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高中化学 离子反应专题
高中化学离子方程式大全(整理汇总版)

1、硝酸银与盐酸及可溶性盐酸盐溶液:+Ag +-Cl ===↓AgCl 2、钠与水反应:2Na +2O H 2===2+Na +2-OH +↑2H 3、钠与硫酸铜溶液:2Na +2O H 2++2Cu====2+Na +↓2)(OH Cu +↑2H4、过氧化钠与水反应:222O Na +2O H 2===4+Na +4-OH +↑2O 5、碳酸氢盐溶液与强酸溶液混合:-3HCO ++H ===↑2CO +O H 26、碳酸氢盐溶液与醋酸溶液混合:-3HCO +COOH CH 3===↑2CO +O H 2+-COO CH 37、氢氧化钙溶液与碳酸氢镁反应:+2Ca +2-OH +2-3HCO ++2Mg ===↓2)(OH Mg +↓3CaCO8、向碳酸氢钙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 2-3HCO ++2Ca+2-OH ====↓3CaCO +2O H 2+-23CO9、向碳酸氢钙溶液中加入少量的氢氧化钠:+2Ca +-3HCO +-OH ===↓3CaCO +O H 210、澄清石灰水与少量小苏打溶液混合:+2Ca +-OH +-3HCO ===↓3CaCO +O H 211、澄清石灰水通入少量2CO :+2Ca+2-OH +2CO ===↓3CaCO +O H 212、澄清石灰水通入过量2CO :-OH +2CO ===-3HCO 13、碳酸氢钠溶液与少量石灰水反应:+2Ca +2-OH +2-3HCO ===↓3CaCO +-23CO +2O H 214、碳酸氢钠溶液与过量石灰水反应:-3HCO +-OH ++2Ca===↓3CaCO +O H 215、等物质的量氢氧化钡溶液与碳酸氢铵溶液混合:+2Ba +2-OH ++4NH +-3HCO ===↓3BaCO +O H 2+O H NH 23⋅16、碳酸钠溶液与盐酸反应:-23CO ++H ===-3HCO 或-23CO +2+H ===↑2CO +O H 2 17、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少量的2CO :2CO +2-OH ===-23CO +O H 2 18、过量的CO2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2CO +-OH ===-3HCO19、碳酸氢铵溶液中加入过量氢氧化钠溶液:+4NH +-3HCO +2-OH ===↑3NH +-23CO +2O H 220、碳酸钙与盐酸反应:3CaCO +2+H ===+2Ca+↑2CO +O H 221、碳酸钙与醋酸反应:3CaCO +2COOH CH 3===+2Ca +2-COO CH 3+↑2CO +O H 222、澄清石灰水与稀盐酸反应:+H +-OH ===O H 223、磷酸溶液与少量澄清石灰水43PO H +-OH ===O H 2+-42PO H 24、磷酸溶液与过量澄清石灰水:243PO H +3+2Ca +6-OH ===↓23)4(PO Ca +6O H 225、碳酸镁溶于强酸3MgCO +2+H ===+2Mg +↑2CO +O H 226、硫酸镁溶液跟氢氧化钡溶液反应:+2Ba +2-OH ++2Mg +-24SO ===↓4BaSO +↓2)(OH Mg27、硫酸溶液跟氢氧化钡溶液反应:+2Ba +2-OH +2+H +-24SO ===↓4BaSO +2O H 2 28、硫酸氢钠溶液与氢氧化钡反应至中性:2+H +-24SO +2-OH ++2Ba ===2O H 2+↓4BaSO 29、硫酸氢钠溶液与氢氧化钡反应至硫酸根完全沉淀:+H +-24SO +-OH ++2Ba ===↓4BaSO +O H 230、硫酸铝溶液中加入过量氢氧化钡溶液:2+3Al +3-24SO +8-OH +3+2Ba ===3↓4BaSO +2-2AlO +4O H 231、氢氧化镁与稀硫酸反应:2)(OH Mg +2+H ===+2Mg +2O H 232、铝跟氢氧化钠溶液反应:2Al +2-OH +2O H 2===2-2AlO +3↑2H 33、物质的量之比为1:1 Na 、Al 合金置于水中:Na +Al l+2O H 2===+Na +-2AlO +2↑2H34、氧化铝溶于强碱溶液:32O Al +2-OH ===2-2AlO +O H 2 35、氧化铝溶于强酸溶液:32O Al +6+H ===2+3Al +3O H 2 36、氢氧化铝与氢氧化钠溶液:3)(OH Al +-OH ===-2AlO +2O H 2 37、氢氧化铝与盐酸溶液反应:3)(OH Al +3+H ===+3Al +3O H 2 38、硫酸铝溶液与碳酸氢钠溶液:+3Al +3-3HCO ===↓3)(OH Al +↑2CO39、硫酸铝溶液与碳酸钠溶液:2+3Al +3-23CO +3O H 2===2↓3)(OH Al +3↑2CO40、氯化铝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3Al +3O H NH 23⋅===↓3)(OH Al +3+4NH 41、明矾溶液加热水解生成沉淀:+3Al +3O H 2===↓3)(OH Al +3+H 42、氯化铝溶液与偏铝酸钠溶液:+3Al +3-2AlO +6O H 2===4↓3)(OH Al 43、偏铝酸钠溶液中加入氯化铁溶液:+3Fe +3-2AlO +6O H 2===↓3)(OH Fe +3↓3)(OH Al44、偏铝酸钠溶液中加入少量盐酸:-2AlO ++H +O H 2===↓3)(OH Al 45、偏铝酸钠溶液中加入过量盐酸:-2AlO +4+H ===+3Al +2O H 246、偏铝酸钠溶液中加入氯化铵溶液:-2AlO ++4NH +O H 2===↓3)(OH Al +↑3NH 47、金属铁溶于盐酸中:Fe ++H ===+2Fe +↑2H 48、铁粉与氯化铁溶液反应:Fe +2+3Fe ===3+2Fe 49、铜与氯化铁溶液反应:Cu +2+3Fe ===+2Cu+3+2Fe50、硫化亚铁与盐酸反应:FeS ++H ===+2Fe +↑S H 251、硫化钠与盐酸反应:-2S+2+H ===↑S H 2 52、硫化钠溶液中加入溴水:-2S+2Br ===↓S +2-Br 