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高加宽计算习题

合集下载

超高加宽计算方法

超高加宽计算方法

超高加宽计算方法超高加宽是指计算建筑结构在地震荷载作用下的抗倾覆稳定能力。

建筑物在地震中会受到水平力的作用,使得建筑物产生倾覆倾斜的风险。

而超高建筑,由于其高度较大,容易受到较大的水平力作用,因此需要进行超高加宽计算,以确保其在地震中的稳定性。

第一步是确定抗倾覆稳定校核使用向心力。

校核使用向心力是指在地震中建筑物受到的惯性力。

建筑物的超高段会受到较大的地震作用力,因此需要计算其抗倾覆稳定能力。

校核使用向心力的计算需要考虑建筑物的结构形式、地震作用力等因素,通常使用有关公式和规范进行计算。

第二步是确保结构质量的约束。

超高建筑的抗倾覆稳定能力主要通过结构的刚度和稳定性来实现。

结构的刚度是指结构在受到外力作用时的抵抗能力,通常通过刚度系数来表示。

稳定性是指结构的抵抗侧向变形和倒塌的能力,通常通过稳定性系数来表示。

超高加宽计算需要确保结构的刚度和稳定性满足相应的规范和要求。

在进行超高加宽计算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计算模型和参数。

超高建筑的结构形式和地震作用力不同,计算模型和参数也有所不同。

其次,需要合理选取计算方法。

超高建筑的超高段位于建筑物的顶部,通常采用了较为复杂的结构形式,如框架-核心筒结构等。

因此,在计算超高加宽时,需要选取适合该结构形式的计算方法。

最后,需要进行综合评估和优化设计。

超高建筑的超高段具有较大的水平力作用,在超高加宽计算时,需要考虑结构的整体稳定性,对于不满足要求的情况进行优化设计。

综上所述,超高加宽计算是确保超高建筑在地震中的稳定性的重要步骤。

通过合理选取计算模型和参数,合理选取计算方法,进行综合评估和优化设计,可以确保超高建筑在地震中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道路勘测设计》期末试题及答案-课后习题

《道路勘测设计》期末试题及答案-课后习题

B A QD 《道路勘测设计》期末试卷及答案一.填空题:24分1.现行《标准》(JTJ01-97)规定,我国公路的技术等级,根据 使用任务 、 功能 及 适应的交通量 分为五个等级。

(笔记)2.城市道路横断面的型式有一块板(单幅路) 、二块板(二幅路)、三块板(三幅路)、四块板(四幅路)。

P983.汽车在平曲线上行驶时,离心力使之产生两种不稳定的危险,一是 倾覆 ,二是 滑移 ,在发生横向倾覆 之前先产生横向 滑移 现象,为此在道路设计中应保证汽车不产生横向 滑移 ,从而保证汽车的横向稳定性。

P314.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应满足 停车 视距的要求,其它各级公路一般应满足 会车 视距的要求,还应在适当间隔内设置大于规定的 超车 视距的路段。

P595.汽车在公路上行驶所受的阻力主要有空气阻力 、 滚动阻力、 坡度阻力 和惯性阻力 。

P206.展线的方式主要有 自然展线 、 螺旋展线 和 回头展线 。

P148 7.减少和消除冲突点的方法有 交通管制 、 渠化交通 和 立体交叉 。

P1908.一般选线要经过方案比较、 路线带选择 和 具体定线 三个步骤。

P1329.道路平面线形就是由 直线 、 圆曲线 和 缓和曲线 的适当组合而构成的。

P3610.我国公路按路幅的布置形式可分为单幅双车道 、 双幅多车道 和 单车道 三大类。

P9611.城市道路网可归纳为方格网式、 环形放射式 、 自由式 和 混合式 四种基本类型.P912.按现行城市道路设计规范,我国城市道路分为 快速路 、 主干路 、次干路 和 支路 四类.P6二、名词解释:20分1. 缓和曲线:设置在直线与圆曲线之间或半径相差较大的两个转向相同的圆曲线之间的一种曲率连续变化的曲线.P43 2.高速公路: 专供汽车分向、分车道行驶并全部控制出入的干线公路。

