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油柴油的危害
使用不合格汽柴油的危害

使用不合格汽柴油的危害
国家强制标准GB18351-2013《车用乙醇汽油(E10)》、GB252-2011《普通柴油》、GB19147-2013《车用柴油(V)》二、监测车用乙醇汽油和柴油的主要不合格项目:
有辛烷值、乙醇含量、其他含氧化合物、硫含量、苯含量,柴油类主要不合格项目则是硫含量、闪点和运动粘度等。
三、汽柴油不合格项目的危害:
辛烷值不合格的主要危害:发动机有敲缸声,动力下降,严重时发动机损坏发生机械事故。
乙醇含量不合格的主要危害:乙醇含量过高动力下降,增加油耗。
其他含氧化合物不合格的主要危害:加入甲醇会溶胀损坏一些橡胶部件、燃烧后产生甲酸破坏汽油机油,甲醇热值低会造成油耗偏高等。
硫含量不合格的主要危害:硫含量过大,燃烧时生成的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会腐蚀汽缸和排气管;与润滑油接触后还会加速其老化变质,会使汽车尾气净化装置的活性降低甚至失去作用;同时,会污染大气,形成酸雨、雾霾。
闪点(闭口)不合格的主要危害:闪点太低的柴油,在运输及使用过程中一旦外溢,遇明火接触会立即发生燃烧甚至爆炸,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
从业人员掌握的汽柴油性质、危害特征、罐体使用要求、事故应急措施

从业人员掌握汽柴油性质、危害特征、容器使用要求和事故应急处置措施一、汽柴油的性质它的主要成分是含9到18个碳原子的链烷、环烷或芳烃。
它的化学和物理特性位于汽柴油和重油之间,沸点在170℃至390℃间,比重为0.82~0.845kg/l。
热值3.3*10^7J/L沸点范围和黏度介于煤油与润滑油之间的液态石油馏分。
易燃易挥发,不溶于水,易溶于醇和其他有机溶剂。
是组分复杂的混合物,沸点范围十六烷值有180℃、370℃和350℃、410℃两类。
二、危害特征毒性和健康危害: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肤吸入;毒性:属于低毒;健康危害:轻度中毒,头昏乏力皮肤粘膜有刺激症状;中度中毒:头疼、眩晕、咽干、胸闷、呼吸困难;重度中毒:昏迷、呼吸衰竭、可导致急性肾脏损害。
一旦发生泄漏可能引发火灾事故,大量泄漏可引起人员中毒。
三、汽柴油罐体使用要求罐车发生翻倒事故时,呼吸阀不应损坏或泄露介质。
安全泄放装置应设置在罐体顶部,应能防止异物进入。
排放能力应保证在发生火灾和罐内压力出现异常等情况时,能迅速排放。
当罐体完全处于火灾环境中时,各个安全装置的组合排放能力应足以将罐体内的压力限制在不大于罐体的实验压力。
排放系统应配有能防止由于罐体翻到而引起液体泄漏的保护装置。
(一)紧急切断装置1、一般由紧急切断阀、远程控制系统、以及熔塞自动切断装置组成,应灵活可靠,便于检修。
2、应尽可能设置在罐体根部、不应兼做他用,非装卸时应在关闭状态。
3、应能防止任何冲击或意外所致的无意识打开。
应设置辅助机械打开装置。
4、远程控制系统的关闭装置应设置在人易于到达的位置。
(二)罐体对整车的安全要求1、车辆必须配备不少于2个与所载液体相适应的灭火器或有效的灭火设施。
2、罐车必须在驾驶室顶部配置“危险品”标志灯,车身尾部右侧配置“危险品”标志牌,并符合GB13392的规定。
3、所载易燃液体的罐车必须配备导静电接地装置,并符合JT/T230的规定。
4、罐车应安装火星熄灭器,且排气管出口应安装到车身前部,并符合GB13365的规定。
危险化学品档案完整版

危险化学品档案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危险化学品档案一、汽油、柴油的理化特性公司所涉及到的主要危险物料有汽油、柴油,它们的理化特性(火灾、爆炸、毒性)及其它危险性见下表。
汽油理化特性表柴油理化特性表表-4 危险化学品性质表油品的危险特性由其化学组成和理化特性所决定,它同时决定着油品不同形式的燃烧特点。
油品的危险特性和燃烧特点,会给油库油品储运带来诸多不安全因素,使油库作业环境具有相当大的危险性。
汽油为易燃液体,柴油为可燃液体,按照《石油库设计规范》(GB50074-2002)中油品的火灾危险性分类,汽油属于甲B 类,柴油属于乙B或丙A类,轻柴油属于乙类,火灾危险性均比较高。
1)油品的挥发性液体表面气化的现象叫挥发,挥发性是轻质油品在储运中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它与油品密度、饱和蒸气压密切相关。
油品的蒸气压越大,挥发性越大,其危险性也越大。
