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药物化学-第九章-强心苷

合集下载

强心苷—结构类型(天然药物化学课件)

强心苷—结构类型(天然药物化学课件)

强心苷元OOຫໍສະໝຸດ D-葡萄糖6-去氧糖
CHO
OH
O OH OH
OH
OH
O O
OH
O OO
CH3 OH
OCH3
OH
OH
黄花夹竹桃苷A( Ⅱ型强心苷)
强心苷元 D-葡萄糖
OH
O OH OH
OH
O O
O OH
OH
OH
乌沙苷(Ⅲ型强心苷)
O O OH
知识链接
❖强心苷的结构和强心作用的关系。
不饱和内酯环:甾体C17必须连接一个β-构型的不饱和内酯环。 甾体母核的立体结构:C/D环必须是顺式稠合(14 β取代),
2
3、C3位上都有羟基,大多为β-构型 3 ,与糠结合成苷。
4、C14所连羟基均为β-构型 。
5、C10 C13位均连接β-构型甲基 。
6、C17上取代基大多为β-构型的不饱 和内酯环。
19 11
1
9
10
A
B
5
4
6
R
18
12
17
C 13 D 16
14
15
8
7
强心苷元部分
根据C17上连接的不饱和内酯环不同可将强心 苷元分为两种类型。
2、分布 分布于许多有毒的植物中。
玄参科:毛花洋地黄、紫花洋地黄。
夹竹桃科毒毛旋花、黄花夹竹桃、羊角拗
百合科铃兰、万年青、海葱
毛茛科福寿草
其他如萝摩科、十字花科、卫茅科、 大戟科、桑科、豆科、梧酮科分布 亦较普遍。
目前临床上应用的强心苷类药物达二、三十种,都是从植物 中提取分离得到的,如西地兰、地高辛。
强心苷-毛花洋地黄
实例1 毛花洋地黄

第九章 强心苷

第九章   强心苷

第九章强心苷第一节基本内容强心苷是指天然界存在的一类对心脏具有显著生理活性的甾体苷类。

一、强心苷元部分的结构与分类强心苷元属甾体衍生物,其结构特征是甾体母核的C-17位上连接一个不饱和内酯环。

(一)结构特征1.强心苷元中的甾体母核部分的A、B、C、D四个环的稠合方式为B/C环反式,C/D环多为顺式,个别反式。

A/B环则有顺、反两种稠合方式,但大多是顺式。

2.甾体母核的C-10、C-13、C-17位取代基均为β-构型。

C-3和C-14位上都连有β-羟基。

(二)分类根据甾体母核C-17位上连接的不饱和内酯环的不同,可将强心苷元分为两类。

1.甲型强心苷元(强心甾烯类)在甾体母核C-17位上连接的是五元不饱和内酯环,即△αβ-γ-内酯,共由23个碳原子组成,其基本母核称为强心甾。

2.乙型强心苷(蟾蜍甾烯类)在甾体母核C-17位上连接的是六元不饱和内酯环,即△αβ,γδ-双烯-δ-内酯,共由24个碳原子组成,其基本母核称为海葱甾或蟾蜍甾。

二、糖部分的结构特征及其与苷元的连接方式(一)结构特征1.α-羟基糖2.α-去氧糖主要有2,6-二去氧糖(如D-洋地黄毒糖)、2,6-二去氧糖甲醚(如L-夹竹桃糖、D-加拿大麻糖)等。