53、氯化亚铁溶液中通入氯气:2+2Fe +2Cl ===2+3Fe +2-Cl54、向硫酸铁的酸性溶液中通入足量的S H 2:2+3Fe +S H 2===2+2Fe +↓S +2+H55、氯化铁溶液中滴加少量硫化钠溶液:2+3Fe +-2S===↓S +2+2Fe 56、硫化钠溶液中滴加少量氯化铁溶液:2+3Fe +3-2S===↓S +2↓FeS57、氯化铁溶液中滴加少量碘化钾溶液:2+3Fe +2-I ===2+2Fe +2I58、氯化铁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3Fe +3-OH ===↓3)(OH Fe59、氯化铁溶液跟过量氨水反应: +3Fe +3O H NH 23⋅===↓3)(OH Fe +3+4NH60、氯化铁溶液与硫氰化钾溶液: +3Fe +3-SCN ===3)(SCN Fe61、氯化铁溶液跟过量锌粉反应: 2+3Fe +3Zn ===2Fe +3+2Zn 62、锌与稀硫酸: Zn +2+H ===+2Zn +↑2H63、锌与醋酸: Zn +2COOH CH 3===2-COO CH 3++2Zn +↑2H 64、锌与氯化铵溶液: Zn +2+4NH ===+2Zn +↑3NH +↑2H 65、氯化铁溶液加入碘化钾溶液: 2+3Fe +2-I ===2+2Fe +2I66、硫酸亚铁溶液中加硫酸酸化的过氧化氢溶液:2+2Fe +22O H +2+H ===2+3Fe +2O H 2 67、硫酸亚铁溶液中加用硫酸酸化的高锰酸钾溶液: 5+2Fe +-4MnO +8+H ===5+3Fe ++2Mn +4O H 268、四氧化三铁溶于浓盐酸: 43O Fe +8+H ===2+3Fe ++2Fe +4O H 2 69、氧化铁溶于盐酸: 32O Fe +6+H ===2+3Fe +3O H 270、氧化铁溶于氢碘酸溶液: 32O Fe +2-I +6+H ===2+2Fe +2I +3O H 271、用氯化铁与沸水反应制氢氧化铁胶体:+3Fe +3O H 2 ===3)(OH Fe +3+H72、向溴化亚铁溶液通入足量的氯气:2+2Fe +4-Br +32Cl ===2+3Fe +2↑2Br +6-Cl73、向溴化亚铁溶液通入少量氯气: 2+2Fe +2Cl ===2+3Fe +2-Cl74、向碘化亚铁溶液通入足量氯气: 2+2Fe +4-I +32Cl ===2+3Fe +22I +6-Cl 75、向碘化亚铁溶液通入少量氯气: 2-I +2Cl ===2I +2-Cl 76、碘化钾溶液中加入氯水: 2-I +2Cl ===2I +2-Cl77、碘化钾溶液中加入过量氯水: -I +32Cl +3O H 2===6+H +-3IO +6-Cl 78、溴化钠溶液中加入氯水: 2-Br +2Cl ===2Br +2-Cl79、亚硫酸溶液中加入氯水: 32SO H +2Cl +O H 2===4+H +2-Cl +-24SO 80、亚硫酸溶液中加入氯化铁: 32SO H +2+3Fe +O H 2===4+H +2+2Fe +-24SO 81、亚硫酸溶液中加入双氧水: 32SO H ++22O H ===2+H +O H 2+-24SO82、氯气通入水中: 2Cl +O H 2===+H +-Cl +HClO83、氯气通入碳酸氢钠溶液中: 2Cl +-3HCO ===-Cl +2CO +HClO84、亚硫酸钠溶液中加入溴水: -23SO +O H 2+2Br ===-24SO +2-Br +2+H85、亚硫酸钠溶液中加入双氧水: -23SO +22O H ===-24SO +2O H 286、二氧化硫通入溴水中: 2SO +2Br +2O H 2===4+H +2-Br +-24SO87、单质铁溶于过量稀硝酸中(NO ):Fe +-3NO +4+H ===+3Fe +↑NO +2O H 2 88、过量单质铁溶于稀硝酸中(NO ):3Fe +2-3NO +8+H ===3+2Fe +2↑NO +4O H 2 89、单质铜与稀硝酸反应: 3Cu +2-3NO +8+H ===3+2Cu +2↑NO +4O H 290、单质铜与浓硝酸反应: Cu +2-3NO +4+H ===+2Cu +2↑2NO +2O H 291、铜片插入硝酸银溶液: 2+Ag +Cu ===2Ag ++2Cu92、用氨水吸收少量2SO : 2SO +2O H NH 23⋅===2+4NH +-23SO 93、用氨水吸收过量的2SO : 2SO +O H NH 23⋅===+4NH +-3HSO (少量2SO 只生成正盐,过量时才生成酸式盐)94、稀硝酸中通入2SO : 32SO +2-3NO +2O H 2===3-24SO +2↑NO +4+H95、浓硝酸中通入2SO : 2SO +2-3NO ====-24SO +2↑2NO96、氯化铵与氢氧化钠两种浓溶液混合加热:+4NH +-OH === ↑3NH +O H 297、向次氯酸钙溶液中通入2SO : +2Ca +2SO +-ClO +O H 2===↓4CaSO +-Cl +2+H98、用碳酸钠溶液吸收过量2SO : -23CO +O H 2+22SO ===2CO +2-3HSO99、硫酸铜溶液中通入硫化氢: S H 2++2Cu ===↓CuS +2+H100、硫酸铜溶液中加入硫化钠溶液:-2S++2Cu ===↓CuS101、电解饱和食盐水: 2-Cl +2O H 2通电===== 2-OH +↑2H +↑2Cl102、电解硫酸铜溶液: 2+2Cu +2O H 2通电===== 2↓Cu +↑2O +4+H103、电解氯化铜溶液: +2Cu+2-Cl 通电=====↓Cu +↑2Cl104、电解熔融氯化钠: 2+Na +2-Cl (熔融)通电===== 2Na +↑2Cl 105、电解熔融氧化铝: 4+3Al +6-2O通电===== 4Al +3↑2O106、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共热: 2MnO +2-Cl +4+H ∆===+2Mn +↑2Cl +2O H 2107、氯气通入冷的氢氧化钠溶液中:2Cl +2-OH ===-Cl +-ClO +O H 2 108、氯气通入热的氢氧化钾溶液中:32Cl +6-OH ===5-Cl +-3ClO +3O H 2 109、次氯酸钙溶液通入过量的二氧化碳:-ClO +O H 2+2CO ===HClO +-3HCO110、次氯酸钠溶液中加入浓盐酸: -ClO +-Cl +2+H ===↑2Cl +O H 2111、氯酸钾与浓盐酸: -3ClO +5-Cl +6+H ===3↑2Cl +3O H 2112、硫化钠、亚硫酸钠混合液中加入稀硫酸:2-2S+-23SO +6+H ===3↓S +3O H 2113、2NO 溶于水: 32NO +O H 2===2+H +-3NO +↑NO 114、2NO 通入亚硫酸钠溶液: -23SO +2NO ===-24SO +↑NO115、硫化钠的第一步水解: -2S+O H 2===-3HSO +-OH116、碳酸钠的第一步水解: -23CO +O H 2=== -3HCO +-OH117、氯化钡溶液与硫酸反应: +2Ba +-24SO ===↓4BaSO118、硫溶于热的氢氧化钠溶液: 3S +6-OH ===2-2S +-23SO +3O H 2119、醋酸钡溶液与硫酸反应:+2Ba +2-COO CH 3+2+H +-24SO ===↓4BaSO +2COOH CH 3120、醋酸与氢氧化钾溶液反应: COOH CH 3+-OH ===-COO CH 3+O H 2121、醋酸与氨水反应: COOH CH 3+O H NH 23⋅===-COO CH 3++4NH +2O H 2 122、苯酚溶于氢氧化钠溶液:OH H C 56+-OH ===-O H C 56+O H 2 123、苯酚与氯化铁溶液反应: 6OH H C 56++3Fe ===-3656])([O H C Fe +6+H124、苯酚钠溶于醋酸溶液: -O H C 56+COOH CH 3===OH H C 56+-COO CH 3125、苯酚钠溶液中通入少量2CO :-O H C 56+O H 2+2CO ===OH H C 56+-3HCO126、碳酸钠溶液中加入过量苯酚:OH H C 56+-23CO ===-O H C 56+-3HCO127、碳酸钙跟甲酸反应: 3CaCO +HCOOH ===+2Ca +↑2CO +O H 2+-HCOO -128、甲酸钠跟盐酸反应: -HCOO ++H ===HCOOH129、小苏打溶液与甲酸溶液反应:HCOOH +-3HCO ===↑2CO +O H 2+-HCOO130、422O C Na 溶液中加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5-242O C +2-4MnO +16+H ===10↑2CO +2+2Mn +8O H 2131、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与双氧水:522O H +2-4MnO +6+H ===5↑2O +2+2Mn +8O H 2132、酸性氯化亚铁溶液与双氧水:2+2Fe +22O H +2+H ===2+3Fe +2O H 2 133、SO2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52SO +2-4MnO +2O H 2===5-24SO +2+2Mn +4+H134、乙烯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生成2CO :542H C +12-4MnO +36+H ===10↑2CO +12+2Mn +28O H 2135、乙酸乙酯与氢氧化钠溶液:323CH COOCH CH +-OH ===-COO CH 3+32CH HOCH 136、硬脂酸甘油酯与氢氧化钠溶液:)()(35333517O H C COO H C +3-OH ===3-COO H C 3517+OH CH OH CH OH CH 22)()(137、氯乙烷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水解:Cl CH CH 23+-OH ===OH CH CH 23+-Cl138、硝酸银溶液中滴入少量氨水: +Ag +O H NH 23⋅===↓AgOH ++4NH139、硝酸银溶液中滴加氨水至过量:+Ag +2O H NH 23⋅===+])([23NH Ag +2O H 2 140、葡萄糖发生银镜反应: 因为氨气极易溶于水,所以不标气体逸出符号“↑”CHO CHOH OH CH 42)(+2+])([23NH Ag +2-OH −→−∆-COO CHOH OH CH 42)(++4NH +33NH +O H 2+2↓Ag141、硫酸铜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2Cu +2-OH ===↓2)(OH Cu142、硫酸铜溶液中加入少量氨水:+2Cu +2O H NH 23⋅===↓2)(OH Cu +2+4NH 143、硫酸铜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2Cu+4O H NH 23⋅===+243])([NH Cu +4O H 2144、硫酸锌溶液中加入少量氨水:+2Zn +2O H NH 23⋅===↓2)(OH Zn +2+4NH145、硫酸锌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2Zn +4O H NH 23⋅===+243])([NH Zn +4O H 2。
高中化学之离子反应推断题汇总1-80题(附答案及每题解析)

高中化学之离子反应推断题汇总80题(附答案及每题解析)1.某无色混合物水溶液,可能含有以下离子中的若干种:K+、NH4+、Mg2+、Cu2+、Cl-、CO32—、SO42—,现各取100mL溶液三份进行如下实验:①向第一份加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②向第二份加入足量NaOH溶液后加热,收集到气体0.896L(标准状况);③向第三份加入足量BaCl2溶液,得到沉淀6.27克,经足量盐酸洗涤后,剩余2.33克。
试回答下列问题:(1)肯定存在的离子有,肯定不存在的离子有;(2)可能存在的离子是,判断该离子存在与否的方法是;(3)试计算肯定存在的阳离子在原溶液中的物质的量浓度。