在环境温度下,汽油挥发最快,柴油次之。
另外温度对蒸气压的大小影响很大,温度升高,其蒸气压将迅速增大。
而且油蒸气比空气重,易于在作业场所低洼、通风不良的地方飘浮积聚,这种潜在的危险对油库的防火安全影响极大。
2)油品的易燃、易爆性物质的燃烧性是由其闪点、燃点、自燃点来衡量的,闪点高低是衡量物质火灾危险性的重要依据,闪点低的物质,火灾危险性大,反之则小。
汽油的闪点在-58~10℃之间,它在任何环境温度下都能挥发出大量的油蒸气,只需~的点火能量就可以引燃,所以汽油的火灾危险性最大。
-35号轻柴油的闪点在40~50℃之间,正常环境温度可能达到或接近此温度,所以它们的火灾危险性也较大。
其它牌号轻柴油和重柴油闪点在60~120℃之间,一般环境温度不可能到达此温度,但如果油品被加热或附近有足够温度的点火源,也有被点燃而发生火灾的危险。
3)油品的易产生积聚静电性根据双电层理论,油品因与容器壁之间的相对运动而产生静电,由于油品是电导率极低的碳化氢系非极性液体,电阻率在1010~1015Ω.cm范围内的油品容易产生和积聚静电,且不易消散。
汽油柴油一书一签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编制日期:2012年3月 DSS编号:001产品名称:无铅轻质汽油版本:1.0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商品名:无铅轻质汽油化学品名:汽油企业名称:天津市大港鸿达供销公司企业地址:中国石化大港油库北侧邮编:300270 传真:022-企业联系电话:022-企业应急电话:电子邮箱地址:产品推荐用途:用于工业、农业机械。
第二部分危险性概述危险性类别:第3.1类低闪点易燃液体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健康危害:汽油为麻醉性毒物,急性汽油中毒主要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和呼吸系统损害。
急性中毒:汽油蒸气吸入呼吸道后,轻度中毒出现头痛、头晕、恶心、呕吐、步态不稳、视力模糊,烦躁、哭笑无常、兴奋不安、轻度意识障碍等。
重度中毒出现中度或重度意识障碍、化学性肺炎、反射性呼吸停止。
汽油液体被吸入呼吸道后引起吸入性肺炎,出现剧烈咳嗽、胸痛、咯血、发热、呼吸困难、紫绀。
如汽油液体进入消化道,表现为频繁呕吐、胸骨后灼热感、腹痛、腹泻、肝脏肿大及压痛。
皮肤浸泡或浸渍于汽油时间较长后,受浸皮肤出现水疱、表皮破碎脱落,呈浅Ⅱ度灼伤。
个别敏感者可发生急性皮炎。
环境危害:对水生生物有害。
爆炸危险:高度易燃液体和蒸汽。
遇明火、其蒸汽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极易燃烧爆炸。
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
蒸汽比空气重,沿地面扩散并易积存于低洼处,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第三部分成分/组成信息纯品混合物√危险组分浓度(%) CAS NO溶剂油 50 64742-94-5石脑油 30 8030-30-6甲基叔丁基醚 10 1634-04-4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皮肤接触:立即脱去被污染的衣物,包括鞋类。
用流动清水冲洗皮肤和头发(可用肥皂)。
如果出现刺激症状,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翻开上下眼脸,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如有不适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呼吸、心跳停止,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
汽油、柴油、润滑油、煤油物性表

3.1 主要危险化学品及危险有害物质3.1.1汽油3.1.1.1 标识中文名:汽油英文名:gasoline;petrol CAS号:8006-61-9 危险性类别:第3.1类低闪点易燃液体化学类别:烷烃3.1.1.2 主要组成与性状主要成分:C4~ C12的脂肪烃、环烷烃。
外观和性状:无色或淡黄色易挥发液体,具有特殊臭味。
主要用途:主要用作汽油机的燃料,也用于橡胶、制鞋、印刷、制革、颜料等行业,也可用作机械零件的去污剂。
