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上册导学案:6.1金刚石、石墨和C2
九年级化学上册6.1金刚石、石墨和C60导学案

课题1 金刚石、石墨和C60(1)预习展示目标定向:1、记住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和用途;2、知道同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3、知道物质的结构、性质、用途之间的关系;环节预设:导学3min 读学15min 研学5min 巩固10min 纠错12min一:新课导入我们知道单质是,氧气和臭氧是两种不同的氧单质,白磷和红磷是两种不同的磷单质,而金刚石、石墨、C60 等物质又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不同的碳单质,我们还知道不同的物质具有不同的性质和用途,那么这几种碳单质都具有怎样的性质和用途呢?二:读学积累活动一、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和用途1、碳单质存在的形式有、、、无定形碳等。
2、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和用途的比较:名称金刚石石墨外观透明、面体形状的体。
深灰色有光泽,不透明的状的固体,有滑腻感。
硬度天然存在的最物质质地较导电性导热性良好良好用途原子排列方式不同物理性质差异原因3、金刚石和石墨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而C60不同于金刚石和石墨,它是由构成的碳单质,一个C60分子中由个碳原子构成,相对分子质量是,形状像。
它的用途很广泛,可用于、等方面。
4、无定形碳(1)木炭、焦炭、活性炭和炭黑都是由石墨的微小颗粒和少量杂质构成的碳单质,无规则的外形,故统称为无定形碳...., (2)总结: 和 都具有吸附性,都具有 的结构,其中 的吸附性更强。
吸附性属于 性质。
所以在防毒面具的滤毒罐中可以用活性炭来 ,制糖工业用来 ,自来水的净化中用来除去 。
(注意:“碳”字的写法,只有在木炭、焦炭、活性炭和炭黑中不带“石”字旁)5、总结规律:物质的组成结构−−−→←−−−决定反映物质的性质−−−→←−−−决定反映物质的用途研学探究1.物质由元素组成,不同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种单质,同一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单质吗?2.讨论: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碳元素组成的,物理性质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差异? 展学巩固1、下列关于碳的几种单质的组成和用途的说法错误的是( )A 、璀璨夺目的天然钻石是由碳元素组成的B 、长期未用而难开启的铁锁,可在锁孔中加入少量铅笔芯粉便易于开启C 、活性炭可用作防毒面具的滤毒剂D 、铅笔芯主要是用铅和少量碳粉制成的2、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曾用“石墨炸弹”使南联盟的高压输电线短路,这是因为石墨( )A 、质软B 、耐高温C 、具有导电性D 、具有润滑性3、下列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石墨导电B.金刚石切割金属C.用铅笔写字D.用焦炭冶炼4、填涂答题卡使用2B 铅笔,2B 铅笔芯的主要成分是( )A.石墨B.金刚石C.二氧化锰D.铅5、“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这句广告词能体现的钻石的性质是( )A 、硬度大B 、不能导电C 、化学性质稳定D 、熔点低6、最近科学家制得一种新的分子,它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具有空心的类似足球状结构的一种分子,化学式是C 60。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化学 教案 6.1金刚石、石墨和C60

科目
化学
作课教师
授课时间
课题
金刚石、石墨和 C60
课 型 新 授 教 具 多媒体、实验
教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金刚石、石墨的性质和用途,了解物质的性质和用途间的关系;培养学生 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让学生阅读、观察、实验探究和联系生活、分类讨论等手段培养其解决问 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勇于探究、互相合作的精神和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
金刚石
性质
用途
学会观察、记录。即时 激励
石墨
小组合作讨论,认真观察视频,记录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 性质和用途,并填写学案。
三.实验探究
要求:组长组织本组同学分工合作,相互配合,完成实验。
实验一:石墨的导电性(播放视频) 实验二:请同学们将蜡烛点燃,在火焰上方 2—3cm 处将刀片 观察,思考,分析。
烘烤一分钟,熄灭蜡烛,待小刀冷却,仔细观察刀片的变化。
实验现象:
学会归纳,并交流。
实验结论: 实验三:1.同学设计如何除去红墨水的颜色?
