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金刚石石墨和C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6.1《金刚石、石墨和C60》 教学设计、教案

金刚石、石墨和C60(课时一)教学设计说明金刚石、石墨是学生在生活中常听说的物品,活性炭或木炭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所以本课题教学设计中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引导学生“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突出通过实验探究获得物质的性质,体现以知识学习为载体,培养学生学科观念。
教学分析(一)教材分析本课题包括两部分内容:一部分介绍碳单质,主要介绍了金刚石、石墨、C60、木炭及活性炭的重要物理性质、结构特点和用途;另一部分介绍单质碳的化学性质:常温下稳定,加热或高温下可以和氧气及某些氧化物等物质起反应。
前面学习了物质在宏观上是由元素组成的,在微观上是由微粒构成的,本课题引导学生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认识金刚石、石墨和C60,让学生认识物质的多样性与复杂性。
前面已经学习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化学变化,本课题中涉及多个化学方程式,对强化与巩固化学方程式书写有重要意义。
从一开始,教材就逐步向学生渗透“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的化学观念,在本课题中突出了物质的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即通过本课题的学习应该初步建立这一化学观念。
总而言之,前面的内容对本课题起到铺垫作用。
“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的观念对金属、溶液、酸、碱和盐知识的学习有指导意义。
同素异形体是高中化学的内容,因此本课题的学习对学生的后续学习有重要的意义。
(二)学情分析1.学生已对氧气性质有所掌握,已具备基本的实验技能,并且在水的净化学习中已经知道活性炭的吸附性。
比较容易实现从气态非金属到固态非金属单质性质认识的过渡。
2.经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形成由现象推性质、由性质推用途的思维,但对结构与性质的关系还不知道。
3.九年级学生刚接触化学不久,对化学有一定的兴趣,思维比较活跃,但实验的动手、分析能力较弱。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和用途;2.知道不同的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同种元素也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3.了解木炭、活性炭的吸附性及其用途;4.知道碳单质的化学性质;5.认识还原反应,知道还原性的含义;6.能用化学方程式表示简单的化学反应。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课题1 金刚石、石墨和C60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课题1 金刚石、石墨和C60教案【教学课型】新授◆课程目标导航:【教学课题】课题1 金刚石、石墨和C60【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金刚石、石墨、木炭、活性炭的主要物理性质和用途。
(2)知道碳单质的化学性质。
(3)知道C60的分子结构及其发展前景。
2、过程与方法:(1)会对展示或演示的资料分析、归纳(2)培养学生实验设计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树立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的观点。
(2)以发展的观点看待碳的单质。
【教学重点】金刚石、石墨、木炭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教学难点】(1)金刚石和石墨物性差异很大的原因。
(2)碳跟某些氧化物的反应。
【教学准备】教师用具:玻璃片、玻璃刀、6B铅笔、干电池、石墨电极、投影仪、电视媒体、防毒面具、导线、灯泡。
学生用具:玻璃片、铅笔刀、铅笔一只、干电池、导线3根、小灯泡、蜡烛一根、火柴、活性炭、红墨水、烧杯、药匙、注射器(50mL)、棉花。
◆课前预习1.(1)观看教材图6-1金刚石的结构和用途,结合教材内容回答下列问题:①纯净的金刚石是色、形状的固体。
②金刚石的结构图中,若每一个小球代表一个碳原子,请你观察金刚石中每一个碳原子最多与个碳原子相连。
③图片上金刚石的用途分别是和。
其中,金刚石用在玻璃刀刀头上是利用了金刚石的性质。
(2).观察教材图6-2石墨的结构和用途,结合教材内容回答下列问题:①石墨是一种色的,状固体。
②石墨的结构图中,若每一个小球代表一个碳原子。
那么,石墨中每一个碳原子最多与碳原子相连,并且碳原子是排列的。
③说出图中石墨的用途分别是和。
其中做铅笔芯是利用了石墨很,且在纸上划过后会留有色痕迹的性质。
做电极是利用了石墨的性。
2.焦炭、活性炭、木炭和炭黑是碳单质吗?(1)由于它们主要是的微小晶体和少量构成的。
故它们是,而不是单质。
(2)在书写这四种物质的名称时,要写(填“碳”或“炭”)这一个字。
(3)在这四种物质中,和,具有的结构。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6.1 金刚石、石墨和C60 教案

《金刚石、石墨和C60》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了解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 知道不同的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同种元素也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
● 初步认识物质的结构与性质、性质与用途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金刚石、石墨的结构、性质和用途的比较,认识物质的结构、性质与用途的关系。
● 通过做铅笔芯的导电实验培养学生动手实验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以碳的单质为载体,引导学生形成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和科学发展无止境的观念。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金刚石、石墨的性质与用途教学难点:使学生初步认识物质的结构与性质、性质与用途的关系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讨论归纳法、实验验证法教学用品教师用品:多媒体及课件学生用品:石墨棒、导线、灯泡及灯泡座、干电池板书设计:金刚石(C)——碳元素组成石墨(C)(两种单质)(一种元素)同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单质。
