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统计学》期末考试试题A卷及答案
卫生统计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卫生统计学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卫生统计学研究的对象是()A. 疾病的发生与发展规律B. 疾病的流行规律C. 疾病的防治措施D. 疾病的统计方法答案:B2. 下列哪种分布类型属于偏态分布()A. 正态分布B. 二项分布C. Poisson分布D. 偏态分布答案:D3. 在卫生统计学中,下列哪种指标用于描述数据的离散程度()A. 平均数B. 中位数C. 极差答案:D4. 在卫生统计学中,下列哪种指标用于描述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A. 相关系数B. 回归系数C. t检验D. χ²检验答案:A5. 下列哪种检验方法用于比较两个样本率的差异()A. t检验B. χ²检验C. F检验D. Z检验答案:B6. 在卫生统计学中,下列哪种检验方法用于比较两个独立样本的均数差异()A. t检验B. χ²检验D. Z检验答案:A7. 在卫生统计学中,下列哪种检验方法用于比较两个相关样本的均数差异()A. t检验B. χ²检验C. F检验D. 配对t检验答案:D8. 下列哪种情况适宜采用秩和检验()A. 数据分布未知B. 数据分布已知C. 数据为正态分布D. 数据为偏态分布答案:A9. 在卫生统计学中,下列哪种检验方法用于分析多因素对结果的影响()A. 单因素方差分析B. 多因素方差分析C. 多元回归分析D. 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答案:C10. 下列哪种情况适宜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A. 因变量为连续变量B. 因变量为分类变量C. 自变量为连续变量D. 自变量为分类变量答案:B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卫生统计学中的基本任务包括:①数据的收集;②数据的整理;③数据的描述;④______。
答案:数据的分析2. 在卫生统计学中,描述数据集中趋势的指标有: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其中______是唯一一个位置平均数。
答案:中位数3. 在卫生统计学中,描述数据离散程度的指标有:极差、方差、标准差,其中______是方差的平方根。
卫生统计学考试试题及答案(附解释)解析

卫生统计学考试试题及答案(附解释)解析卫生统计学试题及答案(一)1.用某地6~16岁学生近视情况的调查资料制作统计图,以反映患者的年龄分布,可用图形种类为______.A.普通线图B.半对数线图C.直方图D.直条图E.复式直条图【答案】C(6——16岁为连续变量,得到的是连续变量的频数分布)直方图(适用于数值变量,连续性资料的频数表变量)直条图(适用于彼此独立的资料)2.为了反映某地区五年期间鼻咽癌死亡病例的年龄分布,可采用______.A.直方图B.普通线图C.半对数线图D.直条图E.复式直条图(一个检测指标,两个分组变量)【答案】E3.为了反映某地区2000~1974年男性肺癌年龄别死亡率的变化情况,可采用______.A.直方图B.普通线图(适用于随时间变化的连续性资料,用线段的升降表示某事物在时间上的发展变化趋势)C.半对数线图(适用于随时间变化的连续性资料,尤其比较数值相差悬殊的多组资料时采用,线段的升降用来表示某事物的发展速度)D.直条图E.复式直条图【答案】E4.调查某疫苗在儿童中接种后的预防效果,在某地全部1000名易感儿童中进行接种,经一定时间后从中随机抽取300名儿童做效果测定,得阳性人数228名。
若要研究该疫苗在该地儿童中的接种效果,则______.A.该研究的样本是1000名易感儿童B.该研究的样本是228名阳性儿童C.该研究的总体是300名易感儿童D.该研究的总体是1000名易感儿童E.该研究的总体是228名阳性儿童【答案】D5.若要通过样本作统计推断,样本应是__________.A.总体中典型的一部分B.总体中任一部分C.总体中随机抽取的一部分D.总体中选取的有意义的一部分E.总体中信息明确的一部分【答案】C6.下面关于均数的正确的说法是______.A.当样本含量增大时,均数也增大B.均数总大于中位数C.均数总大于标准差D.均数是所有观察值的平均值E.均数是最大和最小值的平均值【答案】D7.某地易感儿童注射乙肝疫苗后,从中随机抽取100名儿童测量其乙肝表面抗体滴度水平,欲描述其平均水平,宜采用______.A.均数B.几何均数D.方差E.四分位数间距【答案】B几何均数(geometric mean)是用于反映一组经对数转换后呈对称分布的变量值在数量上的平均水平,在医学研究中常适用于免疫学的指标。