【答案】(1)K+、NH4+、CO32-、SO42-;Mg2+、Cu2+;(2)Cl—取原溶液少许于试管中,滴加过量Ba(NO3)2溶液,过滤后往滤液中再加入AgNO3溶液,若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有Cl-;反之,没有(3)c(K+)≥0.2mol/L、c(NH4+)=0.4mol/L【解析】试题分析:无色溶液说明没有铜离子;第一份:第一份加入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溶液中可能存在Cl-、CO32—、SO42—;第二份:加足量NaOH溶液加热后生成标准状况下0.896L气体为氨气,则溶液中一定含有NH4+,且物质的量为:0.896L÷22.4L/mol=0.04mol;第三份:根据题中信息可知2.33为硫酸钡,n(BaSO4)=n(SO42—)=2.33g÷233g/mol═0.01mol;生成的沉淀BaCO3物质的量=(6.27g−2.33g)÷197g/mol=0.02mol;因为一定含CO32—,所以不含Mg2+;再根据电荷守恒,正电荷为:n(+)=n(NH4+)=0.04mol;n(-)=2n(CO32—)+2n(SO42—)=0.06mol,故一定有K+,至少0.02mol;(1)根据以上分析可知肯定存在的离子是K+、NH4+、CO32-、SO42-;肯定不存在的离子有Mg2+、Cu2+;(2)根据以上分析可知,无法确定是否含有氯离子,可先加过量Ba(NO3)2溶液,过滤后往滤液中再加入AgNO3溶液,若有白色沉淀说明有Cl-,否则无Cl-;(3)NH4+的物质的量是0.04mol,溶液体积是0.1L,所以c(NH4+)=0.04mol÷0.1L=0.4mol/L;由于不能确定是否含有氯离子,则钾离子的物质的量至少是0.02mol,其浓度至少是0.2mol/L。
【化学】高中化学离子反应和方法完整版及练习题及解析(1)

【化学】高中化学离子反应和方法完整版及练习题及解析(1)一、高中化学离子反应1.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及评价合理的是( )A.A B.B C.C D.D【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A.Mg(HCO3)2溶液中加入足量NaOH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氢氧化镁沉淀和水,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Mg2++2HCO3−+4OH−═Mg(OH)2↓+2CO32−+2H2O,故A错误;B.1mol/L的NaAlO2溶液和2.5mol/L的HCl溶液等体积互相均匀混合,设溶液体积为1L,偏铝酸钠和HCl的物质的量分别为1mol、2.5mol,1mol偏铝酸钠消耗1molHCl生成1mol 氢氧化铝,剩余的1.5molHCl能够溶解0.5mol氢氧化铝,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AlO2−+5H+═Al3++Al(OH)3↓+H2O,故B正确;C.Fe3O4与过量的稀HNO3反应,生成的亚铁离子被稀硝酸氧化成了铁离子,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3Fe3O4+NO3−+28H+═9Fe3++14H2O+NO↑,故C错误;D.NaClO溶液与FeCl2溶液混合,二者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正确的离子反应为:2Fe2++5ClO−+5H2O═2Fe(OH)3↓+Cl−+4HClO,故D错误;答案选B 。
2.某100mL 溶液可能含有 Na +、NH 4+、Fe 3+、CO 32-、SO 42-、Cl -中的若干种,取该溶液进行连续实验,实验过程如图:(所加试剂均过量,气体全部逸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若原溶液中不存在 Na +,则 c (Cl -)<0.1mol•L ﹣1B .原溶液可能存在 Cl - 和 Na +C .原溶液中 c (CO 32-)是 0.01mol•L ﹣1D .原溶液一定存在 CO 32-和SO 42-,一定不存在 Fe 3+ 【答案】D 【解析】 【分析】加入BaCl 2溶液之后,有沉淀生成,且加入过量盐酸之后,沉淀质量减少,则说明一定有CO 32-、SO 42-这两种离子,一定没有Fe 3+(Fe 3+和CO 32-会发生双水解反应,不能共存),且沉淀2为BaSO 4,n(BaSO 4)=-1m 2.33g ==0.01mol M 233g mol g ,m(BaCO 3)=4.30g-2.33g=1.97g ,则n(BaCO 3)= -1m 1.97g ==0.01mol M 197g molg 。
高中化学离子反应问题专项练习题(精华)

高中化学离子反应问题专项练习题(精华)在高中化学研究中,离子反应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以下是一些精选的离子反应问题专项练题,供参考研究和巩固知识。
1. 将下列化合物的离子方程式写出:将下列化合物的离子方程式写出:a) 氯化钠的溶液与硝酸银的溶液反应。
b) 碳酸钙固体与盐酸的溶液反应。
2. 答案:答案:a) 氯化钠的离子方程式为:NaCl(aq) + AgNO3(aq) → AgCl(s) + NaNO3(aq)b) 碳酸钙的离子方程式为:CaCO3(s) + 2HCl(aq) → CaCl2(aq) + CO2(g) + H2O(l)3. 将下列化学方程式中的物质分解成离子:将下列化学方程式中的物质分解成离子:a) 2KClO3 → 2KCl + 3O2b) H2SO4 → 2H+ + SO4^2-4. 答案:答案:a) 2KClO3 → 2K+(aq) + ClO3^-(aq) + 3O2(g)b) H2SO4 → 2H+(aq) + SO4^2-(aq)5. 判断以下离子反应是否发生:判断以下离子反应是否发生:a) NaCl(aq) + AgNO3(aq) → NaNO3(aq) + AgCl(s)b) Zn(s) + CuSO4(aq) → ZnSO4(aq) + Cu(s)6. 答案:答案:a) NaCl(aq) + AgNO3(aq) → NaNO3(aq) + AgCl(s) - 这是一种离子反应,产生沉淀物AgCl。
b) Zn(s) + CuSO4(aq) → ZnSO4(aq) + Cu(s) - 这是一种金属置换反应,产生固体铜。