碳单质物理性质差异大的原因: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课堂小结【口述】由学生根据板书内容口述所学内容。
随堂练习1、下列物质中最硬的是()A、金刚石B、石墨C、C60D、活性炭2、经测定某物质只含一种元素,则该物质不可能是()A、混合物B、纯净物C、单质D、化合物3、下列关于金刚石、石墨和C60的说法正确的是()A、金刚石质软可做铅笔芯B、石墨硬度大,可用来材玻璃C、金刚石、石墨和C60都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D、金刚石、石墨和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4、家用净水器经常用活性炭净水,原因是()A、可作催化剂B、把软水变硬水C、疏松多孔,吸附性强D、无毒5、向一个装有蒸馏水的小烧杯中滴入几滴红墨水,观察到的现象是,如果此时向小烧杯中放入一些活性炭,并用玻璃棒搅拌,稍等片刻后,过滤,又观察到的现象是,这说明活性炭具有能力,这是因为活性炭具有结构。
从这一实验我们能得出的结论是:。
2017秋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第6单元 课题1 金刚石、石墨和C60

2017秋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第6单元课题1 金刚石、石墨和C60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6单元课题1《金刚石、石墨和C60》是本单元的第一课,主要介绍了金刚石、石墨和C60的结构、性质和用途。
金刚石和石墨是碳的同素异形体,具有不同的物理性质,而C60是一种具有足球烯之称的碳分子,具有特殊的结构和性质。
本节课通过学习这三种物质,让学生了解同素异形体的概念,认识碳的多样性,为后续学习碳的化学性质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对原子、分子、离子等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金刚石、石墨和C60的结构和性质,学生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了解这三种物质的结构、性质和用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金刚石、石墨和C60的结构、性质和用途,认识同素异形体的概念。
2.培养学生观察物质性质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3.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四. 教学重难点1.金刚石、石墨和C60的结构和性质。
2.同素异形体的概念及判断。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金刚石、石墨和C60的结构、性质和用途。
2.利用实验、多媒体等教学手段,生动形象地展示这三种物质的性质和结构。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注重课堂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六. 教学准备1.准备PPT、实验器材(如金刚石、石墨、C60样品等)。
2.设计实验方案,准备实验用品。
3.编写教案,准备教学素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金刚石、石墨和C60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这三种物质有什么共同点?有什么不同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金刚石、石墨和C60的结构、性质和用途。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6.1金刚石石墨和C60教学设计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通过展示金刚石、石墨和C60的实物或图片,创设有趣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碳的同素异形体的奥秘。
2.实验探究,培养观察力: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观察金刚石、石墨和C60的物理性质,如导电性、硬度等。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应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引导学生关注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实验操作技能。
2.强调结构、性质和用途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知识体系。
3.鼓励学生提问、发表见解,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4.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重点,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在课后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金刚石、石墨和C60的认识,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请学生绘制金刚石、石墨和C60的结构示意图,并在图中标注出它们的物理性质,如导电性、硬度等。
作业要求:
1.作业内容要规范、清晰,确保每位学生都能独立完成。
2.鼓励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积极思考、提问,提高作业质量。
3.教师要认真批改作业,及时给予反馈,帮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4.学生应按时提交作业,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讲解结构、性质和用途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认识到物质的结构决定其性质,性质决定其用途。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分配一个金刚石、石墨和C60的实物或模型,让学生观察、讨论它们的性质和应用。
2.小组成员通过比较法、归纳法等方法,总结金刚石、石墨和C60的异同,形成小组结论。
3.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总结,澄清学生的疑问。
3.知识讲解,强化理解:针对金刚石、石墨和C60的结构特点、物理性质和应用,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知识体系。同时,通过实例分析,使学生深入理解结构、性质和用途之间的关系。
初三化学《金刚石 石墨 和C60》公开课优秀教案(表格式,经典、完美)

归纳总结:1、金刚石物理性质和用途
2、石墨物理性质和用途
提问:为什么同种元素组成的金刚石、石墨物理性质存在差异?
