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23课周亚夫军细柳拓展阅读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阅读:23周亚夫军细柳》优质课获奖教案_0

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阅读:23周亚夫军细柳》优质课获奖教案_0

23.《周亚夫军细柳》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反复朗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把握主要人物的形象特点。

2、学习侧面描写与正面描写相结合,通过对比衬托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

3、引导学生感受周亚夫的品格,激发学生强烈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反复朗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把握主要人物的形象特点。

教学难点:学习侧面描写与正面描写相结合,通过对比衬托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方法:朗读法、合作探究法教学过程:一、导入1、读史可以使人明智,鉴以往可以知未来。

2、第六单元单元分析,引入课文二、学习目标三、检查预习1、解读题目2、文学常识3、解词抢答四、初读课文,正字融情1、听读课文,正字音。

2、朗读提示:语速、节奏、重音和抑扬顿挫。

3、节奏划分4、师结合文章末段内容加以讲解,指名试读。

5、齐读课文。

五、复述课文,品评人物1、明确分工,组内复述→小组推荐复述。

2、品评人物(题目中的“周亚夫”)汉文帝为什么称周亚夫“真将军”?文中哪些地方有所体现?(勾画圈点)治军有方、军纪严明、刚正不阿(传统文化的渗透:“拜”和“揖”)。

六、自读课文,探究写法1、题目中的“军”“军”即“驻军”,是驻扎军队之意。

在写细柳军的这一段中,直接写“周亚夫”的笔墨并不多,甚至可以说是“千呼万唤始出来”:只有一个动作“持兵揖”,只有一句话“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那么文章是运用了什么方法来表现周亚夫的人物形象呢?2、题目中的“细柳”文中除了写细柳营之外,还提及了霸上和棘门两个军营,写那两个军营有什么作用呢?3、小结:侧面描写(军士吏、军门都尉、壁门士吏)对比(细柳霸上、棘门)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丰满、立体。

七、拓展延伸假如你是班长,谈谈你会怎样承担起班长的职责?请以:假如我是班长,我会_______的句式回答。

(提示:团结同学、学习环境……)八、总结九、作业。

《周亚夫军细柳》注释、文言现象、翻译、阅读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上第23课】

《周亚夫军细柳》注释、文言现象、翻译、阅读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上第23课】

《周亚夫军细柳》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上第23课】班级:姓名:题型:【重点注释默写】【文言现象: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文言句式】【重点句子翻译】【课外文言文阅读】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1、分析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文言现象并解释:①军士吏被.甲:②改容式.车:③使之称谢.:④已而之.细柳军:⑤天子且.至:⑥成礼而去.:⑦其将固.可袭而虏也:⑧天子先驱..至:⑨军中闻.将军令:⑩持节.诏将军:⑪亚夫乃传言开壁.门:⑫请.以军礼见:⑬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⑭锐.兵刃:⑮军.⑯⑰改容式.车:2、一词多义:军:①周亚夫军.细柳:②至霸上及棘门军.:③上自劳军.:④曩者霸上、棘门军.:之:①已而之.细柳军:②不闻天子之.诏:③称善者久之.:以:①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②以.备胡:使:①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②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诏:①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②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劳:①皇帝敬劳.将军:②上自劳.军:③劳.其筋骨:居:①居.无何:②居.天下之广居.:为:天子为.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乃:于是上乃.使使持节:亚夫乃.传言开壁门:3、判断文言句式:①此真将军矣:②其将固可袭而虏也:③天子为动:④已而之细柳军:⑤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三、重点句子翻译:1、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

翻译:2、上自劳军。

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

翻译:3、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

翻译:4、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

翻译:5、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

”翻译:6、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

”翻译:7、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翻译:8、天子为动,改容式车。

翻译:9、嗟呼,此真将军矣!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

翻译:10、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翻译:四、课外文言文阅读: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其家世代受射。

新版【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周亚夫军细柳原文及译文.

新版【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周亚夫军细柳原文及译文.

