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转基因身份保持(IP)认证技术规范》

合集下载

《非转基因身份保持(IP)认证技术规范》

《非转基因身份保持(IP)认证技术规范》

《非转基因身份保持(IP)认证技术规范》《非转基因身份保持(IP)认证实施规则》编制说明一、制定IP认证技术规范、实施规则的必要性;转基因食品(genetically modified food)是指科学家在实验室中,把动植物的基因加以改变,再制造出的具备新特征的食品种类。

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目前国际上已经实现了部分转基因食品的产业化,也逐步走向消费者的“餐桌”。

学术界对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存在较大的争议,从技术研究和安全评价的角度尚无法实现对转基因食品是否安全做出明确的结论。

因此国际上对转基因食品的管理也采取了不同的措施和办法。

比较有代表性的一个是以美国为代表的倾向支持转基因产品,而另一个则是以欧盟为代表,对转基因产品所持态度非常谨慎。

我国目前关于转基因食品的管理,部分参照了欧盟的做法,实施转基因食品的“标识”制度。

上述立法制度的不同,一方面对农产品的国际贸易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同时也会对农产品的消费市场产生较大影响。

欧盟和日本等国家和地区为了加强对转基因和非转基因农产品的管理,除了对转基因食品进行标识管理制度外,还建立和实施了非转基因身份保持(以下称IP)认证制度。

在我国建立和实施IP认证制度,对于促进农产品国际贸易的发展,保护消费者的知情权,科学引导消费,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规范农产品国内市场,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1、IP认证的实施有助于保护消费者的知情权,科学引导消费。

我国食品安全形势的严峻性促进了消费者消费意识的变化,多数消费者购买食品时,逐步走向“选择性”消费。

根据“绿色和平”组织对广州市民转基因食品安全意识调查结果表明,56%的消费者会选择非转基因食品,而只有11%的消费者会选择转基因食品;偏好非转基因食品的消费者与偏好转基因食品的消费者比例约为3:1到5:1;另有44%的消费者表示,即使非转基因食品比同类转基因食品贵一成,仍然会选择非转基因食品。

实施IP认证后,将在获得认证后的产品外包装上进行标示,表明“非转基因”身份,结合我国现已实施的“转基因食品”标示制度,为消费者提供选择和知情的权利。

非转基因身份保持-中国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

非转基因身份保持-中国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

CCIC非转基因身份保持(IP)认证技术规范(申请备案稿)Certification Criteria ofNon-GMO Identity Preservation (IP) System××××-××-××发布××××-××-××实施中国检验认证集团质量认证有限公司发布前言《非转基因身份保持(IP)认证技术规范》分为四个部分:——第1部分:风险评估——第2部分:组织措施——第3部分:物理措施——第4部分:管理体系本规范由中国检验认证集团质量认证有限公司提出。

本规范起草单位:中国检验认证集团质量认证有限公司非转基因身份保持认证第1部分:风险评估Risk Assessment1 范围和目的本规范适用于组织证明其产品的非转基因身份,CCIC-CAS依据此规范对申请非转基因身份保持认证证书的组织进行审核。

本规范的目的是为了指导申请非转基因身份保持认证的组织建立、执行并保持IP体系,排除并且控制供应链中的转基因成分,以保证所生产的产品符合法规的要求和消费者的需求。

*IP认证规范的本部分规定了对非转基因食品及其原料、非转基因饲料和非转基因种子及其他产品的生产的风险性进行评估以及评价是否符合非转基因产品身份保持认证的条件。

2 规范性引用文件GB/T 19011:2003 质量和(或)环境管理体系审核指南REGULATION (EC) No 1829/2003 OF THE EUROPEAN PARLIAMENT AND OF THE COUNCIL of 22 September 2003 on genetically modified food and feedREGULATION (EC) No 1830/2003 OF THE EUROPEAN PARLIAMENT AND OF THE COUNCIL of 22 September 2003 concerning the traceability and labeling of genetically modified organisms and the traceability of food and feed products produced from genetically modified organisms and amending Directive 2001/18/EC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非转基因身份保持认证规范。

非转基因身份保持IP认证技术规范(DOC 11页)

非转基因身份保持IP认证技术规范(DOC 11页)

