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国际经济学(要素禀赋理论)模拟试卷1.doc
国际经济学试题及答案(题库)

国际经济学试题及答案(题库)国际经济学习题集及参考答案一、填空、选择、判断题(每题1分):第一章:1、国际贸易理论以微观经济学原理为基础,讨论世界范围内的资源配置问题。
2、最常用国际贸易模型的结构形式为两个国家、两种产品(或部门)和两种要素。
3、在完竞争的假设前提下,封闭条件下的相对价格是国际贸易产生的基础。
4、国家间的供给、需求方面的差异是造成相对价格的根源。
5、贸易后,国际均衡价格由两国的供需共同决定,国际均衡价格处于两国封闭下的相对价格之间。
6、国际贸易利益包括两个部分:来自交换的利益和来自专业化的利益。
7、贸易理论主要围绕三个问题展开:国际贸易的格局、国际贸易的条件、国际贸易的收益。
第二章:1、斯密的绝对优势论认为国际贸易的基础是各国之间劳动生产率的绝对差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论认为国际贸易的基础是各国之间劳动生产率的相对差别。
2、哈伯勒首先用机会成本概念来阐明比较优势论。
3、重商主义者提倡的国家经济政策有:限制进口和鼓励出口,采取奖金、退税、协定和殖民地贸易等措施鼓励出口。
4、李嘉图认为在国际贸易中起决定作用的不是绝对成本,而是相对成本。
5、斯密的绝对优势论认为国际贸易的基础是各国之间劳动生产率的绝对差别;劳动生产率的比较优势论认为国际贸易的基础是各国之间劳动生产率的相对差别。
6、在李嘉图模型中,生产可能性边界线方程是一个线性方程式,表示A、B两国的PPF曲线是一条直线段。
7、重商主义者提倡的国家经济政策有:限制进口和鼓励出口,采取奖金、退税、协定和殖民地贸易等措施鼓励出口。
8、李嘉图认为在国际贸易中起决定作用的不是绝对成本,而是相对成本。
9、机会成本概念表明:彼种选择的机会成本就构成此种选择的机会成本。
选择题:1、首先用机会成本理论来解释比较优势原理的学者是: C、A、李嘉图B、罗布津斯基C、哈伯勒D、穆勒第三章:1、要素禀赋理论最初是由赫克歇尔和俄林提出的,后经萨缪尔森等人加工不断完善。
《国际经济学》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一)

《国际经济学》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一)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1.贸易差额论2.贸易条件3.偿债率4.贸易转移二、单项选择题:从下列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项正确的,将其标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每小题2分,共20分)1.从国际经济学的角度来考察,构成经济活动的基本单位或行为主体是()A企业B居民户C家庭D国家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比较利益学说的假设的是()A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B要素是完全流动的C要素和产品市场都是完全竞争的D收入分配不受贸易影响3.考虑A、B两国生产某、Y两种产品的相互需求决定进出口价格模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世界市场的价格的上、下限正好是A、B两国国内的交换比率B某种产品的世界市场价格是由A、B两国出口恰好补偿进口决定的C加入货币因素后的模型中,无论是短期还是长期,进口都不一定恒等于出口D加入其他因素后的模型表明世界市场上的价格仍然是由双方的供求决定的4.以下选项中,哪个选项不属于金融账户的内容?()A证券投资B其他投资和储备资产C债务减免D直接投资5.使用购买力平价法估算发达国家的经济数量时会实际数量,而估算发展中国家时会。
()A高估,低估B低估,高估C高估,高估D低估,低估6.布雷顿森林体系规定,美元与其挂钩的是()A特别提款权B一揽子货币C黄金D白银7.下列不属于长期资本流动的主要方式的是()A直接投资B间接投资C出口投资D国际贷款8.影响国际资本流动领域传导机制的因素不包括()A引进外资数量、结构以及向外国投放的资本数量和结构B国内金融市场与国际金融市场的差异C汇率下浮的幅度与国内通货膨胀的关系D经济中的时滞9.斯图旺表中的横轴表示()A总支出B消费C投资D政府开支10.()的基本原则是最惠国待遇与国民待遇,以自由贸易来推动世界经济的发展。
A世界贸易组织B世界银行C国际货币资金组织D亚太经合发展组织三、判断正误题:正确的命题在括号里划\√\,错误的命题在括号里划\某\。
国际经济学10套