培养分析问题,处理问 题,认真思考的能力。
2.铁锁时间长了不易开启,你有办法解决吗?
四.课堂小结 根据本节课学习目标,谈谈你有什么收获?
每位同学独立思考 1 分钟,相互交流,达成 共识。
度。
实验一:请同学们动手削铅笔,并试的用小刀割玻璃片。(温
馨提示:注意环境卫生。)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思考:为什么用小刀割不开玻璃片?谁知道可用什么工具将玻 考察学生自己的生活
璃片割开?
经验。
实验二:请同学们将刚削下来的黑色粉末用手指轻轻的摸
摸,有什么感觉?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学案:6.1金刚石、石墨和c(第一课时)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学案:6.1金刚石、石墨和c(第一课时)辽源市第十七中学九年化学学科教师备课活页备课组长:教研组长:一、相关知识回顾及导语(3分钟)你们知道氧元素能形成哪些单质吗?请你们猜一猜碳元素能形成不同的单质吗?二、课堂流程:(要融入教学方法设计和教学媒体设计)(步骤之间写出过渡语课题第六单元课题1 金刚石、石墨和C60 课时1 主备人姜元波时间十三周二节2、目标理解,交流探讨(10分钟)由学生交流老师深入到学生中间解惑答疑,关注探讨情况,加深学生对目标的理解学习目标:(重点用★、难点用▲标注)★金刚石、石墨和C60中原子排列方式的分析,物质的结构、性质和用途之间的关系。
碳的化学性质。
▲物质的结构、性质和用途之间的关系;学习内容演示,将教材中的一个锥形瓶改成A、B两个锥形瓶,加入相同的略显红色的水,分别向A、B两个锥形瓶中加入相同质量的木炭粉和活性炭。
并提出以下问题:1、A、B两个锥形瓶中现象有何不同?说明了木炭、活性炭具有什么性质?2、请你与其他同学一起讨论分析产生不同现象的本质原因是什么?3、你们知道这一性质有什么实际用途吗?那种物质效果更好。
这节课通过对比分析、对比实验,从结构、性质和用途三个方面介绍了谈元素形成的单质。
你们能发现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吗?(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反之,用途体现了性质,性质有体现了结构)第1页共3页金刚石、结构主要物理性质对应用途1231、下列物质中一定是纯净物的是()①木炭;②纯净的金刚石;③铅笔芯;④黑火药;⑤冰水混合物A.①③B.①②③C.②③D.②⑤2.下列关于C60的说法正确的是()A.属于单质B.属于混合物C.由30个碳原子构成的分子D.相对分子质量为603、石墨炸弹爆炸时能在方圆几百米范围内撒下大量的石墨纤维,造成输电线路、电厂设备损坏。
这是因为石墨()A.有放射性B.能导电C.易燃、易爆D.有毒性4.金刚石、石墨的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A.金刚石是单质,石墨是化合物B.金刚石和石墨的结构中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C.金刚石和石墨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D.金刚石不含杂质,石墨含杂质5、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钱逸泰教授等以CCl4等和金属钠为原料,在700 ℃时是制造出纳米级金刚石粉末。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6.1金刚石、石墨和C60 导学案

九年级化学集体备课导学案
B.由C60制取化合物M的过程,发生了化学变化
C.某物质含有C50分子和C60分子,该物质是化合物
D.C60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的反应是化合反应
3.如下图所示,盛有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集气瓶里放几小块木炭,最终观察到红棕色(填“变深”或“消失”或“不变”),
漏斗中液面(填“上升”或“下降”或“不变”)。
其原因为:活性炭具有作用,使瓶中气体压强外
界大气压。
4.下图为几种碳单质的结构示意图,请用横线将它们和对应的物质连起来。
C60金刚石碳纳米管石墨上述几种碳单质的碳原子排列方式_________(填“相同”或“不同”),它们的物理性质_________(填“相同”或“不同”),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习活动五观看视频梳理收获
教学(学习)
反思:。
