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核分枝杆菌检测及相关内容

合集下载

结核分枝杆菌、厌氧菌及其它微生物的检测

结核分枝杆菌、厌氧菌及其它微生物的检测
(五)鉴定试验
最终鉴定需要进行生化反应及终末代谢产物等检 查。
生化试验主要包括多种糖类发酵试验、吲哚试验 硝酸盐还原试验、触酶试验、卵磷脂酶试验、脂 酶试验、明胶液化试验、硫化氢试验等——厌氧 API条。
目前用于厌氧菌快速鉴定还有自动微生物鉴定系 统等。
实验内容
1、记录抗酸染色步骤。 2、油镜下观察抗酸杆菌涂片,并记
厌氧菌的分离与鉴定
(三)标本接种
标本接种3个血琼脂平板,分别置于有氧、 无氧和含5-10%CO2的环境中培养。若只 要求检测厌氧菌,只需接种1个厌氧血琼 脂平板。
厌氧菌的分离与鉴定
(四)耐氧试验
当厌氧血平板上有细菌生长时,为了确 定是否为厌氧菌,必须做耐氧试验。挑 取菌落分别转种2块需氧血琼脂平板和1 块厌氧血琼脂平板,然后将平板分别放 置在需氧、厌氧和CO2环境中培养。
荧光染色结果报告
—:观察70个视野未发现抗酸杆菌; ±:70个视野内发现1-2条抗酸杆菌; 1+:50个视野内发现2-18条抗酸杆菌; 2+:10个视野内发现4-36条抗酸杆菌; 3+:每个视野内发现4-36条抗酸杆菌; 4+:每个视野内发现36条以上抗酸杆菌。
厌氧菌的分离与鉴定
厌氧菌标本的采集 涂片与染色 标本接种 耐氧试验 鉴定试验
干后油镜下观察结果。
抗酸染色结果观察
油镜下观察涂片,在淡蓝色背景下可见染成红 色细长或分枝状杆菌,此为抗酸染色阳性细菌 。
抗酸染色结果报告
—:观察300个视野未发现抗酸杆菌; ±:300个视野内发现1-2条抗酸杆菌; 1+:100个视野内发现1-9条抗酸杆菌; 2+:10个视野内发现1-9条抗酸杆菌; 3+:每个视野内发现1-9条抗酸杆菌; 4+:每个视野内发现9条以上抗酸杆菌。

结核检验项目

结核检验项目

结核检验项目结核病是一种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感染性疾病,其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空气中的飞沫传播。

为了及早发现和治疗结核病,医学界开展了多种结核检验项目。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结核检验项目,以及其作用和操作步骤。

一、结核菌素皮肤试验结核菌素皮肤试验是诊断结核病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这项检验通过注射结核菌素溶液到皮下,观察注射部位的反应情况来判断是否感染结核分枝杆菌。

注射后48-72小时,如果注射点周围形成红斑和硬结,直径大于5毫米,则说明感染了结核分枝杆菌。

二、结核病原学检验结核病原学检验是通过检测痰液、组织活检等样本中的结核分枝杆菌,来确定结核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常用的方法有涂片法、培养法和PCR法。

涂片法是将样本涂抹在玻璃片上,经染色后观察结核分枝杆菌的形态。

培养法是将样本放入培养基中培养,待菌落形成后进行进一步鉴定。

PCR法是通过扩增结核分枝杆菌DNA的特定片段来检测其存在。

三、结核抗体检测结核抗体检测是通过检测人体内特定的抗体来判断是否感染了结核分枝杆菌。

这种方法可以辅助结核病的诊断和监测治疗效果。

目前常用的结核抗体检测方法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荧光免疫分析法(FIA)。

这些方法通过检测血液中的抗体水平来判断感染情况。

四、结核药物敏感性检测结核药物敏感性检测是为了确定结核病患者对抗结核药物的敏感性,从而选择合适的药物治疗方案。

常用的方法有比例法和荧光法。

比例法是将结核分枝杆菌培养物与不同浓度的药物一起培养,观察菌落生长情况来判断药敏性。

荧光法是通过检测结核分枝杆菌培养物中的荧光信号来判断抗药性。

结核检验项目的开展,能够帮助医生及时发现和治疗结核病,减少疾病的传播。

通过结核菌素皮肤试验、结核病原学检验、结核抗体检测和结核药物敏感性检测等项目的综合应用,可以提高结核病的诊断准确性和治疗效果,为控制结核病的蔓延起到重要作用。

希望通过这些结核检验项目的研究和应用,能够更好地保护人们的健康,并减少结核病的发病率。

结核分枝杆菌实验报告

结核分枝杆菌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结核分枝杆菌的生物学特性及致病机理;2. 掌握结核分枝杆菌的培养、分离、鉴定及检测方法;3. 增强实验室操作技能,提高对结核病的防控能力。

