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二首——凉州词、示儿

合集下载

王之涣的《凉州词二首》赏析

王之涣的《凉州词二首》赏析

王之涣的《凉州词⼆⾸》赏析王之涣的《凉州词⼆⾸》赏析 《凉州词⼆⾸》是唐代诗⼈王之涣的组诗作品,下⾯是⼩编收集整理的王之涣的《凉州词⼆⾸》赏析,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凉州词》原⽂: 其⼀ 黄河远上⽩云间,⼀⽚孤城万仞⼭。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门关。

其⼆ 单于北望拂云堆,杀马登坛祭⼏回。

汉家天⼦今神武,不肯和亲归去来。

《凉州词》翻译: 【其⼀】 纵⽬望去,黄河渐⾏渐远,好像奔流在缭绕的⽩云中间,就在黄河上游的万仞⾼⼭之中,⼀座孤城⽟门关耸峙在那⾥,显得孤峭冷寂。

何必⽤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杨柳曲去埋怨春光迟迟不来呢,原来⽟门关⼀带春风是吹不到的啊! 【其⼆】 突厥⾸领来到中原求和亲,北望⾃⼰的领⼟,看到了边界以北的拂云堆神祠,回想昔⽇曾经多次在此杀马登台祭祀,然后兴兵犯唐,颇有⼏分踌躇满志。

但现在唐朝天⼦神武超绝,不肯与突厥和亲,此次中原之⾏只好⽆功⽽返。

《凉州词》注释 ⑴凉州词:⼜名《出塞》。

为当时流⾏的⼀⾸曲⼦《凉州》配的唱词。

郭茂倩《乐府诗集》卷七⼗九《近代曲词》载有《凉州歌》,并引《乐苑》云:“《凉州》,宫调曲,开元中西凉府都督郭知运进。

”凉州,属唐陇右道,治所在姑臧县(今⽢肃省武威市凉州区)。

⑵远上:远远向西望去。

黄河远上:远望黄河的源头。

“河”⼀作“沙”,“远”⼀作“直”。

⑶孤城:指孤零零的戍边的城堡。

仞:古代的长度单位,⼀仞相当于七尺或⼋尺(约等于213厘⽶或264cm厘⽶)。

⑷羌笛:古羌族主要分布在⽢、青、川⼀带。

羌笛是羌族乐器,属横吹式管乐。

何须:何必。

杨柳:《折杨柳》曲。

古诗⽂中常以杨柳喻送别情事。

《诗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北朝乐府《⿎⾓横吹曲》有《折杨柳枝》,歌词⽈:“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

下马吹横笛,愁杀⾏客⼉。

” ⑸度:吹到过。

⽟门关:汉武帝置,因西域输⼊⽟⽯取道于此⽽得名。

故址在今⽢肃敦煌西北⼩⽅盘城,是古代通往西域的要道。

《示儿》教案

《示儿》教案
5.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示儿》教案
1.教学重点
(1)朗读与背诵: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示儿》,熟练背诵;
(2)词语理解:掌握诗中的生字词,理解词语在诗句中的意义;
(3)诗句解析:理解诗句的含义,领悟诗人的思想感情;
(4)诗歌赏析:分析诗歌的韵律、意境等审美特点;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示儿》的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到了几个值得思考的方面。首先,学生在朗读诗歌时,对节奏和情感的把握整体上还是比较到位的,这说明他们对古诗的感知能力较强。然而,我也发现有些学生在生字词的掌握上还存在困难,尤其是那些形近字和难写字,比如“州”字,容易与其他字混淆。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注重对这类字词的单独指导,确保学生能够准确书写。
二、核心素养目标
《示儿》教案
1.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通过学习《示儿》,使学生感受古诗的魅力,激发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
2.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引导学生理解诗句含义,培养分析、综合、概括的能力;
3.增强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让学生从诗歌的韵律、意境等方面体验美、鉴赏美;
4.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通过了解陆游的生平事迹,激发学生为国家繁荣昌盛而努力奋斗的责任感;
实践活动中的朗读练习,我发现学生在模仿古人朗读时,能够较好地把握情感,但在自主创新方面还有所欠缺。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对古人的语言风格还不够熟悉。在后续的教学中,我应当增加一些关于古代文化和语言风格的介绍,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模仿。
此外,我也在思考如何将爱国主义教育更好地融入到古诗教学中。通过这节课,我意识到单纯的理论讲解是不够的,需要更多结合实际生活,引导学生从身边小事做起,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感。