23 周亚夫军细柳原文及译文作品原文文帝之后六年(1),匈奴大入边(2)。

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3),军霸上(4);祝兹侯徐厉为将军(5),军棘门(6);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7),军细柳(8),以备胡。

上自劳军(9)。

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

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10),锐兵刃,彀弓弩(11),持满(12)。

天子先驱至,不得入。

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13):“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

’”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

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14):“吾欲入劳军。

”亚夫乃传言开壁门。

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15):“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

”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16)。

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17):“介胄之士不拜(18),请以军礼见。

”天子为动,改容式车(19)。

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

”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

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

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月馀,三军皆罢。

乃拜亚夫为中尉。

孝文帝且崩时,戒太子曰:“极有缓急,周亚夫真可任将兵。

”文帝崩,拜亚夫为车骑将军。

(出自《史记·绛侯周勃世家》。

)作品注释(1)文帝:汉高祖刘邦之子刘恒,前180年至前157年在位。

吕后死后,周勃等平定诸吕,他以代王入为皇帝。

在位期间,执行“与民休息”的政策,减轻地税、赋役和刑狱,使农业生产有所恢复发展,又削弱诸侯势力,以巩固中央政权。

旧史家把他与汉景帝统治时期并举,称“文景之治”。

后六年,即汉文帝后元六年(前158年)。

(2)匈奴:我国古代北方的游牧民族。

(3)宗正:官名,负责皇族内部事务的长官。

(4)霸上:古地名,一作灞上,又名霸头、霸陵,因地处霸水西高原上得名,在今陕西西安市东。

(5)祝兹侯:封号。

(6)棘门:原为秦宫门,在今陕西咸阳东北。

(7)河内:郡名,今河南北部地区。

守,郡的行政长官。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23 周亚夫细柳课文原文阅读 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23 周亚夫细柳课文原文阅读 新人教版

周亚夫细柳
周亚夫细柳司马迁
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乃以宗正刘礼为将,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棘门;以
河内守亚夫为将,细柳,以备胡。

上自劳。

至霸上及棘门,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

已而之细柳,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
弩,持满。

天子先驱至,不得入。

先驱曰:“天子且至!”门都尉曰:“将令曰:‘中
闻将令,不闻天子之诏。

’”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

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吾欲入
劳。

”亚夫乃传言开壁门。

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约,中不得驱驰。

”于是天子乃按
辔徐行。

至营,将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礼见。

”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
人称谢:“皇帝敬劳将。

”成礼而去。

既出门,群臣皆惊。

文帝曰:“嗟乎,此真将矣!曩者霸上、棘门,若儿戏耳,其将固可
袭而虏也。

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1 / 1。

《周亚夫军细柳》选择、翻译、阅读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上第23课】

《周亚夫军细柳》选择、翻译、阅读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上第23课】

《周亚夫军细柳》选择、翻译、阅读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上第23课】《周亚夫军细柳》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上第23课】班级:姓名:题型:【选择题】【重点句子翻译】【课外文言文阅读】一、选择题:1、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 )A.军.细柳上自劳军.B.居.无何佛印居.右,鲁直居左。

C.乃使.使持节诏将军使.他人代将D.已而之.细柳军赵之.良将也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字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天子为动为宫室、器皿B.居无何居天下之广居C.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见渔人,乃大惊D.使人称谢长跪而谢之3、下列加点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军霸上军:军队B.天子先驱至先驱:先行引导的人员C.亚夫乃传言开壁门乃:竟然D.上自劳军劳:劳动4、下列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乃.不知有汉B.军细柳,以.备胡以.光先帝遗德C.已而之.细柳军称善者久之.D.不足为.外人道也何为为.我禽5、下列加点词的用法、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 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横柯上.蔽B. 天子为.动为.宫室,器皿,人物C. 已而之.细柳军辍耕之.垄上D. 军.中不得驱驰周亚夫军.细柳6、下列句子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A.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B.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C.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D.其将/固可袭而/虏也7、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A.已而之.细柳军称善者久之.B. 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使.人称谢C.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天子为.动D. 吾欲入劳军.军.细柳8、选出下列句子中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A.将.以下骑送迎上使外将.兵B.天子且.至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C.已而之.细柳军辍耕之.垄上D.其将固.可袭而俘也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军:驻扎B. 已而之细柳军之:到达C. 居无何,上至居:停留D. 将军亚夫持兵揖曰持:率领10、对下列句子的翻译,有误的一项是()A、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拓展阅读:第23课《周亚夫军细柳》及答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拓展阅读:第23课《周亚夫军细柳》及答案

