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胚考试讲义重点复习
组胚-复习重点讲课教案

组胚-复习重点组胚复习重点1.组织:由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相同或相似的细胞群和细胞外基质构成的人体结构单位称为组织。
人体的基本组织有四大类型,即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组织、和神经组织。
2.上皮组织的结构特点和分类:上皮由密集的上皮细胞和极少量的细胞质基质组成。
上皮组织的特点是细胞排列紧密,细胞间质少,细胞有极性;无血管;神经末梢多。
根据结构和功能主要分为两类,即被覆上皮和腺上皮。
3.每种被覆上皮主要分布的位置4.单层扁平上皮的两个名词解释内皮:衬贴在心、血管和淋巴管腔面的单层扁平上皮称内皮间皮:分布在胸膜、腹膜和心包膜表面的单层扁平上皮称间皮5.细胞的特化结构上皮组织在游离面、侧面和基底面均存在特化的结构,以适应相应的功能。
游离面:微绒毛和纤毛,微绒毛(纹状缘)增大细胞表面积,有利于细胞的吸收。
纤毛定向摆动,排出上皮表面的尘埃和细菌等物侧面:紧密连接、黏合带、桥粒、缝隙连接,紧密连接可阻挡物质穿过细胞间隙,具有屏障作用黏合带有黏着作用和保持细胞形状和传递细胞收缩力的作用桥粒固定和支持作用缝隙连接传递化学信息,协调细胞的代谢活动基底面:基膜、质膜内褶、半桥粒基膜支持连接和固着作用半透膜有利于物质交换质膜内褶扩大细胞基底部的表面积,有利于水和电解质的迅速转运半桥粒将上皮细胞固着在基膜上6.疏松结缔组织的主要成分、由哪些细胞构成,哪些纤维,各种细胞的结构、功能细胞和细胞外基质细胞:成纤维细胞、巨噬细胞、浆细胞、肥大细胞、脂肪细胞、未分化的间充质细胞、白细胞纤维:胶原纤维、弹性纤维、网状纤维成纤维细胞:(最多)胞体较大,多扁平或梭形,多突起,胞质丰富,呈弱嗜碱性胞核较大功能:合成和分泌胶原蛋白和弹性蛋白,生成胶原纤维、网状纤维、弹性纤维(纤维细胞:功能静止状态下的成纤维细胞)巨噬细胞:常呈圆形,或因伸出伪足而呈不规则形。
核较小,圆形或肾形,着色深,核仁不明显。
胞质丰富,嗜酸性。
功能:吞噬作用、趋化性和变形运动、参与和调节免疫应答,抗原提呈作用、分泌功能浆细胞:细胞多呈圆形或卵圆形,核圆,偏于细胞的一侧功能:能合成和分泌免疫球蛋白(抗体),参与体液免疫肥大细胞:分布于小淋巴管和小血管周围。
组织胚胎学_考试重点总结

组织胚胎学_考试重点总结组织胚胎学考试重点总结(一) 一(单选题: 1.月经周中易受孕时期12---16天。
2.睾丸的功能是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
2.球旁细胞由入球小动脉的平滑肌分化而来。
3.分泌肾素的细胞是球旁细胞。
4.原尿产生后首先进入近端小管曲部。
4.排卵后卵子的受精能力约为12—24小时。
5.肺泡主要由 I型和二型细胞组成。
5.胃底腺的主细胞主要分泌胃蛋白酶原为主。
胃底腺主细胞主要分泌盐酸和内因子。
6.甲状腺滤泡内腔贮存的胶状内容物:碘化的甲状腺球蛋白。
7.甲状腺滤泡上皮分泌的激素进入血液是:T3和T4 8.血—胸腺屏障血管周隙内有巨噬细胞。
9.能分泌胸腺素的细胞是:上皮性网状细胞。
10.胸腺的特征性结构是:有胸腺小体。
11.排卵发生在月经周期的分泌期。
12.青春期前精曲小管可见支持细胞和精原细胞、 13.潘氏细胞分布于小肠消化腺的底部。
14.腺垂体的嗜酸性细胞分泌的物质:生长激素和催乳激素。
