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年股灾分析 PPT
2015年股票回顾

2015年股票回顾摘要:1.2015 年中国股市的总体表现2.2015 年中国股市的主要特点3.2015 年中国股市的重要事件4.2015 年中国股市的影响因素5.2015 年中国股市的未来展望正文:2015 年对于中国股市来说是充满挑战和机遇的一年。
总体上,股市在这一年里经历了繁荣与萧条,展现出了高度的波动性。
在此,我们将回顾2015 年中国股市的表现、特点、重要事件、影响因素以及未来展望。
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2015 年中国股市的总体表现。
在这一年里,中国股市在年初经历了一波快速上涨,上证指数在6 月份达到了5178 点的峰值。
然而,好景不长,股市在6 月中旬开始大幅下跌,8 月底触及3000 点,年底收于3533 点。
尽管如此,相较于2014 年,2015 年中国股市仍有所上涨。
其次,我们来看一下2015 年中国股市的主要特点。
这一年的股市特点之一是杠杆资金的大量使用。
许多投资者通过融资融券、场外配资等方式放大杠杆,以期在股市中获取更高的收益。
特点之二是投资者结构以散户为主。
据统计,2015 年中国股市的散户投资者占比超过90%,而机构投资者仅占不到10%。
特点之三是市场波动性较大。
在2015 年,上证指数日涨幅超过5%的交易日达到21 个,其中14 个为上涨交易日。
接下来,让我们回顾一下2015 年中国股市的重要事件。
这一年里,最为引人瞩目的事件莫过于6 月中旬开始的股市暴跌。
在此期间,上证指数短短三周时间内暴跌了近1800 点,引发了市场恐慌。
为了稳定市场,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降息、降准、暂停IPO 等。
此外,2015 年还发生了股灾、人民币汇率波动等事件,对股市产生了一定影响。
在分析2015 年中国股市的影响因素时,我们可以发现,宏观经济形势、政策调整、市场投资者情绪等因素都对股市产生了重要影响。
特别是政策层面,包括注册制改革、养老金入市等政策调整,都对市场预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2015年中国股灾的成因及影响对策分析

2015年中国股灾的成因及影响对策分析作者:滕译阳来源:《中国集体经济》2017年第36期摘要:2015年中国资本市场发生剧烈波动,上证指数出现断崖式下跌,股票市场多次出现千股跌停,多股停牌现象,引起各界关注和极度担忧。
导致此次股灾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制度存在缺陷及被动去杠杆而引发。
文章回顾了此次股灾发生的原因和对实体经济的影响,以及对消费、投资和金融体系造成的不利影响,然后针对原因提出建议,如深化金融改革,稳定市场预期,严控金融杠杆,进一步加强建立健全符合我国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监管体系。
关键词:股灾;配资;去杠杆;反思;建议一、股灾阶段性回顾2015年6月至2016年1月,中国股市发生了异常剧烈的动荡。
(一)股灾1.0回顾自2015年6月12日上证综指达到最高点跌落到7月9日第一阶段的最低点为止,这段时期被定义为股灾1.0版。
此时市场进入了第一个暴跌阶段,仅仅18个交易日,上证综指就从峰值5178.19点跌到了3373.54点,其实相比历次大的股灾,跌幅倒不算大,但下跌速度之快的确是创下历史新高。
(二)股灾2.0回顾从2015年8月18日到8月26日这期间被称为股灾的2.0版。
在这期间上证综指跌幅达29%,创业板指跌幅达32%。
个股更是遭遇了一场浩劫,最多时有2186只个股跌停,几乎全军覆没。
(三)股灾3.0回顾经过两次阶段性股灾后,各种救市措施开始生效,大盘也一度回升至3600点以上。
但熔断机制的实行又引发了新的踩踏出逃,升级到股灾3.0版。
从2016年1月4日大盘大跌,到2016年1月27日上证指数创下历史新低,这一时期上证指数由3538.69点下跌至2638.30点,跌幅达25.44%。
仅在2016年1月4日至7日4个交易日中,市值蒸发超过8万亿,教训惨痛。
本次股灾呈现出如下特点:1.在2015年6月12日7月9日到期间,深沪两市总市值约蒸发19.45万亿。
2.股灾期间“千股跌停”现象频现,市场的大面积跌停将会导致市场流动性危机。
由有效市场假说浅析2015年股灾及我国市场现状