2020_2021学年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6.1 金刚石、石墨和C60 导学案

化学学科导学案课题:课题1 金刚石、石墨和C60一、导学流程1.自主学习(15分钟)2.交流展示(15分钟)3.达标测评(12分钟)4.总结反思(3分钟)[温馨提示1]“碳”和“炭”的区别“碳”指的是碳元素,如碳原子、碳元素、碳单质、碳的化合物等;“炭”指的是具体物质,如木炭、焦炭、活性炭、炭黑等。
学习目标:1、知道金刚石、石墨的物理性质和主要用途。
2、知道木炭和活性炭具有吸附性。
3、知道碳单质的化学性质。
学习重点、难点:重点:单质碳的化学性质。
难点:碳与某些氧化物的反应;快乐知识准备1、什么是单质和化合物?快乐课堂我做主【学习过程】一.独立自学(一)金刚石、石墨和C601.同一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单质,如氧元素可以组成和臭氧,磷元素可以组成白磷和,碳元素也可以组成不同的单质,他们是、、等。
2.纯净的金刚石是一种无色透明的、形状的固体,__________是其最重要的物理性质,利用这个性质,可做玻璃刀的头,金刚石还可以______;导电。
3.石墨是一种_____________色的有金属光泽而不透明的细鳞片状固体,质软,用做___________;有导电性,可做_____________等;导热、熔点高,可做_________。
4.C60分子是由个碳原子构成的分子,形似,也叫足球烯。
,用于_________________等方面。
5.金刚石、石墨物理性质有很大的差异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6.木炭、活性炭具有的结构,因而具有能力,利用这种性质,木炭可除去食品和工业产品中的色素,活性炭可作防毒面具的滤毒剂,木炭和活性炭的吸附性是(填物理性质或化学性质)。
7、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存在较大差异的原因是;石墨变成金刚石是(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1--(二)碳单质的化学性质7.稳定性: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_________________,但在高温下,碳能跟很多物质发生反应。
8.可燃性:碳在点燃的条件下,可以跟氧气发生氧化反应,具有_________性。
九年级化学上册导学案:6.1金刚石、石墨和C60(2)

【学习目标】1.知道单质碳的化学性质,并能根据性质开发其不同用途。
2.通过古人用碳或墨作的字画久不褪色的事实,和升高温度碳也能发生化学反应的实验探究,会解释物质化学性质的活泼与稳定都是相对的。
【学习重难点】1.碳的化学性质——可燃性、还原性2.碳跟氧化铜等金属氧化物的反应表明碳具有还原性。
【自学检测】温故知新1.金刚石、石墨、C60都是由_________组成的不同的单质。
它们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
2.活性炭、木炭具有强烈的_________,因为具有_________的结构。
3.在我们的生活中,许多现象与化学有着密切的关系。
请用①氧气②活性炭③二氧化碳④金刚石⑤石墨五种物质填空。
⑴制糖工业用来脱色以制白糖______⑵支持可燃物的燃烧________⑶用于切割玻璃____ ⑷电池中做电极_______⑸参与植物光合作用_____预习自测:1.在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______,因此,我国古代的一些字画能够保存至今。
在高温时,有_____和_____。
2.在点燃条件下,碳跟充足的氧气反应,完全然烧生成________,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当氧气不充足时,碳不完全燃烧生成________,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个反应都属于________反应(基本反应类型)。
3.还原性:碳与氧化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合作探究】碳的化学性质1.碳的性(常温下)(请你画出碳原子结构示意图)碳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第一层有_____个电子,第二层(最外层)有_____个电子,因此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
