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人教版)高考语文一轮精品复习:对点精练一 鉴赏诗歌的形象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对点精练一 鉴赏诗歌的形象课时作业含答案

古诗鉴赏对点精练一鉴赏诗歌的形象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晚秋夜白居易碧空溶溶月华静,月里愁人吊孤影。
花开残菊傍疏篱,叶下衰桐落寒井。
塞鸿飞急觉秋尽,邻鸡鸣迟知夜永。
凝情不语空所思,风吹白露衣裳冷。
(1)首联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首联描绘了一幅明月高悬、碧空如洗、宁静安谧的环境中,月下人形单影只、愁思萦怀的画面。
(2)这首诗描写了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意象:溶溶的月光、凋残的菊花、疏篱、飘零的桐叶、寒井、急飞的塞鸿、迟鸣的鸡。
(写出四个即可)营造了一种清冷、寂寥的意境。
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清明孙昌胤清明暮春里,怅望北山陲①。
燧火开新焰,桐花发故枝。
沈冥②惭岁物,欢宴阻朋知。
不及林间鸟,迁乔并羽仪。
注①陲:边陲,国境,靠边界的地方。
②沈冥:隐居的人。
诗中借用“林间鸟”这一意象,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本诗借用“林间鸟”这一意象,感叹自己还不如林间的飞鸟快乐,写出了“林间鸟”自由地飞翔,还时不时梳理自己的羽毛的情景,表现了作者为世俗所累,顾及太多而无法达成本心,于是向往自由生活的情感。
3.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清平乐冯延巳雨晴烟晚,绿水新池满。
双燕飞来垂柳院,小阁画帘高卷。
黄昏独倚朱栏,西南新月眉弯。
砌下落花风起,罗衣特地[注]春寒。
注特地:特别。
说说“双燕”这一意象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引发主人公的情思,既有对成双晚归燕子的羡慕,也有只见归燕而不见归人的怨怅。
2019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全考点普查教学课件:第28课-诗歌的形象(共115张PPT)

数学 低段
28
二组题讲透 P274
(1)诗中从哪些地方可看出“隐者”的身份?请简要概括。
数学 低段
解析:
本题考查概括诗中人物身份的具体体现。通读全诗,除了 诗题中明确指出诗中人物为“隐者”外,诗句中并未直接揭示 受访者的“隐士”身份,而是通过环境描写来暗示。一、二句 总写隐者所处的环境,其中首句“城郭休过识者稀”表明隐者 不愿经过城郭,城里也少有人知;第二句“哀猿啼处有柴扉” 写出诗人隐于深山,居室简陋。第三句“沧江白石渔樵路”直 接点明其与渔樵为伍。综上所述,“隐者”身份就非常明显了。
28
二组题讲透 P274
(1)诗中从哪些地方可看出“隐者”的身份?请简要概括。
数学 低段
答案:
城里少有人知;家住深山、居室简陋;与渔樵为伍。 (每点1分,答全得3分) 28
二组题讲透 P274
(2)诗中刻画了怎样的“隐者”形象?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数学 低段
解析:
本题考查概括诗歌的人物形象。诗歌首句“城郭休过识者 稀”,用汉代著名隐者庞公类比所访隐者,说他不入城府,认 识他的人很少,突出了隐者绝意仕进、栖隐山林的心志,与陶 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同出机杼。次句“哀猿啼处 有柴扉”点出隐者居处在猿猴出没的山林中,补足首句之意; 同时“柴扉”说明其居处的简陋。后两句“沧江白石渔樵路, 日暮归来雨满衣”是想象隐者日暮归来的情景。“沧江白石” 既暗示其隐者身份,又象征其品节清白。《楚辞·渔父》中渔 父曾歌:“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 濯吾足。”后世遂以“沧浪”“沧江”“沧洲”等指称隐者居处。
28
二组题讲透 P275
(2)诗中刻画了怎样的“隐者”形象?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诗歌阅读 考点一 鉴赏诗歌的形象教学案-人教版高三全册语文教学案

考点一鉴赏诗歌的形象——教材联想,以本为本筑双基诗歌的形象是指诗歌作品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且寄寓了作者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包括人物形象、事物形象和景物形象。
这些形象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意旨,寄托着复杂的情感,暗示着深刻的哲理。
扣住诗歌形象是鉴赏诗歌,感受诗情、领悟诗意、体会诗境的基本途径。
近年来从考查题型来看,高考主要从4大角度命题:人物形象鉴赏、景物形象鉴赏、事物形象鉴赏、意象含义(内涵)及作用分析。
突破一鉴赏人物形象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分为两类:一是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二是诗歌所刻画的人物形象。
