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色谱联用技术的沉香标志性差异成分分析研究

合集下载

沉香的2-(2-苯乙基)色酮类成分分析

沉香的2-(2-苯乙基)色酮类成分分析

沉香的2-(2-苯乙基)色酮类成分分析邓力;黄满勤;欧成军;符韵林;徐国梁【期刊名称】《陕西林业科技》【年(卷),期】2024(52)2【摘要】2-(2-苯乙基)色酮类成分是沉香的特征产物,具有保护神经、细胞毒和抗过敏等活性.利用生物结香法对白木香进行结香处理后取样,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UHPLC-MS)对沉香的2-(2-苯乙基)色酮类成分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并对10个2-(2-苯乙基)色酮成分进行裂解,结果表明:石湾样品鉴定出46种2-(2-苯乙基)色酮类成分,星岛湖样品鉴定出44种2-(2-苯乙基)色酮类成分;并总结分析四种类型色酮的裂解规律.双环氧2-(2-苯乙基)色酮出现[M+H-CO]^(+)碎片,单环氧2-(2-苯乙基)色酮出现[M+H-H_(2)O]^(+)、[M+H-H_(2)O-CO]^(+)碎片,四氢2-(2-苯乙基)色酮出现[M+H-H_(2)O]^(+)和[M+H-2H_(2)O]^(+),flidersia类型2-(2-苯乙基)色酮不会出现上述碎片.可以为2-(2-苯乙基)色酮类成分的利用提供理论基础.【总页数】11页(P34-44)【作者】邓力;黄满勤;欧成军;符韵林;徐国梁【作者单位】广西国有钦廉林场;广西大学林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949.761.1【相关文献】1.GC-MS分析4种奇楠沉香中致香的倍半萜和2-(2-苯乙基)色酮类成分2.柯拉斯那沉香中2-(2-苯乙基)色酮类化学成分研究3.LC-IT-TOF-MSn快速鉴别沉香中2-(2-苯乙基)色酮类成分4.国产沉香化学成分研究Ⅳ.2-(2-苯乙基)色酮类化合物的分离与鉴定5.基于UPLC-Q-TOF-MS/MS的沉香2-(2-苯乙基)色酮聚合物成分分析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于SPME-GC-MS技术的沉香品质鉴定

基于SPME-GC-MS技术的沉香品质鉴定

基于SPME-GC-MS技术的沉香品质鉴定
本文以固相微萃取(SPME)顶空进样,应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
产地来源不同的16个沉香样品进行了沉香挥发性成分的定性定量分析,旨在建
立可靠有效的沉香挥发性化学成分的检测方法,为科学、合理地评价沉香品质提供参考。

主要实验结果如下:(1)通过单因素法对SPME萃取条件进行优化,建立了沉香挥发性成分快速提取的最优方法,即使用DVB/CAR/PDMS萃取头,平衡时间
10min,使用80℃的温度萃取沉香30min,所得到的总峰面积最大,萃取量最大,萃取效果最好。

(2)使用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较好地分离并鉴定了沉香挥发性物质中化学成分的种类及百分含量。

(3)16个沉香样品中,不同产地的沉香
化学成分的种类有一定差异,但是均含有沉香特征性成分苄基丙酮以及沉香螺醇。

通过对16个沉香中沉香螺醇、苍术醇、圆柚酮、a-Gurjunene以及苄基丙
酮的含量进行比较分析,得出天然土沉香样品中的大多数以及天然惠安系沉香样品品质较高,而星洲系沉香品质较低。

(4)从安捷伦化学工作站中获取中国东莞天然沉香4个样品的GC-MS色谱数据保留时间以及色谱峰面积等数据,使用平均矢量法与中位数矢量法获得东莞天然沉香的标准指纹图谱数据,可以为东莞天然沉香地道性鉴定提供参考。