15.淋巴结内B细胞主要存在于浅皮质区。
16.造血干细胞最早起源于胚胎卵黄血。
17.区分有粒白细胞和五无粒白细胞的依据:有无特殊颗粒。
18.神经元细胞中除了轴突没有尼氏体外、树突和胞体内都有。
二(多选题。
1.疏松结缔组织的特点:1)结构疏松、类似蜂窝状。
2) 纤维排列松散 3)基质含量很多 4)在体内分布广泛。
5)常见于细胞、组织器官之间及器官内部。
2.红细胞的特点:1.)液中含量最多的细胞。
2.)的红细胞表面光滑,无细胞核无细胞器。
3)呈双凹圆盘状小体,在胞质中充满大量的血红蛋白。
4)直径约7~9mm,周围较厚,染色较深,中央部较薄,染色较浅。
3.骨骼肌纤维中粗肌丝位于肌节的A带、H带、M带。
4.神经元轴突的特点:每个神经元只有一根轴突,它而长,直径均一,其分支常与主干成直角称侧支,端分支较多,形成轴突终末,轴突起始部呈圆锥形隆起称轴丘,其内没有嗜染质,但有神经元纤维,并以出胞的方式释放神经递质。
《组织学与胚胎学》考试重点

《组织学与胚胎学》考试重点1、组织学:是研究动物个体正常微细结构及其相关功能的科学;胚胎学:是研究动物个体发生及发育规律的科学2、HE染色:即碱性染料苏木素和酸性染料伊红染色的方法。
组织学中所谓普通染色或常规染色法即为HE染色(特殊的染色方法: 组织化学法: 通过生物化学的方法在原位产生不溶解的有颜色的反应产物,来显示微细结构的位置。
)PAS 反应: 用来显示多糖的分布。
先用过碘酸将多糖氧化,在多糖表面形成戊二醛结构,然后用无色亚硫酸品红( Schiff试剂) 还原戊二醛形成紫红色沉淀。
3、上皮组织种类:被覆上皮,腺上皮,感觉上皮,生殖上皮,肌上皮数种(被覆上皮----单层扁平上皮、单层立方上皮、单层柱状上皮、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变移上皮细胞、复层扁平上皮、复层柱状上皮)(上皮组织功能:保护、吸收、排谢、分泌、感觉等)5、疏松结缔组织结构,细胞纤维,间质组成(功能:连接、支持、营养、防御、修复,特点:细胞种类多,基质含量多,纤维间质:纤维:胶原纤维、弹性纤维、网状纤维基质:蛋白多糖、糖蛋白、组织液细胞:成纤维细胞、脂肪细胞、未分化间充质细胞(固定细胞)、巨噬细胞、浆细胞、肥大细胞、白细胞(游走细胞)6、分子筛:由连接蛋白、透明质酸、核心蛋白、硫酸软骨素、硫酸角质素等构成7、透明软骨概念:新鲜透明软骨呈瓷白色半透明状固体,故名透明软骨结构:基质,纤维,软骨细胞,软骨膜(外层:致密;纤维多,细胞和血管少;保护。
内层:疏松;纤维少,血管和细胞多骨原细胞(干细胞))(分布:胚胎早期:暂时骨架成体:鼻、喉、气管的软骨、肋软骨、关节软骨长骨的骺板。
生长:(1)附加生长 : 软骨膜内层骨原细胞→成软骨细胞(附加在软骨组织表面分泌基质和纤维,将自身埋于其中)→软骨细胞(2)间质生长:软骨内部细胞分裂增殖→新的软骨细胞→新的基质和纤维。
)8、软骨结构:软骨组织:软骨细胞:代谢能力很弱基质:蛋白多糖和蛋白—软骨粘蛋白纤维:胶原纤维和弹性纤维软骨膜(软骨功能:◘承受机械力而不会永久变形;◘支撑柔软组织,如鼻、耳、气管;◘缓冲震荡,利于骨骼运动;◘对长骨的发育和生长是必不可少的。
组织学与胚胎学复习重点备课讲稿

组织学与胚胎学复习重点组胚第一章组织学绪论1.组织学(histology):研究集体细微结构及其相关功能的科学。
2.HE染色:即苏木精、伊红染色法,苏木精染液呈碱性,使细胞核、粗面内质网、核糖体(嗜碱性)染成蓝紫色,伊红染料呈酸性,使线粒体、滑面内质网、溶酶体(嗜酸性)染成红色。
