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油翁》同步练习
第13课《卖油翁》同步练习

第13课《卖油翁》同步训练一、基础填空1.给加点的字注音。
自矜.(_____)家圃.(_____)睨.之(_____)发矢.(_____)颔.之(_____)忿.然(_____)酌.油(_____)沥.之(_____)遣.之(_____)2.文学常识填空。
《卖油翁》选自《__________》卷一。
有删节。
作者________________,字永叔,号________________,晚号________________,谥号________________,吉州永丰(今属江西)人,________________政治家、________________家,唐宋________________之一。
二、选择题3.文章《卖油翁》强调陈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十中八九的目的是()A.为后文写陈尧咨埋下伏笔。
B.为后文写康肃笑而遣之埋伏笔。
C.为后文写陈尧咨忿然责问作铺垫。
D.与卖油翁不以为然的态度形成对比,引出两人对话。
4.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陈康肃公/善射B.见/其发矢/十中八九C.尔安/敢/轻吾射D.乃取/一葫芦/置于地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司法大数据显示,近年来,10%的交通事故案件发生的原因是开车看手机造成的。
B.在央视的文化栏目《国家宝藏》中,通过明星守护人的讲述,使观众看到了国宝的“前世今生”。
C.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培养青少年的实践能力和知识水平,希望有更多的年轻人爱科学、学科学。
D.一个国家的文化底蕴是否深厚,不仅在于它曾经拥有多少优秀文化,更在于它今天还能拥有多少优秀文化。
6.下列填入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我以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而且对中国社会、美国社会各有深入的认识①邓稼先如果是美国人,不可能成功地领导美国原子弹工程①奥本海默如果是中国人,也不可能成功地领导中国原子弹工程①当初选聘他们的人,钱三强和葛罗夫斯,可谓真正有知人之明A.①①①①B.①①①①C.①①①①D.①①①①三、综合性学习7.请你参加“让世界充满爱”综合性学习活动。
第13课《卖油翁》同步练习

第13课《卖油翁》跟踪学习学习目标1.掌握文言词语并品味关键词,特别是反复之处、特别之处的语言;2.感受通过对比塑造人物的方法并概括人物形象特点;3.理解并概括主题(熟能生巧;中国人对“道”的追求)。
训练积累(15分钟小练)【基础存盘】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自矜.()家圃.()睨.之()发矢.()忿.然()酌.油()2.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公亦以此自矜..(自夸) B.有卖油翁释.担而立(解释)C.但微颔.之(点头)D.康肃忿然..曰(气愤的样子)3.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A.12月24日,老挝发生6.0级地震,云南广西等地震感强烈明显。
(删掉“强烈”或“明显”)B.通过广大党员努力学习党史,使学习成果转化为了前进的勇气和力量。
(删掉“通过”或“使”)C.前日,三个学校的领导共同做出决定,将对违反校纪的同学做出严肃处理。
(把“三个”和“学校的”互换位置)D.该读书活动已连续举办10年,旨在为各民族学生交流、成长搭成平台。
(将“搭成”改为“建成”)4.(1)下图书法作品的内容是一首古诗,请把它完整地抄写在横线上,并加上标点符号。
★(2)从题材看,下面的诗歌和左面图片中的古诗相同的一项是()A.《竹里馆》(王维)B.《春夜洛城闻笛》(李白)C.《观沧海》(曹操)D.《晚春》(韩愈)【课内精读】阅读《卖油翁》,完成下面各题。
5.从“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简析陈尧咨这一人物形象。
6.本文为什么要详写卖油翁倒油的过程?7.体会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1)睨.之久而不去。
(2)康肃笑.而遣之。
★8.课文主要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主要阐明了一个什么道理?跟踪迁移【拓展阅读】梵天寺木塔沈括钱氏①据两浙②时,于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方两三级,钱帅③登之,患其塔动。
