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提纲
复习提纲--高二历史选择性必修一二

历史选择性必修1,2知识点总结选择性必修1中国古代史部分1.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➊西周至春秋时期,实行世官制,贵族世代垄断高官,选拔官员的标准是血缘➋战国时期,实行举荐为官和军功爵制,各国鼓励举荐有才能的人为官,或依据军功大小授予官职➌秦朝,实行“以法为教”“以吏为师”,即向官吏学习律令而为官➍汉武帝时期,开始推行察举制,分常科(如孝廉、茂才)和特科(如贤良方正、贤良文学、明经)。
察举制为两汉政权选拔了大批人才➎从曹魏开始,推行九品中正制,中正根据家世、道德和才能将士人分为九等,由吏部授官。
九品中正制将选官权收归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
但随着门阀士族势力的发展,逐渐形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局面➏隋唐时期,科举制确立,以分科考试选拔人才为特点,分为制举和常举。
两宋以后,科举成为选拔官员的主要途径➐明清科举考试分为乡试、会试与殿试三级,考试从四书五经中命题5.中国古代的官员考核➊秦汉时期,实行上计制,地方将户口垦田、钱谷入出、盗贼多少等情况上报中央,称为“上计”。
上计考核的结果是官员赏罚的依据➋隋唐官员考核归属尚书省吏部。
唐朝以品德和才能为标准考核官员,分为九等,依据考核结果确定官员升降➌明朝,实行考满(对官员任职期满的考核)和考察(外地官员的朝觐考察和京官的京察)制度➍清朝,实行考课制度,包括京察和大计,分别考察京官和外省文官6.中国古代监察体系的演变➊秦汉建立了以御史大夫为首的中央监察体系➋汉武帝为加强中央集权,将全国划分为13个州,实行刺史制度,刺史代表皇帝巡行郡国,纠举豪强和郡国守、相的不法行为➌隋唐时期,以御史台为最高监察机构,其长官为御史大夫。
此外,唐太宗将全国分为十道监察区,委派监察官巡回监察➍宋代重要变化是台谏合一,御史拥有了谏官的议事权,谏官拥有了御史的监察权(台谏合一使得谏官和御史两支监察队伍共同监督包括宰相在内的百官,从而进一步强化了皇权)➎元朝,中央设御史台,地方设行御史台、肃政廉访司➏明朝,都察院监察御史负责纠察内外百官,还代皇帝巡按各省。
《思想道德与法治》复习提纲

1.吸收借鉴优秀道德成果
2.法律及其发展历史
3.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4.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5.做新时代的忠诚爱国者
6.依法行使权利与履行义务
7.正确认识人生价值和人生观。
8.二十大报告中:二、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三、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六、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八、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十五、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9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是时代新人。
10.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11.正确认识人的本质及人的价值。
12.正确认识理想信念。
13.做改革创新的生力军。
14.当代中国发展的精神指引。
15.培养社会主义法治思维。
16.坚持马克思主义道德观。
17.因真实可信而具有强大的道义力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复习提纲(详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复习提纲(详细)
一、背景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形成背景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定义和基本要求
二、理论体系
- 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及其核心内容
-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实践要求
三、经济建设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和发展
- 农村改革与农业现代化
- 城镇化进程与城市发展
- “双创”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
四、政治建设
