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mm推钢加热炉技术规格书

合集下载

推钢式加热炉技术改造

推钢式加热炉技术改造

加 热 1O×10 20×20 5 5 ̄ 3 3 两种 规 格 方 坯 的 要 求 , 改造 实施 以 来 ,设 备 运 行 稳 定 ,达 到 预 期 目的 。 关键 词 加 热 炉 水 梁 系统 推 钢 系统 燃 烧 系统 技 术 改 造
Te h ia a f r a o o c ncl Tr nso m t n fPu h r- peHe t g F r a e i s e 。Ty ai u n c _ 。 n
昆钢科技
2 1 年 第2 02 期
K n a g K j u g n e i 2 1 年 O 月 02 5
推钢 式 加 热 炉 技 术 改 造
龚贵君 吴建银 刘成 张永兴 刘其坤
( . 南泛 亚能 源科技有 限公 司;2昆钢棒 线厂 ) 1 云 .

要 通过对推钢式加热 炉的水 梁系统、推钢 系统 、及燃烧 系统进行计算校核 ,提 出改造 方案 ,使之 满足
G n u-u Wu i — i LuC eg Z a g o gxn Lu ik n o g ijn G a y J n n i hn hn n— ig i Q — u Y
(1 n a a — i ce c E eg eh oo yC .t .2B r Wi ln ) . n nP n Asa in e& n ryT c n lg oLd .a & Yu S r Pa t e
分 析 ,并 进行 相应 的技 术改 造 。该加 热炉 主要技 术 参数如表 1 。
表 1加 热炉 主要技术参数
Tabl M a n e hni lpa a e e sof tng f na e e1 i tc ca r m t r hea i ur c
2 1 年第2 02 期

设备技术规格书

设备技术规格书

附件2设备技术规格书(机械部分)目录2.1炉区设备 (4)2.1.1 上料辊道 (4)2.1.2 称量辊道 (4)2.1.3 推料机 (4)2.1.4 炉前运输辊道 (4)2.1.5 入炉辊道 (5)2.1.6 推钢机 (5)2.1.7 入炉滑架 (6)2.1.8 固定挡板 (6)2.1.9 出钢机 (6)2.1.10 返回辊道 (6)2.1.11 出炉辊道 (7)2.2 粗轧机区设备 (7)2.2.1 粗轧除鳞机 (7)2.2.2 R1轧机前运输辊道 (7)2.2.3 R1轧机前工作辊道 (8)2.2.4 R1轧机前推床 (8)2.2.5 E1 机架辊 (8)2.2.6 E1立辊轧机 (9)2.2.7 R1四辊粗轧机 (10)2.2.8 R1机架辊 (11)2.2.9 R1轧机主传动 (11)2.2.10 R1轧机工作辊换辊机 (12)2.2.11 R1轧机支承辊换辊机 (12)2.2.12 R1轧机后工作辊道 (12)2.2.13 R1轧机后推床 (13)2.2.14 中间辊道 (13)2.2.15 废钢推出机 (13)2.2.16 保温罩 (13)2.2.17 热卷箱(参考项) (14)2.3剪切区设备 (14)2.3.1 测量辊 (14)2.3.2剪前辊道 (14)2.3.3 剪前侧导板 (14)2.3.4切头飞剪 (14)2.3.5 溜槽 (15)2.3.6 料头收集装置 (15)2.4精轧区设备 (15)2.4.1 精轧除鳞机 (15)2.4.2 F1E立辊轧机 (16)2.4.3 精轧机组 (17)2.4.4 F1~F7精轧机主传动 (18)2.4.5 F1~F7精轧机导卫及活套 (18)2.4.6 精轧机工作辊换辊机 (19)2.4.7 支承辊换辊机 (20)2.5卷取区设备 (20)2.5.1 输出辊道 (20)2.5.2 层流冷却 (20)2.5.3 卷取机前侧导尺 (21)2.5.4 №1、№2夹送辊 (21)2.5.5 №1、№2卷取机 (22)2.5.6 卸卷小车 (23)2.5.7 打捆机 (23)2.5.8 №1步进梁式运输机 (23)2.5.9 №1卷取机上辊道及导板 (24)2.5.9.1 №1卷取机上辊道 (24)2.5.9.2 卷取机上导板 (24)2.5.10 带钢拦截装置 (25)2.6钢卷运输线 (25)2.6.1 快速运输链 (25)2.6.2 №2步进梁式运输机 (25)2.6.3 提升机 (25)2.6.4 №3步进梁式运输机 (26)2.6.5 称量装置 (26)2.6.6 №1慢速链式运输机 (26)2.6.7 №4步进梁式运输机 (27)2.6.8 翻卷机 (27)2.6.9 №2慢速链式运输机 (27)2.7检查站设备(可选项) (27)2.8磨辊间设备 (27)2.8.1 精轧工作辊轴承座拆卸装置 (27)2.8.2 粗轧机支承辊、工作辊及精轧机支承辊轴承座拆装,旋转装置 (28)2.8.3 轴承座翻转装置: (29)2.8.4 工作辊轴承清洗机 (29)2.8.5 轧辊存放架 (29)2.9地脚螺栓及套管 (29)2.1 炉区设备2.1.1上料辊道用途:接受冷坯、将连铸的热坯送至称量辊道。