分析:金刚石 石墨性质差异的原因
结论: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介绍:木炭、活性炭、焦炭、炭黑的性质和用途
演示实验:木炭(活性炭)的吸附实验
解析:木炭、活性炭吸附是物理吸附
讨论:物质结构性质用途之间的关系
介绍:神奇的碳单质分子——C60
第三环节:小结
碳元素组成的单质金刚石石墨和C60因为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各物质结构不同,物理性质存在差异,用途也不一样。
学习物质的先后顺序物质组成(构成)——结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用途——制法
第四环节:练习巩固
第五环节:布置作业
教学重点
掌握金刚石、石墨、活性炭、木炭的性质和用途。
理解金刚石、石墨性质差异的原因
教学难点
理解结构、性质、用途三者的关系
教学方法
讲练结合法、探究合作学习
教学媒体
过滤装置等,视频展台
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检查预习情况
第二环节:引入新课:不同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种单质,同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单质吗?
第三环节:学习新课:碳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金刚石 石墨和C60
P112习题第1、2、3、4题。
板书:
一、碳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金刚石、石墨和C60
二、金刚石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三、石墨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四、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差异的原因
五、无定形碳
六、物质结构——性质——用途之间的关系
七、神奇的碳单质分子——C60
初三化学《金刚石石墨和C60》公开课教案
九年级化学上册6.1金刚石、石墨和C60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理解碳单质的性质和用途。
教学方法板书设计.几种碳单质的比较物理性质及相应用途达标测评1.下列过程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用木材制活性炭 B.石墨导电 C.木炭使红墨水褪色 D.用木材制筷子2.只含有碳元素的物质()A.一定是金刚石 B.一定是石墨 C.一定是纯净物 D.可能是混合物3.1985年科学家发现了C60的新物质,与此有关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它的1个分子含60个碳原子②它是一种新型化合物③它是混合物④它是单质A.①④ B.②④ C.①② D.③4.点燃一根蜡烛,用冷碟底放在蜡烛火焰上方,一会儿,在碟底收集到炭黑,由此能得出蜡烛的组成中一定含有()A.碳元素 B.氢元素 C.氧元素 D.氢、氧元素5.2003年2月1日,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在空中失事。
有专家分析认为,其原因可能是航天飞机机壳底部的石墨瓦在空中脱落,击中机翼。
航天飞机表面覆盖石墨瓦可以起隔热和保护作用,这主要是因为石墨()A.能导电 B.密度小 C.熔点高、耐高温,化学性质稳定 D.硬度小,有润滑作用6.下列性质中,不属于碳的化学性质的是()A.稳定性B.吸附性C.可燃性D.还原性7.下面关于用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现象的说法中,符合实验事实的是()A、黑色粉末无变化,澄清石灰水变浑浊B、黑色粉逐渐变红色,石灰水无变化C、黑色粉逐渐变红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D、黑色粉末和澄清石灰水都变红色8、我国古代遗留下来的珍贵字画,虽年深日久仍不变色,因为写字绘画时使用的是()A 蓝墨水B 红墨水C 蓝黑墨水D 墨汁教学反思本节课是物质分类(单质、化合物)物质性质等概念的延续,是这些概念的具体事例。
通过对几种碳单质的学习,理解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的关系。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6.1 金刚石、石墨和C60 教案

