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麻疹合并肺炎心衰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

合集下载

综合护理干预对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治疗效果的影响分析

综合护理干预对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治疗效果的影响分析

综合护理干预对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治疗效果的影响分析目的对应用综合护理干预模式对合并出现心力衰竭症状的肺炎疾病患儿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

方法选择在我院就诊的合并出现心力衰竭症状的肺炎疾病患儿8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42例。

采用常规小儿肺炎疾病护理模式对对照组实施护理;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模式对观察组实施护理。

结果观察组患儿肺炎症状消失时间、呼吸功能恢复正常时间、肺炎疾病住院治疗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家长对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疾病治疗期间的护理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结论应用综合护理干预模式对合并出现心力衰竭症状的肺炎疾病患儿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标签:综合护理干预;心力衰竭;肺炎;小儿小儿肺炎是临床儿科中目前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婴幼儿是小儿肺炎疾病的主要患病人群。

目前在我国临床儿科中,全年由于该疾病住院的患儿中,婴幼儿的比例可以达到50%左右,是导致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一个重要原因[1]。

本次对合并出现心力衰竭症状的肺炎疾病患儿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进行研究,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3月~2015年3月在我院就诊的合并出现心力衰竭症状的肺炎疾病患儿8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42例。

对照组中男25例,女17例;患儿年龄1~7岁,平均年龄(2.3±0.4)岁;肺炎发病时间1~8d,平均发病时间(3.2±0.5)天;心力衰竭出现时间1~19h,平均发病时间(5.1±0.6)h;观察组中男24例,女18例;患儿年龄1~9岁,平均年龄(2.2±0.5)岁;肺炎发病时间1~7d,平均发病时间(3.1±0.6)d;心力衰竭出现时间1~18h,平均发病时间(5.3±0.7)h。

上述自然指标研究对象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可以进行比较分析。

1.2方法采用常规小儿肺炎疾病护理模式对对照组实施护理;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模式对观察组实施护理,主要措施如下。

小儿麻疹合并肺炎心衰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

小儿麻疹合并肺炎心衰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

小儿麻疹合并肺炎心衰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摘要目的探讨研究小儿麻疹合并肺炎心力衰竭(心衰)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干预的效果。

方法72例小儿麻疹合并肺炎心衰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

对照组患儿采取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儿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行优质护理,观察两组患儿7 d护理后的临床效果以及并发症的产生情况。

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4.44%高于对照组的77.78%,并发症发生率2.78%小于对照组的2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实施优质护理干预对小儿麻疹合并肺炎心衰患儿具有很好的临床效果,且可以减少并发症产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小儿麻疹;肺炎心力衰竭;优质护理;效果小儿麻疹是多发于小儿的病毒性呼吸道传染病,易引起细菌感染并发症,如小儿肺炎、呼吸衰竭、支气管炎,其中最为常见的是肺炎,当肺炎严重时会引发脑膜炎以及心衰,而肺炎心衰是引起麻疹患儿死亡的重要原因[1]。

选取本院2013年6月~2015年3月收治的72例小儿麻疹合并肺炎心衰患儿进行研究观察,具体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3年6月~2015年3月72例小儿麻疹合并肺炎心衰患儿,男34例,女38例,年龄6个月~11岁,平均年龄(7.3±1.5)岁,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

所有患儿均符合《儿科学》中的诊断标准[2]。

两组患儿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1. 2. 1 治疗方法患儿一般为急性发病,入院及时让患儿吸入氧气,进行雾化吸入和对症治疗,如抗病毒、抗炎、强心,对出现呼吸困难的患儿,进行无创呼吸机辅助呼吸。

1. 2. 2 对照组护理方法对照组患儿采取常规护理方法,具体包括:①对患儿进行房间隔离,同一病种安排在同一病室,保持病房的温度和湿度适宜,对房间进行空气消毒、紫外线消毒以及消毒液消毒,空气消毒为2次/d,0.5 h/次;紫外线消毒为1 h/d;消毒液消毒为采用浓度为500~1000 mg的含氯消毒液,擦拭所有能够接触到的部位。

优质护理在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护理中的效果

优质护理在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护理中的效果

优质护理在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护理中的效果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护理中的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儿科2012年4月~2014年7月收治的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儿231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护理组116例与对照组115例。

所有患儿给予对症治疗,护理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优质护理;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护理。

观察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心衰纠正时间、退热时间、住院时间、家属满意度。

结果护理组的总有效率为90.5%高于对照组的6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组的心衰纠正时间、退热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家属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对症治疗与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儿优质护理,可提高治疗的总有效率,缩短心衰纠正时间、退热时间、住院时间,提高家属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标签:肺炎;小儿;心力衰竭;护理小儿肺炎是儿科临床上常见的疾病之一,该病多发于冬春季节,具有发病快、并发症多等特点[1]。

