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应对美国冷战政策的措施
苏联的冷战战略与作战计划

苏联的冷战战略与作战计划冷战时期,苏联作为美国的主要对手,采取了一系列战略与作战计划以保护自身安全和利益。
这些战略与计划既包含军事层面的布局与战术,也涉及到外交、经济、情报等各个领域的综合应对。
一、苏联冷战战略的基础1.1 核讹诈政策在冷战初期,苏联面临着美国的核威慑。
为了保护自身利益,苏联采取了核讹诈政策。
他们在对抗美国的同时,通过拥有强大的核武器力量来保持平衡,一旦遭到攻击,将以核战回应。
这一政策有效地阻止了美国采取过激行动,维护了苏联的国家安全。
1.2 北约威胁下的东欧战略苏联的东欧集团国家是其在欧洲的重要战略区域。
为了在冷战中保持自己的影响力和地位,苏联制定了一系列针对东欧的战略。
其中包括统一行动、瓦解西方力量及巩固对这些国家的控制等措施。
这些战略保证了苏联在东欧的影响力,也提供了后方支援和战略基础。
二、苏联的作战计划2.1 红场防线和后备战略苏联的冷战时期有一个重要的战略计划,即红场防线。
这是苏联为了应对可能的大规模侵略而制定的计划。
红场防线的关键在于秘密布置,并将军队和武器装备集中在莫斯科周边地区。
这种作战计划既有防御性质,也具备反攻能力,以便在敌人侵略时能够打击其后方和资源。
同时,苏联还制定了后备战略。
这是为了充分调动国内资源,以备战争爆发时的物资供给和人员调动。
后备战略不仅在军事上,还涉及到经济、工业和基础设施等多个领域。
这些计划的制定和执行,为苏联提供了一定的战略优势。
2.2 分割和吞并计划苏联在冷战时期也制定了一系列的分割和吞并计划,以扩张自己的势力范围。
其中最著名的是分割欧洲的“帷幕计划”。
该计划的目的是通过控制东欧国家,将钢铁帷幕将西方阵营和苏联完全隔离开来。
这将使苏联能够独立行动,避免西方对其进行战略干预。
此外,苏联还实施了一些吞并计划,试图扩张其势力范围。
例如,进军阿富汗的行动就是苏联试图通过军事手段控制该国并将其纳入自身势力范围的典型例子。
三、苏联冷战战略的成效与教训苏联冷战战略的一些成效在于保护了国家的安全和利益,维护了其在国际上的地位。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汇总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夏商时期王权具有神化色彩,夏商时期已经初步建立起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
2.分封制下周王把土地和人民授予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其中分封的大多是同姓子弟。
3.西周末年,诸侯势力壮大,王权衰弱,分封制遭到破坏。
例如:楚王问鼎4.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在宗法制下的大宗和小宗是相对的。
5.商鞅变法使秦国国力加强是秦统一六国的主要原因。
6.皇位世袭和皇权至上是中国古代专制制度的重要特征。
7.秦朝在地方上实行郡县制,有利于加强地方对中央的控制。
8.秦朝形成的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千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9.汉初在地方上实行郡国并存制,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加强了中央集权。
10.元朝在地方上实行行省制,中国省制的开端。
11.三省六部制下,三省分别是中书省(决策)、门下省(审议)、尚书省(执行)。
12.汉武帝时设置了“中朝”以加强皇权。
13.明太祖时,废除秦朝以来一直实行的宰相制度以加强皇权,废行省、设三司,以加强中央集权。
14.明成祖时内阁制度正式形成,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
15.清朝雍正时设置的军机处标志着中国古代君主专制制度达到顶峰。
16.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加强,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中国开始落后西方第二单元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1.“辉煌属于希腊”指的是古希腊的奴隶制民主政治,“宏伟归于罗马”指的是古罗马的法律制度。
两者实质是保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2.希腊的地理环境和地理位置造成了小国寡民、独立自主的城邦制度3.梭伦改革是雅典民主政治的奠基、克里斯提尼改革是雅典民主政治的正式确立、伯里克利改革是雅典民主政治的“黄金时代”。