课题1 金刚石、石墨和C60学习目标:1、能说出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和主要用途。
认识木炭、活性炭的吸附作用2、知道一种元素可以组成多种单质,认识结构与性质、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
学习过程:导入新课:我们知道不同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物质,同一元素能组成单质,那么同种元素能否组成不同物质呢?知识点一:碳的几种单质阅读教材P106~P108完成下列空白2、木炭和活性炭的吸附性。
活性炭用作面具,冰箱剂;自来水中除味讨论:金刚石、石墨和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物理性质为什么存在很大的差别?课堂小结:1.金刚石、石墨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金刚石:无色透明正八面体,用作钻石;自然界中最硬。
用于刻划玻璃切、割大理石.钻头石墨:导电用途:电极;质软用途:制铅笔芯;润滑性用途:高温条件下作润滑剂2.金刚石、石墨物理性质不同的原因: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3、无定形碳的种类:木炭.焦炭.活性炭.炭黑物理性质:木炭.活性炭有吸附性:活性炭用于冰箱除异味;防毒面具;自来水除味。
达标练习:1.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可能是( )A.单质B.化合物C.纯净物D.混合物2.下列关于金刚石和石墨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它们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B.他们都是电的良导体C.金刚石质硬,石墨质软D.他们组成单质的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3、关于C60 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它是一种新型的碳的化合物B、它是一种新型的碳的单质C、它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D、它的相对分子质量是604、家用净水器常用活性炭作净水剂,这是因为活性炭( )A.可作催化剂B.疏松多孔,吸附性强.C.无毒D.可以吸附水中的不洁物质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金刚石与石墨的各种性质都不相同B、铅笔芯是由金属铅制成的,所以能导电C、金刚石是由碳元素组成的,所以能导电D、金刚石是天然物质中最硬的物质6、1999年北约曾用“石墨炸弹”,该炸弹爆炸后释放出大量的纤维状石墨覆盖在发电厂的设备上,使南联盟的高压输电线路短路,这是利用了石墨的什么性质?7、下列各物质的用途是利用了该物质的什么性质1)石墨常用于电池的电极,是因为__ ;2)活性炭可用于防毒面具的滤毒罐里,是因为___ ;3)金刚石可以作钻探机钻头,是因为__ ;4)木炭可以除去房间里的臭味,是因为__ ;5)石墨常用于制造铅笔芯,是因为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
课题1 金刚石、石墨和C60
教学目的;1:了解金刚石、石墨、C60的物理性质,并联系性质了解它们的主要用途。
通过单质的性质学习有关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思想教育:通过对金刚石、石墨和C60的学习,对学生进行共性、个性关系的认识人和学习方法的培养与教育。
2:使学生初步掌握碳的化学性质——稳定性、可燃性、还原性。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思想教育:通过碳与氧在不同条件下反应的产物不同,渗透物质所发生的化学反应既决定于物质本身的性质,又决定于反应条件的学习方法的指导。
重点:金刚石、石墨和C60的重要物性和用途;金刚石和石墨物性差异很大的原因。
碳的化学性质---稳定性、可燃性、还原性
难点:金刚石、石墨和C60的重要物性,碳的化学性质---稳定性、可燃性、还原性
教学过程:
[提问]我们都见过晶莹璀灿的金刚石,也经常使用铅笔、碳棒,冬日里还可用木炭取暖,可你们知道它们各是由什么成份组成的?它们有什么联系吗?
