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 唱 教 学 中 的 基 本 功 训 练
声乐基本功训练方法

声乐基本功训练方法
1. 音准练习
音准练习是声乐基本功的首要训练。
良好的音准要求歌手在唱歌时能够准确地发出每个音符。
练习音准可通过独唱或伴奏来完成。
训练的方法是先跟伴奏或钢琴弹奏的音调唱调式,然后逐渐唱出歌词,让歌手尽可能地准确掌握歌曲中每个音符的发音。
2. 声音控制
声音控制是声乐训练中的关键。
歌手需要控制喉咙和嘴唇的张合来形成合适的声音。
练习声音控制时,歌手应该找到自己的声音范围,然后逐步向上或向下调整音高。
并与之配合的是呼吸,歌手需保持正确的呼吸技巧。
3. 发声练习
发声练习是声乐训练的基础。
训练的方法是先松弛喉咙和口腔肌肉,然后吸气,向上甚至向下滑住音调,有弹性的效果。
此外,唱前的热身也非常重要,复唱唱法动作,以保持循序渐进的高标准。
4. 音色调节
音色调节是指歌手能够调节喉咙、口腔和发音位的形状和大小,以达到理想的音色。
训练的方法是逐步学习不同的喉咙和口腔调整的方法,如开喉咙或收紧唇部。
歌手还可以通过模仿不同歌手的咬字、吞音等唱法方式来提高音色。
5. 表演技巧
表演技巧也是声乐训练中不可忽略的部分。
歌手需要学习如何在舞台上表现,如舞台动作,眼神交流,演唱面部表情等。
这些技巧可以通过模仿音乐欣赏耳熟能详的演唱家来学习。
总之,声乐训练是一个漫长而系统的过程。
要成为一名合格的歌手,需要坚定信心和长时间的投入和各种练习技巧。
合唱训练教案

合唱课教学计划与总结指导思想:贯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使学生在思想品德、综合文化知识、情感智商、艺术审美能力等方面健康发展,培养全面发展的积极向上的跨世纪新人。
学生情况分析:合唱组的学生是从全校中挑选出来声音和歌唱方面比较优秀的学生,在发声方法和歌唱水平中相对来说比较好,有一定的基础。
教学要求:(一)、发声练习:在气息的控制下,逐步扩展音高;运用不同的力度、速度、音色表现;唱时保持音高,声音要饱满;学习二声部合唱,注意音量的均衡,音色的协调。
口型的圆润,声音饱和度的训练。
(二)、歌唱:每学一支歌曲,每节课应该进行检查,让个别学生起来演唱,若有不正确的地方老师及时教正。
(三)、欣赏:对一些高水平的艺术团体的表演进行欣赏,提高学生的对合唱的理解。
在欣赏的过程中要求学生能对自己的合唱提出更高的要求,不断的提升自我。
教学重难点:多个声部的配合训练时合唱的重难点,在训练的时候是最应该加强的练习。
针对学生的情况进行音准联系,在高音的训练方面要多运用一定的手段。
教学措施及方法:1、抓好吸气和用气学习任何东西都会有开头难的感觉,学生在最开始学习的时候会觉得呼吸用气不好,吸气不正确,发声就用不上气,所以知道学生练习吸气,让学生吸得自然,并且要求口鼻一齐吸较好。
吸气时要求横膈膜周围都装满气,小腹不要过于紧张,在发声用气时,横膈膜保持住与小腹上来的这种对抗力度,所以小腹不要过硬,让它有一个用气的弹性,知道学生反复感觉,吸气和用气,长期进行坚持训练。
2、上下管道成一条直线上下管道成一直线,是一种很抽象的技巧,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理解到,要通过师范和理论结合使学生明白老师的要求,并在练习中自然放松下巴,从张口发声作到最自然。
3、声音的亮点训练发声注意要求有声音的亮点,头腔亮点,注意运用气息,声音共鸣到达头腔,找到这种感觉并保持这种感觉。
4、咬文吐字注重平翘舌的发音,后鼻音的准确。
5、处理歌曲理解歌曲的内容,歌曲的要求,学生对歌曲有了全面的了解后对歌曲的处理在情绪上加以注意就能使歌曲情绪表现更淋漓尽致。
相声基本功训练

相声基本功训练在练习嘴皮子时,一定要掌握气息、声色、节奏还有最基本的就是嘴上的灵活度。
