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细胞惰性淋巴瘤表现
恶性淋巴瘤的诊断

MC-CHL
淋巴细胞削减型CHL(LD-CHL)
是HL中最少见的亚型。 临床进展快,可累及全身淋巴结及脏器。 多数有全身症状,预后最差。80%患者在三 年内死亡。 背景反应细胞减少,而R-S或变异型R-S细胞 相对较多。
LD-CHL
各型HL预后从好至坏分别为:
NL PHL LR-CHL NS-CHL MC-CHL LD-CHL
结节硬化型
临床特点
常表现为颈部或锁骨上淋巴结肿大,常累及 纵隔和/或临近肺组织。 较常见。 好发于年轻女性。 治疗恰当80%以上能获长期缓解。
结节硬化型
组织病理学变化
以胶原纤维束将肿瘤分割成境界清楚的结节为 特征。 特征性的肿瘤细胞为腔隙型R-S细胞(胞体大, 浆丰富而透明。胞界不清楚,染色质稀疏,核 仁较小),伴不同数量的反应细胞(小淋巴、 组织、嗜酸和浆细胞)。 免疫表型:瘤细胞CD30阳性。
光镜下HL 的淋巴结结 构可完全或 部分破坏, 其细胞成分 可由肿瘤细 胞(R-S细 胞)、反应 性炎细胞及 间质组成。
结节性淋巴细胞为主型
NLPHL
临床特点 最常见表现为浅表淋巴结肿大(颈部、腋窝), 很少累计纵隔或其他结外部位。 男性多见。 存活期较长。 晚期复发较其他类型HL多见。 5%可进展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
依据WHO淋巴瘤分类,在日常工作中 又可将其分为分为惰性淋巴瘤和侵袭 性淋巴瘤两大类。所谓惰性淋巴瘤指 肿瘤细胞生长速度和疾病进展相对缓 慢的一组NHL。侵袭性NHL为肿瘤细 胞生长迅速,疾病进展快的NHL。
惰性淋巴瘤
小淋巴细胞型淋巴瘤(B-SLL ) 滤泡型淋巴瘤(FL),1-2级
B细胞型 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结外(MALT型)
HL与NHL受侵部位比较
b细胞淋巴瘤诊断标准

b细胞淋巴瘤诊断标准
B淋巴瘤一般是指B细胞淋巴瘤,其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病理学检查、免疫表型检查等。
1、临床症状
B细胞淋巴瘤是一种起源于B淋巴细胞的肿瘤,大多为惰性,患者早期症状一般不明显,部分患者可出现局部肿块、发热、盗汗、体重减轻等症状。
随着病情发展,患者还可出现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贫血等症状。
2、影像学检查
影像学检查是诊断B细胞淋巴瘤的主要方法之一,包括CT检查、核磁共振检查等,可以明确肿瘤的大小、位置,并判断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
如果肿瘤侵犯到骨髓,还可以判断骨髓是否受侵犯。
3、病理学检查
病理学检查是诊断B细胞淋巴瘤的金标准,可以通过穿刺活检、切除活检等方法取得肿瘤组织,并进行病理学检查,可以明确肿瘤的性质,并判断是否存在淋巴瘤细胞。
4、免疫表型检查
免疫表型检查是指通过检测B淋巴细胞表面的免疫球蛋白,可以明确患者是否存在B细胞淋巴瘤。
如果存在B细胞淋巴瘤,患者通常会出现CD20阳性。
5、其他
如果患者存在上述情况,还可进行细胞遗传学检查、分子生物学检查等。
细胞遗传学检查是指通过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明确患者的基因是否存在异常,分子生物学检查是指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等方法明确是否存在基因突变。
如果患者确诊为上述疾病,建议及时就医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利妥昔单抗注射液、注射用环磷酰胺等药物进行治疗,也可以通过造血干细胞移植进行治疗。
在日常生活中,患者要注意保持规律的作息,避免熬夜;同时要避免吃辛辣油腻的食物;保持心情愉悦,避免精神压力过大。
淋巴瘤有什么症状