匠师云:“未瓦,上轻,故如此。
”乃以瓦布之,而动如初。
无可奈何,密使其妻见喻皓④之妻,贻以金钗,问塔动之因。
卖油翁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卖油翁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七年级下册语文13.卖油翁同步练习一、单选题1 .(2023七下•贵州期中)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 错误的一项是OA .闻一多是诗人,学者和民主战士,他的诗集《红烛》和《死水》是现代诗坛的经典之作。
B.《木兰诗》与《孔雀东南飞》合称为“乐府双壁”,“乐府”就 是古代统治者专门设立的音乐机构。
C .《卖油翁》是南宋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这篇文章告诉了我们“熟能生巧”的道理。
D .《老王》中回忆了老王与我们一家交往的几件事,表达了作者对他的感恩和深深的愧作之情。
【答案】C【知识点】老王;木拦诗;卖油翁;名人事迹【解析】【分析】C.欧阳修是北宋人。
故答案为:C【点评】本道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及文章内容的理解与辨析能力。
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
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作答即可。
解答本道题,要有比较扎实的语文基本功。
这要求学生要养成多读书、多积累的好习惯,这样才能厚积薄发,提高解题的准确率。
2 .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徐以杓酌油沥之(zhu6)以我酌油知之(zhuo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Shi )睨之久而不去(ni ) 【答案】B【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 A.以此自矜(jin ) B.尝射于家圃(pu ) C.释担而立(ddn )D.但微颔之(h δ【解析】【分析】A.有误,“徐以杓酌油沥之”的“杓”应读作“sh6o,,0B.正确。
C.有误,“释担而立”的“担”应读作“din"。
D.有误,“但微颔之”的“颔”应读作"hαn,,0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字音的辨析。
考题中所涉及到的词语大都来自教材中的课文。
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对字音的识记和积累,尤其是教材中的“读读写写”与“课下注释”,特别是多音字、同音字和形近字,拼读时应结合其在不同语境中的词性或意义加以区分和掌握。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12卖油翁同步练习

《卖油翁》同步练习第一部分:1、《卖油翁》作者,时期文学家,之一。
2、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公亦以此自矜(自矜:)有卖油翁释担而立(释担:)汝亦知射乎(知:)无他,惟手熟尔(惟:)3、“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的正确意思是()A、见陈尧咨在射箭,微微点着头替他数靶数B、见陈尧咨射出的箭十只能中八九支,只不过微微地点头赞许他的射技C、见陈尧咨射出的箭十支能中八九支,不禁点头称赞D、卖油翁见到陈尧咨射箭很准,点头示意4、下列各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以:公亦以此自矜以我酌油知之B、射: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C、去:睨之,久而不去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D、自:公亦以此自矜自钱孔入而钱不湿5、在文中起承上启下作用的一句是()A、睨之,久而不去B、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C、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D、无他,但手熟尔6、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
’”相照应的一句是()A、释担而立B、睨之C、久而不去D、但微颔之7、文章强调陈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十中八九的目的是()A、为后文写陈尧咨埋下伏笔。
