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损伤的分级标准
脊髓损伤的分级方法

• ASIA92标准其特点在于,对精心筛选出来 的,最具代表性的、最基本的神经系统检 查目标,即感觉的28个关键点,运动的10 条关键肌,一一进行检查和评分。感觉评 分的总合即代表患者的感觉功能状况;运 动评分的总合即代表患者的运动功能状况。 • 该标准 先后进行了数次修改,现在使用的 是2006年第六版。
脊柱疾病的几种分型及评分
• 胸腰椎骨折分类历史进程
• 脊髓型颈椎病JOA评分 • 脊髓损伤的分级方法
28个皮区关键点
• • • • • • • • • • • • • • C2--枕骨粗隆 C3--锁骨上窝 C4--肩锁关节的顶部 C5--肘前窝的外侧面 C6--拇指 C7--中指 C8--小指 T1--肘前窝的尺侧 T2--腋窝 T3--第3肋间锁骨中线 T4--第4肋间锁骨中线 T5--第5肋间锁骨中线 T6--剑突水平 T7--第7肋间锁骨中线 • • • • • • • • • • • • • • T8--第8肋间锁骨中线 T9--第9肋间锁骨中线 T10--脐 T11--第11肋间锁骨中线 T12--腹股沟韧带中点 L1--T12~L2之间上1/2处 L2--大腿前中部 L3--股骨内髁 L4--内踝 L5--足背第五柘趾关节 S1--足跟外侧面 S2--国窝中点 S3--坐骨结节 S4-5--肛门周围
• Frankel法对脊髓损伤的程度进行了粗略的 分级,对脊髓损伤的评定有较大的实用价 值,但对脊髓圆椎和马尾损伤的评定有一 定的缺陷,缺乏反射和括约肌功能判断, 尤其是对膀胱、直肠括约肌功能状况表达 不够清楚。
ASIA分级法
• 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也在Frankel法的基础上进行修 订。这分级法与Frankel法大同小异。 • 等级 感觉、运动功能状况 • A: 完全性损伤在骶段(S4~5)无任何感觉、运动功 能存留。 • B: 不完全性损伤在损伤平面以下包括骶段(S4~5) 有感觉功能,但无运动功能。 • C: 不完全性损伤在损伤平面以下有运动功能,但大 部分肌的肌力小于3级 • D: 不完全性损伤在损伤平面以下有运动功能,且大 部分肌的肌力大于或等于3级 • E: 正常感觉和运动功能正常
脊髓损伤的评定内容和方法

脊髓损伤的评定内容和方法
脊髓损伤评定是一种客观评估方法,用于评估脊髓损伤患者的神经功能和运动能力的程度。
该评定通常包括以下内容和方法:
1. 神经感觉评定:通过检查患者对不同刺激的感觉反应来评估其神经感觉功能。
这些刺激可以包括触摸、疼痛、温度、震动等。
评估结果通常分为正常、异常或缺失。
2. 运动评定:通过检查患者的运动能力来评估其运动功能。
检查内容包括肌肉力量、肌张力和肌肉反射。
评估结果通常分为正常、轻度、中度或重度缺失。
3. 神经系统评定:通过检查患者的神经系统功能来评估其神经系统的状态。
检查内容包括神经系统的感觉、运动和自主神经系统的功能。
评估结果通常分为正常、轻微、中度或重度异常。
4. 残疾评定:通过评估患者的残疾程度来确定其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和工作能力的状态。
评估结果通常分为轻度、中度或重度残疾。
5. 国际脊髓损伤协会(International Spinal Cord Injury Association,简称ISCoS)分级:该分级是根据患者的肢体运动能力和感觉功能来评
定脊髓损伤的严重程度。
评分标准为A、B、C、D、E五个等级,其中A为最严重,E为最轻微的损伤。
以上是脊髓损伤评定常用的内容和方法,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神经功能和运动能力的情况,为制定治疗计划和康复方案提供参考。
脊髓损伤的评定量表完整

