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7.16爆炸着火事故ppt课件

合集下载

大连7.16爆炸着火事故

大连7.16爆炸着火事故

管目标
8
7月17日,火势已基本扑灭。当日10时,大连市政府召开新闻 发布会,宣布大连新港输油管道爆炸现场储油罐的所有阀门全 部关闭,火势基本扑灭,事故未造成人员伤亡。
管目标
9
管目标
大连新港输油管道爆炸后海面上大片的油污(7月17日摄)
10
管目标
2010年7月17日,海上清污作业。
11
安监总局、公安部关于“7·16”输油管道爆炸火灾事故情况的通报
应急能能力是否适应?
●供电系统是否稳定可靠?
否紧急关闭,消防系统电动阀门能否远程打开?
●是否所有操作均已制订操作规程?
管目标 ●关键设备、阀门的维护保养是否到位?
●承包商管理是否存在漏洞?
●变更管理是否得到有效控制? ●有无海上溢油的应对能力,现有围油栏能否适用,所在港区有无溢油回
收装备及能力?
24
18
安监总局、公安部关于“7·16”输油管道爆炸火灾事故情况的通报
(四)切实做好应急管理各项工作,提高重特大事故的应对与处臵能力。 要加强对危险化学品生产厂区和储罐区消防设施的检查,进一步改进管道、 储罐等设施的阀门系统,确保事故发生后能够有效关闭;进一步加强应急管 理,加强专兼职救援队伍建设,组织开展专项训练,健全完善应急预案,定 期开展应急演练;加强政府、部门与企业间的应急协调联动机制建设,确保 预案衔接、队伍联动、资源共享;加大投入,加强应急装备建设,提高应对 重特大、复杂事故的能力。 各类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要认真研究分析本单位重大危险源情况,建立 健全重大危险源档案,加强监控和管理,建立科学有效的监控系统,确保一 管目标 旦发生险情,能够迅速响应、快速处臵。与此同时,要加强应急值守,完善 应急物资储备,扎扎实实做好应急管理各项基础工作,切实提高应急管理水 平。

大连7.16事故

大连7.16事故

一、事故单位基本情况
国际储运公司是中国石油大连中石油国际事业公司 (80%股份)与大连港股份公司(20%股份)的合资企业, 成立于2005年9月,注册资金1亿元人民币。国际储运公司
原油罐区的日常运营和检维修工作由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
有限公司大连石化分公司负责。国际储运公司原油罐区内 建有20个储罐,库存能力185万立方米;周边还有其他单位
21
安监总局7月23日“大型原油储罐安全运行研讨会”有关内容
参会代表,广开言路,提出有关建议措施如下:
●各类化学品的采购,必须提供MSDS; ●加剂操作:必须对“剂”本身、剂对油品质量影响、运行安全等
进行安全评价,对加剂流程、加剂方案进行审查,要有完善的计量、 联锁措施; ●储罐根部阀门的定期开关,以保证灵活好用; ●消防泵:国外一般是一电一柴,双电源并不可靠,建议采用:电 动泵作为主泵,柴油泵作为备用; ●消防水量应考虑加大(此次事故消防水用量达7万立),沿海地 管目标 区应考虑海水作为消防应急水源; ●相邻油库的消防水管网联网,有利于事故状态时的消防水互供; ●海上溢油回收船的配备; ●关键阀门配备贮气罐; ●依地形采用“下沉式罐组”,防止事故扩大;

中油燃料油股份有限公司委托天津辉盛达石化技术有
限公司(以下简称辉盛达公司)负责加入原油脱硫剂作业。 辉盛达公司安排上海祥诚商品检验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管目标 大连分公司(以下简称祥诚公司)在国际储运公司原油罐
区输油管道上进行现场作业。所添加的原油脱硫剂由辉盛 达公司生产。
13
安监总局、公安部关于“7·16”输油管道爆炸火灾事故情况的通报
管目标
8
7月17日,火势已基本扑灭。当日10时,大连市政府召开新闻 发布会,宣布大连新港输油管道爆炸现场储油罐的所有阀门全 部关闭,火势基本扑灭,事故未造成人员伤亡。