- 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意义
- 依法治国与法治建设
- 党的建设与思想建设
五、文化建设
- 文化自信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 健康的精神文明和道德建设
- 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发扬
六、社会建设
- 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实现
-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和任务
- 社会公平正义的追求与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
七、生态文明建设
- 绿色发展与可持续发展战略
- 生态环境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
八、对外开放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外开放的政策和实践- 一带一路倡议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九、党的领导
- 党的领导地位和作用
- 党的哲学基础和组织原则
- 工程
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和意义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地位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球影响和贡献
以上提纲为复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详细内容,可根据自身学习进度进行合理安排和划分。
复习过程中可以结合具体的案例和政策进行分析和讨论,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解和掌握。
九年级政治复习提纲_九年级政治知识点

九年级政治复习提纲_九年级政治知识点九年级政治复习提纲第一单元富强与创新第一课踏上强国之路1.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的改革开放是怎样促发展的?(1) 逐步确立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形成了多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的新格局。
(2) 逐步建立、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3) 改革开放使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社会劳动、创造社会财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空前高涨。
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已成为社会共识。
2.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腾飞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1)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二大工业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科技、教育、文化等各项事业蓬勃发展。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创造了人类发展史上的伟大奇迹,充分显示了中国力量。
(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就业规模持续扩大,人民收入较快增长,家庭财产稳步增加,城乡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建立和完善,扶贫工作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中国人民通过改革开放过上了幸福生活。
(3) 从“引进来”到“走出去”,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到共建“一带一路”,从应对亚洲金融危机和国际金融危机到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稳定器和动力源,中国已经成为影响世界的重要力量。