脊髓损伤的评定量表(可以直接使用,可编辑实用优秀文档,欢迎下载)表1 脊髓不同节段的运动、感觉平面及损伤时的功能预后代表肌肉运动功能移动功能生活自理能力感觉平面损伤水平颈部C1-C3 胸锁乳突肌颈屈曲、旋转电动轮椅若干呼吸器,完全依赖C4 膈肌呼吸同上完全依赖肩锁关节斜方肌肩胛上提C5 三角肌肩屈曲外展轮椅驱动大部分依赖肘前外侧肱二头肌肘屈C6 胸大肌肩内收前屈轮椅实用中度依赖拇指桡侧腕伸肌腕背伸C7 肱三头肌肘伸轮椅实用轮椅上基本自理中指桡侧腕屈肌腕掌屈床、轮椅转移C8-T1 屈指肌手指屈轮椅实用同上小指手内部肌手指灵活运动驾驶汽车上体稳定轮椅实用基本自理第6肋间 T6 上部肋间肌上部背肌带支具扶拐步行T12 腹肌操纵骨盆轮椅实用同上腹股沟上缘胸部背肌带支具扶拐步行上下阶梯L2 髂腰肌屈髋同上自理股前中部 L3 股四头肌伸膝不用轮椅同上膝上内侧带短腿支架步行L4 胫前肌踝背伸同上同上内踝L5 拇长伸肌伸趾同上同上足背S1 腓肠肌踝屈正常步行同上足跟外侧比目鱼肌表3 ASIA损伤程度分级级别指标A 完全性损伤骶段(S4—S5)无任何感觉或运动功能保留B 不完全损伤损伤平面以下包括骶段有感觉但无运动功能C 不完全损伤损伤平面以下存在运动功能,大部分关键肌肌力3级以下D 不完全损伤损伤平面以下存在运动功能,大部分关键肌肌力3级或以上E 正常感觉或运动功能正常表4 肌张力分级评定分级神经科分级SCI分级Penn分级Clonus分级0 肌张力降低无肌张力增高无肌张力增高无踝阵挛1 肌张力正常轻度增高,被动活动时有一过性停顿肢体受刺激时出现轻度肌张力增高踝阵挛持续1~4s2 稍高,肢体活动未受限较明显增高,活动未受限偶有肌痉挛〈1次/h 踝阵挛持续5~9s3 肌张力高、活动受限较明显增高,被动活动困难经常痉挛〉1次/h 踝阵挛持续10~14s4 肌肉僵硬,被动活动困难或不能肢体僵硬,被动活动不能频繁痉挛〉10次/h 踝阵挛持续15s 表5 SCI的Frankel功能分级分级标准A 完全性瘫痪B 运动功能完全丧失,部分感觉保留C 能运动但无使用价值D 能运动,但无使用价值(如行走)E 完全恢复评分标准:最高分100分。
脊髓损伤分型