由有效市场假说浅析2015年股灾及我国市场现状由有效市场假说浅析2015年股灾及我国市场现状引言:2015年中国股市掀起了一场持续多月的股灾,上证指数一度暴跌30%,投资者遭受了巨大的损失。
股灾的发生引发了人们对于我国股市的关注和质疑,同时也对有效市场假说产生了一定的质疑。
本文将以有效市场假说为基础,对2015年股灾及我国市场现状进行浅析。
一、有效市场理论的基本原理有效市场假说是由芝加哥大学的经济学家法玛尔于1960年提出的,它主张股票市场是有效的,即市场中的股票价格能够充分反映出所有公开的信息,投资者不可能通过分析信息获得超额利润。
有效市场假说产生的核心观点和假设有以下三个: 1. 所有的投资者都是理性的,他们在进行投资决策时都会充分利用可获得的信息,并根据信息作出理性判断。
2. 所有的投资者都是风险厌恶的,他们会在进行投资时将风险纳入考虑范围,并合理分散投资风险。
3. 所有的投资者都是均衡的,他们会根据投资品种的风险和收益水平作出合理的选择,以达到最大化的效用。
二、2015年股灾的原因分析2015年中国股市的暴跌引发了人们对于有效市场假说的质疑。
实际上,股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包括市场炒作、监管不力、资金杠杆等因素的综合作用。
首先,市场炒作是导致股灾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2015年前几个月,中国股市经历了一波疯狂的牛市,吸引了大量的散户入市。
然而,这些散户往往缺乏投资经验和知识,他们盲目追逐热门股票,形成了投机投机泡沫。
当市场出现调整时,这些散户纷纷抛售股票,导致市场恶性循环。
其次,监管不力也是股灾的重要原因。
在中国,证券市场的监管存在一定的问题,监管部门没有及时监控市场的异常波动,缺乏有效的措施来应对市场风险。
同时,一些证券公司和券商通过非法手段操纵市场,进一步加剧了股灾的发生。
此外,资金杠杆也是导致股灾的因素之一。
在2015年股市大涨的过程中,许多散户通过借款或者杠杆操作进入股市,这种盲目的投机行为导致了市场的不稳定性。
2015年年中股灾历史回顾及原因

2015年年中股灾历史回顾及原因2014年7月以来的这波牛市又称改革牛,杠杆牛,融资余额不断攀升,场外配资、伞形信托异常活跃。
五月底开始,为防范杠杆牛可能带来的更大的金融风险,证监会开始着手清查场外配资,给疯牛去杠杆,并在六月份连续发行大盘股中国核电和国泰君安,导致市场流动性进一步紧张,引发场内资金踩踏。
中国股市第一次经历杠杆牛市,突如其来的去杠杆让股市由疯牛转为快熊,由最高点5178点跌至最低点3373点,18天时间下跌了1805点,极端跌幅35%,酿成了股灾惨剧。
下跌过程中,在央行降准降息,证监会宣布暂停IPO,要求股东高管在未来六个月只增持不减持,以及银行体系通过向证金公司注资向股市注入流动性等一系列政策呵护下,股市最终停住下跌脚步,步入漫长的震荡修复期。
今年以来证监会清查场外配资的消息不绝于耳,从年初开始,直到5月底才动了真格。
当然清查场外配资涉及很多问题,不简单是证监会的问题,还涉及银监会,因为证监会对场外配资数据并不掌握,而此次伞形信托、场外配资多涉及银行理财资金,所以最终在银监会的配合下,去杠杆运动才算拉开帷幕,但超出各方预期的是,由于去杠杆过程中配资账户连环爆仓,导致中国股市历史上一场最惨烈的股灾。
股灾回顾及成因五月底,证监会开始清查场外配资。
要求证券公司全面自查参与场外配资的相关业务,其中包括恒生HOMS系统为场外配资提供服务,并停止HOMS系统向场外配资提供数据端口服务。
去杠杆运动由此展开。
杠杆融资有以下几种形式:分别为两融业务,收益互换业务,伞形信托和单一信托及民间配资。
根据申万宏源证券在股灾后的统计和预测:两融余额峰值出现在6月18日,为2.27万亿;收益互换业务总规模约为5000亿;伞形信托和单一信托总量优先级资金峰值约为1.1万亿左右;民间配资约4000-6000亿。
为场外配资提供接口的平台,包括恒生电子、上海铭创和同花顺。
根据6月30日中国证券业协会公布的调研数据,三大系统接入的客户资产规模合计近5000亿元,其中HOMS 系统约4400亿元,上海铭创约360亿元,同花顺约60亿元。
2015中国股市现状分析、问题及对策