4.在古希腊妇女、外邦人、广大的奴隶,不享受民主的权利。
5.古罗马习惯法发展到成文法是平民反贵族斗争的结果,从公民法(适用于罗马公民)发展到万民法(帝国境内的一切自由民)是对外扩张的必然结果。
6.《十二铜表法》(公元前5世纪中期)是成文法诞生的标志、《民法大全》(公元6世纪)是罗马法体系最终完成的标志。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6课《冷战》同步试卷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6课《冷战》同步试卷一、选择题1.1947年,芙国国务卿迪安艾奇逊针对本国的一项政策解释如下:就像被病菌污染了的一桶苹果,希腊的颠覆会影响伊朗和整个东方……自罗马和迦太基时代后,世界上还没有这样的霸权。
这项政策的出台意味着()A.冷战序幕的拉开 B.冷战的开始 C.德国的分裂 D.两极格局的形成2.“在赢得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的同盟中,主要成员之间的关系已经破裂,它们尽管还没有发生军事冲突,但在意识形态和地缘政治方面,却已经处于对抗状态。
”这种“对抗状态”正式开始于()A.杜鲁门主义的出台B.马歇尔计划的实施C.“北约”“华约”建立D.欧洲联盟的成立3.1949年9月“西德”成立,10月“东德”成立,这标志着()A.两极格局形成 B.欧洲冷战对峙的局面基本形成C.欧盟成立 D.出现了多极化的发展趋势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对峙局面正式形成的标志是:()A.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最终形成B.杜鲁门主义的出台C.北约”和“华约”组织的建立D.欧盟的建立5.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处于对峙与竞争状态。
其中,标志着欧洲冷战对峙局面基本形成的是()A.北约的建立 B.华约的成立 C.德国的分裂 D.杜鲁门主义出台6.大国博弈应当有所为有所不为,才能给和平一个机会。
能准确反映这一观点的是()A.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B.“柏林危机”期间的空运C.北约和华约的建立 D.“欧洲复兴计划”的推行7.以下是世界现代化秩序变迁示意图。
直接导致①所示的世界秩序出现的史实是()A.苏联实现工业化B.罗斯福新政的实施C.二战后美国、苏联实力大增D.西欧、日本的崛起8.近代以来,国际关系格局出现了几次大的变动。
下图反映的是()A.“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对峙B.“轴心国”与“反法西斯同盟”的对峙C.“北约”与“华约”的对峙D.欧盟与社会主义国家的对峙9.随着共建“一带一路”朋友圈的越来越大,有人说,“一带一路”倡议就是中国版的“马歇尔计划”。
苏联冷战时期与美国的对抗

苏联冷战时期与美国的对抗冷战是二战结束后苏联和美国之间的一场旷日持久的对抗。
这场对抗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战后欧洲的重建过程中,随着苏联力量的增长和美国对世界事务的主导地位,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矛盾不断升级。
本文将探讨苏联冷战时期与美国的对抗,包括各自的外交政策、军备竞赛以及对抗的战略局势。
一、外交政策对比苏联和美国在冷战时期采取了截然不同的外交政策。
苏联采取的是扩张主义政策,试图通过援助共产主义国家来扩大自身的势力范围。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苏联对东欧国家的控制,将其置于社会主义阵营之中。
这种做法引起了美国的警惕和反对,因为它直接侵犯了美国对欧洲地区的影响力。
相对而言,美国采取了遏制政策,旨在限制苏联的扩张和影响力。
美国推行的马歇尔计划,通过向战后欧洲提供经济援助,既有助于恢复战争带来的破坏,又能够稳定欧洲的政治局势,并且削弱了苏联的影响力。
此外,美国还发起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NATO),旨在通过军事联盟来对抗苏联及其盟友。
二、军备竞赛与核威慑苏联和美国之间的冷战期间,发生了一场空前激烈的军备竞赛。
两个国家都不断增加其军事力量,并且努力开发和制造更先进的武器。
这种军备竞赛导致了全球范围内的军事对抗,并给全世界带来了持续的紧张局势。
核武器的发展成为苏联和美国之间的核心竞争领域。
苏联在1949年成功进行了首次核试验,这标志着其进入了核武器俱乐部。
之后,苏联和美国都进行了大规模的核武器生产,并通过核试验不断提升自己的核威慑能力。
双方通过这种相互威慑的状态,形成了“相互确保毁灭”(MAD)的局面,认识到任何一方对另一方使用核武器将导致双方毁灭,从而保持了相对的和平。
