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歌教学之我见
古典诗歌教学之我见

抚顺
130 0 0) 1
筒 、 角 象 征 边 塞 生 活 … …要 引 导 学 生 抓 住 这 些 景 物 , 号
发挥 想 象 , 勒 画面 , 会 意 境 , 而理 解作 者 的感 情 。 勾 体 从 比如 , 者 在执 教 马致 远 的 《 净沙 ・ 思》 , 导学 笔 天 秋 时 引 生抓住“ 藤 、 树 、 鸦 、 桥 、 水 、 家 、 道 、 枯 老 昏 小 流 人 古 西 风 、 马 、 阳 ” 象 画 面 。学 生 描 绘 道 : 在 那 个 秋 风 萧 瘦 夕 想 “ 瑟 的 傍 晚 , 我 ’在 落 日的 残 照 里 骑 着 枯 瘦 的 老 马 踽 踽 ‘ 前 行 。老 树 摇 摆 着 枯 朽 的 藤 条 , 鸦 声 声 悲 啼 啼 得 人 心 乌 碎 。潺 潺 的 流 水 , 弯 的 小 桥 , 暖 的 人 家 , 是 那 不 是 弯 暖 可 ‘ ’ 家 。今 宵 ‘ ’ 宿 何 处 ?哎 , 迹 天 涯 。” 然 学 我 的 我 寄 浪 虽 生 的 描 绘 并 不 精 彩 ,但 见 他 已 经 体 会 了那 种 悲 凉 的 意 境 , 受 到 了作 者 的 羁 旅 之 思 。 感 2分 析 用 典 和 修 辞 , 会 情 感 . 体 初 中 教 材 所 选 的 古 诗 词 中 ,运 用 典 故 和 修 辞 方 法 来 表 情 达 意 的 范 例 很 多 , 有 仔 细 分 析 、 会 这 些 语 句 只 体 的表达 效果 , 能准确 理解 作品 主题 。 才 比 如 , 白 的 “ 来 垂 钓 碧 溪 上 , 复 乘 舟 梦 日边 ” 李 l 忽
絮 ” 喻 国 势 如 同 风 中柳 絮 一 般 十 分 危 急 , “ 打 萍 ” 比 以 雨 来 自喻 自己 家 破 人 亡 的 凄 凉 状 态 。 浮 萍 本 就 是 孤 苦 无 依 的象 征 , 诗人 又在 “ ” 上 加入 “ 打 ” 字 , 更 而 萍 字 雨 二 就 显 凄 苦 。 “ 飘 絮 ” “ 打 萍 ” 两 者 在 一 起 写 出 了 国 风 和 雨 这 破 家亡 的凄 凉境 遇。 3体 会 直 抒 胸 臆 的 句 子 , 解 主 题 . 理 古 典 诗 歌常 常 运 用 直抒 胸 臆 的句 子 来 点 明 主题 、 深 化 主 题 , 为 关 键 句 子 , 有 准 确 领 会 这 些 句 子 的 内 成 只
古典诗歌教学之我见

吴玉梅古典诗歌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一篇篇古典诗歌闪耀着情感的智慧的光辉,对滋润学生心灵,陶冶学生情操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但由于古典诗歌距离学生时代久远,再加上传统教学中“字字解释、句句翻译”的教学法,大大破坏了诗歌的美,使充满灵性的古典诗歌变得索然寡味,毫无生机,那么如何在课堂上进行行之有效的诗歌教学呢?一、兴趣引路法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正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在教学时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典故、趣闻、轶事来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在教李清照《醉花阴》这首词时,笔者首先向学生介绍了李清照和他丈夫赵明诚打赌的故事:李清照写了这首《醉花阴》,寄给他的丈夫赵明诚,赵明诚觉得词写得太好了,自己写的不如妻子,但他不甘心,于是赵明诚废寝忘食想了三天三夜,写了十五首词,把李清照的《醉花阴》混杂在这十五首词中,然后拿给朋友看,要朋友评选哪首写得最好,朋友欣赏了半天,说道:“只有莫道不销魂三句绝佳。
”学生听了这个故事都发出会心的微笑,并对这首词产生了兴趣和期待,从而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该词的主动性,课堂效果显著。
二、创设意境法意境是中国古代美学的一个重要概念,它主要是指作家的主观情思和所描写的富于特征性的客观景物浑融契合而形成的艺术境界和氛围。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欣赏诗歌的意境,把握诗歌所展示的内在意蕴。
1.意境再现法占典诗歌有着优美的意境,比如在《天净沙秋思》教学中,笔者引导学生首先找出全诗的意象,总计五句二十八字,一共描写了九个事物,也就是九个意象。
那么这九个意象是怎样串联起来的?学生通过思考得出:是用一种情即游子的羁旅愁情作为线索把它们串起来的。
笔者又进一步地启发:这九个意象通过情感的串联,就组成一幅非常美的图画,也就是本诗的意境。
请同学们用自己优美的语言,把本诗的意境再现出来。
这样学生便从中感受到一种巨大的艺术享受。
如果在教学中,我们只是简单地翻译一下了事,那么这道精神大餐,无疑就变成白开水一杯。
古诗词教学之我见

2 0 1 5・ 1 珏 丈 天
文 言叉教 又 言文教 孕 学
高 中 威语 教
史 俊 英