沉香药材挥发油成分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

沉香药材挥发油成分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

沉香药材挥发油成分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沉香药材挥发油成分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时珍国医国药2O06年第17卷第12期USHIZHENMEDICINEANDMATERIAMEDICARESEARCH2oo6VOL-17NO?12 表2样品含量测定结果3讨论泌淋清胶囊中的槲皮素主要以槲皮苷的形式存在,糖为鼠李糖,苷元为槲皮素.以甲醇-浓盐酸一水(7O:10:2O)的提取液25 rIll,在7O?水浴中加热,可使槲皮苷的提取和水解同时进行,2h 可达到最高提取率.该法精密度好,回收率高.操作简便,可作为泌淋清胶囊质量控制的一项有效指标.本文的HPLC的测定条件不受方中其它成分的干扰,专属性强,测试结果比较准确,可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参考文献:[1]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药品标准汇编中成药地方标准上升国家标准部分?内科肾系科分册[S].2oo2:76.[2]贵州省药品监督管理局.贵州省中药材,民族药材质量标准[S]. 贵阳:贵州科技出版社,20o3:147.沉香药材挥发油成分的气相色谱一质谱联用分析梁永枢,刘军民,魏刚,徐鸿华(1.广东省中医医院药学部,广东广州510140;2.广州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广东广州51~05;3.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东广州510405)摘要:目的研究国产沉香药材挥发油成分.方法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气相色谱一质谱联用(GC—Ms)对其成分进行分析.结果气相色谱共分离出20多个峰,鉴定出其中的6个峰.其中有l2种成分的相对含量较高,占总成分相对含量的68.13%,且大部分集中在22—29min出现.结论Guaiol与n—Copaen—ll—ol在沉香挥发油中含量较高,并首次从沉香挥发油中分析得到.关键词:沉香;挥发油;气相色谱一质谱联用中图分类号:R284.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805(2006)12-2518-()1 沉香为瑞香科植物白木香Aquilariasi~mb(L0ur.)Gilg含树脂的木材,称为国产沉香,土沉香,沉水香,味辛,苦,性微温,具行气止痛,温中止呕,纳气平喘的功效,用治胸腹胀闷疼痛,胃寒呕吐呃逆,肾虚气逆喘急….白木香现已被列为国家二级濒危保护植物,药材价格也相当昂贵,商品市场上出现不少沉香药材的混伪品.挥发油为沉香药材的主要有效部位之一,因而本文开展了挥发油成分的GC—MS分析,以期为其药材质量的鉴定提供科学依据.1材料与方法1.1材料与仪器市售商品药材,经徐鸿华教授鉴定为瑞香科植物白木香Aqu~arMs瑚(L0ur.)Gilg含树脂的木丰干,样品编号为~0707,标本存放于广州中医药大学中药资源研究室标本柜. 岛津GCMS—Qps~0型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乙醚为AR. 1.2样品处理按《中国药典》(2oo5版I部附录)挥发油提取法操作.提取得到的沉香挥发油为黄色透明液体,有浓烈的香气,得油率为0.30%.加入适量乙醚稀释1O倍供分析用. 1.3气相色谱条件DB—l石英毛细管色谱柱(30mmx0.25 mm);进样口温度250?,接口温度230?;载气为高纯度氦气,流速为1.3m1/min;柱前压为80kPa,分流比30:l,进样量为1.0 l;峰面积归一法计算各化合物的相对含量.升温程序:柱温 6o?,保持2min.15o?,.16o?,竺.230?,保持2rain,可达到较好分离.1.4质谱条件EI(70ev),双灯丝;质量范围nz40—400全程扫描,扫描间歇1.0s.2结果与讨论2.1从沉香挥发油中分得20多个组分(见图1),鉴定出其中的6个组分.从沉香挥发油总离子流图中可看出,其中有l2个组分的相对含量较高(见表1),占总成分相对含量的68.13%,且大部分集中在22,29min之间,Guaiol,n一~paen—ll—ol 与ll 号峰的相对含量远高于其它组分,为沉香挥发油中的主要成分.11.i..1L/lL.^".I图1沉香挥发油总离子流图表1沉香药材挥发油化学成分及相对含量%2.2沉香螺旋醇为已知的沉香挥发油中的有效成分.芳香族成分苄基丙酮具止咳作用,并与沉香中树脂的形成有关.3J.11号峰在沉香挥发油中的相对含量最高,有待进一步鉴定. 参考文献:[1]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国药典,I部[S].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o5:128.收稿日期:2I)o6一l3;修订日期:2I)o68I26[2] 作者简介:梁永枢(1974-),男(汉族),广西玉林人.现任广东省中医医院主r1 管药师,学士学位.主要从事中药质量管理和中药饮片质量鉴定等工作. ?2518?王凌,季申.气相色谱法测定进口沉香中苄基丙酮的含量[J]. 中草药,20o3.34(3):226.欧明.林励,李衍文.简明中药成分手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o3:194.。

