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亲子鉴定
dna亲子鉴定原理

dna亲子鉴定原理DNA亲子鉴定原理。
DNA亲子鉴定是通过对比被检测者的DNA序列,来确定亲子关系的一种科学方法。
DNA是构成人体遗传信息的基本单位,每个人的DNA序列都是独一无二的,即使是亲子关系也会在DNA序列上有一定的相似性。
因此,通过对比被检测者的DNA序列,可以确定他们之间的亲子关系。
DNA亲子鉴定的原理主要包括DNA采集、DNA提取、PCR扩增、电泳分析等步骤。
首先是DNA采集,通常是通过口腔黏膜拭子或者血液样本来采集被检测者的DNA样本。
然后是DNA提取,将采集到的DNA样本进行纯化和提取,得到纯净的DNA。
接下来是PCR扩增,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来扩增DNA片段,增加检测的灵敏度。
最后是电泳分析,将扩增后的DNA片段进行电泳分离,根据DNA条带的长度和数量来进行比对分析。
在进行DNA亲子鉴定时,需要选取一些特定的基因座进行检测。
通常选择的基因座包括STR基因座和SNP基因座。
STR基因座是短串联重复序列,其长度多态性较高,适合用于亲子鉴定。
而SNP基因座是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其稳定性较高,适合用于亲子鉴定的确认。
通过对这些基因座进行检测和比对,可以得出较为准确的亲子鉴定结果。
DNA亲子鉴定的原理基于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的知识,具有高度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通过对被检测者的DNA序列进行分析,可以得出亲子关系的结论,这对于解决亲子关系纠纷、确定亲子关系、遗传病筛查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总的来说,DNA亲子鉴定原理是基于DNA序列的相似性和差异性来确定亲子关系的科学方法。
通过对被检测者的DNA样本进行采集、提取、扩增和分析,可以得出较为准确的亲子鉴定结果。
这一原理在司法、医学、生物学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意义,对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个体权益、促进科学研究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DNA亲子鉴定的原理将会在未来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和发展。
怎样鉴定孩子是不是自己的

怎样鉴定孩子是不是自己的在生活中,有时候可能会出现一些让人产生疑虑的情况,比如怀疑孩子是不是自己亲生的。
这是一个非常敏感和严肃的问题,需要谨慎对待。
下面就来给大家介绍一些常见的鉴定方法。
首先,最直接和准确的方法是进行 DNA 亲子鉴定。
DNA 就像是每个人独特的“身份证”,通过对比父母和孩子的 DNA 片段,可以非常精确地判断亲子关系。
现在有很多专业的鉴定机构可以提供这项服务。
在进行 DNA 亲子鉴定时,通常会采集血液、口腔拭子、带毛囊的头发等样本。
这些样本中含有足够的细胞,以便提取出 DNA 进行分析。
不过,在决定进行亲子鉴定之前,一定要深思熟虑。
因为这不仅涉及到科学技术,还可能对家庭关系产生重大影响。
如果只是一时的怀疑或者没有足够的理由,轻易地进行鉴定可能会伤害到家人的感情。
除了 DNA 亲子鉴定,从一些外貌特征和生理特征上也可以进行初步的观察和判断。
