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常见虫害(一)
园林常见病虫害

园林常见病虫害
园林常见病虫害文档
1.植物常见病害
1.1 轮纹病
轮纹病是由真菌引起的植物病害,主要通过病原菌传播。
它会导致植物叶片出现环形斑块,给植物生长带来影响。
1.2 黑斑病
黑斑病是一种常见的叶片病害,由真菌引起。
受感染
的植物叶片会出现黑色斑点,严重时可能导致叶片凋谢。
2.植物常见虫害
2.1 蚜虫
蚜虫是一种小型昆虫,常寄生在植物的嫩叶和茎上。
它们吸取植物的汁液导致叶片弯曲、萎缩,严重时可能会导致植物
死亡。
2.2 螨虫
螨虫是一类微小的节肢动物,常寄生在植物的叶片上。
它们通过吸取植物的汁液导致叶片出现褪色、枯黄等症状,并且会
带来减产的影响。
3.病虫害防治方法
3.1 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是利用天敌、天然病原体等生物手段来控制病虫害的方法。
例如引进寄生性昆虫控制蚜虫的数量,或使用真菌来防治真菌病害。
3.2 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是利用化学农药来控制病虫害的方法。
它可以通过喷洒或施加在土壤中来杀灭病虫害,但需要注意合理使用,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4.附件
本文档涉及的附件包括:
4.1 图片附件:包含一些植物常见病虫害的图片,用于识别和辨别不同的病害和虫害。
4.2 报告附件:包含一些相关病虫害防治的研究报告和实践经验,供读者进一步学习和参考。
5.法律名词及注释
5.1 绿化管理条例:指对园林绿化进行管理的法律法规。
5.2 农药使用法规:指对农药的生产、销售和使用进行管理的法律法规。
园林常见病虫害

园林常见病虫害园林常见病虫害一、引言园林病虫害是指在园林景观中常见的影响植物健康和美观的病害和虫害。
合理的预防和控制病虫害是保护园林植物健康的重要措施之一。
本文将详细介绍园林中常见的病虫害种类、症状、防治方法等内容。
二、病害分类⒈真菌性病害⑴黄曲霉病:症状为叶片上出现黄色斑点,逐渐扩大并呈褐色,严重时叶片干枯。
⑵灰霉病:症状为植物表面出现灰色绒毛状的菌丝,叶片和果实腐烂。
⑶牛奶杯病:症状为叶片上出现褐色斑点,中间较深,边缘则较浅,类似牛奶杯形状。
⑷褐斑病:症状为叶片上出现不规则褐色斑点,逐渐扩大并融合,叶片枯黄干枯。
⑸锈病:症状为叶片上出现黄褐色锈斑,严重时叶片干枯脱落。
⒉细菌性病害⑴溃疡病:症状为植物幼苗、嫩枝和幼叶上出现湿软的溃疡,溃疡表面有黄色粘液流出。
⑵疮痂病:症状为植物叶片和果实表面出现凹陷的溃疡病斑,病斑边缘呈红褐色。
⒊性病害⑴花叶矮化:症状为植物叶片出现黄化、矮化和畸变,花朵变小。
⑵叶症下垂:症状为叶片弯曲下垂,严重时植株生长不良。
四、虫害分类⒈食叶害虫⑴蚜虫:常见于叶片背面,吸取植物汁液,使叶片变黄并留下蜜露。
⑵黄毛虫:幼虫会在植物上大面积吃叶,导致植株衰弱。
⑶叶蝉:以吸食植物叶汁为主,导致植物营养不良,叶片逐渐枯黄。
⒉鞘翅害虫⑴瓢虫:幼虫以蚜虫为食,对植物起到一定的防治作用。
⑵毛虫:以植物叶片为食,幼虫有毒刺毛,不宜直接接触。
