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污染与健康研究综述

合集下载

《大气污染与健康研究综述》

《大气污染与健康研究综述》

大气污染与健康研究综述摘要:大量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发现,我国大气环境中污染物和气象要素变化对人体的健康造成一定危害,但大气污染与气象因素对人体健康的短期、长期综合作用的效应报道甚少。

本文对近年来我国大气环境现状对人体健康影响,包括大气污染物对人体健康急性和慢性作用、气象要素的变化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及免疫功能的影响进行综述。

因此提高全民的环保意识,防治大气污染越来越重要。

⑴关键词:大气大气污染人体健康防治一.大气污染的概念按照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的定义,“大气污染通常是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引起某些物质进入大气中,呈现出足够的浓度,达到足够的时间,并因此危害了人体的舒适、健康和福利或环境污染的现象”。

大气污染物主要分为有害气体(二氧化碳、氮氧化物、碳氢化物、光化学烟雾卤族元素等)及颗粒物(粉尘和酸雾、气溶胶等)。

它们的主要来源是工厂排放,汽车尾气,农垦烧荒,森林失火,炊烟(包括路边烧烤),尘土(包括建筑工地)等。

⑵1.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现状当前,我国大气污染状况十分严重,主要呈现为煤烟型污染特征。

城市大气环境中总悬浮颗粒物浓度普遍超标;二氧化硫污染保持在较高水平;机动车尾气污染物排放总量迅速增加;氮氧化物污染呈加重趋势;全国形成华中、西南、华东、华南多个酸雨区,以华中酸雨区为重。

⑶2.环境意识薄弱.对可持续发展战略认识不足人们只考虑近期的、局部的经济发展需要,在制汀一些综合的经济政策、产业政策以及城市建设发展规划中缺乏对保护大气环境的考虑,。

因此说缺乏对环境保护考虑的地方政策的出台,本身就是造成加重大气污染的诱因,所造成环境危害和损失是难以挽回的。

3. 能源、利用不合理,能源浪费严重能源的不合理利用以及能源的严重浪费是造成我国大气污染严重的原因之一,主要表现如下:(1)在我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占75%,而用于发电的煤量仅占总煤量的35%,其它煤炭则用于工业及民用燃烧,有84%的煤炭直接燃烧,这种煤炭消费构成是恨不合理的。

大气污染与人体健康综述

大气污染与人体健康综述

大气污染与人体健康综述我国大气污染现状及其对健康的影响姓名:张珊珊班级;医检本科2班摘要:我国近年来大气污染日益严重,虽然一些常规污染物得到一定的控制,但是新的污染接踵而来。

环境污染已日趋严重,环境问题已危机到人类的生存,使得健康受到严重的影响,许多流行病不断出现,为此,我们应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阻止大气污染态势的发展。

该文主要阐述了中国大气污染现阶段所面临的情况和趋势,及一些相应的防治对策和对人类健康的危害问题的简要分析。

关键词:大气污染现状对策人体健康前言:地球上人口在急剧增加,人类经济在急速增长,地球上的大气污染也日趋严重。

目前,全球性大气污染问题主要表现在温室效应、酸雨和臭氧层遭到破坏三个方面。

中国是一个工业化程度还比较低的发展中国家,2021年国内能源消费中煤炭占比67%,相比2021年略有下降,但是从资源禀赋及当前和未来技术条件判断,我们坚持认为至少10年内中国高度依赖煤炭资源的能源格局将不会有明显改变,因此大气污染相当严重。

近年来我国经济获得了长足的发展,生产力水平大大提高。

但是,传统模式下的生产力的提高在驱动经济增长和为企业带来的利润的同时,却使我们的地球家园变得千疮百孔,不堪重负。

中国经济要发展,但是不应该以破坏环境为代价。

要全面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对我国大气污染状况有一个全局性认识,并采取积极措施对大气污染进行综合防治。

