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电站课程设计
积石峡水电站课程设计

积石峡水电站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积石峡水电站的基本情况,掌握水电站的主要组成部分和工作原理,了解水电站建设对地方经济发展的影响,以及水电站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作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描述积石峡水电站的基本情况,包括位置、规模、建设时间等。
2.解释水电站的主要组成部分,如大坝、水库、发电机组等,并理解它们的功能。
3.分析水电站建设对地方经济发展的影响,包括提供电力、促进产业发展、增加就业等。
4.探讨水电站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作用,如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保护生态环境等。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四个方面:1.积石峡水电站概况:介绍水电站的位置、规模、建设时间等基本信息。
2.水电站的主要组成部分:讲解大坝、水库、发电机组等组成部分的功能和作用。
3.水电站建设对地方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水电站建设对电力供应、产业发展、就业等方面的影响。
4.水电站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作用:探讨水电站对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的贡献。
三、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讲解水电站的基本情况、组成部分、建设影响等知识点。
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水电站建设对地方经济发展的利弊,以及水电站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作用。
3.案例分析法:分析其他水电站的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水电站的建设和发展。
4.实验法:如有条件,可以学生参观水电站,亲身体验水电站的运行和发电过程。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相关的水电站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理论知识。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参考书籍,让学生课后进一步拓展知识。
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视频等多媒体资料,直观地展示水电站的建设和运行情况。
4.实验设备:如有条件,准备实验设备,让学生亲身体验水电站的发电过程。
大峡水电站课程设计

大峡水电站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大峡水电站的基本原理,掌握水力发电的相关知识。
2. 学生能够描述大峡水电站的建设背景、地理位置及对我国能源结构的贡献。
3. 学生能够了解大峡水电站的发电流程,掌握相关物理概念,如势能、动能、能量转换等。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大峡水电站发电过程中的能量转换。
2.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设计一个简单的水力发电模型,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3. 学生能够运用地图、图片等资料,进行大峡水电站地理信息的解读和分析。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可再生能源的兴趣,提高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2. 增强学生对我国水电建设的自豪感,激发热爱祖国、服务社会的情感。
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学会尊重他人,勇于承担责任。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跨学科综合实践课程,结合了物理、地理等学科知识,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学生特点:六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好奇心强,喜欢动手实践,对新鲜事物充满兴趣。
教学要求:教师需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探索,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中,注重分解课程目标,确保学生达到预期学习成果,以便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引入新课:介绍大峡水电站的基本情况,包括地理位置、建设背景、在我国能源中的作用等。
