箭叶蓼的化学成分研究
余甘子叶的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研究概况

余甘子叶的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研究概况引言余甘子是一种常见的中草药,据文献记载,余甘子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如抗炎、抗氧化、降血脂等。
许多研究表明,余甘子中含有多种活性化合物,如黄酮类、苯丙素类、倍半萜类等。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关于余甘子的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一、余甘子化学成分1.1 黄酮类物质余甘子中含有多种黄酮类物质,包括川芎茶素、异鼠李素、芸香素、岩黄酮、丹参黄酮等。
研究表明,黄酮类物质具有抗炎、抗氧化、抗肿瘤等多种生物活性,其中异鼠李素能够抑制肿瘤的生长和转移。
1.2 苯丙素类物质余甘子中也含有苯丙素类物质,如蛇胆素和表沙参醇。
研究表明,苯丙素类物质具有抗氧化、抗炎、保肝等作用。
蛇胆素能够抑制肝纤维化和肝癌的发生。
1.3 倍半萜类物质余甘子中含有多种倍半萜类物质,如迷迭香酸、欧芹酮等。
研究表明,倍半萜类物质具有抗氧化、抗炎、保肝等作用。
迷迭香酸能够抑制肝癌的发生和转移。
1.4 其他化学成分余甘子中还含有多种其他化学成分,如鞣质、黄酮醇、硫化物等。
研究表明,这些化学成分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菌等作用。
其中硫化物能够抑制肿瘤的生长和转移。
二、余甘子药理作用2.1 抗炎作用余甘子中含有多种具有抗炎作用的成分,如黄酮类、苯丙素类、倍半萜类等。
研究表明,这些成分能够通过抑制炎症因子的产生和释放,减轻炎症反应。
实验研究发现,余甘子提取物能够减轻肝脏炎症和肝纤维化。
2.2 抗氧化作用余甘子中含有多种具有抗氧化作用的成分,如黄酮类、苯丙素类、倍半萜类等。
研究表明,这些成分能够清除自由基,保护细胞免受氧化损伤。
实验研究发现,余甘子提取物能够减轻氧化应激所致的肝损伤。
2.3 保肝作用余甘子中含有多种具有保肝作用的成分,如苯丙素类、倍半萜类等。
研究表明,这些成分能够促进肝细胞再生,减轻肝脏损伤。
实验研究发现,余甘子提取物能够抑制肝纤维化和肝癌的发生。
2.4 抗肿瘤作用余甘子中含有多种具有抗肿瘤作用的成分,如异鼠李素、蛇胆素等。
壮药龙脷叶化学成分研究(II)

法进行分离和纯化 ,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对化合物结构进 行鉴定 。结果
合物 , 分别鉴定为正三十烷醇 ( 1 ) 、 2 , 4 一 二叔丁基苯酚 ( 2 ) 、 3 1 - 谷甾醇 ( 3 ) 、 胡萝 卜 苷( 4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3 , 6 - a n h y d r o - 2 一 d e o x y - D— a r a b i n o — h e x o n o - 1 , 4 . 1 a c t o n e ( 5 ) 、 烟 酰胺 ( 6 ) 、 东莨菪亭 ( 7 ) 、 3 口 一 h y d r o x y . 2 6 e t , 2 7 1 3 一 a r b o r - 1 3 ( 1 8 ) - e n e - 2 4 一 c a r b o x y l i c a c i d( 8 ) 、 2 , 3 , 5 S " 一 t r i h y d r o x y 一 6 R * - n o n a d e c y l t e t r a h y d r o p y r a n . 4 . o n e( 9 ) 、大黄素 ( 1 0 ) 、原儿茶酸 ( 1 1 ) 、2 , 3 . d i d e o x y - D— e r y t h r o . h e x . 2 . e n o n o 一 1 , 4 - 1 a c t o n e( 1 2 ) 、 咖啡酸 ( 1 3 ) 、3 - 乙酰氧基咖啡酸 ( 1 4 ) 、槲皮素 ( 1 5 ) 、D. 半乳糖 ( 1 6 ) 、甘露醇 ( 1 7 ) 、橙 黄胡椒 酰胺 ( 1 8 ) 、山柰酚 ( 1 9 ) 。 结论 化合物 8为新化合物 ,命名为龙劂 叶酸 ;化合物 2 、5 ~1 4 、1 6  ̄1 8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 中分离得到 。 关键词 :龙删叶;守 宫木属 ;2 , 4 . 二叔丁基苯酚 ;3 D — h y d r o x y 一 2 6 a , 2 7 3 1 一 a r b o r - 1 3 ( 1 8 ) . e n e . 2 4 - c a r b o x y l i c a c i d ;龙劂叶酸;橙黄 胡
蕨麻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