针对性训练:书写档案规定使用碳素墨水,其理由是A. 单质碳不与其他任何物质反应B. 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C. 碳易与纸张反应生成化学性质稳定的物质D. 这种墨水是经过加工的性质稳定的化合物2. 在埋木桩之前,有时把埋在地里的一段用火微微烧焦,目的是使木桩表面变成__________,利用________的化学性质在常温时_________的性质,延长木桩的使用时间。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6.1《金刚石、石墨和C60》导学案1

第六单元课题1 金刚石、石墨和C60一、目标引领,自主学习【导学目标】1.知道金刚石和石墨的主要物理性质及相关的用途。
2识记单质碳的化学性质及对应的用途。
3.知道同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结构、性质和用途的关系,且能以发展的观点看待碳的单质【教学重点】1.金刚石、石墨和C60中原子排列方式的分析,物质的结构、性质和用途之间的关系。
2.物质的结构、性质和用途之间的关系【教学难点】物质的结构、性质和用途之间的关系【课前预习】1.单质是指。
请列举几种常见的单质:。
2.你认为一种元素能形成多种单质吗?3.木炭燃烧能生成二氧化碳。
实验室现需要66g的CO2,则至少需要燃烧多少克的木炭才能得到?二、创设情境,启发思考知识点一:碳的单质【阅读】课本P104-106,补充下方表格:金刚石石墨物理性质外观光泽硬度导电性用途【实验】P105实验6-1,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思考】1.木炭和活性炭为什么可以做吸附剂?2.碳元素除了组成金刚石和石墨外,你知道还能组成哪些单质吗?3.防毒面具的滤毒罐内填充的是什么物质?三、合作探究,协作交流四、精讲点拨,引申拓展【碳的单质】1191.金刚石、石墨(见上表格)2.无定形碳(属于物)⑴结构:由石墨的微小晶体和少量杂质构成,主要有:焦炭,木炭,活性炭,炭黑等。
⑵性质&用途:①活性炭、木炭具有强烈的_________,用于;②焦炭用于;③炭黑加到橡胶里能够增加轮胎的耐磨性。
★注意:木炭、活性炭的吸附性属于物理性质。
吸附过程中发生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
●“碳”和“炭”的区别:“碳”是元素名称,指元素;“炭”是指具体的物质,由碳元素组成的部分单质。
如:。
二氧化碳由和两种元素组成。
3.新型碳单质⑴C60分子是由60个构成的分子,形似。
⑵状的碳单质。
五、梳理归纳,巩固提升【当堂达标】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金刚石与石墨的物理性质相同B、铅笔芯是由金属铅制成的,所以能导电C、金刚石是由碳元素组成的,所以能导电D、金刚石是天然物质中最硬的物质2.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A.金刚石 B. 木炭 C. 石灰石 D. 铅笔芯3.碳的单质中,质地较软常用作电极的是()A.金刚石 B. 活性炭 C. 炭黑 D. 石墨4.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差异很大,是因为()A.碳原子内部结构不同 B.元素组成不同C.碳原子排列不同 D.碳原子结构中,最外层电子数不同5.最近科学家制得一种新的分子,它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具有空心的类似足球状结构的一种分子,化学式是C60。
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导学案:第六单元6.1 金刚石、石墨和C60教学案

6.1《金刚石、石墨和C》教学案60班级:初三()姓名:学科:化学课型:新授编者:审核:备课组【学习目标】1、知道不同元素可以形成不同物质,同种元素也可以形成不同物质。
2、了解金刚石、石墨和C60的主要物理性质和用途3、碳的化学性质【学习重点】金刚石、石墨和C60的主要物理性质和用途,碳的化学性质。
【学习过程】一.定向入境1.旧知回顾⑴单质:⑵由氧元素组成的单质有和,由磷元素组成的单质有和。
⑶活性炭具有性。
2.情境激趣:T——钻石3.揭题示标二.自学建架知识模块——(一)碳的单质Ⅰ.个人自学1.阅读:P104~P106第1段,重点是结构、物理性质和用途。
2.建构:⑴常见的碳单质有___ ____、___ ____和____ ___。
它们都是由_____元素组成的单质。
⑵金刚石:结构、化学式_______、物质类别____ ___,①金刚石是色透明形状的固体,经过仔细琢磨后,可制成_________。
②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最_____的物质,常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石墨:结构、化学式_______、物质类别____ ___,①石墨是一种色的,有金属光泽而不透明的状固体。