2. 知识讲解:a. 水力发电原理:势能、动能、能量转换等物理概念。
b. 大峡水电站的发电流程:水库、水轮机、发电机、变压器等设备的工作原理及作用。
c. 大峡水电站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保护措施。
3. 实践活动:a. 设计水力发电模型:学生分组设计并制作水力发电模型,体验发电过程。
b. 地理信息分析:运用地图、图片等资料,分析大峡水电站的地理位置及影响。
4.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a. 讨论可再生能源的优点,提高环保意识。
b. 了解我国水电建设的发展历程,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服务社会的情感。
水电站调节课程设计

水电站调节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学习目标包括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知识目标要求学生掌握水电站的基本原理、调节方式及其对环境的影响;技能目标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水电站的运行进行分析和评估;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要求学生培养对水电站建设和管理的兴趣,提高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通过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我们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了解水电站的基本原理和调节方式,掌握水电站对环境的影响及其评估方法,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评估能力,提高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水电站的基本原理、调节方式、环境影响及其评估方法。
具体安排如下:1.水电站的基本原理:介绍水电站的组成部分、工作原理和运行特点。
2.水电站的调节方式:讲解水电站的径流调节、水位调节和发电调节。
3.环境影响及其评估方法:分析水电站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介绍环境影响评估的方法和流程。
教学进度安排:共计8课时,第1-4课时讲解水电站的基本原理和调节方式,第5-6课时分析水电站对环境的影响,第7-8课时介绍环境影响评估的方法和流程。
三、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
1.讲授法:通过讲解水电站的基本原理、调节方式和环境影响,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2.讨论法:学生就水电站建设和管理的相关问题进行讨论,提高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3.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水电站的运行特点和环境影响。
4.实验法:安排实地考察或模拟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水电站的运行过程,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教材,如《水电站运行与管理》等。
2.参考书:提供相关领域的参考书籍,如《水电站环境影响评价》等。
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课件、视频和图片,直观地展示水电站的运行特点和环境影响。
大型水电厂课程设计

大型水电厂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大型水电厂的基本工作原理及其在我国能源结构中的重要性。
2. 学生能够掌握水电厂的关键组成部分,包括水库、大坝、发电机组等。
3. 学生能够了解水电厂对环境影响及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分析水电厂的发电过程,并运用相关公式计算能量转换效率。
2.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设计一个简单的水力发电模型,培养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比分析不同类型的水电厂,进行优缺点评价。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水电厂建设与环境保护之间关系的认识,提高环保意识。