非转基因身份保持IP认证技术规范(DOC 11页)、.~①我们‖打〈败〉了敌人。

②我们‖〔把敌人〕打〈败〉了。

《非转基因身份保持(IP)认证技术规范》《非转基因身份保持(IP)认证实施规则》编制说明一、制定IP认证技术规范、实施规则的必要性;转基因食品(genetically modified food)是指科学家在实验室中,把动植物的基因加以改变,再制造出的具备新特征的食品种类。

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目前国际上已经实现了部分转基因食品的产业化,也逐步走向消费者的“餐桌”。

学术界对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存在较大的争议,从技术研究和安全评价的角度尚无法实现对转基因食品是否安全做出明确的结论。

因此国际上对转基因食品的管理也采取了不同的措施和办法。

比较有代表性的一个是以美国为代表的倾向支持转基因产品,而另一个则是以欧盟为代表,对转基因产品所持态度非常谨慎。

我国目前关于转基因食品的管理,部分参照了欧盟的做法,实施转基因食品的“标识”制度。

上述立法制度的不同,一方面对农产品的国际贸易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同时也会对农产品的消费市场产生较大影响。

欧盟和日本等国家和地区为了加强对转基因和非转基因农产品的管理,除了对转基因国等国家寻求非转基因原料的供应。

我国目前还没有开展大规模的转基因农作物的种植,因此实施IP认证,将有助于扩大我国农产品的出口,促进农产品贸易的发展。

IP认证体系,是为保持非转基因产品的纯粹性,防止转基因污染,从非转基因产品的作物种植到产品运输、(出口)、加工的整个或部分生产供应链过程中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保持非转基因产品的非转基因“身份”的系统;通过对供应链各个阶段的转基因的控制、隔离、检测及审核评估,确保非转基因产品含有最低的转基因成分,并保持详尽而完整的资料、数据记录及相关证书。

目前国内农产品和食品出口企业仍有较大比例使用“非转基因”原料,受到国外政策的影响,这些企业的出口贸易迅速发展,对IP 认证有着较大的市场需求,急需通过IP认证,获得通往欧盟、日本等地区和国家市场的通行证。

食品企业的认证

食品企业的认证

食品行业的认证审核标准介绍在所有的行业中,食品行业的认证或审核不是最多的,也是最多的之一,包括ISO 9001、ISO 22000、HACCP、BRC、IFS、SQF、DUTCH HACCP、FSSC、PAS 220、AIB、FPA、Halal,Kosher,IP, Non-GMO、GAP、Organics、JAS、ECOCERT、NOP、MSC、ACC、FAMI-QS、QS等等,无论作为审核员还是食品企业,应该了解这些认证审核的使用者和要求,本文就这些认证审核的基本情况和要求和大家交流一下。

一、ISO 9001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目前是2008版本,由于ISO 9001实施的比较早,大家非常熟悉,本文就不做介绍。

二、ISO 22000ISO22000自2005年9月1日正式生效至今已经有四年多的时间。

这是世界上第一部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国际标准(指获得ISO成员国2/3投票通过)。

第一部涵盖食品链中几乎所有类型组织,包括种植、养殖、加工、储运、销售等与食品相关的组织,另外还有杀虫剂、清洁剂、饲料、包装物、清洁服务等与食品间接相关的组织。

第一部与ISO9001接口非常好的标准,标准结构完全与ISO9001一致。

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大多数企业在管理标准化中已经熟悉了ISO9001标准,对管理体系在组织中落地有很大的帮助。

食品安全需要由食品链中各个组织来保证。

比如去年的三聚氰胺事件,发生源是在供应链上游,是饲养、饲料等造成的,作为终端产品的制造者三鹿,只是管理中出现了纰漏(故意/非故意可能都有),最终导致了经营危机,结果成为行业的牺牲品。

ISO22000适用于整个食品链,这就为终端产品的制造者将食品安全管理通过标准实施、认证向上游供应商延伸,找到了共同的平台,对非食品供应商,如包装、运输、仓储的食品安全管理找到了共同的语言。

ISO22000整合了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制定的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HACCP)体系和实施步骤。

SGS IP 标准2.2版

SGS IP 标准2.2版

非转基因供应链标准Non-GMO supply chain standard目录1.介绍 (3)1.1定义 (3)1.2法规的变化和SGS标准 (3)1.3非转基因认证的范围 (4)2.对供应链的要求。

