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我国风暴潮灾害损失统计
中国近年来的自然灾害事件-2019年精选文档

中国近年来的自然灾害事件1950年7月,淮河大水。
1954年7月,长江、淮河大水。
1959到1961三年自然灾害1966年河北邢台地震1970年通海7.8级大地震1975年8月,河南大水。
1976年河北唐山大地震1978—1983年北方大旱1991年安徽江淮水灾长江2019年特大洪水2019年非典疫情2019年度“十大自然灾害事件”2019年度中国十大自然灾害事件1、5.12汶川特大地震导致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2、南方雪灾:年初特大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影响21省(区、市、兵团)3、台风“黑格比”严重影响两广地区4、6月上中旬华南、中南地区发生严重洪涝灾害5、新疆出现历史上第二个严重干旱年6、长江沿线及江南地区发生严重秋涝7、四川攀枝花-会理地震导致川滇两省损失严重8、9月下旬四川发生严重暴雨洪涝和泥石流灾害9、宁夏严重干旱致夏秋粮减产10、10月末西藏发生强降雪,10万余人受灾9、2009年自然灾害(五个“历史罕见”)10、2019自然灾害4月14日青海玉树地震2019年全国十大自然灾害事件1950年7月,淮河大水。
由于泥沙淤积,河床高涨,加上国民党军队在淮海战役时对沿淮堤坝的大肆破坏,这年汛期,淮河流域全面告急,河南、皖北许多地方一片汪洋,水灾淹没土地3400余万亩,灾民1300万。
淮北地区受灾惨重,为百年所罕见。
1954年7月,长江、淮河大水。
长江中下游、淮河流域降水量普遍比常年同期偏多一倍以上,致使江河水位猛涨,汉口长江水位高达29.73米,较历史最高水位的1931 年高出14.5米。
虽然沿江人民做出了极大努力保卫荆江大堤,从而保证了武汉市和南京市的安全,但却淹没农田4755万亩,1888万人受灾,财产损失在100亿元以上。
由于农产品减少,也影响了人民的生活和1955年的工业生产。
1、1959到1961三年自然灾害在1959年7月,华东地区长江发洪水。
据灾害中心数据, 因为淹水和接下来歉收所带来的饥荒,洪水直接带来的死亡人数估计达两百万,而且别的地区也多少受到影响。
《特别重大自然灾害损失统计制度》解读(一)——统计范围

赤潮灾害 其他海洋灾害 生物灾害 植物病虫害
疫 病 灾 害 鼠害
暂 不 适 用 暂 不 适 用
暂不适用
暂 不 适 用
类损 失均 要求 按 照 “ 在地 统 计 ”的原
则填报 。
0 4 0 3 0 0 0 4 0 4 0 0 0 4 0 5 0 0 0 4 0 6 0 0 0 4 9 9 0 0 0 5 0 0 0 0 0 5 0 1 0 0
表1 《 统计制度 》的灾种适用范围
海冰 灾 害、赤潮 灾害 ,以及 一些 生物 灾害 和生 态环 境 灾害等 ,则 因为 其造 成的 损失 类型 、程度 等 与前 述几 种灾 害有较大差 异而暂不适用 ( 见袁 1 )。
豳翻
0 1 0 0 0 0
01 01 O 0
气象水文灾害
干 旱 灾 害 洪 涝 灾 害 台 风 灾 害 洪 涝 灾 害 暂 不 适 用
适 用
0 1 0 2 0 0
0 1 0 3 0 0
0 l 0 4 0 0
台风灾害
适
用
暴雨灾害
大 风 灾 害 台 风 、洪 涝 灾害 部分适用 , 尤 其 是 多 灾 种 的 共 同影 响
0 5 0 4 0 0 0 5 9 9 0 0
体, 不论其 行政 隶属关 系、 所有 制性质 、
其他生态环境 灾害
海 浪 灾 害 海 冰 灾 害 海 啸 灾 害 海 啸 灾 害
部分适用 .需据具体情况分析
文化 遗产 、资源 与环 境 的受 灾情况 只 统计数量 ,不计经济损 失 ( 见表 2 )。
0 3 0 l O 0
0 3 0 2 0 0
灾害地理学——赤潮、风暴潮、咸潮