二、实验原理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是一种革兰氏阳性细菌,是引起结核病的病原体。

本实验通过培养、分离、鉴定及检测结核分枝杆菌,了解其生物学特性及致病机理。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1)结核分枝杆菌菌种;(2)牛肉浸液;(3)鸡蛋;(4)石炭酸复红染液;(5)无菌生理盐水;(6)无菌试管;(7)酒精灯;(8)高压蒸汽灭菌器;(9)显微镜;(10)生物安全柜。

2. 实验仪器:(1)恒温培养箱;(2)电热恒温水浴锅;(3)无菌操作台;(4)超净工作台;(5)显微镜。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1. 菌种复苏(1)将冷冻保存的结核分枝杆菌菌种复苏于牛肉浸液中,37℃恒温培养24小时;(2)观察菌落生长情况,记录结果。

2. 分离纯化(1)将复苏后的菌液涂布于牛肉浸液琼脂平板上,37℃恒温培养24小时;(2)挑取单菌落进行纯化,重复涂布、培养,直至获得纯化菌落。

3. 鉴定(1)挑取纯化菌落,用无菌生理盐水洗涤,制成菌悬液;(2)将菌悬液滴加于石炭酸复红染液中,37℃恒温染色30分钟;(3)用无菌生理盐水冲洗,观察菌体形态及染色特性;(4)挑取染色阳性菌落,进行生化试验,如氧化酶试验、触酶试验等,以鉴定结核分枝杆菌。

4. 检测(1)挑取纯化菌落,制成菌悬液;(2)将菌悬液滴加于含有药物的琼脂平板上,37℃恒温培养24小时;(3)观察药物对菌落的抑制作用,判断药物对结核分枝杆菌的敏感性。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菌种复苏:复苏后的菌落呈白色,表面光滑,呈干燥状,有明显的溶血现象。

2. 分离纯化:纯化后的菌落呈白色,表面光滑,呈干燥状,有明显的溶血现象。

3. 鉴定:挑取染色阳性菌落,进行生化试验,结果显示氧化酶试验、触酶试验均为阳性,符合结核分枝杆菌的生物学特性。

结核分枝杆菌镜检执行标准

结核分枝杆菌镜检执行标准

结核分枝杆菌镜检执行标准背景:结核病是一种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世界各国都面临着结核病的威胁。

结核分枝杆菌的镜检是结核病的常用检测方法之一,对于早期诊断和治疗监测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关于结核分枝杆菌镜检的执行标准。

1. 目的本标准旨在规范结核分枝杆菌镜检的操作流程,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提高结核病的早期诊断率,并为治疗和预防提供依据。

