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5617 项玥 广告案例分析之青岛啤酒
青岛啤酒案例分析报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青岛啤酒采用的渠道模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直分销渠道模式,一种是大客户。
直分销渠道模式,其渠道模式为:事业部——啤酒厂家——零售终端。
直供模式概括地说就是:“门对门服务”、“地毯式轰炸”。
“门对门服务”即从厂门到店门直接送货上门;“地毯式轰炸”即不放过任何一个可以卖啤酒的销售点。
全国市场的销售分公司和办事处已发展至 49 个,有效覆盖全国主要市场。
所谓大客户模式,就是厂商将产品交付经销商,由经销商自行对当地市场进行开辟,而厂商只在产品和服务上做配合。
青岛啤酒运用这种模式实现了经销商和厂家两方面资源的整合:一方面有效利用经销商在当地市场的各项优势资源,有效的开辟和拓展市场;另一方面,厂商设立专门的人客户经理,提供费用申请、培训咨询、促销指导等方面的专业服务,配合经销商的市场操作。
青啤的渠道模式为:青啤—经销商—批发商—零售终端—消费者;青啤—经销商—零售终端—消费者;长度分别为 3 ,2。
因此青啤的渠道模式为中长型。
不同长度的渠道有不同的特点,零级渠道:易启动、快周转、强推销、稳价格、近市场;(控制、集中目标市场)。
一级渠道:比零级渠道的效率高,比多级渠道的分销速度快;多级渠道:渠道网点多,路线长,快速铺设大范围市场,市场辐射的半径大,风险分担(灵便、高覆盖)。
其渠道渠道宽度有密集型分销和独家型分销两种,由这两种混合成为混合型渠道。
密集型渠道为宽渠道,独家型渠道为窄渠道。
独家分销适合成本率先战略,控制渠道比较容易,分销商的竞争度比较低,能够节省一定费用,但是市场覆盖面校,顾客接触率低,过分依赖中间商。
密集分销适合集中化战略,市场覆盖面达,顾客接触率高,能够充分利用中间商,但是控制渠道比较难,由于分销商多所以控制渠道比较难,费用高,分销商之间为了争夺创造商的资源竞争激烈。
(3)青岛啤酒案例分析

青岛啤酒的营销策略分析班级:市场营销(应用)2013-1班组号:第三组组名:老司机小组成员:邓国倩、苏惠琴、谭昱辉覃德旺、庞炎波目录1、概述 (1)1.1公司简介 (1)1.2公司的历史沿革 (2)2、市场分析 (2)2.1中国啤酒行业发展状况 (2)2.2主要经营方式 (3)2.3主要竞争对手 (3)3、青岛啤酒的发展历程 (4)4、消费者购买行为分析 (5)5、市场定位与品牌定位 (5)5.1市场细分 (5)5.2目标市场选择 (6)5.3市场定位与品牌定位 (6)6、产品策略 (6)6.1产品组合 (6)6.2产品组合策略 (7)6.2.1扩大产品组合策略 (7)6.2.2低价产品策略 (7)6.2.3高价产品策略 (7)7.分销渠道策略 (8)7.1渠道结构 (8)7.2渠道决策 (8)8、价格策略 (9)8.1定价方法 (9)8.2价格策略 (9)8.3非价格策略 (9)8.3.1产品品牌个性化 (9)8.3.2广告策略 (10)9、促销策略与公共关系 (10)9.1促销策略 (10)9.1.1广告促销和名人促销 (10)9.1.2情感促销 (10)9.1.3文化促销 (11)9.1.4体育促销 (11)9.1.5新闻促销 (11)9.2公共关系 (11)9.2.1形象公关 (11)9.2.2网络公关 (11)10竞争策略 (11)10.1差异化竞争策略 (11)10.2趋势 (12)11、主要结论与展望 (12)致谢 (13)参考文献 (13)1、概述1.1公司简介青岛啤酒公司的基本情况青岛啤酒,全称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
青岛啤酒始建于1903年,是中国历史最为悠久的啤酒生产企业。
1993年,青岛啤酒在香港和上海相继上市,无论是在资本市场还是在市场并购方面都可圈可点。