温、盐跃层的存在为赤潮生物的聚集提 供了条件,易诱发赤潮。由于径流、涌升 流、水团或海流的交汇作用,使海底层营 养盐上升到水上层,造成沿海水域高度富 营养化。营养盐类含量急剧上升,引起硅 藻的大量繁殖。这些硅藻过盛,特别是骨 条硅藻的密集常常引起赤潮。这些硅藻类 又为夜光藻提供了丰富的饵料,促使夜光 藻急剧增殖,从而又形成粉红色的夜光藻 赤潮。据监测资料表明,在赤潮发生时, 水域多为干旱少雨,天气闷热,水温偏高, 风力较弱,或者潮流缓慢等水域环境。
三、赤潮对人类健康的危害
有些赤潮生物分泌赤 潮毒素,当鱼、贝类 处于有毒赤潮区域内, 摄食这些有毒生物, 虽不能被毒死,但生 物毒素可在体内积累, 其含量大大超过食用 时人体可接受的水平。 这些鱼虾、贝类如果 不慎被人食用,就引 起人体中毒,严重时 可导致死亡。 由赤潮引发的赤潮毒 素统称贝毒,目前确定 有10余种贝毒其毒素比 眼镜蛇毒素高80倍,比 一般的麻醉剂,如普鲁 卡因、可卡因还强10万 多倍。贝毒中毒症状为: 初期唇舌麻木,发展到 四肢麻木,并伴有头晕、 恶心、胸闷、站立不稳、 腹痛、呕吐等,严重者 出现昏迷,呼吸困难。
1831—1836年,达尔文在《贝格尔航海记录》 中记载了在巴西和智利近海面发生的束毛藻引发的赤 潮事件。据载,中国早在2000多年前就发现赤潮现 象,一些古书文献或文艺作品里已有一些有关赤潮方 面的记载。如清代的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就形象 地记载了与赤潮有关的发光现象。
Source: Roland Berger & Partners-analysis
另一方面由于虾池每天需要排换水所以每天都有大量污水排入海中这些带有大量残饵粪便的水中含有氨氮尿素尿酸及其它形式的含氮化合物物加快了海水的富营养化这样为赤潮生物提供了适宜的生物环境使其增殖加快特别是在高温闷热无风的条件下最易发生赤潮
2020年度《中国海洋灾害公报》

重点推介(H:EAN WORLD为使各级政府和社会公众全面了解我国海洋灾 害及海平面变化的影响情况,积极采取有效措施, 保障沿海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自然资源部海 洋预警监测司组织编制了2020年《中国海洋灾害公 报》和《中国海平面公报》,并于近日发布。
《中国海洋灾害公报》显示:2020年,我国 海洋灾害以风暴潮和海浪灾害为主,海冰、赤潮、 绿潮等灾害也有不同程度发生。
各类海洋灾害共造 成直接经济损失8.32亿元,死亡(含失踪)6人。
与 近十年(2011-2020年)相比,2020年海洋灾害直 接经济损失和死亡(含失踪)人数均为最低值,分 别为平均值的9 %和12%。
2020年,我国沿海共发生风暴潮过程14次 (统计范围为达到蓝色及以上预轚级别的风暴潮 过程),7次造成灾害,直接经济损失8.10亿元。
我国近海共发生有效波高4.0米(含)以上的灾害性海浪过程36次,其中台风浪18次,冷空气浪和气旋浪18次。
2019/2020年冬季,我国渤海和黄海北部海域受海冰影响较常年 偏轻,未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共发现赤潮31次,累计面积1748 平方千米。
其中,有毒赤潮2次,累计面积81平方千米。
2020 年4-7月,绿潮灾害继续影响我国黄海海域,但与近十年相比, 2020年浒苔绿潮具有消亡时间早,分布面积和覆盖面积小等特 点。
浒苔绿潮消亡时间提前至7月下旬;最大分布面积和最大覆盖 面积均为最低值。
全年我国未发生海啸灾害。
《中国海平面公报》显示:中国沿海海平面变化总体呈波动 上升趋势。
1980-2020年,中国沿海海平面上升速率为3.4毫米/ 年,高于同时段全球平均水平。
2020年,中国沿海海平面较常年 高73毫米,为1980年以来第三高。
过去+年(2011-2020年)中 国沿海海平面均处于近四+年来高位。
2020年,中国沿海海平面变化区域特征明显,与常年相 比,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沿海海平面分别高86毫米、60毫 米、79毫米和68毫米。
我国主要的海洋灾害