五、防治方法⒈文化防治措施⑴种植抗病虫害品种,提高植物的抗病虫害能力。
⑵疏枝修剪,保持植物通风良好,减少病虫害发生机会。
⑶定期清理落叶落果,减少病菌和虫卵的滋生。
⒉生物防治措施⑴使用寄生菌、杀虫菌等微生物制剂进行防治。
⑵鼓励天敌类昆虫,如瓢虫、蜻蜓等,来控制病虫害的种群数量。
⒊化学防治措施⑴根据病虫害的种类选择合适的农药进行防治。
⑵严格遵守农药使用的安全规范,避免对环境和人体造成污染和伤害。
附件:本文档附有相关病虫害的图片和对应的防治方法,供参考。
法律名词及注释:⒈农药:指用于农作物和园艺植物的病虫害防治的化学物质。
绿化园林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方法

绿化园林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方法绿化园林在我们生活和工作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不仅美化了环境,还提供了清新的空气、休闲的场所以及和谐的氛围。
然而,绿化园林也面临着许多病虫害的威胁,这些病虫害可能会对植物的健康和生长造成严重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病虫害以及相应的防治方法,旨在帮助我们更好地保护和维护绿化园林。
一、常见病害1. 灰霉病灰霉病是一种常见的真菌病害,主要感染绿化园林中的花卉和蔬菜。
病害的症状包括叶片上呈现灰白色的模糊斑点,植物的叶片、花朵和果实会因此而腐烂脱落。
防治方法包括及时清除感染的植物部分,合理施用杀菌剂,并注意改善通风环境,减少病害传播。
2. 炭疽病炭疽病是由炭疽菌引起的病害,在绿化园林中常见于果树和叶菜类等植物。
感染的植物表现为黑色圆形病斑,对叶片和果实造成明显伤害。
防治方法包括及时清除感染部分,加强植物养护,增强免疫力,并注意消毒工具和废弃物,以防止病害传播。
3. 银星病银星病是一种由细菌引起的病害,主要感染苹果、梨等果树。
感染的植物叶片上出现银色或金属光泽的小斑点,严重时会导致叶片枯黄干燥。
防治方法包括修剪病叶,并合理施用农药进行控制,同时注意增强植物的抗病能力。
二、常见虫害1. 蚜虫蚜虫是绿化园林常见的害虫之一,其吸取植物的汁液会导致植物生长发育不良甚至死亡。
蚜虫的症状包括叶片弯曲、发黄、畸形以及蜜露分泌等。
控制蚜虫可以采用合理的灌溉和施肥措施,引入天敌如瓢虫等进行生物防治,或者使用合适的杀虫剂进行化学防治。
2. 白粉虱白粉虱以吸食植物汁液为食,常见于蔬菜、花卉以及草坪等。
受虫害的植物会出现黄化、弯曲、萎蔫等症状。
防治方法包括清除虫害植物部分,控制虫源的繁殖,增加天敌的数量,并合理使用农药进行防治。
3. 小地老虎小地老虎是一种地栖害虫,主要损害苗木的根系。
虫害的植物会出现发黄、生长受阻、倒伏甚至死亡等现象。
防治方法包括灭除虫害,合理施用杀虫剂或薄荷酮等进行熏蒸处理,并注意增强植物的抗病虫能力。
40种常见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园林养护必备实用