高尔基复合体呈中性,无着色。
标本制作:切片法和非切片法切片法:石蜡切片术(1)取材与固定:(2)脱水与包埋:(3)切片与染色:苏木精和伊红染色,简称HE染色苏木精特点:碱性,使细胞核内染色质以及细胞质内核糖体等染成紫蓝色;伊红特点:酸性,使细胞质以及细胞外基质中成分染成粉红色嗜碱性:细胞核、粗面内质网、游离核糖体嗜酸性:细胞质基质、溶酶体、线粒体嗜铬性:经重铬酸盐处理后呈棕褐色亲银性:硝酸银处理后呈黑色嗜银性:若经硝酸银处理后,尚需还原剂才显色异染性:肥大细胞中颗粒经甲苯胺蓝等碱性染料染色后呈紫红色(4)封片:非切片法:涂片、铺片、磨片第二章上皮组织1.上皮组织结构特点:①细胞多,排列紧密,细胞外基质少②细胞具有极性,有游离面和基底面③上皮内无血管,神经末梢丰富④细胞间常有特化的细胞连接2.被覆上皮①单层扁平上皮由一层很薄的扁平细胞构成,互相嵌合内皮:心脏、血管及淋巴管腔面(循环系统)薄,利于交换;光滑,利于血液流动间皮:胸膜、腹膜及心包膜腔面(体腔)湿润光滑,减少器官间的摩擦②单层立方上皮位于甲状腺滤泡及肾小管上皮由一层近似立方形细胞构成,核圆居中,具有分泌和吸收功能③单层柱状上皮位于胃、肠道和子宫、胆囊核椭圆,有吸收或分泌功能④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位于呼吸道由柱状细胞、杯状细胞组成,所有细胞的基底面均附着在基膜上,核的位置高低不齐地排列在不同的水平面上,实为单层,具有保护功能⑤复层扁平上皮未角化:食管、肛门、口腔、阴道角化:皮肤浅层细胞扁平,基底层细胞具有旺盛的分裂增殖能力,不断补充表层脱落的细胞,具有很强的保护作用⑥变移上皮位于肾盏、肾盂、输尿管、膀胱管道细胞的形态和层数可随所在器官的收缩和扩张状态不同而改变3.微绒毛:游离面的细胞膜和细胞质共同伸出的细小指状突起LM:纹状缘、刷状缘(由密集的微绒毛整齐排列而成)(密集可见,EM下才能清晰辨认)EM:外包细胞膜,内为细胞质,含有微丝功能:微绒毛显著扩大了细胞游离面的表面积,有利于细胞的吸收功能4.纤毛:游离面伸出突起,粗且长,能节律性定向摆动LM下可辨认,EM:外包细胞膜,细胞质内含纵行排列的微管(中央2条单独的微管,周围9组二联微管)功能:分布于呼吸道、输卵管等处,纤毛规律地摆动,可将灰尘、细菌等推向咽部排出第三章固有结缔组织1.间充质:由间充质细胞和无定形的液态基质组成,分化程度低,有很强的增殖分化能力2.疏松结缔组织细胞种类多,细胞数量少,纤维数量少,排列疏松,分布非常广泛作用:支持、连接、营养、修复、防御、保护①成纤维细胞:扁平,有多个突起,呈弱嗜碱性,核大,着色浅,核仁明显,丰富的RER、游离核糖体和发达的高尔基复合体功能:产生基质和纤维②巨噬细胞:形态不规则,呈嗜酸性,内含溶酶体、吞噬体、吞饮小泡功能:有很强的吞噬功能;趋化性;抗原呈递作用;分泌生物活性物质(溶菌酶、补体、白细胞介素I)③浆细胞:圆形或卵圆形,胞质丰富,嗜碱性,核旁有一浅染区,核偏位,似车轮,丰富的RER、游离核糖体、高尔基复合体,由B淋巴细胞接受抗原刺激转化而来功能:产生抗体,参与机体体液免疫反应④肥大细胞:沿血管成群分布,含异染性颗粒,有特殊染色功能:内含白三烯、组胺(与过敏反应有关)、肝素(具有抗凝血作用)3.蛋白多糖:由蛋白质和糖胺多糖结合而成。
大一组胚期末复习知识点

大一组胚期末复习知识点胚胎学是生物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分支,研究胚胎的发育过程以及形态、功能变化的规律。
作为大一学生,胚胎学是我们需要学习的一门基础课程。