推钢式二段连续加热炉设计

推钢式二段连续加热炉设计

推钢式二段连续加热炉设计
(课程设计)
级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学生姓名:
1设计条件
1.1炉子生产率P=t/h。

1.2被加热金属参数
(1)材质;
(2)尺寸mm;
(3)加热开始入炉时的温度℃。

(4)加热终了出炉时的温度℃。

(5)热终了出炉时允许断面温差℃。

1.3燃料
(1)类别
(2)预热温度℃;
(3)成分组成(见下表)。

序号12345678
∑成分
%100 %100 %100 1.4助燃空气预热温度℃。

1.5烟气出炉膛温度℃。

2设计内容
2.1炉型方案选择
(1)采用几面加热;
(2)炉料排数及出料方式;
(3)燃烧装置类型选择及其布置方式;
(4)预热装置类型及排烟方式;
(5)炉子局部结构的选择等。

2.2炉子热工计算内容及炉用部件的确定
(1)燃料燃烧计算;
(2)炉膛热交换计算;
(3)炉膛热平衡计算;
(4)金属加热计算及炉子主要尺寸的确定;
(5)助燃系统空气预热装置计算;
(6)排烟系统气体力学计算及烟囱尺寸的确定;
(7)助燃空气供给系统气体力学计算及风机类型的确定。

2.3图纸及说明书
(1)图纸--三投影图纸1张(0#或1#);
(2)说明书1份。

轧钢加热炉使用说明书

轧钢加热炉使用说明书

60t/h推钢式加热炉操作说明书贰零壹壹年肆月目录第一章主要设备简介 (1)第二章加热炉烘炉操作说明 (3)1烘炉作业组织体系 (3)2加热炉烘炉作业的前提条件 (3)3加热炉N2置换作业要领 (4)4加热炉送煤气作业要领 (5)5助燃空气系统的点火准备 (5)6加热炉点火及升降温操作 (6)7烘炉升温管理 (7)8烘炉过程中的安全事项 (9)9烘炉中可能发生的事故及对策 (12)10烘炉期间安全保卫制度 (13)11烘炉用的工器具 (14)12附件 (15)第三章加热炉操作通则 (18)第四章设备维护 (19)第五章WINCC监控系统操作说明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章主要设备简介1.1.加热炉一座●炉型:端进、侧出推钢式加热炉。

●用途:钢坯轧制前加热。

●有效炉子面积(有效长×内宽):21.458×6.6m2●标准坯尺寸:(160~150)2×6000mm●加热钢种:普碳钢,低合金钢●坯料入炉温度:室温●出钢温度:1180~1200℃。