我国主要的海洋灾害我国是世界上海洋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每年海洋灾害所造成的损失在各类自然灾害的总损失中占10%。
因此,研究和预防海洋灾害对我国沿岸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海洋灾害的种类有:风暴潮灾、海浪灾害、海啸、赤潮、海洋环境污染、海上溢油、海岸侵蚀、海水入侵、异常海况变动、海平面上升等,对我国危害较大的海洋灾害有:一、风暴潮灾风暴潮是由于海上风暴和气压变化而引起的一种海洋灾害,发生的地带主要在近岸,它的表现形态,主要是海水异常升高,漫溢于陆地,冲垮建筑物,淹没农田和人畜等。
国外学者曾经作过统计,全世界风暴潮灾所造成的人员生命损失高于任何其他自然灾害。
我国自汉代开始就有关于风暴潮灾的记载,死亡人数少则几百多则几万乃至十几万。
1922年8月2日我国汕头地区遭受到一次严重的风暴袭击,首先是台风的袭击,呼啸的狂风震撼山岳,很粗的大树被连根拔起,许多房屋的屋顶被吹得不知去向,接着台风又把海潮卷了进来,加上倾盆的暴风雨,使平地水深达到3米多,沿海的一些低洼地带,水深甚至达到数十米,许多村庄都被卷入海涛之中,这个地区的澄海县由于海水入侵,变为一片水乡泽国,全部生命财产几乎化为乌有。
80年代以来,随着台风的北移趋势,影响沿海地区的风暴潮已波及江、浙、沪乃至鲁、冀等省区。
1997年第11号台风造成的风暴潮,导致260亿元的经济损失创下了历史之最;1998年我国沿海的灾害性风暴潮比1997年偏多,从6月份至10月份在南海沿岸和东海沿岸频繁发生,主要影响段为广东、广西、海南,其次为福建、浙江、江苏和上海沿岸。
二、海洋环境污染近些年来,人类的多种活动加剧了海洋环境的恶化,特别是近岸海域污染加重,造成海洋污染的原因是:船舶排放的废油,海上石油开采造成的漏油,船舶事故的溢油和陆上城市的工业废水、固体废弃物和生活垃圾等。
海洋环境污染是一种完全由人类活动造成的海洋灾害。
我国近岸局部海域污染也日益严重,特别是与城市毗连的海域,海湾入海河口处污染比较严重而且日益恶化。
自然灾害损失情况主要指标解释

自然灾害损失情况主要指标解释(-)灾害种类1.洪涝灾害:指因降雨、融雪、冰凌、溃坝(堤)、风暴潮等造成的江河洪水、渍涝、山洪等,以及由其引发的次生灾害。
包括江河洪水、山区洪水、冰凌洪水、融雪洪水、城镇内涝等二级灾种。
江河洪水:指因暴雨引起的江河水量迅增、水位急涨的洪水,并造成生命财产损失的自然灾害。
山区洪水:指山丘区由降雨诱发的急涨急落的溪河沟道洪水,并造成生命财产损失的自然灾害。
山区洪水中泥沙石等固体物质含量较少,因灾遇难人员多呈溺亡特征,建(构)筑物受损以冲刷与淹没为主。
冰凌洪水:指由于冰凌阻塞形成冰塞或冰坝拦截上游来水,导致上游水位雍高,当冰塞溶解或冰坝崩溃时槽蓄水量迅速下泄形成洪水,并造成生命财产损失的自然灾害。
融雪洪水:指形成由冰融水和积雪融水为主要补给来源的洪水,并造成生命财产损失的自然灾害。
城镇内涝:指由于强降水或连续性降水超过城镇排水能力致使城镇内产生积水,并造成生命财产损失的自然灾害。
2.干旱灾害:指一个地区在比较长的时间内降水异常偏少,河流、湖泊等淡水资源总量减少,对群众生产、生活(尤其是农业生产、人畜饮水和吃粮)造成损失和影响的灾害。
3.台风灾害:指热带或副热带海洋上发生的气旋性涡旋大范围活动,伴随大风、巨浪、暴雨、风暴潮等,及由其引发次生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社会功能等造成损害的自然灾害。
台风编号采用中国气象局公告的台风编号填写。
4.风雹灾害:指强对流天气引起的大风、冰雹、龙卷风、雷电等所造成的灾害,及由其引发次生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社会功能等造成损害的自然灾害。
包括大风、冰雹、龙卷风、雷电等二级灾种。
大风:指因冷锋、雷暴、峋线和气旋等天气系统导致近地面层平均或瞬时风速达到一定速度或风力的风,对人类生命财产造成损害的自然灾害。
冰雹:指强烈对流云中降落的固态水,造成生命财产损失的自然灾害。
龙卷风:指在强烈的不稳定的天气状况下由空气对流运动导致强烈的、小范围的空气涡旋,造成生命财产损失的自然灾害。
中国历年自然灾害损失数据.xls