(笔记) 3.横向力系数:单位车重所受到的横向力。

P30 4.施工高度:在同一桩点处设计标高与地面标高之差。

道路超高公式

道路超高公式
中线
内缘



外缘
中线
内缘
B——行车道宽度(m);
bJ——路肩宽度(m);
b——圆曲线的加宽值(m);
bx——x距离处的路基加宽值(m);
——超高横坡度;
——路拱横坡度;
——路肩横坡度;
x0——与路拱同坡度的单向超高点至超高缓和段起点的距离(m);
x——超高缓和段中任意一点至超高缓和段起点的距离(m);
——路基坡度由 变到 所需要的距离,一般可取1.0m;
绕内边线旋转超高值计算公式
超高位置
计算公式
备注
圆曲线
外缘
1.计算结果均为与设计高之高差
2.临界断面距超高缓和段起点:
3.加宽值 计算公式:
中线缘
中线
内缘
绕中线旋转超高值计算公式
超高位置
计算公式
备注
圆曲线
外缘
1.计算结果均为与设计高之高差
2.临界断面距超高缓和段起点:
3.加宽值 计算公式:

《道路勘测设计》第4章横断面设计课后习题及答案

《道路勘测设计》第4章横断面设计课后习题及答案

第四章 横断面设计4-1 某新建三级公路,设计速度V =30km/h ,路面宽度B =7m ,路拱%2=G i ,路肩m b J 75.0=,路肩横坡%3=J i 。

某平曲线转角800534'''= α,半径m R 150=,缓和曲线m L s 40=,加宽值m b 7.0=,超高%3=h i ,交点桩号为K7+086.42。

试求平曲线上5个主点及下列桩号的路基路面宽度、横断面上的高程与设计高程之差:① K7+030;②K7+080;③K7+140;④K7+160。

解:已知:JD =K7+086.42,800534'''= α,m R 150=,m L s 40=⑴平曲线要素计算:)(m R L p s44.015024402422=⨯==)(m R L l q S s 99.191502404024024022323=⨯-=-=)(m tg q tg p R T 19.6799.192800534)0.44150(2)(=+'''⋅+=+⋅+== α)(21.13140800534150180L 180m R L s =+'''⨯⨯=+=παπ)(67.75012800534sec )0.44150(2sec )(m R p R E =-'''⋅+=-⋅+= α)(m L T D 17.321.13119.6722=-⨯=-= (2)主点里程桩号计算 JD K7+086.42 -T -67.19 ZH K7+019.23 +Ls +40 HY K7+059.23ZH K7+019.23+L/2 +131.21/2 QZ K7+84.84ZH K7+019.23+L +131.21 HZ K7+150.44-Ls -40YH K7+110.44⑶超高过渡及加宽计算:新建三级公路,设计速度V =30km/h ,无中间带,超高过渡采用采用内边线旋转,加宽线性过渡,路基边缘为设计高程,加宽值m b 7.0=,超高%3=h i ,临界断面距过渡段起点m L i i x c h G 67.2640%3%20=⨯=•=。

干工务八大计算题答案

干工务八大计算题答案

2006年比武工务计算题一、超高:某一双线曲线最大超高的限值为150mm,该曲线的半径为400m,如允许未被平衡超高为60、75、90mm,试计算其相应的容许速度?解:1、由超高计算公式得知:V2允=Rh/11.8=R(150+h0)/11.8式中V允------容许速度;h-------实设超高值;h0------未被平衡超高.2、与允许未被平衡超高60、75、90mm相对应的V允的算式为:h0=60mm时,V2允= R(150+h0)/11.8=400(150+60)/11.8=7118.6V允=84.4Km/h≈84 Km/hh0=75mm时,V2允= R(150+h0)/11.8=400(150+75)/11.8=7627.1V允=87.3Km/h≈87 Km/hh0=90mm时,V2允= R(150+h0)/11.8=400(150+90)/11.8=8135.6V允=90.2Km/h≈90 Km/h二、空头与搭头:某曲线半径为800m,曲线全长300m,缓和曲线总长100m,每段新钢轨联组长为100m,摆在枕木头,新旧轨头间的净空d为150mm,新轨为75轨,旧轨为60轨,标准轨缝为10mm,试求一、二轨组及二、三轨组间的空头和搭头的长度各为多少?解:整个曲线上下股各布置三组新轨组,中间一组为圆曲线,两端的新轨组中各有50m的缓和曲线和50m的圆曲线,新轨头宽75mm,旧轨头宽73mm。

第一轨组的新旧轨组直角错距:△L={[(50/2)+50]/800}×[150+(75+73)/2]=21mm空头=21+10=31mm;搭头=21-10=11mm;第二轨组的新旧轨组直角错距:△L=(100/800)×[150+(75+73)/2]=28mm空头=28+10=38mm;搭头=28-10=18mm;则:外股新轨组间的空头分别是:第一、二轨组间为31mm,第二、三轨组间为38mm。

(完整版)超高加宽例题

(完整版)超高加宽例题

【例】某二级公路(V=60km/h )平面定线00.4506040+=K JD ,左α=45°20'00",选用180=R m ,路拱横坡%2=g i ,路肩横坡%4=j i 。

