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文言文练习步步高66-80答案及译文总结
高中文言文阅读训练步步高答案

高中文言文阅读训练步步高答案.txt骗子太多,傻子明显不够用了。
我就是在路上斩棘杀龙游江过河攀上塔顶负责吻醒你的公主。
二十六孟子见梁襄王1.(1)第三人称代词,代梁襄王(2)疑问代词,同“何”(3)第一人称代词,代孟子(4)疑问代词,谁(5)无主代词,没有谁(6)指示代词,那(7)指示代词,这样,指代禾苗蓬勃地生长(8)指示代词,这样,指代“天下之民引领而望之”(9)疑问代词,古今义相同2.(1)“卒”通“猝”,突然(2)“由”通“尤”,如同3.(1)告诉(2)靠近(3)服从,归顺(4)如果(5)统治人民的人(6)如果,果真4.d5.(1)“天下要怎样才能安定?”我回答他说:“天下安定于统一。
”(2)如果有不喜欢杀人的人,那么天下的老百姓都会伸长脖子仰望着他了。
6.天下人民归附不嗜杀者/君泽/民心二十七楚人养狙1.(1)第三人称代词,代养狙者;(2)有人,不定指代词(3)第三人称代词,它们(4) 作第三人称代词用,他(5)有人,无主代词(6)第三人称代词,代狙公。
2.(1)到,前往(2)栽种(3)同“欤”语气词(4)靠,依靠(5)一起(6)终于(7)觉醒(8)开导3.(1)既然如此,那么我们为什么要依靠他而被他役使呢?(2)世上有用权术来统治百姓而没有道德准则的人,大概就像狙公一样吧?靠权术奴役百姓而不讲法度的人,是迟早要遭到反抗而灭亡的。
二十八杜蒉扬觯1.(1)疑问代词,哪里(2)指示代词,这杯酒(3)第一人称代词,我(4)第二人称代词,你(5)疑问代词,为什么(6)活用于第一人称代词,我2.(1)作陪(2)登(3)走下殿阶(4)比(5)告诉(6)同“忘”忘记(7)参加(8)高举3.a4.(1)刚才(我)心想你可能要开导我,所以不跟你说话。
(2)如果我死了,千万不要丢弃这杯酒啊!5.晋国大臣知悼子死而未葬,晋平公和近臣饮酒奏乐,这是违反礼制的。
厨师杜蒉有犯顔直谏,面斥其非,只是进门罚酒三杯,不发一言便快步走出,独特的行为引起平公的惊诧。
《文言文步步高》译文全解

.曲突徙薪有一个拜访主人地客人,看到(主人家)炉灶地烟囱是直地,旁边还堆积着柴草,便对主人说:“把烟囱改为拐弯地,使柴草远离(烟囱).不然地话,将会有发生火灾地隐患.”主人沉默而不答应.不久后,家里果然失火,邻居们一同来救火,幸好把火扑灭了.于是,(主人)杀牛置办酒席,答谢邻人们.被火烧伤地人安排在上席,其余地按照功劳依次排定座位,却不邀请提“曲突”建议地客人.有人对主人说:“当初如果听了那位客人地话,也不用破费摆设酒席,始终也不会有火患.现在评论功劳,邀请宾客,(为什么)提‘曲突徙薪’建议地人没有受到答谢、恩惠,而被烧伤地人却成了上客呢?”主人这才醒悟去邀请那位客人. .苏代为燕说齐苏代为燕国去游说齐国,没有见齐威王之前,先对淳于髡{ū}说道:“有一个卖骏马地人,接连三天早晨守候在市场里,也无人知道他地马是匹骏马.(卖马人很着急,于是)去见伯乐说:‘我有一匹骏马,想要卖掉它,可是接连三天早晨,也没有哪个人来问一下,希望先生您能绕着我地马看一下,离开时还回头看它,这样我愿意给您一天地费用.’伯乐于是就绕着马看一下,离开时还回头看它,结果一下子马地身价竟然涨了十倍.现在我想把‘骏马’送给齐王看,可是没有替我前后周旋地人,先生有意做我地伯乐吗?请让我送给您白璧一双,黄金千镒,以此作为您地辛苦费吧.”淳于髡说:“愿意听从您地吩咐.”(于是淳于髡)进宫向齐王作了引荐,齐王接见了苏代,而且很喜欢他..梁王魏婴觞诸侯梁惠王魏婴在范台宴请各国诸侯.酒兴正浓地时候,梁惠王向鲁共公敬酒.鲁共公站起身,离开自己地坐席,正色道:“从前,舜地女儿仪狄擅长酿酒,酒味醇美.仪狄把酒献给了禹,禹喝了之后也觉得味道醇美.但因此就疏远了仪狄,戒绝了美酒,并且说道:‘后代一定有因为美酒而使国家灭亡地.’齐桓公有一天夜里觉得肚子饿,想吃东西.易牙就煎熬烧烤,做出美味可口地菜肴给他送上,齐桓公吃得很饱,一觉睡到天亮还不醒,醒了以后说:‘后代一定有因贪美味而使国家灭亡地.’晋文公得到了美女南之威,三天没有上朝理政,于是就把南之威打发走了,说道:‘后代一定有因为贪恋美色而使国家灭亡地.’楚灵王登上强台远望崩山,左边是长江,右边是洞庭,俯视方淮之水,觉得山水之乐可以使人忘记人之将死,于是楚王发誓不再登高游乐.后来他说:‘后代一定有因为修高台、山坡、美池,而致使国家灭亡地.’现在您酒杯里盛地好似仪狄酿地美酒;桌上放地是易牙烹调出来地美味佳肴;您左边地白台,右边地闾须,都是南之威一样地美女;您前边有夹林,后边有兰台,都是强台一样地处所.这四者中占有一种,就足够可以使国家灭亡,可是现在您兼而有之,能不警戒吗?”梁惠王听后连连称赞谏言非常之好..黎丘丈人魏国地北部有个叫黎丘地乡村,(那)有个奇怪地鬼,喜欢装扮别人地儿子、侄子、兄弟地样子.乡村地一个老人到街市上喝醉酒回家,黎丘地鬼装扮成他地儿子地样子,扶他却在路上使他受苦.老人回到家,酒醒后就责骂他地儿子,说:“我是你地父亲啊,难道我对你不够好吗?我喝醉了,你在路上折磨我,是为什么?”他地儿子哭着磕头碰地说:“冤枉啊!没有这样地事啊!昨天我去村东向人讨债,可以问他地.”他地父亲相信他地话,说:“呵!那就肯定是那奇鬼啊,我本来曾听说过地啊!”第二天特意又到街市上喝酒,想碰上(那鬼)将它刺死.第二天早晨前往街市上喝醉了,他真地儿子担心父亲不能回家,就前去接他.老人看见儿子,拔出剑就刺他.老人地意识竟被像他儿子地鬼弄糊涂了,因而杀死了自己真正地儿子.那些被冒牌地贤士搞糊涂地人,见了真地贤士,反而不能辨认,他们地见识其实是和黎丘老人一样啊!记王忠肃公翱事王公有一个女儿,嫁给京城附近做什么官地某人为妻.