辽宁“7.16”大连中石油国际储运有限公司保税区油库爆炸火灾事故处置战例

辽宁“7.16”大连中石油国际储运有限公司保税区油库爆炸火灾事故处置战例

2010年度公安消防部队灭火应急救援战例研讨班资料辽宁“7·16”大连中石油国际储运有限公司保税区油库火灾扑救战例辽宁省公安消防总队2010年7月16日18时12分,大连市公安消防支队接到报警,位于大连市大孤山新港码头的大连中石油国际储运有限公司保税区油库输油管线爆炸起火。

大连市公安消防支队立即调集37个公安消防中队和4个企事业专职队的128台消防战斗车辆、1000余名消防官兵赶赴现场。

辽宁省公安消防总队接到报告后,立即启动跨区域增援预案,按照省公安厅长李文喜和总队长王路之的指示要求,迅速调集了全省13个公安消防支队、14个企业专职消防队的220台消防战斗车辆、1380余名消防官兵前往大连增援。

同时在全省范围内调集泡沫液900余吨;报告部局后,朱局长又以陆运、海运、空运方式从吉林、河北、天津、黑龙江、山东等地调集泡沫液460余吨运往现场;省政府协调沈阳空军调用直升飞机运送包括院士在内的11名专家到场,为火灾扑救工作提供技术支持。

经消防官兵15个小时的艰苦奋战,17日8时20分火灾得到有效控制,9时55分大火被全部消灭,成功保住了罐区20个总储量185万立方米原油储罐以及临近2个单位的56个总储量为560万立方米原油、成品油储罐和51个12.45万立方米二甲苯、苯等易燃易爆有毒危险化学品储罐乃至整个大连地区的安全。

这场特殊的战斗,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关注,参战消防官兵的英勇行为得到了高度赞誉,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李克强副总理、周永康书记和孟建柱部长、刘金国副部长分别作出重要批示。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张德江副总理、公安部刘金国副部长、部消防局陈伟明局长、辽宁省公安厅李文喜厅长、刘乐国副厅长、部局战训处魏捍东处长等领导在火灾发生后,第一时间赶到火灾现场,在视察火场,听取汇报后,靠前指挥,科学决策。

一、基本情况大连中石油国际储运有限公司保税区油库(以下简称为中联油大连储备库)位于大连市大孤山半岛新港码头。

典型事故五:中石油大连石化公司“7.16”换热器火灾事故

典型事故五:中石油大连石化公司“7.16”换热器火灾事故

典型事故五:中石油大连石化公司“7.16”换热器火灾事故一、事故调查分析(一)事故概要1、事故简介2011年7月16日,大连石化生产新区三蒸馏装置E1007D换热器管箱发生法兰密封泄漏着火事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87.8万元,未造成人员伤亡。

2、事故原因经过事故调查组现场勘查,资料查阅,人员询问,设备设施的材料、油品检测鉴定,确认了事故的原因。

(1)直接原因垫片材质不符合相关技术标准,垫片厚度没有达到4.5毫米的设计要求,再加上安装时垫片偏移、螺栓紧固不均匀,导致垫片破损,原油喷出,泄漏的原油流淌到泄漏点下方的换热器高温表面(二层换热器介质温度350℃左右)被引燃。

(2)间接原因大连石化公司疏于垫片的采购、验收管理,对垫片技术要求审核把关不严,装置检维修过程管理不到位。

大庆石化建设公司在垫片保管、领取、安装环节管理不到位。

大连七星监理公司监理人员没有认真履行职责,对未经正式报验的垫片安装没有制止,导致未经报验的垫片进入施工环节。

某机械配件厂的垫片材质不符合《柔性石墨复合增强垫的技术要求》(JB/T6628-2008);E1007D换热器管箱法兰垫片的冲齿板进行了3—4次拼接点焊,没有征得大连石化公司同意。

