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金刚石石墨和C60练习题
人教版初三化学课题1金刚石、石墨和C60练习题有答案

测试题1 .下列关于金刚石和石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它们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B .它们都是电的良导体C .金刚石质硬,石墨质较软D .它们里面的碳原子排列不同2 .实验测得某物质中只含有碳元素,则这种物质( )A. 一定是金刚石或石墨中的一种B. 一定是木炭或活性炭中的一种C. 一定是碳元素的一种单质D .可能是一种碳单质,也可能是几种碳单质组成的混合物 3 .下列现象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石墨电极导电B .活性炭净化某些气体C .金刚石切割玻璃D .木炭还原氧化铜4 .木炭和活性炭具有很强的吸附性,是由于( )A .它们都是固体B .它们的密度小C .疏松多孔、表面积大D .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5 .(娄底中考)我国古代一些书法家、画家用墨(用炭黑等制成)书写或绘制的字画能够保存 很长时间而不变色,这是因为单质碳具有( )A .可燃性B .还原性C .在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D .吸附性6 .具有保存价值的档案、账本等应用毛笔或注入碳素墨水的钢笔书写。
这是因为墨水中的碳A .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B .被氧化成稳定的物质C .被还原成稳定的物质D .跟纸反应生成稳定物质7 .下列物质的用途,既利用了碳的物理性质又利用了碳的化学性质的是( )A .用焦炭炼钢B .用墨书写或绘制字画8 .化学物质中有一种由多个五边形和六边形组成的形似足球的笼状分子,称为“足球烯”(如右第六单元 课题1金刚石、石墨、 C 60C .用木炭作燃料D .用木炭吸附工业产品里的色素图),化学式为C60。
关于C60的说法正确的是()■••丁工].A.属于单质B.属于混合物]:,士;1C碳元素的化合价为+4 D.足球烯是实心的9. (2012年广西百色)石墨烯(C60)是首个发现的二维空间材料,从石墨材料中剥离制得。
金刚石、石墨、和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下列关于三种碳单质的叙述错误的是()A.都是黑色固体B.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C在氧气中充分燃烧都能生成二氧化碳D.将石墨剥离制成石墨烯发生了物理变化10.下列实验能证明金刚石和石墨是由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的是()A.测量其密度B.测量其熔点C用水溶解D.分别燃烧验证燃烧产物1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金刚石、石墨都是由碳原子构成的,都很硬B.单质碳具有还原性C用活性碳可除去硬水中的氯化钙杂质D.木炭燃烧时吸收大量的热12.下列关于碳的几种单质的组成和用途的说法,错误的是()A.璀灿夺目的天然钻石是由碳元素组成的B.长期未用而难开启的铁锁,可在锁孔中加入少量铅笔芯来作润滑剂C铅笔芯主要是用铅和少量碳粉制成的D.活性炭可作防毒面具的滤毒剂13.纳米材料被誉为21世纪最有前途的新型材料。
金刚石、石墨和C60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金刚石、石墨和C60同步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书写具有保存价值的档案时,规定使用碳素墨水。
其主要原因是()A.白纸黑字,看起来美观 B.常温下,碳单质性质稳定C.其它颜色墨水不便扫描 D.没什么理由,习惯性规定2.下列物质中,硬度最大的是()A.C60B.活性炭C.石墨D.金刚石3.同学们参加考试时,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答题卡,2B铅笔芯的主要成分是()A.铅B.二氧化锰C.黑色油墨D.石墨4.石墨烯是我国前沿新材料的重点发展领域。