132
6499
1990 29348 18634
7338 579.2
129
5804
1991 41941 28833
7315 1308.5
549
6725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37174 37541 43799 24215 32305 47886 35216 35319 45652.3 37255.9 37841.8
24954 20929 25398 13509 20104 32949 21763 22664 27927.6 26040.1 23052.8
5741 6125 8549 5561 7273 3212 5511 2966 3014 2583 2840
303.6 307.7 1054 1064 1216 511.3 2082.4 664.8 467.1 211.1 471.8
22989
10063
46.3
11804
5605
18175
7805
50.1
24596
14614
24914
10559
50.4
9422
4463
32981
17047
47.4
16390
8608
21097
8656
57.0
17328
10744
30423
17050
48.6
12734
7604
23455
10402
45.2
6927
1985 26446 21749
4394 2Biblioteka 0.51396061
1989-2010年中国海洋灾害-江苏

1989年中国海洋灾害公报无1990年中国海洋灾害公报北方海域遭受两次台风影响,局部出现高潮位:上海、江苏两地受北上的第5、15号台风影响,局部出现较大风暴潮增水,特别是第5号台风早在6月份就影响长江口以北,上海黄埔公园站和江苏省连云港站出现超过警戒水位的高潮位,这在历史上是第一次。
受第15号台风影响,上海、江苏沿岸均出现1米以上较大增水,加上暴雨的作用,上海市区部分街道积水严重。
对重点开发区,加强防止海岸侵蚀的工作:随着风暴潮灾害的频繁发生,某些重点经济开发区海岸受到海水严重侵蚀,并有加剧的趋势,如:山东省羊角沟一带、江苏省北部、上海市、天津市塘沽等地区。
对这些地区的海岸防护工作,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应采取各种办法和手段对付这种侵蚀,逐步使防止海岸侵蚀的工作得到落实。
1991年中国海洋灾害公报一九九二年中国海洋灾害预测预计1992年海洋灾害将比1990年轻,与1991年持平或略偏重。
1992年台风风暴潮灾约3~4次。
影响严重岸段仍在广东、海南、广西,特别是粤东地区可能出现较大风暴潮灾,其次为福建、江浙、上海沿海。
1992年8、9月份江苏、上海、浙江、福建沿海的天文潮位较高,特别在大潮期,沿岸许多站的预报高潮位均接近或超过当地警戒水位,此时若受台风影响极易成灾。
1992年中国海洋灾害公报我国东部沿海发生了建国以来最严重的风暴潮灾害由天文大潮和第16号强热带风暴共同作用引起了92特大风暴潮,8月27日20时风暴中心位于22.0°N,125.5°E,距台湾省480公里,30日14时登陆台湾花莲,中心气压978百帕,近中心最大风速30米/秒,31日06时登陆福建长乐县(中心气压978百帕,最大风速25米/秒)。
该风暴从生成至登陆台湾、福建一直未达到台风强度,但是风暴的尺度特别大,6级以上大风影响范围南北纵跨近2000公里。
31日20时,风暴减弱为低气压后沿华东中部缓慢北上,9月1日14时其中心位于苏北,此时因受到高空位于我国东北到日本海的高压坝阻挡,使得黄海北部、渤海中南部出现8~9级,阵风10级的偏东大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我国风暴潮灾害统计
2019年,我国沿海共发生风暴潮过程11 次,直接经济损失116.38 亿元,为近十年平均值(86.59 亿元)的1.34 倍。
其中,台风风暴潮过程9 次,5 次造成灾害,直接经济损失116.38 亿元,未造成人员死亡(含失踪);温带风暴潮过程2 次,未造成灾害。
2019 年,风暴潮灾害最严重的省(自治区、直辖市)是浙江省,直接经济损失87.26 亿元,占风暴潮灾害总直接经济损失的75%。
图1 2019 年沿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风暴潮灾害直接经济损失比重2019 年沿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风暴潮灾害主要损失统计见表1,风暴潮灾害过程及损失统计见表2。
表1 2019 年沿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风暴潮灾害主要损失统计
表2 2019 年风暴潮灾害过程及损失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