(二)事故发生时间序列(三)事故原因分析1.直接原因分析(1)垫片材质。

在某机械配件厂抽取了与制造E1007D换热器管箱法兰垫片同一批次的垫片材料,按照《柔性石墨复合增强垫的技术要求》JB/T6628-2008进行了检测。

经检测,压缩率、回弹率、吸油率等3个单项评价为不合格。

压缩率低于标准10.3%,造成初始安装预紧力大,密封效果降低;回弹率低于标准6.3%,垫片的补偿能力弱,密封效果降低;吸油率高于标准14%,垫片密封性能降低。

(2)垫片厚度。

某机械配件厂制造的E1007D换热器管箱法兰垫片系采用3毫米厚冲齿板柔性石墨板材加工,没有达到中石化洛阳石油化工工程公司设计的原油-减压渣油换热器零部件图(70-312-04),垫片厚度4.5mm设计要求,造成密封性能降低。

大连7.16爆炸着火事故ppt课件

大连7.16爆炸着火事故ppt课件
15
安监总局、公安部关于“7·16”输油管道爆炸火灾事故情况的通报
五、事故暴露出以下主要问题:
一是事故单位对所加入原油脱硫剂的安全可靠性没有进行科学论 证。
二是原油脱硫剂的加入方法没有正规设计,没有对加注作业进行 风险辨识,没有制定安全作业规程。
三是原油接卸过程中安全管理存在漏洞。指挥协调不力,管理混 乱,信息不畅,有关部门接到暂停卸油作业的信息后,没有及时通 知停止加剂作业,事故单位对承包商现场作业疏于管理,现场监护 不力。 管目标四是事故造成电力系统损坏,应急和消防设施失效,罐区阀门无 法关闭。
24
企业消防现状
●国储:消防泵3台、泡沫消防泵3台,均为电动泵联网。
22
安监总局7月23日“大型原油储罐安全运行研讨会”有关内容
●消防道路规范要求不小于6m,考虑高喷消防车的站位,建议 加宽至9m,以不影响其他车辆通行; ●库区越做越大,建议按罐组设紧急切断阀,减少事故损失; ●单独设泡沫站,设泡沫分侧阀,可缩短泡沫到达储罐时间; ●管廊带设遥控泡沫炮; ●消防泵房安全距离问题,规范对其与管廊的距离没有规定; ●电缆埋地问题,目前规范没有要求;
当前,正值高温雷雨季节,容易发生危险化学品事故。各地要加强危险化 学品安全生产监管工作,督促有关企业进一步加强对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设 施的安全监控,
特别是加强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管理,切实落实责任,强化措施, 保证安全生产。 管目(标三)深刻吸取事故教训,合理规划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布局。各地、各 有关部门和单位要深刻吸取此次事故教训,认真做好大型危险化学品储存基地 和化工园区(集中区)的安全发展规划,合理规划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布局, 严格审查涉及易燃易爆、剧毒等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建设项目。同时,要组织 开展已建成基地和园区(集中区)的区域安全论证和风险评估工作,预防和控 制潜在的生产安全事故,确保危险化学品生产和储存安全。

大连石化公司“2011.7.16”火灾事故

大连石化公司“2011.7.16”火灾事故

Noisy horns on the road, noisy quarrels around, loud readings from the school, and swearing of dissatisfactionwith the world.精品模板助您成功(页眉可删)大连石化公司“2011.7.16”火灾事故2011年7月16日14时25分,大连石化公司生产新区1000万t/a常减压蒸馏装置换热器E-1007D管程原油封头法兰发生泄漏着火事故。