《卫生统计学》试题及答案

《卫⽣统计学》试题及答案《卫⽣统计学》试题及答案⼀、选择题(每题1分,共50分)(⼀)A 型题(此类题型有四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最佳答案⼀个) 1.若要通过样本去推断总体,要求样本应是()A.总体中典型的⼀部分B.总体中任⼀部分C.总体中随机抽取的⼀部分D.总体中选取的有意义的⼀部分 2.统计量( )A.是统计总体数据得到的量B.反映总体特征的统计指标C.是通过参数估计得到的数值D.是由样本数据计算出的统计指标 3.计算频率表资料的平均数时各组的组中值应为( )A.本组段变量值的平均数B.(本组段上限值+本组段下限值)/2C.本组段的上限值+本组段的下限值D.本组段变量值的中位数 4.均数和标准差的关系是()A.两者都可以描述资料的变异程度B.标准差越⼤,均数的代表性越好C.均数越⼤,标准差越⼤D.标准差越⼩,均数的代表性越好 5.正态分布曲线下横轴上,从均数到正⽆穷⼤的⾯积为( )。
A .50%B .47.5%C .95%D .不能确定6.某部队夏季拉练,发⽣中暑21 例,其中北⽅籍战⼠为南⽅籍战⼠的2.5 倍,则结论为()。
A .北⽅籍战⼠容易发⽣中暑B .南⽅籍战⼠容易发⽣中暑C .北⽅、南⽅籍战⼠都容易发⽣中暑D .尚不能得出结论 7.标准正态分布曲线下横轴上,从0到1.96的⾯积为( )。
A .50% B .47.5% C .95% D .不能确定8.某市抽样调查了2013年1⽉1⽇⾄2013年12⽉31⽇部分城乡居民脑卒中发病与死亡情况,年平均⼈⼝数为19.1万⼈,其中城镇9.7万⼈,农村为9.4万⼈,在城镇的病例数为500⼈,死亡⼈数450⼈,农村病例数为400⼈,死亡⼈数为300⼈。
根据该资料,城镇居民脑卒中年发病率为()。
A. 47.1/万B.51.5/万C.53.2/万 D . 51.5% 9.据上题资料,城镇居民脑卒中的病死率为()。
A. 47.1/万 B.51.5/万 C.90% D . 51.5% 10.据该资料,农村居民脑卒中的年死亡率为()。
卫生统计学试卷(含答案)

卫生统计学试卷姓名:__________ 考试时间:_______ ___(本大题满分40分,每小题1分)1. 算术均数适用于:( )A。
偏态分布资料B。
分布类型不明的资料C。
对数正态分布资料D。
以上都不是E。
正态分布资料2. 某医生在进行科室病例资料统计时,拟用算术平均数表示平均水平,应当选用什么样的资料:( )A。
性质不同的变量值 B. 差异相同的变量值 C. 性质相同的变量值D。
个体差异较大的变量值E。
个体差异较小的变量值3. 均数与标准差适用于:( )A。
正态分布B。
正偏态分布 C. 不对称分布 D. 偏态分布 E. 负偏态分布4. 样本含量的估计是( )。
A。
不必估计,调查整个总体最好B。
保证研究结论具有一定可靠性的前提下确定的最少例数C. 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越多越好D。
时间允许的情况下,越多越好E. 根据实际情况,能选多少是多少5. 标化后的总死亡率:( )A。
它反映了事物实际发生的强度B。
以上都不对C。
它反映了实际水平D. 它不随标准选择的变化而变化E。
仅仅作为比较的基础,它反映了一种相对水平6. 下面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抽样误差的大小一般用标准误来表示B。
好的抽样设计方法,可避免抽样误差的产生C。
没有个体差异就不会有抽样误差D. 抽样误差是由抽样造成的样本统计量与总体参数间的差别及样本统计量间的差别E。
医学统计资料主要来自统计报表、医疗工作记录、专题调查或实验等7. 计算某血清血凝抑制抗体滴度的平均水平,宜用:( )A。
四分位数 B. 几何均数C。
相对数D。
中位数 E. 均数8. 变异系数是表示资料的:( )A. 对称分布B。
平均水平C。