为人大须学文太宗谓房玄龄曰:“为人大须学问①。

朕往为群凶未定,东西征讨,躬亲戎事,不暇读书。

比来四海安静,身处殿堂,不能自执书卷,使人读而听之。

君臣父子②,政教之道,共在书内。

古人云‘不学,墙面③,莅事惟烦④。

’不徒言也。

却思少小时行事,大觉非也。

”——选自《贞观政要》【注释】①大须学问:很应该学习与求问。

②君臣父子:指君臣父子之间的相处原则。

③墙面:面对墙壁(一无所知)。

④莅事惟烦:处理事情只会麻烦。

【且读且练】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

(1)朕往.为群凶未定()(2)躬亲..戎事()(3)不暇.读书()(4)比.来四海安静()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不学,墙面,莅事惟烦。

(2)却思少小时行事,大觉非也。

3.唐太宗认为不读书的后果是什么?请用原文回答。

参考答案:1.(1)早先(2)亲自(3)空闲(4)近2.(1)不学习,就犹如面对墙站着,眼前只是一片空白,处理事情只会感到麻烦。

(2)回想我年轻时所做的事情,感到很多做错了。

3.莅事惟烦。

附参考译文:唐太宗对房玄龄说:“做人很应该学习与求问。

我过去因为许多敌人没有平定,东征西讨,亲自参与军事,没有空暇读书。

近来天下太平,我人在殿堂,不能亲自拿着书卷,(就)命令别人读给我听。

做国君、做臣子、做父亲、做子女的道理,政令教化的道理,都在书中。

古人说:‘不学习,就犹如面对墙站着,眼前只是一片空白,处理事情只会感到麻烦。

’这不只是说说。

回想我年轻时所做的事情,感到很多做错了。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处事原则,比如周亚夫的治军严明、忠于职守。

阅读左面的文章,看看杨震是以怎样的态度面对王密的重金酬谢,从中可以看出杨震具有怎样的人品。

杨震传杨震字伯起,弘农华阴人也……震少好学,明经博览,无不穷究。

诸儒为之语曰:“关西孔子杨伯起。

”大将军邓骘(zhì)闻其贤而辟之,举茂才,四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

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

部编版新人教八年级语文上册初二课内文言文阅读:周亚夫军细柳

部编版新人教八年级语文上册初二课内文言文阅读:周亚夫军细柳

课文全解
全文综合分析
写作 ①借助对比衬托的手法,鲜明地展现了 特色 人物的性格特征。
②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表现了 周亚夫的真将军风范。 文章 本文记载了周亚夫驻军细柳时的一段事 主旨( 迹,赞扬了周亚夫的治军严谨、刚正不 思想 阿。 感情)
课文全解
阅读 启示
当今时代,每一位领导干部、国家公务 员,甚至工程设计师、一线工人等等他 们的工作岗位就是一道“防线”,只要 发扬周亚夫的这种敬业精神,恪尽职守 ,敬业乐业,我们的事业终会取得辉煌 的成就。
课文全解
段落 写汉文帝劳军的经过,重点写了汉文帝 评析 在细柳营被挡的一段史实,衬托出周亚
夫治军之严。
课文全解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乎,此真 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 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 善者久之。 【译文】出了细柳军营的大门,许多大臣都深 感惊诧。文帝说:“啊!这才是真正的将军啊。 先前霸上、棘门军营,像儿戏罢了,那些将军 一定会被袭击而俘获。至于周亚夫,岂能被侵 犯!”对周亚夫赞叹不已。 [曩:先前。固:必,一定。]
课文全解
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 请以军礼见。” 【译文】到了大营,将军亚夫手持兵器行礼, 然后说:“我是盔甲在身的将士,不能跪拜, 请允许我以军礼参见。” [介胄:铠甲和头盔,用作动词,指披甲戴 盔。]
课文全解
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 将军。” 【译文】皇上被感动了,表情严肃起来,扶着 车前横木俯下身子,派人告知说:“皇帝敬重 地慰劳将军。” [式:同“轼”,用作动词,扶轼。谢:告 知。]
课文全解
内 (5)结尾处文帝的感叹是侧面描写,藉以 容 将霸上、棘门与细柳营再做对比,突出周 分 亚夫“真将军”的风范。(6)人物形象—— 析 周亚夫:忠于职守、治军严明、不卑不亢