比如说,孩子的眼睛、鼻子、嘴巴等五官的形状和特征,可能会与父母有相似之处。
身高、体型、肤色等方面也可能会遗传父母的某些特点。
但需要注意的是,这些特征并不是绝对的,不能仅仅依靠外貌来确定亲子关系。
孩子的血型也可以提供一些线索。
人类的血型是由基因决定的,父母的血型组合会对孩子的血型产生一定的限制。
比如,如果父母都是A 型血,那么孩子一般不会是B 型或 AB 型血。
但这种方法也不是百分之百准确,只能作为一个参考。
另外,从性格和行为习惯方面也能发现一些端倪。
有些性格特点和行为习惯可能会受到遗传因素的影响。
但环境和后天的教育对孩子的性格和行为习惯的形成也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这同样不能作为确凿的证据。
在考虑鉴定孩子是否为亲生的过程中,一定要保持冷静和理智。
不要被一时的冲动和情绪所左右。
同时,也要尊重家人的感受,尤其是孩子的感受。
如果最终确定孩子是亲生的,那么之前的怀疑可能会给家庭带来难以弥补的裂痕;如果结果不是理想的,也要以成熟和负责任的态度来处理后续的问题。
亲子鉴定的方法

亲子鉴定的方法亲子鉴定是通过科学方法,确定亲子关系的一种方法。
在人类社会中,亲子关系是非常重要的,对于个体的身份认同、权益保障和家族传承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亲子鉴定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DNA鉴定法DNA鉴定法是亲子鉴定中最准确、最可靠的方法之一、它是基于人体细胞中的DNA(脱氧核糖核酸)序列的独特性来进行鉴定的。
DNA在每个人的细胞中都是独一无二的,除了同卵双胞胎外,其他人的DNA序列都是不同的。
通过提取样本中的DNA,进行PCR扩增、电泳等实验,可以进行亲子关系的确定。
一般来说,鉴定的准确率可以达到99.99%以上。
2.血型鉴定法血型鉴定法是亲子鉴定中较为简单且常用的一种方法。
根据人体血液中的血型遗传规律,可以通过比对母亲、父亲和孩子的血型来判断亲子关系的可能性。
例如,如果孩子的血型是A型,而母亲的血型是O型,那么父亲的血型必然是A或者O型。
通过血型的比对,可以初步确定亲子关系的可能性,但它的准确度不如DNA鉴定法。
3.遗传标记鉴定法遗传标记鉴定法是通过对特定的DNA序列或基因多态性进行分析,来确定亲子关系的一种方法。
这种方法适用于单体位点或多个位点的遗传标记,如STR(短串联重复序列),SNP(单核苷酸多态性)等。
根据位点的遗传性,可以推断亲子关系,但这种方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要低于DNA鉴定法。
4.遗传关系分析法遗传关系分析法是通过分析亲子间的遗传关系,来判断亲子关系的方法。
这种方法主要分为三个方面的分析。
首先,通过比较物理特征、生理指标、生物化学指标等方面的相似性来判断亲子关系。
其次,通过对家族特征、疾病遗传等方面的观察,来分析亲子关系的可能性。
最后,通过对性别遗传、血缘纪录、证人证言等方面的分析,判断亲子关系的合理性。
总结起来,亲子鉴定的方法主要包括DNA鉴定法、血型鉴定法、遗传标记鉴定法和遗传关系分析法。
其中,DNA鉴定法是最为准确和可靠的方法,也是目前亲子鉴定的金 standard。
dna亲子鉴定原理

dna亲子鉴定原理DNA亲子鉴定原理。
DNA亲子鉴定是一种通过比对个体DNA序列来确定亲子关系的技术。
它基于遗传学原理,利用DNA的特性来判断两个个体之间的亲缘关系。
DNA亲子鉴定的原理主要包括DNA提取、PCR扩增、电泳分离和比对分析四个步骤。
首先,进行DNA提取。
DNA提取是从样本中分离出DNA的过程,通常采用的方法包括酚氯仿法、离心法、磁珠法等。
提取出的DNA需要经过纯化和浓缩处理,以保证后续的实验操作。
接下来是PCR扩增。