它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下列关于碳单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A.金刚石、石墨和足球烯(C60)都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B.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可用来裁玻璃C.木炭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所有物质D.石墨有金属光泽,有导电性,所以是一种金属5.《墨经》记载“立窑烧烟法”的示意图如图所示,瓮中收集的黑烟(主要为炭黑)可用于制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炭黑主要成分是碳的化合物B.黑烟是由松木不完全燃烧产生C.炉膛的进气口大小会影响炭黑产量D.水墨画能长时间保存,体现了常温下碳的稳定性6.下列关于用途的叙述,错误的是()A.用活性炭做冰箱除味剂 B.用活性炭冶炼金属C.用石墨和黏土可制成铅笔芯 D.用石墨可做干电池的电极7.下列关于碳的各种模型(如图)的说法,正确的是()A.由图1可推测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很活泼B.由图2可知一个碳原子的质量为12.01gC.图3中三种物质完全燃烧后的产物相同D.图3中石墨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金刚石,发生的是物理变化8.汽车尾气处理装置能将有毒气体NO和CO进行转化,反应原理为2NO+2CO N2+2CO2,该反应中发生还原反应的物质是()A.NO B.CO C.N2 D.CO29.下列关于金刚石、石墨、C60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它们都是电的良导体 B.石墨质软,可作铅笔芯C.C60是一种新型的单质 D.金刚石硬度大,可切割大理石10.木炭与氧化铜的反应装置如图所示。
课题1 金刚石、石墨和C60 练习题

§6.1 金刚石、石墨和C 60一、基础知识回顾1.碳的单质有_______、_______和_______等,其中_______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_______是最软的矿物之一,金刚石和石墨性质的差异是因为_____ __。
2.C 60分子,形如足球。
它的一个分子是由_____个_____原子构成的,相对分子质量是_ ___。
3. 选用下列物质:①炭黑、②木炭、③活性炭、④焦炭 填(用序号)在有关用途的空格内:冰箱去味剂_______,制墨汁_______,用于冶金工业_______,用来除去食品和工业产品里的色素_______,制造防毒面具里的滤毒罐_______,加入橡胶里增强轮胎的耐磨性_______。
4.最近中国科技大学陈乾旺教授领导的研究组以二氧化碳和金属钠作原料,在440 ℃和800 atm 的条件下,成功合成了金刚石,同时生成氧化钠,首次实现了从二氧化碳到金刚石的逆转变。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1. 关于金刚石和石墨的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它们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B.它们都是电的良导体C.金刚石质硬,石墨质软D.金刚石、石墨里的碳原子排列不同2. 下列几种情况,能证明“金刚石和石墨是由相同元素组成”的是( )A. 它们的熔点相同B. 都不溶于水C. 燃烧后都得同一产物二氧化碳D. 石墨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化为金刚石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B. 吸附是化学变化C. 一种元素只能形成一种单质D. 在一定条件下,石墨可转化为人造金刚石,这个变化是化学变化4.2010年诺贝尔物理奖授予发现石墨烯的开创性研究者。
以石墨为原料,先制备氧化石墨, 再经过热还原制备石墨烯。
石墨烯硬度大,导电性能好,有韧性,可弯曲。
下列关于金刚石、石墨、C 60和石墨烯四种单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将石墨变成石墨烯发生了化学变化B .四种物质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C .四种物质完全燃烧后的产物都是CO 2D .石墨烯是一种新型的有机物5. 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曾用“石墨炸弹”使南联盟的高压输电线短路,这是因为石墨( )A. 质软B. 耐高温C. 具有导电性D. 具有润滑性6.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由其化学性质决定的是( )A.用金刚石做玻璃刀的刀头B. 焦炭用于金属的冶炼C.用石墨做铅笔芯写字D.用钨做电灯泡里的灯丝7.用墨书写的字或绘的画能保存多年不褪色,是由于常温下碳( )A.化学性质不活泼B.具有吸附性C.具有还原性D.具有氧化性8.在2Fe 2O 3+3C 高温4Fe+3CO 2↑反应中,还原剂是( ) A.C B.CO 2C.Fe 2O 3D.Fe9、下列对一些事实的解释错误的是()事实解释A.书写档案规定必须使用碳素墨水碳的化学性质稳定B.石墨能够做电池的电极材料石墨能够导电C.焦炭可以把铁从它的氧化物矿石里还原出来焦炭具有氧化性D.制糖工业中用活性炭来脱色以制白糖活性炭具有吸附性三、探究题1.碳在地壳中的含量不高,但它的化合物数量众多,而且分布极广。
