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装配式结构体系
装配式建筑概论--装配式建筑发展与案例

1952-1975
我国新型装配式建筑体系
➢1)以北新为代表的低多层轻钢体系; ➢2)以威信为代表的模块化建筑; ➢3)以杭萧为代表的钢管束体系,有后续改进的杭州市城建设计研究院有限公
司箱型钢板墙、东南网架的多腔体组合剪力墙体系等等; ➢4)以同济沈祖炎院士的束柱:一是在政府建设的公共组屋建设中推行建筑工业化;二是实行项目后评价,持续改 进适合国情的建筑工业化生产方式和建筑结构体系;三是建立基于模数化的标准化产品体系 和设计规范,以法规强制推行,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四是强化政府质量监督机构在质量监管 中的责任;五是集约节约用地,推行人性化规划设计,在满足功能的前提下力争实现住宅及 配套设施完善化、集中化、立体化,因地制宜增加建筑物首层公共活动空间。
➢ 德国:一是注重环保建筑材料和建造体系的应用,追求建筑的个性化、设计精细化,不断优 化施工工艺,完善建筑施工机械。二是实行建筑部品的标准化、模数化,强调建筑的耐久性。 三是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建造体系,发挥建筑工业化的优势,达到提升建筑品质和环保性能 的目的,不盲目追求预制率水平。
➢ 法国:一是在住宅大规模建设时期推进装配式建筑发展;二是建立建筑部品的模数协调原则; 推动形成“建筑通用体系”。
一号路,东、西及北侧为成寿寺二期经济适 用房B-3地块。 规划用地面积 :6691.2平方米 总建筑面积:31685.49平方米 其中地上:20055.49平方米
(包含住宅建筑面积18655.49平方米, 配套公建面积1400.00平方米)
地下:11630.00平方米 建筑地下层数:地下三层 地上层数:1#楼南北向9层;2#楼东西向12层;
1996-2015
1976-1995
我国装配式建筑的发展阶段
从 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开始, 半装配式建筑开始逐步下降,到 本世纪初几乎绝迹。原因复杂。
中、外钢结构住宅的几种实用体系,涨知识了~~

1.SI体系SI,是Skeleton Infill的缩写,顾名思义是将住宅建筑分为“支撑体”与“填充体”两大部分。
S包含所有主体结构包括梁、柱、楼板及承重墙、共用设备管网等;I包含户内设备管网、室内装修、非承重外墙及分户墙。
1961年,美国哈布瑞根教授在其著作中提出“骨架支撑体”理论,被视为SI体系的前身。
国内外多数钢结构住宅多以此为基础衍生而来,如日本的KSI住宅体系、NEXT21住宅体系、美国的预应力板柱体系及我国的CSI体系和VSI体系等等。
区分SI体系与非SI体系的关键点在于除主体结构外的构件是否可以拆卸替换。
SI体系的提出有两方面的优势,一是住户可在建筑主体框架不变的前提下,在建筑的全生命周期内,依据自身经济能力的变化、家庭成员的发展变化及不同阶段的喜好对住宅进行平面及空间改造。
二是将一些使用寿命较短的构件与主体结构的寿命区别对待,比如埋置于主体结构内的管线及配管等设备构件的寿命一般只有20-30年,与主体结构的设计年限50年-100年相比相差甚远,SI体系可确保住户在不损伤主体结构的前提下更换设备及构件,从而实现百年住宅的目标。
以下列举钢结构体系均可实现SI体系的概念。
2.日本积水住宅β体系由积水住宅创建的β体系为框架结构,适用于三层至四层建造体系,均为工厂生产的高精度高强度的钢结构构件。
积水住宅目前可实现梁位置固定后柱子位置可变,即上下层柱子位置可不对齐,平面灵活度更高。
不仅可以灵活布置平面,也能实现角部无柱灵活布置角窗的效果。
β体系中,外墙板运用挤塑成型水泥墙板,此类墙板不仅具备优异的耐久耐火等性能,独特的工艺早就了丰富的表面肌理。
除此之外,锁定工法及墙壁内通气工法的使用提升了墙体性能及耐久性。
3.意大利BSAIS钢框架支撑结构体系BSAIS体系适用于1~8层钢结构住宅,柱子采用H型钢,主梁采用大断面冷弯型钢,支撑采用角钢,梁柱通过高强螺栓连接。