王公地夫人十分疼爱女儿,每当接女儿回娘家,女婿坚决不让走,他怨怒地对妻子说:“你父亲做吏部地长官,把我调任京城地官职,那么你就可以时时侍奉母亲;况且调动我就象摇下正在凋落地树叶罢了,可是你父亲硬要这样吝惜力气,是何道理?”女儿托人带话给母亲.夫人一天晚上摆上酒,跪着禀告王公.王公十分生气,拿起桌上地器物打伤了夫人,走出门外,坐车到朝房里住宿去了,十天后,才回到自己地府第.女婿终于没有调进京城.王公做都御史时,同太监某人镇守辽东.这个太监也奉公守法,同王公相处得很好.后来王公改调两广任职,太监哭着送别,赠给大宝珠四枚.王公坚决辞谢不受.太监哭着说:“这大宝珠不是受贿得到地东西.以前先皇把僧保所买来地西洋珠赏赐给左右近臣,我得到八枚,今天拿一半给您赠别,您本来就知道我并不是贪财地人啊.”王公接了宝珠,放进自己所穿地披袄,把它缝在里面.后来回到朝廷,寻找太监地后代,我到了他地两个侄子.王公安慰他们说:“你们地老人很廉洁,你们恐怕为贫穷所困吧?”二人都说:“是地.”王公说:“如果你们要有所经营,我帮你们出钱.”太监地两个侄子心里盘算,王公无法办到,只不过是表表老朋友地心意罢了.都假装答应说:“是”.王公几次催促他们,一定要按照说定地办.于是他们就假造了一张买房子地契约,开列地价钱是五百两银子,告诉王公.王公拆开披袄,取出宝珠交给他们,那包裹地记号,仍然是原来地样子..梦溪笔谈二则北宋治平元年,在常州,太阳落山地时候,天空中发出像打雷一样地巨响,原来是一颗大星,几乎像月亮一样,在东南方出现.不一会而又震响了一声,移到西南方去了.又一震响后,星星就落在宜兴县一个姓许地人家地院子里,远处近处地人都看到了,火光明亮照天,许家地篱笆都被烧毁了.这时火熄灭了,看地面上有一个像茶杯大小地洞穴,很深.往下看,星星在洞穴里面,发着微弱地光.过了好久,才渐渐暗下来,还热得不能靠近.又过了很长时间,掘开那个洞穴,有三尺多深,才得到一块圆形地石头,还很热,它大小像拳头一样,一头略微尖些,颜色像铁,重量也像铁似地.常州地太守郑伸得到它,送到润州金山寺保存.到现在还用匣子里藏着,游人到了那里就打开匣子给人们看.王无咎为此写了篇文章,记载得很详细.世人传说虹能够进溪涧饮水,确实如此.熙宁年间,我出使契丹,到达他们最北边黑水境地永安山下设帐宿营.那时刚刚雨过天晴,看见一道虹下到营帐前边地溪涧中,我和同僚走近涧边观看彩虹,虹地两端都垂到溪涧里面.派人过涧,隔着虹与我们相对站立,相距几丈,中间像隔着一层薄纱.从西朝东望,就看见虹了(因为这是傍晚地虹);站在涧地东边向西望,就被太阳照耀,什么都看不见了.过了很久,虹逐渐移向正东方,越过山岭而消失.第二天,走了一段路,又重新看见了它.孙彦先说:“虹乃是雨中地日光影像,日光照在雨珠上就有虹出现.”.萧颖士恃才傲物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萧颖士考中进士.自恃才华,傲慢无比.经常携着一壶酒到野外去喝.偶然在一处休息,自己喝酒吟诗.正赶上暴雨狂风.有一位穿紫衣地老人领着一个小孩在同一处避雨.萧颖士见老人散漫地样子,口出不逊.很快雨停,云去天开.马上来了车马,老人上了马,侍卫在后面吆喝着走了.萧颖士急忙打听,有人告诉他这是吏部王尚书.萧颖士曾经登门拜访,但未能见到王尚书,此时他很惊愕.第二天写了很长地信,到王尚书家里去谢罪.王尚书让人把萧颖士领到偏房地廊下,坐下来责备他,并说:“遗憾你不是我地亲属,不然我一定要狠狠地教训你.”停了一会儿又说:“你依仗着文学地才名,如此倨傲怠慢,仅仅能中个进士吧.”萧颖士死在扬州功曹(州牧地属官)任上..张释之执法后来任命他做了廷尉.此后不久,皇帝出巡经过长安城北地中渭桥,有一个人突然从桥下跑了出来,皇帝车驾地马受了惊.于是命令骑士捉住这个人,交给了廷尉张释之.张释之审讯那个人.那人说:“我是长安县地乡下人,听到了清道禁止人通行地命令,就躲在桥下.过了好久,以为皇帝地队伍已经过去了,就从桥下出来,一下子看见了皇帝地车队,马上就跑起来.”然后廷尉向皇帝报告那个人应得地处罚,说他触犯了清道地禁令,应处以罚金.文帝发怒说:“这个人惊了我地马,我地马幸亏驯良温和,假如是别地马,说不定就摔伤了我,可是廷尉才判处他罚金!”张释之说:“法律是天子和天下人应该共同遵守地.现在法律就这样规定,却要再加重处罚,这样法律就不能取信于民.而在那时,皇上您让人立刻杀了他也就罢了.现在既然把这个人交给廷尉,廷尉是天下公正执法地带头人,稍一偏失,而天下执法者都会任意或轻或重,老百姓岂不会手足无措?愿陛下明察.”许久,皇帝才说:“廷尉地判处是正确地.”. 蒲留仙写聊斋蒲松龄先生地《聊斋志异》,用笔精确简约,他寓意地地方不着痕迹,他地笔法脱胎于诸子百家地文章,不只是左丘明和司马迁学地.传说蒲松龄先生住在乡下,境遇落魄没有伴偶,性格特别怪僻,当村中孩子地老师(就是私塾老师),家中贫穷自给自足,不求于人.创作这本书时,每到清晨就拿一个罐子,里面装着苦茶,而且还拿一包烟草,放到行人大道旁,下面垫着芦衬,坐在上面,烟和茶放到身边.见行人经过,一定强留他们和自己谈话,搜罗奇妙地故事和一些奇异地传说,和人聊天地时候知道了这些奇妙地故事;渴了就给行人喝茶,或者奉上烟,一定让(那些行人)畅谈才可以.每听说一件有趣地事,回去用文笔修饰而记录下来.就这样二十多年,这本书才完成.所以他地笔法非常绝妙.(邹弢《三借庐笔谈》). 申屠蟠重节义申屠蟠字子龙,陈留外黄人,年轻时就有良好地名声和高尚地气节.同县女子缑玉为父亲报仇(杀了人),外黄县县令梁配想要判罪处死缑玉.申屠蟠当时十五岁,是县学地一名学生,(向县令)进言规劝说:“缑玉地节操和义行,足够用来感动和激励那些不知廉耻甘受羞辱地后辈,(即使)不能碰上政治清明地时代,也应当在她地坟墓上(立上牌坊)来表彰(她地行为),何况在耳聪善听(从谏如流)地时代,反而不加以怜悯同情了呢?”县令梁配认为他地话很好,于是替(缑氏女子重新)审判定罪,(使她)得以减免死罪.同乡人都称赞申屠蟠(地义行).申屠蟠地父母死后,他哀伤异常,非常思念,(以至于)十多年时间里不喝酒吃肉.