通过这些专项练题的研究,可以加深对高中化学离子反应的理解和掌握,提升解题能力和研究成绩。
希望以上内容对您有所帮助。
如果您还有其他问题,欢迎提问!。
高中化学专题复习之离子反应

高中化学专题复习离子反应一、电解质、非电解质、强、弱电解质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化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
非电解质:在水溶液和熔化状态都不导电的化合物。
强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全部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
弱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只有一部分分子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的注意点①电解质的强弱与其在水溶液中的电离程度有关,与其溶解度的大小无关。
例如:难溶的BaS04、CaS03等和微溶的Ca(OH)2等在水中溶解的部分是完全电离的,故是强电解质。
而易溶于水的CH3COOH、H3P04等在水中只有部分电离,故归为弱电解质。
②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的强弱只与自由移动的离子浓度及离子所带的电荷数有关,而与电解质的强弱没有必然的联系。
例如:一定浓度的弱酸溶液的导电能力也可能比较稀的强酸溶液强。
③强电解质包括:强酸(如HCl、HN03、H2S04)、强碱(如NaOH、KOH、Ba(OH)2)和大多数盐(如NaCl、MgCl2、K2S04、NH4C1)及所有的离子化合物;弱电解质包括:弱酸(如CH3COOH)、弱碱(如NH3·H20)、中强酸(如H3PO4 ),注意:水也是弱电解质。
④共价化合物在水中才能电离,熔融状态下不电离;二、离子方程式的书写要点1、书写步骤:⑴写:书写完全正确的化学方程式;⑵改:将能拆的化学式(完全电离的酸、碱、盐及融化态的金属氧化物)拆为离子符号;⑶删:将未参加离子反应的离子从两边删掉(等个数),整理(系数应为最简整数比);⑷查:①、质量守恒;②电荷守恒;③注明“↑”“↓” ;④为氧化还原反应时、氧化剂与还原剂得失电子数应相等。
2、书写相关知识⑴完全电离的酸是指:HCl、H2SO4、HNO3、HI、HBr、HClO4等强酸;中强酸(H2SO3、H3PO4),弱酸(H2CO3、H2S、HF、HclO、CH3COOH、H2SiO3)则不能拆。
⑵完全电离的碱是指:NaOH、KOH、Ca(OH)2、Ba(OH)2等强碱、中强碱的溶液;而NH3•H2O及Cu(OH)2、Fe(OH)3等难溶性弱碱则不能拆。
高中化学之离子反应推断题汇总1-80题(附答案及每题解析)

高中化学之离子反应推断题汇总80题(附答案及每题解析)1.某无色混合物水溶液,可能含有以下离子中的若干种:K+、NH4+、Mg2+、Cu2+、Cl-、CO32—、SO42—,现各取100mL溶液三份进行如下实验:①向第一份加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②向第二份加入足量NaOH溶液后加热,收集到气体0.896L(标准状况);③向第三份加入足量BaCl2溶液,得到沉淀6.27克,经足量盐酸洗涤后,剩余2.33克。
试回答下列问题:(1)肯定存在的离子有,肯定不存在的离子有;(2)可能存在的离子是,判断该离子存在与否的方法是;(3)试计算肯定存在的阳离子在原溶液中的物质的量浓度。
【答案】(1)K+、NH4+、CO32-、SO42-;Mg2+、Cu2+;(2)Cl—取原溶液少许于试管中,滴加过量Ba(NO3)2溶液,过滤后往滤液中再加入AgNO3溶液,若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有Cl-;反之,没有(3)c(K+)≥0.2mol/L、c(NH4+)=0.4mol/L【解析】试题分析:无色溶液说明没有铜离子;第一份:第一份加入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溶液中可能存在Cl-、CO32—、SO42—;第二份:加足量NaOH溶液加热后生成标准状况下0.896L气体为氨气,则溶液中一定含有NH4+,且物质的量为:0.896L÷22.4L/mol=0.04mol;第三份:根据题中信息可知2.33为硫酸钡,n(BaSO4)=n(SO42—)=2.33g÷233g/mol═0.01mol;生成的沉淀BaCO3物质的量=(6.27g−2.33g)÷197g/mol=0.02mol;因为一定含CO32—,所以不含Mg2+;再根据电荷守恒,正电荷为:n(+)=n(NH4+)=0.04mol;n(-)=2n(CO32—)+2n(SO42—)=0.06mol,故一定有K+,至少0.02mol;(1)根据以上分析可知肯定存在的离子是K+、NH4+、CO32-、SO42-;肯定不存在的离子有Mg2+、Cu2+;(2)根据以上分析可知,无法确定是否含有氯离子,可先加过量Ba(NO3)2溶液,过滤后往滤液中再加入AgNO3溶液,若有白色沉淀说明有Cl-,否则无Cl-;(3)NH4+的物质的量是0.04mol,溶液体积是0.1L,所以c(NH4+)=0.04mol÷0.1L=0.4mol/L;由于不能确定是否含有氯离子,则钾离子的物质的量至少是0.02mol,其浓度至少是0.2mol/L。
高中化学离子反应题20套(带答案)及解析

高中化学离子反应题20套(带答案)及解析一、高中化学离子反应1.某白色粉末由两种物质组成,为鉴别其成分进行如下实验:①取少量样品加入足量水仍有部分固体未溶解;再加入足量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固体全部溶解;②取少量样品加入足量稀硫酸有气泡产生,振荡后仍有固体存在。