基于色谱联用技术的沉香标志性差异成分分析研究

基于色谱联用技术的沉香标志性差异成分分析研究

基于色谱联用技术的沉香标志性差异成分分析研究目的:沉香主要来源于瑞香科沉香属(Aquzlaria)和拟沉香属(Gyrinops)含有树脂的木材,主要分布于我国广东,海南,广西等地及印尼、越南、柬埔寨、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

沉香分为进口沉香和国产沉香两种,国产沉香基原植物为沉香属Aquilari a sinensis,而进口沉香基源植物多为沉香属 Aquilaria malaccensi、Aquilaria crassna。

沉香品质好坏跟种源、结香方式等密切相关,现代分子鉴定技术虽然能够鉴别出沉香基原,但对同一来源不同结香方式的样品的区分尚未有有效方法。

特定的种源和特定的结香方式会产生特定的化学成分,因此通过分析沉香内在化学成分的差异可能是沉香种源鉴别、质量控制、品质分类的一条很好的途径。

目前尚未不清楚不同类型沉香间有存在哪些差异,也尚未建立筛选识别这些差异成分的方法,因此本文拟结合沉香内在成分的特点,利用现代先进分析仪器和统计学方法,采用GCMS和LCMS结合多元统统计和单维分析方法对沉香成分进行全面系统分析,辅以主成分分析(PCA)、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等统计方法,找出不同沉香组间的差异成分,同时对不同类型的沉香成分进行分类比较和聚类分析,为沉香快速鉴别、质量控制和品质分类提供参考和依据。

方法:(1)按2015版中国药典一部沉香鉴别项下相关要求测定样品醇浸出物的含量,采用HPLC法(色谱柱Altima C18(1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乙腈(A)-0.1%甲酸水(B),梯度洗脱,流速0.7 mL·min-1,检测波长252 nm,柱温30℃)测定样品中的沉香四醇含量,结合醇浸出物和沉香四醇含量结果初步分析探讨不同类型沉香间的差异。

(2)采用GCMS联用仪(HP-5弹性石英毛细管柱(0.25 mm×30 m,0.25 μm),载气为高纯氦气,流速为1.0 mL.in-1,不分流,进样量为5 μl,进样口温度250℃,传输线温度280℃,起始温度90℃,保持3 min,然后以10 ℃.min-1升至180℃,然后以3 ℃·mir-1升至280℃,保持10 min,然后以5℃.min-1升至300℃,保持8 min。

