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_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化学_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化学_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能熟练说出二氧化碳的制取原理、收集、检验和验满的方

法,总结出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2、熟记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熟练书写有关化学

方程式;进一步学会实验探究的方法来验证或推论物质的

性质。

二、教学重点:

1.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2.。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三、教学难点:

气体实验室制法的设计思路。

四、教学方法:多媒体辅助法、比较归纳法等

五、教学过程:

六、板书设计

一、二氧化碳的制取:

药品: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

反应原理:CaCO3+2HCl=CaCl2+H2O+CO2↑

装置的选择

二、二氧化碳的性质

化学性质:三不两水

《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学情分析

教学对象为我校九年级一、二、班的学生,两个班学生总体情况较好,思维活跃,班级纪律好,操作能力、协作能力较强,且集体荣

誉感强,他们充满热情和激情,对自己喜欢的事、积极性高。通过前五个单元的学习,学生学习了一些有关二氧化碳的知识点,比如:

二氧化碳可以引起温室效应,二氧化碳的制取的反应原理,仪器的选择,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等有了初步的认识,但学生还不能系统的了解二氧化碳在自然界所起的众多重要作用,所以本节课要引导学生在更高、更深的层次上系统的认识二氧化碳。

这些都是与二氧化碳有关的内容,因此对二氧化碳有了一定的认识,只是对二氧化碳相关综合知识掌握不熟练,而本节课就是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探究二氧化碳的制取,总结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制取纯净气体的处理方法和药品的选择;从二氧化碳的性质中体会性质决定用途,用途反映性质。在做题能力上学生具有一定的分析、归纳的能力;在学习方法上尝试过合作探究的方式自主获得和构建知识。

《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效果分析

通过本节课的复习,回顾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原理,仪器的选择,验满和检验方法,与实验室制取氧气对比记忆,加深学生对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以问题的形式回顾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便于学生记忆和理解。通过三个实验图再次总结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和实验现象。在过程与方法中能通过实验了解控制变量法和对比实验在实验中的具体应用,通过实验观察中的交流,在情感与

态度上,学生通过在两种类型对比实验中真实地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现象,接受“化学实验是与客观事实为基础”的科学思想的熏陶,更体验“做中学”的乐趣。全体学生都积极参与课堂中,课堂气氛非常活跃,现象描述准确;全体学生都能准确描述两个实验的现象,对于相对应的化学方程式大部分学生都能熟练写出。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有95%的同学知道二氧化碳的制法和性质,有80%的同学能准确描述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有70%的同学能准确描述二氧化碳与水、氢氧化钠、氢氧化钙反应的现象和书写反应方程式有40%的同学能用二氧化碳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分析

(一)版本:山东教育出版社《化学》八年级全一册

(二)教材所处地位:

《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是鲁教版八年级全一册化学第六单元的第三节。本节课主要介绍了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本单元是初中较为完整的学习物质制取和物质性质知识体系的一个单元,初步了解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性质,物质的用途反映物质的性质。本节课在全书乃至整个化学学习过程中,所占有的地位十分重要。它是培养

石蕊溶液——澄清的石灰水——

CaCO3和HCl

CO2→

CO2→

学生在实验室制取某种气体时,对药品的选择、装置的设计、实验的方法等思路训练的最佳素材。同时也能使学生对二氧化碳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利用学到化学知识理解和解释相关的化学问题,提高科学素养水平。因此本节课对学生今后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化学基本实验及实验探究能力都有深远的影响。

评测练习

1、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收集方法正确的是()

A.只能用排水法收集B.只能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C.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D.能用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2、(2007·太原市)下列分别是实验室制取、收集、检验二氧化碳并验证其性质的装置图。其中有错误的是()

A B C D

3.(2007·太原)同时进行以下实验,蜡烛火焰最先熄灭的是()

图2-3-19

4.(2006·兰州)郝颖同学在化学课上提出,可用澄清石灰水来检验人的气体是否是二氧化碳气体,就这一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