该白色粉末可能为 A .NaHCO 3、Al (OH )3 B .AgCl 、NaHCO 3C .Na 2SO 3、BaCO 3D .Na 2CO 3、CuSO 4【答案】C 【解析】 【详解】A . NaHCO 3、Al (OH )3中加入足量稀硫酸有气泡产生,生成硫酸钠、硫酸铝、二氧化碳和水,最终无固体存在,A 项错误;B .AgCl 不溶于酸,固体不能全部溶解,B 项错误;C .亚硫酸钠和碳酸钡溶于水,碳酸钡不溶于水使部分固体不溶解,加入稀盐酸,碳酸钡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钡、二氧化碳和水,固体全部溶解,再将样品加入足量稀硫酸,稀硫酸和碳酸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二氧化碳和水,符合题意,C 项正确;D . Na 2CO 3、CuSO 4中加热足量稀硫酸,振荡后无固体存在,D 项错误; 答案选C 。
2.下列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A .向 CH 2BrCOOH 中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Δ--222CH BrCOOH +OH CH BrCOO +H O −−→B .用氢氧化钠溶液除去铝片表面的氧化膜:Al 3++4OH -→AlO 2-+2H 2OC .次氯酸钠溶液中通入少量的CO 2气体:ClO -+CO 2+H 2O→HClO+HCO 3-D .等体积、等浓度的Ca (HCO )2溶液和NaOH 溶液混合:2+2--2-3332Ca +2HCO +2OH CaCO +CO +2H O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A .向CH 2BrCOOH 中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羧基和氢氧化钠发生中和反应,溴原子在碱中发生水解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 2BrCOOH+2OH -CH 2(OH)COO -+H 2O ,A 选项错误;B .用氢氧化钠溶液除去铝片表面的氧化膜,氧化膜的成分为氧化铝,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l 2O 3+2OH -===2AlO 2-+H 2O ,B 选项错误;C.次氯酸钠溶液中通入少量的CO2气体,次氯酸的酸性大于碳酸氢根,则次氯酸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氢根,反应的方程式为:ClO-+CO2+H2O→HClO+HCO3-,C选项正确;D.等体积、等浓度的Ca(HCO)2溶液和NaOH溶液反应,Ca2+和OH-为1:1,正确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Ca2++HCO3-+OH-===CaCO3↓+H2O,D选项错误;答案选C。
高中化学离子反应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

高中化学离子反应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一、高中化学离子反应1.向含有FeBr 2溶液中通入一定量的Cl 2(还原性:Fe 2+>Br -),表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肯定错误的是( ) A .2Fe 2++Cl 2=2Fe 3++2Cl -B .10Fe 2++2Br -+6Cl 2=10Fe 3++Br 2+12Cl -C .2Br -+Cl 2=Br 2+2Cl -D .2Fe 2++4Br -+3Cl 2=2Br 2+2Fe 3++6Cl - 【答案】C 【解析】 【分析】还原性:Fe 2+>Br -,则向含有FeBr 2溶液中通入一定量的Cl 2时,氯气先与Fe 2+反应,后与Br -反应。
【详解】A .当通入少量的氯气时,氯气只与亚铁离子反应,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 2++Cl 2=2Fe 3++2Cl -,故A 正确;B .当溴化亚铁与氯气5:3反应时,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10Fe 2++2Br -+6Cl 2=10Fe 3++Br 2+12Cl -,故B 正确;C .由分析可知,氯气先与亚铁离子反应,所以离子方程式中一定有亚铁离子参与,故C 错误;D .当通入过量氯气时,氯气能将亚铁离子和溴离子都氧化,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 2++4Br -+3Cl 2=2Br 2+2Fe 3++6Cl -,故D 正确; 综上所述,答案为C 。
2.X 溶液中含有下表所示离子中的某5种,且其离子浓度均为10.1mol L -⋅(不考虑水的电离和离子水解)。
向X 溶液中加入足量稀盐酸,有气体生成,反应前后阴离子种类不变。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原溶液中一定含有2Mg +B .X 溶液中不可能含有3HCO -和23CO -C .X 溶液中含有3种阳离子、2种阴离子D .生成气体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23323Fe NO 4H 3Fe NO 2H O +-++++=+↑+【答案】C【解析】 【分析】各种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均为0.1mol/L ,向溶液X 中加入足量的盐酸,有气体生成,且反应溶液中阴离子的种类没有变化,产生气体不可能是二氧化碳,则不含OH -、HCO 3-和CO 32-;根据表中的离子,可推知是Fe 2+、NO 3-在酸性环境下生成的一氧化氮,加入盐酸,生成气体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23323FeNO 4H 3Fe NO 2H O +-++++=+↑+,NO 3-反应后有剩余,故溶液中阴离子种类不变,所以原来溶液中含有Cl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离子反应专题[重点内容]一、电解质、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弱电解质等概念的含义;二、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重点内容解析]一、电解质㈠、电解质和非电解质从宏观角度认识: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叫电解质。