40种常见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园林养护必备实用园林植物是我们城市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们美化了环境,提供了休闲场所,增加了空气质量。
然而,园林植物也容易受到各种病虫害的侵扰。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40种常见园林植物病虫害的防治方法,以便进行有效的园林养护。
1. 玫瑰病虫害玫瑰是广受欢迎的园林植物,但常常受到黑斑病、白粉病和蚜虫的困扰。
为了防治这些病虫害,可采用定期喷洒农药、修剪患病部位和增强植物的抵抗力。
2. 菊花病虫害菊花也是受欢迎的园林植物,常见的病虫害有菊花腐烂病、白粉病和蚜虫。
预防菊花腐烂病主要是勤浇水,保持通风;白粉病和蚜虫可以使用杀虫剂加以控制。
3. 牡丹病虫害牡丹是一种古老而高贵的园林植物,但容易受到灰霉病、十字花科病、蚜虫和蛴螬的侵害。
预防这些病虫害的方法包括增强植物的抵抗力,合理施肥和喷洒农药。
4. 梅花病虫害梅花作为我国传统的园林植物之一,常见的病虫害有梅霉病、黑星病和蚜虫。
要防止这些病虫害,可选择抗病种植品种,保持植物的通风和清洁,及时去除患病部位。
5. 紫薇病虫害紫薇是喜欢温暖气候的园林植物,但容易受到蚜虫和红蜘蛛的威胁。
为了防备这些病虫害,可使用合适的杀虫剂和杀螨剂,保持适宜的湿度和通风。
6. 月季病虫害月季是受欢迎的园林植物之一,常见的病虫害有黑斑病、蚜虫和红蜘蛛。
要控制这些病虫害,可以定期喷洒农药、控制施肥量和清除患病部位。
7. 灌木病虫害灌木常常是园林中的搭配植物,常见的病虫害包括蚜虫、粉虱和天牛。
为了防治灌木的病虫害,可以定期检查植株,发现病虫害立即采取控制措施,如喷洒杀虫剂或清除患病部位。
8. 西府海棠病虫害西府海棠是耐寒、耐旱的园林植物,但容易受到黑斑病、白粉病和蚜虫的侵袭。
预防这些病虫害可采用定期喷洒农药,保持植株的通风和干燥。
9. 胭脂病虫害胭脂是一种古老的园林植物,容易受到蚜虫和白粉病的影响。
为了控制这些病虫害,可使用适宜的杀虫剂、杀菌剂和增强植物的抵抗力。
园林植物常见虫害及发病规律

一、食叶害虫1、国槐尺蠖发生规律:1年发生3代。
第三代幼虫为害盛期为8月上旬。
2、桑刺尺蠖发生规律:一年一代,4月上旬幼虫孵化危害,小时啃食叶肉,大了蚕食叶片,幼虫受惊后头向腹部隐藏,呈“?”形。
四五月为危害期3、杨尺蠖发生规律:一年一代,4月上中旬出现幼虫,开始食害嫩芽幼叶,逐步发展成取食全叶,4月中下旬为幼虫为害盛期,幼虫5龄。
耐饥性强,可吐丝飘移扩散危害。
5月中旬入土化蛹。
4、黄褐天幕毛虫生活习性和危害特点:一年一代,第二年4月下旬或5月初(杨树出叶,山杏开花时)幼虫群食为害,吐丝做巢,稍大后在树叉间结网幕,昼伏夜出,老龄幼虫分散开来,日夜取食为害,严重时常把整树的叶子吃光。
6月化蛹。
5、刺蛾发生规律扁刺蛾1年生1代,6月中旬一8月上旬均可见初孵幼虫,8月为害最重 黄刺蛾1年发生1代,6月中旬至8月下旬幼虫危害期,8月下旬以后,幼虫陆续老熟结茧越冬;绿刺蛾1年生2代,5月中旬至6月上旬成虫羽化并产卵。
一代幼虫为害期为6月中旬至7月下旬,二代为8月中旬至9月下旬。
老熟幼虫在树中下部枝干上结茧化蛹。