[讲解]铅笔芯、碳棒的主要成份是石墨,金刚石、石墨、木炭,还有活性炭、焦炭等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
这节课主要学习金刚石、石墨及木炭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阅读]课本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
一、金刚石、石墨和C60的成份、物理性质及用途
[讲解]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上的差异决定了用途上的差异。
1.利用金刚石硬度大、耐高温可做钻探机的钻头;利用硬度大,可做玻璃刀;由于金刚石对光有折射散射作用,可做装饰品。
2.利用石墨质软可做铅笔芯;利用石墨滑腻、耐高温,可做耐高温的润滑剂。
3.石墨可导电,可以做电极,又耐高温可做高温电炉的电极。
4.利用石墨传热性能好,并在温度骤然升高时不易炸裂,可做石墨坩埚。
5.利用石墨耐酸碱的耐腐蚀性强,可做化工管道,耐酸槽、耐碱槽等。
[小结]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性质上有如此大的差异是由于二者中碳原子的排列顺序不同,即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
[讲解]在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中,还有一类单质是无定形碳,包括木炭、焦炭、活性炭及炭黑等。
(交待:“炭”与“碳”的不同写法)
下面着重介绍木炭。
[演示]1.将一个装有半瓶带浅红色水的锥形瓶,配上胶塞。
把两块木炭放入带红色的水中后,塞上塞子再摇动锥形瓶,注意观察带红色的水中颜色的变化。
2.把木炭放入盛满NO2气体的锥形瓶,塞好塞子,摇动片刻,观察现象。
再加热锥形瓶,红棕色气体NO2又重出现,说明什么问题。
(讨论实验后,得出结论)
[小结]木炭能吸附红色和棕红色物质,说明木炭具有吸附性,能把大量气体或染料小微粒吸附在其表面。
加热后,红棕色又出现,说明以上过程属于物理变化。
为什么活性炭可用作防毒面具?
木炭、骨炭等的许多用途是它们对于气体或溶解物质吸附性能的利用。
具有高吸附能力的炭称为活性炭。
吸附性是指各种气体、蒸气以及溶液里的溶质被吸在固体或液体物质表面上的现象。
具有吸附性质的物质叫吸附剂,被吸附的物质叫吸附质。
吸附作用实际是吸附剂对吸附质质点的吸引作用。
吸附性能的大小是由吸附剂的性质、吸附剂表面的大小、吸附质的性质和浓度的大小、温度高低而决定的。
因为吸附作用既然是表面作用,所以吸附剂的表
面积愈大、吸附量也愈高。
一定重量物体表面积的大小决定于其粒子的粗细或其孔隙的多寡。
棱长1cm的立方体如分裂为棱长1mm的立方粒子,面积就由6cm2增大为6000m2。
活性炭由于孔性充分发展,1g中的总面积可达7000m2。
故粉末状和多孔性活性炭常有很高的吸附能力。
防毒面具主要分面罩、呼吸管和滤毒罐三部分。
滤毒罐里起主要作用的有活性炭层、化学吸附层和防烟滤层。
在不同滤毒罐里各层排列顺序不尽相同。
活性炭层主要用于吸附毒气。
由于活性炭具有巨大的表面积,吸附能力很强,所以用于防毒面具。
活性炭与防毒面具防毒面具作为一种防御性的保护器具问世几十年来,不仅广泛应用于军事上,而且也是我们科学实验在某险恶环境中从事工作的一个不可缺少的工具。
说起它的诞生,还有一段有趣的故事呢!
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1915年,欧洲各参战国军事力量相差无几,使战争表面上处于相持状态。
德帝国主义为了在军事上取得进展,首先在战场上施放了一种有毒气体--氯气,使英法两国军队吃亏不小。
为了惩罚德军的这种行径,英法两国就以同样的方法"回敬"了德军,一时间整个欧洲战场毒气滚滚,一场化学战就这样开始了。
怎样使自己的士兵不被毒气伤害而更有效地消灭敌人呢?这一严重而又急迫的问题摆在各国军队的指挥者面前。
能否找到一种物质来同时对付多种毒气以减轻士兵的负担而赢得战争的胜利呢?各国化学家都在致力研究。
俄国化学家谢宁斯基首先想到了制糖工业中用来吸附杂质和色素的木炭。
他冒着生命危险进行了实验。
他用装有木炭的布包堵住自己的呼吸道,钻进充满氯气和光气实验室,他的两个助手屏住呼吸守候在门边,只要听见门铃响,说明他们的导师已坚持不住了,应赶快抢救出来,然而铃却迟迟未想响。
"该不是他已经出事了吧?"一个助手已沉不住气了。
"不会的,若是那样,他早该拉铃了。
"另一个与教授共事多年的助手不相信有那回事。
可是,铃,还是一动不动!