而在水溶液或熔化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叫非电解质。
从微观角度认识: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能自身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的化合物是电解质,而在水溶液或熔化状态下自身不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的化合物是非电解质。
因而电解质是在化合物范畴内研究的。
酸、碱、盐、活泼金属的氧化物、部分有机物属于电解质。
㈡、强弱电解质有些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能全部电离为离子,则为强电解质;强酸、强碱及大多数盐为强电解质。
而有些电解质在水中或熔化状态下只能部分电离为离子,称为弱电解质;弱酸、弱碱、水均为弱电解质。
常见强酸有:HSO、HNO、HClO、HClO、HCl、HBr、HI 34234常见强碱有:KOH、NaOH、Ba(OH) 2常见弱酸有:一元:HF、HClO、CHCOOH;二元:HS、HSO、HCO、HSiO;三元:HPO 4233232233常见弱碱有:NH·HO及难溶性碱23㈢、关于电解质的一些说明1.关于电解质和非电解质(1)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必须是化合物,单质及混合物(如Cl、食盐水)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2质。
(2)有些化合物的水溶液能导电,如二氧化碳水溶液,但其导电的根本原因不是CO本身发生电2离产生离子所致,所以CO是非电解质,HCO才是电解质。
322(3)有些化合物水溶液不能导电,如BaSO、AgCl溶液等,是因为它们的溶解度小,其水溶液测4不出导电性,但只要溶解的部分完全电离,在熔化状态下,它们也能完全电离,所以BaSO和AgCl4等难溶盐是电解质。
2.关于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1)属于强电解质的有:①强酸:HCl、HSO、HNO等;324②强碱:KOH、NaOH、Ba(OH)等;2③大多数盐类:NaCl、KNO、BaSO、NaHSO、NaHCO、CHCOONH等。
433434④活泼金属的氧化物:如NaO、KO等22(2)属于弱电解质的有:①中强酸和弱酸:HPO、HSO、HCO、CHCOOH、HF、HS等;22334323②弱碱:NH·HO、Fe(OH)、Fe(OH)、Cu(OH)等;23322③水及两性氢氧化物:HO、Al(OH) 32④少数盐,如AlCl等。
3(3)要区分好溶液的导电性强弱与电解质强弱的关系。
溶液的导电性强弱是由溶液中自由移动的离子浓度及离子所带电荷决定的,即离子浓度越大,离子所带电荷越多,则溶液的导电性越强,反之导电性弱。
因此,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不一定比弱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强,如:BaSO是强电解质,由于其溶液浓度小,溶液中离子浓度很小,几乎不导4电,其溶液的导电性就比一定浓度的弱电解质CHCOOH溶液的导电性弱。
但同浓度、同温度时,强3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一定要比弱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强。
而电解质的强弱是根据其在水溶液或熔化状态下电离程度决定的,在水中溶解的部分完全电离或熔化状态下完全电离,则这种化合物为强电解质,反之为弱电解质。
(4)电离方程式的书写:①强电解质:完全电离,用等号“=”,如:+2-+SO=HSO2H4422+- +2OH Ba(OH)=Ba2-+ +NHCH COONH=CHCOO4334“②弱电解质:部分电离,用可逆号”,如:多元弱酸分步电离:多元弱碱也是分步电离,但书写时可一步写完:二、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1、离子反应:离子反应是指有离子参加或有离子生成的化学反应。
2、离子方程式: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的符号来表示离子反应的式子叫做离子方程式。
++--,当向NaOHCl溶液中有,而HClH例如:在NaOH溶液中存在有Na溶液中加入,OH,HCl发生下述反应:NaOH+HCl=NaCl+HO,因为NaCl在水溶液中仍以离子形式存在,故实际上参2++--=HO。
又如:BaCl+NaSO和OH=BaSO,故离子方程式为H↓+2NaCl+OH,加反应的离子只H424222+2-=BaSO↓+SO。
其离子方程式为Ba443、离子方程式书写步骤(以H SO与Ba(OH)反应为例说明):242①写出并配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HSO+Ba(OH)=BaSO↓+2HO 22442②把易溶于水的强电解质(即:易溶于且在水中完全电离的电解质)拆成离子形式,其他仍以分子形式书写:+2-2+-=BaSO↓+2H+BaO 2H+SO+2OH244③删去两边未反的离子:此反应中没有不参加反应的离子④检查两边的元素是否守恒、净电荷数是否守恒、电子得失是否守恒、该用=号还是号、有没有漏写↑、↓等符号。
4、离子方程式的书写规则<1>在离子方程式书写时,同时符合①易溶于水,②完全电离两个条件的强电解质(即:强酸、强碱、可溶性盐)拆开成离子形式,其他(包括难电离物质、难溶物、单质和氧化物及其他所有气体)一律写化学式。