液相色-质谱结合化学计量学用于国产沉香品质分析

液相色-质谱结合化学计量学用于国产沉香品质分析
第33卷第6期 Vol. 33 No.6
研究与开发
木材工业 CHINA WOOD INDUSTRY
2019 年 11 | November 2019
液相色步
DOI:10.19455/j.mcgy.20190604
用于国产沉香品质分析
晏婷婷,陈媛,王茜,尚丽丽,李改云
(中国林科院木材工业研究所,北京100091)
关键词:国产沉香;品质分级;液相色谱质谱联用;化学计量学
中图分类号:S781.42; TS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654 (2019) 06-0014-05
Quality Analyses of Domestic Agarwood (Aquilaria sinensis) in China by LC-MS Combining with Chemometrics
国产沉香是沉香属(Aquilaria)白木香CAquilaria
收稿日期:2018-11-03修改日期:2019-10-25 基金项目: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沉香 品质评价和分级技术研究”(CAFYBB2018SY033)。 作者简介:晏婷婷(1979—),女,助理研究员。Email: yantt@ 。 责任作者:李改云,女,研究员。Email: ligy@, “
YAN Tmg-tmg, CHEN Yuan, WANG Qian, SHANG Li-li, LI Gai-yun
(Research Institute of Wood Industry, Chinese Academy of Forestry, Beijing 100091, China)
Abstract: Ethanol extractive contents correlate with agarwood quality. To identify characteristics of domestic agarwood for grading, LC-MS combining with chemometrics were used to profile and compare the compositions in ethanol extracts in this study. The main chemicals detected by LC-MS in the agarwood samples were identified as 2-(2-phenylethyl) chromone derivatives with different structures which could be classified in four grades. The results of PLS-DA (Partial least squares-discrimination analysis) based on 8~17 minutes of TIC (total ion chromatograph) showed that the agarwood sample loadings corresponded to relevant grades and that three potential chemicals related with agarwood quality were identified by characteristic fragment ion peaks. It was expected that the results could provide scientific reference for agarwood grading. Key words: domestic agarwood; grading; LC-MS; chemometrics

中药沉香品种鉴定及探讨鉴别方法

中药沉香品种鉴定及探讨鉴别方法

沉香是一种珍贵的中药材,也是世界上著名的香料之一,主要用于制作香料、药品和工艺美术品。

它来源于植物瑞香科(Thymelaeaceae)沉香属(Aquilaria)和鹰爪豆属(Gyrinops)的数种树木的干燥心材,这些树木在受到机械伤害或真菌感染后,会在其心材部位形成沉香。

沉香的品种很多,不同的品种其化学成分、香气特性和药用价值各不相同,因此对沉香的品种进行准确鉴定是非常重要的。

### 沉香品种沉香的品种主要由其来源的树种确定,常见的有:1. **海南沉香**:产自中国的海南省,由海南沉香树(Aquilaria sinensis)产生。

2. **越南沉香**:主要产自越南,由越南沉香树(Aquilaria crassna)产生。

3. **印尼沉香**:产自印度尼西亚,由多种沉香树种产生,如Aquilaria malaccensis等。

4. **马来西亚沉香**:主要产自马来西亚,由马来西亚沉香树(Aquilaria malaccensis)产生。

### 鉴别方法鉴别沉香品种主要依赖以下几种方法:1. **形态学鉴定**:通过观察沉香的外观形态,如色泽、纹理、硬度等特征进行初步鉴别。

2. **显微鉴定**:借助显微镜观察沉香的细胞结构,如管孔、纤维和树脂道等特征,以鉴别不同品种。

3. **化学成分分析**: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高效液相色谱(HPLC)等现代分析技术,对沉香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通过比较其主要化学成分的种类和含量差异进行鉴别。

不同品种的沉香在化学成分上存在差异,如倍半萜、倍半萜醇、酚类化合物等。

4. **DNA条形码技术**: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通过分析沉香样本的DNA序列,尤其是特定基因片段的序列差异,可以实现精准的品种鉴别。

这种方法对于区分外观和化学成分相似的沉香品种尤为有效。

5. **传统感官评价法**:依靠经验丰富的专家通过闻香味、看色泽、尝味道等感官方式进行鉴别,虽然此方法较为主观,但对于经验丰富的鉴定人员而言,仍然是一种有效的鉴别手段。