相对变异 D. 集中趋势 E. 变异数9. 统计上所说的样本是指:()A。
总体中的每一个个体B。
按照随机原则抽取总体中有代表性部分C。
按照研究者要求抽取总体中有意义的部分D。
有意识的抽取总体中有典型部分 E. 随意抽取总体中任意部分10. 一群7岁男孩身高标准差为5cm,体重标准差为3kg,则二者变异程度比较:( ) A。
《卫生统计学》期末考试试题A卷及答案

《卫生统计学》期末考试试题A卷一、最佳选择题(每题1分,共30分)1.随机事件的概率p为________。
A.p=0B.p=1C.p=0.5 D .0<p<12.下列不属于计量资料的是_________。
A.血压值B.血红蛋白值C.治愈例数D.体重3.σx代表__________。
A.各个观察值与总体均数之间的差异B.样本均数与样本均数之间的差异C.各个观察值之间的差异D.抽样误差的大小4.方差分析常应用于__________。
A.检验两个或两个以上正态总体均数间的有无差异B.比较两个或两个以上样本率间的差异显著性C.比较两个或两个以上样本构成比间的差异显著性D.各处理组都是随机样本且相互独立5.10岁男孩200名,体重x=28 kg,s=2.4 kg 。
其95%男孩体重的理论值范围为________。
A .22.107~31.923 B.23.296~32.704C. 27.667~28.333D.无法计算6.几何均数适用于描述_______资料的集中趋势。
A.频数分布呈正态分布B.频数分布呈偏态分布C.变量值间呈倍数或近似倍数关系的资料D.凡不适用于计算算术均数的资料7.方差齐性检验的H0为___________。
A.σ1 =σ2= …B.μ1=μ2= …C.π1=π2= …D.β1=β2 = …8.中位数是指__________。
A.变量值按大小顺排后居中的位次B.变量值按大小顺排后居中位次的变量值C.任意排列居中的位次D.任意排列居中的变量值9.随机抽取某市12名男孩,测得其体重均值为3.2公斤,标准差为0.5公斤,则总体均数95%可信区间的公式是。
A.3.2±t0.05.11×0.5B.3.2 ±t0.05.12×0.5/12C.3.2 ±t0.05.11×0.5/12D.3.2±1.96×0.5/1210.__________表示某一事物内部各部分所占的比重。
第一学期《卫生统计学》期末考试试题A卷 (卫生法学

2008-2009学年第一学期《卫生统计学》期末考试试题A 卷(卫生法学0701班、卫生管理0703班)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40分)(一) 最佳选择题: 1.x 表示一组对称分布变量值的______。
A.平均水平B.频数分布C.离散情况D. 极差2. 一组正态分布资料,理论上有______。
A.x >M B. x <M C. x =M D. x ≥M 或x ≤M3. 反映一组血清学滴度资料或效价资料平均水平采用。
A.x B. M C. G D. R4. 在σ未知且n 较大时,估计μ95%可信区间可用表示。
A.x ±1.96S B. x ±2.58S C.x ±2.58x s D.x ±1.96x s5. 来自同一总体中的两个样本,其中小的那个样本均数估计μ时更可靠。
A.x s B. S C. S 2D. CV 6. 在假设检验中,由于抽样的偶然性,拒绝了实际上成立的H 0假设,则__。
A. 犯第I 类错误B. 犯第II 类错误C. 推断正确D. A,B 都有可能7.用A 、B 两药观察治疗某病疗效,各观察15人,欲比较两药疗效,宜采用_____ 。
A.四格表x 2检验B.四格表确切概率法C.四格表校正x 2检验D.配对x 2检验8. 在假设检验中,接受了实际上成立的H 0假设,则____。
A. 犯第I 类错误B. 犯第II 类错误C. 推断正确D. A,B 都有可能9. α=0.05, t>t 0.05,ν,统计上可认为___。
A. 两总体均数差别无显著意义 B .两样本均数差别无显著意义C. 两总体均数差别有显著意义D. 两样本均数差别有显著意义10. 在均数为μ,方差为σ2的正态总体中随机抽样,每组样本含量n 相等, u=x x σμ/)(-,则u ≥1.96的概率是___。
A. P>0.05B. P ≤0.05C. P ≥0.025D. P ≤0.02511. 在均数为μ,标准差为σ的正态总体中随机抽样,得|x -μ|≥___的概率为0.05。
最新卫生统计学考试试题及答案(附解释)