《凉州词》《示儿》

《凉州词》《示儿》
王师: 这里指南宋军队 定: 这里是收复的意思 中原: 这里指淮河以北被金兵占领 的地区 宋朝的军队向北进军, 这句的意思是:
收复中原的时候。
"家祭无忘告乃翁"
家祭: 祭祀祖宗 无 : 同 "勿 " 乃翁: 指陆游自已 家祭的时候不要忘了 这句的意思是:
(把收复中原这件事) 告诉你们的父亲。
时代背景
“一仞”有多长
一仞约合1.8米
我国古代有很多计量单位,比如诗 句“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中的“仞”,一仞相当于多长?下面有 四个答案供选择:
A.一个成年人的高度 B.成年人一臂的长度 C.10米 D.30米
“羌笛何须怨杨柳”
羌笛,指羌族的笛子,这里指羌笛声。何须, 是何必的意思。杨柳,这里指古代一种歌曲的 名称《折杨柳》,歌曲表现的是离别时的情感。 唐代有离别时折柳相赠的风俗习惯。 这句诗的意思是:羌笛何必吹奏《折杨柳》 这样哀怨凄惨的曲调呢?
三、诗歌赏析
凉州词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黄河远上白云间”
辽阔的高原上,黄河奔腾而 来,远远向西望去,好像一条丝 带飞上云端。
“远上”的意境
“一片孤城万仞山”
一片孤城,指孤单的一座城,即玉门 关。万仞山,指极高的山。仞,古代的长 度单位,古时以七尺或八尺为一仞。 这句诗的意思是:近处,高高的山下 有一座孤单的城堡。
"死去元知万事空"
元知: 本来就知道。"元",同"原",本来的
意思
万事空 什么都没有了的意思 : 本来就知道人死了就什
这句的意思是: 么都没有了。
"但不见九州同"

描写爱国的诗句以及出处

描写爱国的诗句以及出处

1、死去无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陆游《示儿》2、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宋·陆游《示儿》3、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韦庄《台城》4、夜视太白收光辉,报国欲死无战场。

——陆游《陇头水》5、天下英雄谁敌手?生子当如孙仲谋。

——《南乡子》6、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岳阳楼记》7、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谪居正是君恩厚,养拙刚于戍卒宜。

——林那么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其二》8、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论语·子罕》9、归来报明主,恢复旧神州。

——岳飞10、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水龙吟》11、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12、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辛弃疾《南乡子》13、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示儿》14、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凉州词》15、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宋·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16、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陆游《示儿》17、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三国·曹操《步出夏门行》18、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过零丁洋》19、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题林安邸》20、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

——陆游《关山月》。

小学五年级课内课外古诗词及赏析

小学五年级课内课外古诗词及赏析

五年级课内外古诗词50首课内:1、示儿 [ 宋 ] 陆游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诗意】原本知道死去之后就什么也没有了,只是感到悲伤,没能见到国家统一。

当大宋军队收复了中原失地的那一天时,你们举行家祭时不要忘了告诉我!【诗人简介】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宋爱国诗人。

【背景】他出生在北宋灭亡之际,一生辅佐高(宋高宗)孝光宁四代皇帝,致力于抗金斗争,希望能收复中原。

虽然频遇挫折,却仍未改变初衷。

【赏析】第一行表现了诗人死无所畏的生死观;第二行描写诗人的悲怆心境;第三行表达了渴望收复失地的信念,虽然沉痛,但也有必胜的信心。

第四行表达诗人坚定的信念和悲壮的心愿,体现了陆游爱国、报国之情。

【情感】爱国激情执着、深沉、热烈、真挚!2、题临安邸宋·林升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诗意】西湖四周青山绵延楼阁望不见头,湖面游船上的歌舞几时才能停休?温暖馥郁的香风把人吹得醉醺醺的,简直是把杭州当成了那汴州。