(5)2.1种子供应商 (5)2.2非转基因产品的种植 (6)2.3贸易 (7)2.4加工 (9)2.4.1产品加工者 (9)2.4.2产品生产者 (11)2.4.3产品使用者 (13)3.对在供应链中的服务的要求 (14)3.1非转基因产品的储存 (14)3.2非转基因产品的运输 (16)3.3取样和分析要求 (17)附件1转基因风险生物体 (17)1.介绍1.1定义定义是以EC指令2001/18/EC和EC法规1829/2003及1830/2003为基础。

生物体:如何可以复制或传递基因物质的生物实体。

GMO(转基因生物体):一个生物体(人类除外)内的基因物质不是通过自然的交配或自然的基因重组的方式而发生的变化,在2001/18/EC指令的附件1A中列举了进行基因转变的技术,在2001/18指令的附件1B中列举了不是导致基因转变的技术。

转基因生物体的风险:一种生物或由此生物体生产的产品,其在进行了基因转变后带来的一系列风险:事实上一种生物体所有物种的转基因事件都取决于市场,有转基因风险的生物体名单附在1中。

如果有以下情况则生物体或源自该生物体的产品不被看作具有转基因风险:产品没有被列在转基因风险产品中(基于OECD列表,也可查看附件1).一份测试证书(来自一个独立EN45001/ISO17025认证的实验室,使用PCR分析方法,取样按照Gafta124取样规则)表明该产品含有少于0.9%的被批准的转基因生物体成份,分析检测到了DNA成份,可能的污染在技术上不可避免和/或是外来的。

对于还没有被欧盟批准的有三年豁免期的,但已经通过欧盟的许可评估的生物体,其阀值为0.5%;尚未被欧盟批准及没有通过欧盟许可评估的转基因生物体,可被检出限为小于0.1%.产品来自被SGS所接受的身份保持计划。

IP非转基因控制体系基本知识

IP非转基因控制体系基本知识
8
What’s IP? Identity Preserved:身份(特性)保持
Source or nature
or the product, genetic identity。 产品的本来或自 然特性,其基因 特性。
Identify, maintain, segregation to avoid of contamination。 确定、保持、隔离 避免污染。
三、生产阶段的转基因控制 在生产之前,检查生产车间内的工具、设备等是否已消毒 清洗。检查生产现场待使用的标签、原辅料是否正确,防止 非预期的使用;
对于成分不明或已经无法查证的辅料不能使用。
生产结束后,对生产车间内的工具、设备等进行清洗。
产品生产结束后对生产现场的标签、包装材料等进行清点, 去除生产现场的标签、包装材料,确保生产现场没有相关的 标签和包装材料。并把相关的标签和包装材料放到指定的仓 库区域内。
Customer from 来自客户要求
EU 欧盟 已经批准的潜在商业化的转基因生物体名录: 1、苹果 2、紫花苜蓿 3、康乃馨 4、菊苣 5、棉花 6、亚麻 7、菜豆 8、棉花 9、匍匐翦股颖 10、小扁豆 11、亚麻/亚麻籽 12、玉米 13、甜瓜 14、木瓜 15、李子 16、马铃薯 18、大米 19、玫瑰 20、大豆 21 、南瓜 22、甜菜 23、烟草 24、番茄 25、小麦 26、细菌 27、 三文鱼 28、病毒
IP管理体系实施要点
一、配方审核控制
公司技术部需对客户提供或本部开发的配方进行 审核,识别转基因成分,在开发阶段加以控制。
二、原辅材料采购、运输和储存阶段的转基因控制: 对原辅材料供应商进行评审,在供应商基本资料调查表增加 配料成份表及非转基因免责声明,确认此供应商提供的原辅材 料是否含有转基因,供应商责任人必须签字负责。

非转基因身份保持(IP)体系简介

非转基因身份保持(IP)体系简介

非转基因身份保持(IP)体系简介
钱中亮;陈历程
【期刊名称】《中国检验检疫》
【年(卷),期】2005(000)002
【摘要】当前,转基因产品可能潜在的安全性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