为了帮助大家复习胚胎学的知识点,本文将对大一组胚胎学期末考试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
一、胚胎学基础知识1. 胚胎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胚胎学的定义:研究受精卵发生到个体形成完全成熟的整个过程.- 研究对象:受精卵、胚胎和胎儿.2. 受精卵的形成- 受精卵的来源:卵子和精子的结合形成.- 受精卵的部分:细胞质、细胞膜、细胞器以及遗传物质.3. 胚胎发育和分期- 胚胎发育的阶段:受精卵→ 4细胞期→ 8细胞期→ 胚胎囊→ 胚盘→ 胚胎.- 胚胎分期的标志:细胞数量、形态变化、细胞分化等.4. 胚胎层和亚胚层- 胚胎层:由内向外分别为内胚层、中胚层和外胚层. - 内胚层:发育成胚体的内脏器官.- 中胚层:发育成胚体的结构和生殖系统.- 外胚层:发育成胚体的表皮和附属器官.二、胚胎形态学1. 受精卵的形态学特征- 受精卵的大小、形状和颜色.- 受精卵的外膜和内膜.2. 胚胎囊的形态- 胚胎囊的外层和内层.- 胚胎囊的滋养和保护功能.3. 胚盘的形态和功能- 胚盘的形态:父射线、追加层和滋养组织.- 胚盘的功能:进行营养物质的交换和胎盘的形成.4. 胚胎器官的形态学结构- 内脏器官的发育:心脏、肺、胃肠道等.- 骨骼和肌肉系统的发育.- 神经系统的发育.三、胚胎发生与发育疾病1. 胚胎畸形的原因- 遗传因素.- 环境因素.2. 常见的胚胎畸形- 先天性心脏病.- 腭裂和唇裂.- 脊柱裂.- 先天性肾脏异常.3. 胚胎畸形的预防和处理- 孕期保健和护理.- 产前诊断和基因检测.- 早期治疗和康复.四、胚胎学实验技术1. 活体细胞观察技术- 胚泡划片技术.- 胚囊细胞脱落技术.2. 组织胚胎学技术- 组织固定和切片染色技术. -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3. 分子胚胎学技术- 基因检测和基因表达.- 蛋白质相互作用和信号传导.结语通过对大一组胚胎学期末重点内容的复习,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胚胎学的基础知识、形态学特征、发育规律以及常见的畸形和处理方法。
组胚考试复习要点(大纲要求)讲诉

组胚复习要点一、上皮组织的构成:排列紧密的上皮细胞和极少量细胞外基质特点:大量细胞密集成层,细胞外基质少无血管有极性(游离面、基底面和侧面)在细胞各面形成与功能相适应的特化结构二、被覆上皮的分类及特点1.单层扁平上皮(又称单层鳞状上皮)•内皮:心血管、淋巴管内表面•间皮:心包膜、胸膜、腹膜•其它:肺泡、肾小囊•特点:表面光滑,减少器官间磨擦,利于液体流动和物质通透2、单层立方上皮特点:细胞呈立方形(侧面观)或多角形(表面观),核圆居中分布:肾小管3、单层柱状上皮•特点:细胞呈柱状(侧面观)或多角形(表面观),核长圆形、位于基底部•分布:胃、肠、胆囊、子宫等4、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特点:细胞排列貌似多层,但基底部均附着于基膜,实为单层;由柱状细胞、梭形细胞、锥形细胞和杯状细胞构成,核位置参差不齐;柱状细胞表面有大量纤毛;基膜厚•分布:呼吸道5.复层扁平上皮(又称复层鳞状上皮)•特点:基底细胞矮柱状,有增殖能力;中层细胞呈梭形或多边形;表层细胞呈扁平状;基底面凹凸不平•分布:角化-皮肤表皮未角化-口腔、食管和肛门6. 