6、黄杨绢野螟发生规律:1年2代,幼虫3月下旬开始活动取食。
5月底—6月下旬第一代幼虫危害,8月初第二代幼虫开始危害。
7、刺槐叶瘿蚊生活史及习性:北京一年4-5代,一年约有4次为害高峰期,6月上旬为第1代成虫发生高峰期,和7月、8月和9月分别为第2、3和4代成虫期。
幼虫善于弹跳。
8、柳毒蛾发生规律:一年2代,翌年4月中旬,杨、柳展叶期开始活动,5月中旬幼虫体长10mm左右,昼伏夜出,6月中旬幼虫老熟后化蛹6月底成虫羽化,有趋光性,把卵产在叶背、枝干上,7月初第一代幼虫开始孵化为害,幼虫期35天,9月中第二代幼虫开始孵化为害,9月底二代幼虫作茧越冬。
9、桃潜叶蛾生活史与习性:每年发生5代,4月桃展叶后,成虫出蛰,夜间活动产卵于叶下表皮内、幼虫孵化后,在叶组织内潜食为害,串成弯曲隧道,并将粪粒充塞其中,叶的表皮不破裂,可由叶面透视。
园林绿化虫害图片及防治方法

园林绿化植物虫害图片及防治方法一、蛀干害虫1.茶材小蠹类别虫害形态特征茶材小蠹(Xyleborus rornicatus Eichhoff),属鞘翅目小蠹科。
别名茶枝小蠹。
此虫分布在广西、广东、海南、台湾、四川、云南等省区;寄主植物除荔枝、龙眼外,还有茶、樟、柳、蓖麻、橡胶树、可可等到。
为害特点成、幼虫在长势差的寄主植物上钻蛀为害,多成环状坑道,影响养分运输,使树势削弱,降低产量和品质。
其特点是外观为直径2mm的小圆孔,孔口处常有细碎木屑,湿度大时,孔口四周有水渍。
受害重寄主植物成片毁灭。
形态特征成虫:雌成虫体长2.5毫米左右,圆柱形,全体黑褐色。
头部延伸呈喙状。
复眼肾形。
触角膝状,端部膨大如球。
前胸背片前缘圆钝,并有不规则的小齿突,后缘近方形平滑。
鞘翅舌状,长为前胸背片的1.5倍,翅面有刻点和茸毛,排成纵列。
雄成虫体长1.3毫米,黄褐色,鞘翅表面粗糙,点刻与茸毛排列不很清晰。
卵:长椭圆形,长径约0.6毫米。
初产时乳白色,将孵时淡黄白色。
幼虫:末龄幼虫体长约2.4毫米,乳白色。
前端较小,后端稍大,体肥壮,有皱纹。
胸足退化,腹足仅留痕迹。
蛹:雌蛹体长约2.5毫米,初蛹时乳白色,随后逐渐变化呈淡黄褐色,口器、复眼和翅端颜色较深。
生活习性发生危害广东一年发生6个世代,在广西南部年发生6代以上,世代重叠;主要以成虫在原蛀道内越冬,也有部分幼虫和蛹越冬。
翌年2月中、下旬气温回升后,越冬成虫外出活动,并钻蛀为害,形成新的蛀道。
4月上旬开始产卵。
每代成虫羽化后在原坑道内栖息7天左右即钻出蛀道,尤其晴天午后出孔活动较活跃。
出孔后的成虫多在1-2年生枝条的叶痕和分叉处蛀入,形成蛀道,蛀孔圆形,直径约2毫米,孔口常有木屑堆积。
成虫从出孔到重新入侵约需10分钟至3小时,从入侵到完成坑道需12-36小时。
蛀道可深达木质部,呈缺环状水平坑道。
卵产在坑道内,卵历期约6天,幼虫生活在母坑道中,老熟幼虫在原坑道中化蛹,蛹历期4-5天。
园林植物主要虫害的诊断及防治

灰白蚕蛾
属鳞翅目、家蚕蛾科,一年可发生多代。 成虫产卵一般散产于寄主叶片背面、枝条 或树干上,每头雌虫产卵数10粒至100多粒。 初孵幼虫孵出几十分钟后开始取食叶片, 把叶片咬成一个个小孔洞;2—3龄幼虫取食 叶肉,使叶片剩下网状脉;4-5龄幼虫从 叶 边缘向内蚕食,造成缺刻,甚至全叶被吃 光。老熟幼虫在树叶背面、枝条分叉处或 树皮裂缝上结茧。