在儿科临床上,小儿肺炎的发病率、死亡率均居榜首。

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是小儿肺炎死亡的重要原因,占肺炎患儿总人数的40%左右[2]。

根据肺炎患儿的病情,在对症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有针对性的优质护理对于患儿病情的改善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儿科2012年4月~2014年7月收治的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儿231例作为研究对象。

所有患儿具有典型的肺炎及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经诊断确诊。

排除标准:扩张性心肌病、先天性心脏病其他并发症的肺炎患儿(败血症、脓气胸、脓胸、肺大泡)、排除其他肺病、心脏病患儿。

将其随机分为护理组116例与对照组115例。

护理组男65例,女51例;年龄1~7岁,平均年龄(3.5±1.0)岁;病程4~9天,平均病程(5.21±1.30)天。

对照组男63例,女52例;年龄2~7岁,平均年龄(3.7±0.8)岁;病程3~8天,平均病程(5.13±1.15)天。

优质护理在小儿麻疹合并肺炎心衰中的应用

优质护理在小儿麻疹合并肺炎心衰中的应用

优质护理在小儿麻疹合并肺炎心衰中的应用发表时间:2017-06-09T16:19:50.203Z 来源:《医师在线》2017年4月上第7期作者:赖盛琴[导读] 优质护理服务不仅有助于提高麻疹合并肺炎心衰患儿临床治疗效果,还能有效改善患儿临床症状以及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儿童感染科,四川成都 610041 【摘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小儿麻疹合并肺炎心衰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144例麻疹并发肺炎心衰患儿进行分析,随机将其分为常规护理组(72例)和优质护理组(72例),常规护理组患儿采取常规护理干预,优质护理组患儿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取优质护理干预,并比较两组患儿最终临床治疗疗效、皮疹消退时间、退热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与常规护理组比较,优质护理组患儿其临床治愈率显著提高,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优质护理组患儿皮疹消退时间、退热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优于常规护理组,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优质护理服务不仅有助于提高麻疹合并肺炎心衰患儿临床治疗效果,还能有效改善患儿临床症状以及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关键词】麻疹;肺炎心衰;优质护理;应用效果麻疹是临床儿科较为常见的一种全身急性出疹性呼吸道传染病,一般因麻疹病毒所引起。

麻疹患儿主要临床症状包括发热、流涕、咳嗽、眼结膜炎以及全身丘斑疹,同时患儿可见一定程度并发症,肺炎心衰是常见类型,也是引起麻疹患儿死亡的主要原因[1]。

麻疹并发肺炎心衰患儿多伴有呼吸频率随着节律变化,严重者将引发患儿死亡,所以针对麻疹并发肺炎心衰患儿采取高度监护十分重要。

我院对2015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144例麻疹并发肺炎心衰患儿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取优质护理服务,发现患儿最终临床效果明显提高,临床症状显著改善,现将相关研究内容总结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144例麻疹并发肺炎心衰患儿进行分析,随机将其分为常规护理组(72例)和优质护理组(72例)。

护理干预婴幼儿麻疹合并肺炎的临床分析

护理干预婴幼儿麻疹合并肺炎的临床分析

护理干预婴幼儿麻疹合并肺炎的临床分析麻疹是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出呼吸道传染病,好发于6个月至5岁的婴幼儿,传染性强,易并发肺炎[1]。

2014年11~2015年3月本县部分乡镇出现麻疹小流行,特点是以婴幼儿发病为主,且多并发肺炎。

本院收治麻疹合并肺炎患儿36例,经及时治疗和护理干预均治愈出院。

现将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 一般资料本组36例,男25例,女11例;年龄4个月~8岁,≤8个月11例,>8个月14例;接种过麻疹疫苗3例,未接种过麻疹疫苗33例;均有高热,体温39~41℃,热程3~8 d,伴有咳嗽、喘息、眼结膜充血、流泪等症状;查体皮肤有典型的红色斑丘疹,肺部有湿啰音,麻疹lgM均阳性。

1.2 治疗与转归给予补液、抗感染、补充维生素、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等治疗,经治疗6~12d均痊愈出院。

2 护理2.1 呼吸系统护理婴幼儿麻疹合并肺炎时呼吸道分泌物增多,加上婴幼儿气管和支气管的管腔相对狭窄,纤毛运动差,清除能力弱,易发生感染及呼吸道阻塞,做好呼吸系统护理至关重要。