中国汉字 文 化源远 流 长 、 璀 璨夺 目, 成 语 乃 汉 字文 化之 精 髓 、 语 言 艺 术 之 瑰 宝 。成 语 是 学 生 语 言素养 体 现 之 一 , 也 是 高 中教学 的一 个 重 点 和难 点 。那 么如何 突破 这个 重点 难点 呢 ?
可 以用 与新 课 密切 相 关 的 旧知 识 , 为 学 生 学 习
法被忽视 , 情感态度价值观被生硬移植。如何
走 出古诗 词教 学 的尴 尬 状 态 , 下 面 笔者 谈 谈 改 进 古 诗词 教学 的一 些见 解 与做 法 。
一
新知 做铺 垫 , 巧妙引渡。比如在教 《 春江花 月 夜》 时, 可 以让 学 生 回顾 与月 相 关 的 诗 句 , 一起 去领 略张 若虚 笔下 那轮 明月 的光 华 。
、
审美 品鉴 。 激 发 兴趣
成语 以形 式简 洁 , 意 义精辟 、 深刻 为其最 大 特征 。在成 语 意 义 阐释 的背 后 , 有 着 或 寓 意 深 刻、 或 发人 深省 的动 人 故 事 , 诸如神话传说 、 寓 言故 事 、 历 史人 物 等 。人 有喜 欢故 事 的天性 , 所 以语 文教 师应 从 审美 的层 面 , 让 学 生来 品鉴 成 语, 这 样会 起 到事半 功倍 的效 果 。 例 如把 成 语 学 习 兴 趣 的 激 发 和 《 三 国演 及 欲求 出路 而不 得 的痛 苦 。再 如诗 歌意象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往 往 是 理解作 者 思想 感 情 的关 键 , 可 以适 时 补 充 相
2 .营造 情 感氛 围
小学古诗词教学策略之我见

小学古诗词教学策略之我见一、注重情感体验古诗词以其优美的语言、深刻的思想和精致的意境深受人们喜爱。
在小学古诗词教学中,我认为首先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
古诗词的意境和情感表达,往往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感受能力和情感经验。
我在教学过程中,会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感受来引导学生阅读和理解古诗词。
在教学《静夜思》时,我会让学生想象一个安静的夜晚,感受月光的明亮和孤寂的氛围,从而更好地理解诗中表达的思想和情感。
二、启发学生思考古诗词之所以能够流传至今,并被人们喜爱,是因为诗中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和哲理。
所以在小学古诗词教学中,我会注重启发学生的思考。
在学习古诗词的过程中,我会提醒学生多思考、多探究,引导他们通过观察、分析和总结来理解古诗词的含义。
在学习《春晓》这首诗时,我会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春天的气息?为什么春风能吹醒大地?通过这样的思考,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古诗词的内涵,提高语文素养。
三、开展多种形式的诵读活动古诗词的韵律和音韵是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因此在小学古诗词教学中,我会开展多种形式的诵读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古诗词的美妙之处。
我会组织学生进行朗读比赛、配乐诵读等活动,让学生在诵读中感受古诗词的韵律和音韵,培养他们对古诗词的喜爱和感情。
四、激发学生创作兴趣古诗词是中国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语言文学的瑰宝。
在小学古诗词教学中,我会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创作兴趣,让他们通过模仿、创作,感受古诗词的魅力和韵味。
在学习过一些古诗词后,我会让学生进行仿写,让他们在模仿中感知古诗词的魅力,激发他们对古诗词的兴趣和热爱。
五、结合课外活动除了课堂教学,我还会结合课外活动来拓展学生对古诗词的认识和理解。
在开展社团活动中,我会鼓励学生自主选择感兴趣的古诗词进行朗诵、表演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深刻地感受古诗词的魅力和韵味。
古典诗歌教学之我见

古典诗歌教学之我见[摘要]古典诗歌是我国古代文学艺术殿堂里的一朵瑰丽的奇葩。
语文教学该如何尽显古典诗歌的魅力,让学生在美妙的文字世界里徜徉,思想和灵魂接受美的浸润和洗礼呢?本文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对古典诗歌的教学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古典诗歌节奏韵律意境古典诗歌语言的基本特征有三:抒情性、形象性与音乐性,此外还有凝练、含蓄等特点。
一般来说,感情是诗歌的灵魂,形象性和音乐性是诗歌的表现形式。
我认为学习古典诗歌,可以通过对节奏和形象的感悟及体验来达到愉悦精神、陶冶情操的作用。
先谈一下诗歌节奏和韵律方面的。
在古代,诗词是用来吟唱的,虽然如今大部分曲调已佚失,可是作为歌词,其节奏韵律还有所保留。