2. 增强学生对我国水电资源的了解,培养资源节约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3. 激发学生对水利工程及新能源领域的兴趣,鼓励他们探索科学奥秘。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自然科学类课程,结合实际工程案例,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学生特点:六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科学知识基础和探究能力,对实际工程有强烈的好奇心。
教学要求:通过启发式教学和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注重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科学思维。
在教学过程中,将目标分解为具体可操作的学习任务,确保学生能够达到预定的学习成果。
二、教学内容1. 大型水电厂概述- 水电厂的定义及分类- 水电厂在我国能源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2. 水电厂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水库、大坝、发电机组等关键组成部分- 水力发电的基本过程及能量转换原理3. 水电厂的环境影响与保护措施- 水电厂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环保措施及可持续发展理念4. 案例分析- 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大型水电厂案例进行分析- 对比不同水电厂的设计、运行及环保措施5. 实践活动:设计与制作水力发电模型- 分组讨论设计方案- 制作与测试水力发电模型6. 教学内容的安排与进度- 第一课时:大型水电厂概述、结构与工作原理- 第二课时:水电厂环境影响与保护措施、案例分析- 第三课时:实践活动——设计与制作水力发电模型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结合课本章节进行选择和组织,保证科学性和系统性。
水电站课程设计

《水电站》课程设计一、设计目的使学生对水电站初步规划阶段的水能利用、水电站开发方式选择、水电站出力估算、水轮发电机组选择设计和厂房布置等工作内容有全面了解、重点掌握水电站装机容量和机组台数确定、水轮机选择设计、参数计算等工作内容和程序。
通过工程设计实例的训练,培养学生独立工作及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便将来承担水电站工程设计任务。
二、拟设计水电站参数资料及相关要求拟设计某一引水式水电站,已经过水文水能计算,其各种技术参数及设计要求如下: 1.电站最大水头max 35.6H m =,加权平均水头28av H m =,设计水头28r H m =,最小水头min 24.5H m =;2.电站最大可引用流量3max 27.8/Q m s =;3.拟选用水轮发电机组额定出力(单机容量)及台数:1600,31600f y N KW N KW ==⨯;4.水电站站址海拔高程m 0.860=∇; 5.下游水位流量关系曲线(略); 6.要求最大允许吸出高m H s 5.5-≥。
三、设计内容1.确定水电站装机容量(通过估算水电站出力确定f y nN N =)及台数;2.机型号的选择及主要参数计算;3.水轮机调速设备及水轮机发电机的选配; 4.蜗壳、尾水管型式选择及各有关尺寸计算; 5.厂房布置设计(水电站主厂房各层平面及剖面图)。
四、设计报告1.水轮机型号的选择据该水电站的工作水头范围,在反击式水轮机系列型谱表中查得HL240型水轮机和ZZ440水轮机都可使用,这就需要将两种水轮机都列入比较方案,并对其主要参数分别予以计算。
2.水轮机主要参数的计算2.1 HL240型水轮机方案主要参数的计算2.1.1直径1D 的计算ηr r rH H Q N D 1181.9'=式中31160016840.95281240/ 1.24/(1)f r f r N N kW H m Q L s m s η⎧===⎪⎪⎪=⎨⎪'==⎪⎪⎩由附表查得同时在附图1中查得水轮机模型在限制工况下的效率,由此可初步假设水轮机在该工况的效率为91.0%。
某水电站设计课程设计 精品

第一章原始资料及设计条件1.1 概述1.1.1 工程概况某水电站位于沅水一级支流巫水下游峡谷河段,下距会同县若水乡镇2km,距洪江市15km。
坝址下游2km有洪江~绥宁省级公路从若水乡镇经过,交通较为便利。
该工程初拟正常蓄水位191m,迥水至高椅坝址,库容0.0708亿m3,装机16MW,是一座以发电为主,兼有防洪、旅游等综合效益的水电工程,枢纽建筑物由溢流闸坝、重力式挡水坝、右岸引水发电隧洞和引水式厂房组成。
1.2工程等别和建筑物级别本工程以发电为主,兼有防洪、旅游等综合效益。
水库正常蓄水位191m时库容为0.0708亿m3,电站装机容量为16MW,根据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的规定,工程规模为小(1)型,工程等别为Ⅳ等。
永久性建筑物闸坝、电站厂房等属4级建筑物,临时建筑物属5级。
1.2 水文气象资料1.2.1 洪水各频率洪峰流量详见下表表1-1 坝址洪峰流量表1.2.2 水位~流量关系曲线:表1-2 下坝址水位~流量关系曲线表高程系统:85黄海表1-3 上坝址水位~流量关系曲线表 高程系统:85黄海表1-4 厂址水位~流量关系曲线表 高程系统:85黄海多年平均含沙量:0.0893/m kg ; 多年平均输沙量:22.05万t ;设计淤沙高程:169.0m ;淤沙内摩擦角:10˚;淤沙浮容重:0.93/m t 。