事故造成装置部分钢框架、换热器、管线、阀门等过火,无人员伤亡,对周边海域未造成污染。

一、事故装置简介大连石化公司生产新区1000万t/a常减压蒸馏装置2006年3月建设投产。

装置的运转时数为每年8400h,装置运转周期为3年1修。

常减压蒸馏装置减压塔C-1101塔底的减压渣油(350℃),经减压渣油泵P-1106A/B抽出后,通过E-1011A~F(初馏塔底油/减压渣油换热器)与初馏塔底油(228℃)换热冷却至260℃,再经E-1007A~D(原油/减压渣油换热器)壳层换热冷却至160℃,之后分为两路,一路(80%)直接作为渣油加氢装置热进料;另一路(20%)通过E-1041A~D(减压渣油冷却器)冷却至90℃后送罐区,E-1007A~D管程为原油(壳程介质为减压渣油),由原油泵P-1001A/B/C升压后,先后经脱前原油换热器E-1001A/B、E-1002、E-1003、E-1004A/B和E-1005A~F预热到135℃左右后,进入两级电脱盐罐V-1001/2脱盐,脱后原油再分两路进入E-1006A~D、E-1007A~D,与减压二中/减二线和减压渣油换热,换热后再经E-1008与减压三中/减三线换热,最后经3.5MPa蒸汽加热器E-1009加热到190℃左右后进入初馏塔C-1001。

大连石化公司生产新区1000万t/a常减压蒸馏装置2008年5月首次停检,2011年5月进行第二次停检,2011年5月6日,该装置停车。

“7.16”大连中石油保税区油库火灾案例分析

“7.16”大连中石油保税区油库火灾案例分析

“7.16”大连中石油保税区油库火灾案例分析一、起火单位基本情况大连中石油国际储运有限公司保税区油库由中国联合石油有限责任公司和大连港合资建设,油库一、二期共设20个原油贮罐(17个10万m?储罐,3个5万m?储罐),总储量为185万m?。

该单位东侧为大连港罐区,总储量为132.45万m?(12个10万m?原油储罐和大小51个二甲苯等化学危险品储罐);西北侧为大连商业储油公司原油储罐区,总储量140万m?(14个10万m?储罐);北侧为即将建成并投入使用的国储油公司300万m?的原油储罐区(30个10万m?储罐);南侧为在建LNG接收站和港区单位、办公用房及加油站等附属建筑。

整个大孤山半岛规划设计储量2000万m?。

二、起火简要经过及初期火灾处置情况7月15日15时45分,外籍“宇宙宝石”号油轮开始向原油库卸油。

20时许,上海祥诚公司人员开始利用卸油管道加注“脱硫化氢剂”,天津辉盛达公司人员负责现场指导。

16日13时,油轮停止卸油,开始扫舱作业。

上海祥诚公司和天津辉盛达公司现场人员在得知油轮停止卸油的情况下,继续将剩余的约22.6m? “脱硫化氢剂”加入管道。

18时02分,靠近加注点东侧管道低点处发生爆炸,导致罐区阀组损坏、大量原油泄漏并引发大火。

2010年16日18时12分,大连支队消防调度指挥中心接到报警后,立即启动重大灾害事故应急预案,调集的全市执勤中队中所有高喷车、大功率泡沫车、重型水罐车等128台石化火灾专业作战车辆和相关社会联动单位相继赶到现场,全力扑火。

一是派出灭火攻坚组与单位技术人员一道,深入罐区关阀断料,利用工艺措施阻止油品进一步泄漏,防止火势进一步蔓延;二是组织14门车载炮和3门移动炮对着火罐、毗邻罐进行冷却抑爆;三是集中18支泡沫枪全力扑救管线、泵房、地面流淌火;四是在东侧、北侧、南侧和海港码头增设4道防线,防止火势扩大;五是调动远程供水、药剂补给、油料供应、器材补充、生活保障、装备抢修、医疗救护等战勤保障编队,作好“灭大火、打恶仗”的长期准备;六是启动重大灾害事故处置预案,迅速调集公安、卫生、环保等社会联动力量到场协助进行灾害处置工作,协调政府调集海事部门到场配合灭火。