正文:1.我国城市大气污染现状城市大气中悬浮颗粒物我国城市大气污染主要呈现为煤烟型污染。

含量普遍超标、机动车尾气排放量快速增长、二氧化硫污染较为严重,全国华东、华南、华中、西南已经形成多个酸雨区,其中华中酸雨区污染程度最深。

在以往调查的三百四十多个城市中,总悬浮颗粒物平均浓度超过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规定浓度的城市占64%,其中近30%的城市颗粒物平均浓度超过三级标准规定浓度。

1.1二氧化硫排放二氧化硫排放总量随着煤炭消费量的增长而增加。

大气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危害与防治措施研究

大气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危害与防治措施研究

大气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危害与防治措施研究大气污染是指大气中的污染物质超过了一定的浓度或达到了一定的时间,对人类健康和环境产生了危害的现象。

大气污染不仅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还对人类的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本文将从大气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危害以及防治措施两方面进行阐述。

1.呼吸道疾病:大气污染物如颗粒物、二氧化硫、臭氧等可刺激呼吸道黏膜,导致患者出现气喘、咳嗽、呼吸困难等呼吸道疾病。

长期暴露在大气污染环境中,还容易引发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

2.心血管疾病:大气污染物直接或间接地对心血管系统造成损害,可能导致心脏病、高血压、中风等疾病的发生。

研究表明,长期暴露在高浓度空气污染环境中,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显著增加。

3.癌症:大气污染中的一些有害物质如苯、苯并芘等被认为是致癌物质。

长期暴露于这些物质可能增加患上癌症的风险,比如肺癌、鼻咽癌等。

4.免疫系统疾病:大气污染会削弱人体的免疫功能,使人们更容易感染病原体,如病毒、细菌等。

长期暴露在污染环境中,人体的免疫力将进一步减弱,导致患上各种免疫系统疾病的机会增加。

针对大气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危害,应采取一系列的防治措施:1.提高环境监测和管理能力:加强大气污染物排放的监测和检测工作,建立健全的环境监测和管理系统,及时发现污染源,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2.推进能源结构调整:加大对清洁能源的发展和利用,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程度,推广利用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

3.加强工业污染控制:严格执行工业排污标准,加强对工业企业的污染治理和监管,推广利用清洁生产技术,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

4.提倡绿色出行方式:鼓励居民使用公共交通工具,推广电动车辆的使用,减少汽车尾气污染对空气的污染。

5.加强宣传教育:广泛宣传大气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危害,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鼓励居民积极参与到大气污染治理中。

6.国际合作与共同努力:大气污染无国界,只有国际合作才能解决好大气污染问题。

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研究

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研究

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研究近年来,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和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大气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对人体健康产生了越来越严重的影响。

本文将就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进行研究,以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和免疫系统为主要切入点。

首先,我们来探讨大气污染对呼吸系统的影响。

空气中的颗粒物、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等有害物质,进入人体后对呼吸道产生直接损害。

颗粒物会刺激呼吸道黏膜,导致原本健康的人出现咳嗽、气喘等症状。

二氧化硫和一氧化碳则干扰气道细胞的正常功能,阻碍气体交换,使得呼吸系统更容易感染病毒和细菌。

大气污染还会导致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和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上升。

除了对呼吸系统的直接影响,大气污染对心血管系统的损害也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

研究表明,空气污染物中的细颗粒物(PM2.5)能够进入血液循环系统,引起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此外,空气污染还会导致气道炎症反应,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

长期暴露于大气污染环境中的人群,患高血压、冠心病和中风等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明显增加。

免疫系统也是大气污染影响的重要领域。

大气中存在的有害物质会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对免疫细胞产生直接毒害作用,导致免疫功能下降。

研究发现,空气污染与过敏性疾病、自身免疫疾病等的患病率呈正相关关系。

免疫系统的异常功能不仅使人们易患感染疾病,同时还会增加肿瘤的发生风险。

此外,一些有害物质还会通过表观遗传调控机制,影响人体免疫细胞基因的表达,进一步破坏免疫系统的平衡。

针对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不可忽视的影响,建立一系列环保政策和技术措施便成为当务之急。