青岛啤酒是内地最大的啤酒生产商,其产品“青岛啤酒”分销到全球超过40个国家和地区,是国际啤酒市场中最知名的中国品牌。
自1997年1月以来,青啤在全国开展了声势浩大的收购活动。
青岛啤酒案例分析

青岛啤酒案例分析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青岛啤酒案例分析青岛啤酒是源于德国酿造工艺的啤酒制造商,在国内外享有盛名,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得越来越的的制造商涌入啤酒制造业,但青岛啤酒在传承历史的背景下,采用了有效的营销策略,使得它不仅没有衰落,更成为国内啤酒制造业的龙头。
优势:1、品牌优势。
相对于其他啤酒制造商来说现在的青岛啤酒有着明显的品牌优势,这是多年使用精准的营销策略的结果,青岛啤酒虽然只是一个品牌,但却逐渐成为青岛的象征,人们知道青岛是因为青啤。
2、文化优势:一年一度的青岛国际啤酒节在每个暑假开幕,汇聚了世界各地的上千百种啤酒品种,也聚集了来自五湖四海的朋友,青岛啤酒通过传播啤酒文化来巩固自己在行业的地位,也让青岛啤酒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3、地区优势:也许是青岛啤酒在开始就选择了并购的策略,开始是在山东范围内,后来扩展到全国。
不仅使得多个地区的啤酒制造商被并购,也使得青岛啤酒的名字越传越远。
劣势:1、文化劣势:一些地区的啤酒品牌虽然名气不如青岛啤酒,但是已经深深的被当地人所熟识,青岛啤酒并购这些企业的时候,若不注意品牌替换的过渡,就会深深触及本地人内心对于本地文化的信仰,使得当地消费者产生很大的排斥心里,导致代理商不敢轻易代理,销量无法达到预期。
2、地区劣势:青岛啤酒是来自北方的啤酒品牌,虽然在北方的许多城市已经享有盛誉,但对于南方的消费者来说,它仍然是一个相对陌生的品牌。
此外,青岛啤酒通过并购的方式占有的生产商虽然在工艺上与原配方保持一致,但是由于水土的原因,仍不能保持其原有的品质。
机会:1、从青岛国际啤酒节的举办可以看出,青岛当地政府将青岛啤酒作为一种旅游文化在传播,这是青岛啤酒的一个重要机遇。
2、国外对于啤酒需求很大,因此,能够把握住国外市场对于一个啤酒品牌来说很重要,青岛地处于山东半岛的沿海区域,港口发达,开发国外市场是青岛品酒的一个重要机遇。
青岛啤酒营销案例分析

40.00% 35.00% 30.00% 25.00% 20.00% 15.00% 10.00% 5.00% 0.00%
37%
39%
13% 5.20% 1-1.4元 1.5-1.6元 1.7-2元 2.1-3元 3% 3.1-4元 1% 4.1-5元 0.20% 5.1-7元
销售定价
通过数据的显示,散装的啤酒消费者能接 受的价位一般在3元左右,终端经营者的心 理价位则在1.5到2元之间。 因此在面对终端经营者的定价确定在2元, 并建议售价是3.5元
竞争者分 析
在国内,除青 岛啤酒外,还 有燕京啤酒、 重庆啤酒、兰 州黄河、西藏 发展等几家以 啤酒为主营业 务的上市公司, 青岛啤酒在国 内一直都是处 于领先地位, 所以青岛啤酒 还是可以保持 其竞争力.并使 用扩张战略, 继续保持领先 的市场占有率。
SWOT分析
优势(s)
劣势(w) 威胁(t) 机会(o)
海南地处热带,人口867万,经济和旅游业发达,消费水平 较高,对啤酒的消费需求旺盛。沿海渔区和东线中南部的消费者 以中低档产品消费为主,高档产品消费集中在经济条件优越、餐 饮娱乐发达的海口市、三亚市、儋州市等。上述区域的年消费量 大致如下: 区域 海口 三亚 儋州 其他市县 人口(万人) 200 70 98 490 年消费量(万千升) 12 6 6 16 海南不仅消费总量较大,而且人均消费水平较高。近年来, 由于国际旅游岛战略的开发,海南的影响力逐渐增大,来海南旅 游的人口增多,海南地处热带,长夏无冬,这又使得海南人钟爱 一年四季饮啤酒,因此对啤酒的需求成大幅度的上升。