探讨沉香的鉴别方法与鉴定

探讨沉香的鉴别方法与鉴定

探讨沉香的鉴别方法与鉴定目的:探讨沉香的鉴别方法与鉴定。

方法:选择0.5g 沉香粉末并使其与浓度为95% 的乙醇30ml混合,运用超声提取约0.25h 后,对其进行过滤,使其达到25ml的目的后,在200 ~300nm 之间对选择的不同样品进行吸光度测量。

结果:在200 ~300nm 的范围内分别测量三种样品的吸收光度,检测结果显示,正品中药沉香的紫外光吸收图谱显示最大吸收峰值在(225 ±2 )nm。

结论:选择使用紫外光吸收图谱和薄层色谱的方法对中药沉香的品种进行鉴别,在实际操作中不仅简单可行,而且检测结果能够达到较高的准确性,值得业内人员大力推广使用。

标签:沉香;鉴别;吸光度从植物学角度来看,沉香可以被划分为瑞香科植物白木香一科[1]。

它是一种含有树脂的独特品种。

市面上常见的沉香基本上可以分为国产沉香以及进口沉香两大类[2]。

就我国而言,沉香主产于海南、广东、广西、福建等地。

沉香性微温,味辛、苦。

在药用中有行气止痛,温中止呕,纳气平喘的功效,临床上主要用于胸腹胀痛疼痛、胃寒呕吐呃逆等作用。

但是市面上存在着大量的假冒伪劣沉香。

如何能够采用简单、有效的方法对沉香的品种真伪进行鉴别已经成为当下一个重要的课题。

笔者使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在运用相关试剂测试分析后,对紫外光吸收图谱和薄层色谱所得的具体数据进行分析与探讨,发现运用该种手段对于鉴定沉香品种有着十分积极地作用。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次试验中使用到的沉香包括正品沉香(北京同仁堂福州分店购买)、土沉香(在义乌商品市场购买)、甲沉香(由海口凤之舞香业有限公司提供)等。

使用到的紫外分光光度计型号为752 型,由上海光学仪器一厂生产。

分析天平仪器由深圳市华兴环宇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提供。

本次试验所需要的其他配置分别为玻板、硅胶、涂布器、点样器等。

实验所用到的试剂为盐酸、香草醛、乙醇以及丙酮。

这些试剂中苯、硫酸为分析纯。

1.2 方法1.2.1 紫外光谱鉴别法选择0.5g 沉香粉末并使其与浓度为95% 的乙醇30ml混合,运用超声提取约0.25h 后,对其进行过滤,使其达到25ml的目的后,在200 ~300nm 之间对选择的不同样品进行吸光度测量。

沉香的香味成分与挥发性物质分析

沉香的香味成分与挥发性物质分析

沉香的香味成分与挥发性物质分析沉香是一种古老而珍贵的香料,被广泛用于制作香薰、香熏、药物和护肤品等。

沉香独特的香味吸引了许多人,并且被认为具有抚慰心灵、减轻压力和提高专注力的功效。

为了更好地了解沉香的香味成分以及挥发性物质的分析方法和结果,我们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沉香的香味成分。