3. 中国的腾飞证明了什么道理?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4. 为什么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1) 我国过去40年的快速发展靠的是改革开放,未来发展也必须坚定不移地依靠改革开放。
(2) 进入新时代,在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需要有效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进行新的伟大斗争,向顽瘴痼疾开刀,突破利益固化藩篱,将改革进行到底,开启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征程。
(3)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4) 我国经济发展还面临区域发展不平衡,城镇化水平不高,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等现实挑战。
八年级上册地理复习提纲

地势和地形:我国地形特点: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大。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西部以山地、高原和盆地为主,东部以平原和丘陵为主。
中国地势三级阶梯:第一级阶梯(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第二级阶梯(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第三级阶梯。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征对我国的气候、河流、交通产生的影响:(1)对气候的影响: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向海洋倾斜,有利于海上的湿润气流向我国内陆推进,为我国广大地区带来丰沛的降水。
(2)对河流的影响:西高东低的地势,必然造成我国的大江大河自西向东奔流入海;河流在高一级阶梯向低一级阶梯流动时,落差大,产生巨大水能。
(3)对交通的影响:向东流淌的大河沟通了我国东西的交通,方便了沿海和内陆的联系;阶梯交界处的高大山脉成为我国东西交通上的巨大障碍。
四大高原:青藏高原:世界上最高的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四大盆地:塔里木盆地:我国面积最大的内陆盆地,位于昆仑山与天山之间,其中有我国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准噶尔盆地:我国第二大盆地主要山脉走向:东-西走向:天山山脉――阴山山脉;昆仑山脉――秦岭;南岭东北-西南走向: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长白山脉―武夷山脉;台湾山脉南-北走向:横断山脉西北-东南走向:祁连山脉弧形山脉:喜马拉雅山脉9、气候:受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的影响,我国大多数地区一年内的盛行风向随季节有显著变化,形成了典型的季风气候。
冬季风寒冷干燥,是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大的主要原因之一;夏季风温暖潮湿,形成了我国的雨季。
除青藏高原外,习惯上以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为界,把我国划分为季风区和非季风区主要是降水的差异,主要原因是海陆位置和地形。
我国的气候类型,主要包括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以及高原山地气候,见教材42页。
多特殊天气:主要有寒潮、梅雨、台风、沙尘暴等。
多旱涝灾害。
洪涝是我国发生频繁、损失严重的自然灾害。
高中政治复习提纲(高考必备)

高中政治复习提纲(高考必备)高中政治复提纲(高考必备)
1. 党的基本知识
- 党的性质、纲领、党章
- 党的党员条件、党员教育、党员组织生活制度
- 党的组织体系、党的领导制度
- 作风建设
2. 宪法与法律
- 宪法的基本原则、功能和种类
- 宪法的修改过程和方法
- 法律的概念、特点和地位
- 法律的制定和修法程序
3. 国家机关与政治制度
- 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与职责
- 政府职能与结构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及其代表选举- 参政议政制度和基层民主制度
4. 国家治理与社会问题
-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及其特点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社会保障制度与扶贫政策
5. 民族宗教与区域经济
- 民族政策与民族团结