2. 材料与仪器2.1 高质量显微镜及放大镜。

2.2 结核分枝杆菌涂片,可通过刮取痰液等方式制备。

2.3 阳性和阴性对照材料,用于质控。

3. 操作流程3.1 准备工作3.1.1 根据个人卫生要求,佩戴洁净外科口罩、手套和实验服。

3.1.2 准备所需材料和仪器。

3.1.3 对显微镜进行预检和校正并清洁。

3.2 样本处理3.2.1 从痰液中取适量样本,将其涂布于玻璃载玻片上,并晾干。

3.2.2 经过染色和脱色处理,使结核分枝杆菌显现出红色的链状或弯曲形态。

3.2.3 加盖干净的盖玻片。

3.3 镜检操作3.3.1 将涂片放在显微镜台上。

3.3.2 使用低倍镜进行初步扫描,找到适当的漏光区域。

3.3.3 切换到高倍镜,检查漏光区域的细胞形态及聚集情况。

3.3.4 在偏光下检查结核分枝杆菌的阳性特征。

包括:红色、链状或弯曲形态、长度及宽度相对较长等。

3.3.5 对疑似结核分枝杆菌进行进一步确认,如需要,可使用特殊染色技术或其他特异性检测方法。

3.4 结果判读3.4.1 对每个涂片进行镜检,详细记录结果。

3.4.2 根据阳性和阴性对照材料进行质控。

3.4.3 结果判读包括:阴性(未发现结核分枝杆菌)、阳性(发现结核分枝杆菌)及鉴定结核分枝杆菌数量。

4. 质量控制4.1 定期对实验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和考核。

4.2 定期校准显微镜并保持其清洁和良好状态。

4.3 定期对阳性和阴性对照材料进行质控。

5. 报告与记录5.1 根据检测结果生成报告,并进行传达和归档。

5.2 记录检测样本的信息和结果。

分枝杆菌属及检验考点总结

分枝杆菌属及检验考点总结

分枝杆菌属及检验考点总结一、结核分枝杆菌引起人和动物结核病的病原菌。

目前已知在我国引起人类结核病的主要有人型和牛型结核分枝杆菌。

(一)生物学特性1.形态与染色G+,细长或略带弯曲的杆菌,在培养基中可呈球状或丝状,陈旧培养物或干酪化的淋巴结中可见到分枝状。

抗酸菌。

既往在组织中曾发现革兰阳性的非抗酸颗粒,接种动物可产生典型的结核病变,后被称为Much颗粒。

2.培养特性◆专性需氧,在无氧条件下迅速死亡,在5%~10%C02环境中可刺激其生长。

需适当的湿度。

本菌生长缓慢,最快的分裂速度为18h一代。

◆固体培养基:2~6周才能长出菌落,呈干燥颗粒状,不透明,乳白色或米黄色,表面呈皱纹状,形似菜花。

◆液体培养基中生长较快,多为表面生长,形成菌膜,且干燥易碎而沉于管底。

有毒力菌株在液体培养基中可呈索状生长,无毒株则无此现象。

◆营养要求较高,必须在血清、卵黄、马铃薯、甘油以及某些无机盐类的特殊培养基上才能生长。

3.生化反应◆不发酵糖类,能产生过氧化氢酶,耐热触酶试验、聚山梨酯-80水解试验和耐热磷酸酶试验均为阴性,脲酶试验和中性红试验均为阳性。

◆人型结核分枝杆菌:烟酸试验、硝酸盐还原和烟酰胺酶试验均为阳性;牛型结核分枝杆菌均阴性。

4.抵抗力:对酒精敏感。

5.变异性:形态、菌落、毒力、免疫原性和耐药性等变异。

毒力变异:卡介苗(BCG)——将有毒的牛型结核分枝杆菌培养。

于含有甘油、胆汁、马铃薯的培养基中经13年传种230代,获得减毒菌株,再接种动物,不能致病而使其获得免疫力。

用于预防结核病。

(二)临床意义1.致病性◆不产生内毒素和外毒素,也无荚膜和侵袭性酶。

◆主要致病物质:脂质。

索状因子(破坏细胞,引起肉芽肿)、磷脂(形成结核结节)、硫酸脑苷脂(抑制吞噬体与溶酶体结合)、蜡质D(引起迟发性过敏反应)。

◆主要通过呼吸道、消化道和受损伤的皮肤侵入易感机体,引起多种组织器官的结核病,其中以通过呼吸道引起的肺结核最多见。

◆肺外感染可发生在脑、肾、肠及腹膜。

结核病的分子检测

结核病的分子检测
• 其他自动化仪器包括 VersaTREK等
• 可自动孵育、自动检测、 自动报告阳性或阴性结果
• 培养周期42天,MGIT系 统平均报阳时间4-11天
比固体培养方法更为敏感-提高10%的阳性检出率 可进行后续的菌型鉴定和药敏实验 相较固体培养更短的报告时间: 培养:10天 vs 28-42天 药敏:11天 vs 28天 缺陷:液体培养污染率更高。
自动染片机和显微扫描仪提高 工作效率和结果的准确性