2.1.1 呼吸衰竭的观察呼吸衰竭是呼吸功能障碍,出现低氧血症,或低氧血症与高碳酸血症并存,并由此引起一系列生理功能和代谢紊乱的临床综合征[1]。

加强生命体征的观察,注意有无呼吸衰竭的发生,麻疹合并重症肺炎患儿出现呼吸衰竭时常以换气功能障碍为主,表现为面色青紫、呼吸困难、吸气三凹征甚至呼吸暂停,血气分析显示二氧化碳分压升高、血氧饱和度下降并伴有严重的酸中毒,呼吸过快、过慢是早期呼吸衰竭的表现。

本组3例出现早期呼吸衰竭,经及时对症治疗,转危为安。

2.1.2 保持呼吸道通畅保持呼吸道通畅是预防和抢救呼吸衰竭的关键[2]。

安置患儿头肩抬高位或半卧位,头偏向一侧,既可防止患儿呕吐引起窒息,更有利于肺扩张;病情稳定时每2 h叩背1次;根据医嘱给予止咳、化痰药物,及时清除口鼻腔分泌物,必要时吸痰。

本组患儿未发生窒息。

2.1.3 氧气吸人氧气吸人可以有效提高动脉血氧分压,改善低氧状态。

小儿肺炎合并心衰的临床护理干预

小儿肺炎合并心衰的临床护理干预

小儿肺炎合并心衰的临床护理干预小儿肺炎是小儿常见疾病之一,常常由于病原体感染引发。

在处理小儿肺炎时,如果并发心衰,则会增加病儿的病情危重程度。

因此,在临床护理中对小儿肺炎和心衰的患儿,需要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以保证患儿获得及时、全面、科学的护理。

一、早期干预儿童患肺炎合并心衰时,需要及时筛查、判断和干预。

一旦患儿出现呼吸困难、发绀、休克等表现,应立即进行氧疗和吸入支持,即使在转运过程中也要确保氧气的稳定供应。

二、积极处理病因小儿肺炎并发心衰的原因多种多样,比如细菌感染和病毒感染等。

因此我们需要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具体的处理。

对于细菌感染,我们需要给予相应的抗生素治疗,而病毒感染常用的是抗病毒药物。

这有助于控制病情发展、减轻症状,从而降低心脏负担和预防心衰。

三、注意营养在小儿肺炎合并心衰患儿的治疗和护理中,营养方面的干预也是十分重要的。

因为这种疾病容易对儿童的身体造成一定程度的削弱,因此我们需要保证患儿的营养供给,增加营养吸收量,增强身体的免疫力。

四、科学用药小儿肺炎合并心衰的患者在用药时也需要科学合理的药物治疗,以保证患儿不同阶段得到合适的药物治疗。

在临床护理中,我们常用的药物是支持性治疗、血管扩张剂和正性肌力药物等。

在用药过程中需要注意时刻观察患儿的病情变化,并且根据病情的变化随时调整用药方案。

五、心理护理在小儿肺炎合并心衰的患儿治疗中,心理因素也需要我们的关注。

作为患者的家属或者护理人员需要给予患儿足够的关爱和鼓励,调整患儿心理状态,保证其良好的情绪状态。

这有助于患儿快速恢复身体健康。

六、家庭护理当小儿肺炎患者出院后,家庭护理也是不可忽视的部分。

在家庭护理过程中需要遵照医嘱,继续给予抗生素治疗、处方药治疗等。

同时,家庭护理中食品安全和疾病预防措施同样需要家长和护理人员给予足够的关注。

总之,在小儿肺炎合并心衰的护理过程中,科学合理的护理干预是提高患者康复率的关键。

作为护理人员需要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相应的处理,注意时刻观察患儿病情的变化,并且做好家庭和心理等多方位的护理工作。

小儿麻疹合并肺炎心衰的病情观察及护理体会

小儿麻疹合并肺炎心衰的病情观察及护理体会

小儿麻疹合并肺炎心衰的病情观察及护理体会目的总结小儿麻疹并肺炎心衰的病情观察的护理体会。

方法回顾分析20例小儿麻疹并肺炎心衰的病情观察和护理。

结果治愈19例,转院1例,总有效率95%。

结论通过对患儿进行严密的病情观察,及时发现心衰症状及体征,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并给予相应的临床及心理护理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标签:麻疹;肺炎心衰;病情观察;护理小儿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一种较为常见的急性全身出疹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症状有发热、咳嗽、流涕、眼结膜充血及皮肤出现斑丘疹、麻疹粘膜斑,退疹后有糠麸样脱屑及棕色色素沉着为其主要特征。