《国际经济学》模拟试卷(一)一、单项选择(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在四个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最适合的答案。
1.关于一般均衡分析的新古典模型,说法不正确的是( B )。
A.国际贸易理论的标准模型B.采用2 2 1模型进行阐述C.将技术、要素禀赋、需求偏好集于一体D.由哈伯勒、勒纳、里昂惕夫和米德等人提出2.国际金融理论的发展一直是围绕着( A )这一十分重要的问题而展开的。
A.外部平衡B.内部平衡C.外部平衡与内部平衡D.规模经济3.生产可能性曲线的假设条件有( B )。
A.两种生产要素的总供给都是可变的B.生产要素可在两个部门间自由流动C.两种生产要素没有充分利用D.两种商品的生产技术条件是可变的4.要素密集度可借助于( C )来说明。
A.社会无差异曲线B.需求曲线C.等产量曲线D.供给曲线5.国际贸易会( A )贸易国出口部门特定要素的实际收入。
A.提高B.降低C.不影响D.可能影响6.在产品生命周期的产品成熟阶段,产品属于( c )。
A.研究与开发密集型B.资本密集型C.劳动密集型D.土地密集型7.属于国际收支账户中服务项目的有( C )。
A.证券投资B.商品修理C.计算机和信息服务D.非货币黄金8.购买力平价论(the theory of purchasing power parity),简称PPP理论,是( B )在其1922年出版的《1914年以后的货币与外汇》(money and foreign exchange after 1914)中第一次系统阐述的。
A.勒纳B.卡塞尔C.凯恩斯D.多恩布什9.假设某国的边际消费倾向为0.80,边际进口倾向为0.30,试问该国的对外贸易乘数是( B )。
A.1B.2 对外贸易乘数=1/(1-边际消费倾向+边际进口倾向)C.3D.410.假设即期汇率l英镑=2美元,在欧洲市场美元一年期的利率为15%,英镑为10%,求一年后的远期汇率1英镑等于( A )美元。
《国际经济学》模拟试卷(6)

《国际经济学》模拟试卷(6)一、单项选择题(10小题10分):1.假设要素密集度用k表示(k=K/L),如果X产品的要素密集度k x大于Y产品的要素密集度k y,则X是密集型产品,Y是密集型产品。
()。
A.X、Y都是劳动密集型产品B.X是劳动密集型产品,Y是资本密集型产品C.X、Y都是资本密集型产品D.X是资本密集型产品,Y是劳动密集型产品2.IBM公司拥有一家加拿大软件开发公司7%的股权,这可以被看作是:()A.外国直接投资。
B.证券投资。
C.官方援助。
D.短期贷款。
3.在金铸币本位制度下,汇率决定的基础是()。
A.通货膨胀率B.铸币平价C.购买力平价D.利率平价4.当一国处于高失业和国际收支赤字时,应采用()。
A、紧缩的货币政策和紧缩的财政政策B、紧缩的货币政策和扩张的财政政策C、扩张的货币政策和紧缩的财政政策D、扩张的货币政策和扩张的财政政策5.在浮动汇率与资本可完全流动的情形下:()A.货币和财政政策都有效。
B.货币和财政政策都无效。
C.财政政策有效,货币政策无效。
D.货币政策有效,财政政策无效。
6.()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世界各主要工业国家开始实行浮动汇率制。
A.1944年B.1960 年C.1973年D.1997 年7.在产品生命周期的初始期,()是决定比较优势的最重要因素。
A.劳动B.资本C.土地D.技术8.国际贸易收支对货币贬值的反应曲线,又称()。
A. 曲线B.J曲线C.V曲线D.BP曲线9.下列宏观经济政策目标中,属于长期目标的是()。
A.经济增长B.充分就业C.物价稳定D.国际收支平衡10.一国货币与其他某一种或某一篮子货币之间保持比较稳定的比价,这种汇率制度称为()。
A.管理浮动汇率制度B.联合浮动汇率制度C.钉住汇率制度D.弹性汇率制度二、判断题(10小题,10分):1.古典贸易理论中,劳动是唯一的生产要素,生产技术差异就具体表现为劳动生产率差异。
()2.对李嘉图贸易理论的实证检验,最具代表性的工作是由迈克道格尔完成的。
国际经济学:生产要素禀赋论学习题与答案

一、单选题1、以下哪个选项不是H-O定理的假设条件?()A.生产要素投入增加一倍时产出也增加一倍B.国家1与国家2的技术水平不同C.国家1 的贸易是平衡的D.国家2没有进行完全的专业化分工生产正确答案:B2、以下哪个选项使得产品Y相对于X是资本密集型产品的?()A.生产Y比生产X使用了更多的资本要素B.生产Y比生产X使用了更少的劳动力要素C.生产Y使用的劳动资本比率低于生产X使用的劳动资本比率D.生产X使用的资本劳动比率高于生产Y使用的资本劳动比率正确答案:C3、以下哪个选项说明某国是资本丰裕的国家?()A.拥有更多的资本绝对量B.拥有更少的劳动绝对量C.更高的劳动资本比率D.更低的利率工资比率正确答案:D4、两国之间在以下哪个选项中的差异可以导致产品相对价格的差异?()A.技术B.要素禀赋C.偏好D.以上皆可以正确答案:D5、在H-O模型中,国际贸易主要基于两国在以下哪个选项中的差异?()A.技术B.要素禀赋C.规模经济D.偏好正确答案:B6、根据要素禀赋理论,国际贸易将()A.降低国家间人均收入的差距B.增加国家间人均收入的差距C.可能增加或降低国家间人均收入的差距D.引致完全专业化分工正确答案:C7、通过里昂惕夫的检验我们发现H-O定理()A.是不正确的B.在所有条件下都是正确的C.是正确的但也需要未来进一步的实证检验D.可以解释所有的国际贸易正确答案:C8、国际贸易将()一国丰裕要素的价格同时()一国稀缺要素的价格。
