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教案《金刚石石墨和C60》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6.1《金刚石、石墨和C60》教学设计

1.请学生完成课后习题,巩固金刚石、石墨和C60的结构、性质等方面的知识,特别是对同素异形体概念的理解和应用。
2.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收集碳的同素异形体在科技、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并进行简要分析,以提高学生的学以致用能力。
3.针对本节课的实验内容,要求学生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原理、操作步骤、观察现象及分析等,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验操作技能。
3.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准确描述和合理解释的能力。
教学设想:
1.引入生活实例,激发兴趣:通过展示金刚石、石墨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钻石饰品、铅笔芯等,让学生感受到化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创设情境,引导探究:利用多媒体手段,展示金刚石、石墨和C60的微观结构,引导学生观察、比较,自主发现结构特点与物理性质的关系。
4.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热情,激发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勇气。
2.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使学生认识到实验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3.引导学生关注碳的同素异形体在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等方面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7.布置一道实践性作业,要求学生尝试用石墨制作简易电池,并观察其导电性能,培养学生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手能力和实践操作技能。
4.能够运用实验操作技能,进行金刚石、石墨和C60的鉴别。
5.培养学生对碳及其化合物性质的探究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观察、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探索金刚石、石墨和C60的结构与性质。
2.运用比较法、归纳法、演绎法等逻辑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同素异形体的概念及转化。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6.1 金刚石、石墨和C60 教案

《金刚石、石墨和C60》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了解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 知道不同的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同种元素也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
● 初步认识物质的结构与性质、性质与用途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金刚石、石墨的结构、性质和用途的比较,认识物质的结构、性质与用途的关系。
● 通过做铅笔芯的导电实验培养学生动手实验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以碳的单质为载体,引导学生形成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和科学发展无止境的观念。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金刚石、石墨的性质与用途教学难点:使学生初步认识物质的结构与性质、性质与用途的关系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讨论归纳法、实验验证法教学用品教师用品:多媒体及课件学生用品:石墨棒、导线、灯泡及灯泡座、干电池板书设计:金刚石(C)——碳元素组成石墨(C)(两种单质)(一种元素)同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单质。
碳单质物理性质差异大的原因: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课堂小结【口述】由学生根据板书内容口述所学内容。
随堂练习1、下列物质中最硬的是()A、金刚石B、石墨C、C60D、活性炭2、经测定某物质只含一种元素,则该物质不可能是()A、混合物B、纯净物C、单质D、化合物3、下列关于金刚石、石墨和C60的说法正确的是()A、金刚石质软可做铅笔芯B、石墨硬度大,可用来材玻璃C、金刚石、石墨和C60都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D、金刚石、石墨和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4、家用净水器经常用活性炭净水,原因是()A、可作催化剂B、把软水变硬水C、疏松多孔,吸附性强D、无毒5、向一个装有蒸馏水的小烧杯中滴入几滴红墨水,观察到的现象是,如果此时向小烧杯中放入一些活性炭,并用玻璃棒搅拌,稍等片刻后,过滤,又观察到的现象是,这说明活性炭具有能力,这是因为活性炭具有结构。
从这一实验我们能得出的结论是:。
化学《金刚石、石墨和C60》教案

化学《金刚石、石墨和C60》教案化学《金刚石、石墨和C60》教案化学《金刚石、石墨和C60》教案1 教学目的知识与技能1.理解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和用处。
2.知道碳单质的化学性质。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金刚石、石墨和C60中碳原子排列方式的分析^p ,懂得物质构造、性质和用处之间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C60的发现及研究的介绍,学会用开展的目光看问题,树立物质性质决定用处的观点。
教学重难点重点金刚石、石墨和C60中原子排列方式的分析^p 以及碳单质的化学性质。
难点碳跟某些氧化物的反响。
教学工具仪器:金刚石的分子模型、石墨的分子模型、C60的分子模型、玻璃刀、铅笔芯、干电池、石墨电极、导线、灯泡、小锥形瓶、试管(大小各1个)、铁架台、酒精灯、网罩、带导管的塞子、足球药品:红墨水、烘烤过的木炭(活性炭)、木炭粉、CuO粉末、澄清石灰水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我们知道不同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物质,同种元素能组成单质,那么同种元素能否组成不同的物质呢?研究说明,透明的金刚石、灰色的石墨和足球状的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展示玻璃刀、C60的分子模型、铅笔)。
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络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二、推进新课碳的单质1.金刚石师:展示金刚石及模型:生:学生观察金刚石样品后,尝试描绘有关金刚石的物理性质:金刚石是无色透明的固体,呈现正八面体构造。
师:金刚石可以用来切割玻璃、水泥,甚至大理石等建筑材料,制作钻头用于地质钻探、开采石油和打井等。
金刚石是自然界中存在的最硬物质。
2.石墨师:金刚石对光有折射和散射作用,但是同为碳元素组成的石墨,和金刚石相比外表要暗淡许多。
师:展示石墨及模型:师:(1)用手触摸一下石墨,有什么感觉?(2)用石墨在纸上划一下,会有什么现象?生:(1)石墨很软、有滑腻感。
(2)留下深灰色的痕迹。
师:石墨是一种深灰色的有金属光泽而不透明的细鳞片状固体,常用石墨作铅笔芯。
此外,石墨还具有优良的导电性能,用来制作石墨电极。
九年级化学金刚石石墨和C60教案3