楼板为带凹痕的压型钢板。
外墙板采用双层墙板体系,外侧为普通混凝土预制条形板,内侧为轻钢龙骨石膏板;内隔墙采用轻钢龙骨石膏玻璃棉。
装配式建筑的内涵、国内外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历程与趋势

装配式建筑的内涵、国内外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历程与趋势(1)内涵装配式建筑是指用预制的构件在现场装配而成的建筑从结构形式来说,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钢结构、木结构都可以称为装配式建筑,是工业化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种建筑的优点是建造速度快,受气候条件制约小,既可节约劳动力又可提高建筑质量,用通俗的话形容,就是像造汽车那样造房子。
装配式建筑是转变城市建设模式、有降低建筑能耗、推进工业化的重要载体。
联合国经济委员会对工业化的定义■生产过程的连续性。
房屋建造的全过程联结为完整的一体化产业链。
■生产物的标准化。
设计的标准化,建筑部品、构配件的通用化和系列化。
■生产过程的集成化。
是指建筑技术、部品与建造工艺、工法的系统集成。
■工程高度组织化。
科学管理方法把建造全过程组织起来■生产的机械化。
是指减少现场人工作业,实现构件生产工厂化、施工建造机械化。
《工业化建筑评价标准》:2016年1月1日实施采用以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一体化装修和信息化管理等为主要特征的工业化生产方式建造的建筑。
(基本条件)。
为什么要编制这个标准1.国务院、住建部对推动建筑产业现代化提出了一系列明确要求。
2.全国30多个省、自治区、市纷纷出台了指导意见和鼓励措施。
3.设计、构件生产、施工、装备制造和房地产开发企业积极响应,建设了一大批装配式建筑试点,初步形成了“政府推动、企业参与、产业化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
迫切需要建立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工业化建筑评价体系,制订并实施统一、规范的评价标准。
首次明确了“预制率”和“装配率”的定义。
预制率:工业化建筑室外地坪以上的主体结构和围护结构中,预制构件部分的混凝土用量占对应构件混凝土总用量的体积比。
预制率是衡量主体结构和外围护结构采用预制构件的比率, 经测算,如果低于20%的预制率,基本上与传统现浇结构的生产方式没有区别,也不可能成为工业化建筑。
预制构件类型包括:外承重墙、内承重墙、柱、梁、楼板、外挂墙板、楼梯、空调板、阳台、女儿墙等结构构件。
国内外10个国家装配式建筑的发展现状

国内外10个国家装配式建筑的发展现状国内外共10个国家:中国、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日本、加拿大、新加坡、丹麦、瑞典装配式建筑的发展现状。
美国美国装配式住宅盛行于20世纪70年代。
1976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国家工业化住宅建造及安全法案,同年出台一系列严格的行业规范标准,一直沿用至今。
除注重质量,现在的装配式住宅更加注重美观、舒适性及个性化。
据美国工业化住宅协会统计,2001年,美国的装配式住宅已经达到了1000万套,占美国住宅总量的7%。
在美国、加拿大,大城市住宅的结构类型以混凝土装配式和钢结构装配式住宅为主,在小城镇多以轻钢结构、木结构住宅体系为主。
美国住宅用构件和部品的标准化、系列化、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程度很高,几乎达到100%。
用户可通过产品目录,买到所需的产品。
这些构件结构性能好,有很大通用性,也易于机械化生产。
钢-木结构别墅,钢结构公寓。
建材产品和部品部件种类齐全。
构件通用化水平高、商品化供应。