三、对抗的战略局势苏联冷战时期与美国的对抗主要体现在战略层面。
苏联采取了全球革命战略,试图通过援助和支持第三世界国家的革命运动来推动全球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苏联支持的古巴革命、越南战争以及其他地区的反殖民主义运动对于美国而言,是一种威胁和挑战。
相反,美国采取了遏制政策,并且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了一系列军事基地。
冷战期间的美苏两大超级大国对抗

冷战期间的美苏两大超级大国对抗冷战是二战后的一段历史时期,以美国和苏联之间的对抗为核心。
这场对抗不仅在政治、经济和军事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而且在文化、科技和体育等方面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冷战期间美苏两大超级大国的对抗。
一、政治对抗冷战期间,美国和苏联之间的政治对抗是最为明显的。
两国代表着不同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
美国主张资本主义和民主制度,而苏联则坚持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这两种政治体系的对立导致了两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分歧和冲突。
例如,古巴导弹危机就是冷战期间美苏政治对抗的一个典型例子。
苏联在古巴部署导弹,威胁到了美国的国家安全。
美国总统肯尼迪采取了坚决的立场,并最终通过外交手段解决了这一危机。
二、经济对抗经济对抗是冷战期间美苏两大超级大国之间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美国和苏联都试图通过经济手段来加强自己的实力和影响力。
美国通过马歇尔计划等援助措施,帮助欧洲国家重建经济,以此来遏制苏联的扩张。
苏联则通过计划经济和国家垄断,迅速发展了自己的工业和军事实力。
两国在全球范围内展开了一场经济竞争,争夺资源和市场。
三、军事对抗冷战期间,美苏两国之间的军事对抗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规模和强度。
两国都在不断扩充自己的军事力量,并试图通过核武器来威慑对方。
核军备竞赛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危险的局势之一。
美国和苏联都进行了大规模的核试验,并在全球范围内部署了核导弹。
这种军事对抗给世界带来了长期的不安全感,也导致了对核战争的担忧。
四、文化对抗冷战期间,美苏两国之间的文化对抗也非常激烈。
两国都试图通过文化输出来传播自己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
美国的好莱坞电影、摇滚音乐和迪斯尼乐园等文化产品在全球范围内享有极高的声誉。
苏联也通过文学、电影和艺术等方式来宣传自己的社会主义理念。
这种文化对抗不仅是两国之间的较量,也是两种不同意识形态之间的较量。
五、科技对抗冷战期间,美苏两国之间的科技对抗也非常激烈。
两国都在努力推动科技发展,以此来增强自己的实力和竞争力。
专题04 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练-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同步课堂选修3 含解析 精品

一、选择题1.下列历史现象与雅尔塔体制没有关系的是( )A.重新确定战后欧亚的政治地图B.对德意日的殖民地实行托管C.协调美、日在亚太地区的矛盾D.建立联合国,以协调国际争端【答案】C【解析】考点: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雅尔塔体系2.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国际关系格局被美苏两极格局取代的标志是( )A.雅尔塔体系的确立B.联合国的成立C.关贸总协定成立 D.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雅尔塔体系是以美苏实力为基础建立的世界格局,它的出现彻底取代了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关系格局。
故A选项正确。
联合国的成立,属于雅尔塔体系的表现,故B错误。
关贸总协定成立,属于经济体系,与材料无关,故C错误。
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也与材料无关,故D错误。