(1)难电离物质包括:3①弱酸:HCO、HClO、HS、CHCOOH等;3232②中强酸:HF、HSO、HPO 等;4332③弱碱:NH·HO、Cu(OH)、Fe(OH)等;3232④中性物质:HO;2⑤两性物质:Al(OH)等。
3(2)难溶物:详见课本溶解性表。
(3)单质:Fe、Zn、S、Cl、Br、I等。
222(4)氧化物:CO、SO、CaO、FeO等。
3222(5)所有气体,如:NH 3<2>在离子方程式中,微溶物(如Ca(OH)、CaSO、AgSO、MgCO等)写成离子形式还是写成34224化学式,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1)微溶物在生成物中要写成化学式。
(2)微溶物在反应物中如果以溶液形式存在(浓度小,如澄清石灰水),要写成离子形式;如果以悬浊液形式存在(浓度大,如石灰乳),要写成化学式。
<3>酸式盐的写法-+和要写成H在离子方程式中的酸式盐,如果是强酸的酸式根,一般拆写成离子形式,如HSO42-----等均不能拆开写。
PO 、;如果是弱酸的酸式根则不能拆开写,如HCOH、HSO、HSSO43342<4>不是熔融状态下固体间发生的反应和有浓硫酸参加的反应不能写成离子方程式如实验室制NH:3HCl:实验室制均不能写成离子方程式。
5、离子反应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处理方程式两边各物质前的化学计量数含有公约数可以消掉,例如:Ba(OH)+2HCl=BaCl+2HO写222++--=HOH可以去掉,离子方程式为:。
+OH 成离子形式为:2H+2OHO=2H,∴“2”22只部分物质的化学计量数有公约数则不能去掉。
例如:Ba(OH)+HSO=BaSO↓+2HO,2422442++2--=BaSO↓+2H+SO其离子方程式为:BaO+2OH,+2H 2442++2--=BaSO↓+H不能写成:Ba+SO+OHO +H2446、离子方程式的意义离子方程式较化学方程式更能突出表现反应的实质,不同物质间的反应其实质可能是一样的,例如:NaOH+HCl=NaCl+HO,2KOH+HSO=KSO+2HO,NaOH+HNO=NaNO+HO,其反应实质232442322+-=HO+OH。
由此可知离子方程式代表的不仅是某一个反应,还可以表示某一类反应。
均是H 2根据离子方程式表示的某一类反应,可以将离子方程式改写成化学方程式。
+2-=HO+CO↑例如:2H,该反应的代表的是强酸和可溶性碳酸盐生成可溶性盐及水和+COCO2232的一类反应。
符合该离子方程式的化学反应有:2HCl+NaCO=2NaCl+HO+CO↑,22232HNO+KCO=2KNO+HO+CO↑等,即酸应为强酸如HSO、HNO、HCl,而反应物中的盐应为324223233可溶性的碳酸盐,如钾盐或钠盐等。
7、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若离子之间的反应是两种电解质在溶液中相互交换离子,这类反应发生的条件是:(1)生成难溶物质;(2)生成难电离物质(弱酸、弱碱、水);(3)生成挥发性物质(如CO、HCl等)2离子反应若属氧化还原反应,其反应发生条件应遵照氧化还原反应规律进行。
根据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不仅能判断反应能否发生,且可以判断离子间是否可以共存。
8、离子能否大量共存的判断离子之间能否大量共存,实际是判断离子之间能否发生化学反应,若不发生反应即可共存,若反应则不能共存。
+-2--2--、、、S大量()、COHS、(1)在强酸性条件下(即有大量HHCO),不能共存的离子有:OH33-+-2-共存。
H等,即:OHSO、HSO和弱酸的酸根、弱酸的根式根离子不能与33-+---+、、、、HCOHSO、HS(2)在强碱性条件下(即有大量OHNH);不能共存的离子有:H)(大量433+-2+3+2+3+2+共存。
及弱酸的酸式根离子、弱碱的阳离子不能与、CuMgOH、Al等,即:、Fe H、Fe+---2+2-2-2-、SO跟COCl、Br、、I、,Ba(3)相互反应生成沉淀的离子间不能共存,如AgSO跟3433-+2-等。
和,H SiOPO34+----+(加热)NH、HS等。
,OH H(4)相互反应生成气体的离子间不能共存,如跟HSO和、HCO433+----+等。
COO CH和,(5)相互反应生成难电离物质的离子间不能共存,如H 跟F OH、ClONH、43+-2++--2--、SClO跟MnO、Cl跟离子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不能共存,如(6)H NO 跟Fe、,,H43+-3+-2-+2-+2-2-等。
SO S,OHI,H(OH)Fe跟或S,跟SH跟、33252-3+3+2--3+和, (HCO和AlAl,Fe)和(7)离子间发生相互促进水解反应的不能大量共存,如SCO332--+2-等。
SiONH CO和(HCO),34333+-3+-等。
O和和SCNC,Fe(8)离子间能相互形成络合物的不能共存,如FeH56三、与量有关的离子方程式在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有些反应会因操作顺序或反应物相对量不同而发生不同的反应,此时,离子方程式也会不同。
书写的基本原则是:不足量者完全反应;或该反应的所有离子均参加反应时,则要符合该反应物的化学式中各离子的个数比。
而过量的反应物的离子的用量随意选用。
现将常见的反应举例如下:⑴某些氧化还原反应:例如:①FeBr溶液与不同量的氯水混合,22+-3+- +6Cl+2Br+3C1=2Fe当氯水足量时:2Fe+4Br222+3+- +2Cl+C1=2Fe当氯水少量时:2Fe22+-2+) 强,所以当氯水少量时将先氧化的还原能力比Br因为(FeFe2+-3+- =2Fe时:2Fe+4Cl+2Br+Br+2Cl 与当FeBrC1为1∶12222②FeCl溶液与不同量的NaS溶液混合233+2-2++S ↓2Fe+S溶液少量时:当NaS2Fe=23+2-=2FeS(黑溶液过量时:2Fe)↓+S↓+3S S当Na2③氯气与碱溶液的反应⑵铝盐溶液(或锌盐溶液)和强碱溶液的反应如:6⑶偏铝酸盐(或锌酸盐)和强酸的反应如:⑷部分显碱性的盐溶液与CO气体的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