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教学与音乐的融合.docx
浅谈古诗词教学与音乐的有效融合

浅谈古诗词教学与音乐的有效融合一、音乐对古诗词教学的作用音乐可以为古诗词赋予生命,使其更加具有表现力和感染力。
音乐可以通过旋律、节奏、和声等手段,将古诗词的情感和意境表现得淋漓尽致,使学生在听音乐的也能感受到古诗词中的文字所包含的情感和意境,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和体验古诗词。
音乐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词的韵律和语言特色。
古诗词有着独特的音韵美和节奏美,而音乐恰好也是通过声音的表现形式,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古诗词中的韵律和语言特色,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古诗词的内涵和外在表现形式。
音乐可以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和热爱。
学生在听音乐的过程中,可以借助音乐所展现出的情感和意境,激发出对古诗词的兴趣和热爱,从而产生更深入地了解和学习古诗词的动力和勇气。
二、古诗词与音乐的有效融合要实现古诗词与音乐的有效融合,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和实践。
选择合适的古诗词作品。
在教学实践中,需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文学修养水平,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和感染力的古诗词作品。
古诗词作品需要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文学价值,以便更好地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和学习古诗词。
选择合适的音乐曲目。
在古诗词与音乐的融合过程中,音乐曲目的选择十分重要。
需要选择一些与古诗词的文学气质相符合的音乐曲目,以便更好地将古诗词的意境和情感表现出来。
音乐曲目需要具有一定的音乐美感和传播力,以便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情感体验和音乐欣赏。
进行音乐演唱和表演。
在古诗词与音乐融合的过程中,可以组织学生进行音乐演唱和表演。
学生可以根据古诗词的意境和情感,选择合适的音乐伴奏,进行音乐演唱和表演。
通过音乐演唱和表演,可以更好地使古诗词和音乐相互融合,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进行跨学科教学和综合实践。
在古诗词与音乐的融合过程中,可以结合其他学科进行跨学科教学和综合实践。
可以结合语文和音乐学科,进行古诗词的解读和音乐的欣赏;可以结合舞蹈和音乐学科,进行古诗词和音乐的舞蹈表演;可以结合美术和音乐学科,进行古诗词和音乐的绘画表现等等。
古诗与音乐课程融合作文

古诗与音乐课程融合作文
在咱们的学习生涯里,你有没有想过古诗和音乐这两个看似不搭边的家伙,要是凑到一块儿,能擦出啥样的火花?还真别说,把古诗和音乐课程融合起来,那可真是妙趣横生!
而且啊,把古诗和音乐融合,学起来也更容易记住。
咱们的大脑就像是个
喜欢新鲜玩意儿的小孩子,单纯的背诵可能会让它觉得无聊,转身就把学的东
西给忘了。
但是音乐一来,大脑瞬间就被吸引住了,跟着旋律一起摇摆,不知
不觉中就把古诗给牢牢记住了。
说不定哪天哼着歌,就把整首古诗给顺溜地背
出来了。
还有呢,在音乐课程中融入古诗,能让咱们更好地理解古诗的情感。
音乐
是有魔力的,欢快的节奏能让咱们感受到诗人的喜悦,悲伤的曲调能让咱们体
会到诗人的忧愁。
就像听一首激昂的战歌,能感受到诗人“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壮志豪情;听一段轻柔的小曲,能领略到“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的闲适心境。
古诗和音乐课程的融合,就像是给学习生活加了一勺甜甜的蜂蜜,让原本
可能有点枯燥的学习变得有趣又好懂。
所以啊,老师们不妨多来点这样的创意,让咱们在古诗和音乐的美妙世界里尽情畅游!。
浅析音乐教学与古诗词的融合

浅析音乐教学与古诗词的融合1. 引言1.1 1.背景介绍音乐教学与古诗词的融合是一种新颖而富有挑战性的教学方式。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对于教育的需求也在不断提升。
传统的音乐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人们对于知识的需求,因此需要不断创新和改进。