(二)与苷元的连接方式Ⅰ型强心苷:苷元-(2,6-二去氧糖)X-(D-葡萄糖)Y,如紫花样地黄苷A和洋地黄毒苷。

Ⅱ型强心苷:苷元-(6-去氧糖)X-(D-葡萄糖)Y,如真地吉他林。

Ⅲ型强心苷:苷元-(D-葡萄糖)Y,如绿海葱苷。

【例】:强心苷中糖和苷元连接方式正确的是(E)A.苷元-(葡萄糖)X-(6-去氧糖)YB.苷元-(葡萄糖)X-(2,6-二去氧糖)YC.苷元-(6-去氧糖)X-(2-去氧糖)YD.苷元-(葡萄糖)X-(2-去氧糖)YE.苷元-(2.6-二去氧糖)X-(葡萄糖)Y【例】:Ⅰ型强心苷的苷元C-3位羟基连接糖的类型是(D)A.(D-葡萄糖)XB.(D-葡萄糖)X-(2,6-二去氧糖)YC.(6-去氧糖)X-(D-葡萄糖)YD.(2.6-二去氧糖)X-(D-葡萄糖)YE.(D-葡萄糖)X-(6-去氧糖)Y第二节理化性质一、性状强心苷多为无定形粉末或无色结晶,具有旋光性。

中药化学 第九章 强心苷课件

中药化学 第九章 强心苷课件

第九章强心苷考点精要:1.强心苷苷元部分的结构特点和分类;2.强心苷糖部分的结构特点及其与苷元的连接方式;3.强心苷的理化性质(显色反应、水解);4.强心苷的提取与分离;5.强心苷的UV光谱特征;6.去乙酰毛花苷、地高辛的化学结构特点和提取分离方法。

一、大纲:二、分值本章占历年考试4分左右。

第一节概述强心苷是存在于生物界中的一类对心脏有显著生理活性的甾体苷类。

一、强心苷元部分的结构与分类(一)结构特征天然存在的强心苷元是C-17侧链为不饱和内酯环的甾体化合物。

其结构特点如下:(1)甾体母核A、B、C、D四个环的稠合方式为A/B环有顺、反两种形式,但多为顺式;B/C环均为反式;C/D环多为顺式。

(2)甾体母核C-10、C-13、C-17的取代基均为β型。

C-10多有甲基或醛基、羟甲基、羧基等含氧基团取代,C-13为甲基取代,C-17为不饱和内酯环取代。

C-3、C-14位有羟基取代,C-3羟基多数是β构型,少数是α构型,强心苷中的糖常与C-3羟基缩合形成苷。

C-14羟基均为β构型。

有的母核含有双键,双键常在C-4、C-5位或C-5、C-6位。

(二)分类根据C-17不饱和内酯环的不同,将强心苷元分为两类。

1.甲型强心苷元(强心甾烯类)甾体母核的C-17侧链为五元不饱和内酯环(△αβ-γ-内酯),基本母核称为强心甾,由23个碳原子构成。

在已知的强心苷元中,大多数属于此类。

2.乙型强心苷元(海葱甾二烯或蟾蜍甾二烯类)甾体母核的C-17侧链为六元不饱和内酯环(△αβ,γδ-δ-内酯),基本母核为海葱甾或蟾蜍甾。

自然界中仅少数苷元属此类,如中药蟾蜍中的强心成分蟾毒配基类。

二、糖部分的结构特征及其与苷元的连接方式(一)结构特征根据它们C-2位上有无羟基可以分成α-羟基糖(2-羟基糖)和α-去氧糖(2-去氧糖)两类。

α-去氧糖常见于强心苷类,是区别于其他苷类成分的一个重要特征。

1.α-羟基糖组成强心苷的α-羟基糖,除常见的D-葡萄糖、L-鼠李糖外,还有L-呋糖、D-鸡纳糖、D-弩箭子糖、D-6-去氧阿洛糖等6-去氧糖和L-黄花夹竹桃糖、D-洋地黄糖等6-去氧糖甲醚。