初三化学金刚石、石墨和C60训练题

初三化学金刚石、石墨和C60训练题一、初中化学金刚石石墨和C60选择题1.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部分,其中碳元素部分信息缺失,下列有关该元素认识错误的是A.该元素对应原子的质子数为6B.该元素属于金属元素C.该元素可以组成多种单质D.该元素化学性质与最外层电子数密切相关2.炭雕(主要成分木炭)是一种集观赏、空气净化于一体的工艺品。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炭雕是质轻透明的固体B.炭雕摆放要远离火种C.炭雕艺术品可以长久保存D.炭雕能吸附室内微量的甲醛等有害气体3.金刚石、石墨、C60都是碳的单质,关于它们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②化学性质相似,完全燃烧后都生成二氧化碳③物理性质相似,硬度大④是同一种物质⑤用途有所不同⑥都是黑色固体A.①②⑤B.③④⑤C.①④⑥D.①②④⑤4.根据如图所示实验,不能得到的.....结论是A.CO2不能燃烧B.CO2不支持燃烧C.CO2密度比空气大D.蜡烛燃烧生成CO2和H25.高铁动车与电路连接的是石墨电刷,它没有体现出石墨具有的性质是A.导电性B.还原性C.滑腻感D.稳定性6.下列现象的微观解释中,正确的是()A.氢气和液氢都可以做燃料一一相同物质的分子,其化学性质相同B.用水银温度计测量体温﹣温度升高,分子间隔变大C.水烧开后易把壶盖冲起一﹣温度升高,水分子变大D.金刚石很硬石墨质软﹣一构成物质的原子种类不同7.空气中含量最多,又可以作为焊接金属的保护气的是()A.氧气B.氮气C.二氧化碳D.一氧化碳8.属于活性炭物理性质的是()A.稳定性B.吸附性C.还原性D.可燃性9.下列关于碳及其氧化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都可以将氧化铜还原为铜B.二氧化碳的排放不是导致酸雨的原因C.在室内放一盆澄清石灰水可防止一氧化碳中毒D.铅笔字迹易变模糊是因为常温下石墨化学性质活泼10.下列关于空气及其成分的说法错误的是A.氮气、氩气可以作焊接金属的保护气B.任何物质都能在氧气中燃烧C.煤燃烧排放的SO2、NO2等是产生酸雨的主要成分D.二氧化碳可做大棚温室的气体肥料11.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说法正确的是()A.二氧化碳能够制汽水,是因为二氧化碳极易溶于水B.二氧化碳能做气体肥料,是因为光合作用产生二氧化碳C.二氧化碳能灭火,是因为它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D.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之前,必须做灯火实验,是因为二氧化碳有毒12.金刚石、石墨和C60的化学性质相似,物理性质却有很大差异,其主要原因是()A.构成它们的原子大小不同B.构成它们的原子数目不同C.金刚石、石墨和C60由不同种原子构成D.金刚石、石墨和C60里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13.碳和碳的化合物间的部分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初三化学金刚石、石墨和C60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初三化学金刚石、石墨和C60练习题含答案解析一、初中化学金刚石石墨和C60选择题1.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铅笔芯在纸上画过会留下黑色痕迹,是因为铅笔芯的主要成分石墨很硬B.金刚石、石墨和C60因为构成它们的原子数目不同,导致化学性质相似,物理性质差异很大C.在煤炉上放一壶水就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D.在书写具有保存价值的档案时,规定使用碳素墨水是因为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2.下列图示中物质的用途与相应的性质不相符的是()A.金属的导热性B.燃气的可燃性C.氧气的氧化性D.干冰的升华3.空气中含量最多,又可以作为焊接金属的保护气的是()A.氧气B.氮气C.二氧化碳D.一氧化碳4.石墨烯是一种由碳原子组成的六角型呈蜂巢晶格的二维碳纳米材料,碳纳米管主要是由呈六边形排列的碳原子构成数层到数十层的同轴圆管,它们的微观结构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碳元素只能组成碳纳米管和石墨烯两种单质B.碳纳米管不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C.构成石墨烯的原子间有一定间隔D.构成碳纳米管的原子不再运动5.自来水厂生产流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絮凝剂可使悬浮物沉淀B.过滤池可除去难溶性固体杂质C.活性炭的吸附性是化学性质D.投药的目的是消毒杀菌6.下列关于碳及其氧化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都可以将氧化铜还原为铜B.二氧化碳的排放不是导致酸雨的原因C.在室内放一盆澄清石灰水可防止一氧化碳中毒D.铅笔字迹易变模糊是因为常温下石墨化学性质活泼7.防毒面具的滤毒罐中用来吸附毒气的物质是()A.炭黑B.活性炭C.金刚石D.石墨8.由同种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叫做同素异形体。