要掌握“喷、弹、啃(咬)、吐、磨”五种基本技法。
一、绕口令(喷口)练习(一)基础篇1. 出南门奔正南,有一个面铺面向南,面铺门口挂个蓝布棉门帘,摘了蓝布棉门帘,面铺还是面向南,挂上蓝布棉门帘,瞧了瞧,面铺还是面向南。
2. 河里有只船,船上挂白帆,风吹帆张船向前,无风帆落停下船。
3. 一颗星,孤零零,两颗星,放光明。
三四五六许多星,照得满天亮晶晶。
4. 大米饭喷喷香,我们大家都来尝。
吃得快吃得饱,不把饭粒掉桌上。
5. 母鸡骂小鸡,你这笨东西。
教你咯咯咯,你偏叽叽叽。
6. 排排坐,吃果果,你一个,我一个。
小华没有来,给他留一个。
7. 排排好,排排好,小狗小猫做早操。
花鹿姐姐喊口令,一二三四做得好。
8. 这是蚕,那是蝉,蚕常在叶里藏,蝉常在林里唱。
9. 出西门走七步,拾到鸡皮补皮裤。
是鸡皮补皮裤,不是鸡皮不必补皮裤。
10. 我家有个肥净白净八斤鸡,飞到张家后院里。
张家院有个肥净白净八斤狗,咬了我的肥净白净八斤鸡。
我拿他的肥净白净八斤狗赔了我的肥净白净八斤鸡。
11. 扁担长,板凳宽,板凳没有扁担长,扁担没有板凳宽。
扁担要绑在板凳上,板凳不让扁担绑在板凳上,扁担偏要扁担绑在板凳上。
12. 打南边来了个白胡子老头,手里头拄着根崩白的白拐棒棍。
13. 吃葡萄不吐葡萄皮,不吃葡萄倒吐葡萄皮。
14. 八百标兵奔北坡,炮兵并排北边跑,标兵怕把炮兵碰,炮兵怕碰标兵炮。
(二)提高篇1. 正月里,正月正,姐妹二人去逛灯,大姐名叫粉红女,二姐名叫女粉红。
粉红女身穿一件粉红袄,女粉红身穿一件袄粉红。
粉红女怀抱一瓶粉红酒,女粉红怀抱一瓶酒粉红。
姐妹找了个无人处,推杯换盏饮刘伶。
女粉红喝了粉红女的粉红酒,粉红女喝了女粉红的酒粉红,粉红女喝了一个酩酊醉,女粉红喝了一个醉酩酊。
女粉红揪着粉红女就打,粉红女揪着女粉红就拧。
女粉红撕了粉红女的粉红袄,粉红女就撕了女粉红的袄粉红。
盘点四个合唱的简单训练方法

盘点四个合唱的简单训练方法盘点四个合唱的简单训练方法合唱的一些简单训练方法有哪些?下面是介绍合唱的一些简单训练方法,欢迎阅读参考!一、合唱的技能训练1.歌唱的站姿在合唱训练中,站姿直接影响了歌唱时呼吸的通畅,发声的正确与否。
正确的姿势是歌唱发声的基础,合唱训练时一般采取站立的姿势。
首先,整个状态要挺拔,精神焕发,胸要挺而松弛,双手放松下垂于两侧,两脚成外八字形分开,宽度与两肩相平,重心向前,脖子向上伸,两眼平视前方,面带微笑。
如果唱歌的姿势僵直或懒散,会造成呼吸错误,加重声带负担,发不出好声音,长此下去,还必然形成错误的发声方法。
因此我们要时刻注意培养合唱队员保持正确的姿势。
2.歌唱的气息古人云:“善歌者必先调其气也”,现代专家也曾论述:“不会呼吸的人就不会唱歌,歌唱的原动力是气息。
”可见气息在歌唱中的重要作用。
气息的过程实际上包括吸气、保持、呼出三个部分。
在训练过程中,主要采用如“闻花香”“吹蜡烛”“学狗喘”这种形象的方法,让学生感受是怎样吸气的,再把吸进的气息保持好,发出“S”音慢慢将气息吐出。
这样反复练习,如果合唱队员的气息非常流畅,控制能力很强的话,那么各种合唱表现手法就均能完成,同时音乐演绎将会非常流畅,自然和舒展,是合唱团必备的基本功之一。
3.歌唱的发声方法发声是歌唱的基础,是唱好歌曲的基本功。
在未经训练时,学生都是属于原始的音色。
在训练时,先采用哼鸣练闭口音的办法,要求学生模仿打哈欠时的口腔状态,上下唇轻轻闭合,轻声唱“M”,从c1―a1以半音阶的形式向上爬,然后往下,体会声音是从额头正中偏下方出来的,造成一种感觉上的高位置。
把闭口哼鸣练好后再练开口音,音量上先弱后强,可以采用“微声唱法”练习长音,再练短音和弹跳音。
“微声唱法”是在深气息喉咙打开的基础上,提上颚,放下巴,舌尖抵下牙,保持一种打哈欠的状态,先用微小的假声轻轻地唱,找到鼻腔后而过的鼻腔共鸣,送入头腔共鸣,保持并延续这种感觉唱“a”。
教你学唱歌练声基本方法