●额定产量:60t/h1.2.燃料●燃料种类:发生炉煤气●燃料低发热值:发生炉煤气1350×4.18kj/m3●额定煤气消耗量:16050 m3/h。

●单位热耗:1296kj/kg。

●空气消耗量:20000m3/h。

●废气量:33000m3/h。

●废气排放温度:≤150℃。

●氧化烧损:≤1.0%。

●供热方式:烧嘴式燃烧,二侧墙供热1.3.空气热预1.3.1.烧嘴布置空气、煤气混合式烧嘴,该烧嘴称为组合式烧嘴.全炉共22组烧嘴,其中两侧烧嘴18只,端头烧嘴4只,上下加热,上加热8组,下加热10组。

1.3.2.烧嘴结构由于加热炉采用发生炉煤气加热,烧嘴采用内煤气外空气布置的方式,因此该炉采用空煤气组合式烧嘴,在高温段每一个立柱间距内设置壹组空煤气烧嘴。

1.4.鼓风机风机的进口设调节阀,用于风机启动时关闭进风口和正常生产时调节风压和风量,两台风机一用一备为降低风机噪音,风机入口配消音器,风机房出口1m处噪音小于85分贝。

加热炉操作规程

加热炉操作规程

一加热炉技术性能1、炉子形式:蓄热推钢式连续加热炉2、装出料方式:端进侧出3、用途:钢坯轧制前加热4、钢坯规格:断面:150×150 60×160 165×225 165×280 180×280mm长:2700~4500mm5、加热钢种:普碳钢、低合金钢6、钢坯装料温度:常温20℃(冷料)7、出钢温度:1150~1250℃8、炉温均匀性:钢坯断面温差≤30℃9、炉子额定产量:冷装最大80t/h10、燃料种类:发生炉煤气11、燃料发热量:发生炉煤气,1350×4.18kj/kg12、蓄热体型式:陶瓷蜂窝体13、蓄热室换向周期:60s(可调)14、蓄热体后排烟温度:≤150℃15、炉底水管冷却方式:汽化冷却16、炉子有效尺寸:32.0×5.1m二加热炉基本操作要点1.热炉烘炉准备工作1.1.新加热炉或加热炉大修之后在投产前须进行烘烤,烘炉过程应严格按耐火厂提供的烘炉曲线进行烘炉。