诗歌是诗人主观情感的产物,必然带有诗人的痕迹。
诗人以此表达自己的爱憎、价值观和人生追求。
鉴赏诗歌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就是把我们在阅读这首诗时所感悟和想象的诗人的形象用语言准确形象地描述出来。
在偏重叙事或诗人隐身的诗歌作品中,诗人往往借助笔下塑造的人物或隐喻的人物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对社会的看法、对人生的领悟,或者寄托自己的理想。
高考设题方式一是鉴赏人物形象,二是鉴赏塑造人物形象所用的手法,第二个方面放在“表达技巧”章节讲解。
【迁移拓展】下列教材中的诗句或诗歌,塑造的主要人物形象特征是什么?难酬矢志报国、慷慨愤世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爱恨情长、缠绵悱恻考题示例:透析考题,知能迁移【常见设问】1.(2017·全国卷Ⅱ)本诗首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性格?请加以分析。
2.(2014·某某卷)诗中“陈居士”的形象特点是什么?请结合两首诗加以分析。
3.(2014·某某卷)第二首诗中从哪些地方可看出“隐者”的身份?请简要概括。
【方法指导】鉴赏人物形象“4角度”1.看标题、注释,初步揣摩形象有的诗歌标题有极强的暗示性,对于形象、情感都有提示。
如某某卷《最爱东山晴后雪》,很明显通过标题就可以大体揣测出本诗塑造了一个热爱自然美景的诗人形象。
有的诗歌注释也有暗示性。
如某某卷《劳停驿》(欧阳修)的注释“此诗为欧阳修被贬峡州夷陵令时作。
2019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鉴赏诗歌的形象》规范训练(含答案)

第二元古代诗歌鉴赏第一节鉴赏诗歌的形象鉴赏诗歌的形象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水调歌头平山堂①用东坡韵[南宋]方岳秋雨一何碧,山色倚晴空。
江南江北愁思,分付酒螺红。
芦叶蓬舟千重,菰菜莼羹②一梦,无语寄归鸿。
醉眼渺河洛③,遗恨夕阳中。
洲外,山欲暝,敛眉峰。
人间俯仰陈迹,叹息两仙翁④。
不见当时杨柳,只是从前烟雨,磨灭几英雄。
天地一孤啸,匹马又西风。
【注】①平山堂:在今扬州西北蜀岗上,为欧阳修所建。
②菰菜莼羹:相传张翰在外作官时,见秋风起,想起了家乡的菰菜、莼羹和鲈鱼脍,就辞官归乡。
③河洛:泛指为金兵所占领的广大中原地区。
④两仙翁:指欧阳修和苏轼。
(1)在这首词中,词人写了哪几种“愁”?请简要概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洲外”三句,词人用了什么手法,描绘了一幅什么景象?从“天地一孤啸,匹马又西风”两句中,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词人形象?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①孤独漂泊,思念家乡,令人神伤;②中原未复,山河破碎,令人慨叹;③时光易逝,世事无常,令人感喟;④怀才不遇,功业未成,颇感失意。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精品课件:鉴赏诗歌的形象 (共75张PPT)

围;“宫花”、“红”与“白头宫女”既是比喻,又
是对比,“说玄宗”轻轻一笔,给人以无尽的沉思,
从而生动地刻画出一群令人幽怨的宫女形象。 (他人
形象)
例3 :
寻陆鸿渐不遇
皎然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 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 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注:带郭,意即靠近外城。 问:诗中的陆鸿渐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请简要 分析。 陆鸿渐是一个寄情山水、不以尘事为念的高人逸士形象。 前四句通过对陆鸿渐幽僻、高雅的隐居之地的景物描写,表 现了他的高洁不俗。最后两句通过西邻对陆鸿渐行踪的叙述, 侧面烘托了陆鸿渐的潇洒疏放。作者通过陆鸿渐这一形象的 塑造表现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解读:诗歌的形象,既包括诗歌中的人物形象、事 物形象,也包括融入作者思想感情的景物形象,其 中概括人物形象和景物形象的特点是高考考查的重 点。命题涉及的内容主要包括人物形象、意象、意 境的分析概括等。
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种考查形式:
(1)概括人物形象特点,赏析人物形象的作用。如2017 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Ⅱ第14题中的第15小题,即“本诗 首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性格?请加以分析。”。 (2)概括景物形象特点,赏析景物描写的作用。如2016 年高考全国卷I第8题,即“诗的前四句描写了什么样的景 象?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3)概括画面、意境内容,赏析画面、意境特色。如 2017年高考天津卷第14题,即“第二联描绘了怎样的画 面?”