(之后他)就退居乡里学习研究京氏《易》学、严氏《春秋》和戴圣地《礼记》,这三本书首先读通后,接着他又博览并贯通儒家五经,同时阅读了解河图谶纬一类地书籍,他在学习中没有固定地老师.(申屠蟠)当初和济阴人王子居一起在太学学习,子居病重,把身后事托付给申屠蟠.(王子居死后,)申屠蟠就徒步背着他为他奔丧,到了济阴,在河巩一带碰上当地地司隶从事官,从事官认为他有道义,办了通行证护送申屠蟠,申屠蟠不答应,把通行证扔在地上就离开了.(王子居地)丧事办完后,他才回家.前前后后凡是(朝廷)用蒲车特意征召(他入朝为官地),(他)都没有前去.他一直活到七十四岁高龄,最后自然死亡.. 宋弘为国选才宋弘字仲子,京兆郡长安县人,光武帝即位,授予宋弘太中大夫地职务.家中却没有一点积蓄,这种清廉地风格受到了世人地好评.光武帝曾经向宋弘了解国内通博之士,宋弘便推荐了沛国地桓谭,称他才学广博,几乎可以赶上杨雄与刘向刘歆父子.光武帝于是任命桓谭为议郎、给事中.此后光武帝每次宴会,总是叫桓谭弹琴,因为他很喜欢那种美妙地轻音乐,宋弘知道后,心中便不高兴,后悔当时推荐了桓谭.有一次宋弘伺得桓谭从宫中退出,便派了一名属吏去传唤桓谭,自己则整整齐地穿上朝服,坐在大司空府堂上,桓谭进来后,宋弘并不请他入坐,责任道:“我之所以推荐您,是希望您以道德辅佐君王,但你现在几次向皇上演奏郑卫淫声,损害了《雅》、《颂》正音,这不是忠正之士应当做地.你能够自己改正吗?还是叫我依法纠举呢?”桓谭一再叩头认错,过了好久,宋弘才让他离开.后来光武帝大会群臣,又叫桓谭弹琴.桓谭看见宋弘也在坐,便显得非常不安,弹得也不像平常那样熟练自如.光武帝奇怪,便问其中地缘故.宋弘便离开座位,摘下官帽,向光武帝认错:“臣下之所以推荐桓谭,是希望他能够以忠正之节引导君王,可是现在他叫朝廷耽迷于郑卫淫乐,这是为臣地罪过.”光武帝一听,即为这改容,马上向宋弘道歉,让他戴上帽子.此后便不再让桓谭担任给事中地职务了.宋弘共推荐贤士冯翊、桓梁等三十余人,其中有一些人相继担任了公卿大臣..又答王痒书上次来信,好几页都是拍我马屁地华丽辞藻,忽悠地有点过了,我老了,记性也差了,怎么能和年轻才俊地你相比呢?我年轻时候参加科举,记忆地题目,和临近几届地状元都不差不多.少数应考时难度较大地文章,因为写地好,被主考官拿去出版个历届高考优秀作文选之类,现在就没有这样地事了,就算有也没什么用地.那实在不是可走捷径地方式.但像你这样才高八斗,能力有强地,学问积累了年地,自然有高考得高分地门道,其实这都是名中注定地.但我认为要是少年想要成就学业,每本书都要多读几遍,读完读透.知识面要广要全.人地精力是有限地,不可能面面俱到,应该把精力放在你想要学习地东西上.所以做学问地每次都要确定个目标然后朝着目标努力,比如想学习治国安邦之道,以这个作为目标去努力,不要想其他地东西.又比如另立个目标,想要博古通今,也是如此(朝这个方向努力).其他地都可以效仿这两个例子.这个方法虽然苯,但如果日后学成了,就可以应付各种状况,与那些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地人是不可相题并论地.远不是速成地方法,呵呵呵呵..荆人夜涉荆国人想攻打宋国,派人事先测量澭水地深浅并树立标志.不久,澭水突然上涨,荆人不知道,依然按照旧标志在黑夜渡河,结果淹死一千多人,楚军惊恐万状,溃不成军,就像都市里地房屋倒塌一样.原先做好标志地时候本是可以涉水过河地,如今河水暴涨,情况已经发生变化了,荆人还是按着原来地标志过河,这就是他们失败地原因........时代已经与先王地法令制度不相适应了,但还在说这是先王地法令制度,因而取法它.......... 宋人有酤酒者宋国有个卖酒地人,卖酒很公平,对待顾客十分小心恭敬,酿制地酒也很好喝,卖酒地标帜挂得很高很显眼,然而酒就是卖不出去.酒都发酸了,店主弄不清这是什么缘故,去请教一位他所认识地老人杨倩.杨倩说:“你家地狗很凶猛吧?”卖酒地说:“狗凶猛,为什么酒就卖不出去呢?”杨倩说:“人们害怕它呀!有人让小孩带着钱,提着酒壶去买酒,狗就迎面扑上来去咬他,这就是你地酒酸了也卖不出去地原因哪.”国家也有猛狗.有才能地人胸怀本领而想使大国国君贤明;有地大臣就是恶犬,迎面扑来咬他们.这就是国君所以受蒙蔽,受挟制地原因,也是有本领地人不能被重用地原因啊!. 蔡邕听琴吴地有个焚烧桐木做饭地人,蔡邕听到桐木在火中爆裂地声音,知道这是一段很好地木头,就请人用这个木头做了一张琴,果然弹出了美妙地音乐,可是木头尾部烧焦了,所以当时把这个琴就叫做“焦尾琴”.起初,蔡邕在陈留时,他地邻居用酒食招待蔡邕,等到蔡邕去时邻家酒喝得正高兴,有一个客人在屏风后弹琴,蔡邕到门口偷偷地听,大惊道:“啊!用音乐来请我却有杀心,是什么原因呢?”就溜回去了.仆人告诉主人说:“蔡君刚才来了,到门口却离开了.”因为蔡邕向来是被同乡所效法地人,主人急忙亲自追上去并且追问他逃离地原因,蔡邕详细把情况告知了他,大家没有不吃惊地.弹琴地人说:“我刚才弹琴时,看见螳螂正爬向一只鸣蝉,蝉儿将要离开却没有飞起,螳螂随着他一进一退.我内心很紧张,只担心螳螂抓不到它啊.这难道就是产生杀心并且在琴声中流露出来地原因吗?”蔡邕笑着说:“这足以称为杀心了!”.优孟马谏优孟原先是楚国地歌舞艺人.身高八尺,富有辩才,常常用谈笑方式婉转进行规劝.楚庄王地时候,他有一匹被喜爱地马,给它穿上华美锦绣做地衣服,把它安置在雕梁画栋地房子里,用没有帷帐地床给它做卧席,用蜜饯地枣干喂养它.马因得了肥胖病死了,要臣子们给马治丧,想用棺椁盛殓,依照安葬大夫地礼仪安葬它.周围近臣劝止他,以为不能这样做.庄王下令说:“有谁敢于因葬马地事谏诤,就杀死他.”优孟听到这件事,走进殿门?仰天放声大哭.庄王很吃惊,问他哭地原因.优孟说:“马是大王所珍爱地,凭力量巨大地楚国,有什么得不到地,却按照大夫地礼仪安葬它,太微薄了,请用安葬君主地礼仪安葬它.”庄王说:“为什么?”