1.2.全部砌筑工程验收合格。

1.3.炉底滑道验收合格。

1.4.煤气快切阀、换向阀、鼓风机、引风机、汽化冷却系统等单体设备运行合格。

1.5.推钢机等炉用机械设备单机试车正常。

1.6.快切系统、换向系统和蓄热式烧嘴处于正常待投入使用状态。

1.7.空气流量调节阀、空气排烟流量调节阀、鼓风机、引风机的控制、安全显示、报警、信号连锁按设计和使用要求调试合格。

1.8.从鼓风机出口到蓄热式烧嘴前空气蝶阀之间的空气管网、从煤气总管阀到烧嘴前煤气蝶阀之间的煤气管网试压、试漏合格。

空气烟气管道(即由烧嘴手动阀门到引风机之间的管网)试漏合格。

1.9.在工作压力下对蓄热式烧嘴与炉子管网的连接处进行气密性检查和烧嘴气流通畅性检查合格。

1.10.炉子热工控制仪表调试合格。

1.11.通知电工给加热炉调节系统、报警系统、气动系统、鼓风机、引风机送电。

1.12.启动换向系统,观察检查是否正常换向,有问题立即报告处理(此项内容可在烘炉150℃前完成)。

冶金热工基础推钢式加热炉课程设计

冶金热工基础推钢式加热炉课程设计

冶金热工基础推钢式加热炉课程设计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目录前言 (2)设计任务书 (4)内容摘要 (5)第一部分 : 推钢式加热炉的概述一、加热炉的应用及其优越性 (7)二、推钢式加热炉的分类……………………………………三、推钢式加热炉的工作原理及工艺 (10)四、推钢式加热炉的主要结构 (11)五、联想近几年我国轧制技术的发展 (12)第二部分 : 推钢式加热炉的相关计算一、炉膛内的辐射的计算……………………………………二、炉子的基本尺寸的设计及相关计算……………………三、金属加热的计算…………………………………………四、燃料燃烧的相关计算……………………………………五、炉子热平衡的计算………………………………………第三部分 : 换热器设计…………………………………………一、换热器的介绍…………………………………………二、换热器设计计算………………………………………第四部分:主要参考文献及附表………………………………第五部分 : 总结…………………………………………………前言本学期我们进行了冶金本专业的一些设计,特别是在我们的冶金热工基础,也有一门设计,这无疑让我们学习了一些在我们的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这让我们很高兴。

时间虽不是那么长,只有两个星期的时间,但是这两个星期却对我们的学习有了很大的帮助,让我们认识到学习是从一步一步开始的,没有一个很好的基础,是不可能把我们想要的东西得到的。

以下是我的个人学习和设计的全部内容。

加热炉是我们冶金行业里的一个不能少的机械设备,所以我们这次的主要设计就是设计加热炉。

通过设计可以使我们初步掌握炉子设计的步骤、原则与方法,并进而了解一般工业炉设计的基本规律,可以使我们将各专业知识进行综合应用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读图、制图及查阅资料的能力得到锻炼并加以提高。

在国民经济的很多生产部门中,工业炉作为一个重要设备而存在,要使炉子达到优质高产、低耗的要求,有一个合理的炉体结构是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工业炉是工业原材料的冶炼、加工或成员的精制过程中,为实现预期的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所需要的加热装置。

两段推钢式连续加热炉说明书

两段推钢式连续加热炉说明书

3.1 设计计算基本技术数据以碳素钢标准坯尺寸,20℃冷装,天然气不预热为标准计算3.1.1 加热金属料坯种类:普碳钢(20#钢)尺寸规格: 90×90×2400mm金属开始加热(入炉时)平均温度:20℃金属加热终了(出炉时)表面温度:1250℃金属加热终了(出炉时)横断面温差:≤35℃3.1.2 炉子生产率:P=22t/h3.1.3 燃料燃料种类:天然气;成分(干):表3.1 天然气干成分(%)天然气预热温度:t燃=20℃。

3.1.4出炉膛烟气温度:t烟气=650℃3.1.5助燃空气预热温度(烧嘴前):t空=300℃3.2 燃料燃烧计算3.2.1 天然气的干、湿成分换算根据热发生炉煤气温度t混=400℃时,查表得g水干=35g/Nm3(干气体),干湿煤气的转换系数为:K=100100+0.124g干=100100+0.124×35=0.9584把k=0.9584,代入 M湿= k×M干,结果见下表:表3.2 天然气湿成分(%)3.2.2 计算天然气低位发热值Q 低 =126.15CO 湿+107.26H 2湿+356.51CH 4湿+233.45H 2S 湿+634.73C 2H 6湿 =126.15×0.01+107.26×0.086+356.51×93.119+634.73×0.460 =33500.3KJ/Nm 3 3.2.3 理论空气需要量L 0:L 0=0.5CO 湿+0.5H 2湿+2CH 4湿+1.5H 2S 湿+3.5C 2H 6湿−O 2湿21·=0.5×0.086+0.5×0.01+2×93.119+1.5×0+3.5×0.460−021·=8.95Nm 3/Nm 33.2.4 实际空气需要量L n : 取n=1.05 ,有:L n = nL 0= 1.05× 8.95=9.40Nm 3/Nm 3L n 湿 = (1+0.00124×35)×9.40= 9.81Nm 3/Nm 33.2.5 计算燃烧产物生成量及成分V CO 2′=0.01(CO 湿+CO 2湿+CH 4湿+2C 2H 6湿) =0 .01×(0.01+0.297+93.119+2×0.460)= 0.943Nm 3/Nm 3 V O 2′=0.21(n −1)L 0 =0.21×(1.05−1)×8.95=0.094Nm 3/Nm 3 V N 2′= (N 2+79L n ) ×0.01 =(1.869+79×9.81)×0.01=7.768Nm 3/Nm 3V H 2O ′=(H 2湿+2CH 4湿+H 2S 湿+3C 2H 6湿+0.124g H 2干.L n ) ×0.01 =(0.086+2×93.119+4.159+3×0.460+0.124×35×9.81)×0.01=2.344Nm3/Nm3V n = 0.943+0.094+7.768+2.344=11.15Nm 3/Nm 3。