蕨麻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
郭杰;王吉鸿;贾国军;张娜
【期刊名称】《现代盐化工》
【年(卷),期】2022(49)3
【摘要】蕨麻是青藏高原特色植物,具有补血益气、生津解渴的功效,是藏区人民重要的药食两用植物。
从蕨麻的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两个方面介绍蕨麻的价值。
经过多年的系统研究发现,蕨麻的主要化学成分是多糖、三萜、三萜苷、黄酮、单宁等。
这些有效成分赋予蕨麻显著的保肝作用、免疫力、抗缺氧的生物活性,使蕨麻在当
前健康养生的时代背景下有望成为新型功能性保健产品。
【总页数】3页(P37-39)
【作者】郭杰;王吉鸿;贾国军;张娜
【作者单位】兰州职业技术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8
【相关文献】
1.藏药蕨麻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概况
2.藏药蕨麻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概况
3.蕨麻的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4.蕨麻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
展5.藏药蕨麻的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老鹳草属药用植物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编号
化合物名称
1 老鹳草素 /老鹳草鞣质(geraniin)
表 1 老鹳草属药用植物中的鞣质类化合物
分子式
CAS号
来源植物
C41H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8O27
60976490
野老 鹳 草[11]、? 牛 儿 苗[12]、中 日 老 鹳 草[13]、 鼠掌老鹳草[14]
2 鞣花酸 /并没食子酸(ellagicacid)
C76H52O46 5424204 血红花老鹳草 GsanguinumL[25] C14H10O8 154702768 老鹳草[26]、鼠掌老鹳草[14]
·919·
2021年 5月 第 23卷 第 5期
中国现代中药 ModChinMed
May2021 Vol23 No5
·920·
图 1 老鹳草属药用植物中鞣质类化合物结构
C14H10O8 154702768 野老鹳草[16]
5 没食子酸乙酯(ethylgallate)
C9H10O5 831618
野老鹳草[17]
6 1,2,3,6四没食子酰葡萄糖(1,2,3,6 tetragalloylglucose)
C34H28O22 79886503 老鹳草[15,18]
7 1,2,3,4,6O五没食子酰葡萄糖 (1,2,3,4,6Opentagalloylglucose)
May2021 Vol23 No5
物。老鹳草属药用植物中挥发性成分已报道的有 近 80个,其 结 构 主 要 通 过 气 相 色 谱质 谱 联 用 技 术结合数据库予以鉴定,关于这类成分已有较为 详细的 相 关 综 述 , [69] 故 本 文 对 挥 发 油 类 成 分 不 做重点介绍。
1 化学成分
景天三七茎叶的化学成分研究