古诗词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其优美的语言和深刻的内涵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将古诗词与音乐教学相结合,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悟古诗词的意境和情感,还可以提高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和创作能力。
探讨音乐教学与古诗词的融合方式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为教育教学领域的发展带来新的启示和突破。
【本段共152字】1.22.研究意义音乐教学与古诗词的融合是一个具有重要研究意义的课题。
这种融合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领会古诗词的内涵和情感,通过音乐的表现形式,加深对古诗词的理解和感悟,促进学生对古诗文的热爱和学习。
音乐教学与古诗词的融合可以提高音乐教学的趣味性和吸引力,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热情,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和创造力。
音乐教学与古诗词的融合也可以促进跨学科教学的发展,帮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并体验文学和音乐之间的联系与互动,提高学生的跨学科学习能力和综合素养。
研究音乐教学与古诗词的融合意义重大,不仅可以拓展教学的视野和方法,提升教学效果,还可以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和素质提升。
2. 正文2.1 1.音乐教学与古诗词的融合方式音乐教学与古诗词的融合方式是一种创新的教学模式,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潜能。
在这种融合方式中,音乐和古诗词相互融合,相互辅助,形成一种新的学习体验。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音乐教学与古诗词的融合方式:1.歌曲创作:老师可以根据古诗词的意境和情感进行创作歌曲,让学生通过音乐来理解和表达古诗词的含义。
这种方式将古诗词的文学意义和音乐的表现形式相结合,极大地提高了学习的趣味性和深度。
2.音乐表演:学生可以通过音乐表演来诠释古诗词中的意境和情感。
古诗词和小学音乐教育的结合与应用 论文.docx

古诗词和小学音乐教育的结合与应用(«41:在中国历史长河中,古诗词和音乐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
随着文学的发展,古诗词用音乐成为两个独立的艺术门类,古诗词作为语文课受的更要部分,音乐以音乐课的形式JL 现。
既然历史中它们可以相互融合,因此我们考试让古诗词与小学音乐课相互结合。
姑合的方法主要是为古诗词诏曲,然后教学生传唱。
从应用效果上来看,不但能够完成对学生的音乐内容教学,还可以理解古行词的内在感情和作者的心理状态.【关徒刘】:古诗词:小学音乐教育:相互结合:应用央视播放的《经典咏流传》节目中,用“和诗以歌”的形式将传统经典古诗词与现代流行音乐相融合,该节目可以深度挖掘诗词背后的内涵,讲述文化知识、阐释人文价值、解读思想观念,为现代文明追本溯源,树立文化自信。
既然古诗词和音乐结合的形式在节目中是可行的,那么将其搬到课觉应该也可得到很好的效果。
在我们国家的音乐课标中也指出,在音乐教学中我们应当提倡学科综合。
根据古诗词和音乐的历史关系,古诗词和音乐可以进行天然地结合。
目前,我国提倡素质教育,音乐教育作为美育教育中的关键环节越来越受到教育者的关注。
小学音乐教育作为提高我国音乐素养的基础,推出新的教育模式和教学方法是迫在眉睫的任务。
古诗词和小学音乐教目的结合是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关键探索,这也响应落实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精神。
一、音乐和古诗词的关系以及历史关系在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里,有律动的呼喊成为古代重要的表达形式,有记载的钟蛛的《诗经》和屈原的《矮辞》都是以民歌形式存在于他们那个时代,然而流传至今,仅以古诗词的形式留在语文课本中。
这说明在古代文字比起音乐更容易保存,此外,文字也有声、顿、韵、律的特点.其中,“声”是指音调的高、低、长、短,这就产生了古诗词的节奏和音调变化:“顿’.是指在朗诵古诗词时的停顿是以古诗词作品含意完整表达为基础:“韵”是指押韵,保证古诗词读起来更加朗朗上口:“律”指的是声律,文字从口中发出声响的规律,类似于春联上的“平平仄仄”的规律,便于朗读时发声。
浅谈古诗词教学与音乐的有效融合

浅谈古诗词教学与音乐的有效融合【摘要】古诗词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本文从古诗词教学的重要性和音乐在其中的作用出发,探讨了音乐与古诗词教学融合的方法,并通过案例分析展示了其实际效果。