九年级化学金刚石石墨和C60教案3教学目标:1.了解金刚石、石墨和C60的结构和性质;2.掌握金刚石、石墨和C60的制备和应用;3.理解碳材料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1.金刚石、石墨和C60的结构和性质;2.金刚石、石墨和C60的制备和应用。
教学难点:1.金刚石、石墨和C60的结构和性质的理解;2.碳材料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的认识。
教学准备:1.课件、幻灯片等教学媒体;2.实验室设备和化学试剂。
教学步骤:Step 1:导入(10分钟)通过提问和展示相关图片,引导学生回忆金刚石、石墨和C60的结构和性质,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Step 2:金刚石的结构和性质(20分钟)1.通过课件或幻灯片,简要介绍金刚石的结构和性质。
重点强调金刚石是由碳原子通过共价键形成的晶格结构。
2.分组讨论:请学生分成小组,讨论金刚石的特点和应用,并就以下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金刚石的硬度和熔点是多少?为什么金刚石能够成为世界上最坚硬的材料之一?-金刚石在哪些方面被广泛应用?能否列举一些实际的例子?3.小组展示和讨论:请每个小组派代表上台展示并讲解他们的讨论结果,并与其他同学进行讨论和交流。
Step 3:石墨的结构和性质(20分钟)1.通过课件或幻灯片,简要介绍石墨的结构和性质。
重点强调石墨是由碳原子通过共价键形成的层状结构。
2.分组讨论:请学生分成小组,讨论石墨的特点和应用,并就以下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石墨的导电性和熔点是多少?为什么石墨能够导电?-石墨在哪些方面被广泛应用?能否列举一些实际的例子?3.小组展示和讨论:请每个小组派代表上台展示并讲解他们的讨论结果,并与其他同学进行讨论和交流。
Step 4:C60的结构和性质(20分钟)1.通过课件或幻灯片,简要介绍C60的结构和性质。
重点强调C60是由六十个碳原子通过共价键形成的球状结构。
2.分组讨论:请学生分成小组,讨论C60的特点和应用,并就以下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C60的导电性和熔点是多少?与金刚石和石墨相比,C60有何特殊之处?-C60在哪些方面被广泛应用?能否列举一些实际的例子?3.小组展示和讨论:请每个小组派代表上台展示并讲解他们的讨论结果,并与其他同学进行讨论和交流。
九年级化学上册金刚石、石墨和C60教案