BL质量认证制度。
部品部件品质保证年限。
英国英国政府积极引导装配式建筑发展。
明确提出英国建筑生产领域需要通过新产品开发、集约化组织、工业化生产以实现“成本降低10%,时间缩短10%,缺陷率降低20%,事故发生率降低20%,劳动生产率提高10%,最终实现产值利润率提高10%”的具体目标。
同时,政府出台一系列鼓励政策和措施,大力推行绿色节能建筑,以对建筑品质、性能的严格要求促进行业向新型建造模式转变。
英国装配式建筑的发展需要政府主管部门与行业协会等紧密合作,完善技术体系和标准体系,促进装配式建筑项目实践。
可根据装配式建筑行业的专业技能要求,建立专业水平和技能的认定体系,推进全产业链人才队伍的形成。
除了关注开发、设计、生产与施工外,还应注重扶持材料供应和物流等全产业链的发展。
钢结构建筑、模块化建筑,新建占比70%以上。
设计、制作到供应的成套技术及有效的供应链管理。
英钢联起到关键作用。
德国德国的装配式住宅主要采取叠合板、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体系,采用构件装配式与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较好。
装配式建筑的内涵、国内外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历程与趋势

装配式建筑的内涵、国内外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历程与趋势(1)内涵装配式建筑是指用预制的构件在现场装配而成的建筑从结构形式来说,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钢结构、木结构都可以称为装配式建筑,是工业化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种建筑的优点是建造速度快,受气候条件制约小,既可节约劳动力又可提高建筑质量,用通俗的话形容,就是像造汽车那样造房子。
装配式建筑是转变城市建设模式、有降低建筑能耗、推进工业化的重要载体。
联合国经济委员会对工业化的定义■生产过程的连续性。
房屋建造的全过程联结为完整的一体化产业链。
■生产物的标准化。
设计的标准化,建筑部品、构配件的通用化和系列化。
■生产过程的集成化。
是指建筑技术、部品与建造工艺、工法的系统集成。
■工程高度组织化。
科学管理方法把建造全过程组织起来■生产的机械化。
是指减少现场人工作业,实现构件生产工厂化、施工建造机械化。
《工业化建筑评价标准》:2016年1月1日实施采用以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一体化装修和信息化管理等为主要特征的工业化生产方式建造的建筑。
(基本条件)。
为什么要编制这个标准1.国务院、住建部对推动建筑产业现代化提出了一系列明确要求。
2.全国30多个省、自治区、市纷纷出台了指导意见和鼓励措施。
3.设计、构件生产、施工、装备制造和房地产开发企业积极响应,建设了一大批装配式建筑试点,初步形成了“政府推动、企业参与、产业化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
迫切需要建立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工业化建筑评价体系,制订并实施统一、规范的评价标准。
首次明确了“预制率”和“装配率”的定义。
预制率:工业化建筑室外地坪以上的主体结构和围护结构中,预制构件部分的混凝土用量占对应构件混凝土总用量的体积比。
预制率是衡量主体结构和外围护结构采用预制构件的比率, 经测算,如果低于20%的预制率,基本上与传统现浇结构的生产方式没有区别,也不可能成为工业化建筑。
预制构件类型包括:外承重墙、内承重墙、柱、梁、楼板、外挂墙板、楼梯、空调板、阳台、女儿墙等结构构件。
装配式建筑:国外先进的实践与经验借鉴