A.提高;提高B.降低;降低C.降低;提高D.提高;降低正确答案:D9、根据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资本丰裕国应专业化生产()密集性产品,这将导致()价格的上升。
A.资本;资本B.资本;劳动力C.劳动力;资本D.劳动力;劳动力正确答案:A10、如果H-O定理的假设成立,资本丰裕国家的生产可能性曲线是()A.固定斜率且相对平缓B.固定斜率且相对陡峭C.斜率递增且相对平缓D.斜率递增且相对陡峭正确答案:D。
国际经济学考研模拟练习卷

国际经济学考研模拟练习卷国际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国际经济活动和国际经济关系的学科,对于考研的同学来说,掌握这门学科的知识并通过模拟练习来巩固和检验学习成果至关重要。
以下是为大家精心准备的一套国际经济学考研模拟练习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20 分)1、比较优势理论的提出者是()A 亚当·斯密B 大卫·李嘉图C 赫克歇尔D 俄林2、在绝对技术差异理论与相对技术差异理论中,机会成本()A 不变B 递增C 递减D 先递增后递减3、按照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创新产品通常是()A 劳动密集型产品B 资本密集型产品C 技术密集型产品D 资源密集型产品4、一国货币升值对其进出口收支产生何种影响()A 出口增加,进口减少B 出口减少,进口增加C 出口增加,进口增加D 出口减少,进口减少5、马歇尔勒纳条件是指()A 一国进出口需求弹性之和大于 1B 一国进出口需求弹性之和小于1C 一国进出口供给弹性之和大于 1D 一国进出口供给弹性之和小于16、关税同盟的重要特点是()A 对内自由,对外保护B 对内保护,对外自由C 对内自由,对外自由D 对内保护,对外保护7、要素禀赋理论认为,在国际贸易中,一国的比较优势是由该国的()决定的。
A 要素丰裕度B 劳动生产率C 技术水平D 消费偏好8、下列属于非关税壁垒的是()A 进口税B 出口税C 进口配额D 过境税9、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经常账户不包括()A 货物B 服务C 直接投资D 初次收入10、蒙代尔弗莱明模型主要研究的是()A 开放经济条件下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B 封闭经济条件下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C 开放经济条件下的经济增长D 封闭经济条件下的经济增长二、多项选择题(每题 3 分,共 30 分)1、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包括()A 各国生产要素禀赋的差异B 各国间技术水平的差异C 各国间需求偏好的差异D 规模经济的存在2、下列属于新贸易理论的有()A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B 规模经济理论C 需求偏好相似理论D 产业内贸易理论3、汇率的标价方法有()A 直接标价法B 间接标价法C 美元标价法D 欧元标价法4、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包括()A 临时性失衡B 结构性失衡C 货币性失衡D 周期性失衡5、关税的经济效应包括()A 价格效应B 贸易条件效应C 消费效应D 生产效应6、经济一体化的形式包括()A 自由贸易区B 关税同盟C 共同市场D 经济联盟7、外汇市场的参与者包括()A 商业银行B 中央银行C 跨国公司D 外汇投机者8、国际直接投资的方式包括()A 绿地投资B 跨国并购C 证券投资D 利润再投资9、衡量一国国际收支状况的指标有()A 贸易差额B 经常账户差额C 资本和金融账户差额D 综合账户差额10、影响汇率变动的因素包括()A 国际收支状况B 通货膨胀率C 利率水平D 经济增长率三、简答题(每题 10 分,共 30 分)1、简述要素禀赋理论的主要内容。
考研国际经济学真题试卷

考研国际经济学真题试卷一、名词解释(每题 5 分,共 30 分)1、要素禀赋要素禀赋是指一国所拥有的两种生产要素的相对比例。
这两种生产要素通常指劳动和资本。