教你学唱歌练声基本方法练声的目的,归根到底是为了更完善地演唱歌曲,所以必须要注意咬字、吐字的清晰,正确地掌握语言的回声,下面店铺整理了教你学唱歌练声基本方法,供你阅读参考。
教你学唱歌练声基本方法篇1教你学唱歌练声基本方法之呼吸训练有的人讲话或唱歌声音洪亮、持久、有力,人们赞叹说,他(她)"中气"很足,相反,有的人说话或唱歌音量很小,有气无力,上气不接下气,像蚊子嗡嗡叫一样,使人难以听清,这种人则"中气"不足。
其间除了身体素质的区别外,还有一个气息调节技巧问题,即呼吸和讲话的配合、协调是否恰当的问题。
1、正常情况下,说话是在呼气时而不是在吸气时间进行的,停顿则是在吸气时进行的。
如果是持续时间较长的讲话或朗诵,必然要求有比平时更强的呼吸循环。
讲话时的正确呼吸方法,应当采用由胸腹式联合呼吸法(也称丹田呼吸法),即运用小腹收缩,靠丹田的力量控制呼吸。
郭兰英在谈到运用这种呼吸方法时说:"唱歌时小肚子常是硬的,唱的越高就越硬" 。
胸腹式联合呼吸介于胸式呼吸和腹式呼吸两者之间,是二者的结合。
具体方法如下:(1)、吸气:小腹向内即向丹田收缩,相反,大腹、胸、腰部同时向外扩展,可以感觉到腰带渐紧,前腹和后腰分别向前、后、左、右撑开的力量。
用鼻吸气,做到快、静、深。
(2)、呼气:小腹差不多始终要收住,不可放开,使胸、腹部在努力控制下,将肺部储气慢慢放出,均匀地外吐。
呼气要用嘴,做到匀、缓、稳。
在呼气过程中,语音一个接一个的发出后,组成有节奏的有声语言。
这种呼吸方法可以使腹部和丹田充满气息,为发音提供充足的"气",同时,由于小腹向内收缩,胸前向外扩张,以小腹、后腰和后胸为支柱点,为发音提供了充足的"力"。
"气"与"力"的融合,为优美的声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在讲话过程中,要处理好讲话和呼吸的关系,必须注意:第一,尽可能轻松自如,吸气要迅速,呼气要缓慢、均匀,吸入的气量要适中。
小学合唱训练的技巧与方法6篇

小学合唱训练的技巧与方法6篇第1篇示例:小学合唱训练是培养学生音乐素养,提高孩子综合能力的一种重要方式。
如何有效地进行小学合唱训练,让孩子们在音乐中得到成长和快乐呢?下面就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小学合唱训练的技巧与方法。
小学合唱训练要有系统性。
合唱训练最重要的是要循序渐进,从简单到难,建立起一个系统的训练体系。
在合唱训练中,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和音乐基础,制定相应的训练计划,并逐步提高难度,不断挑战孩子的能力,让他们在合唱中有所提升。
小学合唱训练要重视声乐基础训练。
合唱是一项集体艺术,但每个孩子的个体素质也是很重要的。
在合唱训练中,要重视声乐基础训练,包括唱法、节奏、音准等方面的训练。
可以通过唱歌练习来培养孩子的音感和发声技巧,让他们能够更好地参与到合唱集体中。
小学合唱训练要注重团队意识的培养。
合唱是一种团队活动,要求每个人要服从指挥,与其他队员密切配合。
在合唱训练中,可以通过分组练习、集体排练等方式,培养孩子们的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让他们懂得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小学合唱训练也要注重情感表达的培养。
音乐是一种表达情感的艺术,合唱也是如此。
在合唱训练中,要引导孩子理解歌曲的内涵,把握情感表达的要点,让他们能够用心去感受音乐,用声音去表达情感,从而更好地传递歌曲的意境和情感。
小学合唱训练还要注重表现形式的培养。
合唱不仅仅是音乐的演绎,还涉及到舞台表现、形体动作等方面。
在合唱训练中,可以通过舞台排练、形体训练等方式,培养孩子的表现能力和舞台魅力,提高他们在合唱演出中的整体表现水平。
小学合唱训练是一项综合性的训练活动,需要多方面的技巧与方法来完善。