渠道
(日常渠道
方便
战略渠道)
终端进货渠道的选择
70.00% 60.00% 50.00% 40.00% 30.00% 20.00% 10.00% 0.00% 60.60%
青岛啤酒案例分析

青岛啤酒案例分析青岛啤酒案例分析组员:王帅陈思吉吴雨桥汤竹君——2012年11月18日目录一、公司产品介绍1.1企业发展历史 (3)1.2企业现状 (3)1.3产品介绍 (3)1.4营销概况 (3)1.5 执行概要及目标 (4)二、营销环境分析2.1经济环境分析 (4)2.2政治法律分析 (5)2.3市场文化背景 (5)2.4技术背景 (5)2.5消费者行为分析 (5)三、SWOT问题分析3.1优势(S) (6)3.2劣势(W) (6)3.3机会(O) (6)3.4威胁(T) (7)四、STP目标市场定位理论4.1市场细分及目标选择 (7)4.2目标顾客分析 (8)4.3市场定位 (9)五、4P营销策略5.1产品策略 (10)5.2 价格分析 (11)5.3渠道分析 (12)5.4产品分析 (13)六、总结6.1总结 (13)一、企业介绍1.1 企业发展历史1.1.1 1903年8月由德国商人和英国商人合资在青岛创建1.1.2 1993年7月15日,青岛啤酒股票(0168)在香港交易所上市,是中国内地第一家在海外上市的企业。
1.1.3 1916年,日本人侵占了德国商人的股份,买下英国商人的股份,将公司更名为“大日本麦酒株式会社青岛工场”。
1.1.4 1945年随着日本的战败,工厂由青岛市政府当局派员接管,更名为“青岛啤酒公司”。
1947年6月14日,“齐鲁企业股份有限公司”从行政院青岛区产业处理局将工厂购买,定名为“青岛啤酒厂”。
一直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青岛啤酒才变为国有。
1.1.5 上世纪90年代后期,运用兼并重组、破产收购、合资建厂等多种资本运作方式,青岛啤酒在中国18个省、市、自治区拥有50多家啤酒生产基地,基本完成了全国性的战略布局。
1.1.62008年北京奥运会官方赞助商,目前品牌价值426.18亿元,居中国啤酒行业首位,跻身世界品牌500强。
1.2企业现状目前品牌价值502.58亿元,居中国啤酒行业首位,跻身世界品牌500强。
青岛啤酒 广告分析

青島啤酒廣告分析視傳二A 9718043吳苡瑄目前,青島啤酒在全中國共擁有43間啤酒生產廠、2間麥芽生產廠,分布於15個省市之中,全國共有49家分銷公司,涵蓋了大陸所有主要市場。
青島啤酒的產品市佔率高達大陸整體啤酒市場的14%,同時還出口到美國、歐洲、東南亞等40個國家及地區,出口量佔中國啤酒出口總量的一半以上,穩居啤酒行業第一名。
在台灣,代理青島啤酒進口的三洋維士比集團,94年青啤的銷售量達二十萬箱,約有新台幣一億四千四百萬元以上的營收,預估95年更預期銷售量可成長一.五倍。
三洋維士比集團引進中國大陸著名的青島啤酒,選在屏東縣內埔地區,建造一座年產十萬噸的大型觀光啤酒廠。
該酒廠廠房面積佔8.6公頃,投資新台幣三十億元,和世界第一大的啤酒設備製造商-克朗斯(KRONES)簽約,以原廠技術、工藝規劃設計新廠,生產本土市場所需的「台灣青島啤酒」,計劃在台灣「落地生根」,國內消費者可以喝到保存期限長、品質更穩定的在地純生啤酒,提高競爭力。
藝妓篇/watch?v=-P9cnuE0YkA分析音樂式;這支廣告青島啤酒是以喝酒的地點來做主線,喝的時機定位在「大家相聚在一起狂歡」的時候背景音樂以台語唱類似日本歌的旋律,廣告整體感覺年齡是偏向中年人以上的客層杜德偉-脫掉篇/watch?v=BZu_ZMvd-AY分析名人推薦式;請來明星杜德偉作代言,其中配合他當時的「脫掉」(歌曲)作為整支廣告的軸心,此支廣告內訴求脫掉雜質、苦澀,只留清澈透明,同時也脫掉原有的綠瓶身包裝,改以透明的包裝,從上支廣告和這支廣告比較起來,青島似乎開始慢慢轉型,年齡層也開始往下降五月天/watch?v=H2HN8GEmaGc分析名人推薦式;和上支廣告一樣打明星牌,但此支廣告以更年輕甚至有點搞怪的手法來表現,吸引年輕客群的企圖可見一斑,青島啤酒開始脫離原有的形象一週7天系列-星期一夫妻/watch?v=rfG_dqCkbjE>星期一篇先生未得到升遷而感到沮喪,提前從同事的升遷慶祝會離開,回到家開了青島啤酒來喝,不知情的太太見狀問:「還喝不夠?」,先生:「Peter升總經理了。