要素禀赋理论认为,各国在生产不同产品时会使用不同比例的生产要素,而各国要素禀赋的差异会影响其在国际贸易中的比较优势。
2、里昂惕夫之谜里昂惕夫之谜是指美国经济学家里昂惕夫运用投入产出分析法,对美国的对外贸易情况进行研究时发现的一个与要素禀赋理论相悖的现象。
按照要素禀赋理论,美国作为资本丰富的国家,应该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
但里昂惕夫的实证研究却得出了相反的结论,即美国出口的是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口的是资本密集型产品。
3、关税同盟关税同盟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完全取消关税或其他贸易壁垒,并对非同盟国家实行统一的关税税率而结成的同盟。
关税同盟的目的在于通过消除贸易壁垒,促进成员国之间的贸易自由化和经济一体化。
4、贸易创造效应贸易创造效应是指关税同盟成立后,成员国之间相互取消关税和非关税壁垒,使得国内生产成本较高的产品被来自同盟内生产成本较低的产品所替代,从而扩大了贸易规模,提高了资源配置效率。
5、贸易转移效应贸易转移效应是指关税同盟成立后,成员国原先从同盟外成本较低的国家进口的产品,转为从同盟内成本较高的国家进口,从而降低了资源配置效率。
6、外汇倾销外汇倾销是指一国利用本国货币对外贬值的机会,扩大出口、限制进口的一种手段。
当本国货币贬值后,以外币表示的本国出口商品价格下降,从而提高了出口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同时,以本国货币表示的进口商品价格上升,从而削弱了进口商品的竞争力。
二、简答题(每题 10 分,共 50 分)1、简述比较优势理论的主要内容。
比较优势理论由大卫·李嘉图提出。
该理论认为,即使一个国家在生产两种商品上都处于劣势,而另一个国家在生产两种商品上都处于优势,但只要两国生产两种商品的劳动生产率的比率存在差异,处于劣势的国家在“劣中选优”,即生产两种商品中劳动生产率相对较高的那种商品;处于优势的国家在“优中选劣”,即生产两种商品中劳动生产率相对较低的那种商品,通过专业化分工和国际贸易,双方仍能从中获利。
国际经济经习题第三章 要素禀赋理论

第三章要素禀赋理论根据下面的两个表,试判断:(1)哪个国家是资本相对丰富的;(2)哪个国家是劳动相对丰富的;(3)如果X是资本密集型产品,Y是劳动密集型产品,那么两国的比较优势如何?表1表2答案提示:表1中A国劳动相对丰裕,A国在生产Y产品上有比较优势。
表2中A国资本相对丰裕,A国在生产X产品上有比较优势。
如果A国的资本、劳动总量均高于B国,但资本相对更多些,试仿照图3—3和图3—4的做法,确定两国生产可能性边界线的位置关系。
答案提示:要素禀赋 A B劳动资本45152010要素禀赋 A B劳动资本12483060左图:Ea所代表的(K,L)均大于Eb所代表的(K,L),Ea在Eb的右上方。
所以A国X的最大产量Xa大于B国X的最大产量Xb,A国Y的最大产量Ya大于B国Y的最大产量Yb,A的两条等产量线均在B的相应等产量线右上方。
OEa斜率大于OEb斜率,说明A国K/L大于B国,资本相对多些。
右图:A国生产可能性边界线在外侧,且由于X是资本密集型产品,Y是劳动密集型产品,所以A’B’比AB要长一些。
根据上一题,试在图中画出两国在封闭和开放下的一般均衡。
答案提示:一般而言,左图中,X 相对价格p a 小于p b ,因为A 国X 产出相对较多。
如果两个部门的要素密度完全相同,那么要素禀赋差异还会引发国际贸易吗?如果贸易发生的话,那么国际分工与贸易型态如何?试将你得出的结果与李嘉图模型加以比较。
答案提示:不会。
因为,如果两个部门的要素密度完全相同,则生产能性边界是一条直线(对应于机会成本不变)。
在这种情况下,两国要素禀赋差异导致两国生产可能性边界呈平行关系,所以,封闭时两国的相对价格水平相同,不会发生国际贸易。
5*.试证明在图3—7中,两国的消费点共同位于从原点出发的一条直线上。
答案提示:根据两国的消费结构来判断6*. 如果两国存在技术差异,那么贸易后两国要素价格是否均等,为什么? 答案提示:如果两国存在技术差异,那么贸易后两国要素价格将不均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美国进口大量资本密集型的自然资源
(C)美国的出口产品使用了大量的人力资本
(D)美国消费者对资本密集型产品有极强的偏好
7 H—O定理关于贸易基础的观点与比较优势理论是一致的。( )
(A)正确
(B)错误
8从要素禀赋理论可以推测国际贸易将会引起劳动力充裕国家的相对工资水平上升。( )
(B)错误
15近年来,以美国和欧盟为首的许多国家对我国纺织品进口都进行了严格的限制,请利用要素禀赋理论分析其原因,并对这一做法作出简单评价。
16根据表3—2与表3—3,试判断:(1)哪个国家是资本相对丰富的? (2)哪个国家是劳动相对丰富的? (3)如果X是资本密集型产品,y是劳动密集型产品,那么两国的比较优势如何?