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六单元 阅读 23:周亚夫军细柳》公开课教案_7

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六单元  阅读  23:周亚夫军细柳》公开课教案_7

《周亚夫军细柳》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授课教师:课堂类型:工作单位:《周亚夫军细柳》基于标准的教学方案【教材来源】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人民教育出版社(教育部审定2017)【内容来源】初中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单元主题】名人的品格和志趣【课时】1课时【课堂类型】翻转课堂【授课对象】八年级学生【设计者】【目标确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文言文阅读方面:(1)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

(2)重视“有感情地朗读”,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态度。

口语表达方面:(1)自信、负责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做到清楚、连贯、不偏离话题。

(2)讨论问题,能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有中心、有根据、有条理。

能听出讨论的焦点,并能有针对性地发表意见。

2、教材分析《周亚夫军细柳》是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以名人的品格和志趣为主题)的一篇人物传记,节选自《史记》,讲述了汉文帝在霸上、棘门、细柳三处军营劳军的故事,勾勒出了一个治军严明、刚正不阿的“真将军”形象。

本单元要求学生阅读经典作品,用心感受古人的智慧与胸襟,从而将其发扬光大。

同时,学习这个单元,还要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多读熟读,积累常见文言词语和名言警句,不断提高自己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基于以上要求,《周亚夫军细柳》这一课的主要学习目标即是积累文中重要词语,疏通文意,分析周亚夫人物形象,思考周亚夫品质的当代意义。

3、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文言文阅读能力,积累了一定数量的文言文实词、虚词,且能够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疏通文章大意。

但对个别重要字词句的理解还需要老师的点拨和讲解才可牢固掌握。

此外,本文写人记事是非常生动的,故事性、场景性强,人物形象鲜明,容易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在疏通大意的情况下,用课本剧表演的形式再现故事情节,深入理解周亚夫的人物形象,号召学习周亚夫的优秀品质,用古人的胸襟和智慧照亮自己的人生就水到渠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人大须学文
太宗谓房玄龄曰:“为人大须学问①。

朕往为群凶未定,东西征讨,躬亲戎事,不暇读书。

比来四海安静,身处殿堂,不能自执书卷,使人读而听之。

君臣父子②,政教之道,共在书内。

古人云‘不学,墙面③,莅事惟烦④。

’不徒言也。

却思少小时行事,大觉非也。


——选自《贞观政要》【注释】①大须学问:很应该学习与求问。

②君臣父子:指君臣父子之间的相处原则。

③墙面:面对墙壁(一无所知)。

④莅事惟烦:处理事情只会麻烦。

【且读且练】
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

(1)朕往.为群凶未定()
(2)躬亲
..戎事()
(3)不暇.读书()
(4)比.来四海安静()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不学,墙面,莅事惟烦。

(2)却思少小时行事,大觉非也。

3.唐太宗认为不读书的后果是什么?请用原文回答。

参考答案:
1.(1)早先(2)亲自(3)空闲(4)近
2.(1)不学习,就犹如面对墙站着,眼前只是一片空白,处理事情只会感到麻烦。

(2)回想我年轻时所做的事情,感到很多做错了。

3.莅事惟烦。

附参考译文:
唐太宗对房玄龄说:“做人很应该学习与求问。

我过去因为许多敌人没有平定,东征西讨,亲自参与军事,没有空暇读书。

近来天下太平,我人在殿堂,不能亲自拿着书卷,(就)命令别人读给我听。

做国君、做臣子、做父亲、做子女的道理,政令教化的道理,都在书中。

古人说:‘不学习,就犹如面对墙站着,眼前只是一片空白,处理事情只会感到麻烦。

’这不只是说说。

回想我年轻时所做的事情,感到很多做错了。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处事原则,比如周亚夫的治军严明、忠于职守。

阅读左面的文章,看看杨震是以怎样的态度面对王密的重金酬谢,从中可以看出杨震具有怎样的人品。

杨震传
杨震字伯起,弘农华阴人也……震少好学,明经博览,无不穷究。

诸儒为之语曰:“关西孔子杨伯起。

”大将军邓骘(zhì)闻其贤而辟之,举茂才,四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

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

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

”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

何谓无知!”密愧而出。

后转涿郡太守。

性公廉,不受私谒。

子孙常蔬食,步行。

故旧长者或欲令为开产业,震不肯,曰:“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
——节选自《后汉书》
参考答案:
面对王密的重金酬谢,杨震以“天知,神知,我知,子知。