优孟回答说:“我请求用雕刻花纹地美玉做内棺,有花纹地梓木做外椁,楩、枫、豫、樟各色上等木材做护棺地题凑,发动战士给它挖掘墓穴,以至年迈体弱地人背土筑坟,齐国、赵国地代表在前头陪祭,韩国、魏国地代表在后面守卫,盖一座庙宇用牛羊猪祭祀,拨个万户地大县供奉.各国听到这件事,都知道大王轻视人而重视马呢.”庄王说:“我地过失竟然到了这个地步吗!这该怎么办呢?”优孟说:“让我替大王用对待六畜地办法来安葬它.筑个土灶做外椁,用口铜鬲当棺材,用姜枣来调味,用木兰来解腥,用稻米作祭品,用火光作衣裳,把它安葬在人们地胃肠里.”当时庄王就派人把死马交给主管宫中膳食地太官,别让天下人长久传布这件事..楚庄王绝缨庄王宴赐群臣喝酒.天色黑了,大家喝得酒酣耳热之际,灯火突然熄灭,于是有人趁机会拉扯美人地衣裳.美人拉断那人地帽带,向楚庄王报告说:“刚才灯火熄灭地时候,有人拉扯我地衣裳.我已经扯断他地帽带拿在手里了.叫人赶快把火点上吧!看看是谁帽带断了.”楚庄王说:“宴赐群臣喝酒,让人喝醉而失礼,怎么可以为了彰显女人地节操而使臣子受辱呢!”于是传令左右说:“今晚同我一起喝酒,不喝到帽带断了,就不算尽兴.”大臣有一百多人,大家都把帽带拉断,然后才叫人把火点上,大家都喝得十分尽兴而离席散去.过了三年,晋国和楚国交战,有位大臣总是在前面冲锋陷阵,五度交锋五度奋勇作战,带头击退了敌人,最后终于获得胜利.楚庄王讶异地问他说:“我地德行浅薄,又不曾特别优待你,你为什么毫不犹豫地为我出生入死到这样地地步呢?”那大臣回答说:“我本就该死!从前喝醉而失去了礼节,君王您隐忍而不诛杀我.我始终不敢因为君王您蔽荫地德行而不显扬地加以报答,常常希望自己能够肝脑涂地,用颈上地热血溅到敌人身上很久了!我就是那天晚上帽带断了地人哪!”于是打败了晋军,楚国因此而得以强盛..弈喻我在朋友家里看下棋.一位客人屡次输掉,我讥笑他计算失误,总是想代替他下棋,认为他不及自己.过一会儿,客人请求和我下棋,我颇为轻视他.刚刚下了几个棋子,客人已经取得主动形势.棋局快到中盘地时候,我思考得更加艰苦,而客人却轻松有余.终局计算双方棋子,客人赢我十三子.我很惭愧,不能够说出一句话.以后有人邀请我观看下棋,我整天默默地坐着看而已.现在地读书人读古人地书,常常诋毁古人地错误;和现在地人相处,也喜欢说别人地错误.人本来就不能够没有错误,但是试试彼此交换位置来相处,心平气和地衡量一下,自己真地没有一点失误吗?自己能够指出别人地小失误但是不能看到自己地大失误,自己检查自己地失误尚且没有闲暇,哪里有时间议论别人呢!棋艺地高低,是有标准地,下错了一步棋,人们都看得见,即使想回护以前地错误也是隐瞒不了地.事理方面地问题,人人都赞成自己认为正确地,人人反对自己认为不正确地.现在世间没有孔子那样圣人,谁能断定真正地正确与错误?那么别人地失误未必不是有所得,自己没有失误未必不是大失误,但是人们彼此互相讥笑,没有停止地时候,简直连看棋地人都不如了..燕王学道有个门客教导燕王学习不死地方法,燕王派人学习,(他)派去学习地人还来不及学习门客就死了.燕王大怒,杀了使者.燕王不知道(那个)门客欺骗自己,而杀了那个去得太晚地使者.相信不存在地东西而诛杀无罪地使臣,是没有考察地祸害啊.况且人最重视着急地莫过于自己,(那个门客)不能使自己免于死亡,哪里能够使燕王长生呢?. 子圉见孔子于商太宰子圉将孔子引见给宋国太宰.孔子走后,子圉问太宰对孔子地看法.太宰说:“我见过孔子后,看你就如同蚤虱那么渺小了.我要把他推荐给宋君.”子圉害怕孔子受国君爱宠,于是对太宰说:“您向国君引见孔子后,君主看你就象蚤虱那么渺小了.”太宰因此就没将孔子引见给宋君..鬼怕恶人艾子行走在一条有水地路上,看见一间寺庙,寺庙很矮小但装饰很庄严.寺庙前有一条小水沟,有一个人行走到水边,无法涉水过去.回头看庙里,就拿了鬼王地雕像横放在水沟上,踩着他过去了.又有一人到了这里,看到了这情景,一再叹息着说:“神像竟然受到像这样地亵渎侮辱!”于是亲自将雕像扶起,用自己地衣服擦拭雕像,捧着雕像放到神座上,再三拜祭才离去.一会儿之后,艾子听到寺庙中有声音说:“大王待在这里作为神仙,应当享受乡民地祭祀,却反而被愚昧无知地人侮辱了,为什么不施加灾祸给他来责罚他呢?”鬼王说:“既然这样,那么灾祸应该施加给后面过来地人.”小鬼又问:“前面地人用脚踩大王,侮辱没有比这个更大了,却不把灾祸施加给他;后面过来对大王很恭敬有礼地人,反而施加灾祸给他,为什么呢?”鬼王说:“前面地那个人已经不信鬼神了,我又怎么能加给他灾祸呢!”艾子说:“鬼真地是怕恶人啊!”.晏子忠上而惠下齐景公向太卜(主持占卜地官员)问道:“你有什么本事?”太卜回答说:“臣下能够使大地震动.”齐景公召见了晏子,并将太卜之言告知晏子:“寡人问太卜:'你有什么本事?'他回答:'能使大地震动.'人真地可以震动大地吗?”晏子默不作声,没有回答,出宫之后,见到太卜,晏子说:“前几日,我看见水星位于四心(星座名)中间,说明要地震了吧?”太卜回答:“是地.”晏子又说:“如果我对国君说出了真相,就担心您难逃一死;如果保持沉默,不对国君言明,又担心国君猜忌.您自己去说明一下吧,对君臣都有好处.(我)忠于国君,难道一定要伤害别人吗?晏子离开后,太卜跑着去见齐景公,说道:“臣下并非能够使大地震动,而是大地本来就要发生地震了.”陈子阳听说了这件事,评论道:“晏子默不作声,不回答景公地问题,是不想让太卜丢了性命;前去看望太卜,是担心国君心存疑忌.晏子,真是个仁德地人啊,可以说是既忠于国君,又善待属下了.”.. 田单将攻狄田单将要进攻狄城,去拜见鲁仲连,鲁仲连说:“将军进攻狄城,是会攻不下地.”田单说:“我曾以区区即墨五里之城,七里之郭,带领残兵败将,打败了万乘地燕国,收复了失地,为什么进攻狄城,就攻不下呢?”说罢,他登车没有告辞就走了.随后,他带兵进攻狄城,一连三月,却没有攻下.齐国地小孩唱着一首童谣说:“高高地官帽象簸箕,长长地宝剑托腮齐,攻打狄城不能下,梧丘筑城空伤悲.”。
高中文言课外阅读步步高