因此,教学时可以通过诵读来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理解诗歌的情感美。
此处说的诵读不是随意而为的读,也不是限于读准字音的机械重复,而是要读准节奏,读出韵律,进而达到体悟感情。
1.读准节奏读准节奏前提是教学生划分节奏,通过语速快慢来感知诗情诗意。
节奏快慢的划分,一般视作者情感的表达强弱而定,表现喜悦、高昂、欢快或愤怒、紧张、惊惧的情绪时,朗读的节奏较快;表现深思、痛苦、想念等情绪时,朗读的节奏就比较慢;而一般的叙述、描写、交代,朗读时保持中等的速度。
2.读出韵律分析音律,标出轻重音节来渲泄情感。
古典诗词特别是格律诗,讲究押韵、平仄。
诗人在创作作品时,情感带动着语音,流传千古的诗歌作品一定是恰当体现了音义的完美和谐,它的韵律,不但表现了诗中的感情,且能铢两悉称地曲达情绪的转变。
老师范读后,引导学生确定韵脚的位置,通过分析韵脚的平仄声韵来体味诗歌的韵律。
通过韵律分析就是把住了诗歌本身的“气脉”,诵读时的轻重缓急,作者的情绪流动就了然于胸了。
古典诗词诵读的轻重音节的标识,一般是凝重鲜明、表明情感态度的词,需重读;而含蓄深刻、耐人寻味的句子则需轻读。
同时还要注意停顿,调整语气长短等。
如此才能体现诗歌的情感跌宕,摇曳多姿之美。
古人有言日:“立象以尽意”,象即客观的物象,它是为表现思想感情服务的。
小学古诗教学之我见

小学古诗教学之我见古诗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它们以简练、含蓄的语言,表达了古人对生活、自然、人情的感悟与思考。
古诗教学作为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和人文素养的培养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小学阶段,教师如何进行古诗教学,如何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感受古诗之美,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下面,我将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观点,谈一下小学古诗教学之我见。
小学古诗教学应该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
在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情感投入,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在我教学中,我常常通过引入生动有趣的故事、配上美妙的朗诵音乐,来引起学生的兴趣。
我在教学《静夜思》时,会配上夜晚星空的图片和夜晚的音乐,结合李白的情感和写作背景,引发学生的共鸣和阅读兴趣。
我也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对古诗的情感和理解,让他们在课堂上自由畅谈自己的感受,通过对古诗的情感投入,让学生产生情感共鸣,使古诗成为他们情感世界的一部分。
小学古诗教学要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
不同的学生在古诗学习上有着不同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爱好,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给予个性化的教学。
在我教学中,我会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选择适合的古诗来进行教学。
如果学生对自然比较感兴趣,我会选用有关自然景物的古诗来进行教学,如果学生对古代故事比较感兴趣,我会选择有关历史传说的古诗来进行教学。
我还会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采用多种途径进行教学,比如通过图片、视频、音乐等多种形式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愉快地学习,真正通过古诗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小学古诗教学要贯彻“循循善诱”的原则。
古诗教学是一个启发学生的过程,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主动感悟,通过细致的引导,让学生从古诗中发现美,领悟美。
在我教学中,我常常以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去深入地思考,帮助他们通过自己的感悟去理解古诗。
在课堂上,我会问学生:“你觉得作者为什么用了这样的词句?你觉得这句诗表达了什么意境?”通过这样的引导,让学生主动地去思考、去发现,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帮助他们去感悟古诗的意境和美感。