提出了一些提升学习效果的方法,如结合音乐欣赏和诗词朗诵等。
总结了古诗词教学与音乐的有效融合对学生的积极影响,并展望未来研究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可以看到音乐与古诗词教学的结合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还能够促进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传承。
这种教学模式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也培养了他们的审美情感和文学素养。
【关键词】古诗词教学、音乐、融合、教学效果、学生影响、案例分析、研究意义、未来方向、提升学习效果、背景介绍1. 引言1.1 背景介绍古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在当今社会,随着教育水平的提高和教学方法的不断创新,古诗词教学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古诗词的教学一直以来都被认为是一项枯燥乏味的任务,学生往往难以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本文将从古诗词教学的重要性和音乐在古诗词教学中的作用两个方面入手,探讨如何将音乐与古诗词教学融合,通过案例分析和提升学习效果的方法来阐述古诗词教学与音乐的有效融合对学生的影响,并展望未来研究方向。
希望可以为古诗词教学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一些启示和帮助。
1.2 研究意义古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学习古诗词,可以深入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历史和思想,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
古诗词教学在现代教育中面临着许多挑战,学生对于古诗词的兴趣不高,学习效果不佳,教学效果有待提升。
研究古诗词教学与音乐的有效融合对于提高古诗词教学的趣味性和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旨在探讨如何通过音乐的引导和融合,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提升他们的学习效果,进而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通过本研究的实施,有望为古诗词教学提供一种全新的探索和实践路径,丰富教育教学的形式和内容,推动古诗词文化在当代社会的传播和传承。
浅谈古诗词教学与音乐的有效融合

浅谈古诗词教学与音乐的有效融合一、古诗词教学与音乐融合的意义1.丰富学生的审美情感古诗词与音乐具有相似的艺术表现形式,都是通过语言、音乐等媒介抒发情感。
将古诗词与音乐进行融合,可以丰富学生的审美情感,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和热爱,使学生在欣赏古诗词的能够更深层次地理解其中的情感内涵,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
2.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古诗词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其语言表达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和感染力。
通过音乐与古诗词的融合,可以激发学生对语言的热爱,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修辞技巧和修辞意识,让学生在音乐的陶冶下,更好地理解古诗词的含义,形成优美的语言表达能力。
3.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古诗词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具有丰富的历史、地域和文化背景。
通过音乐与古诗词的融合,可以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增强学生对古诗词的认知和了解,让学生在音乐的熏陶下,更好地领略古诗词的历史韵味和文化内涵,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1.选用适合的音乐作品在古诗词教学中,可以根据古诗词的情感特点和意境背景,选用适合的音乐作品进行融合。