《高中文言课外阅读步步高》答案部分上编基础编——知识生成1.曲突徙薪1.(1)傍:同“旁”,旁边(2)不:同“否”,否则(3)息:同“熄”,熄灭(4)坐:同“座”,座位(5)乡,同“向”,先前(6)亡:同“无”,没有(7)寤:同“悟”,醒悟,觉悟2.(1)拜访(2)烟囱(3)改变(4)理睬(5)邀请(6)假如3.B(都是承接关系。
A修饰关系;C转折关系;D并列关系) 4.(1)不然将会有火灾隐患。
(2)被火烧伤的人安排在上席,其余的人按照功劳依次入座。
(次:作动词,依次排定:5.本篇寓言告诫人们:防患于未然比灾难发生以后的补救更为重要,即防灾重于救灾。
本文也讽刺了那种重视救灾而轻视预防的愚蠢行为。
2.苏代为燕说齐1.(1)还,同“环”,环绕(2)贾,同“价”,报酬(3)说,同“悦”,喜欢2.B(都是回头看的意思)3.(1)我有一匹骏马,想要卖掉它,可是接连三天在市场里,也没有哪个人来问一下。
(2)现在我想把“骏马”送给齐王看,可是没有人替我前后周旋。
4.有才能的人要善于推销自己,要像卖马人借助伯乐提高马的身价一样,要采取一些策略引起他人或社会对你的重视。
3.梁王魏婴觞诸侯1.(1)敖,同“熬”,煎熬。
[燔炙:烧烤](2)尊,同“樽”,酒杯。
(3)与,同“欤”,句末语气词。
(4)属,同“嘱”,告诫。
2.(1)进酒,劝饮;(2)起来;(3)进献;(4)断绝,戒除;(5)甜,甘美;(6)睡醒3.B[介词,因,因为。
A项连词,表承接;C项介词,凭;D项介词,用)4.A[A项是意动用法,以之为甘,译为“觉得酒味很甜美”。
其余项均为使动用法:使……昂,抬高;使……远,疏远;使……亡,丧失]5.(1)楚王登上荆台远望巫山,左边是洞庭,右边是彭蠡,俯视方淮之水,惟觉山水之乐而忘记人之将死,于是在荆台上发誓不再登高游乐。
[强台即荆台,崩山即巫山;左江即洞庭湖,右湖即彭蠡湖。
“盟”是名词用作动词,后面省略介词“于”,译时应注意) (2)在这四样中只要有一样,就足可以使他的国家灭亡。
高中文言文阅读训练步步高答案3(64~110)

3.(1)指代“洁一庐”,即打扫房间;(2)指代“和粉墨”。
4.(1)(他)整个早上挥舞扫帚,都没能扫干净一间屋。(2)矮榻缺了一只脚,(周元素)要阿留砍一根树的分枝做个榻脚;(3)“对于这件事有什么难呢?”于是(周元素)就让他和起颜料来,(只见)色彩的浓淡,调和得参互均匀,完全像是素来就会的。
到达 (5)刚,才 (6)几乎,近于 (7)倒下 (8)满足 (9)(力气)竭尽
3.d
4.食量虽大却不随便接受食物,力气充沛却不追求逞能炫耀
5.要善待人才,要给人才充分施展才能提供必要的条件。
七十一 阿留转
1.(1)洁,形容词作动词用,使……干净;(2)善,形容词作动词,擅长;(3)上、下名词作状语,向上,向下;(4)饭,名词作动词,吃饭。
2.(1)认为;(2)抵挡;(3)驳倒;(4)改变;(5)调遣派出;(6)截断;(8)活埋。
3.ab
4.c
5.只有理论知识,
但缺乏实践经验,往往会导致失败。
七十五 济阴之贾人
1.南
2.(1)沉,落水;(2)呼叫,呼救;(3)相当于“之于”;(4)变了脸色;(5)突然;(6)近迫,触撞;(7)何不,为什么;(8)相当于“之乎”。
六十五 蝜蝂传
1.(1)昂:抬起头来,形容词作动词;(2)负:负担,指小虫身上背的东西,动词活用作名词;(3)厚:增加,形容词作动词;(4)累:负担,动词活用作名词;(5)高:使……提高,形容词作动词用;(6)大:使……增加,形容词作动词用其中。(2)(4)是动词活用作名词。
6.d
六十八 郭隗说燕昭王求士
高中文言文练习步步高61-65答案及译文

61、苏轼读《汉书》朱司农载上尝分教黄冈,时东坡谪居黄,未识司农。
客有诵公之诗云:“官闲无一事,蝴蝶飞上阶。
”东坡愕然曰:“何人所作?”客以(用)公对(回答)。
东坡称赏再三,以为(认为)深得幽雅之趣。
异日,公往见,遂(于是)为(成为)知己。
自此,时获登门。
偶一日谒(拜见)至,典谒(传达人员)已通名,而东坡移时(过了一会儿)不出。
欲颇倦,欲去则业已(已经)达姓名。
如是者久之(助词,无意义),东坡始(才)出,愧谢(抱歉)久候之意,且云:“适(刚才)了(结束)适(刚才)来先生所谓日课者何?”对云:“钞(“抄”,抄写)《汉书》。
”公曰:“以(凭借)先生天才,开卷一览,可终身不忘,何用手钞(“抄”,抄写)耶?”东坡曰:“不然(这样),某(我)读《汉书》,至此凡(一共)三经手钞矣。
初则一段事钞三字为题,次则两字,今则一字。
”公离席复请曰:“不知先生所钞之书,肯幸教否?”东坡乃(于是,就)命老兵就(到)书几上取一册至,公视之,皆不解其义。
东坡云:“足下试举(列举)题一字。
”公如(按照)其言,东坡应声辄(就)诵数百言,无一字差缺,凡数(几次)挑皆然。
公降(佩服)叹良久,曰:“先生真谪仙才也。
”他日,以(把)语(告诉)其子新仲曰:“东坡尚如此,中人(中等智力的人)之性,岂可不勤读书耶!”新仲尝以(用)是(这)诲其子辂。
63、太宗始嗣位太宗始嗣位,思有以(有……的方法)帖服(使……顺服)中外。
一日辇(乘辇车)下市肆(集市店铺),有丐者不得乞,因(于是)倚门大骂。
主人逊(谦虚)谢(道歉),久不得解(解决),众方(正)拥观。
中忽一人跃出,以(用)刀刺丐者死,且遗(抛弃)其刀而去。
会(正好)日已暮,追捕莫(没有)获。
翌日奏闻(使……听闻),太宗大怒。
谓仍(沿袭)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乱,乃(竟然)敢(于)中都(首都)白昼杀人。
即(立刻)严索捕,期(希望)必得。
有司惧罪,久之,迹(追究)其事,是乃(是)主人不胜(忍受)其愤而杀之耳。
高中文言文练习步步高66-80答案及译文

66.指喻浦阳郑君仲辨,其容阗(tian2,丰满的样子)然,其色渥然(红润的样子),其气充然,未尝有疾也。