沉香的香气来自于其特殊的挥发性化合物,主要成分包括沉香酮、沉香醇、沉香醛、β-硝基沉香酮等。

这些化合物赋予了沉香独特的木质香味和温暖感。

其中,沉香醇被认为是沉香香味的关键成分,其浓度的变化会直接影响沉香的香气强度和品质。

挥发性物质是指易于在常温下散发出香气的化学物质。

为了分析沉香中的挥发性物质,我们使用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

这种技术能够快速、高效地将化合物分离、鉴定和定量,从而揭示出沉香的挥发性物质组成。

通过GC-MS分析,我们确定了沉香中的主要挥发性化合物,包括苯乙醇、苯乙酮、苯甲醛、乙酸苯酯等。

除了GC-MS分析,我们还使用了其他技术来进一步研究沉香的香味成分和挥发性物质。

例如,使用气相色谱嗅觉联用技术(GC-O),我们能够通过与人类嗅觉系统的交互来识别和描述沉香中的香气成分。

这种技术结合了气相色谱分离和嗅觉感知,能够提供关于挥发性物质的化学信息和嗅觉感知的主观描述。

通过以上的研究,我们得出了有关沉香的香味成分与挥发性物质分析的重要结果。

首先,沉香的香味主要受到沉香醇、沉香醛、沉香酮等化合物的影响。

这些化合物赋予了沉香独特的木质香味和温暖感。

其次,沉香中的主要挥发性物质包括苯乙醇、苯乙酮、苯甲醛、乙酸苯酯等。

这些化合物的浓度和比例对沉香的香气强度和特征有着重要影响。

在深入研究沉香的香味成分与挥发性物质分析的基础上,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沉香的独特香气和药用价值。

对于香薰和香熏而言,了解沉香的香味成分和挥发性物质分析,能够帮助我们选择适合的沉香产品,并利用其香气来促进放松和减压。

而对于药物和护肤品来说,了解沉香的挥发性物质分析,有助于深入了解其药效和护肤效果,并指导我们更好地应用沉香提取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色谱联用技术的沉香标志性差异成分分析研究目的: 沉香主要来源于瑞香科沉香属(Aquzlaria) 和拟沉香属(Gyrinops) 含有树脂的木材, 主要分布于我国广东,海南, 广西等地及印尼、越南、柬埔寨、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

沉香分为进口沉香和国产沉香两种, 国产沉香基原植物为沉香属Aquilari a sinensis, 而进口沉香基源植物多为沉香属Aquilaria malaccensi 、Aquilariacrassna 。

沉香品质好坏跟种源、结香方式等密切相关, 现代分子鉴定技术虽然能够鉴别出沉香基原, 但对同一来源不同结香方式的样品的区分尚未有有效方法。

特定的种源和特定的结香方式会产生特定的化学成分, 因此通过分析沉香内在化学成分的差异可能是沉香种源鉴别、质量控制、品质分类的一条很好的途径。

目前尚未不清楚不同类型沉香间有存在哪些差异, 也尚未建立筛选识别这些差异成分的方法,因此本文拟结合沉香内在成分的特点, 利用现代先进分析仪器和统计学方法,采用GCMS口LCMS吉合多元统统计和单维分析方法对沉香成分进行全面系统分析,辅以主成分分析(PCA)、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等统计方法, 找出不同沉香组间的差异成分, 同时对不同类型的沉香成分进行分类比较和聚类分析, 为沉香快速鉴别、质量控制和品质分类提供参考和依据。

方法:(1) 按2015 版中国药典一部沉香鉴别项下相关要求测定样品醇浸出物的含量, 采用HPLC法(色谱柱AltimaC18(150 mM 4.6 mm,5卩m),流动相为乙腈(A)-0.1% 甲酸水(B),梯度洗脱,流速0.7 mL • min-1,检测波长252 nm,柱温30C)测定样品中的沉香四醇含量, 吉合醇浸出物和沉香四醇含量吉果初步分析探讨不同类型沉香间的差异。

⑵采用GCM联用仪(HP-5弹性石英毛细管柱(0.25 mm X 30 m,0.25卩m), 载气为高纯氦气,流速为1.0 mL.in-1,不分流,进样量为5卩I,进样口温度250r ,传输线温度280C ,起始温度90C ,保持3 min,然后以10 C .min-1升至180C,然后以3 C-mir-1 升至280C ,保持10 min,然后以5C .min-1 升至300C , 保持8 min。

El电离70 eV,离子源温度为230C ,四级杆温度150C ,扫描方式为全扫描,扫描范围m/z为50-550)分析测定样品中的化学成分,采用标准数据库NIST14和保留指数对沉香挥发油进行定性鉴别,将经过预处理的数据导入Simca-P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分析不同类型沉香间的差异,找出其差异标志物,同时对沉香特征性成分进行归纳分类比较, 分析内在质量差异的原因。