淋巴瘤有什么症状淋巴瘤是起源于淋巴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主要表现为无痛性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全身各组织器官均可受累,伴发热、盗汗、消瘦、瘙痒等全身症状。
那淋巴瘤有什么症状?一、什么是淋巴瘤?根据瘤细胞分为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和霍奇金淋巴瘤(HL)两类。
病理学特征在霍奇金淋巴瘤为瘤组织内含有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浆细胞和特异性的里-斯(Reed-Steinberg)细胞,HL按照病理类型分为结节性富含淋巴细胞型和经典型,后者包括淋巴细胞为主型、结节硬化型、混合细胞型和淋巴细胞消减型。
NHL发病率远高于HL,是具有很强异质性的一组独立疾病的总和,病理上主要是分化程度不同的淋巴细胞、组织细胞或网状细胞,根据NHL的自然病程,可以归为三大临床类型,即高度侵袭性、侵袭性和惰性淋巴瘤。
根据不同的淋巴细胞起源,可以分为B细胞、T细胞和NK细胞淋巴瘤。
二、淋巴瘤有什么症状?1、局部表现包括浅表及深部淋巴结肿大,多为无痛性、表面光滑、活动,扪之质韧、饱满、均匀,早期活动,孤立或散在于颈部、腋下、腹股沟等处,晚期则互相融合,与皮肤粘连,不活动,或形成溃疡;咽淋巴环病变口咽、舌根、扁桃体和鼻咽部的黏膜和黏膜下具有丰富的淋巴组织,组成咽淋巴环,又称韦氏环,是恶性淋巴瘤的好发部位。
2.全身症状恶性淋巴瘤在发现淋巴结肿大前或同时可出现发热、瘙痒、盗汗及消瘦等全身症状。
3.免疫、血液系统表现恶性淋巴瘤诊断时10%~20%可有贫血,部分患者可有白细胞计数、血小板增多,血沉增快,个别患者可有类白血病反应,中性粒细胞明显增多。
乳酸脱氢酶的升高与肿瘤负荷有关。
部分患者,尤其晚期病人表现为免疫功能异常,在B细胞NHL中,部分患者的血清中可以检测到多少不等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
4.皮肤病变恶性淋巴瘤患者可有一系列非特异性皮肤表现,皮肤损害呈多形性,红斑、水疱、糜烂等,晚期恶性淋巴瘤患者免疫状况低下,皮肤感染常经久破溃、渗液,形成全身性散在的皮肤增厚、脱屑。
华氏巨球蛋白血症 病情说明指导书

华氏巨球蛋白血症病情说明指导书一、华氏巨球蛋白血症概述华氏巨球蛋白血症(waldenström's macroglobulinemia,WM)是一种惰性 B 细胞淋巴瘤,属非霍奇金性淋巴瘤范畴,表现为大量浆细胞样淋巴细胞聚集,并分泌克隆性免疫球蛋白 M(IgM),常常侵犯骨髓,也可侵犯淋巴结和脾脏。
本病多见于老年人,患者可有乏力、盗汗、消瘦、紫癜、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等全身多系统表现。
本病的病因与发生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可能与遗传因素改变导致 B 淋巴细胞增殖失控有关。
针对华氏巨球蛋白血症常采取以化疗结合免疫调节疗法为主的治疗方案,辅以对症治疗和抗感染治疗。
英文名称:waldenström's macroglobulinemia,WM其它名称:Waldenstrom 病,巨球蛋白血症相关中医疾病:暂无资料。
ICD 疾病编码:暂无编码。
疾病分类:暂无资料。
是否纳入医保: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可能与遗传有关发病部位:全身,血液组织,淋巴组织常见症状:乏力、消瘦、发热、皮肤黏膜出血主要病因:具体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可能与染色体突变、基因突变等因素导致 B 淋巴细胞增殖失控有关检查项目:体格检查、血常规、血沉检查、凝血四项、外周血涂片、血清免疫球蛋白测定、血清 M 蛋白测定、血清黏度、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骨髓活检、骨髓细胞免疫分型检测、骨髓细胞遗传学及基因分析重要提醒:注意监测心率、血压、体温等生命体征和一般情况,出现意识丧失、呼吸困难等情况请及时送医就诊。
临床分类:暂无资料。
二、华氏巨球蛋白血症的发病特点三、华氏巨球蛋白血症的病因病因总述:华氏巨球蛋白血症的发病可能于遗传因素有关,致使骨髓中淋巴细胞、浆细胞样淋巴细胞和浆细胞大量聚集,并分泌单克隆 IgM,血浆 IgM 水平异常增高,引发全身多系统受损。
b细胞淋巴瘤分类