通过系统性的训练、声乐基础的打磨、团队意识的培养、情感表达的引导以及表现形式的训练,可以让小学生在合唱中得到更好的成长和发展,享受音乐带来的快乐和成就感。
愿每一个孩子都能在合唱训练中找到自己的乐趣和天赋,用歌声感动世界!第2篇示例:小学生是合唱团的未来,他们的口音清晰、音色纯净,是合唱团的宝贵资源。
合唱基础练声曲 -回复

合唱基础练声曲-回复合唱基础练声曲是合唱团中一项重要的训练,它的目的是帮助合唱团成员提高自己的声音技巧,以便在演唱时能够更加准确、稳定地发声。
下面,我将一步一步回答与合唱基础练声曲相关的问题,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技巧。
合唱基础练声曲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第一步:热身热身是每次练唱的必要步骤,它能够帮助合唱团成员准备好身体和声音,避免受伤和声带过度紧张。
热身包括全身运动、颈部和肩部放松、口腔和面部拉伸等。
运动和拉伸可以提高身体的灵活性,放松和伸展面部肌肉能够有助于打开咽喉空间,使声音更加自由地流动。
第二步:呼吸练习呼吸是合唱演唱的基础,合唱团成员需要学习正确的呼吸方式。
在练声曲中,可以进行一系列的呼吸练习,例如腹式呼吸、胸式呼吸和混合呼吸等。
腹部的深呼吸能够扩张肺容量,使唱歌时能够有足够的气息支撑;胸部的浅呼吸则有助于某些音高的发声;混合呼吸是腹式呼吸和胸式呼吸的结合,可以更好地控制呼吸流量和音色。
第三步:发声练习发声练习是合唱基础练声曲的重要环节,它主要包括音阶练习、声音位置练习和发声质量练习。
音阶练习可以帮助合唱团成员掌握音程和音高,训练他们的听觉。
声音位置练习可以帮助他们准确定位咽喉和口腔的共鸣区域,使声音更加有力和准确。
发声质量练习则有助于合唱团成员改善声带闭合和声音清晰度,例如通过振颤发声和咬字清晰等方式。
第四步:和声练习和声练习是合唱基础练声曲中的关键环节,它有助于培养合唱团成员的听觉能力和协调性。
在和声练习中,合唱团成员需要学习听辨和唱出不同的音高,掌握声部之间的音程关系和节奏。
他们还需要学会与其他声部合并和协调,使整体表达更加和谐和自然。
第五步:表演练习表演练习是合唱基础练声曲的最后一步,它有助于合唱团成员在演唱时更加自信和自然。
在表演练习中,合唱团成员需要学会控制身体姿态和动作,使其与声音表达相配合。
他们还需要注重面部表情和眼神交流,以传达歌曲的情感和意义。
演唱时的自信和表现力可以使合唱团的演出更加生动和吸引人。
合唱校本课程教案

合唱校本课程教案第一课时训练内容:听音(练耳)模唱训练目的:加强学生的音高概念,提高学生的音准。
训练过程:教师先弹奏C大调音阶一次,接着给学生一个音(标准音)a,然后分别让学生听出10个单音:1、3、5、6、7、4、2、3、5、1,第二步,三个音为一组,依次弹出,弹三组,让学生先用“啦”模唱,最后要求学生唱出唱名,如第一组1 3 5 ,第二组2 4 6 ,第三组3 5 7 。
第二、三课时训练内容:乐理教学训练目的:学生对和声有个初步的了解训练过程:采用有讲、有练、有问、有答的启发式进行。
比如讲解音程时,可用生活中两地之间的距离叫做路程进行导入,接着讲音程——两音之间的音高距离,并说明这个距离使用“度”来做单位计算的。
还可结合音响效果,区别大小二度、大小三度、大小七度等不同音程。
第四、五、六课时训练内容:发声训练训练目的:利用口腔和后鼻腔的共鸣使声音放松及高位置歌唱,改变叫喊、紧压的声音习惯训练过程:用元音“u”、“yu”进行发声练习,唱单音,让学生体会声音放松,高位置的感觉。