景天三七茎叶的化学成分研究目的对景天三七(Sedum aizoon L.)茎叶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
方法采用70%乙醇对景天三七干燥茎叶进行提取,乙醇总浸膏用水混悬,依次用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利用硅膠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和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手段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
结果从景天三七茎叶的70%乙醇提取物的正丁醇层萃取物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山柰酚-3-O-β-D-吡喃葡萄糖苷(1)、杨梅素-3-O-α-L-吡喃阿拉伯糖苷(2)、槲皮素-3-O-α-L-吡喃阿拉伯糖苷(3)、草质素-3-O-α-L-吡喃阿拉伯糖苷(4)、woodorien(5)、vanilloloside(6)、benzy-1-O-β-D-glucopyranoside (7)、苯乙醇-O-β-D-葡萄糖苷(8)、benzylethyl-O-β-D-xylopyranosyl-(1→2)-β-D-glucopyranoside(9)。
结论化合物4为未见文献报道的新化合物,化合物6~9均为首次从景天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chemical constituents in the stems and leaves of Sedum aizoon L. Methods The stems and leaves of Sedum aizoon L. was extracted with 70% ethyl alcohol to give ethanol extracts,which was further diluted by H2O and extracted with petroleum ether,chloroform,EtOAc and n-BuOH,respectively. They were isolated and purified by silica gel column chromatography,Sephadex LH-20 gel column chromatography and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methods. The structures were elucidated based on the physic-chemical characters and spectral analysis. Results Nine compounds were obtained from n-BuOH extracts of 70% ethyl alcohol extracts from stems and leaves of Sedum aizoon L.,which was kaempferol-3-O-β-D-glucopyranoside (1),myricetin-3-O-α-L-arabinopyranoside (2),quercetin-3-O-α-L-arabinopyranoside (3),herbacetin-3-O-α-L-arabinopyranoside (4),woodorien (5),vanilloloside (6),benzy-1-O-β-D-glucopyranoside (7),benzylethyl-O-β-D-glucopyranoside (8),benzylethyl-O-β-D-xylopyranosyl-(1→2)-O-β-D-glucopyranoside (9),respectively. Conclusion Compound 4 is a new compound,which has not yet been reported. Compounds 6-9 are isolated from genus Sedum for the first time.[Key words] Sedum aizoon L.;Stems and leaves;Chemical constituents;Herbacetin-3-O-α-L-arabinopyranoside;Myricetin-3-O-α-L-arabinopyranoside景天三七(Sedum aizoon L.)为景天属(Sedum)植物,多分布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常以全草入药,有散瘀止血、宁心安神的功效[1]。
华中碎米荠化学成分及其质量标准的初步研究

华中碎米荠化学成分及其质量标准的初步研究华中碎米荠(学名:Artemisia scoparia Waldst. et Kit.)是一种生长在我国华中地区的常见草本植物,常被用于民间草药治疗和煎汤。
随着人们对草药药用价值的认可,对华中碎米荠的化学成分和质量标准的研究也逐渐增多。
本文通过采用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华中碎米荠化学成分进行初步研究,并制定了初步的质量标准。
首先,通过对采集到的华中碎米荠样品进行研磨和提取,得到药材的醇提物。
然后,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MS)对提取物进行分析。
通过比对参考标准品和质谱数据库,鉴定了华中碎米荠中的主要化学成分。
结果显示,华中碎米荠主要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包括酮类化合物、酸类化合物、醇类化合物、醛类化合物等。
其中,酮类化合物主要有芳樟酮、香根酮、麝香脑、蒙脱石磷酸、香烟酮等。
酸类化合物主要有油酸、亚麻酸、芥子酸等。
醇类化合物主要有阿尔法-口香糖醇、亚麻醇、维生素E等。
醛类化合物主要有芳香醛、辛醛、白藜芦醛等。
这些成分具有抗炎、抗氧化、抗菌等多种药理活性。
为了确定华中碎米荠的质量标准,我们参考了国家药典的有关规定,并结合我们的分析结果,制定了初步的质量标准。
首先,我们确定了华中碎米荠的醇提物含量不低于10%。
其次,我们要求华中碎米荠中的芳樟酮含量不低于0.2%,亚麻酸含量不低于0.5%,阿尔法-口香糖醇含量不低于0.3%,芳香醛含量不低于0.1%。
另外,我们还规定了华中碎米荠的微生物限度和重金属残留限度,以确保其安全性和质量。
综上所述,通过对华中碎米荠的化学成分进行初步研究,我们发现其含有多种具有药理活性的成分。
同时,我们制定了初步的质量标准,以确保华中碎米荠的安全和药用效果。
然而,由于样品数量有限和分析技术的局限性,我们的研究结果还需要进一步验证和完善。
今后,我们将继续深入研究华中碎米荠的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为其开发利用提供更加科学的依据综合研究结果表明,华中碎米荠中含有多种具有抗炎、抗氧化、抗菌等药理活性的化合物,包括酮类化合物、酸类化合物、醇类化合物和醛类化合物。
藿香蓟化学成分研究