PCR(聚合酶链式反应)是一种能够在体外复制DNA的技术,通过PCR扩增可以快速增加DNA的数量。
在DNA亲子鉴定中,需要选择一些特定的位点进行扩增,例如STR(短串联重复序列)位点。
通过PCR扩增,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得足够的DNA片段用于后续分析。
然后是电泳分离。
PCR扩增得到的DNA片段需要进行电泳分离,以便对不同长度的DNA片段进行分析。
电泳是利用DNA在电场中的迁移速度与其长度成正比的原理,将DNA片段分离开来。
通过电泳分离,可以得到不同长度的DNA片段图谱,为后续的比对分析提供数据支持。
最后是比对分析。
比对分析是DNA亲子鉴定的核心步骤,通过将被鉴定个体的DNA片段与参考个体的DNA片段进行比对,来确定它们之间的亲子关系。
通常采用的方法包括STR分型分析、DNA序列比对等。
通过比对分析,可以得出被鉴定个体与参考个体之间的亲子关系,如父子关系、母子关系等。
总的来说,DNA亲子鉴定是一种高度精准的技术,其原理基于DNA的遗传特性,通过对DNA片段的提取、扩增、分离和比对分析,可以准确判断个体之间的亲子关系。
这项技术在法医学、医学遗传学、生物学研究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为确定亲子关系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DNA亲子鉴定的原理及其应用,对于维护社会稳定、保护个体权益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亲子鉴定的知识点总结

亲子鉴定的知识点总结亲子鉴定是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通过对家长和孩子的DNA进行比对,来确认两者之间的亲子关系是否存在的一种鉴定方法。
亲子鉴定不但可以为家庭关系提供证明,也可以为继承、监护、抚养等法律事务提供重要依据。
目前,亲子鉴定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的法律鉴定手段,备受社会各界的重视。
二、亲子鉴定的原理1. DNA的遗传特性:DNA是生物体内包含遗传信息的重要化学物质,通过对DNA的遗传特性进行分析,可以确定不同体细胞之间的遗传关系。
2. DNA鉴定技术:亲子鉴定通常采用多态性DNA位点的分析方法,通过PCR扩增和电泳分析来获取DNA的基因型信息,进而进行亲子关系的鉴定。
三、亲子鉴定的适用范围亲子鉴定不仅适用于家庭关系确认,还涉及到法律事务的各个方面,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 确认父母子女的亲子关系;2. 确认兄弟姐妹之间的亲生关系;3. 确认遗传疾病的风险;4. 确认监护、抚养关系;5. 确认继承关系。
四、亲子鉴定的样本采集1. 唾液样本:通常用于非独立的亲子鉴定,可以通过唾液采集器或口腔拭子进行采集。
2. 血液样本:可采集静脉或指尖血样本,适用于需要严格的亲子鉴定。
3. 静脉血和毛发:适用于需要极端的亲子鉴定。
五、亲子鉴定的技术流程1. 样本采集:根据实际需求采集相关的生物学样本。
2. DNA提取:从采集的生物学样本中提取DNA。
3. PCR扩增:通过PCR技术对DNA进行扩增。
4. 电泳分析:对PCR扩增产物进行电泳分析,获取相关基因型信息。
5. 数据比对:将被鉴定者的基因型数据与亲子关系鉴定标准进行比对。
6. 报告结果:根据比对结果,对亲子关系进行鉴定并出具鉴定报告。
六、亲子鉴定的伦理和法律问题1. 遵循伦理规范:在进行亲子鉴定的过程中,需要遵循伦理规范,尊重被鉴定者的权益,保护个人隐私。