卫生统计学试题及答案(一)1.用某地6~16岁学生近视情况的调查资料制作统计图,以反映患者的年龄分布,可用图形种类为______.A.普通线图B.半对数线图C.直方图D.直条图E.复式直条图【答案】C(6——16岁为连续变量,得到的是连续变量的频数分布)直方图(适用于数值变量,连续性资料的频数表变量)直条图(适用于彼此独立的资料)2.为了反映某地区五年期间鼻咽癌死亡病例的年龄分布,可采用______.A.直方图B.普通线图C.半对数线图D.直条图E.复式直条图(一个检测指标,两个分组变量)【答案】E? 3.为了反映某地区2000~1974年男性肺癌年龄别死亡率的变化情况,可采用______.A.直方图B.普通线图(适用于随时间变化的连续性资料,用线段的升降表示某事物在时间上的发展变化趋势)C.半对数线图(适用于随时间变化的连续性资料,尤其比较数值相差悬殊的多组资料时采用,线段的升降用来表示某事物的发展速度)D.直条图E.复式直条图【答案】E4.调查某疫苗在儿童中接种后的预防效果,在某地全部1000名易感儿童中进行接种,经一定时间后从中随机抽取300名儿童做效果测定,得阳性人数228名。
若要研究该疫苗在该地儿童中的接种效果,则______.A.该研究的样本是1000名易感儿童B.该研究的样本是228名阳性儿童C.该研究的总体是300名易感儿童D.该研究的总体是1000名易感儿童E.该研究的总体是228名阳性儿童【答案】D5.若要通过样本作统计推断,样本应是__________.A.总体中典型的一部分B.总体中任一部分C.总体中随机抽取的一部分D.总体中选取的有意义的一部分E.总体中信息明确的一部分【答案】C6.下面关于均数的正确的说法是______.A.当样本含量增大时,均数也增大B.均数总大于中位数C.均数总大于标准差D.均数是所有观察值的平均值E.均数是最大和最小值的平均值【答案】D7.某地易感儿童注射乙肝疫苗后,从中随机抽取100名儿童测量其乙肝表面抗体滴度水平,欲描述其平均水平,宜采用______.A.均数B.几何均数C.中位数D.方差E.四分位数间距【答案】B几何均数(geometric mean)是用于反映一组经对数转换后呈对称分布的变量值在数量上的平均水平,在医学研究中常适用于免疫学的指标。
卫生统计学试题及答案(附解释)

卫生统计学试题及答案(一)1。
用某地6~16岁学生近视情况的调查资料制作统计图,以反映患者的年龄分布,可用图形种类为______.A.普通线图B。
半对数线图C。
直方图D.直条图E。
复式直条图【答案】C(6—-16岁为连续变量,得到的是连续变量的频数分布)2。
为了反映某地区五年期间鼻咽癌死亡病例的年龄分布,可采用______。
A.直方图B.普通线图C。
半对数线图D。
直条图E.复式直条图(一个检测指标,两个分组变量)【答案】E?3。
为了反映某地区2000~1974年男性肺癌年龄别死亡率的变化情况,可采用______.A.直方图B。
普通线图(适用于随时间变化的连续性资料,用线段的升降表示某事物在时间上的发展变化趋势)C.半对数线图(适用于随时间变化的连续性资料,尤其比较数值相差悬殊的多组资料时采用,线段的升降用来表示某事物的发展速度)D。
直条图E.复式直条图【答案】E4。
调查某疫苗在儿童中接种后的预防效果,在某地全部1000名易感儿童中进行接种,经一定时间后从中随机抽取300名儿童做效果测定,得阳性人数228名.若要研究该疫苗在该地儿童中的接种效果,则______。
A.该研究的样本是1000名易感儿童B.该研究的样本是228名阳性儿童C.该研究的总体是300名易感儿童D。
该研究的总体是1000名易感儿童E。
该研究的总体是228名阳性儿童【答案】D5。
若要通过样本作统计推断,样本应是__________。
A。
总体中典型的一部分B。
总体中任一部分C。
总体中随机抽取的一部分D.总体中选取的有意义的一部分E。
总体中信息明确的一部分【答案】C6.下面关于均数的正确的说法是______.A。
当样本含量增大时,均数也增大B。
均数总大于中位数C。
均数总大于标准差D。
均数是所有观察值的平均值E。
均数是最大和最小值的平均值【答案】D7.某地易感儿童注射乙肝疫苗后,从中随机抽取100名儿童测量其乙肝表面抗体滴度水平,欲描述其平均水平,宜采用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卫生统计学》期末考试试题A卷一、最佳选择题(每题1分,共30分)1.随机事件的概率p为________。
A.p=0B.p=1C.p=0.5 D .0<p<12.下列不属于计量资料的是_________。
A.血压值B.血红蛋白值C.治愈例数D.体重3.σx代表__________。