b细胞淋巴瘤分类
B细胞淋巴瘤的分类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按大小分类:可以分为大细胞型和小细胞型。
大细胞型淋巴瘤如弥漫大B细胞型淋巴瘤、伯基特淋巴瘤、淋巴母细胞型淋巴瘤,小细胞型淋巴瘤如慢淋、套细胞淋巴瘤、滤泡性淋巴瘤或者脾边缘性淋巴瘤。
按侵袭程度分类:可以分为高度恶性如淋巴母细胞淋巴瘤,伯基特淋巴瘤,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也属于高度侵袭性淋巴瘤,而相对惰性的滤泡、套细胞性淋巴瘤、小B细胞淋巴瘤或者慢性白血病。
按临床类型分类:可分为霍奇金淋巴瘤、非霍奇金淋巴瘤。
其中霍奇金淋巴瘤包括经典霍奇金淋巴瘤、结节性淋巴细胞等,非霍奇金淋巴瘤包括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滤泡性淋巴瘤、套细胞淋巴瘤等。
以上分类仅供参考,如需了解更多信息,建议咨询专业医师。
B细胞惰性淋巴瘤治疗

惰性淋巴瘤的治疗选择
I-II期
• “观察等待” • 放射治疗 • • • • • • •
14
III-IV 期
“观察等待” 烷化剂 嘌呤类似物 联合化疗 单克隆抗体 化疗+单抗 增强化疗+HSCT
利妥昔单抗+化疗一线治疗FL:OS延长
Overall survival (%) Study Regimen M3902 CVP ± MabThera 11 GLSG CHOP ± 2,3 MabThera M3902 MCP ± 34,5 MabThera FL200 CHVP + IFN ± 06 MabThera Follow-up Control MabThera p-value
Oncogene, 2004, 23, 6524–6534
广义NHL流行病学
• 发病率:美国(2002~2006)
NHL(100,000) 男 23.1 女 16.3
• 2010年预计发病情况
总计 男 新发病例 死亡 65,980 20,210
Jemal, A. et al. CA Cancer J Clin 2010;0:caac.20073v1
4 years 5 years 4 years 5 years
77 84 74 79
83 90 87 84
0.029 0.0493 0.0205 0.025 (high-risk pts)
1. Marcus R, et al. J Clin Oncol 2008; 26:4579–4586. 2. Hiddemann W, et al. Blood 2005; 106:3725–3732. 3. Buske C, et al. Blood 2008; 112:Abstract 2599. 4. Herold M, et al. J Clin Oncol 2007; 25:1986–1992. 5. Herold M, et al. Ann Oncol 2008; 19(Suppl 4):Abstract 329. 6. Salles G, et al. Blood 2008; 112:4824–4831.
淋巴瘤的诊断和治疗

淋巴瘤的诊断和治疗一、诊断淋巴瘤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组织病理学和分子病理学检查。
组织病理学和分子病理学诊断是决定治疗原则和判断预后的重要依据,是淋巴瘤诊断的金标准。
(一)临床表现淋巴瘤可表现为局部症状和全身症状。
绝大多数HL患者以浅表淋巴结肿大为首发症状。
NHL患者大部分以浅表淋巴结肿大为首发症状,部分患者原发于结外淋巴组织或器官。
淋巴瘤常见的全身症状有发热、盗汗、体重减轻、皮肤瘙痒和乏力等。
以下3种情况中出现任何1种即可诊断为B症状:(1)不明原因发热>38℃,连续3 d以上,排除感染的原因;(2)夜间盗汗(可浸透衣物);(3)体重于诊断前半年内下降>10%。
(二)体格检查体格检查时应注意浅表淋巴结、扁桃体、肝脾的检查以及有无骨骼压痛。
淋巴瘤患者的肿大淋巴结多数无痛、表面光滑、质韧饱满,早期大小不等、孤立或散在,后期互相融合、与皮肤粘连、固定或破溃。
(三)辅助检查1.实验室检查:患者在治疗前应行血常规、生化常规[包括肝肾功能、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 LDH)、碱性磷酸酶、β2-微球蛋白、电解质等]、感染筛查[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virus C, 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和梅毒,异常者需行病毒载量或确诊实验]、血沉、免疫球蛋白、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 EBV)、巨细胞病毒和骨髓检查等,若存在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 CNS)受侵危险因素,需行腰椎穿刺行脑脊液常规、脑脊液生化、脑脊液细胞学和墨汁染色检查。
对于胃淋巴瘤,应行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Hp)检查;对于NK/T细胞淋巴瘤和其他EBV相关淋巴瘤,应行外周血EBV DNA定量检测。
脾脏原发惰性小B细胞淋巴瘤2例