许多消费者都认为转基因产品可能会对人类的健康环境造成负面影响,并将产生严重的社会后果。

【总页数】2页(P22-23)
【作者】钱中亮;陈历程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768.2
【相关文献】
1.基于移动IPv6的身份认证体系 [J], 蒲志强;冯山
2.MIPS R2000/R2010体系结构简介 [J], 黄萍芳;佟春环
3.IPv6下的QoS体系简介 [J], 江平
4.非转基因产品身份保持认证与农产品出口 [J], 叶建峰;黎少峰;杨勇
5.基于Diameter协议的移动IPv6身份认证体系的设计研究 [J], 王泽;刘天华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非转基因”标注不规范或将被罚

“非转基因”标注不规范或将被罚

“非转基因”标注不规范或将被罚在当今的食品市场中,消费者对于食品的质量和来源越来越关注。

其中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就是转基因食品。

为了满意消费者的需求和期望,很多食品生产商选择在包装上标注“非转基因”以表明其产品的非转基因身份,但也有部分商家借“非转基因”之名搞噱头宣扬。

那毕竟什么是非转基因,我国目前对于“非转基因”宣称的要求又是怎样的,食品伙伴网通过本文的简洁介绍,关心大家更好地了解非转基因宣称的相关内容。

一、什么是“非转基因”转基因食品是指利用基因工程技术转变基因组构成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生产的食品和食品添加剂,包括:(一)转基因动植物、微生物产品;(二)转基因动植物、微生物直接加工品;(三)以转基因动植物、微生物或者其直接加工品为原料生产的食品和食品添加剂。

与之相对的就是非转基因食品,这些食品来源于自然生长的植物、动物或微生物,其基因组成没有经过人为的转变。

二、“非转基因”宣称的标准法规要求为便利大家更好地了解“非转基因”的宣称要求,食品伙伴网梳理了相关的标准法规及意见稿,详见下表。

标准法规名称相关内容关于指导做好涉转基因广告管理工作的通知(农科(执法)函〔2023〕第18号)对我国未批准进口用做加工原料、未批准在国内进行商业化种植,市场上并不存在该转基因作物及其加工品的,禁止使用非转基因广告词;对我国已批准进口用做加工原料或在国内已经商业化种植,市场上的确存在该种转基因作物和非转基因作物及其加工品的,可以标明非转基因但禁止使用更健康、更平安等误导性广告词。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农业农村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加强食用植物油标识管理的公告(2023年第16号)转基因食用植物油应当根据规定在标签、说明书上显著标示。

对我国未批准进口用作加工原料且未批准在国内商业化种植,市场上并不存在该种转基因作物及其加工品的,食用植物油标签、说明书不得标注“非转基因”字样。

《食品平安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征求意见稿转基因食品的标示应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非转基因身份保持(IP)认证技术规范》《非转基因身份保持(IP)认证实施规则》编制说明一、制定IP认证技术规范、实施规则的必要性;转基因食品(genetically?modified?food)是指科学家在实验室中,把动植物的基因加以改变,再制造出的具备新特征的食品种类。

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目前国际上已经实现了部分转基因食品的产业化,也逐步走向消费者的“餐桌”。

学术界对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存在较大的争议,从技术研究和安全评价的角度尚无法实现对转基因食品是否安全做出明确的结论。

因此国际上对转基因食品的管理也采取了不同的措施和办法。

比较有代表性的一个是以美国为代表的倾向支持转基因产品,而另一个则是以欧盟为代表,对转基因产品所持态度非常谨慎。

我国目前关于转基因食品的管理,部分参照了欧盟的做法,实施转基因食品的“标识”制度。

上述立法制度的不同,一方面对农产品的国际贸易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同时也会对农产品的消费市场产生较大影响。

欧盟和日本等国家和地区为了加强对转基因和非转基因农产品的管理,除了对转基因食品进行标识管理制度外,还建立和实施了非转基因身份保持(以下称IP)认证制度。

在我国建立和实施IP认证制度,对于促进农产品国际贸易的发展,保护消费者的知情权,科学引导消费,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规范农产品国内市场,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1、IP认证的实施有助于保护消费者的知情权,科学引导消费。

我国食品安全形势的严峻性促进了消费者消费意识的变化,多数消费者购买食品时,逐步走向“选择性”消费。

根据“绿色和平”组织对广州市民转基因食品安全意识调查结果表明,56%的消费者会选择非转基因食品,而只有11%的消费者会选择转基因食品;偏好非转基因食品的消费者与偏好转基因食品的消费者比例约为3:1到5:1;另有44%的消费者表示,即使非转基因食品比同类转基因食品贵一成,仍然会选择非转基因食品。