蚜虫防治技术
1、保护天敌昆虫:常见能够取食蚜虫的昆虫 有草蛉、七星瓢虫、蚜茧蜂 等
2、人为修剪掉危害严重的枝条和叶片, 减少虫害的传播源。
3、化学药剂防治:建议用“毒枪2号” 和“毙克”混合使用,也可用吡虫啉、 高效氯氰菊酯等药剂配合使用 用法:间隔期为2-3天,连用2次。
(一)、刺吸式口器害虫-螨类
(一)、刺吸式口器类
刺吸式口器害虫主 口器 要为常见的园林五小害 虫,及蚧壳虫、蚜虫、 飞虱、蝉、红蜘蛛。其 利用口器刺入植株叶片 及茎杆,吸食植株体液, 造成植株叶片失绿、卷 曲、掉叶、枝条或者茎 杆干枯死亡。 害虫若吸食带病植株汁液时会将病菌或者病毒传播 到下一株植株;同时害虫排泄废物中含有大量糖分物质, 引起腐生霉菌侵染,导致煤污病,影响植物美观,降低 光合作用,导致植株生长不良,甚至死亡。
美国白蛾
分布危害 美国白蛾属鳞翅目、灯蛾科, 又名秋幕毛虫,是危害园林植物的一种重要 检疫害虫。它具有食性杂、繁殖力强、传播 途径多等特点,其主要寄主有糖械、元宝槭、 三球悬铃木、桑树、白桦、榆树、杨属、等 植物。在国内主要分布于辽宁、河北、天津 市、山东、上海等地。
幼虫
头黑色 背部有两列 黑色的毛瘤 瘤上着生白 色的长毛
刺 蛾
低龄幼虫取食叶 片表皮或叶肉,致叶 片呈半透明枯黄色斑 块,大龄幼虫食叶呈 较平直缺刻,严重的 把叶片全部吃光。
园林植物常见病虫害

园林植物常见病虫害园林植物是城市绿化和景观设计中不可或缺的元素,然而常见的病虫害问题常常困扰着园林爱好者和专业人士。
有效地识别和解决这些问题对于保护和维护园林植物的健康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园林植物常见的病虫害,并提供一些防治建议。
一、病害1. 炭疽病炭疽病是一种常见的园林植物病害,主要影响叶片和果实。
植物感染后,叶片会出现黑色或暗褐色的斑点,并逐渐扩大。
果实也会受到感染,呈现黑色圆形溃疡。
预防炭疽病的关键是保持植物健康,避免过度湿润和高密度种植。
另外,定期清除感染的叶片和果实,并采用可靠的农药进行喷洒,可有效控制炭疽病的传播和发展。
2. 白粉病白粉病是一种常见的真菌病害,主要影响叶片和花朵。
植物感染后,叶片和花朵表面会出现白色粉末状的物质,严重时会导致叶片变黄、弯曲和脱落。
预防白粉病的关键是保持空气流通和湿度适宜。
定期修剪植物,清除感染部位,并使用合适的杀菌剂进行喷洒,可有效控制白粉病的发展。
二、虫害1. 蚜虫蚜虫是常见的园林植物害虫之一,以 sucking mouthparts 吸食植物的汁液为生。
它们通常聚集在嫩叶和花蕾上,导致叶片卷曲、变黄和脱落。
预防蚜虫的关键是定期检查植物,并手动清除蚜虫。
如果感染较严重,可以使用合适的杀虫剂进行喷洒。
2. 蛞蝓蛞蝓是园林植物常见的害虫之一,以咀嚼式口器啃食植物的叶片和嫩茎。
它们通常在夜间活动,白天躲藏在潮湿的地方。
预防蛞蝓的关键是保持园林干燥,并清除植物周围的杂草和落叶。
如果发现蛞蝓,可以手动捕捉或使用合适的杀虫剂进行喷洒。
三、防治建议1. 健康管理保持园林植物的健康非常重要,健康的植物更加抵抗病虫害的侵袭。
合理施肥和浇水,避免过度或不足,定期修剪和除草,保持良好的通风和光照条件,都是保持植物健康的关键措施。