2. 法律程序合规:亲子鉴定应该在法律程序和规定下进行,确保鉴定的公正、合法性。
3. 数据保护和隐私保护:在亲子鉴定中,需要对DNA数据和鉴定结果进行严格保护,防止泄露和滥用。
dna亲子鉴定需要提供什么材料

dna亲子鉴定需要提供什么材料DNA亲子鉴定需要提供什么材料。
DNA亲子鉴定是通过比对亲子之间的遗传物质,来确定亲子关系的一种科学方法。
在进行DNA亲子鉴定时,需要提供一些特定的材料,以确保鉴定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以下是进行DNA亲子鉴定时需要提供的材料:1. 受检者的唾液样本。
受检者是指需要进行亲子鉴定的父母和子女,他们需要提供唾液样本作为DNA提取的来源。
唾液样本获取简单、无创,通常通过口腔拭子或唾液采集器进行采集。
唾液中含有大量的DNA,可以作为亲子鉴定的基础材料。
2. 身份证明。
受检者需要提供身份证明,以确认其身份和个人信息的真实性。
身份证明通常包括身份证、护照等官方证件,用于与DNA样本的提供者进行匹配,以确保鉴定结果的准确性。
3. 鉴定委托书。
在进行DNA亲子鉴定时,受检者需要提供鉴定委托书,即委托专业机构进行亲子鉴定的书面文件。
鉴定委托书包括受检者的个人信息、鉴定要求、委托机构等内容,是进行亲子鉴定必不可少的文件。
4. 相关医学报告。
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受检者可能需要提供相关的医学报告,如亲子鉴定的医学诊断、病史记录等。
这些医学报告可以作为亲子鉴定的辅助材料,有助于提高鉴定结果的准确性。
5. 鉴定费用。
进行DNA亲子鉴定是需要支付一定费用的,受检者需要提供相应的鉴定费用,以确保鉴定过程的顺利进行。
鉴定费用通常包括实验室费用、鉴定机构的服务费等,受检者需要提前了解并准备好相关费用。
总结:进行DNA亲子鉴定时,受检者需要提供唾液样本、身份证明、鉴定委托书、相关医学报告和鉴定费用等材料。
这些材料是进行亲子鉴定必不可少的,只有提供了完整的材料,才能确保鉴定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希望受检者在进行DNA亲子鉴定时能够按照要求提供相关材料,以确保鉴定结果的准确性。
父子鉴定最简单方法

父子鉴定最简单方法
父子鉴定是确定亲子关系的一种方法,需要进行基因检测和分析。
虽然最简单、最准确的方法是通过专业的实验室进行DNA亲子鉴定,但以下是一些一般常见的父子鉴定方法:
1. 邻居鉴定法:这是一种最简单的非科学方法,基于外貌特征的相似性进行推断。
但是,仅凭外貌特征无法确切确定父子关系,因为外貌相似性并不一定能反映基因的相似度。
2. DNA亲子鉴定:这是最可靠、正规的父子鉴定方法。
它基于DNA 样本的比较和分析来确定是否存在亲子关系。
DNA亲子鉴定需要进行医学检测实验室,收集父亲、孩子和可能的母亲(可选)的DNA样本,通常是通过采集口腔黏膜细胞(唾液样本)或其他体液(如血液)进行。
3. 突变遗传验证:这种方法是通过检查突变基因的遗传状态来验证父子关系。
突变基因是一种在亲子关系中相对稳定的标记,能帮助确定父子关系。
需要强调的是,DNA亲子鉴定是最准确和可靠的方法,可以提供高度的确定性。
如果需要进行父子鉴定,请联系当地的认可实验室或专业机构进行咨询和建议,以确保得到准确的结果。
亲子鉴定的几种方法

亲子鉴定的几种方法亲子鉴定是通过一系列科学方法来确定亲子关系的一种技术手段。
它可以帮助解决争议,确定父母与子女之间的生物学关系。
亲子鉴定的方法多种多样,包括DNA亲子鉴定、血型亲子鉴定、骨骼亲子鉴定等。
下面将对这几种常见的亲子鉴定方法进行介绍。
一、DNA亲子鉴定DNA亲子鉴定是目前最常用的方法,也是最准确可靠的一种方法。
它通过提取样本中的DNA,比对样本间的遗传信息,从而确定亲子关系。