实施IP认证后,将在获得认证后的产品外包装上进行标示,表明“非转基因”身份,结合我国现已实施的“转基因食品”标示制度,为消费者提供选择和知情的权利。

2、IP认证的实施有助于促进我国农产品贸易出口,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目前国际上针对转基因食品的不同立法倾向,严重影响了国际间农产品贸易的发展。

例如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转基因产品生产国家,原是欧盟、日本等国家广大食品生产商的重要食品原料基地,但随着各国严格的转基因食品法律法规的制定,尤其是转基因食品的标识要求,广大食品生产商和零售商纷纷采取非转基因政策,导致美国原有的食品、饲料原料市场迅速萎缩,而广大食品生产商纷纷向巴西、中国等国家寻求非转基因原料的供应。

我国目前还没有开展大规模的转基因农作物的种植,因此实施IP认证,将有助于扩大我国农产品的出口,促进农产品贸易的发展。

IP认证体系,是为保持非转基因产品的纯粹性,防止转基因污染,从非转基因产品的作物种植到产品运输、(出口)、加工的整个或部分生产供应链过程中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保持非转基因产品的非转基因“身份”的系统;通过对供应链各个阶段的转基因的控制、隔离、检测及审核评估,确保非转基因产品含有最低的转基因成分,并保持详尽而完整的资料、数据记录及相关证书。

目前国内农产品和食品出口企业仍有较大比例使用“非转基因”原料,受到国外政策的影响,这些企业的出口贸易迅速发展,对IP认证有着较大的市场需求,急需通过IP认证,获得通往欧盟、日本等地区和国家市场的通行证。

目前我国国内尚没有建立统一的IP认证制度。

制定IP认证实施规则、技术规范,将有助于规范IP认证的认证管理,推动IP认证的实施,为认证机构和申请认证的组织提供认证实施的依据和准则。

二、与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国家有关规定的关系国内关于转基因农产品和食品的管理,主要包括农业部、卫生部、质检总局等部委颁布的相关法规性文件,管理措施主要包括转基因生物和转基因食品的标识、转基因生物安全性评价、进出境转基因生物管理等。

1.《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本条例自2002年3月20日实施,主要规定了国家对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实行分级管理评价制度,建立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制度,对农业转基因生物实行标识和许可备案制度。

《条例》规定:单位和个人从事农业转基因生物生产、加工的,应当由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经营转基因植物种子、种畜禽、水产苗种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取得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经营许可证,并建立经营档案。

2. 《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管理办法》本办法自2002年3月20日实施,规定了对农业转基因生物的标识管理规定。

第六条标识的标注方法:(一)转基因动植物(含种子、种畜禽、水产苗种)和微生物,转基因动植物、微生物产品,含有转基因动植物、微生物或者其产品成份的种子、种畜禽、水产苗种、农药、兽药、肥料和添加剂等产品,直接标注"转基因××"。

(二)转基因农产品的直接加工品,标注为"转基因××加工品(制成品)"或者"加工原料为转基因××"。

(三)用农业转基因生物或用含有农业转基因生物成份的产品加工制成的产品,但最终销售产品中已不再含有或检测不出转基因成份的产品,标注为"本产品为转基因××加工制成,但本产品中已不再含有转基因成份"或者标注为"本产品加工原料中有转基因××,但本产品中已不再含有转基因成份"。

第七条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应当醒目,并和产品的包装、标签同时设计和印制。

《附件》中列出了第一批实施标识管理的农业转基因生物:(1)大豆种子、大豆、大豆粉、大豆油、豆粕(2)玉米种子、玉米、玉米油、玉米粉(含税号为、、的玉米粉)(3)油菜种子、油菜籽、油菜籽油、油菜籽粕(4)棉花种子(5)番茄种子、鲜番茄、番茄酱3.卫生部:《转基因食品卫生管理办法》自2002年7月1日实施,要求:对生产和进口转基因食品实施申报和审批制度,并在食品标签上进行标识,标注为“转基因XX食品”或“以转基因XX食品为原料”,以保护消费者的健康权和知情权。