3.1.1.3 健康危害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急性中毒: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麻醉作用。
轻度中毒症状有头晕、头痛、呕吐、步态不稳、共济失调。
高浓度吸入出现中毒性脑病。
极高浓度吸入引起意识突然丧失、反射性呼吸停止。
可伴有中毒性周围神经病及化学性肺炎。
部分患者出现中毒性神经病。
液体吸入呼吸道可引起吸入性肺炎。
溅入眼内可致角膜溃疡、穿孔,甚至失明。
皮肤接触致急性接触性皮炎,甚至灼伤。
吞咽引起急性胃肠炎,重者出现类似急性吸入中毒症状,并可引起肝、肾损害。
慢性中毒:神经衰弱综合征、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周围神经病。
严重中毒出现中毒性脑病,症状类似神经分裂症。
皮肤损害。
3.1.1.4 急救措施皮肤接触:立即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
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食入:给饮牛奶或用植物油洗胃和灌肠。
就医。
3.1.1.5 爆炸特性与消防燃烧性:易燃闪点(℃): - 50 爆炸下限(%):1.3 爆炸上限(%):6.0 最大爆炸压力(MPa):0.813 引燃温度(℃):415~530危险特性: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遇明火、高热极易燃烧爆炸。
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
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着回燃。
汽油、柴油一书一签Microsoft Word 文档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编制日期:2012年3月 DSS编号:001产品名称:无铅轻质汽油版本:1.0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商品名:无铅轻质汽油化学品名:汽油企业名称:天津市大港鸿达供销公司企业地址:中国石化大港油库北侧邮编:300270 传真:022-企业联系电话:022-企业应急电话:电子邮箱地址:产品推荐用途:用于工业、农业机械。
第二部分危险性概述危险性类别:第3.1类低闪点易燃液体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健康危害:汽油为麻醉性毒物,急性汽油中毒主要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和呼吸系统损害。
急性中毒:汽油蒸气吸入呼吸道后,轻度中毒出现头痛、头晕、恶心、呕吐、步态不稳、视力模糊,烦躁、哭笑无常、兴奋不安、轻度意识障碍等。
重度中毒出现中度或重度意识障碍、化学性肺炎、反射性呼吸停止。
汽油液体被吸入呼吸道后引起吸入性肺炎,出现剧烈咳嗽、胸痛、咯血、发热、呼吸困难、紫绀。
如汽油液体进入消化道,表现为频繁呕吐、胸骨后灼热感、腹痛、腹泻、肝脏肿大及压痛。
皮肤浸泡或浸渍于汽油时间较长后,受浸皮肤出现水疱、表皮破碎脱落,呈浅Ⅱ度灼伤。
个别敏感者可发生急性皮炎。
环境危害:对水生生物有害。
爆炸危险:高度易燃液体和蒸汽。
遇明火、其蒸汽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极易燃烧爆炸。
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
蒸汽比空气重,沿地面扩散并易积存于低洼处,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第三部分成分/组成信息纯品混合物√危险组分浓度(%) CAS NO溶剂油 50 64742-94-5石脑油 30 8030-30-6甲基叔丁基醚 10 1634-04-4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皮肤接触:立即脱去被污染的衣物,包括鞋类。
用流动清水冲洗皮肤和头发(可用肥皂)。
如果出现刺激症状,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翻开上下眼脸,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如有不适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呼吸、心跳停止,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