天然药物化学强心苷

天然药物化学强心苷

天然药物化学强心苷
构成强心苷的糖对强心 作用的影响
▪ 构成强心苷的糖数目和种类不同,对强心 苷活性影响不同。
▪ 甲型强心苷元及其苷的毒性规律一般为: 苷元<单糖苷>二糖苷>三糖苷
▪ 单糖苷的毒性次序为: 葡萄糖苷>甲氧基糖苷>6-去氧糖苷 >2, 6-去 氧糖苷
天然药物化学强心苷
▪ 乙型强心苷元及其苷的毒性规律一般为: 苷元>单糖苷>二糖苷
burchard rection) 2.氯仿-浓硫酸反应(Salkowski reaction) 3.三氯化锑或五氯化锑反应
天然药物化学强心苷
(二)作用于α,β不饱和内酯环的反应: 甲型强心苷在碱性醇溶液中,发生双键
转移,生成活性亚甲基,故可与活性亚甲基 试剂作用而显色。
乙型强心苷无此类反应。
天然药物化学强心苷
• 甲型强心苷在醇性KOH溶液中,通过内 酯环的双键转移和质子转移形成C22活性亚 甲基,C14羟基质子对C20的亲电性加成作 用而生成内酯型异构化苷,再经皂化作用
开环而生成开链型异构化苷。
O
22
20 21
O KOH EtOH 14
O O
O
O O
COOH CHOH O
OH
OH
OH
异构化物(A) 异构化物(B)
在此种条件下,16位甲酰基水解为羟基,得不 到原生苷元。
天然药物化学强心苷
2. 强烈酸水解
用较浓酸(3%--5%)长时间加热回流或同 时加压,可水解Ⅱ型和Ⅲ型强心苷,得到 定量的葡萄糖。可水解α-羟基糖。因为α位 的羟基阻碍了苷原子的质子化,使水解较 困难。 但此法常引起苷元失去1分子或数分子水, 形成脱水苷元。

强心苷名词解释天然药物化学

强心苷名词解释天然药物化学

强心苷名词解释天然药物化学
强心苷是一类天然药物,它以动物和植物细胞中存在的心律失常原因为基础,制备而成的化合物。

它也是一种抗心律失常药物,它能够抑制心律失常的发生,改善心肌的功能,从而促进心脏的正常功能。

它也可以预防心血管疾病,保护心脏,延缓心脏衰竭的发展。

强心苷的化学特性:它们的分子结构大多是糖结构的生物活性化合物,由一维分子链或多维分子链组成,能够形成金属配位物,并具有强烈的抗氧化和抗炎作用。

另外,强心苷还可以通过其内环状分子结构来抑制特定细胞靶点的反应,从而有效地促进心肌和血管完整性,缓解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此外,由于强心苷的具有良好的生物利用度,它们还能够降低血压,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胆固醇、降低血液中的低密度脂蛋白,减少血管内壁上细胞增殖和脂质沉积,从而有效地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最后,强心苷也有若干临床应用,它们可以用来治疗高血压、心房颤动、心律不齐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等病症,这也使它们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

综上所述,强心苷对于促进心脏的正常功能,预防心血管疾病有着重要的作用,其中的化学特性使它们有良好的生物利用度和临床应用,以及具有抗氧化和抗炎作用,是保护心脏的重要药物。

因此,要充分发挥强心苷的药效,就要科学合理地应用,以最大程度地满足人们的医疗保健需求。

天然药物化学强心苷医学知识

天然药物化学强心苷医学知识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乙型强心苷元
C17位上连六元不饱和内酯环,即△αβ,γδ----双烯δ-内酯,称为海葱甾二烯或蟾蜍甾二烯。以海葱甾
(scillanolide)或蟾蜍甾(bufanolide)为母核命名。
22 23
20
24
r
O
21
O
R
r
O
O
OH
HO
H乙型Biblioteka OHHO海葱苷元
3¦Â,14¦-二羟基海葱甾4,20,22-三烯
R为鼠李糖 铃兰毒苷
OH RO
洋地黄毒苷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黄花夹竹桃
O O
O O
CHO
OH RO
黄夹苷甲
OH RO
黄夹苷乙
羊角拗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O O
HO
OH RO
R为L-夹竹桃糖 羊角拗苷
蟾蜍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O O
OH HO
蟾毒灵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一、定义
• 强心苷是存在于植物中具有强心作用的 甾体苷类化合物,由强心苷元和糖缩合 而产生的一类苷。
• 强心苷是治疗室率过快心房颤动的首 选药和慢性心功能不全的主要药物。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目前临床应用的有二、三十种,用于治疗 充血性心力衰竭及节律障碍等心脏疾病,
如西地兰、地高辛、毛地黄毒苷等。
▪ 乙型强心苷元及其苷的毒性规律一般为: 苷元>单糖苷>二糖苷
▪ 乙型强心苷元的毒性>相应的甲型强心苷元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强心苷—理化性质(天然药物化学课件)