4、IP认证与上述法规的关系IP认证为自愿性的认证制度,由第三方通过认证确保组织IP体系的良好运行;而上述法规为国家强制性的管理制度。

获得IP认证的企业,可以在产品外包装进行IP即“非转基因身份保持”的标识,与国家主管部门实施的转基因食品标识管理制度相结合。

三、与现行标准的关系,包括存在的差异及理由;1、实施转基因食品标识管理的产品及标准在列入国家转基因生物管理的产品中,所涉及到的产品标准执行转基因食品标识的制度,这些产品及其标准主要包括:玉米油(GB19111-2003 )、米糠油(GB19112-2003)、棉籽油(GB1537-2003)、葵花籽油(GB10464-2003)、油茶籽油(GB11765-2003)、花生油(GB1534-2003)、大豆油(GB1535-2003),以上标准自2004年5月1日正式实施。

2、与转基因食品检测有关的标准国家质检总局制定了有关转基因食品检测系列标准:四、参与制定认证技术规范的各方的情况;CCIC IP认证技术规范和实施规则由中国检验认证集团质量认证有限公司提出并制定。

中国检验认证(集团)有限公司(英文名称:China Certification & Inspection (Group) Co., Ltd., 英文缩写CCIC)是经国务院批准成立,在国家工商总局登记注册,以“检验、鉴定、认证、测试”为主业的检验认证机构。

中国检验认证集团在国内设有38家、国外设有21家一级子公司,并有200余家二级分(子)公司和办事处。

运营网络遍布全球重要港口、城市及货物集散地,二十多年来积累了丰富的国际检验认证业务经验,与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20多个检验认证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如:国际知名的UL(美国安全检测试验所)、CSA(加拿大标准协会)、TüV(德国莱茵技术监护顾问有限公司)、SGS(瑞士通用公证行)、ITS(天祥公证行)、KEMA(荷兰电工材料能源研究院)、JET(日本电气安全环境研究所)等。

展望未来,随着我国加入WTO之后各行业领域的逐步对外开放,CCIC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CCIC将秉承科学的发展观,勇于创新,锐意进取,不断提升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把CCIC打造成为民族品牌的检验认证航空母舰,参与国际竞争,把中国检验认证集团建设成为国际一流的大型综合性检验认证机构。

中国检验认证集团质量认证有限公司(英文名称:CCIC Conformity Assessment Services Co., Ltd., 英文缩写CCIC-CAS),是经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CNCA)批准、中国认证机构国家认可委员会(CNAB)和中国认证人员与培训机构国家认可委员会(CNAT)认可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综合第三方认证、培训机构,是中国检验认证集团(CCIC)下属从事管理体系认证、产品认证和国家注册审核员培训和内审员培训服务的专业机构。

CCIC-CAS拥有一支具有先进管理理念、作风严谨的管理团队和具有较高专业技术水平的高素质审核员及技术专家队伍,遍布全国的各类专业人员达2000多人,能够满足客户“一次申请、多项认证”的需求,为客户提供“一站式”多种认证服务。

CCIC-CAS 是我国第一批HACCP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五家试点单位之一,颁发了我国第一张HACCP认证证书。

是我国第一批绿色市场认证三家试点单位之一,颁发了我国第一张绿色市场认证证书。

是我国最早进行GAP认证理论研究和实践的认证机构。

是我国第一批同时具有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国家注册审核员、内审员培训资格的两家认证培训机构之一。

拥有国内第一批经SAI(Social Accountability International)“社会责任国际组织”认可的培训机构培训的SA8000审核员。

是国内唯一一家经认监委批准的IP非转基因身份保持认证机构,并率先在国内开展食品、农产品GMP、GAP认证,是中国瑞士两国政府合作“禽肉质量提升项目”中实施EUREPGAP(欧盟良好农业规范)认证的国内两家认证机构之一。

是国内唯一一家为美国迪斯尼公司提供SA8000第二方审核的认证机构,率先在国内开展SA8000的培训及第二方审核工作。

是国内唯一一家受法国家乐福集团(Careefour)委托为其提供“卫生监管项目”审核服务的认证机构。

是国内唯一一家具有独特的互动式市场网络的认证机构。

是国内唯一一家可以实现全球化网络、本地化、综合性服务的认证机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