课题1 金刚石、石墨和C60 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不同元素可以形成不同物质,同种元素也可以形成不同物质;了解金刚石、石墨和C60都是由碳元素形成的单质;(2)了解木炭、活性炭的吸附性2、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金刚石、石墨和C60中碳原子排列方式的分析,懂得物质结构、性质和用途之间的关系;(2)通过木炭、活性炭对红墨水的西服实验,学会用对比实验的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C60、碳钠米管的发现及研究的介绍,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
【教学重点】金刚石、石墨和C60中原子排列方式的分析,物质的结构、性质和用途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物质的结构、性质和用途之间的关系【教材分析】1、创设教学情景;2、联系日常生活;3、联系社会和高科技。
【教学方法】观察-分析-总结实验探究-分析-归纳【课时安排】2课时【教具学具准备】教师用具:1、[实验6-1]所需的有关器材及药品:金刚石、石墨、C60分子模型、玻璃刀、6B铅笔芯、干电池、石墨电极、投影仪、电视媒体、防毒面具、导线、灯泡。
学生用具;(1)仪器;小锥形瓶、试管(大小各1个)、铁架台、酒精灯、网罩、带导管的塞子;(2)药品:红墨水、烘烤过的木炭(活性炭)、木炭粉、Cu()粉末、澄清石灰水。
【教学过程】【引入新课】请同学们将铅笔用铅笔刀削好,并注意环境卫生。
请同学们用小刀将玻璃片割开。
【提问】为什么用小刀割不开玻璃片?谁知道可用什么工具将玻璃片割开?【讨论】为什么玻璃刀能够切割玻璃片?玻璃刀上是一种什么物质?【提问】金刚石有那些性质和用途?【引导】是否想知道更多有关金刚石的知识呢?观看后请填写相关学案。
【播放视频】金刚石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学生动手削铅笔,并将铅笔屑放在一张纸上。
学生们积极行动用小刀割玻璃,并产生议论声。
学生思考后回答:可用玻璃刀将玻璃片割开。
【实验探究】请俩位学生用玻璃刀进行玻璃切割,注意安全,指导操作。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6.1金刚石石墨和C60教学设计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通过展示金刚石、石墨和C60的实物或图片,创设有趣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碳的同素异形体的奥秘。
2.实验探究,培养观察力: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观察金刚石、石墨和C60的物理性质,如导电性、硬度等。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应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引导学生关注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实验操作技能。
2.强调结构、性质和用途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知识体系。
3.鼓励学生提问、发表见解,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4.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重点,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在课后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金刚石、石墨和C60的认识,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请学生绘制金刚石、石墨和C60的结构示意图,并在图中标注出它们的物理性质,如导电性、硬度等。
作业要求:
1.作业内容要规范、清晰,确保每位学生都能独立完成。
2.鼓励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积极思考、提问,提高作业质量。
3.教师要认真批改作业,及时给予反馈,帮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4.学生应按时提交作业,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讲解结构、性质和用途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认识到物质的结构决定其性质,性质决定其用途。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分配一个金刚石、石墨和C60的实物或模型,让学生观察、讨论它们的性质和应用。
2.小组成员通过比较法、归纳法等方法,总结金刚石、石墨和C60的异同,形成小组结论。
3.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总结,澄清学生的疑问。
3.知识讲解,强化理解:针对金刚石、石墨和C60的结构特点、物理性质和应用,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知识体系。同时,通过实例分析,使学生深入理解结构、性质和用途之间的关系。
金刚石石墨和C60教案

第六单元课题1 金刚石、石墨和C60一、教材分析本课题是初中化学第六单元课题一。
碳是重要的化学元素,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前面学习了物质构成的奥秘,使本单元的高度上升了一个新台阶。
本课题包括两部分内容:一部分介绍碳单质,主要介绍了金刚石、石墨、C60、木炭及活性炭的重要物理性质、结构特点和用途;另一部分介绍碳的化学性质,常温下稳定,加热或高温下可以和氧气及某些氧化物等物质起反应。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金刚石、石墨和C60的微观构成、物理性质和用途。
(2)掌握碳单质的化学性质。
2.过程与方法(1)能用变化发展的观点认识碳的单质。
(2)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确定学习化学的志向。
(2)增强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碳单质的化学性质[教学难点]碳跟某些氧化物的反应二、教学理念本课题注重教学情景的创设,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体现出学化学是为了用化学;采用体验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方式,图文并茂,使知识活动化、游戏化,给学生营造自由、宽松、有趣的学习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本节课教师作为组织者和协助者,对学生加以引导、启发、肯定和鼓励。
三、教学过程:[情景设置](教师)化学实验室需要购买活性炭,请大家和我一块进行网上购物去吧!咱们到这个名为卖“炭”翁的商店逛逛去。
本节课的教学课堂就设置在这个商店里。
学生在逛商场的过程中,经过讨论、探究,轻松、愉快的达到各项学习目标。
这种活泼开放的教学环境,给学生以新奇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使学生感到,化学和生活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
[新课讲解](教师)给学生展示商店里面商品的图片:大家看看一号柜台出售的是金刚石类的,有人造的和天然的金刚石,由金刚石打磨而成的光彩夺目、价值连城的钻石,由金刚石制成的用来切割的玻璃刀和钻头。
大家根据金刚石的用途能够推测出它的性质吗?(学生回答)金刚石是透明的正八面体,非常坚硬。
初三化学《金刚石 石墨 和C60》公开课优秀教案(表格式,经典、完美)