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之我见

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之我见
古代的诗词作品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一笔巨大财富,也是我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古诗词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中学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我认为,中学语文古诗词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思辨能力和文化修养,使学生能够理解、欣赏和创造古诗词。
古诗词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审美是人类的一种普遍能力,而古诗词正是中国古代人民以审美的角度表达和传达他们的思想、感情和体验的艺术形式。
通过学习古诗词,学生可以欣赏到那些具有美学意义的作品,培养对于美的感知和评价能力。
古诗词具有高度浓缩的特点,使学生在有限的文字里发现更多的美,提高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
古诗词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古诗词通常都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多重解读的可能性,通过学习古诗词,学生需要运用自己的思维,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和思考。
学生可以通过品味古诗词,掌握其中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思想,提高他们的思辨能力和人文素养。
古诗词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修养。
古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习古诗词,学生可以了解到中国古代的历史、文化和社会风貌,培养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古诗词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学生需要通过深入学习,获取更多的知识,丰富自己的文化修养。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之我见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之我见古诗词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是中文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认为古诗词的教学应当贯穿整个学期,以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为目标。
我认为古诗词教学应当立足于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
小学生对于古诗词的理解能力有限,因此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来选择适合的古诗词作品。
可以从儿童文学作品中选取一些简单易懂的古诗词,如《静夜思》、《登鹳雀楼》等。
对于难度较大的古诗词作品,可以选择一些内容浅显、表达清晰的作品,让学生能够初步理解诗词的意境和情感。
古诗词教学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
古诗词是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鉴赏能力才能真正欣赏其中的美。
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对诗句的分析和理解,进一步挖掘诗词中的意境和情感。
可以从字词的含义、句法的特点、篇章的结构等方面进行教学,帮助学生逐步理解古诗词的内涵。
古诗词教学应当强调情感体验。
古诗词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思想。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对诗词的联想和感悟,引导学生体验其中蕴含的情感和思想。
可以通过情感转化、情感共鸣等方式,让学生对古诗词产生共鸣,使其在情感体验中培养对诗词的喜爱和兴趣。
古诗词教学应当与当代生活相结合。
古诗词虽然源远流长,但其精华之处正是能够与当代生活相结合,寄托着人们共同的思想感情。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与学生日常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将诗词中的情感和思想延伸到实际生活中。