强心苷—理化性质(天然药物化学课件)
强心苷-理化性质
1
概述
2
结构类型
3
理化性质
4
提取分离
5
鉴定
3
理化性质
一.性状 ❖ 强心苷类多为无色结晶或不定性粉末,对粘膜有刺激性
。味苦。有旋光性。 二.溶解性 ❖ 强心苷一般可溶于水、甲醇、乙醇、丙酮等极性较大的
溶剂,难溶于石油醚、苯、乙醚等弱极性有机溶剂。 ❖ 原生苷水溶性﹥相应的次生苷﹥苷元,是因为前者含羟
22
O
22
O
20
20
21
21
(三)酶水解法
❖水解原理:含强心苷的植物中都有存在β-
D-葡萄糖苷键的酶,这种酶能切断β-D-葡 萄糖苷键,而不能使苷元与去氧糖之间苷 键及去氧糖之间苷键水解。
❖反应产物:次生苷和葡萄糖。 ❖特点:反应温和,专一 性强。
我问你答:❖以“毛花洋地黄苷丙”为O例,
OH O
试样溶于乙醇,加入间二硝基苯试剂,稍后 滴入20%氢氧化钠溶液后显色。
呈紫红色或紫色。
亚硝酰铁氰化钠试剂
试样溶于吡啶,加3%亚硝酰铁氰化钠试剂和 2mol/L氢氧化钠各2滴后显色。
溶液显深红色。
(三)α-去氧糖的反应
名称
试剂及操作过程
现象
三氯化铁-冰醋 酸试剂
试样溶于冰醋酸,加1滴三氯化铁, 再沿试管壁缓缓加入浓硫酸使分成两 层,静置观察。(勿振摇!)
三氯醋酸反应
试样溶于三氯甲烷中,喷25%的三氯 醋酸。
显红色。
冰醋酸-乙酰氯反 应
试样溶于冰醋酸中,加乙酰氯及氯 化锌结晶数粒,加热。
呈淡红或紫色。
磷酸反应
试样少许置于白瓷板上,滴加85%的 如有羟基洋地黄毒苷元存在,在可见

天然药物化学第九章强心苷

天然药物化学第九章强心苷


植物甾醇
脂肪烃
顺/反


昆虫变态激素
脂肪烃



胆酸
戊酸



C21甾是一类含有21个碳原子的甾体衍生物。C21甾类化合物种类很多,都是以孕甾烷(pregnane)或其异构体为基本骨架。A/B环为反式骈合,C/D环多为顺式骈合。5,6位大多有双键,17位侧链多为α-构型。
孕甾烷
1
2
一、C21甾类化合物
酸催化水解
温和条件下水解: 反应条件:用稀酸(0.02~0.05N HCl或硫酸)在含水醇中经短时间(半小时至数小时)加热回流。 结果:水解2-去氧糖之间的苷键,对苷元的影响小,不发生脱水反应。2-羟基糖的苷,在此条件不易断裂。
(三)苷键的水解
主要水解苷元和α-去氧糖之间的苷键或 α-去氧糖与α-去氧糖之间的糖键。
(毒性小,具有强心、升压、呼吸兴奋作用,临床用做心律衰竭、呼吸抑制的急救药)
蟾酥由蟾蜍耳后腺、皮下腺分泌的白色浆液中经加工而制成,有攻毒散肿、通窍止痛功效。
是中药“六神丸”、“痧药丸”的主要成分。(日本的“救心丹”出口为1亿美元,是以中国的六神丸为基础研究的。血栓心脉宁也是以蟾酥为主要成分)
强心苷的组成
强心苷=

