三)确定标准编制的原则标准编制组在充分研究国内现有的绿色发展相关政策及要求,对比商务楼宇相关绿色标准,并在结合成都市商务楼宇绿色发展基本情况的基础上,确定了本标准的编制原则。
(四)标准起草过程1)立项。
2017年4月,成立标准起草组,召开专题会议,拟定了标准编制工作方案,对标准编制工作进行总体部署和任务分工,力求科学性和实用性。
2)拟定初稿。
2017年6月,标准起草组在国家住建部、四川省住建厅、各省、市级政府网、各省、市建科院及建筑设计院网、美国绿色建筑协会、中国知网等网站广泛收集国内外有关绿色楼宇的法律法规、规章,相关政策文件、标准,以及网站报道,期刊论文等文献材料,并对其进行综合分析整理,搭建了标准编制框架,完成了标准初稿。
3)内部研讨。
2017年7月,标准起草组就标准初稿召开了多次内部讨论会,对标准进行反复修改,形成了标准工作组讨论稿。
7月下旬,起草组将标准工作组讨论稿征求市商务委、市质监局意见,并与相关负责同志进行了讨论研究。
通过对接讨论,进一步明确了标准化需求和标准研制重点方向。
4)实地调研。
2017年7月-2018年5月,在市商务委、市质监局的组织协调下,标准起草组前往成都市武侯区、高新区、锦江区、青羊区、金牛区、成华区、温江区等7个区的商务局以及10余栋商务楼宇(来福士广场、力宝大厦、银泰中心、节能大厦、百扬大厦、四川航空广场(SAC)、恒大广场、富力中心、中汇广场、珠江国际、中迪广场、世贸大厦、大悦城等)等代表性机构进行了实地走访调研。
为了使标准更具备针对性和操作性,成都市标准化研究院根据成都市部分楼宇实际情况对标准进行了修改完善,形成了标准征求意见稿。
(五)调研情况总结1)商务楼宇绿色发展的特点从成都市商务楼宇绿色运营管理的情况看,成都市商务楼宇绿色发展尚在起步阶段,一是各区(市)县主管部门、行业协会组织的相关绿色管理和培育奖励机制有所差异,存在楼宇绿色发展参差不齐现象;二是商务楼宇对绿色运营管理的认识不足,未能贯彻执行绿色经济理念,积极参与绿色发展并发挥后续效应。
当前商务楼宇绿色运营管理的重点和难点是如何做好各区(市)县主管部门、行业协会组织对商务楼宇绿色运营管理的机制建设工作,如何逐步并有效提升楼宇的认识,开展相关评价活动,有力发展产业集聚效应。
2)商务楼宇绿色运营管理存在的问题商务楼宇绿色发展需要充分发挥各有关部门与楼宇、行业协会组织、科研机构等政府和社会力量,然而,目前商务楼宇绿色运营管理存在制度不完善,落实不到位,责任不清晰等问题,致使商务楼宇绿色理念不够,相关评价管理工作难以有效开展,存在管理盲区和薄弱点。
同时相关部门与商务楼宇、行业协会组织、科研部门的合作模式有待改善,亟待规范商务楼宇绿色运营管理工作机制和相关评价体制。
3)本次标准研制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一是建立系统、全面的管理体系。
首先是建立完善的管理组织,其次是制定完善的商务楼宇绿色运营管理制度,再次是厘清商务楼宇绿色运营管理中的工作职责划分。
二是提高商务楼宇绿色发展质量。
在加强商务楼宇绿色运营管理过程中,第一,加强相关工作人员的理论知识及专业技能培训,提高商务楼宇绿色发展相关工作效率,同时了解商务楼宇绿色发展的性质和意义,主动配合和参与商务楼宇绿色工作;第二,重视商务楼宇绿色运营管理与商务楼宇绿色经济发展的关系,实现良性发展的长效机制。
六、主要内容《商务楼宇绿色运营管理规范》规定了商务楼宇绿色运营管理的基本要求和运营管理要求。
(一)关于标准的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成都市区域范围内既有、改(扩)建商务楼宇的绿色运营管理。
(二)有关条款的说明1.术语和定义根据对国内外相关标准、文献的研究,本标准确定了绿色商务楼宇、单位建筑面积年综合能耗、照明功率密度、可再生能源、非传统水源5个术语及其定义。
2.基本要求规定了商务楼宇绿色运营管理必须符合发展绿色经济及节能环保的有关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要求,且按国家规定及时淘汰落后用能设备和用水器具,并鼓励商务楼宇积极参与进行已有规范标准与绿色相关的第三方认证,如:环境管理认证、能源管理认证以及国际国内绿色建筑相关权威认证等相关认证。
其中国际国内绿色建筑相关权威认证主要包括:绿色建筑认证、LEED权威论证、WELL权威论证、RESET权威论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