1、54321U ————————YU ———————2、分声部演唱123345565432117 1123343217 1U——————————————(一)合唱中的呼吸训练1、单纯的呼吸训练;2、结合练声乐句的呼吸训练;(二)合唱中的发声训练1、正确的起声训练;2、硬起声和软起声;3、起声与气息的配合;(三)合唱训练的基本内容1、基本母音的训练;2、头声的训练;3、扩展音域及换声训练;4、几种基本唱法的练习;(四)合唱的音准训练1、影响合唱音准的各种因素;2、在一定调式内音准倾向关系处理;3、变化音的倾向关系及音准处理练习;4、二部合唱的音准处理;5、合唱中的和声音准问题的解决。
(五)合唱音响平衡的练习1、合唱中和弦的平衡关系;2、处理和弦音响平衡与力度变化的练习;3、各声部及织体要素之间的平衡关系;第七课时训练内容:歌曲《花非花》的排练训练目的:要唱准音、调整好气息、二声部的演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合唱教学中的基本功训练音乐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合唱又是音乐教育的主要部分,随着美育在学校的深入开展,合唱这门高雅的艺术形式以其独到的艺术魅力和广泛的群众基础,愈来愈受到学校的重视和学生的欢迎,特别是每年各地组织的中小学生合唱比赛,更有效地推动了这门艺术的普及与发展。
合唱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和表现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进行思想品德教育,都具有重大意义。
通过合唱训练能发展学生的节奏感和音高感,理解和掌握各种音乐表现手段;通过合唱,培养合唱必需的科学的、高位置的发声方法以及各种歌唱技能技巧;通过合唱,加强对学生集体观、群体意识的教育等等。
尤其可培养学生的和声感觉。
演唱合唱歌曲不但要做到节奏整齐,音调准确,还要做到声音协调统一,各声部均衡和谐。
因此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独立识谱能力,有一定的歌唱技巧和经过一定的和声训练才能进入合唱教学,所以,合唱教学前的基本功训练是不可忽视的。
笔者仅自己的教学实践结合学校的合唱训练实践,从以下几方面谈谈合唱的训练方法。
一、加强音准和节奏训练,打好合唱基础合唱是集体性的声音艺术。
统一、和谐是合唱的要求。
音准与节奏是合唱艺术的基础,是合唱艺术生命力所在。
要保证音准、节奏的绝对准确,必须进行严格、系统地训练。
因此,在合唱教学中,首先要培养学生独立的识谱能力,这就必须加强单旋律的音准训练和节奏训练,从而为合唱教学打下扎实的基础。
在音准教学中,首先要进行固定音高的训练,先让学生记住标准音“a1”,然后再记住它上方小三度音c2的音高,让学生闭口哼鸣(m)时的声音位置及音准高度。
在记住al和c2的基础上,再推想出其他各音的音高,如gl、bl、fl等。
在唱准单音的基础上,进一步要求学生唱准音阶,同时重视练耳。
良好的音准感觉是靠良好的听觉不断“监测”和调节而获得,离开了听觉训练孤立地去练唱旋律是不行的。
因此,在唱音阶的同时,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听觉训练。
教师可以弹奏单音或简单的音乐片段,让学生辨别唱名,在让学生听唱的基础上,可进行听记练习,通过听音视谱、视唱来提高辨别音高的能力。
这样,从单音到双音乃至和弦;从级进音程到小跳乃至大跳;从二小节乐句到四小节乃至短曲,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久而久之,学生对音准有了概念,对各种音程之间的音高距离也有了固定的感觉,加强了学生的内心音高感,学生的视唱能力得到了提高。
合唱的节奏训练,在合唱的起句和收句时最容易发生节奏不准确现象,因此,在学生学唱歌曲时要加强节奏感的培养。
节奏是音乐的脉搏,任何音乐都有鲜明的节奏。