加热炉大修技术规格说明书

加热炉大修技术规格说明书

目录1 加热炉原始数据及总体改造要求 (3)1.1.原加热炉尺寸 (3)1.2.原有加热炉技术性能 (3)1.3.改造后加热炉性能指标 (4)2 工艺设备 (5)2.1.炉体尺寸 (5)2.2.炉体钢结构 (5)2.3.加热炉砌筑 (5)2.4.供热负荷分配及燃烧器 (7)2.5.蓄热体 (8)2.6.换向系统 (8)2.7.供风系统 (8)2.8.煤气系统 (9)2.9.排烟系统 (9)2.9.3.辅助烟道 (9)2.10.烘炉系统 (9)2.11.吹扫放散系统 (9)2.12.仪表用气系统 (10)2.13.支撑梁及滑块 (10)2.14.水封槽及刮渣机构 (10)2.15.水冷系统 (10)3 机械设备 (11)4 液压、润滑系统 (12)4.1.液压系统 (12)4.2.甘油润滑系统 (12)5 汽化冷却系统 (13)6 加热炉仪表自动化系统 (14)6.1.PLC系统主站 (14)6.2.调节阀 (14)6.3.流量检测装置 (14)6.4.热电偶 (14)6.5.燃烧系统热电阻 (14)6.6.工业电视 (14)6.7.激光定位仪 (14)6.8.水冷系统检测元件 (14)6.9.汽化冷却系统检测元件 (14)6.10.液压系统检测元件 (14)6.11.位移传感器 (15)6.12.压力检测元件 (15)6.13.CO检测仪表 (15)6.14.电缆 (15)6.15.桥架 (15)6.16.其它 (15)7 加热炉电气系统 (16)7.1.照明系统 (16)7.2.MCC柜 (16)7.3.动力电缆 (16)7.4.控制电缆 (16)7.5.PLC系统 (16)7.6.桥架 (16)7.7.其他 (16)8 上位机及UPS系统 (17)9 L1级程序及画面 (18)10 土建 (19)1加热炉原始数据及总体改造要求1.1.原加热炉尺寸装出料辊道中心线间距…………………………………………… 42900mm 加热炉砌体长度…………………………………………………… 36800mm 加热炉有效长……………………………………………………… 35400mm 加热炉砌体宽……………………………………………………… 13100mm 加热炉内宽………………………………………………………… 12100mm 加热炉上部炉膛高度……………………………………………… 1650mm加热炉下部炉膛高度……………………………………………… 2200mm装料辊道上表面标高……………………………………………… +800mm出料辊道上表面标高……………………………………………… +800mm加热炉地坑上表面标高…………………………………………… -8100mm 1.2.原有加热炉技术性能1.2.1炉子用途✧轧制前钢坯加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00mm中宽带轧钢工程蓄热推钢式加热炉技术规格书1 工程概况本工程拟新建一条700mm中宽带轧钢车间,采用三班运转连续工作制,节假日不休息。

轧机有效年工作时间6800小时。

配置双蓄热式推钢式加热炉1座。

生产线出炉辊道辊面标高为+800mm(拟定)。

1.1 项目说明1.1.1 生产规模年产各种规格热轧中宽带钢130 万吨。

1.1.2 产品规格带钢厚度:1.6(1.2)~8.0mm带钢宽度:400~580mm最大卷重:~6200kg钢卷尺寸:内径:Φ520mm ,外径:最大Φ1600mm1.1.3 生产钢种普通碳素结构钢、优质碳素结构钢、低合金高强钢及冷轧料等。