答:第一句“少小离家”与“老大回”在句中自 对,揭示出离家之久;第二句以“鬓毛衰”从外貌具 体写出了“老大”之态,并以不变的乡音映衬,这样 就写出了久客他乡的作者形象。也为下两句作了铺垫 。 (自我形象)
例2: 《行宫》元稹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一讲鉴赏诗歌的形象课件

三、古代诗歌中常见的意象 意象是诗歌艺术的精灵,是诗歌中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 的客观物象。在我国古典诗歌漫长的历程中,形成了很多传 统的意象,它们蕴含的意义基本上是固定的。如果我们熟悉 了这些意象,会给鉴赏诗歌带来很大帮助。
或表达依依不舍之情,或叙写别后的思念 (1)杨柳它源于《诗经· 小雅· 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 思,雨雪霏霏”,杨柳的依依之态和惜别的依依之情融合在一起。 “柳”与“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 依惜别的深情,以至许多文人用它来传达怨别、怀远等情思。如柳 永《雨霖铃》词中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等。 (2)长亭。古代路旁置有亭子,供行旅停息休憩或饯别送行。在古诗 词中,它成为一个蕴含着依依惜别之情的意象。如柳永《雨霖铃》 中的“寒蝉凄切,对长亭晚”等。 (3)南浦。南浦多见于南方水路送别的诗词中,如唐代白居易《南浦 别》中的“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等。 (4)酒。酒在排解愁绪之外,还饱含着深深的祝福。将美酒和离情 联系在一起的诗词多不胜举,如王维的《渭城曲》中的“劝君更尽 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白居易《琵琶行》中的“醉不成欢惨 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等,都是以酒抒写别离之情。
人王冕《墨梅》诗“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也是以 冰清玉洁的梅花来写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品质,言浅而意深。
或托物显示高洁的品质,或抒发感慨
(3)松柏。《论语·子罕》中说:“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作者赞扬松柏的耐寒,来歌颂坚贞不屈的人格,形象鲜明,意境深 远,启迪了后世文人无尽的诗情画意。如三国刘桢《赠从弟》:“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唐人李白《赠书侍御黄裳》: “愿 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韦黄裳一向谄媚权贵,李白写诗规劝他, 希望他做一个正直的人。 (4)竹。亭亭玉立,挺拔多姿,以其“遭霜雪而不凋,历四 时而常 茂”的品格,赢得古今诗人的喜爱和称颂。郑板 桥一生咏竹画竹, 留下了很多咏竹佳句,如“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 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赞美了立于岩石之中的翠竹坚 定顽强、不屈不挠的风骨和不畏逆境、蒸蒸日上的禀性。
高考语文复习鉴诗赏歌形象共44页文档

• 【答案】 (1)形象:嫩竹新出,竹影阴 凉;雨洗竹净,风送竹香。
• (2)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和评价诗歌 的思想内容的能力。“色侵书帙晚”一句是 描写竹影的,句中“侵”与“晚”最具特色,“ 侵”写出竹影随光线移动逐渐扩大之态,“ 晚”也是侧重于Ev光alu线at之ion暗o,nly是. 竹影使人产
eated w生ith的A错sp觉ose。.Slides for .NET 3.5 Client Profile 5.2.0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解析】 (1)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 的能力。前三联,都是描写竹子的形象的 ,首联写嫩绿的新竹有一半还包着笋壳, 新长出的竹梢才高出墙头,表现嫩竹新出 之态;颔联写E翠val竹ua的tio影n o子nl投y.映在书上,使
• (2)翠竹的影子投映在书上,使人感到光 线暗了下来。“侵”字写出了竹影移动扩大 的渐进过程。E“v晚alu”字ati则on写on出ly了. 竹阴给人带
eated w来ith的A时sp间ose错.S觉lid。es for .NET 3.5 Client Profile 5.2.0 • (3)C示op例y一rig:ht 要20尊19重-20天19性A,sp顺os应e P自ty然L。td.