DNA亲子鉴定可以通过唾液、血液、毛发、指甲等样本进行,其结果具有99.9%以上的准确率。
这种方法的优点在于不受样本来源的限制,鉴定结果可靠。
二、血型亲子鉴定血型亲子鉴定是通过比对父母和子女的血型来确定亲子关系的一种方法。
血型遗传具有一定的规律,不同的血型组合会产生不同的血型后代。
通过比对父母和子女的血型,可以初步判断亲子关系的可能性。
然而,血型亲子鉴定的结果并不具备绝对的准确性,因为某些血型组合的后代血型可能与父母的血型不完全匹配。
三、骨骼亲子鉴定骨骼亲子鉴定是通过比对父母和子女的骨骼特征来确定亲子关系的一种方法。
每个人的骨骼特征都是独特的,而且骨骼特征往往会在亲子间遗传。
通过对父母和子女的骨骼特征进行比对分析,可以初步判断亲子关系的可能性。
然而,骨骼亲子鉴定需要专业的骨骼分析技术和设备,操作复杂,耗时较长。
四、其他亲子鉴定方法除了上述提到的三种常见的亲子鉴定方法,还有一些其他的亲子鉴定方法,如指纹亲子鉴定、声纹亲子鉴定、眼睛彩照亲子鉴定等。
这些方法都是通过比对父母和子女的指纹、声纹、眼睛彩照等特征来确定亲子关系的。
这些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供一些线索,但其准确性和可靠性相对较低,需要结合其他方法进行综合分析。
亲子鉴定的方法多种多样,每种方法都有其独特的优势和局限性。
DNA亲子鉴定是目前最常用、最准确可靠的方法,被广泛应用于法医学、法律领域以及个人亲子关系确认等方面。
血型亲子鉴定和骨骼亲子鉴定虽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在一些特定情况下仍然可以提供一些参考信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DNA分子标记技术的发展
但是RFLP技术相对而言操作烦琐费时,其次 是具有种属特异性,且只适应单、低拷贝基因, 限制了其实际应用,它最主要的缺点还是多态信 息含量低。因此在个体识别上有很大的局限性。
6、DNA分子标记技术的发展
RAPD分析法 RAPD技术是由Williams等首先创立的一种DNA 分子标记技术,它是以PCR技术为基础分子标记技 术,由一系列人工随机合成的寡核苷酸单链(一般为 10bp)为引物,以所研究的全基因组DNA为模板进行 PCR扩增,如果引物与某一片段的模板DNA具有互 补的核苷酸序列,该引物就会与单链模板DNA相结 合。假若引物结合位点在模板DNA的两条链上有互 补的位置,并且引物3'端相距在一定长度范围内(约 2000bp),反应体系就可以把DNA片段扩增出来。扩 增产物经聚丙烯酰胺或琼脂糖凝胶电泳,EB染色后 检测多态性。这些扩增DNA片段的多态性就反映了 基因组DNA相应区域的多态性。
6、DNA分子标记技术的发展
(2)第二类为基于PCR与限制性酶切两种技术结 合的DNA标记,通过限制性酶切片段的选择性扩 增来显示片段长度的多态性—AFLP(Amplication Fragement Length Polymorphism)以标记。 第三代分子标记技术 继前两代分子标记技术后,单核苷酸多态 (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被称为第 三代DNA分子标记技术,单核苷酸多态是一种新 型的DNA分子标记,已在遗传多样性评估中得到 了广泛的应用,在动物个体识别方面有着广阔的 应用前景。
6、DNA分子标记技术的发展
他们用小卫星33.15做探针,与人基因组酶切 片段进行Southern杂交,在低严谨条件下杂交产生 由10多条带组成的杂交图谱,不同个体杂交图谱 上,产生的带的位置是千差万别的。随后他们用 另外一个小卫星探针33.6进行测试,获得了类似 的图谱。所产生的图谱在不同个体之间均存在明 显差异性,与人的指纹相似,表现出高度的个体 特异性。因此称为DNA指纹(DNA fingerprint),采 用的方法称DNA指纹技术(DNA fingerprinting)。