- 宗教自由与国家的宗教政策
- 区域经济发展与政府支持政策
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和优势
-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施
以上提纲可作为高中政治复习的导航,重点从党的基本知识、宪法与法律、国家机关与政治制度、国家治理与社会问题、民族宗教与区域经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几个方面展开学习与复习。
每个知识点都要详细了解相关的内容,掌握其基本原则、特点和实践意义,以备应对高考。
复习提纲

单项选择题1.C语言程序经过以下哪个步骤操作可以得到同名的.exe文件( C0 )。
A.编辑 B.编译 C.连接 D.执行2.C语言程序的语句结束符为( B )。
A.逗号 B.分号 C.冒号 D.引号3.根据C语言的标识符的命名规则,以下 ( C )是不合法的变量名。
A. YOU B. bov C.5Name D._CHANG_TO4.假设num为int变量,则以下赋值中不正确的是( A )。
A.num=156000 B.num=-3567 C.num=4000 D.num=327675.执行语句int a, b; b=6; a=++b; 后, a、b的值分别是 (D)。
A. 6,6 B.6,7 C. 7,6 D. 7,76.若有说明:int aa[3][4],则下面正确的引用是(C)。
A.aa[2][4] B.aa[1,3] C.aa[2][0] D.aa(2) (3)7.下面程序的执行结果是在屏幕输出( D )。
main(){ int a,b;a=5;b=6;printf(“%d”,a>b?a-b:a+b);}A. 0 B. 1 C.-1 D. 118.下面运算符,不属于双目运算符的是(A)A. ~ B. + C. % D. >=9.下列运算符中优先级最高的是(D)A.< B.+ C.&& D.*10.判断字符型变量ch是否为小写字母的正确表达式是(C)A.’a’<=ch<=’ z’ B.(ch>=’ a’)&(ch<=’z’)C.(ch>=’a’)&&(ch<=’z’) D.(‘a’<=ch)and(‘z’>=ch)11.表达式5>4+4<5*1值是 (B)A. 0 B. 1 C. 2 D.都不对12.参与运算的运算量都必须是整数的运算符是(C)A. + B. / C. % D. >>13.C 语言程序中可以对程序进行注释,注释部分必须用符号( C )括起来。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复习提纲

第一章文学思潮与运动1 简述第一个十年文学创作上的时代品格。
P19-23答:一是理性精神的显现。
自文学革命开始,新文学的先驱者们就主张文学服膺于思想启蒙,注重将文学作为改造社会人生的工具,强调以现代科学与民主的精神去指导新文学的创造。
举例:鲁迅的《呐喊》和《彷徨》。
二是感伤情调的流行。
在新文学第一个十年,笼罩于整个文坛的空气主要是感伤。
举例:冰心的《超人》、许地山的《命命鸟》。
三是个性化的追求。
因为“五四”时期是提倡个性解放,鼓励个性发展的年代,所以写个人的生活,个人的情绪,是普遍的现象。
举例:郭沫若《女神》。
四是多样创作方法的尝试。
现实主义成为“五四”时期乃至是第一个十年最有实力的创作方法。
举例:鲁迅《野草》。
2 论述文学革命的实绩。
P9-10答:1、白话文的全面推广。
“五四”后,各地爱国学生团体纷纷仿效《新青年》、《每周评论》,创办白话周刊。
如《东方杂志》、《小说月报》。
2、是外国文学思潮的广泛涌入和新文学团体的蜂起,呈现出我国历史上空前未有的思想大解放的局面。
3、是文学理论建设取得了初步的成果。
4、创作取得了引人注目的实绩。
如鲁迅发表了《狂人日记》,控诉了封建制度及其伦理道德“吃人”的本质,采用了现代意味的手法与样式。
第二章鲁迅(一)1为什么说《呐喊》与《彷徨》是中国现代小说的成熟之作?答:(一)“表现的深切”—独特的题材、眼光与小说模式。
从题材上看,多采自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并且开创了“表现农民与知识分子”两大现代文学的主要题材。
从眼光上看,主要是关注“病态社会”里知识者与农民的精神“病苦”。
他的眼光在于“绝望的反抗”:对于社会,更是对人自身的反抗。
从小说模式上看,体现在《药》和《故乡》中“看/被看”与“离去—归来—再离去”两大小说情节、结构模式。
(二)“格式的特别’—“创造新形式的先锋”体现在它打破了中国传统小说注重有头有尾、环环相扣的完整故事和依次展开情节的结构方式。
在艺术表现上,作家不是站在第三者的立场上去描述主人的心理状态,而是通过主人公的自由联想、梦幻,直接剖露他的心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胜利油田探井基层干部培训复习题一、固井工艺1、一次注水泥技术2、分级注水泥技术3、筛管顶部注水泥技术4、尾管注水泥技术5、管外封隔器工艺技术6、热采井地锚工艺技术7、内管注水泥工艺技术8、管外注水泥技术9、反循环注水泥技术10、延迟凝固注水泥技术二、固井的目的封隔疏松、易塌、易漏等复杂地层;封隔、油气、水层,防止互相串通;形成油气通道;安装井口装置,控制油气流。