2015中国股市现状分析2015年承接的是一个处于技术高位的上证指数,且一线蓝筹上升动力明显不足;其次是新股发行节奏、高溢价及注册制对中小板及创业板的影响;三是经济运行在低位及不确定性因素形成的系统性风险。
而2015年投资机遇,依然是依赖于改革推进和政策利好。
“一带一路”、国企改革、自贸区建设等板块将进一步推动行情;二是围绕新型产业,如大数据、移动支付、电子信息、4G、环保等成长性板块所展开的行情;三是新的政策利好推动行情。
在谨防小盘股再次“滑铁卢”的同时,对尚未大涨的二线蓝筹股,则可重点逢低布局。
从中线角度看,逢低买入并持有低估值个股依旧是上上策。
就机会而言,农垦改革、土地流转、机器人及智能制造、环保等题材,依旧可以逢低吸纳。
2015年,投资者仍应跟随政策面选择个股,“一带一路”、铁路基建低估值个股可以值得关注。
还有就是核能板块,随着一些对外核能建设投资的大单陆续签定,以及国内核电站有望恢复审批,该板块有可能走出一波独立行情。
2015年市场关注的焦点仍然是国企改革、节能减排、T+0交易制度的推出、智能家居、工业4.0、信息安全及产业振兴规划等相关题材。
我们认为,后市的投资风向仍然围绕上述题材展开,同时,在本轮行情中被错杀的成长白马股也会受到资金的青睐。
中国股票市场现状分析 中国股市经过将近20年的发展,我们有必要对中国股市现状好好分析一下。
目前,已经形成了与我国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特色道路。
虽然,中国股市现状还有诸多不完善的地反,但是作为一个合格的投资者,我们应该认真分析中国股票市场现状,进而做出正确的判断。
一、中国股市现状:股市功能导向存在误差 目前,中国股票市场参与者的投资理念存在问题,投资者往往不会考虑长期价值投资,只采取短线投资行为。
股市参与者对股市的未来预期和上市公司是否盈利不存在直接关系,而是主要看参与者在消息市中的信息捕捉能力,这使得股票市场的投资能力弱化,出现投机行为过度的现象。
2015年股灾救市过程回顾

2015年股灾救市过程回顾2015年股灾是中国股市的一次重大事件,以下是对该事件的回顾:2015年股灾是指中国股市在2015年6月中旬至8月初期间发生的一系列股票市场大幅度下跌的事件。
这次股灾对中国经济和全球金融市场产生了重大影响,也对中国政府的经济政策和市场监管提出了挑战。
在2015年6月中旬,中国股市经历了连续七个月的上涨行情,投资者炒作热情高涨,股指大幅上涨。
然而,由于市场泡沫化和杠杆交易的盛行,股市开始出现波动,随后在6月中旬迅速下跌。
这一下跌引发了投资者的恐慌,导致更多的抛售行为,形成了股市的恶性循环。
面对股市的大幅下跌,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救市措施。
首先,中国证监会发布了一系列限制性措施,如暂停上市、禁止大股东减持、限制股票质押等,旨在稳定市场情绪和防止系统性风险。
其次,中国央行采取了降息、降准等货币政策措施,以提供流动性支持和稳定金融市场。
此外,中国政府还成立了股市维稳基金,用于购买股票以提振市场信心。
然而,这些救市措施并没有取得预期效果。
股市继续下跌,投资者损失惨重。
随着股市下跌的幅度加大,中国政府不得不进一步加大救市力度。
中国证监会宣布暂停股指期货交易,禁止特定股东减持,还发布了一系列措施鼓励长期投资和稳定市场。
最终,在政府的多次干预和救市措施的影响下,股市在8月底开始逐渐企稳。
然而,股灾对中国经济和金融市场产生了深远影响。
许多投资者遭受巨大损失,投资者信心受到严重打击,对股市的信任度下降。
此外,股灾也揭示了中国金融市场监管的不足之处,促使中国政府进一步加强金融市场监管的力度。
总结起来,2015年股灾是中国股市在2015年经历的一场重大事件。
面对股市的大幅下跌,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救市措施,但效果有限。
股灾对中国经济和金融市场造成了严重影响,也促使中国政府加强金融市场监管。
这次股灾的教训将对中国未来的金融改革和市场监管产生深远影响。
2015年股灾回顾