我们生活在声音的世界,到处都充满着不同的声音和不同的节奏,让学生从生活中寻找一些较有特点的节奏型,然后从感性到理性,从具体到抽象地引导学生学习,从而不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节奏感。
如让学生模仿钟表的声响:“滴嗒、滴嗒”,就是××××|××××|的节奏型;让学生模仿“哒哒哒哒”的机枪声,实际上就是××××××××|××××××××|的节奏型等等进行类似的节奏训练。
日常生活中还有很多的例子,不胜枚举。
通过这些形象化的节奏训练,能调动学生的激情,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愉快地掌握所学的知识,把枯燥、单调的音乐节奏变得生动有趣、易学,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二、训练学生掌握正确的歌唱呼吸方法及发声方法呼吸状态与歌唱时的姿势有十分密切的关系。
为了养成良好的歌唱呼吸习惯,在训练中教师要随时纠正学生不正确的歌唱姿势,如驼背、挺肚子、下巴前伸、眼睛乱看等毛病。
要让学生尽量注意身体站直,胸部放松,含胸但不能驼背,两肩和手自然下垂,眼睛平视等等。
让学生从一参加合歌团就养成正确的歌唱姿势,良好的歌唱状态。
呼吸是歌唱的发声基础和动力。
古今中外声乐专家无不把呼吸作为歌唱最重要的基础而提出。
古人云“善歌者必先调其气也”,说明气息在歌唱中的重要作用。
现代也曾有专家论述“不会呼吸的人就不会唱歌”,由此可见歌唱呼吸的重要。
歌唱的原动力是气息,正确的呼吸不但是歌唱技巧的基础,也是重要的艺术手段,要使合唱获得优美的音质、良好的音准以及清晰的吐字,都离不开正确的呼吸方法。
呼吸训练主要是要解决两个问题:吸气及控制。
在教学中,我们不必要对他们象成年人一样讲解什么胸式腹式,而应该用生动自然的形象比喻来体会,要求体会自然呼吸中的一些呼吸状态,比如平躺着的呼吸,轻声说话的呼吸,抽泣练习,像“闻花香”一样的深呼吸练习。
跑步时很累的喘气,呼气时要求大家象吹蜡烛一样,不能让火苗左右晃动,并且要保持吸气时的感觉,这些练习在集体训练时可采用“S”来进行,一般程序为自然呼吸……然后吐气,缓吸……缓吐,急吸……缓吐,但关键是在训练之中要大力引导借用想象,不能以太多理论讲解,一切以自然为主。
声音的训练是为了更好的歌唱,如何使学生的发声器官从生理的日常说话状态转变为歌唱状态,除了气息的训练外,还要进行发声训练。
发声是歌唱的基础,是唱好歌曲不可缺少的基本功。
只有掌握正确的发声方法,才能准确地、稳定地唱好每一个声音。
合唱是以高位置的科学方法为基础,经常的轻声和头声训练是必须坚持的。
训练时,主要从四方面着手,1、首先要改变那种用脖子喊唱的习惯,开始指导学生把歌唱的“嘴”按放在小腹上轻声唱,目的是让他们把注意力集中在小腹,松开咽喉。
2、先练母音“u”,因唱“u”容易使喉头下沉,再让学生找含了一口水的感觉,把咽喉打开,用吸的感觉轻唱:5432 1234│5432 1‖要求唱得连贯、流畅,喉头不要动,位置要统一。
感觉对了逐渐进入母音o、a、e、i,唱“e”、“i”容易挤偏,就让学生找唱“o”的感觉与口型,用“o”的口型唱“e”、“i”,声音就竖起来了,练习这五个母音,目的是在唱歌词时能有个正确的归韵,即有个正确的咬字吐字基础。
3、合唱必须用高位置的发音方法以获得头声。
就是使气息推动声波向上进入打开的头腔(闻花,打喷嚏的感觉就是头腔打开了),同时把鼻咽腔调整细,整个咽腔如一个倒置的漏斗,让气息推动声波从宽处进入细管子,管子越细越集中,越易进入头腔,以获得头声。
对低年级不宜理论讲得多,只要他们注意歌唱时小腹不能松、抬眉,就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4、求共性、去个性。
让学生明确在集体歌唱时只能听到整体音响,不能听到自己的声音,时刻注意自己:声音是否“冒”出来,集体歌唱时只要有一个人用不同的发声位置或方法唱,就会“冒”出来,从中让学生明白合唱是集体努力的结果,没有个人自由发挥的余地。