下列各组物质属于同素异形体的是()A.冰和干冰B.CO和CO₂C.镁条和镁粉D.氧气和臭氧9.下列物质或方式中的“碳”,主要不是针对碳单质的是A.碳素墨水B.打印碳粉C.低碳生活D.石墨碳棒10.建立宏观与微观的联系是化学常用的思维方式。
中考化学金刚石、石墨和C60测试题附答案

中考化学金刚石、石墨和C60测试题附答案一、初中化学金刚石石墨和C60选择题1.碳和碳的化合物间的部分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由碳酸转化成X一定要在加热条件下进行B.由碳转化为X一定发生的是化合反应C.物质X一定是二氧化碳D.若使一氧化碳转化成X,只能通过一氧化碳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获得2.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不是由其化学性质决定的是()A.氧气用于动植物的呼吸B.盐酸用于除铁锈C.木炭用作燃料D.活性炭用于除去水中异味3.化学上把同种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互称为同素异形体。
下列各组物质互为同素异形体的是A.液氧和氧气B.CO和CO2C.金刚石和石墨D.冰和干冰4.石墨烯是一种由碳原子组成的六角型呈蜂巢晶格的二维碳纳米材料,碳纳米管主要是由呈六边形排列的碳原子构成数层到数十层的同轴圆管,它们的微观结构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碳元素只能组成碳纳米管和石墨烯两种单质B.碳纳米管不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C.构成石墨烯的原子间有一定间隔D.构成碳纳米管的原子不再运动5.自来水厂生产流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絮凝剂可使悬浮物沉淀B.过滤池可除去难溶性固体杂质C.活性炭的吸附性是化学性质D.投药的目的是消毒杀菌6.下列有关物质的变化或应用,描述不正确的是()A.CH4在空气中燃烧是化合反应B.CO2作为气体肥料在农业生产中有广泛应用C.N2充入食品包装袋中可起防腐作用D.CO 有毒且无色无味,使用燃气时要注意室内通风7.下列有关物质用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活性炭:吸附异味B.氯化钠:常见的调味品C.烧碱:改良酸性土壤D.硫酸铜:可用于配农药波尔多液8.属于活性炭物理性质的是()A.稳定性B.吸附性C.还原性D.可燃性9.下列有关碳及其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A.C60表示一个C60分子B.H2CO3中C的化合价为+2价C.一氧化碳可冶炼金属,因其具有氧化性D.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是因为构成它们的原子大小不同10.下列事实与解释相符的是()A.干冰用作制冷剂——干冰是冰B.酸雨是PH<5.6的雨水——二氧化碳是形成酸雨的主要气体C.用炭黑墨汁书写的字经久不变色——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稳定D.制糖工业用活性炭脱色制白糖——活性炭和有色物质反应11.建设美丽盐城。
人教版初三化学金刚石、石墨和C60练习题附答案

人教版初三化学金刚石、石墨和C60练习题附答案一、初中化学金刚石石墨和C60选择题1.关于金刚石、石墨和C60的说法正确的是A.都是黑色固体B.都具有导电性C.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D.燃烧都生成二氧化碳2.下列现象的微观解释中,正确的是()A.氢气和液氢都可以做燃料一一相同物质的分子,其化学性质相同B.用水银温度计测量体温﹣温度升高,分子间隔变大C.水烧开后易把壶盖冲起一﹣温度升高,水分子变大D.金刚石很硬石墨质软﹣一构成物质的原子种类不同3.自来水厂生产流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絮凝剂可使悬浮物沉淀B.过滤池可除去难溶性固体杂质C.活性炭的吸附性是化学性质D.投药的目的是消毒杀菌4.属于活性炭物理性质的是()A.稳定性B.吸附性C.还原性D.可燃性5.下列物质中不属于单质的是()A.钢B.液氧C.金刚石D.C70 6.下列关于空气及其成分的说法错误的是A.氮气、氩气可以作焊接金属的保护气B.任何物质都能在氧气中燃烧C.煤燃烧排放的SO2、NO2等是产生酸雨的主要成分D.二氧化碳可做大棚温室的气体肥料7.