②石墨很__ __ ,在纸上能留下划痕,可用于制____________。
③石墨具有_______性,可作润滑剂。
④石墨还具有优良的_____性,可用作_______。
无轨电车上的电刷是用石墨制作,体现了它的____ _ __性、性和耐高温的性质。
⑤木炭、活性炭、焦炭、炭黑都是由_______的微小晶体和少量杂质构成的。
由于木炭、活性炭都具有______ _____结构,因此具有_______性。
如:常利用木炭吸附异味和色素。
活性炭的___________比木炭还要强,如:防毒面具里的滤毒罐就是利用_______来吸附毒气的,制糖工业中也利用活性炭脱色以制白糖。
木炭、活性炭的吸附性属于_______变化(填“物理”或“化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在C+2CuO高温2Cu+CO2↑的反应中氧化铜失去了氧被,发生了反应,而碳得到了氧被发生了反应,所以碳在高温条件下,碳具有性,能夺取某些含氧化物里的使其还原,因此常用在工业中。
问题三:C + 2CuO ====高温====2Cu + CO2↑中,1、碳(得还是失)氧元素,氧化铜(得还是失)氧元素,2、碳具有还原性,是还原剂;在反应中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
氧化铜具有氧化性,是氧化剂;在反应中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
小结:还原剂,具有性,氧元素,被,发生反应。
氧化剂,具有性,氧元素,被,发生反应。
一般规律:C +金属氧化物→金属+CO2↑【练习2】你能完成下列化学方程式吗?(1)Fe2O3 + C——_________ +__________; (2) ZnO + C —— __________+ ____________(3)C + CO2———_________2、以H2 + CuO===Cu + H2O为例,找出氧化剂还原剂,发生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的物质?四、当堂反馈1.将一包黑色粉末放入试管中加热,部分变成红色,同时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混浊的气体,这包黑色粉末是()A.氧化铜B.活性炭C.氧化铜和二氧化锰D.氧化铜和木炭粉2有关2 CuO + C 高温2 Cu + CO2↑的反应,说法正确的是A.CuO具有氧化性B.C发生了还原反应C.反应前后氧元素的化合价没有改变D.反应前后固体质量不变3、用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如下图。
(1)酒精灯加灯罩的目的;(2)刚开始预热,试管②中立即产生气泡,但石灰水不变浑浊,原因是;(3)继续加热,观察到石灰水逐渐变浑浊,黑色粉末中出现红色物质。
请你写出带点部分的化学方程式:;(4)停止加热时,应先将导管从试管②中撤出,并用弹簧夹夹紧橡皮管,待试管①冷却后再把试管里的粉末倒出。
这样操作的原因是。
4.氧化合物里的被夺取的反应叫做还原反应。
如在化学反应2CuO+C==== 2Cu+CO2↑中,木炭具有性,作剂;氧化铜是使木炭氧化成二氧化碳的物质,具有性,作剂。
5.现有A、B组成的黑色混合物,按右图进行实验,根据实验回答:A+B 高温气体C+A高温气体E2(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A_________ B___________ C_________ D_________ E_________(2)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已知A、B为两种黑色粉末,D为红色单质,A、B、C、D、E五种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右图,请回答:(1)C的化学式为(2)A中金属元素的化合价是(3)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五、教师点拨氧化反应是指物质与氧的反应,失去氧元素的反应叫还原反应六、教后反思:红色物质D12019-2020学年中考化学模拟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自然科学的发展使我们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