储罐事故案例

储罐事故案例

F8/C轻碳九 F12轻碳九 F8/B清污分流
F9/B二甲苯

R204碳四
R202碳四

F14抽余油
R401
碱液 F3/B丙烷 F2/A丙烯 F2/B丙烯
R203碳四
R201碳四

F6抽余油罐 F8/A甲苯罐
F10裂解油罐
F11正已烷
F1/D拔头油 F1/B拔头油 F1/C拔头油 F1/A拔头油 配 电 室
事故暴露出以下主要问题: 一是事故单位对所加入原油脱硫剂的安全可靠性 没有进行科学论证。 二是原油脱硫剂的加入方法没有正规设计,没有 对加注作业进行风险辨识,没有制定安全作业规程。 三是原油接卸过程中安全管理存在漏洞。指挥协 调不力,管理混乱,信息不畅,有关部门接到暂停卸油作 业的信息后,没有及时通知停止加剂作业,事故单位对承 包商现场作业疏于管理,现场监护不力。 四是事故造成电力系统损坏,应急和消防设施失 效,罐区阀门无法关闭。 另外,港区内原油等危险化学品大型储罐集中布 置,也是造成事故险象环生的重要因素 。
15分钟后,21点42分,乙烯B罐(共有A、B、C、 D4台千立方米乙烯罐)发生了解体大爆炸,又一团火球升 入天空,火焰高达数百米。数公里内民房玻璃被震成碎片, 远在30公里外河北省三河县有震感。 这次事故损失惨重,9人死亡,39人受伤,直接 经济损失1.17亿元。事故中共烧毁油罐10座,乙烯B罐解 体成7块残片飞出,其中最重的一块为46吨,飞出234米, 另一块13吨,飞到厂外840米远的麦田里。罐区周边的房 屋及建筑物部分被摧毁,强烈的辐射热将罐区四、五平方 公里内的树木全部烤焦。大火于6月29日12时基本扑灭,6 月30日6时扫清残火。
改进与启示: 所有的液态烃储罐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设 置消防注水线,设置应急卡具;从泄漏到爆炸3个 小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另外,港区内原油等危险化学品大型储罐集中布置,也是造成事 故险象环生的重要因素。
16
安监总局、公安部关于“7·16”输油管道爆炸火灾事故情况的通报
六、深刻吸取事故教训,切实加强危险化学品各环节安全生产工作
(一)严格港口接卸油过程的安全管理,确保接卸油过程安全。 一要切实加强港口接卸油作业的安全管理。要制定接卸油作业各方协调调
17
安监总局、公安部关于“7·16”输油管道爆炸火灾事故情况的通报
(二)持续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加强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运输、 使用等各个环节安全管理与监督,进一步建立健全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事故隐 患排查治理制度,持续深入地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三要加强对承包商和特殊作业安全管理,坚决杜绝“三违” 现象。接卸油 过程环节多、涉及单位多,稍有不慎就会导致安全事故。要强化作业现场的安 全管理,尤其要加强对承包商的管理,严禁以包代管、包而不管。要加强对特 殊作业人员的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使其掌握相关的安全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 规程,具备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和安全操作技能,确保安全生产。。
事故造成103号罐和周边泵房及港区主要输油管道严重损坏,部分原 油流入附近海域。
14
安监总局、公安部关于“7·16”输油管道爆炸火灾事故情况的通报
四、事故原因初步分析:
经初步分析,此次事故原因是: 在“宇宙宝石”油轮已暂停卸油作业的情况下,辉盛达 公司和祥诚公司继续向输油管道中注入含有强氧化剂的原 油脱硫剂,造成输油管道内发生化学爆炸。事故具体原因 正在进一步调查分析中。 这起事故虽未造成人员伤亡,但大火持续燃烧15个小时, 事管目故标现场设备管道损毁严重,周边海域受到污染,社会影 响重大,教训极为深刻。
12
安监总局、公安部关于“7·16”输油管道爆炸火灾事故情况的通报
二、事故简要经过
事故当天,新加坡太平洋石油公司所属30万吨“宇宙宝 石”油轮在向国际储运公司原油罐区卸送最终属于中油燃 料油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控股的下属子公司)的原油。