试计算该曲线的超高和加宽。

【解】《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规定:二级公路V=60km/h ,极限最小平曲线半径min R =125m ,一般最小平曲线半径min R =200m ,不设超高的最小平曲线半径min R =1500m ,缓和曲线最小缓和段长度min h L =60m ,路基宽度B =10.0m ,行车道宽度b =7.0m ,路肩宽度a =1.5m 。

当选取R =180m 时,该曲线需要设置超高和加宽。

(1)超高横坡度c i 的计算057.010.01801276012722=-⨯=-=μR V i c , 《标准》规定:二级公路最大超高横坡不超过6%,故取c i =6%。

(2)超高缓和段长度c L 的计算《标准》规定:()RV L s 3min 036.0==43.2m ()2.1min V L s ==50m ()pi B L s ∆=min =52.5m 又根据故选取==h c L L 70(m)。

(3)超高起、终点桩号的计算《标准》规定:二级公路超高起、终点桩号与缓和曲线起、终点桩号相同。

缓和曲线参数的计算:本题中:R =180m ,h L =70m 圆曲线内移值:R L R h242=∆=1.13(m), 切距增量:232402RL L q h h -==34.95(m), 缓和曲线中心角:RL h 6479.280=β=11°08'27", 02βα-=22°16'54"。

缓和曲线要素的计算: 切线长:q R R T +∆+=2tan )(α=110.59(m), 曲线长:h h y L R L L L 2180)2(20+-=+=βαπ=72.42+2×70=212.42(m) 外 距:R R R E -∆+=2sec )(α=15.21(m),超 距:L T D -=2=8.76(m)。

道路勘测设计(杨少伟)课后答案(最全的版本)-第三版

道路勘测设计(杨少伟)课后答案(最全的版本)-第三版

课后习题参考答案第二章 汽车行驶特性2.1 已知某条道路的滚动阻力系数为0.015,如果东风EQ -140型载重汽车装载90%时,挂IV 档以30km/h 的速度等速行驶,试求(1)H =0,(2)H =1500m 海拔高度上所能克服的最大坡度。

解:f =0.015,G /G ′=1/0.9,负荷率取为:U =90%,则 海拔0m 时,海拔系数ξ=1.0,λ=(ξ G /G ′)=1.111 海拔1500m 时,海拔系数ξ=(1-2.26×105×1500)5.3=0.833,λ=0.925 IV 档时,36T max N 32N M 17.036()P =+=7.875710(-)21.15Ug h M M K A G g n n -⎡⎤-⋅--⨯⎢⎥⎣⎦24T Mmax N 2N M 5.305Q =() 2.917510(-)Ug h n M M r G n n --=⨯2-2max max 2-[-] 5.532210(-)N T M N M V M Ugh W M n rG n n ==⨯ 2 5.699%D PV QV W =++=H =0时,000arcsin0.04832.77tan 4.839%i αα=====故:同理:H =1500时,1500150015002.162tan 3.775%i αα===故:2.3 假定某弯道的最大横向力系数为0.10,则:(1) 当R =500m ,i h =5%时,允许最大车速为多少?(2) 当V =80km/h ,i h =-2%(反超高)时,平曲线半径至少应为多大? 解;由2h =127V i Rμ-,(1)97.6km /h V ===(2)2280629.92m 127()127(0.100.02)h V R i μ===+⨯- 2.4 设某条道路规定的最大纵坡为5%,当汽车以80km/h 的车速在半径为250m 、超高横坡度为8%的平曲线上行驶时,求折减后的最大纵坡度。

公路弯道超高值计算与加宽值算汇总

公路弯道超高值计算与加宽值算汇总


按p1=0.3%计算:
x033iG 0B x0 iG Lc ih
LciiG hx0iiG h33 iGB 033 ihB 0
双坡断面超高值计算:(x≤x0)
h hcc' xx b bJJ(iiJJB2iG i)Gxx0(B2bJ)iG
hc "x bJiJ(bJbx)iG
1. 绕路面内边缘线旋:
n 附加纵坡 :
i2

H Lc

bih Lc
Lc bih bih
i2 p
np—超高渐变率
H
i2
iz
即旋转轴与行车外 侧边缘线之间的相 对坡度。
b
(四)超高缓和段长度
2. 绕路面中线旋转:
n 附加纵坡 :i2 LHcb(i21Lich) Lc b(i1 ih) 2i2
n 1.最大超高和最小超高 n 超高横坡度应按计算行车速度、半径大小、结合路面种 类、自然条件和车辆组成等情况确定。
n公路最大超高值
公路等级
高速公路 一 二 三 四
一般地区
10%
8%
积雪、严寒地区
6%
最小超高:等于路面拱度。
2.超高横坡度计算公式(V取设计车速,μ取路面摩阻系
数)
ih

