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慢性心力衰竭药-强心苷类 (2)
医院药房药品配置目录

一、抗心力衰竭药
(一)强心苷类正性肌力药
(三)抗心律失常药
二、抗心绞痛药
三、钙通道阻滞剂
四、抗高血压药
(一)利尿剂
(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三)血管紧张素II受体阻滞剂
(四)其他抗高血压药
(四)其他抗高血压药
五、调血脂药
六、抗癫痫药
七、抗微生物药
(二)头孢菌素类
(四)大环内酯类
(六)氟喹诺酮类
八、抗病毒药
十、呼吸系统用药
(一)祛痰药
(二、1)ß2受体激动剂
(二、2)磷酸二酯酶抑制剂
(三)其他呼吸系统用药
十一、消化系统用药
(五)解痉药
十三、维生素
十五、肠内外营养药物
十六、血液系统用药
十六、血液系统用药
(一)促凝血药
十七、内分泌系统用药
(一)肾上腺糖皮质激素
十八、调节骨代谢与形成药
十九、其他类
二十一、良性前列腺增生
二十二、抗痛风用药
二十三、抗过敏药
二十四、五官科用药
二十六、精神与神经系统
二十九、解表剂
三十二、开窍剂
三十三、祛水利湿剂
三十四、祛瘀剂
三十四、祛瘀剂
三十五、安神剂
三十六、 化痰止咳平喘剂
三十九、活血化瘀剂
四十、治凤剂
四十一、理气剂
四十二、消导剂
四十三、其他中成药。
心血管系统药物—抗心律衰竭药(药物化学课件)

第十章 心血管系统药物
第五节 强心药
强心药能加强心肌收缩力, 主要用于慢性心功能不全/充 血性心力衰竭。
强心药的分类:
分类
代表药物
作用机制
强心苷类
磷酸二酯酶 抑制剂
β1受体激 动剂
钙敏化剂
地高辛、去乙 酰毛花苷
氨力农、米力 农
多巴酚丁胺、 异波帕胺
伊索马唑、匹 莫苯
抑制心肌细胞膜上的Na+-K +-ATP酶的活性
抑制磷酸二酯酶,提高cAMP (环磷酸腺苷)水平
激动β1受体,直接兴奋心 脏和使cAMP水平增加
直接增强心肌收缩蛋白对Ca 2+的敏感性
一、强心苷类
强心苷在植物界分布比较广泛, 主要存在于夹竹桃科、玄参科、百 合科、十字花科、毛茛科、桑科等 十几个科的一百多种植物中。
铃兰
二、磷酸二酯酶抑制剂
强心苷类药物抢救措施有哪些

强心苷类药物抢救措施有哪些强心苷类药物是一类广泛应用于心血管疾病治疗的药物,其主要作用是增强心肌收缩力,改善心脏功能。
然而,如果使用不当或者剂量过大,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副作用,甚至危及患者生命。
因此,了解强心苷类药物的抢救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强心苷类药物主要包括毛花苷A、毛花苷B、强心苷、地高辛等,它们被广泛应用于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心血管疾病的治疗中。
在使用这些药物时,医护人员必须严格按照医嘱和规定的剂量进行使用,避免出现过量或者错误使用的情况。
但是,如果不慎出现了强心苷类药物中毒的情况,医护人员需要迅速采取相应的抢救措施,以保护患者的生命安全。
首先,当发现患者出现强心苷类药物中毒的症状时,如恶心、呕吐、心律失常、低血压等,医护人员应立即停止给药,并将患者转移到安静、通风良好的环境中。
同时,应立即监测患者的心率、血压、呼吸等生命体征,并及时记录。
其次,针对患者出现的具体症状,医护人员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抢救处理。
比如,对于出现恶心、呕吐的患者,可以给予抗恶心药物,如多潘立酮、甲氧氯普胺等,以减轻患者的不适感。
对于出现心律失常的患者,可以考虑给予抗心律失常药物,如利多卡因、胺碘酮等,以稳定患者的心律。
此外,对于出现严重低血压、心力衰竭的患者,需要立即给予血管活性药物,如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等,以维持患者的血压和心脏功能。