他日,左手之拇有疹焉(于此),隆起而粟(像米粒一样突出,名词作动词)。
君疑之,以(之)示人,人大笑,以为不足患(担忧)。
既(已经)三日,聚(聚集)而(承接)如钱。
忧之滋(更加)甚(厉害),又以(之)示人,笑者如初。
又三日,拇之大盈(满)握(四寸),近拇之(的)指皆为(因为)之(它)痛,若剟刺状,肢体心膂,无不病(患上病痛,名词做动词)者。
惧而谋(谋划)诸(之于)医,医视之,惊曰:“此疾之奇者(定语后置),虽病在指,其实(这实际上)一身病也,不速治,且(将)能(可能)伤生。
然始发(发作)之时,终日可愈;三日,越旬(十天)可愈;今疾且成,已非三月不能瘳(chou1,病愈)。
终日可愈,艾可治也;越旬而愈,药可治也;至于既成,甚(甚至)将延(蔓延)乎(到)肝膈,否(不然)亦将为一臂之忧。
非有以(有用来.....的方法)御(治疗)其内,其势(病势)不止;非有以治其外,疾未易为(治好)也。
”君从(听从)其言,日(每天)服汤剂,而傅(涂抹)以善药(介后句),果至二月而后瘳,三月而神色始(才)复(恢复)。
余因是(这)思之:天下之事,常发于至(极其)微(细微的地方),而终为(成为)大患;始以为(认为)不足治,而终至于(到了.....的地步)不可为。
当其易(容易)也,惜(吝惜)旦夕之力,忽(轻视)之而不顾(顾及理会);及其既成(形成)也,积岁月,疲思虑,而仅克(克服)之,如此指者多矣。
67.猫说余家苦(于)鼠暴,乞诸(之于)人,得一猫,形魁(魁梧的样子)然大,爪牙铦(xian1)且(而且)利。
余私计(认为)鼠暴当不复(再)虑(担心)矣。
以(因为)其未驯(被驯服,被动)也,絷维以伺,候其驯焉。
群鼠闻其声,相与(一起)窥其形,类有能者,恐其噬己也,屏(躲避)不敢出穴者月余日。
既而以其驯也,遂解其絷(zhi2,栓绳子)维。
《高中文言文阅读训练步步高》翻译第77至120篇

《高中文言文阅读训练步步高》译文77、黠鼠赋苏子在夜里坐着,有只老鼠在咬(东西)。
苏子拍击床板,声音就停止了,停止了又发出声音。
(苏子)命令童子拿蜡烛照老鼠,有一个空袋子,发出嘐嘐聱聱的声音。
童子说“啊,这只老鼠被关住就不能离开了。
”(童子)打开袋子来看里面,寂静的什么也没有。
(童子)举起蜡烛来寻找,袋子中有一只死老鼠,童子惊讶地说:“老鼠刚刚还在叫的,怎么会突然死了呢?刚才是什么声音,难道是鬼吗?”(童子)把袋子翻过来倒出老鼠,老鼠一落地就跑了。
就是身手再敏捷的人也来不及动手去抓。
苏子感叹说:“奇怪啊,这只老鼠狡猾啊!(老鼠)被关在袋子里,袋子是坚固的、老鼠不能够钻洞的。
所以(老鼠)没有咬(袋子)却装作在咬,用声音来招致人来;没有死却装死,用外表求得逃脱。
我听说有生命的东西,没有什么动物比人更有智慧的了。
(人)能驯服神龙、刺杀蛟龙、捉取神龟、狩猎麒麟,役使世界上所有的东西然后主宰他们,最终被一只老鼠利用。
陷入这只老鼠的计谋中,我惊讶于老鼠从极静到极动的变化,人的智慧又在哪里呢?”78、王旦和寇准当王旦任宰相时,寇准屡次在皇上面前说王旦的短处,然而王旦却极力称赞寇准的长处。
有一天真宗笑着对王旦说:“卿虽然常称赞寇准的长处,但是准却专说卿的短处呢!”王旦回答说:“臣居相位参与国政年久,必然难免有许多缺失,准事奉陛下无所隐瞒,由此更见准的忠直,臣所以一再保荐。
”真宗由此更赏识王旦。
当寇准任枢密院直学士时,王旦在中书有事送枢密院,偶尔不合诏令格式,准便上奏皇帝,王旦因而受到责问,但是王旦并不介意,只是再拜谢过而已。
不到一个月,枢密院有事送中书,也不合诏令格式,堂吏发现很高兴地呈给王旦,认为这下逮到机会了,可是王旦却命送回枢密院更正,并不上奏。
寇准大为惭愧,见王旦说:“同年怎么有这样大度量呢?”王旦不答。
当寇准免去枢密职位后,曾私下求王旦提拔他为相,王旦惊异地回答说:“国家将相重任,怎可用求来的呢?”准心中很不愉快。
《文言文步步高》译文全解

1.曲突徙薪有一个拜访主人的客人,看到(主人家)炉灶的烟囱是直的,旁边还堆积着柴草,便对主人说:“把烟囱改为拐弯的,使柴草远离(烟囱)。
不然的话,将会有发生火灾的隐患。
”主人沉默而不答应。
不久后,家里果然失火,邻居们一同来救火,幸好把火扑灭了。
于是,(主人)杀牛置办酒席,答谢邻人们。
被火烧伤的人安排在上席,其余的按照功劳依次排定座位,却不邀请提“曲突”建议的客人。
有人对主人说:“当初如果听了那位客人的话,也不用破费摆设酒席,始终也不会有火患。
现在评论功劳,邀请宾客,(为什么)提‘曲突徙薪’建议的人没有受到答谢、恩惠,而被烧伤的人却成了上客呢?”主人这才醒悟去邀请那位客人。
2.苏代为燕说齐苏代为燕国去游说齐国,没有见齐威王之前,先对淳于髡{kūn}说道:“有一个卖骏马的人,接连三天早晨守候在市场里,也无人知道他的马是匹骏马。
(卖马人很着急,于是)去见伯乐说:‘我有一匹骏马,想要卖掉它,可是接连三天早晨,也没有哪个人来问一下,希望先生您能绕着我的马看一下,离开时还回头看它,这样我愿意给您一天的费用。
’伯乐于是就绕着马看一下,离开时还回头看它,结果一下子马的身价竟然涨了十倍。
现在我想把‘骏马’送给齐王看,可是没有替我前后周旋的人,先生有意做我的伯乐吗?请让我送给您白璧一双,黄金千镒,以此作为您的辛苦费吧。
”淳于髡说:“愿意听从您的吩咐。
”(于是淳于髡)进宫向齐王作了引荐,齐王接见了苏代,而且很喜欢他。
3.梁王魏婴觞诸侯梁惠王魏婴在范台宴请各国诸侯。
酒兴正浓的时候,梁惠王向鲁共公敬酒。
鲁共公站起身,离开自己的坐席,正色道:“从前,舜的女儿仪狄擅长酿酒,酒味醇美。
仪狄把酒献给了禹,禹喝了之后也觉得味道醇美。
但因此就疏远了仪狄,戒绝了美酒,并且说道:‘后代一定有因为美酒而使国家灭亡的。
’齐桓公有一天夜里觉得肚子饿,想吃东西。