青岛啤酒的事件营销案例解析[资料]
![青岛啤酒的事件营销案例解析[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5818cc6c767f5acfa1c7cd34.png)
青岛啤酒的事件营销案例解析提出“激情成就梦想”的品牌新主张1903年8月,在中国诞生了第一座以欧洲技术建造的啤酒厂——日尔曼啤酒股份公司青岛公司。
经过百年沧桑,这座最早的啤酒公司发展成为享誉世界的“青岛啤酒”的生产企业——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
不久前,这家百年企业高调鲜明地发布了其“激情成就梦想”的品牌新主张。
在啤酒界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据青岛啤酒董事长李桂荣介绍,青啤推出百年以来的第一个品牌主张“激情成就梦想”,蕴涵了青啤百年的认真、进取、不断超越自我的传统文化,更体现了积极的社会价值观,更为百年品牌增添了激情、活力的因子。
有营销专家评论认为,青岛啤酒以“激情成就梦想”作为新时期的品牌主张,口号鲜活,时代感强,对于吸引年轻一代的啤酒消费者具有很强的文化感染力。
寻找到符合企业文化的品牌主张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牵手“梦想中国”2005年6月16日,青岛啤酒宣布赞助中央电视台主办的第二届梦想中国大赛活动。
正式与“梦想中国”握手。
同时“梦想中国”正式采用青岛啤酒的品牌主张“激情成就梦想”作为活动的主题。
事件营销专家黄相如表示:“品牌俱乐部最难把握的是如何将两大品牌进行良好的融合,能够互相呼应。
青啤此次和央视的深度合作,将成为国内企业营销推广的良好案例。
” ,“梦想中国”采用“激情成就梦想”作为活动的主题,这是国内所有赞助活动中的首例,体现了青岛啤酒与央视在经营角度之外更深层次的合作。
当然,与“梦想中国”的合作,青岛啤酒也收益颇丰。
据有关机构公布的统计数据表明,此次,青岛啤酒近半年的《梦想中国》独家冠名,不仅得到了极高的广告回报,最主要的是通过梦想中国平台,青岛啤酒准确、广泛地传达了企业的文化内涵,并融合节目本身的定位,塑造了其在消费者心目中的企业形象。
据统计,通过各赛区的选拔赛这一平台,使品牌第一提及度上升1个百分点,产品的销量上升8个百分点以上。
在今年8月份,销售同比增长43%,9月份同比增长38%。
青岛啤酒市场营销案例分析

四 品牌管理的核心
管理好消费者大脑中的联想,在消费者的 大脑中建立起清晰的、个性化的、有感染力 的品牌联想 将酒文化融入到宣传与推广当中去
四、根据市场的需求变化对产品形象进行
新的包装和宣传 1、一尘不变的产品形象不能给消费者带来 新鲜感,影响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 2、根据市场、消费者的需求对产品形象 改变符合市场营销观念 3、符合不同新消费群体的不同需求
八品牌战略实施
• 新品牌战略:保持产品独特的质量优势,划分高、
中、低端三个不同的品类,多种子品牌,全面占 领市场,塑造时尚与激情的企业形象。 • 品牌战略执行计划: 1.划分现有子品牌品类 2.明确各个子品牌形象、目标消费者 3.根据子品牌形象重新设计包装 4.根据子品牌形象选择形象代言人 5.不同子品牌根据其形象实施不同的广告宣传
一认知品牌
品牌的内涵:
属性:产品本身的性质和特点 利益:顾客购买的是利益,属性需转化成利益 价值:品牌体现了一些生产者的价值 文化:品牌可能代表一种文化 个性:品牌反映一定的个性 用户:品牌暗示了购买或使用产品的消费者类型