A.建立假设B.收集证据C.设计实验D.做出结论5.鉴别空气、氧气和二氧化碳三种气体的最简单方法是( )

A.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B.用燃着的木条检验

C.用澄清石灰水检验D.先用带火星的木条再用澄清的石灰水

6.下列对应关系错误

..的是( )

A.氧气——供人呼吸B.二氧化碳——造成酸雨

C.氮气——作保护气D.稀有气体——做电光源

7.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火灾,不会留下任何痕迹而使物品损坏,最适宜的灭火器具是()

A. 高压水枪

B. 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

C. 干粉灭火器

D. 泡沫灭火器

8.在通风不良的教室内上课,由于二氧化碳的含量高,同学们常会感觉面红耳赤,昏昏欲睡。怎样用最简单的方法收集一集气瓶教室内的空气,以便测定其中二氧化碳的含量?

9.地球正在变暖,温室效应的影响越来越大,当前被科学家以为导致“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是地球大气中CO2含量增多,若继续增大CO2含量,后果不堪设想。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要求发达国家限制CO2等温室气体的排放量,控制日趋严重的温室效应。

⑴空气中CO2的正常体积分数是;主要来源是;自然界中能消耗CO2的是作用。

⑵为减少大气中CO2的浓度,我们应提倡使用的能源有( )

A 风能、煤、电能

B 太阳能、煤、潮汐能

C 石油、核能、氢能

D 太阳能、风能、水能

⑶为了减缓温室效应,我们都可以从身边做起,比如等。

10.如图2-3-20所示是实验室制取和检验二氧化碳气体性质

的实验装置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⑴装置甲中装的药品是、。

⑵若装置乙中装的是澄清石灰水,则反应会出现的现象

是。

⑶若丙中装的是紫色石蕊试液,则反应中会出现的现象

是。图2-3-20

⑷若装置丁中放置的是高低不同燃着的蜡烛,根据发生的现象,说明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有,化学性质有。

B组课外提升训练

1.6月5日是世界环境保护日。下列活动(如图2-3-21)对环境造成污染的是( )

图2-3-21

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④

2.“雪碧”是一种无色的碳酸饮料,将少量“雪碧”滴入紫色石蕊试液中,然后再加热,溶液颜色变化是()

A.先变蓝色后变紫色B.变红后颜色不再变化

C.先变无色后变红色D.先变红色再变紫色

3.(2007·苏州)下列有关二氧化碳说法正确的是()

A.二氧化碳可由蜡烛在足量氧气中充分燃烧产生

B.二氧化碳可用燃着的木条鉴定

C.二氧化碳在实验室可以用块状石灰石和浓硫酸反应制备

D.干冰用于制造舞台云雾是因为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4.图2-3-22中有关二氧化碳的实验中,只能证明二氧化碳物理性质的是()

A.B.C.D.

图2-3-22

5.饲养金鱼的人每天都需要用新鲜水换掉鱼缸中的旧水,但如果在缸内放置一些金鱼藻,则可以延长换水时间,其主要原因是()

A.金鱼以金鱼藻为食B.金鱼藻可制造葡萄糖供金鱼食用

C.金鱼藻可吸收水中污物D.金鱼藻可吸收金鱼排放出的CO2,并释放出氧气供金鱼需要的氧气

6.2007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冰川消融,后果堪忧”,我

国的主题为“污染减排与环境友好型社会”,下列与下列各题有关的说法

错误的是( )

A.化石燃料燃烧排放的二氧化硫是导致温室效应的主要物质

B.温室效应是导致地球温度升高的主要因素之一

C.冰川融化,造成海平面上升,给人类生存带来威胁

D.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开发新能源、植树造林等

7.中科院广州化学研究所采用最新的纳米技术,成功地开发了“用二氧化碳制取全降解塑料”的新技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技术有助于减少“白色污染”

B.该技术有助于缓解“温室效应”