V2 127R
2车道
1.5
3车道
2.0
(五)横断面上超高值的计算
1. 超高形成过程: (1)绕路面内边缘线旋转
双坡阶段
旋转阶段
全超高阶段
ZH
HY
提肩
(五)横断面上超高值的计算
1. 超高形成过程: (1)绕路面内边缘线旋转 (2)绕路面中线旋转
双坡阶段
旋转阶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习题:某新建三级公路,设计车速V=40km/h ,路基宽度B=8.5m (b=7.0m ,a=0.75m ,路拱横坡度i 1=2%,路肩横坡度i 0=3%,最大超高为i bmax =6%),起点BP 的里程桩号为k0+000,D 1=325.42,D 2=256.32,JD 2处:2
α=23°23′,R 2=225,
2h l =50,JD3处:3
α=17°52′,R 2=350,3
h l =50,试计算JD 2 、
JD 3里程桩号;推算JD 2主点要素桩号,计算K0+260、K0+290、K0+320处的加宽和超高 解:①计算JD 2:
JD 2:
46
.0225
242
50
242
=⨯==R
h
l
p
99.24225
24050
2
50
2402
2
3
2
3
=⨯-=-
=
R
l l q h
h
65
.7199.242
2323tan )46.0225(2
tan )(=+'︒+=++=q p R T α
24
.5252-2
2323sec
)46.0225(-2
sec
)(='︒+=+=R p R E α
78.141502252323180
R 180
2=+⨯'︒⨯=
+=
π
απ
h l L 78.4150278.1412-2y =⨯-==h l L L
52.178.14165.712-2=-⨯==L T D
JD 2的里程桩号=BP 桩号+ D 1=0+325.42=K0+325.42 ZH 2=JD 2-T=325.42-71.65= K0+253.77 HY 2= ZH 2+2
h l =253.77+50= K0+303.77
YH 2= HY 2+y
L =303.77+41.78= K0+345.55
HZ 2= YH 2+2
h l =345.55+50= K0+395.55
QZ 2= HZ 2-L/2=395.55-141.78/2= K0+324.66 JD 2= QZ 2+D/2=324.66+1.51/2= K0+325.42 ②计算JD 3的里程桩号:
JD 2的平曲线终点HZ 2到JD 3的距离为: D 2-T 2=256.32-71.65=184.67(m)
JD 3的里程桩号= HZ 2+184.67=395.55+184.67= K0+580.22
③计算K0+260、K0+290、K0+320处的加宽:
由前面计算可知:
K0+320位于圆曲线段内,因此其加宽值可查P49表2-2-5得到 B j =0.8m K0+260:
X= K0+260- ZH 2= K0+260- K0+253.77=6.23m
m
B l X B j h
jx 10.08.050
23.6=⨯=
⨯=
K0+290:
X= K0+290- ZH 2= K0+290- K0+253.77=36.23m
m
B l X B j h
jx 58.08.050
23.36=⨯=
⨯=
④计算K0+260、K0+290、K0+320处超高: 根据已知条件:查P42表2-2-2知%
4=b i
(1) 计算临界长度L1:
m
l i i L h b
2550%
4%211=⨯=
⨯=
因此临界断面的
桩号为:
ZH 2+25= K0+253.77+25= K0+278.77
所以K0+260在临界断面之前、K0+290在临界断面之后、K0+320在圆曲线段内 (2)计算K0+320处的超高
33.0%4)775.0(%375.0)(0=++⨯=++=b
c i b a ai h 16.0%42
7%375.02
0'=⨯+
⨯=+
=b
c
i b ai h
04
.0%4)8.075.0(%375.0)(0''-=⨯+-⨯=+-=b
j c
i B a ai h
计算K0+260处的加宽
23.677.25302600=+-+=K K x
04
.033.050
23.6=⨯=
⨯≈
c h
cx h l x h
09.0%22
7%375.02
10'=⨯+
⨯=+
=i b ai h
cx
01
.0%2)1.075.0(%375.0)(1
0''=⨯+-⨯=+-=i B a ai h
jx cx
计算K0+290处的加宽
23.3677.25302900=+-+=K K x
24
.033.050
23.36=⨯=
⨯≈
c h
cx h l x h
12
.0%450
23.362
7%375.02020'
=⨯⨯
+
⨯=⨯+=+=b
i h l x b ai bx i b ai cx h 02
.0%450
23.36)58.075.0(%375.0)
()(00'
'-=⨯⨯
+-⨯=+-=+-=b
h
jx bx jx cx i l x B a ai i B a ai h
计算K0+330、K0+360、K0+380处的加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