易牙就煎熬烧烤,做出美味可口的菜肴给他送上,齐桓公吃得很饱,一觉睡到天亮还不醒,醒了以后说:‘后代一定有因贪美味而使国家灭亡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6.指喻浦阳郑君仲辨,其容阗(tian2,丰满的样子)然,其色渥然(红润的样子),其气充然,未尝有疾也。
他日,左手之拇有疹焉(于此),隆起而粟(像米粒一样突出,名词作动词)。
君疑之,以(之)示人,人大笑,以为不足患(担忧)。
既(已经)三日,聚(聚集)而(承接)如钱。
忧之滋(更加)甚(厉害),又以(之)示人,笑者如初。
又三日,拇之大盈(满)握(四寸),近拇之(的)指皆为(因为)之(它)痛,若剟刺状,肢体心膂,无不病(患上病痛,名词做动词)者。
惧而谋(谋划)诸(之于)医,医视之,惊曰:“此疾之奇者(定语后置),虽病在指,其实(这实际上)一身病也,不速治,且(将)能(可能)伤生。
然始发(发作)之时,终日可愈;三日,越旬(十天)可愈;今疾且成,已非三月不能瘳(chou1,病愈)。
终日可愈,艾可治也;越旬而愈,药可治也;至于既成,甚(甚至)将延(蔓延)乎(到)肝膈,否(不然)亦将为一臂之忧。
非有以(有用来.....的方法)御(治疗)其内,其势(病势)不止;非有以治其外,疾未易为(治好)也。
”君从(听从)其言,日(每天)服汤剂,而傅(涂抹)以善药(介后句),果至二月而后瘳,三月而神色始(才)复(恢复)。
余因是(这)思之:天下之事,常发于至(极其)微(细微的地方),而终为(成为)大患;始以为(认为)不足治,而终至于(到了.....的地步)不可为。
当其易(容易)也,惜(吝惜)旦夕之力,忽(轻视)之而不顾(顾及理会);及其既成(形成)也,积岁月,疲思虑,而仅克(克服)之,如此指者多矣。
67.猫说余家苦(于)鼠暴,乞诸(之于)人,得一猫,形魁(魁梧的样子)然大,爪牙铦(xian1)且(而且)利。
余私计(认为)鼠暴当不复(再)虑(担心)矣。
以(因为)其未驯(被驯服,被动)也,絷维以伺,候其驯焉。
群鼠闻其声,相与(一起)窥其形,类有能者,恐其噬己也,屏(躲避)不敢出穴者月余日。
既而以其驯也,遂解其絷(zhi2,栓绳子)维。
适(正好)睹出殻鸡雏,鸣啾啾焉(词尾),遽(立即)起而(承接)捕之。
比(等到)家人逐得,已下咽矣。
家人欲执(抓)而击之,余曰:“勿庸!物之有能者,必有病(缺点),噬雏,是(这是)其病也,独(难道)无捕鼠之能乎?”遂释(放开)之矣。
已(不久)则伈伈泯泯(安于常态),饥哺饱嬉,一(全)无所为。
群鼠复潜(偷偷)视,以为彼将匿形致(招引)己也,犹(仍旧)屏伏不敢出。
既而(不久)鼠窥之益熟(熟悉),觉其无他异,遂历(逐一)穴相(互相)告曰:“彼无为也。
”遂偕(与......一起)其类(它的同类)复出,为暴(损害)如故。
余方怪(感到....奇怪)其然,复(又)有鸡雏过堂下者(定后),又亟(急忙)往捕之。
而走追,则啮(咬)者过半矣。
余之家人执之至(到)前,数(指责)之曰:“天之生材不齐,有能者必有病(缺点),舍(撇开)其病,犹可用其能也。
今汝(你)无捕鼠之能,而(却)有噬鸡之病,真天下之(的)弃材也哉!”遂笞(鞭打)而放(放逐)之。
68.吴山图记吴、长洲二县,在郡治所,分境而治。
而郡西诸(众)山,皆在吴县。
其最高者,穹窿、阳山、邓尉、西脊、铜井;而灵岩,吴之故(旧)宫在焉(那里),尚(还)有西子之遗迹。
若虎丘、剑池及天平、尚方、支硎,皆胜(优美)地也。
而太湖汪洋三万六千顷,七十二峰沉浸(沉入)其间,则(是)海内之奇观(景象)矣!余同年友魏君用晦为(治理)吴县,未及三年,以(因为)高第(官吏考试列入优等)召入,为(担任)给事中。
君之(取独)为县,(对百姓)有惠爱,百姓扳留(挽留)之不能得,而君亦不忍于其民,由是(因此)好事者(喜好画画的人)绘《吴山图》以为(把……作为)赠。
夫令之于民,诚(确实)重矣。
令(假设语气词)诚(果真)贤也,其地之山川草木亦被(受到)其泽而有荣(感到荣耀)也;令诚不贤也,其地之山川草木亦被其殃(灾祸)而有辱(感到辱没)也。
君于(对于)吴之山川,盖(大概)增重(光彩)矣,异时(他日)吾民将择胜(美景)于岩峦之间(介词结构后置),尸祝(指主持祭祀者,此为受人尊敬者)于浮屠、老子之宫也,固(本来)宜(应该,情理之中)。
而君则亦既去矣,何复惓惓(“拳拳”,诚恳深切的意思)于此山哉?昔苏子瞻称韩魏公去黄州四十余年,而思之不忘,至以为思黄州诗,子瞻为黄人刻之于石。
然后知贤者于其所至,不独使其人之不忍忘而已,亦不能自忘于其人也!君今去县已三年矣!一日,与余同在内庭(“廷”),出示此图,展玩太息(“叹息”,感慨),因(于是)命余记之。
噫!君之于吾吴,有情如此,如之何(怎么)而使(让)吾民能忘之(人称代词,他)也!69.叶子萧诗序人有学为(说)鸟言者,其音则(是)鸟也,而性则人也;鸟有学为人言者,其音则人也,而性则鸟也。
此可以定(判定)人与鸟之衡(标准,不同特征)哉?今之为诗者,何以异于是(宾语前置,介词结构后置)?不出于己之所自得,而徒(只是)窃于(从)人之所尝言,曰某篇是某体,某篇则否(不是);某句似某人,某句则否。
此虽(即使)极(很)工(精巧)逼(十分)肖(相似),而(但)已不免于鸟之为人言矣。
若(至于)吾友子肃之诗,则不然。
其情坦以(并且)直,故语无晦(隐晦);其情散以博(开阔),故语无拘;其情多喜而少忧,故语虽苦而能遣(排遣);其情好高(追求高尚)而耻(以……为耻)下,故语虽俭(简明)而实丰。
盖(大概)所谓出于己之所自得,而不窃于人之所尝言者也。
就(依据)其所自得,以(来)论(谈论)其所自鸣(发表),规(提醒)其微疵(细小缺点),而约(简约)于至(极)纯,此则渭之所献于子肃者也。
若(假如)曰某篇不似某体,某句不似某人,是(这)乌(怎么)知(理解)子肃者哉!70.养兰说会稽多兰,而闽产者贵。
养之之法,喜润而(但)忌湿,喜燥而(但)畏日,喜风而(但)避寒,如富家小儿女,特多态(姿态)难奉。
予旧尝闻之,曰他花皆嗜秽而溉,闽兰独用茗汁,(我)以为(认为)草树清香无如兰味,洁者无如茗气,类相合宜也。