(3)采用LC-QTOFMS联用仪(In etrSusta in Swift C18 色谱柱(2.1 x 150mm,1.9卩n);流速:0.3ml/min;柱温:40 C ;流动相:乙腈(A):0.1%甲酸水溶液(B) 梯度洗脱(0-3min,10%A;3-8min,10%-30%A;8-25min,30%-50%A;25-32min,50%-100%A,32-3 5min,100%A);进样量:10卩L;ESI离子源,正离子模式,一级质谱(m/z 100〜2000,DP100,CE 10,采集时间:0.2s),二级质谱(m/z 50〜2000,DP100,CE 45,采集时间:0.01s)分析测定样品中的化学成分,对采集数据进行预处理后导入Simca-P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分析,分析不同类型沉香间的差异,找出其差异标志物,同时对沉香特征性成分进行归纳分类比较,分析内在质量差异的原因。

结果:(1)52 份沉香样品中沉香四醇含量为0.10-6.60%, 醇浸出物含量为 6.07-57.06%, 沉香醇浸出物与结香方式、种源无相关性, 沉香四醇含量高低与种源、结香方式有一定的相关性(A.sinensis 人工和天然沉香的沉香四醇平均含量分别为0.67%、0.15%,两者比较有显著差异,天然沉香中种源为 A.malaccensis与A.crasna中沉香四醇平均含量分别为2.57%、0.70%,两者有差异,且与A.sinensis(0.15%) 有显著差异) 。

(2)基于GCM联用技术经过多元统计和单维统计分析筛选出不同种源和结香方式沉香的差异标志物共19个,分别为5个2-2-苯乙基色酮类成分、5个倍半萜类和其他类。

通过OPLS-DA分析,A.sinensi 人工结香和天然沉香样品有13个差异标志成分为色酮类、倍半萜类、烷烃类, 其中2-(2- 苯乙基)色酮、6,7- 二甲氧基-2-(2- 苯乙基) 色酮、5,8-Dihydroxy-4a-methyl-4,4a,4b,5,6,7,8,8a,9,10-decahydro-2(3H)-phena nthreno ne(isomer 1) 、三十一烷(isomer 3)4 个成分在两组间具有显著差异;A.crassna人工结香和天然结香样品中的差异成分为2个倍半萜类成分;同时两种不同种源人工结香沉香(A.sinensis 和 A.crassna 人工结香沉香)的差异标志物有2 个, 其中5,8-Dihydroxy-4a-methyl-4,4a,4b,5,6,7,8,8a,9,10-decahydro-2(3H)-phena nthrenone(isomer1) 在两组间具有显著差异; 通过对三个种源天然沉香对比分析,A.sinensi 沉香与A.c rassna沉香和A.malaccensis沉香的均有7个差异标志物, 它们中具有显著差异的标志性成分均为三十一烷(isomer 3), 而其他组间并未发现具有显著差异的成分。

对52个沉香样品中烷烃类、倍半萜和2-(2- 苯乙基)色酮类成分峰面积进行归纳分类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表明天然沉香中倍半萜含量较高多为 A.crassna 、 A.mal accensis 沉香, 同时2-(2- 苯乙基)色酮含量较高的也同样为A.crassna A.malaccen sis 沉香, 而烷烃类较高的则主要 A.sinensis 天然沉香; 对各组间不同类型成分的总峰面积比较分析表明在 A.sinensi 沉香中人工和天然结香样品中在烷烃类成分无显著差异, 而倍半萜和2-(2- 苯乙基)色酮均存在差异, 且人工结香沉香均高于天然沉香;A.crassn 沉香中人工和天然沉香间则显示各类成分并无显著差异; 从两组人工沉香(A.sinensis 和 A.crassna) 样品比较分析, 各类成分并无显著差异; 三种天然沉香对比分析, 其中 A.sinensis 天然沉香与 A.malaccensis 天然沉香在烷烃类和倍半萜类均存在差异, 而 A.sinensis 天然沉香与 A.c crassna 天然沉香仅在烷烃类成分存在差异, 其他组别和成分间并无显著差异。