在给药过程中,医护人员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
另外,对于强心苷类药物中毒的患者,还可以考虑进行血液透析或者血液灌流等血液净化治疗,以加速药物的排泄,减轻患者的中毒症状。
此外,还可以考虑给予抗毒素治疗,如抗毒素血清、活性炭等,以减少药物的吸收和分布,降低中毒的程度。
最后,对于严重中毒的患者,特别是出现昏迷、呼吸衰竭等危及生命的情况,医护人员需要及时进行人工呼吸、心肺复苏等紧急救治措施,以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
在进行抢救过程中,医护人员需要保持冷静、果断,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提高抢救成功的几率。
强心苷类

•
Ca2+外流
•
心肌细胞内 Ca2+量
• 心肌细胞内 可利用的Ca2+ 强心
26
• 2)中毒机制: • 重度抑制Na+-K+-ATP酶
• 细胞内K+ 明显↓ MDP↓—4相坡度变陡—自律性↑
快速型心律失常 室性早搏、室性心动 过速、室颤—死亡
27
• 当强心苷中毒时,心肌细胞缺钾,补钾 可对抗强心苷的毒性。
30
• 传导性
• 治疗量:房室传导↓,利于治疗心房颤动。
• 原因:① 心力↑—反射兴奋迷走N,使Ca++内 流↓
• ②直接抑制房室结和房室束
• 中毒量:房室结及浦氏纤维的传导明显↓— 出现不同程度的传导阻滞。
• 原因:①重度抑制Na+-K+ATP—细胞内严重 失钾---MDP↓--- 4相坡度 —自律性↑。
41
八、用法
• 一般用药原则:先给饱和量(即洋地黄 化量或全效量)再给维持量。
• 饱和量的两种给药方法: • 1、 速给法:指一天内分数次给足全效量。
2、 缓给法:指3~4天内给足全效量。
42
43
嗪、哌唑嗪等。 6. 非苷类正性肌力药:米力农、维司力农等。
8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抑制药
一、血管紧张素Ⅰ转化酶抑制药 【治疗CHF的作用机制】 1.降低外周血管阻力降低心脏后负荷。 2.减少醛固酮生成 减轻钠水潴留,降
低心脏前负荷。 3.抑制心肌及血管重构。 4.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5.降低交感神经活性。
β受体阻断药
• 心衰时应用β受体阻断药虽有抑制心 肌收缩力,加重心功障碍的可能,但对 卡维地洛、比索洛尔和美托洛尔的临床 试验证明,长期应用可以改善CHF的症 状,提高射血分数, 改善患者的生活质 量,降低死亡率。目前已被推荐作为治 疗慢性心力衰竭的常规用药。
强心苷类药物的使用及注意要点

强心甘类药物的使用及注意要点强心昔是一类具有强心作用的昔类化合物。
主要包括有地高辛、洋地黄毒甘、毛花苔丙(西地兰)和毒毛花昔K。
临床上常用的有地高辛和西地兰。
药理作用(一)对心脏的作用1.正性肌力作用强心昔对心脏具有高度的选择性,能显著加强衰竭心脏的收缩力,增加心出入量,从而解除心衰的症状。
2.减慢心率的作用治疗量的强心昔对正常心率影响较小,但对心率加快及伴有房颤的心功能不全则可显著减慢心率。
3.对传导组织和心肌电生理特性的影响治疗剂量下,缩短心室和心房的动作电位和有效不应期,降低窦房结自律性,减慢房室传导。
高浓度下,强心普可过度抑制Na+-K+-ATP酶,使细胞失钾,最大舒张电位减小,使自律性提高。
中毒剂量下,强心昔也可增强中枢交感作用。
故强心昔中毒可引起各种心律失常,以室性期前收缩、室性心动过速多见。
(二)对神经系统的作用中毒剂量的强心昔可兴奋延髓极后区催吐化学感受区而引起呕吐,还可兴奋交感神经中枢,明显地增加交感神经冲动发放,而引起快速型心律失常。
强心甘的减慢心率和抑制房室传导作用也与其兴奋脑干副交感神经中枢有关。
(三)利尿作用强心昔对心功能不全患者有明显的利尿作用。