化学反应C+H2O 高温H2+CO中的还原剂是A.C B.H2O C.H2D.CO 8.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A.原子排列方式不同B.原子大小不同C.原子种类不同D.原子数目不同9.有关金刚石、石墨、C60的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金刚石、石墨、C60都具有还原性B.石墨有导电性,可制作电极C.C60是由碳原子构成D.金刚石与石墨物理性质不同的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10.一定量的木炭和氧化铜固体混合物受热过程中,某变量Y随加热时间的变化趋势如右图,其中纵坐标Y表示A.碳的质量B.氧化铜的质量C.二氧化碳的质量D.固体中铜元素质量分数11.科学研究发现,金星大气的成分之一是三氧化二碳(C2O3)。
实验证明三氧化二碳的化学性质与一氧化碳相似。
下列关于三氧化二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是一种有毒气体B.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在一定条件下能还原氧化铁D.在O2中充分燃烧的产物是CO212.右图为某同学制作的用浓硫酸催化甲酸(HCOOH)制取CO还原氧化铜的微型实验装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Y型管中发生的反应为:HCOOH H2O+CO↑B.观察到的现象是氧化铜变成了铜,且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此实验装置的主要优点尾气处理有效节能D.眼药水瓶可改用注射器代替13.下列物质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是A.氧化镁B.氧气C.甲烷D.金刚石14.金刚石、石墨、C60都是碳的单质,关于它们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②化学性质相似,完全燃烧后都生成二氧化碳③物理性质相似,硬度大④是同一种物质⑤用途有所不同⑥都是黑色固体A.①②⑤B.③④⑤C.①④⑥D.①②④⑤15.下列关于空气成分的说法错误..的是:A.氧气常用于炼钢、潜水、急救等B.稀有气体可用于闪光灯、霓虹灯等C.氮气常用做食品保护气D.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存在危害人类生存16.下列有关碳单质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B.C60是由60个碳原子构成的单质C.石墨具有优良的导电性能D.活性炭可用作冰箱除味剂17.下列实验均来自初中课本,对其中实验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镁条在空气中燃烧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石墨连接在电路中A.集气瓶内的水面上升约至刻度“1”处B.产生耀眼白光,生成白色固体C.玻璃管内红色粉末变为白色D.灯光亮了A.A B.B C.C D.D18.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A.稀有气体用于霓虹灯 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C.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D.石墨用作电池电极19.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铅笔芯在纸上画过会留下黑色痕迹,是因为铅笔芯的主要成分石墨很硬B.金刚石、石墨和C60因为构成它们的原子数目不同,导致化学性质相似,物理性质差异很大C.在煤炉上放一壶水就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D.在书写具有保存价值的档案时,规定使用碳素墨水是因为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20.下列关于CO和CO2说法正确的是A.CO2能与血液中血红蛋白结合导致中毒B.CO可以作燃料C.用闻气味的方法能够区别CO2和CO D.CO能用于人工降雨21.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由其化学性质决定的是( )A.用石墨做电极B.用氢氧化钙改良酸性土壤C.用石墨粉做润滑剂D.用铁做成铁钉22.下列物质的用途体现其化学性质的是A.干冰作制冷剂 B.汽油洗涤衣物上的油污 C.浓硫酸作干燥剂 D.稀盐酸除铁锈23.