B、为后文写康肃笑而遣之埋伏笔。
C、为后文写陈尧咨忿然责问作铺垫。
D、与卖油翁不以为然的态度形成对比,引出两人对话。
8、本文所阐述的道理是()A、有本领不应自矜自傲。
B、教育他人应以身示范。
C、凡事只要熟,就能巧,没有什么值得骄傲的。
D、天外有天,人外有人。
9、课文中的两个人物,哪一个是主要人物?为什么?10、“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将句中“睨”换成“看”“望”“观”等词可以吗?为什么?11、能反映陈尧咨“以此自矜”的语言是:⑴⑵第二部分: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
”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康肃笑而遣之。
12、这段文字的中心意思是:。
第13课《卖油翁》同步练习

第13课卖油翁基础运用1. 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A. 康肃忿.(pén) 然曰康肃笑而遣.(qiǎn) 之B. 睨.(nì)之久而不去公亦以此自矜.(guān)C. 尝射于家圃.(pǔ) 以我酌.(sháo)油知之D. 以钱覆(fù)其口徐以杓酌油沥.(lì) 之【答案】D【点拨】 A项忿(fèn);B项矜(jīn);C项酌(zhuó)。
2. 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B. 公亦以.此自矜以.我酌油知之C. 惟手熟尔.尔.安敢轻吾射D. 公亦以此自.矜自.钱孔入【答案】B【点拨】A项第一个“射”是“射箭”的意思,第二个“射”是“射箭的本领”的意思。
C项第一个“尔”是语气词,同“耳”,相当于“罢了”的意思;第二个“尔”是代词,“你”的意思。
D项第一个“自”是“自己”的意思,第二个“自”是“从”的意思。
B项两个“以”都是“凭”的意思。
3.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1)公亦以此自矜.. ( 自夸 )(2)睨.之久而不去 ( 斜着眼看,这里形容不在意的样子 )(3)但.微颔之 ( 只是 )(4)乃.取一葫芦置于地 ( 于是,就 )(5)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连词,表转折,但是 )(6)康肃笑而.遣之 ( 连词,表修饰 )4. 下列句中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A. 公亦以此自矜B. 以我酌油知之C. 尔安敢轻吾射D. 以钱覆其口【答案】C【点拨】C项中“轻”,形容词用作动词,轻视。
5. 翻译下列句子。
(1)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
(2)尔安敢轻吾射!(3)徐以杓酌油沥之。
(4)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答案】康肃公陈尧咨擅长射箭,当时世上没有人能和他相比。
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本领!(卖油翁)慢慢地用勺子倒油(通过铜钱方孔)注入(葫芦)。
我也没有别的(奥妙),只是手法熟练罢了。
第13课《卖油翁》同步练习+++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卖油翁》同步习题及答案一【文学常识】本文选自《》,作者__ ,字__ ,号__ ,晚号__ ,谥号__ ,__ (朝代)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二【重点词意】公:()善:()释:()睨:()但:()颔:()无他:()忿然:()安:()轻:()酌:()覆:()徐:()遣:()三【重点词汇】1. 通假字(1)但手熟尔.:()(2)徐以杓.酌油沥之()2. 古今异义(1)尝.射于家圃古义:()今义:品尝,辨别滋味。
(2)尔安.敢轻吾射古义:()今义:安定。
3. 重点虚词(1)以我酌油知之()以钱覆其口()(2)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康肃笑而遣之()四,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句子。
(1)《卖油翁》中运用动作描写来写卖油翁看待陈尧咨射技的句子是——————————(2)《卖油翁》中运用语言描写来写卖油翁看待陈尧咨射技的句子是:——————————(3)《卖油翁》中表现陈尧咨傲慢无礼的句子是————————?或:————————!(4)《卖油翁》通过叙述卖油翁以其高超的酌油技艺让陈尧咨心悦诚服的故事,说明了————”的道理。
五【加强练习】卖酒者传万安县有卖酒者,以善酿致富。