装配式建筑:国外先进的实践与经验借鉴今年年初,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大力推广装配式建筑,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力争用10年左右时间,使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达到30%。
在发达国家,装配式建筑已形成了较为系统的设计方法、施工方法,各种新材料、新技术也层出不穷,可为我国提供宝贵的经验借鉴。
法国法国是世界上推行装配式建筑最早的国家之一,法国装配式建筑的特点是以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为主,钢结构、木结构为辅。
法国的装配式住宅多采用框架或者板柱体系,焊接、螺栓连接等均采用干法作业,结构构件与设备、装修工程分开,减少预埋,生产和施工质量高。
法国主要采用的预应力混凝土装配式框架结构体系,装配率可达80%。
法国可借鉴的经验有:一、建立建筑部品的模数协调原则在20 世纪90 年代,法国混凝土工业联合会和法国混凝土制品研究中心编制出一套GS 软件系统。
这套软件系统把遵守统一模数协调原则、在安装上具有兼容性的建筑部件汇集在产品目录之内,告诉使用者有关选择的协调规则,其主要外形、部件之间的连接方法,设计上的经济性等等。
模数协调原则的制定,使得预制构件的大规模生产成为可能,降低成本的同时提高了效率。
二、推动形成“建筑通用体系”法国于1982 年后,发展面向全行业的通用构配件的商品生产,并开发出“构造逻辑系统”的软件,可以设计出多样化的建筑,不仅能进行辅助设计,而且可快速提供工程造价。
通过推行“建筑通用体系”,法国的装配式建筑得到了大发展。
英国英国十分重视因地制宜发展不同结构形式。
在英国,钢结构建筑和木结构建筑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英国可借鉴的经验:一、政府和行业协会合作发展装配式建筑的发展需要政府主管部门与行业协会等紧密合作,完善技术体系和标准体系,促进装配式建筑项目实践。
二、建立装配式建筑执业资格认定体系是可根据装配式建筑行业的专业技能要求,建立专业水平和技能的认定体系,推进全产业链人才队伍的形成。
装配式钢结构住宅的国外发展现状

装配式钢结构住宅的国外发展现状展开全文第一波施工工艺动画,五秒钟后到达战场!装配式钢结构住宅正文共:1894字预计阅读时间:5分钟20世纪70年代至今,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钢结构住宅在全球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得到了深入的发展,总体走向成熟。
这些发达国家钢结构住宅的科研和工程应用起步较早,工业化水平已经很高。
迄今为止,国外钢结构住宅已经形成了相当规模的产业化住宅体系,并且在住宅产业化生产方面的研究已经进入对住宅体系灵活性、多变性的研究阶段。
这对我国住宅钢结构体系及其产业化的发展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1日本装配式钢结构住宅日本是世界上率先兴起住宅产业化的国家。
目前日本的工业化住宅有木结构、钢结构和混凝土结构三种形式,日本每年新建20万栋左右的低层住宅中,钢结构住宅约占七成以上的市场份额。
现在日本正在推广的钢结构住宅体系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柱间距14.4m,可实现200㎡的大空间内无柱,且可自由分割成1-3户;框架采用钢管混凝土柱和FR耐火钢(Fire Resistant Stee)梁;地面为PC板+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管道置于地板下部的中空空间;外墙板采用ALC板、PC 板,内隔墙采用隔音性能高的强化石膏板,均为干式施工,施工速度快;设备与结构构架相独立,便于管道维修。
2意大利装配式钢结构住宅意大利BASIS工业化建筑体系是意大利在钢结构应用领域新开发的项目。
该建筑体系具有结构受力合理、抗震性能好、造型新颖、居住办公舒适方便、施工速度快等优点。