何谓无知”而坦然拒绝。

这说明杨震是一
个廉洁奉公的人。

附参考译文:
杨震,字伯起,是弘农华阴人……杨震从小就好学,明习经学,博览群书,对学问没有不深究到底的。

众儒生说:“杨伯起就是关西的孔子啊。

”大将军邓骘听说杨震贤明,就派人征召他,推举他为秀才,多次升迁,官至荆州刺史、东莱太守。

在他赴郡的途中,路经昌邑,他从前举荐的荆州秀才王密担任昌邑县令,拜见(杨震),到了夜里,王密怀揣十斤金子来送给杨震。

杨震说:“我了解你,你不了解我,为什么呢?”王密说:“深夜里没有人知道。

”杨震说:“上天知道,神明知道,我知道,你知道。

怎么能说没有人知道呢!”王密(拿着金子)羞愧地出去了。

后来,杨震调到涿郡任太守。

他本性公正廉洁,不肯接受私下的拜见。

他的子孙常吃蔬菜,步行出门。

他的老朋友中有年长的人想要让他为子孙置办一些产业,杨震不答应,说:“让后代被称作清官的子孙,把这个馈赠给他们,不也是很优厚吗?”
张释之执法
其后,拜释之为廷尉。

顷之,上行出中渭桥①,有一人从桥下走出,乘舆马惊。

于是使骑捕,属之廷尉②。

释之治问。

曰:“县人来③,闻跸④,匿桥下。

久之,以为行已过,即出,见乘舆车骑,即走耳。

”廷尉奏当⑤:“一人犯跸,当罚金⑥。

”文帝怒曰:“此人亲惊吾马,吾马赖柔和,令他马,固不败伤我乎?而廷尉乃当之罚金!”释之曰:“法者天子所与天下公共也。

今法如此而更重之,是法不信于民也。

且方其时,上使立诛之则已。

今既下廷尉。

廷尉,天下之平也,一倾,而天下用法皆为轻重,民安所错其手足?唯陛下察之。

”良久上曰:“廷尉当是也。


——选自《史记》【注释】①中渭桥:在长安之北。

②属之廷尉:交给廷尉处置。

③县人:指皇帝;也有说是远县的人。

④跸(bì):古时帝王出行时,开路清道,禁止他人通行。

⑤当:判处。

⑥当罚金:汉代令,“跸先至而犯者,罚金四两。


【且读且思】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于是使骑捕,属.之廷尉
(2)匿.桥下
(3)唯.陛下察之
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的画线句。

3.请在原文中找出一句与“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意思相近的话,并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4.读了这则短文,你认为张释之是一个怎样的人?
参考答案:
1.(1)交给(2)藏(3)希望
2.如今,依照法律应当是这样判定的,而要再加重处罚,这样法律就不会取得老百姓的信任。

3.法者天子所与天下公共也。

意思是,法律是皇帝和天下人所共有的,也就是说任何人都应该遵章守法。

4.张释之是一个坚守法度、不逢迎皇上的人。

附参考译文:
后来,任命张释之做了廷尉。

不久,皇上出行,经过中渭桥,有一个人从桥下面跑出来,使皇上的御马受到了惊吓。

于是(皇上)命令骑兵捉拿(那人),交给廷尉治罪。

张释之审问,那人说:“皇帝来到这里,开路清道,(我)就藏在桥下面了。

过了很久,我以为皇上已经过去了,就出来,看到皇上的马车和仪仗队,立刻就跑了。

”廷尉上奏应判的罪刑:“一个犯了冲撞皇帝出行车队的罪,应该处以罚金。

”文帝发怒说:“这个人惊吓了我的马,好在我的马性情柔和,换成是其他的马,不是把我摔伤了吗?可是廷尉却只判
处罚金!”张释之说:“法律是皇帝和天下人一同遵守的。

如今,依照法律应当是这样判定的,而要再加重处罚,这样法律就不会取得老百姓的信任。

况且在当时,如果皇上立刻诛杀了他也就罢了。

如今已经交给廷尉处理了,廷尉是天下公平之所在,一旦有倾斜,那么天下人在使用法律时都会任意取轻或取重,(那么)人民把自己的手脚放在哪里好呢?希望陛下明察此事。

”过了很久,皇上说:“廷尉处理得对啊。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