主要是心功能改善后增加了肾血流量和肾小球的滤过功能。
此外,强心昔可直接抑制肾小管Na+-K+-ATP酶,减少肾小管对钠离子的重吸收,促进钠和水排出,发挥利尿作用。
(四)对血管的作用强心昔能直接收缩血管平滑肌,使外周阻力上升,这一作用与交感神经系统及心排血量的变化无关。
体内过程洋地黄毒甘脂溶性高,口服吸收好,大多经肝代谢后代谢产物经肾排出,也有一部分经胆道排出而形成肝肠循环,tl∕2长达5~7天,故作用维持时间也较长,属长效强心昔类;中效类的地高辛口服生物利用度个体差异大,不同厂家、不同批号的相同制剂也可有较大差异,临床应用时应注意调整剂量。
人群中大约10%的人肠道菌群可灭活地高辛,当应用抗生素时可能引起血药浓度的升高,而增加毒性反应。
CHF

中毒表现
心脏毒性:(最严重,最危险) 各种类型心律失常 快速型心律失常:室性早搏 房室传导阻滞 窦性心动过缓
中毒表现
胃肠道反应 最常见的早期中毒症状 神经系统 眩晕、头痛、疲倦、黄视症、绿视症等。 黄视症、绿视症:强心苷特异性中毒指征
强心苷类药物中毒的防治
中毒的预防
合理配伍、避免电解质紊乱
抗慢性心力衰竭药物
心功能不全
(心力衰竭 heart failure)
心脏在各种病理因素的影响下,心功能降 低,收缩功能和舒张功能出现障碍,不能
搏出足够必需的血液,以满足机体全部组
织器官需要的病理综合征。
心肌收缩力↓ 心输出量↓ 心内残血量↑ 回心血量↓ 肾血流量↓ 尿量↓ 醛固酮↑ 水钠潴留↑ 右心淤血↑
美国和欧洲心衰治疗指南观点
ACEI在心衰中应用
所有心衰均应使用ACEI,除非有禁忌症或 不能耐受
常用于CHF,不能用于抢救AHF
应是无限期终生用药
可降低心衰患者的死亡率
四、ß受体阻断剂 治疗 基础
心衰患者机体内的ß肾上腺素能系统 大多成激活状态,NE水平明显增高, 且与心衰程度成正相关
试验表明:NE 可使心肌细胞肥大、 心肌细胞凋亡、纤维化增生
多巴酚丁胺 氨力农
米力农
二、减轻心脏负荷药
利尿药:
治疗基础及选择
血管扩张药:
硝普钠 硝酸甘油
三、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抑制药
ACE-I类药物
心衰时,肾血流量↓,→肾素、血管紧 张素水平↑,RAAS被激活→致水、钠潴留, →加重水肿、外周血管阻力↑→心衰加重
ACE-I类药物治疗心衰基础
循环系统药物

Plasma glucose
100%
40%
Time
Time
背景
低GI膳食有益于糖尿病等慢性病的预防和控制, 膳食GI成为预防和控制慢性病的一个新概念。
➢ 流行病学研究:低GI和GL食物和膳食有
益与肥胖、糖尿病、心血
管
病、某些肿瘤的预防和控制。
• 一体、重吃、南动平食指衡病膳,合糖尿理中国用药,控制血糖, 达到或维持健康
•
• 待测食物 test food 用于GI值测定的食物。
要 基 测 GI测定应遵守相关伦理要求。 求 本 定 测定机构设施与条件应符合附录B的要求。
果聚糖 (低聚果糖、果寡糖、菊粉) 棉籽糖 水苏糖 低聚半乳糖 低聚木糖 — — — — —
—
(不可消化)多糖
纤维素和纤维素衍生物
羟丙基纤维素 甲基纤维素 阿拉伯木聚糖 半乳聚糖 果胶 β-葡聚糖 抗性淀粉,包括变性淀粉如乙酰化淀粉 抗性麦芽糊精 树胶(瓜尔胶,阿拉伯树胶,胶凝糖,角叉菜聚糖)
聚葡萄糖Βιβλιοθήκη NSP纤维、半纤维,果 胶
强心苷类药

强心苷类药1概述强心苷类是一类具有强心作用的苷类化合物,主要用于收缩性心力衰竭,可改善患者症状。
提高生活质量,提高重症患者对β受体阻断药的耐受性,但不能降低病死率。
目前常用的强心苷类药物有地高辛、去乙酰毛花苷、洋地黄毒苷、毛花苷丙、毒毛花苷K等。
2药理作用1.对心脏的作用强心苷直接作用于心肌细胞,使衰竭心肌收缩敏捷,心肌收缩力增强,心脏输出量增加。
并可反射性刺激窦、弓压力感受器和迷走神经引起心律和传导减慢,心肌耗氧量不增加或降低。
2.对神经内分泌的影响治疗量是可通过正性肌力作用反射性兴奋迷走神经,还可敏化心肌对乙酰胆碱的反应性及对迷走神经中枢的直接兴奋作用,升高心钠素水平等。