eated with Aspose第.S一lEidv节easlufoarti鉴o.Nn赏EoTn形l3y..象5 Client Profile 5.2.0
2019届高三一轮复习鉴赏诗歌的形象课件49张

2020/11/29
24
2019届高三一轮复习鉴赏诗歌的形象课件49张
题型三 鉴赏事物形象
事物形象,多指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这些物象有的带有诗 人的主观色彩,有的通过诗人人格化的描,曲折地表现诗人 的品格和思想感情。高考设题的角度一是物象的特征,二 是物象所寄托的思想感情。
2020/11/29
2020/11/29
18
2019届高三一轮复习鉴赏诗歌的形象课件49张
(二)技法点拨
鉴赏景物形象3步法
2020/11/29
19
2019届高三一轮复习鉴赏诗歌的形象课件49张
答意境(画面)特点,要注意参照以下专业术语:
豪放类 清幽类 伤感类 婉约类 超脱类 华美类
雄浑开阔、雄奇瑰丽、浩瀚辽阔、广袤高远、旷达洒脱 清新明丽、宁静恬淡、淡雅闲适、和谐静谧、恬静优美 凄清冷寂、孤寂冷清、哀怨低沉、凄惨萧条、苍凉悲壮 缠绵悱恻、哀婉动人、委婉含蓄、蕴藉风流、朦胧缥缈 超脱世俗、远离尘嚣、高雅脱俗、超凡脱尘、风致雅洁 富丽堂皇、华美绚丽、华妙艳丽、瑰丽神奇、色彩斑斓
[例2] (2017·天津高考)阅读下面的宋诗,按要求作答。 太湖恬亭 [宋]王安石
槛临溪上绿阴围,溪岸高低入翠微。 日落断桥人独立,水涵幽树鸟相依。 清游始觉心无累,静处谁知世有机。 更待夜深同徙倚[注],秋风斜月钓舟归。 [注] 徙倚:徘徊,流连不去。 第二联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2020/11/29
2020/11/29
11
2019届高三一轮复习鉴赏诗歌的形象课件49张
解析:回答这个问题,可以分为三步:
第一步,确定诗歌意象。首先找出诗歌中描写的人、事、景、物
等,然后确定哪些内容体现了诗人情感,确定诗歌使用的意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鉴赏
对点精练一鉴赏诗歌的形象
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晚秋夜
白居易
碧空溶溶月华静,月里愁人吊孤影。
花开残菊傍疏篱,叶下衰桐落寒井。
塞鸿飞急觉秋尽,邻鸡鸣迟知夜永。
凝情不语空所思,风吹白露衣裳冷。
(1)首联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首联描绘了一幅明月高悬、碧空如洗、宁静安谧的环境中,月下人形单影只、愁思萦怀的画面。
(2)这首诗描写了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意象:溶溶的月光、凋残的菊花、疏篱、飘零的桐叶、寒井、急飞的塞鸿、迟鸣的鸡。
(写出四个即可)
营造了一种清冷、寂寥的意境。
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清明
孙昌胤
清明暮春里,怅望北山陲①。
燧火开新焰,桐花发故枝。
沈冥②惭岁物,欢宴阻朋知。
不及林间鸟,迁乔并羽仪。
注①陲:边陲,国境,靠边界的地方。
②沈冥:隐居的人。
诗中借用“林间鸟”这一意象,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本诗借用“林间鸟”这一意象,感叹自己还不如林间的飞鸟快乐,写出了“林间鸟”自由地飞翔,还时不时梳理自己的羽毛的情景,表现了作者为世俗所累,顾及太多而无法达
成本心,于是向往自由生活的情感。
3.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清平乐
冯延巳
雨晴烟晚,绿水新池满。
双燕飞来垂柳院,小阁画帘高卷。
黄昏独倚朱栏,西南新月眉弯。
砌下落花风起,罗衣特地[注]春寒。
注特地:特别。
说说“双燕”这一意象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引发主人公的情思,既有对成双晚归燕子的羡慕,也有只见归燕而不见归人的怨怅。
与下片“独倚”呼应,衬托其孤独感。
4.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感遇十二首(其七)[注]
张九龄
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
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