通过化学的学习,你觉得下列情况中不可能实现的是A.通过化学反应使水直接变成汽油B.用点燃闻气味法区分聚乙烯和聚氯乙烯C.用人工的方法合成结晶牛胰岛素D.用高温煅烧法除去氧化钙中的碳酸钙【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水中含有的是氢和氧元素,而汽油中含有碳元素,通过化学反应不可能使水直接变成汽油,选项A错误;B、点燃聚乙烯无刺激性气味,而点燃聚氯乙烯有刺激性气味,现象不同,可以鉴别,选项B正确;C、我国已经成功合成结晶牛胰岛素,可以用人工的方法合成结晶牛胰岛素,选项C正确;D、碳酸钙高温能分解生成氧化钙,可以从氧化钙中除去碳酸钙,选项D正确。
故选A。
2.向盛有足量稀盐酸的烧杯中加入4g含钙元素50%(质量分数)的碳酸钙与氧化钙的固体混合物,使之完全反应。
烧杯中最终增加的质量是A.0.8g B.2g C.1.2g D.2.8g【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化学方程式式:CaCO3+2HCl=CaCl2+H2O+CO2↑,CaO+2HCl=CaCl2+H2O可知,烧杯中最终增加的质量为混合物中钙元素和部分氧元素的质量,即氧化钙的质量。
4.0g含钙元素50%的碳酸钙和氧化钙的固体混合物中,钙元素的质量为:4.0g×50%=2g。
由钙元素的质量,除以氧化钙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可知氧化钙的质量为。
即:2g×5640=2.8g。
故选D。
3.下图为汽车尾气净化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B.图中单质的化学式为O2 C.反应后分子总数减少D.反应后氧原子个数减少【分析】该反应的反应物是NO和CO,生成物是CO2和N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详解】A、该反应的反应物是两种化合物,不是置换反应,错误;B、图中单质的化学式为N2,不正确;C、反应前的分子总数是4,反应后是3,故分子总数减少,正确;D、由方程式可知,反应前后氧原子个数不改变,不正确;故选C。
4.粗盐含有少量的MgCl2,CaCl2,Na2SO4等杂质,为了将杂质除干净,先向粗盐溶液中分别加入过量的①NaOH②Na2CO3③BaCl2溶液,过滤,再加入④稀盐酸使溶液的pH=7将最后所得溶液进行蒸发可得到精盐,加入溶液的先后顺序错误的是()A.②③①④B.③②①④C.①③②④D.③①②④【答案】A【解析】【详解】NaOH去除MgCl2,Na2CO3去除CaCl2,BaCl2去除Na2SO4。
唯一需要确定的顺序是氯化钡需要在碳酸钠之后,因为如果氯化钡靠后,过量的氯化钡无法被去除。
故选A。
5.善于归纳知识,有利于培养素质。
下列知识整理的内容不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化学与安全 B 化学与生活①重金属中毒——喝鲜牛奶、豆浆等解毒②煤气泄漏——关闭气阀、严禁烟火③稀释浓硫酸——先放水后放浓硫酸①除去餐具油污——用洗洁精溶解②鉴别羊毛和合成纤维——点燃后闻气味③钙、铁、镉、砚——微量元素C化学实验数据记录D化学中常见的“三”①用10mL量筒量取7.2mL水②用pH试纸测得苹果汁的pH为3③用托盘天平称取5.6g铁粉①煤、石油、天然气——三大化石燃料②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三大合成材料③分子、原子、离子——构成物质的三种粒子A.A B.B C.C D.D 【答案】BA、①重金属中毒——喝鲜牛奶、豆浆等解毒;②煤气泄漏——关闭气阀、严禁烟火;③稀释浓硫酸——先放水后放浓硫酸,选项完全正确,不符合题意;B、①除去餐具油污可以利用清洁剂乳化,②鉴别羊毛和合成纤维可以点燃后闻气味,羊毛灼烧有烧焦羽毛的气味,而合成纤维没有,③钙不是微量元素,选项不完全正确,符合题意;C、用10 mL量筒量取7.2mL水;用pH试纸测溶液的pH为整数,用pH试纸测得苹果汁的pH为3;用托盘天平称取5.6 g铁粉,选项完全正确,不符合题意;D、①三大化石燃料有:煤、石油、天然气;②三大合成材料有: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③构成物质的三种粒子有:分子、原子、离子,选项完全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三大化石燃料有:煤、石油、天然气;三大合成材料有: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
6.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氮气可用作食品保护气B.按质量计算,空气中含有氮气约78%,氧气约21%C.空气质量报告中所列的空气质量级别越大,空气质量越好D.空气中的CO2气体与雨水结合形成酸雨【答案】A【解析】A、氮气化学性质稳定,可作保护气,正确;B、空气组成中按体积计算,空气中含有氮气约78%,氧气约21%,错误;C、空气质量级别越大,空气质量越差,错误;D、酸雨形成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硫和氮的氧化物,不是二氧化碳,错误。