中毒量可直接兴奋交感神经中枢和外周交感神经,导致快速心律失常等毒性反应。
3.对肾脏的作用强心苷可增加肾血流量,产生明显利尿作用。
也可直接抑制肾小管Na+-K+-ATP酶,降低Na+重吸收,产生利尿作用。
3适用范围强心苷类主要用于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与快速心律失常。
1.心力衰竭适用于已用他药治疗而仍有症状的慢性收缩性心衰患者,重症患者可将地高辛与他药联用。
地高辛应用最为广泛,适用于慢性心力衰竭伴有快速心室率的房颤患者,加用β受体阻滞剂对控制运动时的心室率效果更佳。
2.心律失常(1)心房纤颤与心房扑动强心苷类为治疗房颤的首选药物,能抑制房室传导,使冲动不能通过房室结下达心室,减慢心室率,使心排血量增加,解除心功能不全症状。
强心苷类能使心房扑动转为心房纤颤,然后再发挥治疗心房纤颤的作用。
(2)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可先采用增强迷走神经的措施,如压迫颈动脉窦、压迫眼球等,如无效或同时伴有心功能不全可选用强心苷,其可通过兴奋迷走神经减慢房室传导而控制发作。
4不良反应强心苷类药物治疗安全范围小,有效血药浓度接近中毒浓度,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
1.胃肠道反应为常见的早期中毒症状,表现为厌食、恶心和呕吐。
剧烈呕吐可导致低血钾而加重强心苷中毒,应注意补钾或停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抗慢性心力衰竭药
抗慢性心功能不全药是一类能加强心肌收缩性,减轻心脏 前、后负荷、改善心脏泵血功能,增加心排出量,从而缓 解心功能不全症状的药物。 根据其作用机制分为以下几类: 1.正性肌力药:强心苷类及非强心苷类 2.降低心脏负荷药:利尿药、钙通道阻滞药和其他血管扩张 药 3.ACEI和ARB:卡托普利、氯沙坦 4.ß受体阻断药
3Na+
强心苷
(一)
2K+
NKA
[K+]i AP
[Na+]i [Ca2+]i
NCE
NKA=Na+- K+-ATP酶 AP=动作电位 NCE=钠钙双向交换
2.负性频率和负性传导作用
治疗量的强心苷通过加强心肌收缩力,增加心排出量,增 强了主动脉弓和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的刺激,从而提高了 迷走神经的兴奋性,减慢心率。 因兴奋迷走神经而减慢Ca2+内流,使房室结传导减慢,大 剂量时可直接作用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减慢房室和浦式纤维的传导速度。
正性肌力作用 心输出量增加 对主动脉弓和 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刺激增强 交感功能下降 迷走神经功能增强 外周血管扩张 心输出 量明显增加
抗慢性心力衰竭药-强心苷类
慢性心力衰竭
慢性心功能不 全
慢性或充血性心力衰竭 (Chronic/congestive heart failure, CHF),是由多种病因所致的超负荷 心肌病。由于心肌收缩和舒张功能 出现障碍,心脏泵血功能不足,表 现为动脉系统供血不足和静脉系统 淤血的临床综合征。5年存活率仅 50%
选择性作用于心脏,加强心肌收缩力心输出量增加动 脉供血增多、心脏排空完全心衰症状被纠正。
特点:
增加心肌能源及供氧 降低衰竭心脏的耗氧量 增加衰竭心脏的心排出量
作用机理
增加兴奋时心肌细胞内Ca2+量 治疗量强心苷适度抑制心 肌细胞Na+、K+-ATP酶(强 心苷受体) Na+-K+主动 交换胞内Na+、K+ Na+-Ca2+双向交换Na+外 流、Ca2+内流胞内 Ca2+心肌收缩力 中毒量强心苷强烈抑制 Na+、K+-ATP酶 胞内Na+、 Ca2+ K+心肌细胞自 律性、传导性心律失常