A.各个观察值与总体均数之间的差异B.样本均数与样本均数之间的差异C.各个观察值之间的差异D.抽样误差的大小4.方差分析常应用于__________。
A.检验两个或两个以上正态总体均数间的有无差异B.比较两个或两个以上样本率间的差异显著性C.比较两个或两个以上样本构成比间的差异显著性D.各处理组都是随机样本且相互独立5.10岁男孩200名,体重x=28 kg,s=2.4 kg 。
其95%男孩体重的理论值范围为________。
A .22.107~31.923 B.23.296~32.704C. 27.667~28.333D.无法计算6.几何均数适用于描述_______资料的集中趋势。
A.频数分布呈正态分布B.频数分布呈偏态分布C.变量值间呈倍数或近似倍数关系的资料D.凡不适用于计算算术均数的资料7.方差齐性检验的H0为___________。
A.σ1 =σ2= …B.μ1=μ2= …C.π1=π2= …D.β1=β2 = …8.中位数是指__________。
A.变量值按大小顺排后居中的位次B.变量值按大小顺排后居中位次的变量值C.任意排列居中的位次D.任意排列居中的变量值9.随机抽取某市12名男孩,测得其体重均值为3.2公斤,标准差为0.5公斤,则总体均数95%可信区间的公式是。
A.3.2±t0.05.11×0.5B.3.2 ±t0.05.12×0.5/12C.3.2 ±t0.05.11×0.5/12D.3.2±1.96×0.5/1210.__________表示某一事物内部各部分所占的比重。
A.频率B.构成比C.相对比D.定基比11.t检验的前提条件是___________。
A.n较大B.小样本来自正态总体且总体方差具有齐性C.总体标准差已知D. 以上都不是12.同一资料进行相关与回归分析时,t r与t b的关系__________。
A. t r=t bB. t r≠t bC.取决于S y,x值的大小D.取决于S b值的大小13.横轴上,标准正态曲线下从0到1.96的面积为。
A.47.5%B.45%C.95%D. 49.5%14.下列哪个服从t分布__________。
A.x-μσ B.xn-μσC.xs n-μD.σn15.变异系数的主要用途是___________。
A.比较几组资料的标准差B.比较几组资料的均数C.均数相差悬殊或度量衡单位不同时比较几组资料的变异大小D.比较几组资料的方差16.两个大样本均数比较的u检验, |u|=1.98,则统计结论是A. P﹤0.005B.P﹤0.01C.P﹥0.05D. P﹤0.0517.假设检验中的第Ⅰ类错误是指___________。
A.H0属实而被拒受B.H0不属实而被接受C.两者都是D.两者都不是18.图示某地近5年来流行性乙型脑炎发病率的变化趋势,宜绘制。
A.直条图B. 直方图C.圆图D.线图19.下列___________不是表示计量资料集中趋势的指标。
A.中位数B.算术平均数C.标准差D.几何平均数20.三个样本率作比较,χ2﹥χ20.01(2),可认为。
A.各总体率均不相同B.各总体率不同或不全相同C.各样本率均不相同D.各样本率不同或不全相同21.概率p=1,则表示A.某事件必然不发生B.某事件必然发生C.某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很小D.某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很大22.各观察值均加(或减)同一常数后A.均数不变,标准差改变B.均数改变,标准差不变C.两者均不变D.两者均改变23. 标准差越大的意义,下列错误的是A.观察个体之间变异越大B.样本的抽样误差可能越大C.观察个体之间变异越小D.样本对总体的代表性可能越差24.用一种新药治疗高血脂症8例,观察治疗前后红血清成固醇的浓度变化,欲知该药是否有效,宜采用A.配对设计t检验B.成组设计两样本均数比较的t检验C.成组设计两样本几何均数比较t检验D.两样本均数比较u检验25. 对两组大样本率的比较,可选用:A.u检验B.x2检验C.A,B都不对D.A,B都可以26. 抽样调查男生和女生各100名,并分别统计出身高与体重均数,其中同性别的身高与体重均数不可作假设检验,是因为A.资料不具备可比性B.身高资料不呈正态分布C.体重资料不呈正态分布D.样本含量较小27. 对两样本均数作t检验,n1=20,n2=20,其自由度等于A.19B.20C.38D.4028.计算标化率的目的是A.使大的率变小B.使小的率变大C.使率能更好的代表实际水平D.消除资料内部构成不同的影响,使率具有可比性29.描述某地210名健康成人发汞含量的分布,宜绘制A.条图B.直方图C.线图D.百分条图30.比较甲、乙、丙三地区某年度某种疾病的发病率情况,可用A.直条图B.线图C.直方图D.圆图二. 判断正误并改错(每题1分,共15分)1.( ) 完全随机设计的单因素方差分析中MS总= MS组间+ MS组内。