复层柱状上皮•特点:浅层细胞呈柱状,深层细胞多边形•分布:眼睑结膜、男性尿道7. 变移上皮•特点:细胞为多层,细胞形状和层数因器官功能状态不同而异空虚的膀胱-上皮厚,细胞层数增多,细胞呈大的立方形充盈扩张的膀胱-上皮薄,细胞层数减少,细胞呈扁梭形•分布:肾盏、肾盂、输尿管、膀胱内皮:衬贴在心、血管和淋巴管腔面的单层扁平上皮称为内皮间皮:分布在胸膜、覆膜和心包膜表面的单层扁平上皮三、疏松结缔组织中各细胞的光镜特点及功能成纤维细胞(fibroblast)•LM:胞体较大,多突起;胞质弱嗜碱性;核大,着色浅,核仁明显•EM:RER、GC 发达•功能:合成分泌胶原蛋白、弹性蛋白、蛋白多糖等,构成纤维和基质•纤维细胞(fibrocyte):静止状态的成纤维细胞巨噬细胞(macrophage)•LM:圆或不规则,可有伪足;胞质嗜酸性,可含吞噬物;核小,深染•EM:有皱褶或微绒毛;含大量溶酶体、吞噬体、吞饮泡和残余体•趋化因子:细菌产物、炎症变性蛋白等•趋化性(chemotaxis):细胞沿趋化因子的浓度梯度,向浓度高的部位定向移动的特性•功能:①吞噬作用(phagocytosis)特异性吞噬-通过识别因子(如抗体)识别和黏附被吞噬物(细菌、病毒、异体细胞等)非特异性吞噬-直接黏附被吞噬物(粉尘,衰老、死亡的自体细胞等)②抗原提呈(antigen presenting)抗原-包括蛋白质、多肽、多糖等生物分子;机体免疫系统能对外来抗原发动攻击巨噬细胞吞噬了抗原后,在溶酶体中保留抗原决定基,形成抗原肽-MHC分子复合物,输送到细胞表面,提呈给T 淋巴细胞,故为抗原提呈细胞③分泌:上百种生物活性物质-溶菌酶、补体, 多种细胞因子(如白细胞介素1)浆细胞(plasma cell)•主要位于病原微生物易于侵入的部位(消化、呼吸道)及慢性炎症部位•LM:卵圆形,胞质嗜碱性,核圆,偏于一侧•EM:大量RER平行排列•功能:参与免疫应答-合成分泌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即抗体(antibody),能抑制或杀灭细菌、中和病毒,促进巨噬细胞的吞噬肥大细胞(mast cell)•沿小血管分布,于皮肤、消化管、呼吸道较多•LM:大,卵圆形,胞质充满粗大嗜碱性颗粒(分泌颗粒),核小而圆,着色深,居中•功能:颗粒内含肝素、组胺、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等,胞质含白三烯,释放后引发过敏反应肝素:抗凝血组胺(作用快)、白三烯(作用慢):皮肤小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导致组织水肿→荨麻疹支气管平滑肌痉挛→哮喘全身小动脉扩张,血压急剧下降→休克统称过敏反应;引发过敏反应的抗原称过敏原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吸引嗜酸性粒细胞,对抗过敏反应脂肪细胞(fat cell)•LM:大,圆或多边形,胞质含一大脂滴(HE标本中被溶解呈大空泡状),核扁圆,偏于一侧•功能:合成和贮存脂肪,参与脂类代谢未分化的间充质细胞•分布:小血管周围•形态:似纤维细胞•功能:为干细胞,可增殖、分化为成纤维细胞、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参与创伤修复白细胞(leukocyte)•来源于血液的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等•形态:(在血液一章中讲述)•功能:免疫防御四、骨骼肌与心肌纤维的光镜结构特点骨骼肌胞体:长圆柱状,直径10~100 