2. 病虫害监测建立定期的病虫害监测机制,及时发现并识别植物的病虫害问题。
监测结果有助于采取针对性的防治措施,并及早控制和消灭植物的病害源。
3. 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一种有效而环保的病虫害防治方法,通过引入天敌或利用微生物对害虫进行控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鞘翅目
科 天牛科 叶甲科 吉丁甲科
松墨天牛 马铃薯叶甲 白蜡窄吉丁
重要害虫 光肩星天牛 星天牛 榆紫叶甲 杨叶甲 六星吉丁虫 合欢吉丁虫
桑天牛 —— 金缘吉丁虫
金龟总科 东北大黑鳃金龟 铜绿丽金龟 白星花金龟 黄褐丽金龟
叩头甲总科 拟步甲总科 象甲总科
沟金针虫 黄粉虫 谷象
细胸金针虫 网目拟地甲 赤拟谷盗
松墨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 Hope
天牛科墨天牛属。是我国松树的重要蛀干害虫,传播松材线虫病;为 国际国内检疫性害虫,扁圆筒形, 老熟时体长可达43毫米。头部黑褐色,前胸背板褐色,中央有波状横 纹;蛹:乳白色。成虫:体长15-28毫米,宽4.5-9.5毫米,橙黄色到赤 褐色,前胸背板有两条宽的橙黄色纵纹。
米象 棉铃象甲
天牛科Cerambycidae
为植物的钻蛀性害虫,林、果、桑、茶、棉、麻、木器等均可受其为 害。
天牛生活史因种类而异,有的1年完成1代或2代,有的2~3年甚至4~5 年才能完成1代。在同一地区,食料的多寡以及被害植物的老幼和干湿 程度都影响幼虫的生长发育和发生的代数。一般以幼虫或成虫在树干 内越冬。成虫羽化后,有的需进行补充营养,有的不需补充营养。
2.防治卵及初孵幼虫:用锤击杀;向有虫处(蛀孔)涂抹敌敌畏(50倍液)或 煤油;用50%杀螟松乳油100-200倍液、40%乐果乳油200-400倍液或50%辛硫 磷乳油100-200倍液喷干,喷液量以树干流药液为止。
寄主植物:杨、柳、榆、槭等
卵:多为淡黄褐色,略扁,近黄瓜子形;幼虫:乳白色,无足,前胸背板有凸 形纹;蛹:裸蛹,黄白色;成虫:体长17~39ml,漆黑色,带紫铜色光泽。前 胸背板有皱纹和刻点,两侧各有一个棘状突起。鞘翅上有白色斑纹,基部光滑, 无瘤状颗粒。
星天牛Anoplophora chinensis
2016年6月10日
科目介绍
1、鞘翅目(Coleoptera):完全变态。成虫前翅鞘翅,后翅膜质;成幼虫口器 均为咀嚼式。幼虫为寡足型或无足型。蛹为被蛹。如天牛、瓢虫、吉丁虫、 芫菁、金龟子、叩甲等。
2、鳞翅目( Lepidoptera ):完全变态。成虫翅、体及附肢上布满鳞片,口器 虹吸式或退化。幼虫蠋形,口器咀嚼式;蛹为被蛹;如蝴蝶、蛾。
松墨天牛雄虫、雌虫
光肩星天牛Anoplophora glabripennis Motschulsky
一年或两年一代,以幼虫或卵越冬;气温10度以上开始活动;蛹期:幼虫开始 活动。5月上旬至6月下旬;成虫盛期:6月下旬至7月下旬,直到10月都有活动。
危害:幼虫蛀食树干,危害部位多为3~6cm粗的树干,严重的能引起树木枯梢 和风折
产卵前涂白——涂白剂成分:生石灰10份,硫磺粉1份,食盐0.2份,牛胶(融 化)0.2份,水30-40份,或加敌百虫0.2份。视产卵部位高低进行涂抹。