C.该技术开辟了利用二氧化碳的新途径

D.全降解塑料是天然材料

8.(2007·四川自贡)某同学利用如图2-3-24所示的A、B、C三个装置连接成一套制取并检验二氧化碳气体的装置。试回答下列问题:

图2-3-24

⑴图中编号仪器的名称是:

①,②;

⑵装置C中的溶液是(填名称);

⑶整套装置连接的正确顺序为(填导管口的字母);

⑷装置A中发生反应用化学符号表示为:。

9.某晚报以《半个西瓜三条人命》为题报道了某农村发生的悲剧:

一个男孩将半个没吃完的西瓜放入自家久未开启过的贮藏蔬菜的菜窖,半个多小时没见男孩出来,父母又先后入菜窖查看,结果无一生还。

⑴贮藏蔬菜的菜窖中含有大量的气体,其产生原因是蔬菜会进行作用。

⑵一家人贸然进入菜窖导致死亡,是因为造成的。

⑶在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干涸的深井或深洞前,必须做试验。

10.如图2-3-25为自然界中碳循环示意图。

⑴海洋能够吸收二氧化碳,其原因之一是二氧化碳可以跟水

反应,请用化学符号写出该反应;

⑵请验证人和动物呼出的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用化学符号

表示):;

⑶请根据图简述二氧化碳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各写出一条

即可):

利:;

弊:。图2-3-25

11.炎热的夏季,你一定想喝一杯冰水解暑。某冷饮店出售一种特制的冰水,由服务员在水中加入一些雪状的物质,该物质一放入水中立即冒出大量气泡,很快就得到一杯清凉可口的冰水,饮用时有碳酸饮料的口感。

⑴请你判断雪状的物质是;

⑵请你设计两个实验分别验证这种物质的成分。(注意按序号填写答案)

操作步骤实验现象

方法一

方法二

12.某化学兴趣小组用图2-3-26所示的装置做有关CO2气体的性质实验:

⑴甲同学将收集满CO2气体的试管倒插入紫色石蕊试液中(见装置A),并轻轻振荡试管。

①描述产生的现象;

②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⑵乙同学挤压装置B中滴管的胶头,使其中的Ca(0H)2溶液滴人烧瓶,并轻轻振荡,系在导气管一端的气球慢慢胀大,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酸的化学性质》课后反思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使我认识到:

1、学生中存在着巨大的潜能

课堂是一个充满奇迹的地方,学生在学习,教师也在学习,二者互动,很多奇迹会在不知不觉间创造出来。通过这节课的教学使我深深地认识到学生无穷的力量,他们在无形间交给了我很多新思想、新想法,促使着我不断进步。在这节课中,对于学生提出的或者我自己提出的问题,我不是直接把正确的答案给他们,而是慢慢地引导学生自己得出答案。遵循着“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让他们真正认识到:原来我也可以做到!

这种教学方法不但是学生自己了解到了自己本身存在的巨大潜能,也使我慢慢地把学生的潜能挖掘出来,增强他们学习化学的信心。

2、要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一直以来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做起事情来就会主动很多,积极很多,学习也不例外。学生一

旦对一门课程有了兴趣,就会不知疲倦的去专研,即使遇

到困难,也会勇敢去面对,坚持不懈的去寻求解决的途径

与方法。因为兴趣是学习的动力。但是,有的同学的这种

学习兴趣是短暂的,在这时候老师要适当的调动跟强化学

生学习兴趣,适时给予鼓励与支持,使学生树立正确自信

心,体验成功的感受,让学生不断去搜索、去创新,不断

进步。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更深入的研究学生、研究教材和教法,力争打造属于自己的高效课堂。

《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课标分析

本节课的《化学课程标准》:

1、能结合实例说明二氧化碳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2、学习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根据《化学课程标准》的要求,

知道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反应原理和仪器的选择,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方法;了解二氧化碳的主要物理性质,熟练掌握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及应用。知道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用途反映其性质。

本节课是训练学生用化学符号表征物质的组成与结构、性质与变化的典型素材,也是训练学生实验技能的典型素材。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