中油燃料油股份有限公司委托天津辉盛达石化技术有限 公司(以下简称辉盛达公司)负责加入原油脱硫剂作业。
管目标
8
7月17日,火势已基本扑灭。当日10时,大连市政府召开新闻 发布会,宣布大连新港输油管道爆炸现场储油罐的所有阀门全 部关闭,火势基本扑灭,事故未造成人员伤亡。
管目标
9
管目标
大连新港输油管道爆炸后海面上大片的油污(7月17日摄)
10
管目标
2010年7月17日,海上清污作业。
11
安监总局、公安部关于“7·16”输油管道爆炸火灾事故情况的通报
大连“7.16”爆炸着火事故
质量安全环保科 2015年9月
1
管目标
7月16日晚18时许,大连市大连新港附近中石油的一条输油管道发 生爆炸起火。到当晚23时30分记者发稿时,火势得到初步控制。
2
管目标
7月17日凌晨,大连市新港附近输油管道爆炸引发的另一条700毫米管道发 生大火。
3
管目标
消防队员在灭火现场
15
安监总局、公安部关于“7·16”输油管道爆炸火灾事故情况的通报
五、事故暴露出以下主要问题:
一是事故单位对所加入原油脱硫剂的安全可靠性没有进行科学论 证。
二是原油脱硫剂的加入方法没有正规设计,没有对加注作业进行 风险辨识,没有制定安全作业规程。
三是原油接卸过程中安全管理存在漏洞。指挥协调不力,管理混 乱,信息不畅,有关部门接到暂停卸油作业的信息后,没有及时通 知停止加剂作业,事故单位对承包商现场作业疏于管理,现场监护 不力。 管目标四是事故造成电力系统损坏,应急和消防设施失效,罐区阀门无 法关闭。
4
管目标
7月17日,消防队员在现场查看火势。
5
7月,消防队员在火灾现场扑救。
管目标
6
7月17日,消防队员在火灾现场查看火势。
管目标
7
7月17日,消防队员在火灾现场扑火。当日10时,大连市政府召开新闻发布 会,宣布大连新港输油管道爆炸现场储油罐的所有阀门全部关闭,火势基本 扑灭,事故未造成人员伤亡。
辉盛达公司安排上海祥诚商品检验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大 管目连标分公司(以下简称祥诚公司)在国际储运公司原油罐区
输油管道上进行现场作业。所添加的原油脱硫剂由辉盛达 公司生产。
13
安监总局、公安部关于“7·16”输油管道爆炸火灾事故情况的通报
三、事故简要经过:
7月15日15时30分左右,“宇宙宝石”油轮开始向国际储运公司原 油罐区卸油,卸油作业在两条输油管道同时进行。
度制度,明确接卸油作业信息传递的流程和责任,严格制定接卸油安全操作规 程。
二要加强对接卸油过程中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的安全论 证和安全管理。各有关企业、单位要立即对接卸油过程加入添加剂作业进行一 次全面排查。凡加入有氧化剂成份添加剂的要立即停止作业。接卸油过程中一 般不应同时进行其他作业,确实需要在接卸油过程中加入添加剂或进行其他作 业的,要对加入添加剂及其加入方法等有关作业进行认真科学的安全论证,全 面辨识可能出现的安全风险,采取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与罐区保持有足够的 安管全目距标离,确保安全。加剂装置必须由取得相应资质的单位设计、制造、施工。
一、事故单位基本情况
国际储运公司是中国石油大连中石油国际事业公司 (80%股份)与大连港股份公司(20%股份)的合资企业, 成立于2005年9月,注册资金1亿元人民币。国际储运公司 原油罐区的日常运营和检维修工作由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 有限公司大连石化分公司负责。国际储运公司原油罐区内 建有20个储罐,库存能力185万立方米;周边还有其他单 管目位标大量原油罐区、成品油罐区和液体化工产品罐区,储存 原油、成品油、苯、甲苯等危险化学品。
20时左右,祥诚公司和辉盛达公司作业人员开始通过原油罐区内一 条输油管道(内径0.9米)上的排空阀,向输油管道中注入脱硫剂。
7月16日13时左右,油轮暂停卸油作业,但注入脱硫剂的作业没有停 止。
18时左右,在注入了88立方米脱硫剂后,现场作业人员加水对脱硫 剂管路和泵进行冲洗。 管目18标时8分左右,靠近脱硫剂注入部位的输油管道突然发生爆炸,引发 火灾,造成部分输油管道、附近储罐阀门、输油泵房和电力系统损坏和 大量原油泄漏。事故导致储罐阀门无法及时关闭,火灾不断扩大。原油 顺地下管沟流淌,形成地面流淌火,火势蔓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