以利于安全钻进和保证油井的长期生产三、井身结构。
它包括下入井内的套管层次、各层套管的尺寸和下入深度四、内管注水泥工艺技术又称“内插法”固井。
对于大直径套管注水泥,由于容积较大,排量受限,在套管内就发生串槽混浆,不能保证固井质量。
套管底部连接一个内管注水泥装置,用底部连接插头的钻杆,插入内管注水泥装置的插座,水泥浆经钻杆进入环形空间完成注水泥作业。
优点:提高顶替效率;防止混浆,提高质量;节约水泥,降低成本;缩短施工时间。
注意:要进行套管浮力计算,采取措施,防止注完水泥浆后套管上浮。
五、筛管顶部注水泥技术为保护裸露的纯油层或开采裂缝性、孔隙性、古潜山、低压漏失油层,在目的层采用筛管完井。
上部用水泥封固。
完井管串采用特殊的工具附件,保证注水泥成功,实现对油层的有效开采。
其管串结构:引鞋+筛管串(或中间加光管)+盲管+管外封隔器+分级箍+套管串+联顶节。
多用于水平井完井。
六、尾管顶部注水泥技术用钻杆通过尾管悬挂器把套管串悬挂在技术套管或上层套管上,然后进行注水泥施工。
是一项风险高、技术复杂、施工难度大、质量要求高的固井作业。
由于可以节约大量的套管和水泥等材料,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
七、管外封隔器封隔技术把管外封隔器连接到套管串中,采用液压胀开封隔器的橡胶部分,达到封隔完井的目的。
目前应用到漏失井、高压井、多套压力层系完井、选择性固井、水泥膨胀封隔完井和其他完井工艺中。
例如:对于高压井、漏失井,管外封隔器加在目的层上部;对于两套压力层系的井,管外封隔器加在两套压力层系中间。
八、热采井地锚工艺技术稠油热采350-400℃的热蒸汽,热应力会引起套管的破坏,在注水泥之前给套管施加一定的拉伸预应力,该预应力在水泥浆凝固以后依然存在,从而可以避免或减少对套管的破坏。
地锚的分类:打捞式和卡壁式。
目前卡壁式有:有机械式套管地锚、双活塞卡壁器、复合式地锚等。
九、外管注水泥工艺技术通过下在套管之间或套管与井壁之间的小钻杆或油管注水泥。
常用于导管或表层套管使水泥返到地面的一种方法。
十、反循环注水泥技术水泥浆从环形空间注入,被顶替的泥浆从套管返出。
主要用于地层严重漏失井。
必须严格控制替入量,防止替空。
十一、延迟凝固注水泥技术在下套管前先把缓凝水泥浆替入井中,再下套管到井底。
优点:形成的水泥环比较均匀。
缺点:施工时间长。
十二、水泥浆体系1、普通水泥浆体系2、正常水泥浆体系3、高密度水泥浆体系4、低密度水泥浆体系5、抗盐水泥浆体系6、防气窜水泥浆体系7、膨胀水泥浆体系8、泡沫水泥浆体系9、MTC水泥浆体系10、塑性水泥浆体系十三、普通水泥浆不同水灰比、不掺入任何外加剂、外掺料的油井水泥浆体系。
一般应用导管、表层和浅井。
十四、常规水泥浆体系加入降失水剂、分散剂等外加剂,根据井底温度和施工时间加入不同比例的缓凝剂,达到高分散低失水易泵送目的的水泥浆体系。
十五、高密度水泥浆体系掺入赤铁矿、钛铁矿、重晶石等加重材料及其它配伍外加剂的水泥浆体系。
常用于泥浆密度高于1.90以上的高压井固井。
常规的加重方法水泥浆密度达到2.4以上时水泥浆开始变的不稳定。
为了保证高密度水泥浆的稳定性,目前普遍采用颗粒级配原理来进行高密度水泥浆的配制。
十六、低密度水泥浆体系掺入漂珠、微硅、般土、粉煤灰等低密度材料及其它配伍外加剂的水泥浆体系。
常用于低压井。
现在已经研究并采用超低密度水泥浆体系,水泥浆密度达到1.05~1.09g/cm3,强度依然很高。
十七、抗盐水泥浆体系钻井过程钻遇盐层、膏层或盐膏层,多采用欠饱和或半饱和盐水泥浆体系,由于氯离子含量高,水泥浆中要加入抗盐外加剂以防止水泥浆污染,保证固井质量。
十八、防气窜水泥浆体系气窜被公认为世界性固井难题,这主要是由于常规水泥浆在塑性状态下无法抵抗外来油气侵扰造成的,气窜被公认为世界性固井难题,这主要是由于常规水泥浆在塑性状态下无法抵抗外来油气侵扰造成的,十九、膨胀水泥浆体系为克服水泥浆的体积收缩和解决油水气侵,在水泥中加入膨胀剂配成的水泥浆体系。
有氢气、氮气和晶格膨胀剂。
由于发气式膨胀剂受压力的影响较大,所以普遍用在浅井中。
目前胜利油田广泛采用晶格膨胀剂来改善二界面的胶结质量,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二十、泡沫水泥浆体系采用化学发泡剂和稳泡剂或用机械的方法充入空气或氮气的水泥浆体系。
具有成本低、密度低、强度高、隔热好等优点。
二十一、矿渣水泥浆体系MTC水泥浆体系:向泥浆中加入某些物质如矿渣和外加伎如激活剂、早强剂、分散剂,使泥浆转化为水泥浆。
它在防漏失、防气窜、提高固井质量、环境保护等方面具有优势。
矿渣水泥浆体系:根据密度要求,把矿渣和水泥按照一定比例干混,加入一定的外加剂配成的水泥浆体系。
钻井固井一体化技术:在泥浆中就加入矿渣和一部分外加剂,水泥中也混入矿渣,利用激活剂来提高第二界面的固井质量。
二十二、塑性水泥浆体系为提高水泥石的抗拉、抗剪和抗冲击性能,防止水泥石的碎裂,在水泥浆中加入增韧剂(也叫增塑剂)。
目前有:高分子聚合物类、纤维类、橡胶类。
应用于小间隙薄水泥环井等,它能够承受钻头、钻杆、射孔等产生的冲击和振动,防止对水泥石的破坏。