可以荐嘉客,奈何阻重深。
运命唯所遇,循环不可寻。
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
注诗人作此诗时正值李林甫得势,正直之臣备受排挤。
(1)诗中“丹橘”具有哪些内在特征?用自己的话概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不以岁寒而变节,只求贡献于人,荫庇他人。
(2)简要分析诗中“桃李”这一意象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诗中的“桃李”作为“丹橘”的对立面出现,影射当时当权得势的小人。
5.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雨夜眠①
白居易
凉冷三秋夜,安闲一老翁。
卧迟灯灭后,睡美雨声中。
灰宿温甁②火,香添暖被笼。
晓晴寒未起,霜叶满阶红。
注①这首诗大约创作于大和元年(832)秋,是白居易任河南尹时所作。
此时诗人已六十多
岁,体衰多病,官务清闲,亲密的诗友元稹也已经谢世。
②瓶:烤火用的烘瓶。
这首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老翁形象?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安闲清静的老翁形象。
颔联“卧迟”写老翁年老瞌睡少,不喜早睡;窗外秋雨淅沥,屋内“老翁”却安然“睡美”,正说明他心无所虑,具有闲适的情怀。
②年老体衰的老翁形象。
颈联燃料经夜化为灰烬,夜已过去,老翁却“香添暖被笼”,打算继续睡,体现了老翁的体衰闲散。
③孤寂淡泊的老翁形象。
尾联老翁“晓晴”时仍未起,漫不经心地看满阶红霜叶,突出了老翁的闲散无事、孤寂淡泊。
6.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山亭柳·赠歌者①
晏殊
家住西秦,赌博②艺随身。
花柳③上,斗尖新。
偶学念奴声调,有时高遏行云。
蜀锦缠头无数,不负辛勤。
数年来往咸京道,残杯冷炙漫④销魂。
衷肠事,托何人?若有知音见采,不辞遍唱《阳春》。
一曲当筵落泪,重掩罗巾。
注①这首词作于晏殊知永兴军任上,此时晏殊年过六十,被贬官多年。
②博:众多,丰富。
③花柳:泛指一切歌舞技巧。
④漫:枉,徒然。
全词塑造了一个怎样的歌者形象?以上片为例,说说是如何塑造歌者形象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这首词塑造了一位技艺高超(多才多艺)、年轻时受人追捧,年老色衰之后境遇凄冷失意悲伤的歌女形象。
(2)运用正面描写(直接描写)与侧面描写(间接描写)相结合的手法来写。
“家住西秦,赌博艺随身”直接描写突出歌者的多才多艺。
“花柳上,斗尖新”,在各种竞赛中出类拔萃,表现歌者对技艺的追求。
“偶学念奴声调,有时高遏行云”突出其高亢美妙的歌声。
“蜀锦缠头无数”是侧面描写,通过观众对她的赞赏,写出她技艺的高超。
7.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上李邕①
李白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世人见我恒殊调,闻余大言皆冷笑。
宣父②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注①李邕:曾任渝州刺史。
李白游渝州时谒见李邕,因不拘俗礼,使李邕不悦,对李白颇为怠慢。
李白临别寄赠诗,以抒心志。
②宣父:唐朝统治者给孔子的封号。
(1)前四句描绘“大鹏”运用了什么手法,写出了什么样的形象?李白笔下的“大鹏”与庄子
《逍遥游》中的“大鹏”,象征意义有何不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运用夸张(或“想象”)的手法,写出了一只风起而飞,直上九天;风歇而落,震荡沧海的大鹏。
庄子《逍遥游》中的“大鹏”是逍遥自由的象征,李白笔下的“大鹏”是自信进取的象征。
(2)最后两句,李白用孔子“后生可畏”的典故,表达了什么意思?有何用意?体现了李白什么样的个性?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最后两句意为孔老夫子尚且觉得后生可畏,你李邕难道比圣人还要高明?所以你李邕千万不可轻视年轻人呀!②这两句既是对李邕的揶揄讽刺,也是对李邕轻慢态度的回敬。
③最后两句体现了李白高度自信、傲视权贵(或“桀骜不驯”)的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