故选A。
7.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增加了PM2.5和臭氧的浓度监测指标。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PM2.5是指节能减排,将空气中的CO2体积分数控制在2.5%以内B.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C.O3含量的多少与空气质量无关D.O3与O2是同一种物质【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A、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与空气中CO2体积分数无关,选项A不正确;B、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选项B正确;C、高浓度的臭氧会刺激和损害眼睛、呼吸系统等黏膜组织,造成人体健康,O3含量的多少与空气质量有关,选项C不正确;D、O3与O2是氧元素的两种单质,不是同种物质,选项D不正确。
故选B。
8.下列所示实验中都用到了水,有关水的作用的说法错误的是A.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通过水体积变化得出空气中氧气所占体积比B.排水法集气——排尽集气瓶内空气且便于观察C.燃烧的条件——隔绝空气并提供热量D.硫在氧气中燃烧——防止熔融物溅落炸裂瓶底【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A、红磷燃烧,消耗空气中的氧气,待冷却至室温后,打开止水夹,进入集气瓶中的水约占集气瓶容积的五分之一,通过水体积变化得出空气中氧气所占体积比,不符合题意;B、在集气瓶中装满水,可以将集气瓶中的空气排尽,且方便观察氧气的收集情况,不符合题意;C、铜片上的白磷燃烧,水底的白磷不燃烧,水的作用是隔绝空气,铜片上的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这时水的作用是提供热量,使白磷达到燃烧所需的着火点,不符合题意;D、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集气瓶底部的水是为了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硫气体,防止污染空气,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燃烧需要三个条件:(1)可燃物(2)氧气(或空气)(3)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
9.成语是中国历史和文化的“活化石”、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经过千锤百炼而形成的语言文字的精华。
成语言简意赅、意义凝练、形象生动、韵律悠扬。
下列成语描绘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沙里淘金B.炉火纯青C.量体裁衣D.刻舟求剑【答案】B【解析】【详解】A. 沙里淘金,只是将金从泥沙中分离出来,没有新的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B. 炉火纯青涉及到燃料的燃烧,有新的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C. 量体裁衣只有物质形状的改变,没有新的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D. 刻舟求剑只有物质形状的改变,没有新的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
故选B。
10.磷酸镁水泥在建筑中具有广泛应用,为探究磷酸镁水泥在酸碱性溶液中的耐损耗性能,某兴趣小组将其浸泡在不同pH值的溶液中进行观察,实验数据记录如表(损耗率是指水泥损耗的质量占浸泡前总质量的比例)。
由此可知磷酸镁水泥耐损耗性能在()A.酸性溶液中较好B.中性溶液中较好C.碱性溶液中较好D.各溶液中都较好【答案】B【解析】【详解】由表格中的数据可知,磷酸镁水泥在pH=7的溶液中,损耗率最低,溶液的pH>7时,溶液呈碱性;溶液的pH=7时,溶液呈中性;溶液的pH<7,溶液呈酸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