加油站危险及有害因素分析

加油站危险及有害因素分析汽油、柴油物质具有易燃性、易爆性、易挥发性、易扩散流淌性、静电荷积聚性、有毒性等危险、危害特性,由于加油站经营过程中大量存储和销售汽油和柴油物质,决定了加油站具有较大的火灾爆炸危险和中毒危害。
特别对火灾爆炸事故,一旦发生,不仅造成加油站内人员伤亡和设备设施的毁坏,而且会严重威胁加油站周围的居民和环境,带来较大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社会影响。
加油站火灾爆炸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1、加油、卸油、量油过程中违章作业。
2、设备或管道腐蚀破裂、安全保障设施不完善等因素造成汽油等易燃物质泄漏蔓延。
3、有点火源而引发燃烧。
4、油蒸气比空气重,泄漏后易积聚在油罐观测口周围、地下管沟、低洼等地,遇空气混合达到爆炸极限,形成爆炸性气体,一旦存在火源,即可发生爆炸事故。
加油站内点火源可能存在的主要形式有:1、打火机或火柴等明火。
2、非防爆设备、电火花、汽车发动机、手机火花等。
3、静电放电、雷电放电、金属磨擦火花。
4、防雷、防静电接地失效等。
加油站作业中潜在的事故可能性分析储油罐、加油机、卸油点等三大危险区主要的潜在事故: 造成火灾、爆炸可能的条件:1、汽油泄露2、油蒸汽积聚3、防雷接地系统失效4、加油车辆未熄火5、加油机无静电接地或接地失效6、使用非防爆设备7、电气设备漏电8、设备、管线腐蚀、老化9、存在明火源10、违章作业造成泄漏事故可能的条件:1、设备、管线腐蚀、老化2、操作违章3、控制失灵电气伤害加油站各类用电设备,可因电气设备、线路、连接、开关缺陷、保护接地装置失效或操作失误和维护时的违章操作等可能造成电气伤害,并有可能引发火灾爆炸事故。
采光照明不良加油站的采光照明如不符合有关具体要求,采光不足可能引起操作人员的误操作,而引发各类事故。
油气中毒、窒息汽油、柴油容易挥发出对人体有害的气体,尤其是汽油,挥发性更大。
如在装卸作业时发生泄漏,吸入油气会造成作业人员身体的损害,并可导致急性中毒。
另外,在储罐检修、清洗时,作业人员进入罐体,如罐体置换清扫不充分;作业时未进行敞开处理或通入足够的空气,操作人员不佩戴空气呼吸器等,易导致入罐人员中毒,严重者可窒息。
关于汽柴油的的安全风险辨识

关于汽柴油的的安全风险辨识一、概述汽油和柴油是常见的燃料类型,广泛应用于机动车、船舶、发电设备等多种领域。
然而,汽柴油在使用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需要进行风险辨识和控制。
本文将就汽柴油在运输、储存、使用等环节的安全风险进行辨识,并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以确保安全生产。
二、运输环节的安全风险辨识1、火灾爆炸风险汽柴油是易燃液体,如果运输过程中出现泄漏,就会产生蒸气,与空气混合后形成可燃性气体。
如果在此情况下有火花、明火等火源存在,就会发生火灾爆炸事故。
2、事故承载能力不足风险汽柴油运输车辆受限于道路条件、车速、载重等因素,如果超载或者行驶速度过快,就会影响车辆的稳定性,增加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此外,若运输车辆本身的结构和性能不符合安全要求,也会增加事故发生的概率。
3、交通道路阻力大风险运输过程中,由于汽柴油的密度比较大,惯性较大,受到交通道路的阻力也就越大,驾驶人员需要注意驾驶上的安全问题,确保车辆能够正常行驶,并减少因阻力导致的行车事故。
三、储存环节的安全风险辨识1、火灾爆炸风险由于汽柴油具有易燃、易爆的性质,存储容器或储罐出现泄漏或者损坏时,就可能会漏出汽柴油,与空气形成可燃气体,如果在此情况下有火源存在,就会引发火灾爆炸事故。
2、腐蚀性和刺激性风险汽柴油具有一定的腐蚀性和刺激性,存储时需要注意避免与其他易腐蚀、易反应物质接触,以免发生化学反应,加剧事故风险。
3、渗漏风险汽柴油的密度较大,容易沉淀在底部,如果储存容器或者储罐出现渗漏,就会污染周围的土壤和水源,造成环境风险。
四、使用环节的安全风险辨识1、火灾爆炸风险在汽柴油的使用过程中,如果没有对施工现场进行管理,安装和使用燃气设施不当等因素,容易引起火灾爆炸等安全事故。
2、毒性风险汽柴油在燃烧时会产生有害气体,如果不及时排放,就会对人体造成伤害,对环境造成污染。