肺炎是麻疹最常见的并发症,肺炎并发心衰是导致麻疹患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病情观察及护理尤其重要,能有效地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现将我科自2013年3月~6月对26例小儿麻疹并心衰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患儿20例,其中男性14例,女性6例,年龄在3个月~1岁,平均年龄为8个月,平均住院时间为5.3d。

1.2临床表现均有不同程度心功能不全,表现为气急、哭闹烦躁、面色苍白、发绀、四肢厥冷、心率加快、皮疹不能透发或突然隐退,肺部出现湿罗音。

1.3结果经过积极的急救及护理,19例治愈出院,1例转院。

2 病情观察2.1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患儿小,病情重,病情变化快,一切细小的变化都需要护士细微的观察,尤其注意体温变化与皮疹、咳嗽、呼吸频率及节律之间的变化。

如果患儿体温升高、皮疹增多或突然隐退、咳嗽加重,并出现气促,应高度怀疑肺炎并发症的发生,应立即通知医生,做好抢救工作。

若心率>170次/min,及时汇报医生并遵医嘱给予强心治疗,必要时可采用利尿、扩血管治疗以减轻心脏负担。

呼吸急促给予低流量氧气吸入,1~2L/min,采用婴幼儿双侧鼻导管吸氧。

吸氧过程中观察患儿缺氧症状有无改善、氧流量及鼻导管是否通畅,及时清理鼻腔分泌物。

准确记录尿量,尿量增多可做为心衰好转的一个有效指征。

护理干预在小儿支气管肺炎并发心力衰竭中的效果分析

护理干预在小儿支气管肺炎并发心力衰竭中的效果分析

护理干预在小儿支气管肺炎并发心力衰竭中的效果分析目的:探析护理干预在小儿支气管肺炎合并心力衰竭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择我院于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期间收治的42例小儿支气管肺炎并发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对照组患儿施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给予常规护理与护理干预相结合的综合性护理措施。

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24%,对照组患儿则为85.71%,两组之间的比较差异明显。

结论:护理干预在小儿支气管肺炎合并心力衰竭临床治疗中的应用可以有效缓解患儿的临床症状,提高护理质量,强化治疗效果,值得借鉴。

标签:护理干预;支气管肺炎;心力衰竭;咳嗽支气管肺炎是常见的儿科疾病,住院病死率在1.7%到6.4%左右[1],主要是患儿的肺部遭到致病菌的侵袭所致。

心力衰竭也可以称为充血性心力衰竭,是临床小儿支气管肺炎的一种常见合并症。

在该类疾病的治疗过程中,除了有效的临床措施之外,相应的护理干预也必不可少,是强化该病临床治疗效果的有效途径。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选择我院于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期间收治的42例小儿支气管肺炎并发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24例,女18例,年龄在半岁到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6±1.2)岁。

以上所选患儿均符合临床肺炎并发心力衰竭的诊断标准排除了肝肾功能障碍以及先天性心脏病的情况。

其中,病毒性肺炎患儿有13例,细菌性肺炎患儿为17例,支原体及衣原体感染导致肺炎患儿有12例。

采用随机分配的方法将以上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均为21例患者,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以及疾病类型方面的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比较。

1.2方法对照组患儿施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给予常规护理与护理干预相结合的综合性护理措施,具体方法如下:1.2.1 常规护理第一,观察患儿的病情变化,对于呼吸困难的患儿应该采用半卧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儿麻疹合并肺炎心衰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研究小儿麻疹合并肺炎心力衰竭(心衰)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干预的效果。

方法72例小儿麻疹合并肺炎心衰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

对照组患儿采取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儿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行优质护理,观察两组患儿7 d护理后的临床效果以及并发症的产生情况。

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4.44%高于对照组的77.78%,并发症发生率2.78%小于对照组的2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实施优质护理干预对小儿麻疹合并肺炎心衰患儿具有很好的临床效果,且可以减少并发症产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小儿麻疹;肺炎心力衰竭;优质护理;效果
小儿麻疹是多发于小儿的病毒性呼吸道传染病,易引起细菌感染并发症,如小儿肺炎、呼吸衰竭、支气管炎,其中最为常见的是肺炎,当肺炎严重时会引发脑膜炎以及心衰,而肺炎心衰是引起麻疹患儿死亡的重要原因[1]。

选取本院2013年6月~2015年3月收治的72例小儿麻疹合并肺炎心衰患儿进行研究观察,具体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3年6月~2015年3月72例小儿麻疹合并肺炎心衰患儿,男34例,女38例,年龄6个月~11岁,平均年龄(7.3±1.5)岁,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