1.1.4 原料条件年需原料量:连铸坯由连铸车间提供,年需要量为134.02万吨。

连铸坯规格:坯料尺寸:165×400~560×9000mm;坯料重量:~6360kg。

坯料应满足国家标准YB2011—2004 中规定内容。

坯料内部不能有裂纹、气孔、缩孔,夹杂物等缺陷,硫和碳的偏析要分布均匀。

1.2 产品大纲按规格及钢种分配的产品大纲见表1-1和表1-2。

表1-1 按规格分配的产品大纲宽度(mm)厚度(mm)小计比例% 1.2~1.6 1.7~2.5 2.6~4.0 4.0~5.5 5.5~8.0400~449 8 16 16 6 6 52 40 450~499 6 11 11 8 3 39 30 500~580 14 14 7 4 39 30 合计14 41 41 21 13 130比例(%)10.77 31.54 31.54 16.15 10 100 表1-2 按钢种分配的产品大纲序号产品名称代表钢种计划年产量(万t)百分比(%)1 碳素结构钢Q195、Q215、Q235 26 202 优质碳素结构钢40Mn、50Mn、65Mn 39 303 冷轧料08AL、03AL、SPHC、SPHD 52 404 低合金高强钢16Mn、Q345 13 10合计130 100 1.3 能源介质条件1.3.1 燃料高炉煤气:压力:8~10KPa;热值:750×4.18KJ/Nm3;点火烘炉燃料:高炉煤气。

2 推钢炉的技术要求2.1 推钢炉的设计、制作要求1)投标方应该采用成熟的、最优化的设计方案,采用先进技术,满足质量和生产的要求,能够反映出贵公司的先进技术水平。

2)炉体及主要的附属设备包括机械、电气仪表、计算机等应该运行稳定,易于操作和维护,运行成本低,同类设备、零部件具有互换性。

3)加热炉正常的运行时间应该在半年以上,加热炉所特有的停炉清渣,更换蜂窝体等检修项目,必须与轧机的检修同步进行,即在热轧生产线检修期间才能同步安排加热炉的检修,而不允许因加热炉需要安排清渣或大规模更换蜂窝体等检修工作,让轧线安排大修。

4)在设计加热炉时,加热炉的加热能力以及装钢和出钢节奏,能够与连铸和轧机的能力相匹配,满足轧机生产各种规格产品时的产量要求。

2.2 推钢炉基本要求本加热炉为高炉煤气、空气双蓄热燃烧方式,四段式推钢加热炉,装出钢方式为推钢机推入,出钢机托出,采用单排布料,支撑梁采用汽化冷却方式。

固定煤气报警仪16套。

2.2.1 加热炉能力冷装额定产量:175t/h(标准坯);热装最大产量:220t/h(标准坯,热装>600℃,热装率>60%);冷装钢坯入炉温度:室温热装钢坯入炉温度:~600℃,预计热装量约占坯料总量的60%以上。

2.2.2 钢坯加热要求根据最终产品要求的不同,钢坯出炉温度为1150~1300℃。

长度及宽度温度偏差:≤30℃;断面温度偏差:≤30℃。

2.2.3 加热炉单耗冷装额定单耗:≤1.2GJ/t 坯(标准坯、碳素结构钢、煤气压力稳定);热装最大单耗:≤0.8GJ/t 坯(标准坯、碳素结构钢、煤气压力稳定)。