2.( ) σ已知时,总体均数的95%可信区间可用x±1.96σ表示。
3.( ) 明显偏态的计量资料,宜用中位数来描述其集中趋势。
4.( ) 标准误的大小和标准差成正比,和样本例数n 成反比。
5.( ) 对多个均数作方差分析,当F>Fα时,可做出任何两个样本均数都有显著性的结论。
6.( ) 计算总体率的95%可信区间,只能通过查表法得到。
7.( ) ν逐渐增大时,t分布逐渐逼近标准正态分布。
8.( ) 标准正态分布的μ = 0,σ = 1,可简记为N(0,1)。
9.( ) 正态曲线下μ± 2.58σ的面积占总面积的99%。
10.( ) 相关和回归都要求两个变量服从正态分布。
11.( ) 相关系数r的范围是0≤ r ≤1。
12.( ) 样本是总体中的任意一部分。
13.( ) 当试验次数足够多时,事件发生的频率接近于概率。
14.( ) 比较某校各年级学生近视眼患病率应绘制线图。
15.( ) 实验设计的原则是对照、随机、重复、均衡。
三. 填空(每空0.5分,共10分):1.正态分布的两个参数是参数和_____参数。
2.多个构成比之间的比较可用检验。
两个大样本均数之间的比较可用检验。
3.三行四列表2χ检验其自由度等于_______。
4.配伍设计的方差分析中,总变异可分解为 、_______和_______。
若n=30,处理组为3组,配伍组为10组,则其总自由度为 ,误差自由度为 。
5.假设检验的两类错误分别为 、 ,其概率大小分别用 和 表示。
6.用于描述计量资料集中趋势的指标包括 、 、 。
7.方差分析的应用条件包括 、 、 。
四.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1.均数2.标准误3.总体均数的95%可信区间4.小概率事件五.简答题(每题5分,共15分)1.二项分布的正态近似条件是什么?2.四格表卡方检验在什么条件下用原始公式?什么条件下需要用校正公式?3.简述t 分布与u 分布的关系。
六.分析计算题(共10分):某医生在临床试验中,将某病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一组接受常规治疗,一组试用新疗法。
经一个疗程后,常规治疗20例中治愈10例,新疗法治疗30例中治愈20例。
试判断两种治疗方法的治愈率是否相同。
(84.31,05.02=χ)评分标准及答案一、最佳选择题(每题1分,共30分)1 D2 C3 D4 A 5B 6C 7A 8B 9C 10B 11B 12A 13A 14C 15C 16D 17A 18D 19C 20B 21B 22B 23C 24A 25 D 26 A 27C 28D 29B 30A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15分)(1-5)××√×× (6-10)×√√√× (11-15)√×√×√三、填空(每空0.5分,共10分):1. 位置、变异;2. 卡方,u3. 64. 处理组间变异、配伍组间变异和误差变异;29;18。
5.Ⅰ类错误、Ⅱ类错误。
α、β。
6.均数、几何均数、中位数7. 独立性、正态性、方差齐性四、名词解释:(每个5分,共20分)1.均数——即算术平均数,反映一组观察值在数量上的平均水平。
五、简答:(每题5分,共15分)1.二项分布的近似正态条件:n 足够大,np 及n(1-p)均大于5。
2. 当总例数40≥n 且所有格子的5≥T 时,用原始公式;当总例数40≥n 且只有一个格子的51<≤T 时,用校正公式。
3. t 分布的极限分布就是标准正态分布。
六、分析计算题:(10分)假设 H 0:21ππ=(1分)H 1:21ππ≠(1分)α = 0.05(1分) ))()()(()(22d b c a d c b a n bc ad ++++-=χ (2分) 2χ=1.389,P >0.05。
认为两法治愈率相同(2分)。
列表(3分)。
分组 治愈 未愈 合计 常规 10 10 20 新药 20 10 30 合计 30 20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