6、DNA分子标记技术的发展
RFLP分析法 RFLP是指用限制性内切酶切割不同个体基因组 DNA后,含同源序列的酶切片段在长度上的差异。 1974年RFLP作为遗传工具由Grodjieker创立,这是第 一个被应用于遗传研究的DNA分子标记技术。限制性 内切酶能识别并切割基因组DNA分子中特定的位点, 如果因碱基的突变、插入或缺失,或染色体结构的变 化而导致生物个体或种群间该酶切位点的消失或新的 酶切位点的产生,用限制性内切酶消化基因组DNA后, 将产生长短、种类、数目不同的限制性片段,这些片 段经电泳分离后,在聚丙烯酰胺凝胶上呈现不同的带 状分布,通过与克隆的DNA探针进行Southern杂交和 放射自显影后,即可产生和获得反映生物个体或群体 特异性的RFLP图谱。
6、DNA分子标记技术的发展
DNA指纹图谱的产生 1980年,Wyman与White在人类基因组DNA的 研究中发现了一个高度变异位点(Hypervariable loci),从而导致了DNA指纹技术的出现及其应用。 此后,人们在人类基因组中又陆续发现了其他一 些高变区。 1985年,英国莱斯特大学遗传系的Jeffreys用人 的肌红蛋白基因内含子高变区重复序列的核心作 为探针,从人的基因库中筛选出8个小卫星的重组 克隆。尽管这8个小卫星的重复单位的长度(16~ 64 bp)和序列不完全相同,但都含有一段相同的核 心序列。
5、DNA亲子鉴定的具体步骤
第一步:DNA提取 把样本细胞核中所含有DNA提取出来,然后进行 一定的纯化,化除样本中的杂质。 第二步:PCR扩增 在PCR仪上进行 PCR扩增,把我们所需要的片段 通过酶促反应大量复制,放大到通过某些专用仪 器可以看到的程度。
5、DNA亲子鉴定的具体步骤
第三步:后PCR反应 这一步主要是上测序仪检测的准备阶段,将双链的DNA打 开,加一些检测用的的内标,主要是用来标记检测的片段 长度。 第四步:毛细管测序仪检测 由于DNA带有电荷,通过毛细管电泳的方法,不同片段 DNA长度的电泳速度不同,在同样的电压,同样的电泳时 间下,泳动的距离不同,这些长短不同距离可以通过前期 加入的内标测量分辨出来,同时可通过一定的软件显示在 电脑上,方便检测人员处理和分析数据。 第五步:分析数据,出具报告 主要是检测人员将所得结果进行分析汇总、计算,然后出 鉴定结论和报告。
4、DNA亲子鉴定的程序
DNA是从几滴血、腮细胞或培养的组织纤内提 取而来。将DNA样本切成小段,用电泳槽推动 DNA小块使之分离——最小的在最远,最大的在 最近。使用特别的DNA探针去寻找基因。相同的 基因会凝聚于一起,然后,利用特别的染料,在 X光的环境下,便显示由DNA探针凝聚于一黑色 条码。小孩这种肉眼可见的条码很特别——一半 与母亲的吻合,一半与父亲的吻合。这过程重复 几次,每一种探针用于寻找DNA的不同部位并形 成独特的条码。用几组不同的探针,可得到超过 99.9%的分辨率。
2、DNA亲子鉴定的定义
DNA亲子鉴定就是利用医学、生物学和遗传 学的理论和技术,从子代和亲代的形态构造或生 理机能方面的相似特点,分析遗传特征,判断父 母与子女之间是否是亲生关系,也叫亲权鉴定。
3、DNA亲子鉴定的原理
DNA鉴定结果十分准确,主要是因为: (1)每个人具有的遗传物质DNA都具有 惟一性,就像指纹一样互不相同。 (2)每个人细胞核的DNA都来自父母双 方,如果父亲的两条基因和母亲的两条基 因中各找到一条与孩子相同的基因,就证 明了他们之间存在亲子关系。
6、DNA分子标记技术的发展