平生不欺人,或遣童婢沽,必问:“汝能饮酒否?”或倾跌破瓶缶,辄家取瓶,更注酒,使持以归。
由是远近称长者。
里中有数聚饮平事①不得决者,相对咨嗟②。
卖酒者问曰:“诸君何为数聚饮相咨嗟也?”聚饮者曰:“吾侪③保甲贷乙金,甲逾期不肯偿,将讼。
讼则破家事连吾侪数姓人不得休矣!”卖酒者曰:“几何数?”曰:“子母④四百金。
”卖酒者曰:“何忧为?”立出四百金偿之,不责券⑤。
客有橐⑥重资于途者,甚雪,不能行,闻卖酒者长者,趋寄宿。
雪连日,卖酒者日呼客同博,以赢钱买酒肉相饮啖。
客多负,私怏怏曰:“卖酒者乃不长者耶?然吾已负,且大饮啖,酬⑦吾金也。
”雪霁,客偿博所负,行。
卖酒者笑曰:“主人乃取客钱买酒肉耶?天寒甚,不名博,客将不肯大饮啖。
13 卖油翁同步练习(含解析)

13 卖油翁(测试时间:20分钟)一、选择题1.下列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A.公亦以此自矜.(jīn)睨.之久而不去(ní)B.释担.而立(dān)尝射于家圃.(pǔ)C.见其发矢十中.八九(zhōnɡ)但微颔.之(hàn)D.康肃忿.然曰(fèn)以我酌.油知之(zhuó)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无误的一项是()A.陈康肃公善射..(擅长射箭)徐.以杓酌油沥之(姓徐的人)B.有卖油翁释担..而立(放下担子)以.我酌油知之(用)C.尔安敢轻吾射..(自夸)...(轻视我的弓箭)公亦以此自矜D.康肃笑而遣之..曰(气愤的样子)..(让他走)康肃忿然3.下列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①陈康肃公善射.②吾射.不亦精乎B.①公亦以.此自矜②以.我酌油知之C.①尔.安敢轻吾射②无他,但手熟尔.D.①释担而.立②而.钱不湿4.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A.陈康肃公/善射B.有卖油翁/释担而立C.尔/安敢轻吾射D.乃取/一葫芦置于地5.课文强调陈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十中八九,其目的是( )A.为后文写陈尧咨埋下伏笔。
B.为后文写陈尧咨笑而遣之埋下伏笔。
C.为后文写陈尧咨愤然责问作铺垫。
D.与卖油翁不在意的态度形成对比,引出二人对话。
6.下列对课文《卖油翁》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课文开头,先以“陈康肃公”表明陈尧咨已去世,并简明扼要地介绍了陈尧咨的出众才能和狂傲个性。
B.课文中人物矛盾冲突的主要责任在于卖油翁:正是他“睨之”“但微颔之”的表现,使自信却暴躁的陈尧咨愤愤不平,激发了矛盾。
C.从康肃公的“射箭”到卖油翁的“酌油”,从康肃公“自矜”“忿然”到“笑”“遣”,行文跌宕起伏,极具戏剧性。
D.课文通过卖油翁用酌油技艺让陈尧咨心服口服的故事,说明了“熟能生巧”的道理。
二、阅读题(2023河南开封三十三中期中)阅读选文,回答问题。
【甲】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
第13课《卖油翁》同步练习++++++++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13 《卖油翁》同步练习(后附答案)一、积累运用1.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注音并解释。
(1)公亦以此自矜.( )_(2)尝射于家圃.( )_(3)睨.之久而不去( )_(4)康肃忿.然曰( )_(5)以我酌.油知之( )_2.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我亦无他,惟手熟尔B.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C.徐以杓酌油沥之D.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尝射.于家圃吾射.不亦精乎B.公亦以.此自矜以.我酌油知之C.惟手熟尔.尔.安敢轻吾射D.公亦以此自.矜自.钱孔入4.下列各句中“而”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而钱不湿B.相委而去C.释担而立D.结友而别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属于词类活用的一项是()A.睨之久而不去B.吾射不亦精乎C.尔安敢轻吾射D.惟手熟尔6.成语是古代汉语的化石,很多成语中保留着古代汉语的用法,请一起梳理。
序号汉字例句释义成语举例(1) 益自以为大有所益开卷有益(2) 以徐以杓酌油沥之以一当十(3) 戎万里赴戎机投笔从戎7.解释下面一词多义。
(1)以以我酌油知之()以钱覆其口()(2)射尔安敢轻吾射()尝射于家圃()8.解释下面加点词语的古今异义。