【诗人简介】林升,字云友,又字梦屏,生活在南宋孝宗时期,是一位擅长诗文的士人。

【背景】此为写在南宋皇都临安的一家旅社墙壁上。

【赏析】第一句描写祖国大好山河。

第二句用反问语气表达愤慨之情。

后两句讽刺当政者纵情声色的腐朽本质,表达对他们不思收复失地的愤怒以及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情感】对统治者苟且偏安的愤怒之情。

3.己亥杂诗作者:清龚自珍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诗意】只有狂雷炸响般的巨大力量才能使中国大地发出勃勃生机,然而社会政局毫无生气终究是一种悲哀。

我奉劝上天要重新振作精神,不要拘泥一定规格以降下更多的人才。

【诗人简介】龚自珍,字璱(sè)人,号定庵(ān),又号羽琌山民,清代改良主义的先驱者。

【背景】龚自珍处在封建主义腐朽没落的时代,他宣传变革,终因揭露时弊,触动时忌,不断遭到权贵的排挤和打击,辞官南归,在途中写下315首《己亥杂诗》,多咏怀和讽喻之作。

小学古诗《示儿》朗读+知识精讲+课件教案

小学古诗《示儿》朗读+知识精讲+课件教案

小学古诗《示儿》朗读+知识精讲+课件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语文教材第五册,第四单元《古诗二首》中的《示儿》。

本诗为南宋诗人陆游所作,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的忧虑及对儿子的期望。

详细内容包括:1. 诗句理解:逐句解析诗句,讲解生僻字词,理解诗意。

2. 朗读技巧: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3. 背景知识:介绍陆游及其创作背景。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理解《示儿》的诗意,熟练朗读并背诵古诗。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对古诗的欣赏能力,提高朗读技巧,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培养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诗句的理解与朗读技巧的掌握。

2. 教学重点:诗句的解析、朗读与背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陆游的故事,引入本课。

2. 新课内容:解析诗句,讲解生僻字词,理解诗意。

3. 朗读指导:示范朗读,指导学生朗读技巧,进行分组练习。

4. 背景知识介绍:讲解陆游及其创作背景,加深学生对古诗的理解。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诗句意思,进行朗读比赛。

六、板书设计1. 《示儿》2. 诗句及解释:逐句书写诗句,旁边标注解释。

3. 朗读技巧:用不同颜色标注重音、停顿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熟读并背诵《示儿》,用自己的话写出诗句的意思。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阅读陆游的其他诗作,了解南宋时期的历史背景,提高文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明确;2. 教学过程中的朗读指导;3. 作业设计;4.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明确《示儿》这首古诗的教学难点在于诗句的理解与朗读技巧的掌握。

对于诗句的理解,教师应着重讲解生僻字词、诗句的深层含义以及诗人的情感表达。

诗词鉴赏-示儿-陆游-柳体字帖

诗词鉴赏-示儿-陆游-柳体字帖
示儿 陆游〔宋代〕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王 师北定中原日,家祭 无忘告乃翁。
译文; 原本知道死去之后 就什么也没有了,只 是为没能见到国家统 一而悲伤。当大宋军 队收复了中原失地的
那一天,你们举行家 祭时不要忘了告诉我 !
简析; 《示儿》是一首七 言绝句。此诗传达出
诗人临终时复杂的思 想情绪和忧国忧民的 爱国情怀,显露了诗 人一生的心愿,倾注 了诗人满腔的悲慨, 既有对抗金大业未就
的无穷遗恨,也有对 国家统一事业必成的 坚定信念。全诗用笔 曲折,行文多变,语 言没有丝毫雕琢,直 抒胸臆,浑然天成,
以极朴素、平淡的语 言表达极深厚、强烈 的情感,自然地达到 真切动人的艺术效果 。
—小

2023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凉州词教学设计(推荐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凉州词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凉州词教学设计(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凉州词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1、读正确,读通,读有节奏,即字正腔圆的读好古诗。

2、了解古诗的大意,提出不懂的问题,想象画面,体会戍边战士的思乡但不能回乡的情感以及戍边将士豁达的情怀。

读出诗意境,唱出感受,达到自然成诵。

3、课外拓展王翰《凉州词》,渗透两首《凉州词》的不同。

教学重难点感受王之涣的《凉州词》的古诗意境,读出自己对这首古诗蕴涵的情感(感受诗悲中不失其壮的基调)。

教学过程一、教学指导思想:新课程标准指出:第三学段(五六年级)的阶段目标是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