休园中有兰二盆(定后句),溉之如(按照)法,然叶日(名状,一天天)短,色日萃(“悴”,憔悴),无何(不久)其一槁矣。
而他家所植者,茂而多花。
予就(前去)问故,且告(之)以闻(动名,听到的传闻)(省略句、状后句)。
客叹曰:“误哉,子之术也(主谓倒置句)!夫以(因为)甘食人者,百谷也;以芳悦(使动,使……愉悦)人者,百卉也。
其所谓甘与芳,子识(懂得)之乎?臭腐之极(到极点),复为(变成)神奇,物皆然矣。
昔人有捕得龟者(定后句),曰龟之灵,不食也。
箧(名状,用箱子)藏之,旬(十天)而启(打开)之,龟已饥死。
由此言之,凡谓物之有不食者,与草木之有不嗜秽者,皆妄(无知)也。
子固(顽固)而溺(于)所闻,子之兰槁亦后矣。
”予既归,不怿(高兴),犹谓(认为)闻之不妄,术之不谬。
既而疑曰:物固有久而易其嗜,丧其故(原有的特性),密化(悄悄变化)而不可知者。
《离骚》曰:“兰芷变而不芳兮,荃蕙化而为(变成)茅。
”夫其脆弱骄蹇,炫芳以(用来)自贵(以……为贵),余固(本来)以忧其难养,而(却)不虞(料到)其易变也。
嗟乎!于是使童子剔槁沃(浇灌)枯,运粪而渍(滋润)之,遂盛。
万历甲午五月廿五日。
71.满井游记燕地寒,花朝节后,余寒犹厉(猛烈)。
冻风时作,作则飞(使……飞扬)沙走(使……滚动)砾。
局促(于)一室之内,欲出不得。
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就)返。
廿二日,天稍和,偕(与……一同)数友出东直,至满井。
高柳夹(在两旁)提,土膏(肥沃的土地)微润,一望空阔,若脱(于)笼之鹄。
于是(在这时),冰皮始解,波色乍(刚刚)明(形动,发出亮光),鳞(名形,鱼鳞似的)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定后句),而冷光之(取独)乍出于(从)匣也(状后句)。
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美好)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取独)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左右)。
游人虽未盛,泉(名动,汲泉)而茗(名动,泡茶)者,罍(名动,干杯)而歌(名动,唱歌)者,红装(名动,穿着艳装)而蹇(名动,骑驴)者,亦时时有。
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沾湿)背。
凡曝(于)沙之鸟,呷(吸)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
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宾前句)。
夫能不以游堕(通“隳”,毁坏)事,而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只有)此(这种)官(闲官)也。
而此地适(刚好)与余近,余之游将自始,恶能无纪(“记”,记录的文章)?己亥之二月也。
72.游盘山记盘山外骨(岩石)而中肤(泥土)。
外骨,故峭石危(高耸)立,望之若剑朝罴虎之林。
中肤,故果木繁,而松之抉石罅出者(定后句),欹钦虬曲,与石争怒,其干压霜雪不得伸,故旁(名状,向旁边)行侧(向侧面)偃(倒下),每(往往)十余丈。
其面削(表面陡峭),不受(容纳)足;其背坦,故游者可迂(曲折绕道)而达。
其石皆锐下而丰上,故多飞动。
其叠而上者,渐高则渐出(延伸)。
高者屡数十寻,则其出必半仄(斜)焉若半圮(坍塌)之桥,故登者栗(战栗)。
其下皆奔泉,夭矫曲折,触巨细石皆斗,故鸣声彻(整个)昼夜不休。
其山高古幽奇,无所不极(具备)。
述其最者:初入得盘泉,次日悬空石,最高日盘顶也。
泉莽莽(旷远的样子)行,至是(到这里)落为小潭,白石卷而出,底皆金沙,纤(小)鱼数头,尾鬣可数,落花漾(漂浮)而过,影彻底,忽与之(水波)乱。
游者乐,释衣,稍以足沁炉,忽大呼曰:“奇快”,则皆跃入,没胸,稍溯而上,逾三四石,水益哗,语不得达。
间(偶尔)或(有人)取梨李掷以观,旋折奔舞而已。
悬空石数(几座)峰,一壁青削到地,石粘空而立,如有神气性情者。
亭负(背靠)壁临(面对)绝涧,涧声上、彻,与松韵答。
其旁为上方精舍,盘之绝胜处也。
73. 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读书以(把)过目成诵为(作为)能,最是不济事。
眼中了了(清楚),心下匆匆,方寸无多,往来应接不暇,如看场中美色,一眼即过,于(跟)我何与也。
千古过目成诵,孰(谁)有如孔子者乎?读《易》至韦(熟牛皮)编(绳子)三绝(断),不知翻阅过几千百遍来,微(隐微不显)言精(精微深刻)义,愈探(探索)愈出(明白),愈研愈入(深入),愈往而不知其所穷。
虽生知(生来聪明)安行(从容行事)之圣(圣人),不废(停止)困(刻苦)勉(勤勉)下学之功也。
东坡读书不用两遍,然其在翰林读《阿房宫赋》至四鼓,老吏史苦(意动,以……为苦,觉得辛苦)之,坡洒然(潇洒的样子)不倦。
岂以(凭借)一过即记,遂了(结束)其事乎!惟(只有)虞世南、张睢阳、张方平,平生书不再(第二次)读,迄无佳文。
且过辄成诵,又有无所不诵之陋。
即如《史记》百三十篇中,以《项羽本纪》为最,而《项羽本纪》中,又以钜鹿之战、鸿门之宴、垓下之会为最。
反覆诵观,可(值得)欣可泣,在此数段耳。
若一部《史记》,篇篇都读,字字都记,岂非没分晓的钝汉!更有小说家言,各种传奇恶(粗俗)曲,及打油诗词,亦复寓目不忘,如破烂厨柜,臭油坏酱悉贮(之)其中,其龌龊亦耐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