µm ,长1~40 mm•胞核:椭圆形,数十至数百个,位于周边•胞质:充满肌原纤维,与肌纤维长轴平行排列,有周期性横纹①暗带(A带),中央有H 带,H 带中央有M 线②明带(I 带),中央为Z 线•肌节:相邻2条Z线之间的一段肌原纤维,由1/ 2 I 带+A带+1/ 2 I 带构成,长1.5~3.5 µm, 是骨骼肌纤维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心肌(cardiac muscle)•分布于心脏,收缩具自动节律性,无肌卫星细胞•LM:①不规则的短圆柱状,有分支,互连成网②核1~2 个,居中③有周期性横纹,肌原纤维位于周边,核周胞质染色浅,内含脂褐素④细胞以闰盘连接肌浆网:肌纤维中特化的滑面内质网,位于横小管之间肌原纤维:由粗、细两种肌丝构成,两种肌丝沿肌原纤维的长轴排列五、神经元的结构胞体:大小形状不一,5~100 µm•细胞核:位于胞体中央,大而圆,常染色质多,着色浅,核仁大•细胞质:尼氏体和神经原纤维,还有GC、线粒体、溶酶体等细胞器和脂褐素•细胞膜:含受体、离子通道,为可兴奋膜,接受刺激、处理信息、产生并传导神经冲动尼氏体(Nissl body)•LM:强嗜碱性,粗块状或小颗粒状•EM:RER和游离核糖体•功能:合成复制细胞器所需的结构蛋白、合成神经递质所需的酶类、神经调质神经递质:神经元向其它神经元或效应细胞传递的化学信息载体,为小分子物质神经调质:肽类,调节神经元对神经递质的反应神经原纤维•LM:在镀银染色切片中,呈棕黑色细丝,交错排列成网,并伸入树突和轴突•EM:由神经丝和微管构成。
《组织学与胚胎学》复习要点

《组织学与胚胎学》复习要点前言:本要点来源是第17周组胚课上老师所说的,当时由于过的很快,有些东西可能会有未记清或者错误的地方,还请各位英豪指出。
“【】”里内容是本人针对要点所罗列的一些知识点。
由于组胚不像人解有复习提纲,因此还望大家多多分享资料~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还以书和幻灯片为主吧,这里仅供参考。
绪论:HE染色(苏木精-伊红染色)电子密度高低【图像暗:电子密度高;图像亮:电子密度低】细胞:蛋白质分泌细胞、糖蛋白分泌细胞等光镜、电镜结构【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对应】上皮组织:一般特点【有形态规则、排列紧密的上皮细胞和少量细胞外基质组成;主要被覆于人体外表面或铺衬在体内各种管、腔及囊的内表面(被覆上皮);具有极性;绝大部分没有血管,营养物质来自结缔组织中毛细血管的渗透;分布着丰富的游离神经末梢】分类原则【被覆上皮、腺上皮、肌上皮、感觉上皮等】被覆上皮的结构和分类电镜下上皮组织的特殊结构及特点【游离面——细胞衣、微绒毛、纤毛;侧面——紧密连接(闭锁小带)、中间连接(黏着小带)、桥粒(黏着斑)、缝隙连接(通讯连接);基底面——基膜、质膜内褶、半桥粒】固有结缔组织:疏松结缔组织一般特点【细胞种类较多、纤维数量较少、排列稀疏;在体内分布广泛;具有连接、支持、营养、防御、保护和修复等功能】疏松结缔组织中细胞(成纤维细胞、巨噬细胞、肥大细胞、浆细胞光镜、电镜结构及功能)软骨和骨:透明软骨特点【分布较广,新鲜时呈乳白色,稍带蓝色,半透明状,略具弹性和韧性,能承受压力,并耐摩擦】软骨的分类(透明软骨、弹性软骨、纤维软骨)分布及特征软骨的生长方式【继续生长——间质生长(软骨内生长)、外加生长】骨组织中的细