归纳总结:1、金刚石物理性质和用途
2、石墨物理性质和用途
提问:为什么同种元素组成的金刚石、石墨物理性质存在差异?
分析:金刚石 石墨性质差异的原因
结论: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介绍:木炭、活性炭、焦炭、炭黑的性质和用途
演示实验:木炭(活性炭)的吸附实验
解析:木炭、活性炭吸附是物理吸附
讨论:物质结构性质用途之间的关系
介绍:神奇的碳单质分子——C60
第三环节:小结
碳元素组成的单质金刚石石墨和C60因为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各物质结构不同,物理性质存在差异,用途也不一样。
学习物质的先后顺序物质组成(构成)——结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用途——制法
第四环节:练习巩固
第五环节:布置作业
教学重点
掌握金刚石、石墨、活性炭、木炭的性质和用途。
理解金刚石、石墨性质差异的原因
教学难点
理解结构、性质、用途三者的关系
教学方法
讲练结合法、探究合作学习
教学媒体
过滤装置等,视频展台
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检查预习情况
第二环节:引入新课:不同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种单质,同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单质吗?
第三环节:学习新课:碳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金刚石 石墨和C60
P112习题第1、2、3、4题。
板书:
一、碳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金刚石、石墨和C60
二、金刚石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三、石墨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四、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差异的原因
五、无定形碳
六、物质结构——性质——用途之间的关系
七、神奇的碳单质分子——C60
初三化学《金刚石石墨和C60》公开课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化学教案《金刚石石墨和C60》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第六单元课题1 金刚石石墨和C60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2)知道碳单质的化学性质。
(3)知道不同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同一种也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
2、过程与方法
(1)会对展示或演示的资料分析、归纳。
(2)能认真观察,并会对现象分析归纳,总结出重要的知识点。
3、情感与价值观
(1)以发展的观点看待碳的单质
(2)树立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的观点。
教学重点:
碳单质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
碳跟某些氧化物的反应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
实验准备:
器材:试管铁架台酒精灯带导管的橡皮塞
药品:炭粉氧化铜粉末澄清石灰水
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情景引入
我们知道不同的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物质,那么,同种元素
可以组成不同物质吗
展示:金刚石、石墨、C60的分子模型。
介绍:金刚石、石墨、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
讲授新课:
一、碳的单质
1、金刚石(C)
阅读课本第104页
小结:
1)、性质:金刚石是无色、透明、正八面体形状的固体,溶点较高,不导电。
2)、用途:刻划玻璃,切割大理石,做钻头和钻石等。
2、石墨(C)
阅读课本第104页
小结:
1)、性质:石墨是一种深灰色、有金属光泽,不透明细磷片状固体,较软,在纸上划过可留下痕迹,耐高温、导电。
2)、用途:可做润滑剂、铅笔芯、电极等。
介绍:木炭
[实验6-1] 木炭的吸附性
现象:红色褪去
原因:木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具有吸附能力。
用途:阅读教材,总结焦炭、炭黑的用途:除臭剂、制油墨等做吸附剂。
讨论: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碳元素组成的,物理性质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差异
讲解:这是因为在金刚石和石墨里碳原子的排列不同。
金刚石
——碳元素组成
石墨
(两种单质)(一种元素)
(1)一种元素可能形成多种不同的单质,由此可知,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才叫单质。
(2)多种单质可能由一种元素组成。
例如:
3、C60
阅读课本第104页
小结:
1)结构:一种由60个碳原子构成的分子,形似足球。
2)用途:应用于材料科学、超导体等方面.
总结:1、列表比较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
2、碳和炭的区别
碳:指碳元素,只用作化学用语,在表示元素和含碳的化合
物时使用。
炭:指具体的物质,如:炭黑、木炭、活性炭等,它们都是
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
二、碳的化学性质(板书)
讨论:我们知道,红磷、白磷都是磷元素组成的,虽然物理性质不同,但其化学性质是相同的。
那么,金刚石、石墨、木炭都是碳元素组成的,虽然物理性质不同,但化学性质是否相同
1、常温下:
引导学生阅读课文上图5-5,说明碳在常温下的稳定性。
讲解:在常温下,碳跟氢气一样,化学性质稳定。
2、点燃或高温的条件下:
1)可燃性
提问:如何证明金刚石、石墨是由碳元素组成的
讲解:可用燃烧的方法,由此可见,碳具有可燃性。
提问:回忆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并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
式。
讲解:当碳燃烧充分时,可生成二氧化碳;
C + O 2 ==== CO 2 当碳燃烧不充分时,生成一氧化碳
C + O 2 ==== CO 2
(联系生活实际讲解。
)
小结:碳跟氢气都具有可燃性,但碳在不同条件下燃烧,其产物不
同。
2)还原性
实验:演示[实验6-2]
装置:与制氧气的装置比较,并纠错,巩固制氧装置。
现象:试管内黑色固体变成红色,有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产
生。
原理:C +2CuO === 2Cu +CO 2
高温 点燃
点燃
讨论:在烧得很旺的炉子里(产生CO2)添上大量的新煤后,温度为什么会降低并且还容易有煤气生成
讲解:C +CO2 === 2CO (吸收热量)
高温
化学反应放出的热能是一种重要的能源,可以直接供人们取暧、
加热,也可以转变为电能、动能等。
作业:新学案
教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