考点: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雅尔塔体系3. 苏联和东欧国家为对抗美国的冷战政策采取的措施不包括( )A.组织经互会B.成立华约C.接受马歇尔计划D.成立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属于逆向型选择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马歇尔计划提出之时,最初涉及的也有东欧和苏联,但是苏联和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并没有接受。
故C选项错误,符合题意。
组织经互会、成立华约、成立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都属于苏联和东欧国家为对抗美国的冷战政策采取的措施,故ABD都正确,排除。
考点: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冷战4.有人说:“对美国来说,马歇尔计划达到了一箭几雕的目的。
”这里的“几雕”是指( )①稳定了西欧经济②一定程度上缓和了与苏联的矛盾③有助于美国商品的输出④把受援国纳入了美国全球战略轨道A.①②③ B.①③④C.②③④ D.①②③④【答案】B【解析】考点: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马歇尔计划5.下图为冷战时期的一幅漫画,内容是赫鲁晓夫(牙医)对古巴领导人卡斯特罗(病人)说:我比你更觉得疼。
苏联冷战时期的对外政策与扩张

苏联冷战时期的对外政策与扩张冷战时期,苏联是与美国进行长时间对抗的主要力量。
苏联对外政策的基本目标是通过扩张来增强自身的影响力和地位。
这种对外政策的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外交手段和区域扩张。
首先,苏联在冷战时期采取了多种外交手段来实现自身的扩张目标。
其中一个重要的手段是结盟与援助。
苏联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建立了强大的军事和经济联盟,如华约(华沙条约组织)和经济互助委员会(COMECON),用以巩固和拓展社会主义阵营。
此外,苏联还向第三世界国家提供了大量的援助,以此获得对这些国家的政治支持。
此外,苏联还通过经济合作和文化交流等手段来扩大自身的影响力。
苏联积极参与国际贸易和经济合作,并通过提供廉价的技术和资源来吸引其他国家与其合作。
同时,苏联也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在国际上的传播,通过援助建设学校、医院和其他基础设施等方式,加强了与其他国家的文化联系。
在区域扩张方面,苏联通过对邻近地区的干预来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
例如,苏联在二战结束后东欧国家的解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在这些国家建立了社会主义政权,巩固了自己在该地区的影响力。
此外,苏联还支持了一系列的革命和起义,以扶植亲苏联的政权,并通过军事干预来保护自己的利益。
苏联还通过军事扩张来巩固自己的地位。
苏联在冷战期间进行了大规模的军备竞赛,积极发展核武器和导弹技术,并将军事力量部署到全球各地。
苏联的军事扩张行为引发了对全球战争的担忧,并加剧了东西方之间的紧张关系。
然而,苏联的扩张政策也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
首先,苏联的扩张行为引发了西方国家的担忧和反对,导致了冷战的激化。
西方国家与苏联之间的紧张关系进一步加剧了国际局势的不稳定。
其次,苏联在扩张过程中也面临了困难和挑战。
苏联在支持各种革命和起义中花费了大量的资源,但并不总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苏联援助的国家在实施社会主义改革和发展中遇到了许多问题,而这些问题也导致了这些国家内部的政治动荡。
最后,苏联的扩张政策也对其本身产生了长期的经济和军事负担。
利益与外交政策美苏冷战时期的博弈

利益与外交政策美苏冷战时期的博弈在20世纪的美苏冷战时期,美国和苏联作为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博弈无处不在。
利益成为了他们外交政策的核心。
本文将探讨在这一时期,美苏两国之间的利益争夺如何影响了他们的外交政策,并对世界局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美苏冷战时期的利益美苏两国在冷战期间都追求着自己的利益,并将其作为制定外交政策的重要依据。
美国以民主、资本主义为理念,致力于推动自由市场经济、保护民主制度,并维护其在全球的霸权地位。
苏联则以共产主义理念为准则,试图将共产主义的意识形态传播到全世界,保护其在东欧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地位。