这样坚持不懈地进行发声练习,久而久之,演唱的发声就会轻松自如,声音也会变得圆润而优美。
三、加强正确的咬字、吐字的训练正确的咬字、吐字是唱歌技巧中的一个重要基本功,是表达作品思想内容的手段之一。
熟练的咬字、吐字技巧,不仅是为了把字音准确清晰地传达给听众,更重要的是通过正确的咬字、吐字与歌唱发声有机结合起来,以达到“字正腔圆”与“字正腔纯”的目的,从而生动形象地表达歌曲的思想感情,使歌声富有感染力的效果。
而咬不准字头,吐不准字腹,归不好字韵,是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笔者在训练时,要求学生在理解咬字和吐字的基础上,口形的张合应该与字的声母、韵母的发音部位紧密结合。
如韵母在演唱时延长,一定要保持口形不变,否则会唱不清。
为了使学生的口型能够达到基本正确,让学生每人带一面小镜子,边练习边看自己的口型,发现错误可及时纠正。
另外,还可以指导学生用普通话大声朗读歌词,结合正确的发声方法,用高位置的半声或轻声演唱字少、母音变化不多较慢的乐曲或练声曲,由小到大,由浅到深。
通过字、情、调的和谐运用,使学生对歌曲有自发的抒缓、开阔、优美、遐想、自豪之情。
在咬字吐字训练中,教师要注意对一些容易混淆的字音及地区方言进行单独的训练,及时纠正不良的读音,训练不同声母的口型,使学生会自然圆润的发声,逐步养成习惯,以保证合唱时声音协调统一,歌声生动形象清晰感人,从而获得最佳的演唱效果。
四、加强和声训练合唱一般是多声部的歌曲,要想使合唱声音协调统一,各声部均衡和谐,更好地表现歌曲的意境,就必须重视和声训练。
在正确的掌握了歌唱呼吸、发声等歌唱技能技巧及歌唱能力培养的基础上,要对学生进行和声训练,并开始接触一些合唱歌曲。
开始就要求学生能两个声部和谐而优美地演唱,有一定难度。
教师可以做一些听辨和模唱音准方面的练习,如先弹出“1”再“3”听清、唱准了,一起弹出,问学生有几个音?能分辨音高吗?按声部让学生找到自己的音高唱一唱。
开始要求唱准自己声部的音高,慢慢就要求“唱一听二”,即既要唱准自己声部的音又敢于听另一声部的音,以培养音准能力,自控能力。
要注意的是要保持轻声有力的歌唱,这样的合唱清晰可辨。
通过动口,动耳,动脑,不断强化学生的和声感觉。
这样的练习尽量每节课都能安排五分钟左右,由浅入深。
单组音程唱准之后,可进行音程旋律的演唱。
和声练习曲不在于长、难,而在于坚持不懈地练。
加深和声感觉是目的。
然后逐渐扩大到三声部、四声部的和声练习。
可采用“找朋友”的方法,让学生自己按三度音程关系叠置和声音程练习。
如“1”的好朋友是“3”,“3”的好朋友是“5”即类推……他们很有兴趣。
教师还可以与不同声部进行合作的辅助训练,即教师奏或唱第一声部,与担任第二声部的学生合作,以后让第一声部的学生先轻声、再逐渐放开声音地跟自己唱,当教师感觉到第一声部的学生较有把握后,自己的奏唱再随机地由大声转为小声、由完整地唱变为只在需要的地方甚至只在某些音上“搀扶”他们一下,当一点问题都没有后,再让学生两个声部合起来,这样就“水到渠成”了。
必要的时候,教师可以反过来辅助第二声部,使之能顺利地与第一声部合作。
在演唱训练中,声部的均衡与清晰度也是很重要的,它决定着合唱的协调、和谐和统一。
为了使学生在合唱中不受其它声部的干扰或牵制,让他们捂起耳朵来唱或是隔开来学,都不是好办法,合唱的根本价值和意义正在于“合”,各声部在演唱中,要求学生做到不仅能够监听自已的声音,还必须能听到另外声部、别人的声音及和声效果,借以不断调整自己的音准、音色和音量,使自己的声音和集体的音响一致,绝对要防止一声部压倒另一声部的现象,要能互相配合,做到默契合作,以达到和谐、统一的艺术效果,给人以美的享受。
在合唱教学中,基本功的训练是不可缺少的环节,只有将这一环节的基本功训练扎实,才能使教学取得良好的艺术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