一认知品牌
强势品牌的意义:
对企业而言:
1.创造市场和占有率 2.形成竞争防线 3.提供渠道助力 4.获得更高收益 5.应对环境变化 6.有赖于企业资本运营
青岛啤酒品牌管理案例分析
柳文贵 3100824119 杨秉昆 3100824121 蒋海云 3100824122 章晓颖 3100824123 李 蓉 3100824124
一认知品牌
识别功能—品牌是识别的标准 担保功能—品牌是对消费者的承诺和
沟通功能—品牌是产品与消费者的关系
品牌
保证
价值功能—品牌是无形资产
对消费者而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告案例分析之青岛啤酒10005617 项玥(一)品牌历程(二)品牌定位1、品牌形象分析2、产品定位分析3、品牌传播之道4、青岛啤酒取得阶段性胜利的原因5、青岛啤酒倡导“激情创造梦想”品牌核心价值理念(三)青岛啤酒广告案例(四)青岛啤酒前景预测(一)历程: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前身为国有青岛啤酒厂,始建于1903年,是中国历史最为悠久的啤酒生产厂。
1993年6月16日公司注册成立,随后在香港发行了H种股票并于7月15日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联交所”)上市,成为首家在香港上市的中国企业,同年7月公司在国内发行A种股票并于8月27日在上海证交所上市。
本公司的经营范围是啤酒制造以及与之相关的业务。
目前公司全资拥有青岛啤酒一厂、二厂、四厂、扬州啤酒厂、日照啤酒厂和青岛麦芽厂并控有青岛啤酒西安有限公司55% 的股份及深圳青岛啤酒朝日有限公司35%的股份。
目前公司销售收入、实现利税、出口创汇等指标位居中国啤酒行业之首。
青岛啤酒集团的发展目标就是要充分发挥品牌及技术优势,以民族资本为主,以弘扬民族工业为旗帜,国内收购兼并厂和新建厂并举,尽快扩大规模经济,并大力推进多元化经营,不断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尽快把青啤集团建成具有超强实力的、跨地区、跨行业、综合性的大型企业集团。
关键事件:青岛啤酒并购回顾并购历程第一阶段:1994-1996年为并购的探索期1994年10月28日,青岛啤酒与扬州市政府和扬州啤酒厂签订合同。
1995年12月18日,青岛啤酒与西安汉斯啤酒饮料总厂签订合资成立青岛啤酒西安有限责任公司的合同。
第二阶段:1997--1999年末为并购的发展期截至1999年末青岛啤酒共收购了全国10个省市的25家啤酒生产企业。
1997年青岛啤酒共发生了两次收购兼并事项,并合资成立一家新企业。
1997年11月22日,收购山东日照啤酒厂。
1997年11月22日,兼并青岛北海啤酒厂。
1997年12月16日,合资注册成立深圳青岛啤酒有限公司1998年4月2日,牵手花王。
1998年7月1日,入主平原。
1999年是青岛啤酒大规模低成本扩张的重要一年,发生了一系列的收购兼并事件,足以让人眼花缭乱。
第三阶段:2000--2002年末为并购的成熟期进入2002年以后,青岛啤酒所做的主要工作是对几年来并,购进来的企业进行内部整合。
在全方位开拓国内市场的同时,青岛啤酒公司致力于内部的系统整合,通过管理、技术、企业文化等优势资源的注入,子公司产品市场竞争力和销售份额均有大幅提高,规模效益也逐步显现:华南投资公司(原华南事业部,包括珠海、三水、深圳等公司)实现利润总额同比增长3倍,成为继西安公司之后,公司的又一重要盈利来源。
(二)品牌定位:1、产品定位分析预期定位:青岛集团主要分为两条产品线:青岛啤酒产品线(高端产品)和青岛啤酒家族系列产品线(中低端产品)。
青岛啤酒产品定位:大方典雅的,有品味的,高贵的,优质优价的。
青岛啤酒家族系列产品定位:大众化的,物美价廉的,平易近人的,地方消费者喜爱的。