例如,可以通过加强排放标准的监管,控制工业废气和车辆尾气的排放量。

同时,应该大力推广使用清洁能源和低碳技术,减少能源消耗带来的大气污染。

此外,加强环境教育和宣传,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行动力,也是减少大气污染的重要途径。

综上所述,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具有明显的影响。

除了直接对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和免疫系统产生损害外,大气污染还与多种慢性疾病的发病率相关。

大气污染与人体健康关系研究

大气污染与人体健康关系研究

大气污染与人体健康关系研究近年来,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大气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对人体健康带来了巨大威胁。

大气污染与人体健康关系的研究已经成为许多专家学者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探讨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并总结相关研究成果。

首先,大气污染对呼吸系统的影响不可忽视。

空气中的颗粒物、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等有害物质进入人体呼吸道,并引起炎症反应。

长期暴露于污染空气中的人们更容易患有哮喘、支气管炎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呼吸系统疾病。

研究表明,大气污染导致的呼吸道疾病还会增加心脏病发作的风险,使得一些患者的生命悬在一线。

其次,大气污染还对心脑血管系统造成了不可逆的影响。

长期暴露在污染空气中的人们患上冠心病和脑卒中的风险更高。

研究发现,颗粒物、汽车尾气等污染物会引起血液中的脂质沉积和血管炎症反应,进而导致血管狭窄和血栓形成。

这些病变会严重阻碍血液流动,影响心脑供血,最终导致心脏病和脑卒中的发生。

此外,在大气污染的环境下,人们还容易受到免疫系统的损害。

研究发现,污染空气中含有的有害物质会影响人体抗体的产生和免疫细胞的功能,从而使得人体易患感染疾病和免疫系统疾病。

例如,细颗粒物被吸入呼吸道后,会损伤肺部的抗菌防御系统,使人体对细菌和病毒的防御能力下降。

此外,研究还表明,污染空气可能与肺癌、鼻咽癌、皮肤病等疾病的发生有关。

然而,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并非一成不变,它与人们的生活习惯、健康状况、年龄等因素密切相关。

一些研究表明,儿童、老年人和患有慢性疾病的人更容易受到大气污染的伤害。

此外,生活在工业污染严重地区的人们受到的危害也更大。

因此,人们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减轻大气污染对健康的影响。

这包括加强环境管理、推广清洁能源、改善交通设施等。

综上所述,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具有极为严重的危害。

它不仅对呼吸系统、心脑血管系统和免疫系统造成损害,还增加了患病风险。

因此,为了保护人们的身体健康,我们需要加大力度研究大气污染与健康关系,同时推动环境治理措施的实施,为人们创造更加健康的生活环境。

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及其防治机制研究

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及其防治机制研究

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及其防治机制研究大气污染是指空气中含有大量污染物质,包括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PM2.5、臭氧等有害物质,它们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都会造成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全球每年因大气污染而导致的疾病和死亡人数高达数百万人。

本文将阐述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及其防治机制研究。

一、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1.呼吸系统疾病空气中的细颗粒物和气溶胶物质可以进入肺部,引起呼吸系统的疾病。

一些污染物质可以导致支气管炎、肺炎、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

此外,长期暴露在高污染环境中还会增加患肺癌的风险。

2.心血管疾病大气污染不仅会直接影响呼吸系统,还会对心血管系统造成影响。

如臭氧会使人的胸闷、昏厥、心律失常等不适症状加剧。

长期暴露在污染环境中,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也会增加,如冠心病、高血压等。

3.神经系统疾病大气污染还可能影响人的神经系统,如头痛、眩晕、失眠等症状。

一些重金属污染物还会使儿童的认知能力和学习能力下降。

4.肝肾等脏器损伤长期暴露在高污染环境中,人体内的脏器也可能受到损伤。

研究发现,空气污染物质会诱发氧化应激,从而对人体内的肝肾等脏器造成伤害。

二、大气污染防治机制研究目前,抑制大气污染仍然是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的重点工作之一。