常用培养基:罗氏培养基,37℃培养 培养周期:56天 结果观察: 培养第3天、第7天各观察1次,以后每周观 察一次。发现有菌生长,立刻进行抗酸染色 菌落特征:典型菌落为干燥、坚硬、表面呈 颗粒状,乳酪色或淡黄色,形似菜花样。
•准确,灵敏度略高于涂片法; •可以鉴别死菌与活菌; 优点 •可进一步进行菌种鉴定和药敏试验 •历史悠久,使用广泛(1900年从 •Lowenstein鸡蛋培养基开始使用)
临床问题及需求
临床问题
结核病疫情严重
结核病疫情严重,中国的结核病疫情全球 位列第二位,仅次于印度。
结核病的现有诊断水平低下
传统的痰涂片抗酸染色阳性率仅16%,痰 结核分枝杆菌培养阳性率30%-40%,但是 耗时6-8周,时间太长!
新型的诊断工具缺乏 分子生物学诊断技术比如普通DNA、RNA分 子检测技术已经应用于临床,但存在污染, 联合现有的DNA/RNA诊断技术快速诊断阳 性率仅40%,且无法行耐药检测。 17
上海市结核病分级诊疗文件
21
第一类:结核杆菌种特异性的分子检测 • 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DNA(IS6110、HSP65、rpoB等) • 半巢式全自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Xpert MTB/RIF) • 环介导等温扩增法(LAMP) • 实时荧光核酸恒温扩增检测技术 • 交叉引物扩增技术(CPA) • 线性探针技术

几种常见的结核分枝杆菌快速检测方法

几种常见的结核分枝杆菌快速检测方法

肺结核属于肺部慢性传染疾病,临床发病率高,该病的主要致病菌为结核分枝杆菌,病程相对较长,会向全身多个脏器累及。

菌阴肺结核指的是通过一次结核杆菌培养以及三次痰涂片检查,结果均显示为阴性的肺结核患者,具有较低的传染性。

大多数患者不了解菌阴肺结核的相关性知识,如果没有采取及时有效的诊断、治疗,患者的病情就会延误,继而转变为阳性,对患者的预后造成不利影响。

目前,临床中对于菌阴肺结核的特异性诊断措施相对缺乏,最常用的方法就是痰或呼吸道采集标本中结核分枝杆菌的检验。

近年来,结核病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

筛选出一种能有效确诊早期结核病的检验方法十分重要。

目前临床上应用于辅助结核病诊断的检验方法以结核分枝杆菌培养和抗酸染色涂片为主,其中培养法作为结核疾病诊断的金标准具有准确性高、特异性高的优势。

结核分枝杆菌痰的分离培养,消耗时间较长,如果利用固体改良罗氏培养基进行培养,一般会需要至少20d,最长可需要60d,如果使用先进的全自动分枝杆菌进行检测,至少需要7d,至多需要20d。

实验室一般会通过痰涂片法进行检测,该方法的操作相对简单,价格较低,但是,操作费时,在基层痰检实验室涂片量过大的时候,一天内无法得到实验结果,这种现象无法满足目前的结核病防治工作。

近些年来,随着染色技术的逐渐先进,荧光染色技术作为新型的实验手段,已经在医学科学领域中广泛应用。

目前,涂片染色法已经成为无菌体液的主要检查方法,但是,通过传统制片以及染色法的检出率相对较低,误诊率以及漏诊率较高。

主要是因为染色时制片以及标本固定环节容易出现误差,而细胞沉淀仪法、改良的抗酸染色法、萋-尼氏抗酸染色法、金胺O荧光染色法、PCR等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多。

传统方法:获取痰标本后,排除口水痰,然后纳入研究范围,确认纳入的当天,需要在每份痰标本相同位置,取两份,制成痰涂片。

离心处理标本,再在洁净的玻片上涂抹沉渣,涂完一层之后,使其自然干燥,再次涂抹,形成厚涂片,先使用萋尼抗酸染色法进行染色,随后使用石炭酸复红溶液初染,再使用盐酸酒精脱色,然后用美兰复染,寻找红色区域,待涂片干燥后置于显微镜镜检,于蓝色背景中寻找红色的杆状、分枝状细菌。

分枝杆菌检测方法总结

分枝杆菌检测方法总结

分枝杆菌检测方法总结分枝杆菌检测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 痰涂片:这是最常用的方法,优点是快速、低廉、操作简便,但无法区分死活菌,尤其是无法区分结核分枝杆菌(MTB)和非结核分枝杆菌(NTM),而且受制于痰液中分枝杆菌数量,敏感性较低,漏检率很高。