1.2.4 气象多年平均气温:16.6˚C ;极端最高气温:39.1˚C ;极端最低气温:-8.6˚C ;多年平均水温:18.2˚C ;历年最高气温:34.1˚C ;历年最低气温:2.1˚C ;多年平均风速:1.40s m /; 历年最大风速:13.00s m /,风向:NE ;水库吹程:3.0km ;最大积雪厚度:21cm ;基本雪压:0.252/m KN 。
1.3 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1.3.1 工程地质资料(1)该工程区地震基本烈度小于Ⅵ度,不考虑地震荷载。
(2) 基岩物理力学指标上坝址:饱和抗压强度:20~30MPa ;抗剪指标:岩砼/f =0.6~0.65;抗剪断指标:'f=0.8~0.9 ;'c=0.7~0.8MPa。
大江水电站课程设计

大江水电站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水电站的基本概念、组成及工作原理;2. 学生掌握大江水电站的地理位置、规模及在我国能源领域的地位;3. 学生了解水力发电对环境保护及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水电站的发电过程,进行简单的能量转换计算;2. 学生通过实地考察、资料搜集等方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学生能够运用图表、报告等形式,展示对水电站的研究成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水资源的保护意识,认识到水电站建设与环境保护的重要性;2. 学生树立能源节约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关注国家能源战略;3. 学生激发对科学研究的兴趣,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为小学五年级科学课,结合大江水电站的实例,让学生了解水力发电的基本知识,提高科学素养。
课程性质为实践探究,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特点为好奇心强,喜欢实践操作,对身边的事物充满兴趣。
教学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体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环保意识。
通过分解课程目标,为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明确方向。
二、教学内容1. 水电站基本概念:水的能量、水轮机、发电机等;2. 大江水电站概况:地理位置、规模、发电量、在我国能源领域的地位等;3. 水力发电原理:水能转换为电能的过程,能量转换计算;4. 水电站与环境:水电站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环保措施及可持续发展;5. 实地考察与资料搜集:参观水电站,收集相关资料,了解水电站的实际运行情况。
教学大纲安排:第一课时:水电站基本概念,介绍水的能量、水轮机、发电机等;第二课时:大江水电站概况,讲解地理位置、规模、发电量等;第三课时:水力发电原理,分析水能转换为电能的过程,进行能量转换计算;第四课时:水电站与环境,探讨水电站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环保措施;第五课时:实地考察与资料搜集,组织学生参观水电站,收集相关资料,进行成果展示。
某水电站厂房课程设计

某水电站厂房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水电站厂房的基本结构及其功能,掌握厂房内主要设备的名称及作用。
2. 学生能够描述水电站发电过程,并了解影响水电站发电效率的主要因素。
3. 学生能够解释水电站厂房在设计时考虑的主要因素,如安全性、经济性和环保性。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分析,绘制水电站厂房的简单示意图,并标出主要设备。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对水电站厂房的设计提出改进建议,提高发电效率。
3.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共同探讨水电站厂房建设中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关注我国水电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增强环保意识,认识到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究的精神,激发他们对水电工程建设的兴趣。
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学会倾听、尊重他人意见,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自然科学领域,结合实际工程案例,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工程观念。