肤 黏膜 出血 。血 常规检 查 :WBC 15.29 ×10 /L,N 暗褐色 ,亦 见粟 粒 或米 粒 大 小 结 节 ,质 地 中等 (图
30.6% ,L 60.3% ,HGB 128 g/L,P r 78 × 10 /L。 2A)。脾脏 镜下 观 察 :自髓 明显 扩 大 ,肿 瘤 细 胞 破
阳性 ,CD25强 阳性 ,CD5,CD10,CD23和 cyclinD1
均 阴性 。骨髓 活 检 :骨髓 造 血 组织 增 生低 下 ,其 内
1 临床 资料
可见 少量小 淋 巴细 胞散 在 分 布 ,网状 纤 维 不增 加 , 未 见 肿 瘤 侵 犯 。病 理 诊 断 :脾 毛 细 胞 白 血 病
[关键 词 ]淋巴瘤 ,B细标识码 ]B [文章 编号 ]1000.2707(2010)05-0546-03
脾脏是 机体最 大 的免疫器 官 ,是 淋 巴造 血组织 地 中等 。脾脏 镜下观 察 :红 髓见肿 瘤细胞 明显 浸润
肿瘤 尤其是 淋 巴瘤 最 常 累及 的 部位 之 一 。脾 脏 的 填 充髓 索 ,白髓萎 缩 。肿 瘤 细胞 核 间距 离变 宽 ,核
巨脾 。为减 轻压迫 症状行 脾切 除 。
状 小 淋 巴 细 胞 及 少 量 大 细胞 ,并 见 髓 窦 浸 润 (图
病 例 2 男 性 ,55岁 。因进 行 性脾 脏 肿 大 3 2B、C)。肿 瘤 细 胞 免 疫 表 型 :CD20和 CD79a阳
年 、加 重半 月入 院 。3 年 前体 检发 现脾 肿 大 ,无 不 性 ,CD5,CDIO,CD23,CD43,cyclinD1,CD25,
巴细胞 占 37% ,可见 变异淋 巴细胞 。1月前 B超提 CD20阳性 的小 B淋 巴 细 胞 成 簇 或 结 节 状 分 布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细胞惰性淋巴瘤表现
b细胞惰性淋巴瘤多见于中老年。
好发于躯干,特别是背部,也可见于四肢。
皮损为单发之结节或大片斑块。
表面光滑发亮,呈乳头状,极少鳞屑或破溃,周围绕以较小的丘疹。
轻度浸润或红斑,部分浸润性斑块可达15cm以上,呈浸润、肥厚性斑片,此时可有破溃,自觉疼痛。
一般病情较重,预后较差。
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下b细胞惰性淋巴瘤的症状。
步骤/方法:
1由于发生b细胞淋巴瘤之后患者在身体上能偶摸到肿
大的淋巴结,在淋巴瘤的早期身体感觉不痛不痒,因此常被病人所忽略。
大约60%的b细胞淋巴瘤患者首先发现在颈部的淋巴结肿大,开始时可能只是单一肿大,慢慢则数目增加,而且肿大加剧。
2b细胞淋巴瘤可发生在人体的全身淋巴组织,如下颔、下颚、前颈部、锁骨上、腋下、鼠蹊部。
在人体的纵膈腔或腹部动脉旁,有时也可出现b细胞淋巴瘤。
发病之后患者可感觉到有压迫的症状,如果b细胞淋巴瘤发生在人体的胃、小肠或大肠则有可能有腹胀、便血、呕吐、腹痛等症状。
3b细胞淋巴瘤可以使得身体出现全身表现,大约有10%的b细胞淋巴瘤患者可以出现身体发热、皮疹、盗汗和消瘦等全身症状。
有的b细胞淋巴瘤患者会长期不规则身体发热。
发热的原因如果不加以检查是很难被发现的。
有少数的b细胞淋巴瘤患者会伴有比较隐匿的病灶,发病之后可出现有周期性低热表现。
持续发热、多汗、体重下降等是b细胞淋巴瘤发病之后的最典型表现。
所以平时如果有发烧不退的现象一定要去正规的医院接受正规的检查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