第一代分子标记技术 以Southern杂交为核心的分子标记技术,最具代表 性的是发现最早的RFLP(Restriction Fragement Length Polymorphis)标记。 第二代分子标记技术 主要分为两类: (1)第一类为基于PCR的DNA分子标记。根据所用引物 的差异,该类标记又分为随机引物PCR标记— RAPD(Random Amplification Polymorphic DNA)标记, 特异引物PCR标记—SSR(Simple Sequence Repeats) 标记和STS(Sequence—tagged Site)标记等;
1.2血型鉴定
上个世纪70年代,人类的白细胞血型亲子鉴 定在世界普遍采用,使亲子鉴定的质量得到大大 提高,准确性达到了80%。 白细胞抗原(HLA),俗称白细胞血型,一般 是相对于红细胞血型来说的。最主要的红细胞血 型就是ABO血型和Rh血型,通常输血这些血型吻 合就可以了。但对于骨髓移植、造血干细胞以及 器官移植,必须要白细胞抗原吻合才行。白细胞 血型是人类高度多态性遗传标记,其各种表现性 的组合高达数万种,仅是白细咆血型系统的亲子 鉴定能力,就已远远超时已发现的红细胞血型的 总和。
6、DNA分子标记技术的发展
作为第一代分子标记技术,RFLP指纹图谱具备 很多优点,因为它由限制性内切酶切割特定位点 产生,可靠性较高;依据DNA上丰富的碱基自然 变异,不需任何诱变剂处理;通过酶切反应来反映 DNA水平上所有差异,在数量上无任何限制。到 了80年代,随着PCR技术的出现与发展,PCR— —RFLP技术应运而生,它提高了RFLP的分辨率, 降低了技术难度,并且可用生物素标记探针代替 放射性探针,避免了污染。
1.2 血型鉴定
自1900年Landsteiner发现ABO血型后,从此 人类发现了红细胞血型系统。随后几十年,许多 科学家又发现了如NN(1927年)、 Rh(1939年)、 HP(1955年)、GM(1955年)、HLA(1958年)等多种 在遗传上各自独立的血型。欧洲国家测定血型进 行亲权鉴定始于1920年,美国纽约做父权测定始于 1935年,中国现代法医学奠基人林几教授1927年 就应用血球凝集现象进行父权鉴定。
6、DNA分子标记技术的发展
DNA分子标记是直接在DNA分子上检测生物间 的差异,是在DNA水平上遗传变异的直接反映。 DNA分子标记能对不同发育时期的个体、任何组 织器官甚至细胞作检测,数量极多,遍及整个基 因组,多态性高,遗传稳定,不受环境及基因表 达与否的限制。DNA分子标记在经历了短短几十 年的迅猛发展后,技术日趋成熟。现已出现的 DNA分子标记技术有几十种,基本都是建立在 RFLP、PCR和重复顺序的基础上的。
1.2血型鉴定
传统的血清方法能检测红细胞血型、白细胞血 型、血清型和红细胞酶型等,但这些遗传学标志 均为蛋白质或多肽,容易失活而导致检验结果不 理想。此外,这些遗传标志不能反映DNA编码区 的多态性,且存在生理性、病理性变异(如A型、 O型血的人受大肠杆菌感染后。B抗原可能呈阳 性)。因此,其应用价值有限,亲子鉴定并不能按 照血型来鉴定。
1.2 血型鉴定
血型与亲子关系对照表
亲代 A型+A型 子代可能 A型、O型 子代不可能 B型、AB型
B型+A型
B型+B型 A型+O型
A型、B型、AB型 O型
B型、O型 A型、O型
无
A型、AB型 O型 B型、AB型
一方或双方是AB型 A型、B型、AB型
B型+O型
B型、O型
A型、AB型
O型+O型
O型
A型、B型、AB 型
1.2 血型鉴定
血型检验结果亲代与子代的血型与遗传规律 相矛盾,便可排除亲子关系;测定的血型系统越 多,排除亲子关系的概率越高。测ABO、Rh及 MNSS等血型系统,否定父权的机率只有60%左 右。我国从80年代开始将白细胞(HLA)分型用于 亲权鉴定,大大提高了否定父权的机率,联合测 定红细胞血型,亲权否定的机率可达97.21%;再 联合检测几种血清型与红细胞酶型,可达98.95%。 在鉴定过程中,要注意遗传变异的问题,防止错 误否定亲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