学生特点:六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观察、分析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喜欢探索未知。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水电站厂房基本结构:介绍厂房的建筑结构,包括坝体、厂房主体、尾水渠等部分,分析各部分的功能及相互关系。
教材章节:《水电工程设计》第二章第二节2. 水电站主要设备:讲解水轮机、发电机、变压器等主要设备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以及它们在水电站中的作用。
教材章节:《水电工程设计》第二章第三节3. 水电站发电过程:阐述水从水库流经水轮机、发电机,最终转化为电能的过程,分析影响发电效率的因素。
教材章节:《水电工程设计》第三章第一节4. 水电站厂房设计因素:探讨厂房在设计时需要考虑的安全性、经济性和环保性等因素,分析如何优化设计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电站课程设计The final revision was on November 23, 2020(中国通常称水头大于70m 为高水头水电站,低于30m 为低水头水电站,30~70m 为中水头水电站)(混流式安装高程以导叶中心线为基准,轴流式则以叶片中心线为基准,卧式机组以主轴水平中心线为基准).一、水轮机发电机组的选择(1)选择机组台数、单机容量及水轮机型号(*);选用4台HL310型机组,单机容量为(总装机容量=机组台数)(2)确定水轮机的尺寸(包括水轮机标称直径D1、转速n 、吸出高度Hs 、安装高程Za); 转轮直径为D 1=6.5m ,转速为n =72r/min ,水电站厂房所在地点海拔高程为=252m,,模型气蚀系数修正值为σz =σ+?σ=0.36,则水轮机的吸出高度为H s =10.0−900−σH r =10.0−252900−0.36×23.30=1.332m .导叶高度为b 0=0.1~0.39D 1,取b 0=0.3D 1=0.3×6.5=1.95m ,由于有4台机组,设计尾水位取1台机组流量相应的水位,ω可按如下过程确定:一台水轮机工作时的流量为Q =Q ′D 12√H r ,而Q ′=N r 9.81D 1 2H r 32η⁄其中:η取水轮机最优工况下的模型效率,即ηMmax =0.896, 此时D 1m =0.39m.限制工况下的模型效率为ηM =0.826则原型最优工况下效率为ηmax =1−(1−ηMmax )(D 1m D 1)15=0.941 修正值为η=k (ηmax −ηMmax )=0.030其中k 取0.5~1.03,这里取则修正后的模型限制工况下效率为η=ηM +η=0.856单位流量为Q ′=N r 9.81D 1 2H r 32η=350009.81×6.52×23.32×0.856=0.877m 3s ⁄流量Q =Q ′D 12√H r =0.877×6.52×√23.3=178.88m 3s ⁄则H =2×10−12×Q 3−8×10−8×Q 2+0.0015×Q 2+264.65=264.83m因H =264.83<266,则H 取266m.则水轮机的安装高程为Z s =ω+H s +b 02=266+1.332+1.952=268.31m .(3)选择尾水管的型式及尺寸;①根据已得到的资料,知该水轮机为低水头水轮机(D 1<D 2),得可此水电站尾水管对应的尺寸如下 : (单位:m )为了减小开挖深度以及具有良好的水力性能,可采用弯肘形尾水管,它由进口直锥段、中间弯肘段、出口扩散段三部分组成。
② 进口直锥段:进口直锥段是一个垂直的圆锥形扩散观,D 3为至椎管的进口直径;对于混流式水轮机由于至椎管与基础环相连接,可取D 3与出口直径D 2相等,其椎管的单边扩散角θ可取7°~9°;ℎ3为直锥管的高度,增大ℎ3可减小肘管的入口流量,减小流速对管壁的冲刷。
③肘管:肘管是一变截面弯管,其进口为圆断面,出口为矩形断面,水流在肘管中由于转弯受到离心力作用,使得压力和流速分布很不均匀,而在转弯后流向水平段时又形成了扩散,因而在肘管中产生了较大的水力损失。
影响这种损失的最主要的原因是转弯的我、曲率半径和肘管的断面变化规律,曲率半径越小则产生的离心力越大,一般推荐使用的合理半径为R= (0.6~1.0)D1,外壁R6用上限,内壁R7用作下限,则有. R6=1.0×6.5=6.5m,R7=0.6×6.5=3.9m.④出口扩散段:出口扩散段是一水平放置断面为矩形的扩散段,起出口宽度一般与肘管出口宽度相等;其顶板向上倾斜,根据其出口宽度并不是很大,所以不需要加设中间支墩。
仰角为α=arctanℎ5−ℎ6L2=arctan7.93−4.387517.42=11.50°,其中L2=L-L1.⑤尾水段的高度和水平长度尾水管的总高度h和总长度l是影响尾水管性能的重要因素。
总高度h是由导叶底环平面到尾水管地板之间的垂直高度。
在描述进口直锥管中已经说明D1<D2,属于低速混流式水轮机。
增大尾水管的高度h,对减小水力损失和提高ℎω是有利的,特别是对大流量的轴流式水轮机更为显着。
但对混流式水轮机尾水管中产生的真空涡带在严重的情况下不仅影响机组的正常运行还会延伸到尾水管地板引起机组和厂房的振动。
为了改善这一情况,常采取增大尾水管高度的方法,但将会增大开挖量,经过试验,对于低转速混流式水轮机,应采取h> 2.2D1,由上述可知,h=16.9>2.2D1=2.2×6.5=14.3,满足要求。
(4)选择相应发电机型号、尺寸已知水轮机单机容量为,根据《水电站机电手册——水力机械》查得,选择发电机的型号为SF50-44/920的半伞式发动机组4台。