2. 结核培养:与痰涂片相比,培养法灵敏度增加了不少,结核培养阳性是诊断抗酸杆菌的金标准,但缺点在于培养时间周期过长,一般需要8周左右时间,这样很耽误医生用药和患者及时治疗。

3. 结核杆菌IgG抗体检测:感染结核分枝杆菌后,体内可产生特异性抗体。

将结核分枝杆菌抗原包被在固相载体上,与待测血清反应,血清中相应的抗体可结合于其上,再以胶体金(或酶)标记,显示反应,可检出血清中结核分枝杆菌抗体。

结核杆菌IgG抗体检测特异性较好,对于排除结核阳性有利,但无法确诊活动性结核。

4. Xpert MTB/RIF:通过检测MTB基因组中的rpoB基因及其突变情况,实现MTB核酸和利福平耐药检测的全自动实时荧光定量核酸扩增技术。

具有以下优势:特异性好,能准确区分MTB和NTM;灵敏度高,检测快速,仅需要两个小时就完成检查了;适用于各种标本,痰液、肺泡灌洗液、肺组织、脑脊液、淋巴结、关节液以及尿液等均可用于检测;同时可以检测利福平耐药,检测对一线抗结核药物利福平的耐药情况,敏感性特异性极高,可及时为临床用药提供有效参考。

5. IGRA:γ-干扰素释放试验(IGRA)是检测结核分枝杆菌(MTB)特异性抗原刺激T细胞产生的γ-干扰素(IFN-γ),以判断是否存在MTB感染。

IGRA适应证主要包括结核潜伏感染(LTBI)的诊断和活动性结核(ATB)的辅助诊断。

与结核菌素皮肤试验(TST)相比具有明显优势:特异度高,不受卡介苗接种及大多数非结核分枝杆菌(NTM)的干扰;使用单一阈值作为阳性判断标准;作为体外诊断方法,更适用于疫情检测和流行病学调查。

IGRA是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用于诊断MTB感染的体外免疫学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分离培养

2.荧光染色法(金胺O法) (1)染色剂:金胺0.01g溶于95%乙醇 10ml内,加5 % 石炭酸至100ml。 脱色剂:3 % 盐酸乙醇。 复染剂:0.5 % 高锰酸钾水溶液。 (2)染色步骤:痰涂片火焰固定,加染色剂, 10~15分钟水洗。脱色剂脱色3~5分钟,至无黄 色,水洗。复染剂染2分钟,水洗,干后用荧光显 微镜镜检。 (3)结果:结核分枝杆菌呈金黄色荧光。如下图。
(二)集菌涂片法
取深咳痰10ml于消毒处理过的广口瓶中,加5倍 量的无菌蒸馏水,经121℃高压蒸汽灭菌20min, 待用。 离心集菌法:取上述痰液10ml放入50ml离心管内 加蒸馏水至50ml, 3000r/min离心30min,取沉 淀物涂片。 漂浮集菌法:取上述痰液10ml放入100ml细口玻 璃容器内,加蒸馏水30ml,加入二甲苯0.3ml, 振荡10min,加蒸馏水至满,静置15min,取载 玻片盖于瓶口,静置15min,取下玻片,干后染 色。 目前我们实验室采用BaSO溶痰剂与痰检体2:1 或3:1混合均匀,静置10~20min,待其完全溶 化,离心取沉淀涂片染色。简化了操作过程。
控制结核 人人有责

3月24日是第13个“世界防治结核病日”, 今年卫生部的宣传主题是“控制结核、人 人有责”。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出,目前 结核病仍然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传 染病之一,75%的病人为中青年,每年死 亡13万人。
结核分枝杆菌检测及 相关内容
张东华
一、结核名称的由来
结核病是一种古老的疾病,也许有了人类 不久就已有了它的存在。1973年,湖南长 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2100年前的女尸身上 发现左上肺门均有结核病灶。1965年,法 国学者Sylvius根据解剖了死于所谓“消耗 病”或“痨病”人的尸体,发现肺脏及其 它器官有颗粒状的病变,根据其形态特征 称之为“结核”。因而,结核的名称就此 而被应用至今。