所有患儿均符合《儿科学》中的诊断标准[2]。

两组患儿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1. 2. 1 治疗方法患儿一般为急性发病,入院及时让患儿吸入氧气,进行雾化吸入和对症治疗,如抗病毒、抗炎、强心,对出现呼吸困难的患儿,进行无创呼吸机辅助呼吸。

1. 2. 2 对照组护理方法对照组患儿采取常规护理方法,具体包括:①对患儿进行房间隔离,同一病种安排在同一病室,保持病房的温度和湿度适宜,对房间进行空气消毒、紫外线消毒以及消毒液消毒,空气消毒为2次/d,0.5 h/次;紫外线消毒为1 h/d;消毒液消毒为采用浓度为500~1000 mg的含氯消毒液,擦拭所有能够接触到的部位。

②在治疗期间,尽量减少家属的探视,避免传染。

③遵医嘱给予患儿正常的治疗以及观察,对呼吸困难、喘憋、低氧血症等患儿及时给予氧气吸入治疗。

1. 2. 3 观察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儿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行优质护理,具体包括:①饮食注意要清淡流质,可鼻饲喂食,咳嗽严重的患儿,每3小时
1次,鼻饲结束后温水冲洗,鼓励患儿多喝水,进入恢复阶段时服用热量高、蛋白高的食物。

②静脉插管留置,2次/d,间隔12 h的0.04 g阿昔洛韦溶于10%葡萄糖溶液40 ml,同时对合并细菌感染的患儿静脉注射50 ml的头孢匹胺溶于生理盐水,进行严密观察,避免不良症状产生。

③对口腔、眼部的护理采用0.9%的NaCl溶液每天最少1 次,为预防感染,在夜间患儿入睡后在眼部涂抹红霉素眼膏,对皮疹较多、瘙痒较严重的患儿涂以炉甘石洗剂,防止摩擦和刺激,加重皮疹。

④保持呼吸道通畅,每次患儿进行雾化吸入后,拍背吸痰,以保证分泌物顺利排出。

对患儿呼吸的频率和节律密切观察,及时面罩给氧。

对缺氧呼吸困难的患儿采用CPAP正压辅助其通气,进而达到缓解的效果。

⑤对患儿家属实行心理干预和健康宣传教育,通过熟练的技术操作,关心和交流,对家属和患儿的心理及时了解和安慰,对发病原因、住院期间注意事项、打疫苗的时间、以及出院后的注意方面进行讲解和指导,减少生病和传染的几率,增强免疫力。

1. 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2] 观察两组患儿护理后7 d的临床效果,治愈:体温恢复正常,咳嗽没有,全部皮疹消退;好转:体温基本恢复正常,咳嗽有好转,大部分皮疹消退;无效:体温未恢复正常,咳嗽、咳痰仍时有发生,部分皮疹消退,无新皮疹产生。

总有效率=治愈率+好转率。

同时观察患儿产生并发症的情况。

1. 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

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照组患儿治愈11例,好转17例,无效8例;观察组患儿治愈16例,好转18例,无效2例。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4.44%高于对照组的7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儿在治疗期间有9例患儿出现并发症,分别为皮肤感染4例,呼吸道感染3例,压疮2例,观察组患儿出现了1例皮肤感染,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78%小于对照组的2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3 小结
小儿麻疹合并肺炎心衰是对小儿的身体健康有严重危害的感染性疾病[3],现代医学的快速发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对其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死亡率依然很高。

小儿麻疹合并肺炎心衰患儿多伴有呼吸频率和节律的改变,患儿的生活质量也有明显的下降,因此对小儿麻疹合并肺炎心衰患儿在治疗的同时进行护理干预十分重要,优质护理是新兴的护理模式,在2012年成为国家和社会共同推广的,主要以患者为中心开展的护理模式,全面落实责任制,加强护理专业性,重点强调基础护理,全面了解和分析患儿的情况后为其制定个性化、全面化、人性化的护理方案。

本次研究中对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优质护理,主要在患儿的饮食、药物、皮肤、口腔、呼吸道以及患儿和家属的心理方面开展的护理,其临床效果的总有效率为94.44%高于对照组的7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78%小于对照组的2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实施优质护理干预对小儿麻疹合并肺炎心衰患儿具有很好的临床效果,且可以减少并发症产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姚桂芳,刘峰,汪兰云,等. 小儿麻疹的护理. 现代预防医学,2007,34(9):1796.
[2] 沈晓明,王卫平.儿科学.第7 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88-189.
[3] 邱心,林艺凤.小儿麻疹合并肺炎的临床观察和护理.中国社区医师,2014,30(2):131-13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