可以通过与节日、自然景观、人物故事等相结合,让学生感受到古诗词对生活的启迪和引领。
古诗词教学应当贯穿整个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以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为目标。
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取适合的古诗词作品,注重培养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注重情感体验,同时与当代生活相结合,使学生真正领悟和欣赏古诗词的美。
通过古诗词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语文学科的整体水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典诗歌教学之我见
【摘要】古典诗歌是我国古代文学艺术殿堂里的一朵瑰丽的奇葩。
语文教学该如何尽显古典诗歌的魅力,让学生在美妙的文字世界里徜徉,思想和灵魂接受美的浸润和洗礼呢?本文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对古典诗歌的教学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古典诗歌节奏韵律意境
古典诗歌语言的基本特征有三:抒情性、形象性与音乐性,此外还有凝练、含蓄等特点。
一般来说,感情是诗歌的灵魂,形象性和音乐性是诗歌的表现形式。
我认为学习古典诗歌,可以通过对节奏和形象的感悟及体验来达到愉悦精神、陶冶情操的作用。
先谈一下诗歌节奏和韵律方面的。
在古代,诗词是用来吟唱的,虽然如今大部分曲调已佚失,可是作为歌词,其节奏韵律还有所保留。
因此,教学时可以通过诵读来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理解诗歌的情感美。
此处说的诵读不是随意而为的读,也不是限于读准字音的机械重复,而是要读准节奏,读出韵律,进而达到体悟感情。
1.读准节奏
读准节奏前提是教学生划分节奏,通过语速快慢来感知诗情诗意。
节奏快慢的划分,一般视作者情感的表达强弱而定,表现喜悦、高昂、欢快或愤怒、紧张、惊惧的情绪时,朗读的节奏较快;表现深
思、痛苦、想念等情绪时,朗读的节奏就比较慢;而一般的叙述、描写、交代,朗读时保持中等的速度。
2.读出韵律
分析音律,标出轻重音节来渲泄情感。
古典诗词特别是格律诗,讲究押韵、平仄。
诗人在创作作品时,情感带动着语音,流传千古的诗歌作品一定是恰当体现了音义的完美和谐,它的韵律,不但表现了诗中的感情,且能铢两悉称地曲达情绪的转变。
老师范读后,引导学生确定韵脚的位置,通过分析韵脚的平仄声韵来体味诗歌的韵律。
通过韵律分析就是把住了诗歌本身的“气脉”,诵读时的轻重缓急,作者的情绪流动就了然于胸了。
古典诗词诵读的轻重音节的标识,一般是凝重鲜明、表明情感态度的词,需重读;而含蓄深刻、耐人寻味的句子则需轻读。
同时还要注意停顿,调整语气长短等。
如此才能体现诗歌的情感跌宕,摇曳多姿之美。
古人有言曰:“立象以尽意”,象即客观的物象,它是为表现思想感情服务的。
而诗歌中的形象往往被注入了作者的浓郁的情思,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这也就是通常所谓的意象。
丰富生动的意象经过诗人的妙笔,就会营造出种种令人心醉神迷意境。
因此我们可以借助诗歌中的意象和意境,尤其是意境来挖掘和感悟诗歌的美。
教学中固然要理解诗意,这当然包括对词义句意的解释梳理,但分析不能过于理性,否则就会流于琐碎,解掉诗歌的神韵。
“倾国宜通体,谁来独赏眉?”要使学生感受到美,就必须保持诗歌意境的完整性。
具体方法如下:
2.1风景再造法。
所谓风景再造,即学生根据作者的描述,动用自己已有的经验积累,启用自己的再造想象能力,用另一种方式展示自己对诗歌的理解。
写景抒情类的诗歌,可将其改成一则优美的散文,情节性强的诗歌可改成一出小短剧。
2.2创设意境法。
古典诗歌有优美的意境。
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再现诗歌的意境。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先找出全诗的意象,要求同学们用诗化的语言,把本诗的意境再现出来。
学生沉浸在诗的氛围之中,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把诗的意境表达了出来。
在此过程中,学生对诗歌中所蕴蓄的情感就会有较为深切的体验。
古典诗歌是我国古代文学艺术殿堂里的一朵瑰丽的奇葩。
在古典诗词的教学中,若能从以上这些方面进行把握,语文教学定能尽显古典诗歌的魅力,让学生在美妙的文字世界里徜徉,思想和灵魂接受美的浸润和洗礼,并且通过对古典诗词节奏和形象的感悟及体验来达到愉悦精神、陶冶情操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