胞【骨祖细胞、成骨细胞、骨细胞、骨被覆细胞、破骨细胞】特点骨组织的细胞外基质特点长骨的骨板【环骨板、骨单位、间骨板】骨的生长方式【膜内成骨、软骨内成骨】血液和淋巴:红细胞的形态、特点和功能白细胞的分类【有粒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无粒白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三种有粒白细胞光镜结构和功能差别血小板肌组织:重点:骨骼肌;次重点:心肌;最次重点:平滑肌骨骼肌的光镜结构、电镜下的结构(横小管、肌浆网等)肌节的定义、构成和功能肌节收缩效应【收缩时固定在Z膜上的细肌丝沿粗肌丝向A带内滑入,I带变窄,H带缩窄或消失,A带长度不变,肌节缩短。
组织胚胎学复习重点

一.1、细胞、组织、器官之间的关系细胞是机体形态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一切生物体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繁殖分化的形态学基础。
(包括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组织,神经组织)组织是由细胞群和细胞外基质构成。
器官是由四种组织以不同的数量和方式组合而成,具有特定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
2、光镜、电镜分辨率一般光学显微镜长度单位:0.2µm电子显微镜计量单位:0.1nm(纳米)3、石蜡切片术包括哪几步?取材、固定脱水、包埋切片、染色4、HE染色原理苏木精(Hematoxylin )碱性染料将嗜碱性物质(本身酸性)染成蓝色细胞核中的DNA、RNA细胞质中的核糖体伊红(Eosin)染色酸性染料将嗜酸性物质(本身碱性)染成红色细胞质膜性结构(线粒体、溶酶体、滑面内质网)和细胞间质5、涂片、铺片、磨片针对对象。
涂片:血细胞、分离细胞或脱落细胞可直接涂在玻片上铺片:疏松结缔组织撕成薄片铺在玻片上磨片:牙和骨等坚硬组织可磨成薄片二•1、试述被覆上皮组织的分类及其功能••2、简述上皮组织特点•1、大量细胞紧密排列,细胞间质少••2、细胞呈明显的极性分布,分游离面与基底面和侧面,基底面附着于基膜上••3、没有血管,但有丰富的神经末梢••3、单层柱状上皮形态结构功能•表面观:多边形或六角形•侧面观:细胞柱状,核长圆,近基底部•分布:胃,肠,胆囊,子宫的腔面•功能:吸收和分泌••名解:间皮、内皮、纹状缘、盖细胞、纤毛,微绒毛•间皮:分布在胸膜,腹膜和心包膜表面的单层扁平上皮称间皮,能减少器官间摩擦•纤毛:细胞游离面伸出的细长突起,具有定向节律性摆动的能力。
功能:定向推动颗粒物质及粘液•盖细胞:变移上皮的表层细胞可覆盖其深层几个细胞,故称盖细胞。
•纹状缘:由密集,排列整齐的微绒毛组成纹状缘•内皮:分布在心血管与淋巴管内表面单层扁平上皮•微绒毛:上皮细胞游离面的细胞膜和细胞质向腔面伸出的细小指状突起•1被覆上皮单层复层扁平上皮有利于物质交换,血液,淋巴液的流动,内脏的运动立方上皮吸收与分泌柱状上皮.吸收与分泌扁平上皮保护.柱状上皮保护变移上皮防止尿液侵蚀simplestratified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分泌粘液,消除异物,保护呼吸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