选用古朴典雅的音乐作品配合古诗词教学,可以增加古诗词的古典韵味和历史感;选用明快欢快的音乐作品配合古诗词教学,可以增加古诗词的活泼欢快和生动形象;选用抒情深沉的音乐作品配合古诗词教学,可以增加古诗词的情感内涵和艺术魅力。
2.统一音乐与古诗词的情感在古诗词教学中,音乐与古诗词的融合需要统一情感,即音乐的情感和古诗词的情感要相互呼应,相得益彰。
在选用音乐作品时,需要注意其情感和古诗词的情感是否相符,通过统一情感,可以使音乐与古诗词更加融洽地结合起来,提高教学效果。
3.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在古诗词教学中,可以适当引导学生进行音乐欣赏,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通过让学生了解音乐的基本知识、欣赏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可以增强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能力,使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与古诗词的融合,提高学生的综合艺术素养。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与音乐教学有效融合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与音乐教学有效融合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与音乐教学有效融合》课题研究方案一、核心概念及界定古诗词是选取适合小学阶段学生诵读的中国古代诗和词,具有普遍心性修养意义。
古诗词教学是对小学生进行文化传承及语文综合素养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得到教育界专家及学者的广泛认同。
音乐是人类的第二种语言,是一种更为形象、感人的沟通方式。
中国文学自古便与音乐有着密切的关系,尤其是古诗词,更是与音乐相互依存。
古诗词教学与音乐的有效融合是指古诗词教学中充分利用音乐表现力、感染力强的特点,实现语文与音乐的有机整合。
从而实现人中有我,我中有你,学科之间互相渗透,水乳交融,完美结合。
二、研究背景和意义古诗词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内涵深刻,代表着民族的智慧,传承着民族的文化。
研究古诗词就是一种文化的传承。
古诗词教学方式长期停留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上,忽视了学生研究的主体,过多注重字句的翻译解释,难以调动学生研究兴趣和主动性。
利用音乐研究古诗词的教学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
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研究价值已得到广泛认可。
中国古代诗歌与音乐本就一体,古诗词的吟唱背诵研究已经在XXX等地顺利结题。
此类研究从育人大目标出发,着眼于对学生的人文熏染,发扬传统语文教学优势,探讨古诗文教学的规律和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阅读、理解和欣赏古代诗文,体现出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和人文熏染,弘扬了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同时也提升了教师们的教学水平,符合新课标的教学理念。
在XXX的研究中,古诗教学中音乐渗透功能的应用,使学生热爱祖国的民族艺术,激发爱国主义情感。
通过古诗词与音乐的有效融合,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到诗词的韵感和节奏感,以及对情感的表达,进而提高学生的研究兴趣和主动性,促进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的培养。
这对于小学生的文化传承和人文素质的培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1.我们首先要收集汇编资料,对课题研究的整体情况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总结。
浅析音乐教学与古诗词的融合

浅析音乐教学与古诗词的融合音乐和古诗词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两大瑰宝,它们都秉承着中国人的优美情感和深厚文化底蕴。
将音乐教学与古诗词融合在一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同时也能让学生更深刻地领悟古诗词的内涵和魅力。
本文将从音乐教学和古诗词相互融合的视角出发,探讨如何将两者有机结合,提升音乐教学的艺术性和人文性。