产卵前包扎:从根颈到离地面50-100厘米处包以棕片,来防治星天牛。对其它 天牛,可用编织袋或麻袋,裁成20厘米宽的带,缠绕树干2-3周,或在编织袋、 麻袋上喷药。
一年发生1代,以幼虫在干基木质部内越冬,5月底6月上旬为成虫羽 化高峰,成虫产卵刻槽“T”或“人”形。
危害:柑橘、柳树等,以幼虫蛀害树干基部和主根;成虫咬食嫩枝 皮层,形成枯梢,也食叶成缺刻状。
成虫:漆黑色具光泽翅鞘上有白色斑点,鞘翅基部有黑色小颗粒; 卵:长椭圆形,长约5-6mm,浅黄白色;幼虫:老熟幼虫体长38-60mm, 乳白色至淡黄色。背板骨化区呈“凸”形,上方有两个飞乌形纹; 蛹:纺锤形,长30-38mm
幼虫称为蛴螬 四.叩头甲总科 Elateroidea:地叩甲科Cebrionidae、叩甲科
Elateridae、隐唇叩甲科Eucnemidae、粗角叩甲科 Throscidae。通称叩头虫。幼虫通称金针虫、铁线虫 五.拟步甲总科 Tenebrionoidea:伪金针虫,如黄粉虫 Tenebrio molitor,是常见高蛋白性饲料,俗称“面包 虫”。 六.象甲总科 Curculionoidea:如卷象科Attelabidae、象甲 科Curculionidae、小蠹科Scolytidae
5、双翅目(Diptera) :完全变态:成虫翅为膜翅,第二对翅退化为平衡棒, 口器为刺吸式或舐吸式。幼虫称蛆或孑孓。蛹为裸蛹或围蛹。如蚊、蝇。
一、鞘翅目
一.叶甲总科 Chrysomeloidea:天牛科Cerambycidae、叶甲 科Chrysomelidae
二.吉丁虫总科 Buprestoidea:只吉丁甲科Buprestidae1科 三.金龟总科 Scarabaeoidea:触角鳃叶状,故又称鳃角类。
3、半翅目(Hemiptera) :不完全变态。成虫第一对翅为革质,第二对翅为膜翅, 且第一对翅不能全部覆盖第二对翅,口器刺吸式,体内大多有臭腺。若虫一 般5龄,体色变化,口器刺吸式较大。如椿象。
4、同翅目( Homoptera ):渐变态。刺吸式口器,两对翅形状大小基本一致, 静止时多呈屋脊状置背上翅为膜翅,口器为刺吸式。如木虱、粉虱、蚧虫、 蚜虫、蝉、沫蝉、叶蝉等,现已归入半翅目。
寄主植物 :构树、无花果、苹果、柘树、桑树
卵:长椭圆形,稍弯曲,乳白或黄白色。幼虫: 老龄体长60mm,乳白色,可见“小”字形凹纹。 蛹:体初为淡黄色,后变黄褐色。成虫:黑褐色, 密生暗黄色细绒毛;鞘翅基部密生黑瘤突,肩角 有黑刺一个。
天牛防治时期和方法
1.成虫期:触杀剂喷施——菊酯类1000-4000倍液,有机磷类800-1000倍;或微 胶囊剂200-400倍、吡虫啉1000倍。
桑天牛Apriona germari(Hope)
北方2~3年一代,以幼虫或卵枝干内越冬。幼虫 先向上蛀食1cm左右后,掉头沿木质部向下蛀食。 蛀道内每隔一定距离即有一圆形排粪孔,排出粪 便和木屑,隧道内无粪便与木屑。蛹期15~25天。 7~8月间为成虫发生期。成虫多晚间取食,以2~4 年生枝上产卵较多,于直径10~15mm的枝条的中 部或基部,产卵口“U”形;小幼虫粪便红褐色细 绳状,大幼虫的粪便为锯屑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