不同国家和地区由于经济水平、文化背景和环保意识等方面的不同,大气污染防治机制也有所不同。

但一般而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防治大气污染。

1.发展清洁能源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是重要的大气污染防治措施之一。

各国应以发展清洁能源为主要方向,如太阳能、风能、水能等,这些能源几乎不会排放有害物质,可有效降低大气污染。

2.加强监管和管理政府重视执法监管非常重要。

加强大气污染的监管和管理,严格限制排污企业的排放标准,对违规企业实行严厉的制裁,杜绝不合规行为,提高大气污染防治效果。

3.推广绿色出行人口增长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是造成大气污染的原因之一。

为了降低汽车尾气等对大气的污染,政府和企业应大力推行绿色出行,如加强公共交通建设,推广环保型车辆等,减少汽车的使用。

大气污染与危害及防治对策研究文献综述

大气污染与危害及防治对策研究文献综述

大气污染与危害及防治对策研究文献综述大气污染是指空气中各种有害物质的浓度超过环境质量标准,并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危害的现象。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大气污染问题的关注度越来越高。

本文将综述大气污染的危害及防治对策的相关研究文献。

首先,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是一个关注重点。

据统计数据,大气污染是导致世界范围内早逝的主要原因之一、研究表明,大气污染物如细颗粒物、臭氧和二氧化硫等对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有直接影响,导致慢性病和早逝的风险增加。

一些研究还发现,大气污染物暴露会对儿童的发育和智力发展造成不良影响。

因此,控制大气污染对保障人体健康至关重要。

其次,大气污染对环境的影响也是一个重要问题。

大气污染物的释放不仅对大气本身造成污染,还可以通过降水沉降到土壤和水体中,对生态系统造成间接影响。

研究发现,大气污染物如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沉降对土壤养分循环和植物生长有不利影响,进而影响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物种多样性。

因此,减少大气污染对保护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至关重要。

在相关研究文献中,有很多关于大气污染及其危害和防治对策的研究。

例如,一些研究关注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机制,通过实验和观察研究了大气污染物对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的直接损害。

另一些研究则关注大气污染对环境的影响,探讨大气污染物的沉降对土壤和水体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修复方法。

还有一些研究关注大气污染治理对策的可行性和效果评价,通过模型和数据分析等方法评估不同防治措施的效果。

综上所述,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都带来了严重的危害,因此,应加强大气污染的防治工作。

相关研究对于制定科学的防治策略和政策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大气污染的监测手段仍需改进、防治政策的执行力度需要加强等。

因此,今后的研究需要进一步深入探讨大气污染的机制和影响因素,提出更加科学合理的防治对策。

大气污染与人类健康的关系研究

大气污染与人类健康的关系研究

大气污染与人类健康的关系研究第一章:引言大气污染是指大气中存在影响健康、影响环境的有害物质,如颗粒物、臭氧、二氧化氮等。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经济快速发展,大气污染问题日益突出,给人类健康带来了巨大影响。

本文旨在探讨大气污染与人类健康之间的关系。

第二章:大气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危害2.1 颗粒物的危害颗粒物是指大小在2.5微米以下的微小固体颗粒和液滴,主要来源于燃煤、柴油和工业排放等。

颗粒物易附着在人体呼吸道和肺部,引起气道炎症和肺部疾病,如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病等。

颗粒物还可造成心血管疾病,与心力衰竭和心脏病等相关。

2.2 臭氧的危害臭氧是一种有毒有害气体,主要来源于汽车尾气和工业污染等排放物。

臭氧对人体的主要危害是引起眼部、呼吸道以及皮肤的损伤。

臭氧侵入人体后,会引起眼结膜的炎症、鼻黏膜刺激和肺部疾病,对人体健康造成极大影响。

2.3 二氧化氮的危害二氧化氮是一种二次污染物,主要来自汽车尾气和燃煤等工业废气。

二氧化氮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后,会引起气道炎症和肺部感染病,也是哮喘、肺气肿等不可逆性肺疾病的诱因之一。