因此,双方在意识形态、领土控制、经济资源等方面存在着直接的利益冲突。
二、利益与外交政策的关系利益是外交政策制定的重要参考因素。
冷战期间,美苏两国的外交政策都被利益所驱动。
美国通过实施遏制政策,试图遏制苏联的扩张,并保护其在全球的利益。
而苏联则通过援助社会主义国家、加强与其他共产主义国家的联系,来扩大其影响力并保护自己的利益。
在利益与外交政策的互动中,两国采取了一系列相互制衡的措施。
例如,美国通过建立军事同盟(如北约),加强了与西方盟友的合作,以抵御苏联的威胁。
苏联则通过成立华沙条约组织来巩固自己在东欧的影响力。
双方还相互对抗,通过研发核武器和进行太空竞赛等手段来彰显自己的实力。
三、利益与外交政策的影响美苏两国的利益争夺和相互对抗不仅影响了他们之间的关系,也对全球局势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首先,冷战期间的美苏对抗导致了全球的分裂。
世界分为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
这一分裂不仅加剧了国与国之间的紧张局势,还造成了许多地区冲突,如越南战争、阿富汗战争等。
其次,美苏两国的冷战竞争也推动了科技和经济的发展。
为了争夺全球霸权,双方在军事、航天、科技领域进行了激烈的竞争。
这种竞争促进了科学技术的进步,并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最后,美苏之间的利益博弈还对其他国家的外交政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点:苏联应对美国冷战政策的措施 建立“经互会”:1949年1月,苏联同5个东欧国家建立了“经济合作互助委员会”,简称“经互会”。
建立“华约”组织:1955年5月,苏联和东欧国家缔结了《华沙条约》,据此成立了华沙条约组织,简称“华约”。
北约、华约组织的建立,形成了以美苏为首的两大政治军事集团的对峙,形成了二战后的两极格局。
例题1 为了应对美国建立的军事组织“北约”,赫鲁晓夫采取的针对性措施是( )
A.组成三国联盟
B.组成三国协约
C.成立华约组织
D.加入欧洲联盟
答案:C
解析:冷战中,为了应对美国建立的“北约”军事组织,苏联成立了华约组织,答案C 。
例题2 右边表格适合的题目应该是( )
A.冷战局面的形成
B.美苏争霸的历程
C.美苏两国的外交
D.两级格局的影响
答案:A
解析:表格的内容是美国、苏联在冷战中采取的相应的政策措施,答案A 。
1. 苏联成立与“马歇尔计划”相对抗的组织是( )
A.欧共体
B.经互会
领域 政策措施 美国 苏联 政治 杜鲁门主义 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 经济 马歇尔计划 经济互助委员会 军事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华沙条约组织
C.东欧联盟
D.社会主义经济同盟
2.为了对付美国西方国家的“冷战”政策,苏联和东欧国家采取的重大举措有()
①组织“经互会”②组织“华约”③接受“马歇尔计划”④建立欧洲联盟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 ③④
3.在美苏冷战中,1955年,苏联和东欧7个国家成立华沙条约组织。
由此,形成的国家政治格局是()
A.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B.两极格局
C.“一超多强”
D.多极化趋势
4.俄罗斯总统普京曾说:“华约和苏联解体后,北约实际上失去了存在的价值。
”你认为普京此话的含义是()
A.国与国之间应该友好合作
B.世界局势日益缓和
C.两极格局已经终结
D.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
1.【答案】B
【解析】马歇尔计划是美国实施冷战政策中在经济方面的措施,苏联相应地成立了经互会来进行对抗,答案B。
2.【答案】A
【解析】针对美国的冷战政策,苏联和东欧国家采取的重大举措有组织“经互会”、“华约”。
③④错误,因为东欧国家没有也不可能接受马歇尔计划,欧盟成立是在1993年,此前已发生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答案A。
3.【答案】B
【解析】苏联和东欧7个国家成立华沙条约组织是为了应对美国为首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以美苏为首的北约组织与华约组织两大军事政治集团的对抗,标志着两极格局正式形成,答案B。
4.【答案】C
【解析】北约组织与华约组织两大军事政治集团的对抗,标志着两极格局正式形成,苏联解体,标志着两极格局结束,故选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