充分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尊重学生的个体感悟,体现自主学习。

二、教学过程(一)导入:迄今1000多年的唐朝,是我国诗歌发展的颠峰时期.盛极一时的边塞诗,确乎前无古人,这其中当首推王之涣的《凉州词》。

板书:王之涣《凉州词》。

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么?预设:生提问:凉州在哪儿?词是什么意思?题目什么意思?为什么两首诗一样?(师及时鼓励学生会动脑筋,想问题.)1、出示唐代地图(标注:黄河,凉州)。

师随机介绍凉州:地名,指墩煌附近,今甘肃武威。

地处西北,十分荒凉。

2、词呢?唱词。

3、释题:(可以先请学生说)预设:其实凉州词准确的说,不是诗题。

它是凉州曲的唱词,盛唐流行的一种曲调名,后来许多诗人为它填词,便有许多首凉州词了。

4、作者简介:师:你们了解诗人王之涣么?预设:(1)可以随机指名,请学生说,(2如果学生说不出来或没有查好资料,师介绍。

师:其实《登鹳鹊楼》就是他写的,正是一曲《登鹳鹊楼》和我们今天要学的《凉州词》,使他跻身于唐一流大诗人行列。

出示幻灯片(指名读作者简介)。

过渡:想读读这位人称小官员,大诗人的作品么?(二)初读古诗:出示幻灯片,提出读的具体要求:1自由读(至少两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沙场〕平沙旷 野。一般用来指 战场。
【韵译】
新酿成的葡萄美酒,盛满夜光杯; 正想开怀畅饮,马上琵琶声频催。 即使醉倒沙场,请诸君不要见笑; 自古男儿出征,有几人活着归回?
【诗意】
端起盛满葡萄酒的夜光杯 刚要喝,耳边就响起琵琶声, 催促将士马上出征。如果我喝 醉了,倒在战场上,你们不要 笑。因为自古以来,出征打仗 的人能有几个活着回来?
示儿
〔宋〕陆 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示〕告知, 教导。
〔元知〕本来就知 道。元:原来。
〔九州同〕指全国统一 九州:泛指中国。同: 统一。
〔王师〕指南宋军队。
〔北定〕北上 平定、收复。
〔中原〕这里指 当时被金兵占领 的北方地区。
〔家祭〕祭祀家 中先人(祖宗)。
《凉州词》是一首边塞诗, 写的是边塞将士出征前开怀畅 饮,一醉方休的情景。诗歌慷 慨激昂、豪情满怀,表现出当 时战争的残酷、无常和频繁, 反映出将士们生活的悲惨、痛 苦,体现了盛唐边塞诗的特色。
你还记得另一首《凉州词》吗?
凉州词
〔唐〕王 之 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语文
四年级上册
语文出版社
20、古诗二首
凉州词
〔唐〕王翰(hàn)
示儿
〔宋〕陆 游
凉州词
〔唐〕王 翰(hàn)
葡萄美酒夜光征战几人回?
〔凉州词〕也作“凉 州曲”。凉州曲,唐 宫调曲名。
〔夜光杯〕相传古代西域 (yù)各族以美玉精制成的 酒杯,夜间能发光。这里 泛指精美的酒器。
临终时刻,陆游仍 念念不忘恢复故国,一 心希望早日收复土地、 统一祖国 ,而对家事却 只字未提,足见他强烈、 深沉的爱国情怀。
〔无〕不要。
〔乃翁(wēng)〕
你的父亲。乃:你的, 你们的。翁:父亲,指 陆游自己。
【诗意】
本来知道人死后就什么都 没有了,只是看不到祖国的统 一而感到悲伤。南宋的军队向 北进军收复中原之日,在祭祀 祖宗时,不要忘了把这个消息 告诉你们的父亲。
《示儿》这首诗是南宋宁宗 嘉定二年(1210年)除夕前夜, 诗人临终前留下的一首绝笔诗, 这首诗也是他给儿子的遗言。虽 然是临终遗言,但诗中没有半点 哀戚、悲伤,相反给人的感觉是 浑雄悲壮,有一股强烈的磊落豪 迈之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