苷元
六/五碳糖
6-去氧糖
2,6-二去氧糖
糖甲醚
多与3-OH结合
甲型:五元环
乙型:六元环
强心苷元:
C17位有五元不饱和内酯环——甲型强心苷(大部分) 2. C17位有六元不饱和内酯环——乙型强心苷(较少)
五元内酯环 (-内酯)
六元内酯环 (,-内酯)
.C10、C13、C17有取代基。C10-位上大多是甲基,也可能是醛基、羟甲基、羧基,都是β-构型,C17-位为不饱和内酯环,大部分是β-构型 。C13-位都是甲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和乙型强心苷。
(1)3,5-二硝基苯甲酸试剂(Kedde反应): 取样品的醇溶液,加3,5—二硝基苯甲酸试剂,如产生
红色或深红色,表示可能含有强心苷。 (2)碱性苦味酸试剂(Baljet反应):橙色或橙红色, 《中国药典》测定强心苷类药物含量。 (3)间二硝基苯试剂(Raymond反应):紫红色或蓝紫色 (4)亚硝酰铁氰化钠试剂(Legal反应):深红色
天然药物化学
第九章 强心苷
第一节 结构类型
第二节 理化性质
第三节 提取与分离
课 堂 目 标
1. 掌握强心苷的结构类型。
2. 掌握强心苷的溶解性和水解性
3. 掌握强心苷的显色反应
重 要 知 识 点
1.甲型强心苷元
2.乙型强心苷元
3.酸催化水解 4.碱催化水解
5.酶催化水解
6.显色反应
第一节 结构类型
一、基本概念 强心苷类是自然界中存在的一类对心脏具有显著生物活 性的甾体苷类化合物。
由强心苷元和糖缩合而产生的一类苷。
强心苷是治疗室率过快心房颤动的首选药和慢性心功能 不全的主要药物。 毒性:强心苷类能兴奋延髓催吐化学感受区而引起恶心、 呕吐等胃肠道反应;且有剧毒,若超过安全剂量时,可
Ⅰ型:苷元 C3-O-(2,6-去氧糖)X-(D-葡萄糖)Y Ⅱ型:苷元 C3-O-(6-去氧糖)X-(D-葡萄糖)Y Ⅲ型:苷元 C3-O-(D-葡萄糖)Y X=1-3; Y=1-2
一般初生苷其末端多为葡萄糖。 天然存在的强心苷多数属于Ⅰ型和Ⅱ型,Ⅲ型较少。
第一节 结构类型
甲型强心苷
Ⅰ型:苷元-(2,6-去氧糖)X-(D-葡萄糖)Y Ⅱ型:苷元-(6-去氧糖)X-(D-葡萄糖)Y Ⅲ型:苷元-(D-葡萄糖)Y
主要水解苷元和α-去氧糖之间的苷键或α-去氧糖与α去氧糖之间的糖苷键。 而α-去氧糖与葡萄糖之间的糖苷键不易断裂。 对苷元影响较小,不会引起脱水反应。 Ⅰ型:苷元----(2,6(2,6-去氧糖)X-----(D-葡萄糖)Y Ⅱ型:苷元----(6-去氧糖)X-----(D-葡萄糖)Y
Ⅲ型:苷元-------(D-葡萄糖)Y
其水解产物难易及产物均不同。