正在两位助手都感到害怕而欲打开房门时,门开了,谢宁斯基举着两只被木炭染黑的手高兴地跑出来,"成功了,成功了……"兴奋地与两位助手拥抱成一团。
用活性炭作吸附剂的轻型防毒面具就这样诞生了,它的样子虽说不中看,可是每当敌人施放毒气时,俄国士兵就立即戴上它在毒气中打退敌人的一次次冲锋。
今天的防毒面具和它问世的时候不大一样,它主要由橡皮面罩、呼吸管、滤毒罐三部分组成。
面罩上有眼镜,橡皮管内有两个通道,一根吸气管受入气活瓣的控制,只能吸气不能呼气,另一根呼气管刚好相反,受出气活瓣控制,只供出气而不能吸气。
滤毒罐内有活性炭层、化学吸收层及过滤层。
活性炭主要用于吸附毒气,化学层用来中和毒气,过滤层用多层纱布做成,用于清除空气中的尘埃。
活性炭是碳的另一种形式,它具有多孔性,有很大的内表面,其表面积可以高达2000米2/克。
这个很大的表面积使活性炭可用来吸附液体的或气体的实物。
活性炭可以由各种各样含碳物料制得,这些物料先要进行干馏。
用来吸附气体的活性炭必须具有微孔结构,椰子和其它坚果是制取这类活性炭的最好原料。
活性炭气体吸附剂被用在防毒面具中;它也用在工业生产过程中以回收挥发性溶剂的蒸气和除去气体中的杂质;还可以用来除去办公室、餐馆、剧场等大型空气调节系统中环流空气中的气味;也常用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用于吸附液相中的杂质的活性炭,可用于食品和化学产品加工过程中,被用来精制蔗糖、甜菜糖和玉米糖浆;它也用于城市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的水处理中,以吸附会给水带来讨厌气味和味道的的有害物料和杂质。
木炭可作燃料、黑火药、制铅笔和做吸附剂等。
黑火药爆发时主反应之一是:2KNO3+3C+S点燃K2S+N2↑+3CO2↑
C60分子
C60分子是作为阅读材料出现的。
因此,从教材内容现代化、及时反映化学学科的发展趋势的角度应该介绍碳元素的三种单质:金刚石、石墨和C60。
C60的超导性、C60的命名和C60的潜在应用前景,以及碳单质研究的新进展等资料,这些资料是拓展教师视野的,金刚石、石墨和C60的比较:
物质的组成结构−−−→←−−−定反映物质的性质−−−→←−−−定
反映物质的用途 二:碳的化学性质
复习提问:请写出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化学方程式:常温下:
(讲解)在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稳定(阅读书上图6-6说明碳在常温下的稳定性) 点燃或高温的条件下:
1、可燃性:提问:回忆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并写出相关的化学方程式 讲述:木炭充分燃烧时生成二氧化碳(C + O 2 点燃
CO 2),如氧气不足时,则会生成一氧
化碳(2C+O2点燃2CO)
小结:碳和氢气一样,都具有可燃性,但在不同的条件下,其生成的产物不同
2:还原性演示实验6-7(提醒学生注意观察现象)
讲解:现象是黑色固体变红色,并有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产生
板书:C +CuO 高温Cu+CO 2
讲解:①在该反应中,碳得到氧、被氧化生成二氧化碳,碳是还原剂。
氧化铜失去氧、被还原成铜,是氧化剂 ②单质碳的还原性可用于冶炼金属
焦炭可以把铁从它们的氧化物中还原出来:2C+ Fe 3O 4 高温 3Fe + 2CO 2↑
3: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相互转化及热量变化(讨论)在燃烧的很旺的煤炉里,添上新煤后,温度为什么会降低?且会有煤气产生?讲解:① 炽热的碳还能使二氧化碳还原为一氧
化碳 C+CO 2点燃2CO (吸收热量) ②C+O 2点燃CO 2 (放出热量)
化学变化放出的热量是一种重要的能源,可以供人取暖,也可以转变其他能量。
“碳”是元素的名称,是所有核电荷数为6的原子的总称,元素符号为C 。
常在书写碳元素的单质及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名称时使用。
如碳元素、碳-60、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碳酸钙、碳氢化合物等。
“炭”仅在书写由碳元素组成的无定形碳的名称时使用,如木炭、活性炭、焦炭、炭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