第三章:大气污染与人类健康的关系研究3.1 危险等级和健康影响大气污染已经成为人类健康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各国也提出了相应的空气质量标准。

根据颗粒物检测结果和空气质量指数,制定了不同等级的空气质量标准。

一些针对大气污染问题与人类健康关系的研究表明,空气质量与人类健康呈负相关,空气质量越差,健康影响越大。

3.2 空气污染对人群的影响空气污染对不同人群有不同的影响。

老年人、儿童和患有心肺疾病的人更容易受到空气污染影响。

这些人的免疫系统和呼吸系统较为脆弱,容易受到颗粒物、二氧化氮等污染物的影响,导致健康状况恶化。

3.3 个体差异和环境适应能力人体对大气污染的适应能力有所不同,而适应能力又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如人体基因、环境、生活方式等。

不同人群之间的个体差异较大,因此人群对空气污染的敏感程度也不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气污染与健康研究综述张金刚泰山医学院摘要:近年来我国大气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国内外的大量研究表明:大气污染与许多健康效应直接或间接相关,可对人体呼吸、循环、等多个系统产生不良影响,造成肺功能下降、心血管疾病发生率和死亡率升高。

目前,在国家规定的个空气污染防治重点城市中有约三分之二的城市的大气质量尚未达到标准。

我国北方城市居民呼吸系统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比发达国家高出几倍【1】。

该文综述了大气污染物与人群健康的关系,为控制大气危害和解决政策提出依据,为今后开展此类研究提出建议。

关键词:大气污染健康流行病学疾病1、大气污染的概况大气污染物是由诸多污染物组成的复杂混合物,可以分为化学性、生物性和物理性污染物三类。

根据其存在状态,可分为气态和气溶胶两类。

气态污染物主要有:二氧化硫(SO2)、氮氧化物(NOX)、一氧化碳(CO)和臭氧(O3)。

气溶胶态的大气污染物即大气颗粒物(ambient particulate matter),按空气动力学直径可分为:总悬浮颗粒物(total suspendedparticulates,TSP;粒径≤100μm)、可吸入颗粒物(inhalable particle,IP;PM10;粒径≤10μm)、细颗粒物(fine particle;fine particulate matter,PM2.5;粒径≤2.5μm)和超细颗粒物(ultrafine particle;ultra-fine partieu- late matter,PM0.1;粒径≤0.1μm)。

WHO在2005年修订了世界卫生组织大气质量基准(AQG)提出目前全球主要大气污染物为以下4 项:大气颗粒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臭氧。

【2】1、1 颗粒物近年来,细颗粒物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被尤为关注。

BROOK等[2]认为短期暴露于细颗粒物可诱发心律失常、心肌梗死、心肌缺血、心力衰竭、中风、外周动脉疾病的加重以及猝死。

长期暴露也可增加高血压和全身性动脉粥样硬化等多种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颗粒物的大小和形状决定颗粒最终进入人体的部位和对人体的危害程度,d<5.0μm的尘埃则能进入肺中,其中粒径为0.5~5.0μm的可以沉积在细支气管中,经数小时后可由纤毛作用排除掉,而d<0.5μm的可到达并滞留于肺泡中达数周、数月或数年,甚至可能进入血液通往全身。

PM2.5 粒径小,表面积相对大,更易富集空气中的有毒重金属、酸性氧化物、有机污染物、细菌和病毒等。

1、2 二氧化硫SO2易溶于水,被上呼吸道和支气管黏膜的黏液吸收,可对上呼吸道黏膜产生强烈的刺激作用,损伤呼吸道,减弱肺泡活性,从而引发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