该建筑体系适用于建造1~8层钢结构住宅。
该建筑结构为框架支撑结构形式,主梁采用大断面冷弯型钢2C280mm×80mm ×30mm×5mm,次梁采用2C180mm×80mm×25mm×5mm,柱子采用H型钢H140mm×140mm×7mm×11mm。
梁柱通过连接板采用M18mm 高强螺栓连接。
装配式框架结构体系讲解(附图丰富)

3.3 基本构件
预制楼梯
带防滑条,栏杆预埋件
3.3 基本构件
楼盖体系 钢筋桁架叠合楼板,可做单向、双向板
结合面
规程规定:预制构件与后浇混凝土、灌浆料、坐浆材料的结 合面应设置粗糙面、键槽。
14
3.2 基本规定
✓方案阶段各专业的协同; ✓建筑及结构设计原则:标准化、模数化,少规格、多 组合;结构整体性、耐久性、高强高性能材料应用;合 理的预制拆分; ✓抗震设防标准; ✓深化设计要求。
3.2 基本规定
适用高度
3.2 基本规定
高宽比
3.3 基本构件
基于一维构件
把梁、柱预制成一维构件,通过一定的方法连接而成
4.6 牛腿节点连接
牛腿节点主要用于厂房等工业建筑,是一种常用的框架节点形式。此类节点主要 由牛腿支撑竖向荷载及梁端剪力,大部分牛腿节点设计中被看成铰接节点。除现 浇混凝土中可做成牛腿节点外,螺栓、焊接等方式也常用于牛腿连接。
牛腿焊接连接(刚接)
牛腿螺栓连接(铰接)
4.6 牛腿节点连接
焊接牛腿连接:该焊接连接的抗震性能不理想,在反复地震荷载作用下焊缝 处容易发生脆性破坏,所以其能量耗散性能较差。但是焊接连接的施工方 法避免了现场现浇混凝土,也不必进行必要的养护,可以节省工期。开发 变形性能较好的焊接连接构造也是当前干连接构造的发展方向。在施工 中为了使焊接有效和减小焊接的残余应力,应该充分安排好相应构件的 焊接工序。
装配式框架结构体系
内容
1 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历程 2 装配式建筑的技术体系介绍 3 装配式框架结构体系 4 装配式框架结构节点连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外装配式建筑结构有哪些体系?
1、预制装配式框架结构(起源于法国,指柱全部采用预制构件、梁采用叠合梁、楼板采用预制叠合楼板的结构体系,焊接、螺栓连接等干法作业流行。
结构构件与设备、装修工程分开,减少预埋,生产和施工质量高。
)
1)无粘结预应力装配式框架(这种结构的构件在加工工厂预制,
机械吊装时采用预应力筋作为主要的连接手段,把零散的预
制(预应力)构件连接成为一个整体。
无粘结预应力施工方法
和后张法一样,但是预应力筋与混凝土不直接接触,处
于无粘结的状态。
无粘结预应力筋是带防腐隔离层和外
护套的专用预应力筋。
)
2)混合连接装配式混凝土框架(预应力和非预应力混合配筋的
连接。
)
3)预制结构钢纤维高强混凝土框架(不同的是材料采用钢纤维
高强混凝土。
)
4)装配整体式钢骨混凝土框架(由预制钢骨混凝土构件通过钢
筋、连接件或施加预应力加以连接并现场浇筑混凝土而形成
的整体结构,既节省模板,降低工程费用,又可以提高工程
的整体性和抗震性。
)
2、预制装配式框架-现浇剪力墙结构(梁、柱全部采用预制构件,承重构件之间的节点、拼缝连接均按照等同现浇结构要求进行设计和
施工。
剪力墙采用现浇。
)
3、全预制剪力墙结构(多适用于地层、高层、多层建筑,欧洲国家如:丹麦、德国、法国、英国等的预制装配式结构可以达到16~26层,日本的装配式剪力墙结构一般在10层以内,并且该结构在地震中有良好的抗震性能,例如墨西哥智力大地震和日本阪神大地震中的很多预制混凝土剪力墙结构几乎没有损坏。
)
4、部分预制剪力墙结构(内墙现浇,外墙预制)
5、叠合板装配整体式结构(包含了以下预制构件产品:叠合楼板,叠合墙板,叠合梁,叠合板式阳台及全预制阳台构件,预制楼梯梯段及平台,预制内隔墙和女儿墙。
)
6、叠合板式剪力墙结构(主要是德国,由叠合式墙板和叠合式楼板,辅以必要的现浇混凝土剪力墙、边缘构件、梁板等共同形成的剪力墙结构体系。
通过叠合式预制墙板的安装,加上现浇叠合层和加强部位混凝土结构,形成共同工作的墙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