主要参数为:额定容量58800KVA;重量:转子375t,定子190t,总重685t;最大运输部件外形尺寸××m,最大50t;定子铁芯主要尺寸:外径, 内径, 长度,定子机座高度2540mm,上机架高度835mm,推力轴承高度1100mm,励磁机高度2400mm,机座外径10400mm,风罩内径13000mm,定子外壳高度为,转子外径8590mm,下机架最大跨度6470mm,水轮机基坑直径5600mm,推力轴承装置直径3600mm,励磁机外径2660/3400.二、厂区枢纽及电站厂房的布置设计⑴主厂房总长度的确定:厂房总长度包括机组段的长度(机组中心距)、端机组端的长度和安装间的长度。
总长L= nL C+L1+L2+L a.布置图如下:其中n为机组台数,L C为机组段长度,L a为装配场长度,L1为左机组段长度,L2为右机组段长度,为便于安装,厂房左端增加长度L。
①机组段的长度L c的确定机组的长度L c主要由蜗壳尾水管,尾水管,发电机等设备在x轴方向(厂房纵向)的尺寸来决定,同时还考虑机组附属设备即主要通道,吊物孔的布置及其所需尺寸。
机组段长度L c可按下式计算:L c=L+x+L−x.其中:L+x表示机组段+x方向的最大长度;L−x表示机组段−x方向的最大长度;计算机组长度时可按蜗壳层、尾水层和发电机层分别计算,然后取其中最大值,再调节其他两个,使其相等。
<1>按蜗壳层推求:L c=R1+R2+δ1+δ2其中:δ1和δ2表示蜗壳外部混凝土厚度,一般为1.2~1.5m,这里取;R1蜗壳+x方向最大平面尺寸,经计算为6.4m;R2蜗壳−x方向最大平面尺寸,经计算为4.8m;则L c=R1+R2+δ1+δ2=6.4+4.8+1.2+1.2=13.6m.<2>按尾水管层推求:L c=B5+2δ2其中:B5为尾水管出口宽度,其值为17.68m;δ2为尾水管混凝土边敦厚度(大型水电站取5~7m,中型水电站取3~4m,小型水电站取1~2m),这里取1.2m.则L c=B5+2δ2=17.68+2×1.2=20.08m.<3>按发电机层推求:L c=3+b+2δ3其中:δ3表示发电机风壁厚,一般取0.3~0.4m,这里取0.4m;b表示相邻两风罩外壁净距,一般取1.5~2.0m,这里取1.8m;3表示发电机风罩内径,由上述资料知其值为13m.则L c=3+b+2δ3=13+1.8+2×0.4=15.6m.结论:根据以上三种结构的计算情况,厂房的机组间距由尾水管层推求的长度决定即L c=20.08m,为便于施工,取L c=21m.②左端机组段附加长度为L1=0.8D1=0.8×6.5=5.2m.③右端机组段附加长度为L2=0.2D1=0.2×6.5=1.3m.④安装间长度为L a=(1.2~1.5)L c,这里取L a=1.4L c=1.4×21=29.4m.结论:主厂房的长度为L=nL C+L1+L2+L a=4×21+5.2+1.3+29.4=119.9m,取120m.⑵主厂房的宽度①以机组中心线为界,厂房宽度B可分为上游侧宽度B s和下游侧宽度B x两部分,关于这两部分的计算可用以下经验公式计算:B=B s+B x.其中:B s=αD1,当水轮机的转轮直径D1=6.0~10.0m时,相应的α取值为1.8~6.0,这里α取,则:B s=αD1=2.4×6.5=15.6m.B x=(3.5~4.5)D1, 这里取B x=4.5D1=4.5×6.5=29.25m.结论:主厂房的宽度为B=B s+B x=15.6+29.25=44.85m.⑶主厂房的剖面尺寸确定①水轮机的安装高程由上述资料可知为:Z s=ω+H s+b02=266+1.332+1.952=268.31m.②尾水管地板的高程为:1=Z s−b02−ℎω.其中:Z s表示水轮机安装高程;b0表示导叶高度;ℎω表示底环顶面至尾水管的距离,ℎω=h−b02.则1=Z s−b02−ℎω=268.31−1.952−(16.9−1.952)=251.14m.③主厂房基础开挖高程F=Z s−(h1+h)其中:h1表示尾水管地板混凝土厚度,取1.8m;h表示尾水管高度.则F=Z s−(h1+h)=266−(1.8+16.9)=247.3m.④水轮机层地面高程2=Z s+b02+ℎ2其中:ℎ2表示蜗壳顶部混凝土厚度,这里取1m.则2=Z s+b02+ℎ2=268.31+1.952+1=270.285m.⑤发电机层地面高程3=Z s+ℎ5+ℎ1+ℎ0.其中:ℎ5表示进入孔高度,许满足水轮机附属设备油气水管道和发电机出线布置要求的高度,一般为1.8m~2.0m,这里取2.0m;ℎ1表示混凝土厚度,取1.0m;ℎ0表示定子高度,为2.54m.则3=Z s+ℎ5+ℎ1+ℎ0=268.31+2.0+1.0+2.54=273.85m.⑥起重机的安装高程(轨顶高程)4=3+ℎ6+ℎ7+ℎ8+ℎ9+ℎ10.其中:ℎ6表示吊运设备时需跨越的固定设备或建筑物的高度,取0.8m;h7表示吊运部件与固定物之间的垂直安全高度,不小于0.3m,取0.6m;h8表示起吊设备的高度(发电机主轴高度取6.2m);h9表示吊柱钩与吊运部件之间的距离一般为0.8~1.0m ,取0.9m;h10表示吊车主钩至轨顶的最小距离,取1.2m.则4=3+ℎ6+ℎ7+ℎ8+ℎ9+ℎ10=273.85+0.8+0.6+6.2+0.9+1.2=283.55m.⑦屋顶高程:6=4+H+ℎ13其中:H表示轨道中型至起重机顶端距离,取3.692m;ℎ13表示检修吊车在车上的留有高度,取0.15m.则6=4+H+ℎ13=283.55+3.692+0.15=287.392m.⑧主厂房的高度H主=6−F=287.392−247.3=40.092m.⑶主厂房的布置1)主厂房的平面设计①主厂房的上部结构部分<1>主机室主机室包括发电机层,装设有水轮发电机组和调速器操作柜、油压装置、机旁盘、励磁盘等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