2.2.4 加热炉关键指标炉顶外表温度<90℃炉墙外表温度<70℃炉压控制:微正压<+30Pa。

氧化烧损:≤0.8%。

蓄热体使用寿命:≥12个月。

炉体整体寿命:≥6年。

2.2.5 加热炉控制水平顺控系统:钢坯从进入加热炉系统,完成定位,装钢,炉内运行,到炉后出钢辊道的过程实现计算机自动跟踪控制。

钢坯出炉后具有钢坯温度预报功能。

燃控系统:炉温、炉压计算机自动比例控制系统。

预留L2 接口,具备与轧机L2 计算机的通讯功能。

2.2.6 加热炉的主要结构尺寸装出料辊道中心线间距:39100mm(车间外道路受限)加热炉内宽:9700mm加热炉上部炉膛高度:1600mm(建议)加热炉下部炉膛高度:2200mm(建议)装出料辊道辊面标高:+800mm3加热炉主要技术性能要求3.1 加热炉本体结构3.1.1 加热炉砌体结构1)加热炉炉顶、炉墙工作层采用低水泥整体浇注的复合砌体结构,炉底采用复合砌筑结构,炉体具有良好的绝热保温性能,并具有良好的气密性。

炉体砌筑整体寿命6年以上。

2)炉子侧墙厚度不低于520mm,采用绝热材料与低水泥浇注料组合的结构形式。

3)炉顶厚度不低于330mm,采用绝热材料与低水泥浇注料组合的结构形式。

4)炉底应具有良好的保温性能和强度。

5)水梁整浇包扎应充分考虑其使用寿命,避免耐火材料剥落。

提供炉底各种水管的包扎方案图。

6)炉外汽化冷却管道、汽包的部分位置包扎80~120mm厚岩棉,外包0.5mm镀锌铁皮。

7)主要筑炉材料的选择应满足工艺使用要求,影响加热炉性能的关键材料由投标方提供相应参数,应达到或超过相应的国标。

低水泥浇注料和自流浇注料Al2O3含量≥60%;锚固砖采用LZ-55材质。

3.1.2 炉体钢结构1)炉体侧墙及端墙钢结构、炉顶吊挂钢结构、炉底支撑钢结构、圈梁要具有足够的强度并应考虑富余量。

炉皮钢板厚度不小于6mm。

2)炉侧平台支撑立柱和横梁要考虑到检修时承受的部分设备和材料的重量,炉子两侧走台应具有足够宽度以便于两侧烧嘴和设备的安装与维护。

3)炉顶部分架空、悬挂的调节阀等设备应具有操作、检修台面;4)在不同的平台和走廊的连接处设置楼梯,在平台和走廊边缘需设有栏杆。

吊装孔四周设置安全栏杆,设计合理的吊装孔。

平台、通道根据不同部位分别由型钢和花纹钢板或钢格板组成。

5)设置装置方便在线除渣,合理设置检修门数量及位置。

3.1.3 蓄热式燃烧系统蓄热系统的主要构成:蓄热式烧嘴;换向阀、换向程序及安全控制单元;空气供给系统;煤气供给系统;吹扫放散系统;排烟系统;点火烘炉系统。

蓄热烧嘴的设计应便于蓄热体的安装更换,蓄热烧嘴砖材质应具有优良抗热震性,投标方应提供选用材质方案。

蓄热体采用陶瓷蜂窝体,并设计挡板砖,全部采用刚玉莫来石材质。

(蓄热体重量)空气主管道的管道壁厚不得小于6mm,支管道的管道壁厚不得小于5mm;煤气、烟气主管道的管道壁厚不得小于6mm,支管道的管道壁厚不得小于5mm。

室外煤气管道设煤气排水器。

高炉煤气主管道设置电动调节阀,电动蝶阀、电动盲板阀和气动快切阀的四阀组;烘炉煤气管道与燃烧用煤气主管道分开,单独控制,并设置手动蝶阀、手动盲板阀和气动快切阀。

在煤气管道上设置煤气吹扫放散系统。

在空气分段管道上设置必要的防爆阀。

各段煤气、空气管道均设置流量测量及流量调节阀;各段煤烟、空烟管道均设置流量调节阀。

每个烧嘴前均设置手动阀门,煤气阀门采用三偏心金属硬密封蝶阀,空气阀门采用直线金属硬密封蝶阀。

鼓风机为两台,一用一备,均配置消音器;空引及煤引风机各一台;风机要求配备电动百叶窗。

设置空烟和煤烟两个钢烟囱,不单独设立副烟道。