消费者的态度:消费者对于青岛的高端产品的认可程度相当高,但是由于青岛啤酒对中低端产品的扩张只是九十年代后期才发起的,所以在中低端产品线上的认可程度不够高。
定位效果:总体来说,青岛啤酒的定位还是比较成功的。
消费者对于青岛啤酒的领导地位和全国性品牌的印象相当深刻,但是青岛啤酒的顾客忠诚度还有待提高。
由产品定位和以上数据分析得出,青岛啤酒是中国啤酒第一品牌,是中国啤酒行业唯一一个全国性啤酒品牌,是中国啤酒行业唯一一个世界知名品牌,其强大的品牌影响力在中国无可替代。
青岛啤酒业已建立了较为完善的产品线,分销渠道和在全国的布点也已经基本完成。
但是也存在一些劣势问题。
青岛啤酒所兼并的40多家企业仍然只是单兵作战,并没有完全纳入青岛啤酒集团的营销体系中,青岛啤酒集团的威力仍没有完全发挥出来。
青岛啤酒现在高中低档啤酒齐头并进,低档青岛啤酒将会拉低青岛啤酒的优雅的、有品味的中高档形象,高端产品和低端产品应该如何整合是个问题。
青岛啤酒消费者对啤酒的品牌忠诚度一般对一至两个啤酒品牌有较高的忠诚度,如果不注意品牌的整体规划和建设,消费者较容易发生品牌转换,其选择的范围很大。
在市场压力下,青岛啤酒进行了架构重组,对全国市场区域的营运范围·仓储活动进行重新规划。
品牌重组将40多个品牌减至10个以下。
减少自己人打自己人状况。
并且增减子公司的股权:增持了一些表现较好的子公司的股权。
而减持甚至注销表现较差的。
再通过减慢收购速度:减慢收购,并进行内部整合。
经过两次战略调调整,第一次确立了青啤在全国啤酒业第一的市场占有率。
第二次精益求精战略增强了青啤的市场竞争力。
2、品牌传播之道由上文的品牌形象分析可以看出,在品牌传播方面,青岛采取了一系列的品牌策略,接下来着重分析一下青岛啤酒的多品牌策略。
青啤的多品牌发展战略是在自己实践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实施该战略之后,使广告投入成本大大降低,无形资产迅速增强。
具体来看,多品牌战略主要有如下优势:(1)主、副品牌相互推进、互为补充,从而提升了整体形象。
青啤集团把“青岛”品牌作为主品牌,将并购企业的原有品牌作为副品牌,使之在运作中相辅相成。
青啤通过对扩张企业注入先进的技术、管理和企业CI形象,并在商标上加注“青岛啤酒系列产品”字样,使原品牌的内在质量和外在形象得到同步提升。
同时,青啤产品也实现了多品牌、多价位、多品种、多规格的特点,扩大了原来“青岛”品牌的影响力,从而达到“—剑双雕”的效果。
(2)避免了单品牌廷伸所产生的弊端,维护了主品牌的定位和形象。
经过长期市场的洗礼,青岛啤酒已在消费者心目中产生了特定的定位和相对稳定的核心内涵,甚至形成一种文化,而且具有不可取代性。
青岛啤酒是经过几代人创造出来的定位于中高档的著名品牌,拥有“高雅、华贵”的绅士文化内涵,消费者甚至是一种身份和风度的体现。
青啤考虑到新扩张的企业由于各方面都没有真正达到青岛啤酒应有的水平,如果允许其使用“青岛”品牌,必然会弱化原来品牌的形象,并进而影响整个市场。
这是有前车之鉴的。
1994年,青啤斥巨资收购扬州啤酒厂,在青啤的技术、工艺、管理等诸多软件尚未完全到位的情况下,就把产品换上了“青岛”商标。
原本希望借此缓解产量的不足,满足市场需求,却忽视了产品质量这一市场竞争的关键因素,忽视了产品质量与品牌的一致性。
结果,因产品质量没有得到消费者的认可,扬州版的青岛啤酒不但没有叫响扬州,反而损害了“青岛”品牌在当地的形象。
通过这个教训,青啤人运用自身品牌时更加谨慎,逐渐放弃了品牌延伸战略,而改变为多品牌战略。
在并购企业的产品未能达标之前,绝不轻易地把“青岛”品牌用于该企业之中。
(3)强化了本地原有品牌。
在收购与消化过程中,青啤总是强调企业文化要“兼收并蓄”,并力图做到将青啤的企业文化与当地文化相结合。
一般来说,青啤所扩张的企业大都有过耀煌的历史,品牌在当地消费者中还有着相当的影响力,企业之所以难以为继,多是管理不善造成的。
在这种情况下,简单地放弃原有品牌,无疑也是一种无形资产的流失。