(A)正确
(B)错误
9根据要素禀赋理论,如果一国工人平均占有的资本量多于其它国家,那么该国在资本密集型产品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 )
(A)正确
(B)错误
10斯托珀一萨缪尔森定理阐述了国际贸易对国内收入分配格局的影响。( )
(A)正确
(B)错误
11从罗伯津斯基定理可以推测要素积累必定会引起本国贸易条件的恶化。( )
[考研类试卷]国际经济学(要素禀赋理论)模拟试卷1
1充裕要素(abundant factor)
2偏向出口的增长
二、单项选择题
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意的。
3根据H—O定理,如果( ),那么两国都将从国际贸易中获益。
(A)运输成本为零
(B)两国人均收入水平相近
(C)一国居民的偏好与另一国居民的偏好存在显著不同
21如果两国存在技术差异,那么贸易后两国要素价格是否均等,为什么?
22需求逆转是否会影响要素价格均等?为什么?
23如何根据罗伯津斯基定理来解释要素禀赋不同的两个国家生产可能性边界之间的差别?
24如果一国的资本与劳动同时增加,那么在下列情况下,两种产品的生产以及该国的贸易条件如何变化?
(1)资本、劳动同比例增加;
(2)资本增加的比例大于劳动增加的比例;
(3)资本增加的比例小于劳动增加的比例。
25对小国来说,经济增长后福利如何变化?
26在战后几十年间,日本、韩国等东亚的一些国家或地区的国际贸易商品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主要出口产品由初级产品到劳动密集型产品,再到资本密集型产品,试对此变化加以解释。
27试析外资流入对东道国贸易条件和比较优势的影响。
(A)正确
(B)错误
12根据罗伯津斯基定理,经济增长可能会导致贫困化增长。( )
(A)正确
(B)错误
13因为美国对劳动密集型产品征收高关税,所以这是导致里昂惕夫之谜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 )
(A)正确
(B)错误
14根据里昂惕夫之谜,发达国家之间比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更加容易发生国际贸易。( )
(A)正确
5下列不属于导致悲惨增长前提条件的是( )。
(A)一国的增长偏向于进口替代部门
(B)增长国出口产品的需求价格弹性非常低
(C)增长国在世界市场是一个大国,其出口供给的变动足以影响世界价格
(D)增长国进口边际倾向较高,增长国的进口需求会因经济增长而显著增加
6下面哪一种说法不能用来解释里昂惕夫之谜?( )
(D)转换曲线反映出两国在以相对资源禀赋为基础的生产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产品的生产能力上有所不同
4如果一个劳动力相对丰裕的国家与另一个资本相对丰裕的国家开展国际贸易,那么将出现( )趋势。
(A)两国的工资水平都会上升
(B)两国的工资水平都会下降
(C)劳动力相对丰裕的国家的工资水平相对上升
(D)劳动力相对丰裕的国家的工资水平相对下降
17如果A国的资本、劳动总量均高于B国,但资本相对更多些,确定两出两国在封闭和开放下的一般均衡图示。
19如果两个部门的要素密度完全相同,那么要素禀赋差异还会引发国际贸易吗?
20试证明,如果消费者偏好属于相似偏好(hom0 thetic prefer-ence),则两国的消费点共同位于从原点出发的一条直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