1 酸催化水解 2 碱催化水解
3 酶催化水解
第二节 理化性质
三. 水解性
(一)酸催化水解
1. 温和酸水解:
用稀酸(0.02-0.05mol/L) 的盐酸或硫酸在含水醇中经短
时间(半小时至数小时)加热回流,可使Ⅰ型强心苷水解成
苷元和糖。
第二节 理化性质
1. 温和酸水解 主要特点
(1:100000000),溶于氯仿(1:40)。
O CH3
O H,OH HO OH HO CH3 OH L-夹竹桃糖 O
CH3
CH3 O
O
H,OH
CH3 H,OH
HO OCH3
D-洋地黄毒糖
RO
OH D-加拿大麻糖
洋地黄毒苷
第二节 理化性质
三. 水解性
水解反应是研究强心苷组成的常用方法,糖部分不同,
这两类大都是β-构型,个别为α-构型,α-型无强心作用。 乙型强心苷元的毒性>相应的甲型强心苷元

第一节 结构类型
甲型强心苷元:

C17位上连五元不饱和内酯环,即△αβ-γ-内酯----强心甾烯型。
以强心甾为母核命名。一个双键△αβ
22 20 23

O O
14
O
R
O 21
3
5
OH HO HO H H

含强心苷的植物中,有水解葡萄糖的酶,无水解α-去氧糖的
酶,所以能水解除去分子中的葡萄糖而保留α-去氧糖。

蜗牛酶(一种混合酶,蜗牛肠管消化液经处理而得)几乎能 水解所有的苷键,能将强心苷分子的糖逐步水解,直至获得 苷元,常用来研究强心苷的结构。
Ⅰ型:苷元-(2,6-去氧糖)X-(D-葡萄糖)Y Ⅱ型:苷元-(6-去氧糖)X-(D-葡萄糖)Y
(1)醋酐-浓硫酸反应:将样品溶于醋酐,加浓硫酸-醋酐试剂, 反应液呈黄→红→蓝→紫→绿等变化,最后褪色。
(2) 三氯甲烷-浓硫酸反应:将试样溶于氯仿,沿试管壁加入浓 硫酸,静置,氯仿层呈血红色或青色,硫酸层有绿色荧光。 (3)三氯醋酸反应:红色,用于色谱显色 (4)冰醋酸-乙酰氯反应:稍加热,淡红色或紫色 (5)磷酸反应反应:强蓝色荧光 (6)三氯化锑(或五氯化锑)反应:加热,蓝紫色
(二)碱催化水解 强心苷的苷键不被碱水解。碱试剂主要使分子中的酰基
水解、内酯环裂开。
1.酰基的水解:

NaHCO3,KHCO3:使α-去氧糖上的酰基水解,α-羟基糖及苷
元上的酰基多不被水解;

Ca(OH)2,Ba(OH)2:使α-去氧糖、α-羟基糖及苷元上的酰基解;
NaOH碱性太强,使所有酰基水解,使内酯环开裂,很少使用。
HO OH
OH HO
O
H
洋地黄毒苷元
O O
乌沙苷元
夹竹桃苷元
17 9
O O
C B
8
13 14
D
OCH2CH3 OH HO
CHO
A 3
OH
10 5
HO
绿海葱苷元
蟾毒素
第一节 结构类型
(3)苷元结构类型 根据C17位侧链的不饱和内酯环不同分为:

甲型:C17位侧链为五元环的△-内酯

乙型:C17位侧链为六元环的△- -内酯
第二节 理化性质
(二)碱催化水解
强心苷的苷键不被碱水解。碱试剂主要使分子中的酰基
水解、内酯环裂开。
2.内酯环裂开:

NaOH或KOH的水溶液使内酯环开裂,酸化后又闭环。 但在强心苷的醇溶液中加NaOH或KOH内酯环开裂,酸化后 不能闭环。
第二节 理化性质
(三)酶催化水解
酶水解具有反应温和、专一性强的特点
一. 性状
强心苷多为无色结晶或无定形粉末,中性物质,有旋光性, 味苦。对粘膜有刺激性。
二. 溶解性
强心苷的溶解性与所连糖的种类和数目有关,