因此,只要注入青啤先进的技术、管理优势和必要的发展资金,这些企业就可以起死回生,并重新焕发出活力。
比如,当年青啤只给被兼并的西安啤酒厂派去技术、设备和财务总监3人,品牌仍然使用在西安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汉斯”,如今企业不但起死回生,而且重新成为西安市利税大户,成为青啤集团的重要利润来源,这也是青啤多品牌战略成功的真实写照。
(4)降低了品牌运营风险。
多品牌运营,就像一艘吃水舱都隔开的大船一样,其中一个舱漏了,船并不会沉,这就是多品牌战略的风险缓冲优势。
在市场运作过程中,没有无风险的投资。
被青啤扩张的企业由于面对新的运作模式、新的环境,总会有或多或少的不适应之处,出现失误的几率虽小,但总是有的。
在这种情况下,采用多品牌战略,即使一旦哪个企业出现运作失误,但因其是地方品牌,市场影响力较小,并不会对“青岛”品牌造成直接和严重的影响,从而避免了整体的危机。
3、青岛啤酒取得阶段性胜利的原因:根据4P理论,4P指产品(Product)、2价格(Price)、3渠道(Place)、4促销(Promotion)。
产品:对于青岛啤酒产品本身来说,拥有纯净的口味,具有淡淡的酒花和麦芽香气,落口爽净。
多样的风味,区别为金质青岛啤酒、棕色青岛啤酒、黑色青岛啤酒、淡味青岛啤酒等,与丰富多样的产品组合战略,淡爽型系列酒、优质酒系列、金质酒系列、极品青岛啤酒、青啤王、青岛啤酒各个系列产品。
青岛啤酒拥有比较齐全产品线,但主打产品是青岛啤酒。
采用品牌渗透模式。
对收购的中低档地方品牌旧瓶装新酒,旧品牌保持不变。
由于中国啤酒品牌区域化现象十分明显有的消费者甚至有严重的本地情结。
产品销售呈现“差异化”趋势,根据各地消费者消费习惯和饮用习惯的不同调整产品使其不仅各有特色,而且符合当地人的饮用习惯。
价格:青岛啤酒采用差异化定价策略,涵盖了低端、中端到高端几乎所有市场,不同的市场价格也不一样,它的产品定位很明确。
可以满足不同层次消费者的需求。
它体系内有两套不同的定价策略:(1)青岛啤酒保持中高定位价格策略;(2)青岛啤酒家族系列酒采用大众化定位价格策略。
这两套定价策略的组合有效地将青岛啤酒的无形资产与地方品牌的地域和价格优势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渠道:青啤的多元化分销体系,即包括国内分销也有完善的国外分销体系。
在中国不断发展并建立起包括全国各级经销商,中高档餐饮终端,商超零售终端,低档餐饮终端和社区零售终端的多层次立体式的分销体系。
并且积极加强同各运营商的良好合作关系。
相对于在渠道方面一直渗透足够的竞争对手,完善的分销模式为青啤企业的发展获得了明显的渠道竞争优势。
迅速占据全国第一市场,与此同时其在产品质量、品牌等方面的优势也因此得到凸显。
促销:广告促销策略(1)青岛啤酒的广告语是“激情成就梦想力图给青岛啤酒一种年轻充满活力的形象,注重年轻的人群的宣传。
(2)球赛等广告场景贴近人们的生活,会给消费者一种在生活中是必不可少的感觉。
(3)五月天等年轻偶像的代言也会让让年轻人觉得喝青啤是时尚,是潮流。
4、青岛啤酒倡导“激情创造梦想”品牌核心价值理念青啤的公司使命“为生活创造快乐”其中以时尚,激情,体育元素为主。
青啤在代言的人的选择,广告,社会活动赞助方面都很好的植入了它的这种核心价值要素。
代言人的选择上,青岛啤酒选择青春人气偶像五月天很好的传递了青岛啤酒时尚,激情的理念。
赞助NBA“炫舞激情”拉拉队大赛,奥运会等活动,其中动感十足的舞蹈,狂欢的球迷配上青岛啤酒惯用的绿色,将青岛啤酒与体育的激情联系在了一起,同时也拉近了青岛啤酒与大众的距离。
(三)青岛啤酒广告案例广告语:青岛的,世界的/激情成就梦想广告方式:一年一度的“青岛啤酒节”;进军德国柏林,青岛啤酒纪念亭落成柏林,举行“百年青啤,百年青岛”图片展;青岛啤酒举办澳门“青啤百年采风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