藿香蓟化学成分研究摘要:目的研究藿香蓟的地上部分中的化学成分。
方法采用多种柱色谱分离的方法纯化并通过核磁共振等波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
结果从藿香蓟地上部分共分离鉴定了7个化合物,分别为:1β-hydro-9oxo-caryolane(1),10α-hydroxycadin-4-en-15-al(2),caryolane-1,9β-diol(3),clovane-1,9α-diol(4),4,5-dihydroblumenol A(5),5,6,7,8,3′,4′,5′-heptamethoxyflavone(7),4(15)-eudesmene-1α,6β-diol(6),结论化合物1,2,3,4,5和6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关键词:藿香蓟;化学成分;倍半萜。
Study on the chemical components of Ageratum conyzoides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hemical Components of Ageratum conyzoides. Methods Compounds were isolated and purified by various column chromatographies and structure of compounds were determined by spectra analysis. Results seven compounds were isolated from Ageratum conyzoides. 1β-hydro-9oxo-caryolane (1), 10α-hydroxycadin-4-en-15-al (2), caryolane-1,9β-diol (3), clovane-1,9α-diol (4), 4,5-dihydroblumenol A (5), 4(15)-eudesmene-1α,6β-diol (6), 5,6,7,8,3′,4′,5′-heptamethoxyflavone (7). Conclusion Compound 1, 2, 3, 4, 5, 6 were first isolated from this plant.Key Words: chemical components; Ageratum conyzoides藿香蓟(Ageratum conyzoides)属于菊科藿香蓟属(Ageratum ),在我国主要分布于广东、广西、云南等地,既有栽培、也有野化。
隔山消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

隔山消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隔山消是重要的中药材和民族药用植物,也是国家新近批准的药食同源植物。
本论文针对不同来源隔山消的甄别以及尚未阐明的其它有效成分进行了研究,主要利用HPLC和<sup>1</sup>H-NMR对隔山牛皮消、耳叶牛皮消和戟叶牛皮消三种民间称之为“隔山消”的植物中C<sub>2</sub>1-甾体苷元类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并建立了指纹图谱;其次,对戟叶牛皮消中非C<sub>2</sub>1-甾体的苯乙酮类化学成分进行了分离及结构鉴定;最后,对其主要成分C<sub>2</sub>1-甾体和苯乙酮类化合物进行生物活性评价。
以期发现具有研究价值的活性化合物,通过研究主要取得以下结果:1.利用HPLC对隔山牛皮消、耳叶牛皮消和戟叶牛皮消总提取物中指标性成分进行了定量分析。
2.利用核磁指纹图谱技术对隔山牛皮消、耳叶牛皮消和戟叶牛皮消进行了差异性分析,建立了指纹图谱。
3.对戟叶牛皮消2.4 kg药材根皮中非C<sub>2</sub>1-甾体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分离并鉴定了6个化合物,它们分别是:白首乌二苯酮、2,5-二羟基苯乙酮、1-(2-羟基4,5-二甲氧基苯基)乙酮、香草醛、香草乙酮、β-谷甾醇,其中白首乌二苯酮(11.50g)和2,5-二羟基苯乙酮(1.30 g)在药材中含量分别为千分之4.79和万分之5.42,为戟叶牛皮消的主要成分。
4.对隔山消中主要的C<sub>2</sub>1-甾体及苯乙酮类成分进行活性评价,通过与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冯林音组合作,发现告达亭的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具有抗脑缺血作用;另一类非C<sub>2</sub>1-甾体主要成分白首乌二苯酮和2,5-二羟基苯乙酮则表现出较强的抗氧化活性,表明戟叶隔山消中C<sub>2</sub>1-甾体和苯乙酮类成分可能是其主要的活性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