(三)染色方法
1.抗酸染色 第一液:碱性复红乙醇溶液 10ml 5%石炭酸溶液 90ml 第二液:浓盐酸 3ml 95 %乙醇 97ml 第三液:美蓝乙醇饱和溶液 100 ml 10 %KOH 0.1ml 蒸馏水 100ml 染色步骤:⑴涂片经火焰固定后加第一液约5min,水洗。⑵第二液脱 色,至涂片无红色脱出为止,水洗。⑶第三液复染约30s,水洗,自然 干燥后镜检。 结果:抗酸杆菌呈红色,背景为蓝色。 报告方式;﹙﹚未发现抗酸菌/300个油镜视野 (±)1~ 2个抗酸菌/300个油镜视野 (1+) 3~9个抗酸菌/100个油镜视野 (2+) 10~99个抗酸菌/100个油镜视野 (3+) 1~10个抗酸菌/每个油镜视野 (4+) >10个抗酸菌/每个油镜视野
2.尿液 留取12小时尿液,静置,倾去上清,留取沉淀部 分30ml,以3000r/min离心30min,弃上清,取沉 淀物涂片. 3.脑脊液 无菌收集脑脊液,放置24小时后,取网膜状蛋白 质涂片,或以3000r/min离心30min,取沉淀物涂 片。 4.胸腹水与尿液同。 5.胃液标本 将标本置冰箱内20分钟,取浓厚部分进行涂片。 6.病灶组织:先用组织磨碎器磨碎后,同痰标本涂 法。
PCR 技术
DNA 探针
染色
荧光染色
观察生长情况 抗酸染色 鉴定试验 耐药试验 报告群别或种别
报告分枝杆菌
报 告 群 别 或 种 别
(一)标本的收集及直接涂片法
1.痰标本 最好为清晨第一口痰,洁净水或冷开水漱口后, 用力咳嗽以获得2-3ml痰液置于标本盒内,直接涂 2.0cm×2.5cm的卵圆形痰膜,自然干燥后抗酸染 色镜检即可。涂片应使用干净无划痕的新玻片。 痰标本不能使用蜡盒,因为其可导致涂片结果假 阳性。
二、结核病
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 病,可以侵及很多脏器,以肺部受累形成 肺结核〔pulmonary tuberculosis〕最为常 见;其次有肠结核、淋巴结结核、泌尿系 结核、骨结核、结核性脑膜炎、全身粟粒 性结核、结核性腹膜炎等。
三、我国结核病疫情现状
据2000年全国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我国 结核病疫情现状为: (1)结核病感染率高:目前全年龄组结核菌感染率为 44.5%,全国约5.5亿人受到了结核菌感染,结核菌感染 率高于全球人口感染率为1/3的水平。 (2)结核病患病率高:全国活动性肺结核患病率为 367/10万,涂阳肺结核患病率为122/10万,菌阳肺结核 患病率为160/10万;估算全国现有活动性肺结核病人数 450万,其中涂阳肺结核病人150万,菌阳肺结核病人 200万。 (3)结核病耐药率高:肺结核病人结核菌初始耐药率为 18.6/10万, 继发耐药率为46.5/10万。按照全国菌阳肺结 核病人200万计算,全国有耐药病人55.5万。 (4)结核病死亡率高:全国结核病死亡专率为9.8/10万, 每年因结核病死亡13万人,为各种其他传染病和寄生虫 病死亡总和的2倍。
五、结核分枝杆菌检测方法
(一)涂片检查 (二)分离培养 (三)动物试验 (四)基因诊断
结核分枝杆菌检验程序
标本
涂片 动物试验 分离培养 基因诊断
直接涂片
集菌涂片 再接种豚鼠 或小白鼠 观察脏器病变涂 抗酸染色 片染色或培接种液体培养基 (Bactec 系统) 接种固体培 养基4~8周
四、肺结核的主要症状
肺结核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肺部感染性疾病。 病初有轻微咳嗽或咯痰,或有四肢结节性红斑。部分病人 表现为胸痛、咯血。常见的全身症状有周身不适,精神萎 靡,易倦乏力,性情烦躁,心悸,食欲减退,体重减轻, 盗汗,不规则低热,两颧潮红,妇女月经不调。也有无明 显症状,仅在胸部X线健康检查时才被发现。在慢性病程中, 病情恶化,可有高热畏寒,紫绀气促,肺萎缩,肺气肿, 渗出性胸膜炎,胸膜增厚等。本病的病因与结核杆菌感染 因素有关 。本病主要诊断依据结合局部和全身症状。痰液 检查找到结核杆菌可确诊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