一、古诗词对音乐教学的启迪古诗词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珍贵遗产,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审美情感和深邃的人生智慧。
古诗词的语言艺术和情感内涵,为音乐教学提供了无限的启迪和灵感。
在音乐教学中,通过选取古诗词作为歌词,不仅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词的意境和情感,同时也可以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
以《声声慢》为例,它的词牌名来自于韩愈的《玉台体》,由清代著名词人李清照所创作。
这首词以抒发离愁别绪为主题,表达了词作者思念之情。
将这首词的歌词与音乐相结合,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好地领悟词中的情感和意境,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对音乐的表达能力和情感抒发能力。
通过音乐教学,学生可以深入理解古诗词的内涵,感受其中蕴含的深沉情感,从而提高其对古诗词和音乐的欣赏和理解能力。
二、古诗词与音乐形式的融合在音乐教学中,古诗词可以与不同的音乐形式相融合,如古典音乐、流行音乐、民族音乐等,从而使古诗词在不同的音乐形式中展现出不同的艺术魅力。
古典音乐作为西方音乐的代表,它的庄严典雅与古诗词的含蓄诗意相得益彰,可以通过演唱或器乐演奏的形式,将古诗词的情感与古典音乐的抒情表达完美结合。
流行音乐作为大众喜爱的音乐形式,可以通过流行曲的编曲和编曲形式,将古诗词注入形成悦耳动人的现代音乐作品,使古诗词在当代音乐中得到更广泛的传播和传承。
民族音乐则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和地域文化,可以将古诗词与民族音乐相结合,使古诗词的传统魅力在民族音乐中得到传承和发展。
音乐教学对古诗词理解的提升主要体现在对古诗词的情感理解和语言表达方面。
在音乐欣赏和演唱过程中,学生需要深入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感,感受其中的细腻情感和深刻内涵,从而激发出自己对古诗词的理解和感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词教学与音乐的融合
中国古典诗词的发展一直伴随着音乐的发展,处处体
现出“诗中有乐” 、“乐中有诗”的相融境界。
因此,在古
诗词的教学中融入音乐,能最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古诗词的积
极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其领悟力,有利于
实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诗人之间思想的碰撞、情感的交融,
在强烈、愉悦的乐感声中强化对古诗词的内心情感体验。
音乐
是人类的第二种语言,是一种更为形象、感人的沟通方
式。
中国文学自古便与音乐有着密切的关系,尤其是古诗词,更是与音乐相互依存。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大量尝试
在古诗词的教学中融入音乐歌曲,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大大改变了语文课堂教学“高耗低效”的现象。
一、古诗词与音乐
我国的古诗词,远从上古的讴歌吟呼,历经《诗经》、《楚辞》、汉魏南北朝乐府、唐诗、宋词,均为合乐之诗,直到元曲以及明清时期的“俗曲” ,也都体现文学与音乐的高度
结合。
从艺术起源讲,诗、歌原本是一体的。
《尚书尧典》记:“诗言志,歌咏言,声依韵,韵和声。
”可见,诗与歌是并存的艺术形式,咏诗必歌之,歌咏则为诗。
《毛诗序》曰:“诗者,志之所之也。
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
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
之不足,不如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礼记乐记》中云:“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三者本于
心,然后乐器从之。
”这些文献都将诗、歌、舞三者联系在
一起加以论述,形象地指出诗与音乐的内在联系。
《诗经》就
是第一部用文字记录流传在民间的诗歌的总集,是孔子搜集当时
诸侯国的诗歌然后进一步选辑的,因其均为吟诵之作,
305 篇皆可入乐吟唱,故史书载曰:“孔子皆弦歌之” 。
《楚辞》的形成,从直接因素来说,首先同楚地的歌谣
有密切关系。
现在从《楚辞》中还可以看到众多楚地乐曲的
名目,如《涉江》、《采菱》、《劳商》、《九辨》、《九歌》、《阳春》、《白雪》等。
屈原的《离骚》、《九歌》自古以来既
是文学名篇,也是乐舞、祭祀歌曲和琴曲,为历代文人雅士津津
乐道。