6月9日中国中车近涨停开盘5分钟内股价跳水至跌停。后又反弹,但最终跌停附近报收。
6月12日再创本轮牛市新高5178.19点
6月23日,5178后仅第五个交易日,上证指数出现4264的低点,低点相比最高价跌去18%,留下两个跳空缺口。但市场随后开始反弹。
5月28日,汇金公司减持了工行与建行的股份,中国核电单只个股冻结的资金量超过1万亿,上证指数暴跌6.50%。
6月3日,国泰君安上市过会,单只新股冻结资金超过3万亿元。
6月5日场外资金入市仍然较为积极,两融余额突破两万亿元大关,基金发行热度升温,阳光私募发行力度也很大。场外资金的持续流入推动了股指的大幅攀升。同时,券商通过降低折算率和约束配资等方式来控制两融和其他杠杆资金的快速扩大,可能对资金入市的积极性产生一定影响。沪深两市开盘即跳空冲破5000点。
5月4日上证指数日线MACD顶背离。5月5日、6日、7日,由于打新冻结大量资金,上证指数出现了牛市中极罕见的连续三根大阴线。同样,这次也很快收复失地创出新高。下跌的主要动力集中在前期涨幅过大的中字头股票、电力、钢铁等板块上。
5月11日大盘基本企稳,牛市的调整暂时告一段落,后期股指的持续走高将是大概率事件。
7月9日全线涨停,公安部副部长孟庆丰带队到证监会排查近期恶意卖空股票与股指的线索。沪指回到3700点。
8月17 日沪指逼近4000点,8月18日至8月26日,短短7个交易日内留下六根大阴线和两个向下跳空缺口,上证指数自3999点跌至2850点,市场开始反思国家队救市选股策略,巨额利益面前是否存在老鼠仓,内幕交易,8月11日,811汇率改革,人民短时间内连续贬值。国家队主战场在汇市无暇他顾。
2015年中国股灾

浅谈2015年股灾2015年6月至8月中国资本市场发生了异常波动,中国股市经过两轮断崖式下跌,上证指数在短短的53个交易日从5178.19点跌至2850.71点,跌幅超过45%,本次股灾在国内外引起震动,对我国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平稳运行产生了许多不利影响:股票暴跌,市值迅速蒸发,从2015年6月12日的最高点5178点到2015年8月26日的最低点2850点,沪深两市总市值蒸发了约33万亿元;股灾期间多次出现“千股跌停”的奇观,由于中国股市实施正负10%的涨跌停办制度,因此当股灾发生时市场个股出现大规模跌停,市场流动性缺乏;许多上市公司选择停牌来规避风险,股市中出现“停牌潮”,以此来减少损失。
2015年中国“股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政治原因,又有经济原因,具体来看主要是:一、资本分配不均匀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经济也受到牵连。
增速大幅回落、出口出现负增长,针对这样的情况,政府为了进一步扩大内需、刺激投资,祭出“4万亿”的经济刺激计划,重点投向基础设施建设,如:钢铁、水泥、建材、煤炭以及房地产行业,这样导致的不利结果就是资本过多地流向了房地产、建材、原材料等行业以及国有企业。
政府想要通过倾向性的政策推动中国股市的繁荣来拜托当时经济的困境。
但是如果股市暴跌,其作用时反方向的,这种反向的作用会使得股市大幅震荡,甚至对我国的实体经济产生相当大的影响,而这也正是2015年”股灾“形成的原因之一。
二、中国股市过度杠杆化1.融资融券融资融券带来的最大问题就是杠杆率,融资融券中,投资者自己的钱只占了一小部分,很容易赔光,而券商虽然借钱给投资者,但是为了保证自己不会亏损,会在股票下跌到一定程度时强行卖掉投资者的股票,这种大量的强制平仓会导致很严重的连锁反应,最后导致崩盘的局面。
2.场外配资相对于券商的融资业务而言,其他金融机构借钱给投资者进行投资,均称为场外配资。
这种融资方式受到监管交少,杠杆比率极高,存在极大的风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大小非解禁、新股发行、再融资
4.创业板块影响 5.紧缩政策
新股发行
大小非解禁
再融资
2015年6月29日股市暴跌原因?
1.场内外配资 2.外部因素
3.大小非解禁、新股发行、再融资
4.创业板块影响 5.紧缩政策
创业板块
2015年6月29日股市暴跌原因?
1.场内外配资 2.外部因素
“变富”
2015年 两场 监管部行动
股灾成 必然
2015年6月29日股市暴跌原因?
1.场内外配资 2.外部因素
3.大小非解禁、新股发行、再融资
4.创业板块影响 5.紧缩政策
2.外部因素
AH股 大跌
银行板块
其他板块
地产板块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
可以互相讨论下,但要小声点
2015年6月29日股市暴跌原因?
3.大小非解禁、新股发行、再融资
4.创业板块影响 5.紧缩政策紧来自政策THANK YOU
15年A股股灾事件
张正婷 景亦卓 蒋瑞鹏 金首丞
15年A股股灾事件知多少
八大专家看 股市暴跌
2015年6月29日股市暴跌原因?
1.场内外配资 2.外部因素
3.大小非解禁、新股发行、再融资
4.创业板块影响 5.紧缩政策
1.场内外配资
2014 券商板块
大涨
爆仓, 空头兴风作浪
2013年 “剩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