聚类分类显示人工沉香多能聚为一类, 多数天然沉香也能够聚为一类。

(3)基于LCMS^用仪对不同组别沉香样品进行多元统计学和单维统计分析,找出123个差异标志物,通过一级和二级质谱结合已有文献,鉴别出62个化合物, 其中23个为潜在新化合物。

对同一种源人工沉香和天然沉香的比较分析,在A.sinensis 沉香中发现45个差异物,15 个具有显著差异, 而其中6个成分(2-(2- 苯乙基)色酮、7-羟基-2-(2-苯乙基)色酮、6-甲氧基-2-(2-苯乙基)色酮(isomer 2)、6,8-二轻基-2-(2-苯乙基)色酮(isomer 1)、6-甲氧基-2-[2-(4 '-甲氧基苯基)乙基]色酮、dehydroxy AH21)是 A.sinensis中人工沉香和天然沉香间的主要标志性差异物, 而 A.crassna 中人工沉香和天然沉香间的差异物有29 个, 具有显著差异有7 个, 其主要标志性差异物为6,8- 二羟基-2-(2- 苯乙基)色酮(isomer1),AH21(isomer1) 、methoxy AH21(isomer1) 、2,3- 二羟基-5- 苯乙基-2,3-二氢-1ah-oxireno[2,3-f]chromen-7(7bh)-one(isomer 2) 、dehydroxyAH21(isomer 2)5 个成分。

对同一结香方式不同种源沉香的比较分析,A sinensis 与 A.crassna 的人工沉香间的差异物有36个,其中具有显著差异的3个,AH12(isomer 3)为该两组人工沉香中的主要标志性差异物。

在天然沉香中,A.sinensis 与 A.malaccensis 沉香的差异物有35个, 具有显著差异13个, 其主要标志性差异物为6-甲氧基-2-[2-(4 '-羟基-3 '-甲氧基苯基)乙基]色酮(isomer 2)、6,8-二羟基-2-[2-(3 '-羟基-4 '-甲氧基苯基)乙基]色酮(i somer 2)、沉香四醇、6-羟基-7-甲氧基-2-[2-(4 '-羟基-3 '-甲氧基苯基)乙基]色酮(isomer 2)、2,3-二羟基-5-苯乙基-2,3-二氢-1ah-oxireno[2,3-f]chromen-7(7bh)-one(isomer 1)等5 个成分;A.crassna 与A.malaccensis沉香中的差异物有20个,具有显著差异2个,其主要标志性差异物则为6-甲氧基-2-[2-(4 ' -羟基-3' -甲氧基苯基)乙基]色酮(isomer 2) >6,8-二羟基-2-[2-(3 '-羟基-4 '-甲氧基苯基)乙基]色酮(isomer 1)), 其中其中6-甲氧基-2-[2-(4 '-羟基-3 '-甲氧基苯基)乙基]色酮(isomer 2)是A.malaccensis 与A.sinensis 和A.c rassna 种天然沉香共同的主要标志性差异物;而A.sinensis与A.crassna沉香的差异物有6个,并未发现有显著差异成分。

同时结果显示具有显著共性特征苯环上羟基和甲氧基取代的2-(2- 苯乙基)色酮类成分可能为有效辨识人工和天然沉香的标志性成分, 而5,6,7,8- 四氢-2-(2- 苯乙基)色酮类和双2-(2- 苯乙基)色酮类成分则是区分不同种源沉香的关键物质。

对不同组别沉香的四种类型的2-(2- 苯乙基)色酮类成分的峰面积进行比较研究, 结果表明各组之间差异有所不同,5,6,7,8- 四氢-2-(2- 苯乙基)色酮类成分、双2-(苯乙基)色酮类、三2-(苯乙基)色酮类成分在各组间多具有显著差异;同时基于2-(2- 苯乙基)色酮类成分对所有样品进行聚类分类显示人工和天然沉香多各自聚为一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