二十三、影响固井质量的因素井身结构井身质量长封固段与套管扶中泥浆性能问题水泥浆体系井身结构包括套管层次、下入深度和井眼尺寸与套管尺寸的配合。
井身结构不仅关系到钻井的顺利和产层的保护及产能的维持,更关系到固井质量。
井身结构不合理造成的漏、喷、塌、卡等复杂情况,给固井造成了难以克服的难题。
同一口井存在两套以上压力层系,不下技套“上吐下泻”等等。
井身结构不合理还表现在水泥环的厚度达不到API规定的3/4英寸的最低标准。
6寸钻头下5寸套管,81/2寸钻头下7寸套管,间隙小,无法下扶正器和管外封隔器,套管贴边,很难保证固井质量。
良好的井身质量是保证固井质量的先决条件。
井眼不规则,井径扩大率超标,严重的“糖葫芦”井眼,方位变化大等。
一是影响水泥浆与泥浆的有效顶替,二是易造成固井事故。
为什么有的井钻杆磨坏套管,就是因为井眼轨迹控制不好。
实验和实际都证明井眼扩大率8%--12%较好,不能大于15%,井径扩大率大于15%的井段很难达到紊流顶替,很难实现水泥浆的有效封隔。
•长封固段一是易压漏地层污染油层,二是造成固井蹩泵事故,三是水泥失重易引起窜槽。
特别是有高压层或有两套以上压力层系的井。
更严重的是扶正器与封固段不成正比。
即使是直井不加扶正器套管在井内也不会居中。
对于斜井方位变化大的井和狗腿严重的井更难以居中,很难形成均匀的水泥环。
•长封固段一是易压漏地层污染油层,二是造成固井蹩泵事故,三是水泥失重易引起窜槽。
特别是有高压层或有两套以上压力层系的井。
更严重的是扶正器与封固段不成正比。
即使是直井不加扶正器套管在井内也不会居中。
对于斜井方位变化大的井和狗腿严重的井更难以居中,很难形成均匀的水泥环。
二十四、井身结构设计的主要内容:1、套管层次及各层套管的下深;2、井眼尺寸与各层套管的配合间隙;3、各层套管的水泥返深。
二十五、井身结构设计的依据钻井地质设计。
完井方式和井眼尺寸要求。
邻井实钻资料。
钻井工艺及钻井液技术水平。
井位附近河流河床底部深度、作为饮用水水源的地下水底部深度、地下矿产采掘区开采层深度、开发调整井的注水(汽)层位深度。
钻井技术标准和其它法律、法规的要求。
二十六、表层套管/钻头系列优化方案技术可行性分析①表层套管/钻头系列优化方案符合《钻井手册(甲方)》常规套管/井眼配合尺寸。
钻头、井口工具、固井设备、套管附件、井控装置都有配套的系列产品。
②Φ273.1mm/Φ346.1mm表层套管/钻头系列钻头与套管之间的间隙是36.5mm,与套管柱接箍之间的间隙是24.1mm;Φ244.5mm/Φ311.2mm表层套管/钻头系列钻头与套管之间的间隙是33.35mm,与套管柱接箍之间的间隙是24.1mm,符合标准间隙。
③Φ273.1mm表层套管即使应用12.57mm壁厚套管,最小通径为Φ245.1mm,也能够通过Φ241.3mm的钻头,可满足下入Φ177.8mm和Φ139.7mm油层套管的要求;Φ244.5mm表层套管即使应用11.05mm壁厚套管,最小通径为Φ222.4mm,能够通过Φ215.9mm的钻头,可满足下入Φ139.7mm油层套管的要求。
④Φ273.1mm、Ф244.5 mm表层套管考虑了处理井下复杂情况及事故的要求。
⑤Φ273.1mm、Ф244.5 mm表层套管与Φ339.7mm表层套管相比,强度性能更高。
二十七、胜利油区地层破裂压力梯度特点第四系平原组一般地层破裂压力梯度为1.20~1.40;明化镇组一般地层破裂压力梯度为1.30~1.80;明化镇组、馆陶组、东营组地层孔隙压力梯度一般为1.00~1.20;沙河街组地层压力变化较大。
二十八、Φ273.1mm表层套管应用范围及适用井型①地质环境清楚,没有漏失层、破碎性地层、膏盐层、盐水层和塑性泥岩,不下技术套管的直井、定向井。
②地质环境清楚,没有漏失层、破碎性地层、膏盐层、盐水层和塑性泥岩,不下技术套管、油层套管为Φ139.7mm以下且采用不带稳定器的导向钻具钻进的大斜度定向井(水平位移小于800m)和中曲率半径的水平井(水平井段小于300m)。
二十九、钻井工程设计面临的难题(1)设计依据欠充分、资料误差、匮乏、有些根本就无法取得;(2)现有的装备配套、工具仪器、管材等限制设计选择,更谈不上优选;(3)勘探、开发对钻井要求超出现有的工艺技术水平和成本定额;(4)钻井基础理论、数学模型、设计方法还不能很好地解决错综复杂的实际问题等。
三十、钻井施工面临的技术、管理问题(1)对井下不安全因素的预测、监测、测控难以实现;(2)有效预防、处理井下故障、复杂情况的技术有待研究和开发;(3)装备配套、工具仪器、材料等不完善;(4)施工队伍技术素质、操作水平有待提高;(5)施工安全与经营考核矛盾诱发的短期行为依然存在;(6)技术进步、人才培养、用人机制方面存在思路上的差距等。
三十一、对当前钻井设计、施工中几点做法的看法(1)在装备配套方面不能有效控制浅层气井喷(封井器);(2)表层加封井器设计不合理,不仅不能控制井喷且易造成现场人员错觉;(3)套管头使用解决了环形钢板的缺陷(不密封、不承载、易下沉),但仍存在井控隐患;(4)减小表层直径应考虑地层松软程度、下深和标准套管鞋使用;(5)个别井身结构设计不能适应处理井下故障要求;(6)井控培训、现场应对措施存在一些错误认识和不正确做法,(上述3口井就反映出这方面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