3、滴漏风险汽柴油在使用过程中容易滴漏,如果加油机、油漏桶等设备不合格或使用不当,就会产生滴漏现象,增加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汽油是一种有机溶剂,对神经系统具有较高的亲和力和毒害作用,人体经呼吸道长期吸入一定浓度的汽油后,可引起慢性中毒。
因此,除了注意驾驶室底部密封以减少发动机的汽油向驾驶室扩散外,还应注意行车时多打开车窗,通风换气,降低驾驶室内的汽油浓度。
2.汽油对呼吸道黏膜具有刺激作用,而抽烟饮酒可加剧汽油对呼吸道黏膜的刺激。
因而,汽车司机要保护好呼吸道黏膜,就应避免因抽烟饮酒而引起的咳嗽增多,这样可以减少呼吸道黏膜的炎症发生。
3.汽油对皮肤有去脂作用,司机在修理汽车时,经常接触汽油,很容易引起皮肤干燥皲裂、角化和慢性皮炎;用嘴吸汽油又容易引起急性肺炎。
因此,司机在接触汽油后,应及时将接触部位清洗干净,以便减少汽油对皮肤的损害,更要杜绝用嘴吸汽油的不良习惯。
汽油对人体的危害主要由三个途径进入人体:呼吸道吸入中毒、消化道吞咽中毒和毛细血管吸收入血液。
为防止汽油对人体的危害,平时要注意通风,吃饭之前要把手洗干净,平时穿的衣物要常清洗。
如果感到难受时可以限制脂肪摄入量,每天以清淡的为主,忌烟酒,忌辛辣刺激性的食物。
还要多吃一些增强抵抗力的蔬菜,多吃糖,如果你的工作是以汽油工作者的话每天最好50-80克最好。
注意多进食高维生素食品,汽油作业者多食绿叶蔬菜和新鲜水果,可补充维生素C;多食富含维生素A、B1、B2的食品,有利于保护皮肤
汽油: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急性中毒: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麻醉作用。
轻度中毒症状有头晕、头痛、恶心、呕吐、步态不稳、共济失调。
高浓度吸入出现中毒性脑病。
极高浓度吸入引起意识突然丧失、反射性呼吸停止。
可伴有中毒性周围神经病及化学性肺炎。
部分患者出现中毒性精神病。
液体吸入呼吸道可引起吸入性肺炎。
溅入眼内可致角膜溃疡、穿孔,甚至失明。
皮肤接触致急性接触性皮炎,甚至灼伤。
吞咽引起急性胃肠炎,重者出现类似急性吸入中毒症状,并可引起肝、肾损害。
慢性中毒:神经衰弱综合征、植物神经功能症状类似精神分裂症。
皮肤损害。
二、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毒性:属低毒类。
急性毒性:LD5067000mg/kg(小鼠经口);LC50103000mg/m3,2小时(小鼠吸入) 刺激性:人经眼:140ppm(8小时),轻度刺激。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大鼠吸入3g/m3,12-24小时/天,78天(120号溶剂汽油),未见中毒症状。
大鼠吸入2500mg/m3,130号催化裂解汽油,4小时/天,6天/周,8周,体力活动能力降低,神经系统发生机能性改变。
危险特性:极易燃烧。
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遇明火、高热极易燃烧爆炸。
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
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着回燃。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柴油:
柴油的毒性相似煤油,但由于添加剂,如硫化酯类的影响,毒性可以比煤油略大些。
主要有麻醉和刺激作用。
未见生产中职业中毒的报道。
毒性健康影响:柴油为高沸点成份,故使用时由于蒸汽所致的毒性机会较小。
柴油的雾滴吸入后可致吸入性肺炎。
皮肤接触柴油可致接触性皮炎。
多见于两手、腕部与前臂。
柴油废气,内燃机燃烧柴油所产生的废气常能严重污染环境。
废气中含有氮氧化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醛类和不完全燃烧时的大量黑烟。
黑烟中有未经燃烧的油雾、碳粒,一些高沸点的杂环和芳烃物质,并有些致癌物如3.4-苯并芘。
本品对人体侵入途径:皮肤吸收为主、呼吸道吸入。
工作场所职业接触限值中国MAC(最高容许浓度)无规定美国TWA(时间加权平均浓度)无规定
预防方法: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不能用口吸堵塞油管。
工作后淋浴,更衣,保持良好卫生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