脊髓损伤的神经功能分级神经功能分级(一)Frankel分级:1969年由Frankel提出将损伤平面以下感觉和运动存留情况分为五个级别,该方法对脊髓损伤的程度进行了粗略的分级,对脊髓损伤的评定有较大的实用价值,但对脊髓圆椎和马尾损伤的评定有其一定缺陷,缺乏反射和括约肌功能判断,尤其是对膀胱、直肠括约肌功能状况表达不够清楚。
(二)国际脊髓损伤神经分类标准:1982年美同脊髓损伤协会(ASIA)提出了新的脊髓损伤神经分类评分标准,将脊髓损伤量化,便于统计和比较。
1997年ASIA对此标准进行了进一步修订,使之更加完善。
该方法包括损伤水平和损伤程度。
1、脊髓损伤水平(1)感觉水平检查及评定:指脊髓损伤后保持正常感觉功能(痛觉、触觉)的最低脊髓节段,左右可以不同。
检查身体两侧各自的28个皮区的关键点,在每个关键点上检查2种感觉,即针刺觉和轻触觉,并按3个等级分别评定打分(0为缺失;1为障碍;2为正常。
不能区别钝性和锐性刺激的感觉应评为0级)。
检查结果每个皮区感觉有四种状况,即:右侧针刺觉、右侧轻触觉、左侧针刺觉、左侧轻触觉。
把身体每侧的皮区评分相加,即产生两个总的感觉评分,即针刺觉评分和轻触觉评分,用感觉评分表示感觉功能的变化。
正常感觉功能总评分为224分。
(2)运动水平的检查评定:指脊髓损伤后保持正常运动功能(肌力3级以上)的最低脊髓节段,左右可以不同。
检查身体两侧各自10对肌节中的关键肌。
检查顺序为从上向下,各肌肉的肌力均使用0-5临床分级法。
这些肌肉与相应节段的神经支配相一致,并且便于临床做仰卧位检查(在脊髓损伤时其它体位常常禁忌)。
按检查结果将两侧肌节的评分集中,得出总的运动评分,用这一评分表示运动功能的变化。
正常运动功能总评分为100分。
(3)括约肌功能及反射检查:包括肛门指检、肛门反射、尿道球海绵体反射,测试肛门外括约肌。
该检查用于判定脊髓是完全性还是不完全性损伤。
2、脊髓损伤程度:鞍区皮肤感觉的检查应环绕肛门皮肤粘膜交界区各个方向均仔细检查,任何触觉或痛觉的残存均应诊断为不完全性损伤。
脊髓损伤平面的评定

脊髓损伤平⾯的评定01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gury SCI)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脊髓结构、功能的损害,造成损伤平⾯以下脊髓功能的障碍,是⼀种可以导致终⾝残疾的损伤。
四肢瘫(tetraplegia)指由于椎管内的脊髓颈段神经组织受损⽽造成颈段运动和/或感觉的损害或丧失。
四肢瘫导致上肢、躯⼲、下肢及盆腔器官的功能损害,即功能受损涉及四肢。
*本术语不包括臂丛损伤或者椎管外的周围神经损伤造成的功能障碍。
截瘫(paraplegia)指椎管内神经组织损伤后,导致脊髓胸段、腰段或骶段(不包括颈段)运动和/或感觉功能的损害或丧失。
截瘫时,上肢功能不受累,但是根据具体的损伤⽔平,躯⼲、下肢及盆腔脏器可能受累。
*本术语包括马尾和圆锥损伤,但不包括腰骶丛病变或者椎管外周围神经的损伤。
⽪节(dermatome)指每个脊髓节段神经的感觉神经(根)轴突所⽀配的相应⽪肤区域。
肌节(myotome)指受每个脊髓节段神经的运动神经(根)轴突所⽀配的相应⼀组肌群。
解剖特征02评估前应⾸先了解脊髓的解剖结构与各部位损伤的情况。
取决于脊髓损伤的程度和部位,评估前脊髓损伤后的表现及恢复程度取决于⼀、脊髓节段脊髓是中枢神经系统组成部分之⼀,全长42~45cm,上端于枕⾻⼤孔处与延髓相接,下端⾄第⼀腰椎下缘,占据椎管的2/3。
脊髓⾃上⽽下发出31对脊神经,与此相对应也分为31个节段个节段,即8个颈节(C1-C8),12个胸节(T1-T12),五个腰节(L1-L5),五个骶节(S1-S5)和⼀个尾节(Co)向下每个节段有2对神经根:前根和后根。
在出⽣后由于脊柱⽣长快,脊髓⽣长慢,各椎体的神经根只有在脊髓上部是平⾏的平⾏的,从胸髓开始,神经根便向下斜⾏斜⾏,例如:T10损伤,脊髓的损伤节段就不是T10,⽽是T9或T8,定位诊断时必须考虑到。
⼆、脊髓节段与椎体的对应关系损伤⽔平的评定031运动损伤平⾯的确定运动平⾯:运动平⾯通过⾝体⼀侧10个关键肌的检查确定,该平⾯关键性肌⾁的肌⼒必须≥3级,该平⾯以上的关键性肌⾁的肌⼒必须≥4级,例如:C7⽀运动平⾯:配的关键肌⽆任何活动,C6⽀配的肌⾁肌⼒为3级,若C5⽀配的肌⾁肌⼒为5级,那么,该侧的运动平⾯在C6。
SCI脊髓损伤神经学分类国际标准(ISNCSCI)2013版中文翻译版