(1)但.手熟尔()(2)尔安.敢轻吾射()(3)睨之久而不去.()9.指出下列加点词语的活用现象并释义。
(1)尔安敢轻.吾射()(2)汝亦知射.乎()(3)但微颔.之()(4)吾射不亦精.乎()二、课内精读10.根据要求填写课文原句。
(1)表现陈尧咨轻视卖油翁的句子是:(2)表现陈尧咨气愤的句子是:(3)《卖油翁》中从神态描写来写卖油翁看待陈尧咨射技的句是:,(4)《卖油翁》中从语言上描写卖油翁看待陈尧咨的射技的句是:11.下列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详写了陈尧咨射箭,略写卖油翁酌油。
B.文章通过人物的神态、动作和语言描写表现了人物的性格特点。
C.本文是一篇富有哲理的短文,主要告诉我们要谦虚,不能骄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卖油翁》自学阶梯评估测试题
知识掌握
1.给加粗字注音。
(1)咨()
(2)自矜()
(3)睨()
(4)忿然()
(5)酌油()
(6)杓()
2.下列各组词中都有一个错别字,把它找出来并在括号内订正。
A.遣送邀请假寐闲遐()
B.盘盂懿德拾遗家浦()
C.廉者惭色范晔复盖()
D.排闼踌躇忌讳擦拭()
3.解释加粗词。
A.公亦以此自矜()
B.但微颔之()
C.尔安敢轻吾射()
D.(油)自钱孔人()
E.惟手熟尔()
F.笑而遣之()
4.判断下列各句翻译的正误。
对的打“×”,错的打“×”。
A.见其发矢十中八九。
(卖油翁)看见他射出了十支箭中的八九支。
()B.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你也懂得射箭吗?我射箭的本领难道尚不算出色吗?
()C.尔安敢轻吾射!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本领!
()D.徐以杓酌油沥之。
用勺子舀油倒入葫芦。
()5.《卖油翁》选自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谥号________,是我国________朝著名____ ____。
能力提高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
尝射于家圃。
有卖油翁释担而睨</PGN0226A.TXT/PGN>之,久而不去。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
”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康肃笑而遣之。
1.对下面句子中加粗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公亦以此自矜(夸耀)
B.尝射于家圃(菜园,指场地)
C.释担而立睨之(瞪眼睛)
D.徐以杓酌油沥之(慢慢地)
2.翻译下面句子。
①以我酌油知之________ ②无他,但手熟尔________
3.下面句子全部表现陈尧咨骄傲自满的一项是
①公亦以此自矜②但微颔之③尔安敢轻吾射④我射不亦精乎⑤康肃笑而遣之
[] A.①②③ B.②④⑤
C.②④③ D.①③④
4.写出两句勤奋成才的名言警句。
________
延伸拓展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①其足,而置之其坐②。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③。
”反④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
选自《韩非子》
1.解释下列的词。
①度________ ②坐________
③度________ ④反________
2.下面句子中的“之”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B.至之市
C.而忘操之
D.反归取之
3.翻译下列句子。
①何不试之以足?________
②宁信度,无自信也。
________
4.“郑人买履”这则寓言故事讽刺了________的人。
参考答案
(一)知识掌握
1.(1)z9(2)j9n(3)n@(4)f8n(5)zhu$(6)sh2o
2.A.通—暇 B.浦—圃 C.复—覆 D.试—拭
3.A.夸耀 B.点头 C.怎么 D.从 E.罢了 F.打发
4.A.× B.√ C.√ D.×
5.略
(二)能力提高
1.C
2.(1)凭我酌油的经验知道这个道理(2)没有什么,只不过手熟罢了
3.D
4.略
(三)延伸拓展
1.(1)动词,量(2)同“座”,座位(3)名词,尺码(4)同“返”,回家2.B(提示:A、C.D项“之”均为代词,代“尺码”,B项为动词,“到”)3.(1)为什么不用脚来试鞋呢?(2)宁可相信尺码,也不要相信自己的脚呀!4.固守教条,脱离实际,头脑僵化,不知变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