SO2在金属微粒催化下被氧化成SO3,其危险性更高。

SO2与苯丙芘B[a]P联合作用时可增加其致癌作用。

另外,SO2可吸附在PM2.5 的表面进入呼吸道深部,使毒性增加3、4 倍。

ROUTLEDGE 等让健康志愿者短期吸入极低浓度二氧化硫(200 ppb),4 h 后心脏交感神经的控制性减少(P <0.05),认为SO2可增加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

刘晓莉等用SO2将大鼠染毒,发现海马CAI 区神经元自发放电的时程较对照组显著延长(P<0.001);中频放电神经元比例明显下降(P<0.05),而低频放电神经元比例升高;SO2染毒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显著下降(P <0.01),推断SO2具有类似神经毒物作用,抑制大鼠海马CAI 区神经元的兴奋性,并干扰和影响学习记忆功能。

【3】1、3氮氧化物NOx尤其NO2是可直接侵入肺泡内巨噬细胞,释放蛋白分解酶,破坏肺泡。

正常健康者暴露在室内水平的NO2 3 h,会出现轻微呼吸道炎症。

BARCK等对轻微哮喘和过敏症患者的研究显示:与无暴露对照组相比,在浓度为500μg/m3的NO2下暴露30min,支气管灌洗液和肺泡灌洗液中的嗜中性粒细胞增加(P =0.02)。

另外,大气环境中的NOx和HC在强烈太阳光紫外线照射下,经过复杂的光化学反应,可生成光化学烟雾,造成严重的二次污染,破坏生态环境【4】。

NO在无污染的大气中含量极低,城市生活区大气中则较高,它具有广泛的生理学作用性,使细胞内cGMP水平升高而引起生物效应。

同时,NO2、NO作为环境毒物,都可以形成酸雨破坏臭氧层。

1、4臭氧O3是光化学烟雾最重要的因子,可溶性气体,是城市中光化学氧化剂的主要成分,人体的影响与接触的浓度、时间和接触者的运动量相关。

免疫学研究表明,哮喘和非哮喘人群的呼吸系统疾病发病率和入院率的增加均与环境中O3浓度上升有关。

JERRETT等在18年间研究了全美448850名个体,收集同期96个大城市的空气污染数据,分析发现:和空气污染的其他因素相比,O3在心脏性死亡中作用甚微,但是O3长期暴露对呼吸系统死亡率有促进作用:O3浓度每增加10 ppb,呼吸系统死亡率增加1.040(95%CI:1.010~1.067)。

PARKER调查了1999~2005 年全美约70 000 个儿童呼吸症状及其居住地20英里内的同期空气质量数据分析发现:夏天O3浓度每增加10 ppb,呼吸过敏或花粉症发病危险将增加1.20(95%CI:1.15~1.26)。

ALEXEEFF等在1995~2005 年对1 100 个老年个体每3年测量1 次肺功能情况(FVC和FEV1),并收集同期O3的浓度数据,分析发现:O3每增加15 ppb,可致滞后48 h 的FEV 减少1.25%(95%CI:1.96%~0.54%),研究认为:O3对老年人的肺功能有急性损伤,且这种影响可能表现为抗氧化基因的多型性修改。

【5】1、5 其他多环芳烃(PAHs)大部分是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过程中燃料的不完全燃烧产生的,本身并无毒性,进入机体后经过代谢活化呈现致癌作用。

PAHs 亦可和O3、NOx、HNO3等反应,转化成致癌或诱变作用更强的化合物。

目前动物实验证明的有较强致癌性的PAHs 有苯并(a)芘、苯并(a)蒽、苯并(b)荧蒽、二苯并(a,h)芘、二苯并(a,h)蒽等,其中以B[a]P 的致癌作用最强[3]。

铅可以损害神经、造血、消化、泌尿、生殖等多个系统,造成智力发育不良和造血功能障碍,且对成年后心血管异常、骨质疏松等也有影响【6】。

JAIN等对83 名老年男性患者进行血铅和骨铅基线水平的测量,并与引起缺血性心脏病发生之间的联系进行了随访,结果发现血铅增高者,其未来发生缺血性心脏病的风险增加1.27 倍(95%CI:1.01~1.59);骨铅增高者,则增加1.29倍(95%CI:1.02~1.62);慢性铅暴露使血铅浓度>5μg/dL之后,可引起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有显著的下降。