强心苷一般可溶于水、甲醇、乙醇、丙酮等极性溶剂;难 溶于乙醚、苯、石油醚等非极性溶剂。 一般糖基多的原生苷比次生苷或苷元的亲水性强、亲脂性 弱,可溶于水等高极性溶剂而难溶于低极性溶剂。 去氧糖强心苷(如含有2,6-二去氧糖强心苷)具有较强的 亲脂性。
第二节 理化性质
(一)酸催化水解
2. 强烈酸水解:
用较浓酸(3%--5%)长时间加热回流或同时加压,可水解 Ⅱ型和Ⅲ型强心苷,得到定量的葡萄糖。
第二节 理化性质
2. 强烈酸水解 主要特点
常引起苷元失去1分子或数分子水,形成脱水苷元 使苷元和糖之间的苷键,糖与糖之间的苷键全部水解。
第二节 理化性质
Ⅲ型:苷元-(D-葡萄糖)Y
第二节 理化性质
四. 显色反应
强心苷颜色反应很多,根据颜色反应发生在分子的 不同部位可分为三类: (一)作用于甾体母核的反应:
(二)作用于五元不饱和内酯环的反应:
(三)作用于-去氧糖的反应:
第二节 理化性质
(一)作用于甾体母核的反应: 强心苷在无水的情况下,
与浓酸或弱酸发生显色反应。
R1 R2 O O 洋地黄毒苷 (digitoxin) 狄高辛 (digoxin) R1 H R2 OH
OH
H
(D-洋地黄毒糖)3 O H
CH3 O H,OH HO OH HO CH3 OH
OH
CH3 O H,OH HO OCH3 D-加拿大麻糖 L-夹竹桃糖 O H,OH
D-洋地黄毒糖
第二节 理化性质
第一节 结构类型
(2)取代基

苷元母核上的C3,C14位上都有羟基: C14位-OH都是β-型(C/D环顺式)。

C10,C13,C 17位有侧链,C10,C13多为β-CH3。 C 17位侧链为不饱和内酯环。
9 17
C B
8
13 14
D
A 3
10 5
第一节 结构类型
O O
O O
O O
O
OH HO


第二节 理化性质
二. 溶解性

糖基和苷元上羟基数目的多少对溶解性也有一定的影响。 如乌本苷是一个单糖苷,却有8个羟基,水溶性很大 (1:75),难溶于氯仿。
O CH3 HO HO HO
O
鼠李糖
O OH
OH
乌本苷
第二节 理化性质
二. 溶解性

洋地黄毒苷是一个三糖苷,但3分子糖都是洋地黄毒糖, 整个分子只有5个羟基,故在水溶液中溶解度小
使心脏中毒而停止跳动。
第一节 结构类型
目前临床应用的有二、三十种,用于治疗充血性心力衰
竭及节律障碍等心脏疾病,如西地兰、地高辛、毛地黄
毒苷等 强心苷的分布主要有夹竹桃科、玄参科、萝摩科、卫矛 科、百合科、大戟科等等。尤其在玄参科和夹竹桃科植 物中最多。
黄花夹竹桃、紫花洋地黄、毛花洋地黄、杠柳、铃兰、
第二节 理化性质
(三)作用于-去氧糖的反应: 1. 三氯化铁-冰醋酸反应 Keller-kiliani(K-K)反应
此反应是α-去氧糖(2-去氧糖)的特征反应,对游离的
2,6-去氧糖或在反应条件下能水解出α-去氧糖的强心苷都可 显色。 取样品1mg溶于5ml冰乙酸中,加一滴20%三氯化铁水溶 液,倾斜试管,沿试管壁加入5ml浓硫酸,若有2,6-去氧糖
第二节 理化性质
(二)作用于五元不饱和内酯环的反应:
主要用来区分甲型和乙型强心苷。
原理:甲型强心苷类C17位连有不饱和五元内酯环,在 强碱的醇溶液中双键转位能形成活性次甲基,从而能
与某些试剂缩合显色。而具有六元不饱和内酯环的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