《乐府诗集》主要辑录汉魏到唐、五代的乐府歌辞兼
及先秦至唐末的歌谣5000 多首,是继《诗经》之后又一部
总括我国古代乐府歌辞的著名诗歌总集。
《乐府诗集》把乐
府诗分为郊庙歌辞、燕射歌辞、鼓吹曲辞、横吹曲辞、相和
歌词、清商曲辞、舞曲歌辞、琴曲歌辞、杂曲歌词、近代曲
辞、杂歌谣辞和新乐府辞等12 大类。
《木兰辞》和《孔雀东
南飞》被合称为“乐府双璧”,千百年来传唱不衰。
音乐在唐代空前繁荣,使得歌唱成为诗歌传播的主要媒
介。
多数诗人的作品都有被乐工歌姬“写于声律”或“被之
管弦”的经历。
[1] 古今送别第一曲《阳关三叠》,其歌词是王维的七言律诗《送元二使安西》;李白的《清平调》(三首)
属奉旨依曲所填之词,为杨贵妃而作;“七绝圣手”王昌龄运用叠字使音调悠扬、诗乐合璧;著名的边塞诗人岑参、高
适、王之涣的诗被民间艺人广为传唱,杜甫的七绝《赠花卿》
更是传唱度极高的佳作。
[2] 渐渐地,诗与乐曲分开,从而使得
词与乐曲关系越来越密切,到了宋代发展到鼎盛时期。
每
首词都有一个表示曲调的调名即词牌,词的句子可长可短,
这种长短句易唱而文词高雅,使之与音乐的结合较诗更为自
由。
无论是依曲填词还是依词配曲,都表现了音乐与文学的
紧密相融。
“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足见传唱柳永之
词已经成为当时的时尚。
《扬州慢》词曲是姜夔创作的一首
声乐作品,堪称文学与音乐高度结合的典范。
[3] 李清照的词也
被人们当做流行歌曲广为传唱。
元曲是可以与唐诗、宋词并驾齐驱的具有时代标志的文学
艺术形式,是利用音乐曲牌来抒情、写景、叙事的一种清唱形式,在语言方面大量使用口语,倾向于通俗化,因而有着鲜明的民间
风格和地方色彩,保持了民间歌曲质朴自然的特色。
明清时的
“俗曲” ,也被认为是可以和唐诗、宋词、元曲相媲美的一种
艺术形式,又叫“小令” 、“杂曲”,用乐器伴奏,加入过门,实际上是艺术化了的民歌。
由此可见,中国古典诗词的发展一直
是伴随着音乐发展的,而且也没有
离开过歌唱的形式,是一种相伴相随的关系,处处体现出“诗中有乐”、“乐中有诗”的融合境界。
二、音乐在古诗词教学中的作用
(一)古诗词与音乐相融合能最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古
诗词的积极性
兴趣是人们从事某一项活动强有力的动机之一,它能调动
起人们的积极性,使得人们热衷于自己的事业而乐此不疲。
正如孔子所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现如今,青少年学生对歌曲音乐的热爱如醉如痴,从流行歌
曲到名曲欣赏,从古典音乐到现代劲曲,无不深深吸引着青
少年的注意力。
如果能把生涩难懂的古诗词与音乐歌曲结合
起来,无疑会使得古诗词教学走上一条快捷的成功之路。
学
生们对歌曲音乐的热爱必然会使他们对相关的古诗词产生
浓厚的兴趣,从而保持积极的学习情绪,提高学习的有效性。
(二)古诗词与音乐相融合,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
想象力,加强意会能力,提高领悟力
通过音乐辅助教学,可以锻炼学生的想象力,这是其它
教学方法难以比拟的。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想象是人脑对
已经储存的表象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过程,它是人类所特
有的心理现象,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
在相关
的歌曲音乐中,学生可以结合诗词的内容,进行无限的遐想
和大胆的想象,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在老师的引导下,
从刀光影、金戈的古,到幽美隽秀的亭台楼;从冰天雪地的塞北,“孤烟直”、“落日”的大漠到“日出江花火”的江南;从内心的酸甜苦辣到人的真善美
丑⋯⋯学生在音声中行想象、再和会,着想象的翅膀,使眼
前浮出一幕幕感人的画面,一个个生的人物形象,而使得
以用言表达的情感在音中得到体悟,极大地提高自身的感
悟能力,从而古所含的丰富微妙的思想情感行比准确的
把握和体会。
(三)古有利于教与学生、学生与人之思想的碰撞、
情感的交融
“温柔敦厚,教也” 。
《程准》中指出:“加涵永,在涵永中感受作品的意境和形象,得情感的
体、心灵的共和精神的陶冶。
在整体感知的基上,学从意
和构思、意境和意象、言技巧等方面唐作品
行析,感悟作品的魅力,得丰富的美感受。
” 古典的教学不是机械的、生硬的,而是学生知
道学什么,怎么学。
教要尊重学生在学中的主体地位,学生
在极主地学与悟中培养其欣能力。
古典入流行歌曲是
当代歌上的特殊景,也我古的教学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切
入点:入流行歌的古典存在古今情感的共通性,并且是融
合了古典与代元素的表形式。
种表形式能有效地教与学生、学生与
人之间思想与思想的碰撞、情感与情感的交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