加热炉的燃烧控制:在满足出炉板坯温度均匀性的前期下,建议采用分段分侧集中换向。

3.1.4 炉底水管合理的纵、横水梁和立柱设计,尽量减小管底比;炉内水梁立柱采用内层纤维毯包扎,外层采用自流浇注料包扎。

滑块全部采用Cr25Ni20Si2建议高度为70mm,耐热垫块应采用最优的形式和数量,减少垫块压痕和黑印。

炉底水管材质选用20g (GB5310-2008)。

3.1.5 汽化冷却系统加热炉水梁采用汽化冷却,低压自然循环(保证跨内天车顺行)。

汽包工作压力为1.27MPa。

汽化冷却系统包括循环水冷却系统、蒸汽系统、给水及除氧系统、软化水系统、排污及取样系统。

与之配套的自动化仪表系统,供配电系统,给排水系统。

设立单独的软水处理装置,供应汽化系统运行所需的软水。

提供汽化冷却设施设备布置方案图,特别要考虑应急和安全备用设备。

提供汽化冷却系统总体方案及汽化冷却设施主要设备表。

加热炉汽水自然循环系统,包括:1台汽包,1套循环供水管组和1套循环回水管组,1套给水调节阀组,2套蒸汽压力调节阀组。

汽包的设计、制造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TSG R0004-2009 《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的要求。

加热炉采用一套常温给水除氧系统。

从接点送过来的新水通过软水制备系统进行软化后进入软水箱(不小于25m3),软水经软水泵送常温除氧器进行除氧,除氧水经给水泵补充到加热炉汽包内。

设软水泵2台,1台泵运行,1台泵备用。

设柴油机补水泵,启动方式为全自动和手动两种方式,10s 内达到额定负荷。

要求蒸汽自动并网及自动放散。

设置排气消音器、取样冷却器、排污扩容器。

汽化系统设立水箱水位检测、水箱液位控制、汽包压力检测、汽包压力控制、汽包液位检测,汽包液位控制,工业电视监控汽包液位电视。

3.1.6 水冷系统及其他净环冷却水采用有压回水,闭环控制,回水温度检测。

出料炉门采用液压控制,炉门可自动或手动操作,与装出钢机联锁控制。

在加热炉两侧分别设立检修门。

3.2 加热炉机械设备加热炉机械设备包括:装料炉门升降机构、出料炉门升降机构等。

设备要求如下:✧所有设备的结构和机械部件的设计全部考虑承受动载荷所引起的冲击力。

✧运行机构性能良好、结构紧凑,外形美观。

✧设备具有足够的过载系数,在额定环境温度下可正常工作。

3.3 加热炉电气与自动化相关要求如下:1)加热炉厂家在加热炉区域设置加热炉电气室,内装二台受电柜,招标方提供二路380V电源。

2)汽化系统增加工业电视,用于监控汽包液位。

3)高温工业电视设置2个点,普通工业电视在汽包平台设置1个点,监视器为42”三星液晶(四画面显示)。

4)炉顶及周围设计固定式声光报警带数显的CO 检测仪16个点(炉顶4个,周围10个,液压站1个,操作室1个)。

现场的CO 固定式煤气报警仪,除了现场的声光报警之外,还要求将报警仪的数值能够在操作室的画面上显示。

5)留有与轧线、二级系统接口,保证完成钢坯的全线跟踪。

6)加热炉厂家应在其电气室内的MCC 柜内预留加热炉区域的照明、空调、通风、检修等电源。

7)炉子周边照明灯为防爆型,汽化平台上也设置照明灯。

8)各段汇集排烟管道设置连续温度测量。

9)PLC 系统CPU冗余率>20%,I/O冗余率>15%;10)汽包、除氧水箱采用磁滞液位计和双色液位计并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