据报道,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人员利用钴及其氧化物成功研制一种新型催化剂,可将二氧化碳高效“清洁”地转化成液体,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课题1《金刚石、石墨和C60》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课题1 金刚石、石墨和C60(测试)(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学校:___________ 姓名:班级:得分:一、单选题(12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下列物质或方式中的“碳”,主要不是针对碳单质的是()A.碳素墨水B.打印碳粉C.低碳生活D.石墨碳棒【答案】C【解析】“低碳生活”的理念中的碳是指二氧化碳,不是针对碳单质,故选C2.物质的性质决定了物质的用途,下列物质的用途由其化学性质决定的是()A.氢气充探空气球B.焦炭用于炼铁C.干冰用作人工降雨D.木材可以制作桌椅【答案】B【解析】A、氢气充灌气球,是利用了氢气密度小的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B、焦炭用于炼铁,是利用了焦炭的还原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故选项正确.C、干冰用作人工降雨,是利用了干冰升华时吸热的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D、木材可以制作桌椅,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故选B.3.被誉为“21世纪神奇材料”的石墨烯以其神奇特性承载着人们的无数想象。
石墨烯是从石墨中分离出来的一层或几层碳原子构成的石墨片,用石墨烯和铝合金可制出一种具备特殊性能的烯合金,下列对石墨烯和烯合金的说法错误的是()A.石墨烯在一定条件下能与氧气反应B.石墨烯是一种新型的化合物C.烯合金具有优良的导电性D.烯合金是一种新型材料【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石墨烯由碳原子构成,碳一定条件下可与氧气反应,所以石墨烯在一定条件下能与氧气反应,故正确;B、由题意可知,石墨烯是从石墨中分离出来的单层石墨片,所以,石墨烯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故错误;C、石墨烯与铝合金,研制出一种具备特殊性能的烯合金,依然具有金属的性质,所以具有优良的导电性,故正确;D、烯合金是一种新型材料,故正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
课题1 金刚石、石墨和C60
达标自查
1.下列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石墨导电
B.金刚石切割金属
C.用铅笔写字
D.用焦炭冶炼
2.科学家已证实了有一种具有空心球状结构的N60分子,以下判断不正确的是()。
A.N60和N2都是氮元素的单质
B.N60的相对分子质量是840
C.N60中含有30个氮分子
D.N60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0
3.用墨汁书写的字画经久不褪色,其主要原因是。
4.同一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种单质。
碳单质有、和等,其中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是最软的矿物之一,它们的性质差异是因为,由此可知决定物质的性质。
5.木炭具有较强的吸附性是因为它具有结构,防毒面具是利用活性炭来吸附;制糖工业利用活性炭来吸附;自来水厂用活性炭来吸附。
能力提高
6.当CuO中混有少量碳粉时,可以用下列哪种方法提纯?()。
A.隔绝空气加热混合物
B.在氧气流中加热混合物
C.加足量水搅拌过滤
D.用筛子将碳粉筛去
7.1990年海湾战争引起科威特大量油井燃烧,造成严重的大气污染,据报道,有些地区降了黑雨。
你分析形成黑雨的主要污染物是()。
A.炭黑
B.二氧化碳
C.水蒸气
D.石墨
8、向红热的木炭中通入硫的蒸气,能发生反应生成一种叫二硫化碳的物质,推断这个反应的方程式为。
拓展探究
9.继1985年科学家发现了C60分子后,1991年科学家又发现了一种管状的碳单质——碳纳米管。
请你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在常温下C60分子和碳纳米管的化学性质是否活泼?简要说明理由。
(2)设计一个方案,证明C60分子和碳纳米管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
高温
10.已知碳有如下性质:C + H2O CO + H2,由此推知在火势旺盛的煤炉中湿煤燃烧比干煤燃烧时的火焰将()。
A.更旺
B.不旺
C.熄灭
D.维持不变
11.具体填写(1)~(3)组物质性质不同的原因。
并以此为例,再另写两组实例。
(1)金刚石、石墨、C60:碳原子不同;
(2)H2O和H2O2:分子的不同;
(3)钠原子和氯原子:原子的不同;
(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