2、大气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2、1大气污染物对呼吸系统的危害呼吸道是空气中悬浮颗粒物和其他有害物质进入人体的主要途径之一,呼吸系统是大气污染物直接作用的靶器官。

流行病学观察认为短期暴露于户外颗粒物可增加上呼吸道疾病的发病率【7】。

PEREIRA 等调查了圣保罗12 个市区1981~1990年大气污染物的数据,发现喉部和肺部肿瘤的发病率与大气污染有关,其中臭氧与肺癌和喉癌发病率的关联强度最大,相关系数分别是0.7234(P =0.277)和0.9929(P=0.007)。

大气污染对呼吸系统损伤的确切机制还不完全明了,气态和颗粒污染物均能加重上下气道的潜在病理生理变化。

活性氧簇的3、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影响研究的展望大气污染的危害是多方面和多层次的,它与人群的健康状况息息相关。

国内外流行病学和毒理学等学科的研究在该领域取得了很大成绩,使人们对大气污染与健康关系的认识日新月异。

当前,对颗粒物健康影响的研究重点已从TSP 及PM10 逐渐向PM2.5转移。

细颗粒物和超细颗粒物(UFPs)及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成为国际环境流行病学研究的热点之一,而UFPs 被认为是介导颗粒物不良健康效应的主要因素。

但迄今为止,流行病学研究结果还尚未把健康效应特异地归因于某一种大气污染物,亦不能明确地观察到大气污染物对人群健康产生影响作用的阈值范围。

研究工作还存在一定的问题:研究资料少而局限,缺少全国范围内大气污染造成的健康损失的定量资料;流行病学研究大多为时间序列分析和地区间比较的生态学研究,缺少精心设计的大规模人群队列研究;研究大气颗粒物污染对人群健康的影响时多考虑颗粒物的重量浓度,对空气中颗粒物表面吸附的化学、物理、生物污染物的种类考虑不足;此外,多数研究工作系在上个世纪完成,时效性不强。

目前的科学研究成果还远远满足不了环境健康决策以及与大众进行环境健康风险交流的需求,还有很多科学问题需要解决,许多研究工作亟待开展。

还需要通过大量研究人群的长期追踪调查,才能评估出长期空气污染暴露对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影响。

今后的研究工作中,应着重强调以下几点:寻找敏感的生物标志物;关注暴露引起疾病的早期效应,以人们因暴露在空气污染中患心肺疾病及癌症的早期标志为基础制订和修改大气环境标准;由单纯的对大气污染物的监测发展为对居民或生物体内污染物负荷乃至疾病指标的监测等。

参考文献:【1】陈广仁,祝叶华;“城市空气污染的治理”;《科技导报》2014年11期。

【2】汪林安;“城市大气污染现状及其应对措施”;《资源节约与环保》2013年11期。

【3】陈娜;“大气污染现状及防治措施分析”;《资源节约与环保》2015年2期。

【4】高峰;“治理环境污染需要新思路”《防灾博览》2014年12期。

【5】郭新彪;,黄婧;“城市化进程中应关注交通相关空气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国外医学(医学地理分册)》;2013年12期。

【6】何静华;“有关大气污染预防及防治工作的探讨”;《科技资讯》2013年10期。

【7】屈芳;“环境气象因素对呼吸系统疾病影响的研究进展”;《气象科技进展》2013年12期【8】杨敏娟,潘小川;“北京市大气污染与居民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的时间序列分析”;《环境与健康杂志》2008年04期。

【9】王锦溪,李虹伟;“空气污染与心血管疾病发病及预后的研究进展”;《心脏杂志》;2013年09期。

【10】王冰,贺璇;“中国城市大气污染治理概论”;《城市问题》2014年12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