正性肌力作用 延长舒张期
加快心肌收缩的速度 1.有助于静脉系统血液 的回流 2.有助于心脏获得较长时 间的休息和冠状动脉血液 的充分灌注
相对
正性肌力作用 心室内残余血量减少 心室 壁张力随之下降 心肌耗氧 心率减慢 外周血管阻力下降 心肌耗氧 正性肌力作用 心肌收缩力增强 心肌耗氧
心肌耗氧量降低
强心苷中毒的防治
根据患者年龄、肾功能、心脏状况等制订用药方案,并根 据临床反应调整剂量。 注意避免诱发因素 电解质紊乱:低K+、低血镁、高Ca2+等。K+可与强心苷 竞争心肌细胞膜上受体。 疾病因素:甲低、严重心衰、严重心肌损害等易引起 中毒。 肝、肾功能不全、老年人等也易中毒。 警惕中毒先兆症状:如一定次数的室性早搏、窦性心动过 缓(少于60bpm)、色视障碍等
【不良反应】
消化系统症状:是强心苷中毒的先兆。表现为:厌食、恶 心、呕吐等。注意与心衰未控制的症状相区别。 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眩晕、头痛、疲倦、失眠、色视障碍 (黄视症、绿视症、复视等,应停药),黄视、绿视是强 心苷中毒的特有症状。 心脏毒性反应:包括原有心衰症状的加重和各种类型心律 失常的发生,是强心苷中毒致死的原因。
3.其他
能减少肾小管对钠 的重吸收,产生利尿作 用。还可使心电图T波 低平、倒置,S-T段下 移呈鱼钩状,Q-T间期 缩短,P-R间期延长。
【临床应用】
心力衰竭 某些心律失常 心房颤动 心房扑动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各种原因所致CHF都可用,但疗效有很大差别 对瓣膜病、高血压病、先心病、冠心病等所致低心排出量 型心力衰竭疗效较好 对继发于甲亢、严重贫血、VB缺乏等引起的CHF疗效较差: 此时心肌能量产生有障碍 对肺源性心脏病、严重心肌损伤、活动性心肌炎等引起的 CHF疗效差:此时心肌缺氧不但能量产生障碍,而且兴奋 性增高易发生毒性反应 对机械阻塞性心衰,如缩窄性心包炎、心包积液、重度二 尖瓣狭窄等引起的CHF基本无效
一、强心苷类
是一类由苷元和糖结合而成的,具有选择性加强心肌 收缩力和影响心肌电生理特性作用的苷类化合物,主要来源 于植物。药物有洋地黄毒苷(digitoxin)地高辛(digoxin) 毛花苷C(lanatoside)和毒毛花苷K(strophantin K)。
【药理作用】 1.正性肌力作用
强心苷中毒的解救
及时停用强心苷 补K+:轻者口服,重者静滴;可减少强心苷与受体结合, 阻止毒性发展。 使用抗心律失常药 频发室早、室速: 苯妥英钠、利多卡因 窦性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阿托品 地高辛抗体的Fab片段:与强心苷有强大选择性结合力
【给药方法】
1.全效量-维持量给药法:先给全效量迅速控制心衰症状, 然后再每日给予小剂量维持疗效。此种给药法显效快,但 易中毒,现临床已经少用。 2.每日维持量疗法:对轻症患者,可采用每日给予地高辛 0.25mg,经6-7天后,血药浓度达到稳态血药浓度而发挥 作用,并可减少强心苷中毒的发生率。
【强心苷类用药护理】
用药前了解病人病史、用药史及机体状况。 与患者进行理论沟通,帮助患者缓解焦虑不安的情绪,避 免劳累和精神刺激,保证充足的睡眠;告诉病人注意保暖, 防治呼吸道感染并注意饮食调节,避免暴饮暴食,少食多 餐少盐控酒,积极配合治疗。 告诉患者自测脉搏的方法和用药注意事项,以防中毒 认真观察强心苷疗效 向患者说明使用强心苷及其他类药物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 及预防方法。 根据药物的疗效和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对药物治疗情况 进行全面评估,及时反馈给医生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