部分保留带
最低节段以下有神经支配
感觉 运动 2013版
损伤分级(AIS)
此表可免费复制,但未经过美国脊髓损伤协会不允许修改
t3t30完全瘫痪t4t41可触及或可见肌肉收缩t5t52去除重力可做主动全范围运动t6t63抗重力可做主动全范围运动t7t74可抵抗部分阻力做全范围运动t8t85可抵抗充分阻力做全范围运动t9t95若无疼痛或废用等因素可认为正常t10t10nt无法检查t11t11感觉t12t120缺失2正常l1l11障碍nt无法检查ler屈髋肌l2l2屈髋肌lel右下肢伸膝肌l3l3伸膝肌左下肢踝背屈肌l4l4踝背屈肌趾长伸肌l5l5趾长伸肌踝跖屈肌s1s1踝跖屈肌s2s2肛门自主收缩vacs3s3肛门深压觉dap有无s45s45有无右侧总分左侧总分最高分505656565650最高分运动功能评分感觉功能评分ueruel上肢总分lerlel下肢总分rltllt触觉总分rpplpp针刺觉总分神经学平面rlrl检查步骤15见背面1
0=完全瘫痪
LER (右下肢)
屈髋肌 伸膝肌 踝背屈肌 趾长伸肌 踝跖屈肌
1=可触及或可见肌肉收缩 2=去除重力可做主动全范围运动 3=抗重力可做主动全范围运动 4=可抵抗部分阻力做全范围运动 5=可抵抗充分阻力做全范围运动 5*=若无疼痛或废用等因素可认为正常 NT=无法检查 感觉 0=缺失 2=正常 1=障碍 NT=无法检查 L2 屈髋肌 LEL L3 伸膝肌 (左下肢) L4 踝背屈肌 L5 趾长伸肌 S1 踝跖屈肌 肛门深压觉(DAP) (有/无) 左侧总分 (最高分) +LPP R L =针刺觉总分
脊髓损伤神经学分类国际标准(ISNCSCI)
运动 关键肌 感觉 关键点 轻触觉 针刺觉
脊髓损伤的分类及评分

脊髓神经损伤的解剖部位分类
3. 马尾神经损伤:为椎管内的腰骶神经 根受损,大腿、小腿、足部、会 阴部 及鞍区皮肤感觉减退或消失,两侧的 皮肤感觉对称或不对称。股四头肌以 下的肌肉及括 约肌减弱或消失,患者 行走正常或摇摆步态。
脊髓神经损伤的解剖部位分类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在临床上所见到的脊髓损伤可为单纯 的脊髓 、圆锥、或马尾损伤,也 可为脊髓圆锥损伤或圆锥马尾损伤
按脊髓损伤的程度分类
3 完全性脊髓损伤:在脊髓损伤平面以下至最 低位骶段,感觉、运动功能的完全丧失。骶 部的感觉功能包括肛门皮肤粘膜交界处感觉 及肛门深感觉,运动功能是肛门指检时肛门 外括约肌的自主收缩 。 损伤急性期伴有脊髓休克期,脊髓损 伤程度难 以辨明,脊髓休克的存在,既可预示脊髓功 能永久性丧失,也可能是脊髓功能暂时丧失
功能独立性评定及分级
每个方面要评价2个或2个以上活动项目,每项按功能的 独 立性评定,分为7级 7级:完全独立:活动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安全、规范的完成且无 需矫 正,不用辅助设备和帮助 6级:独立性减弱:活动超过规定时间活动不能安全地完成,活 动需要辅助设施 5级:监护或示范:不需要体力帮助,但需要提示 4级:最低限度接触性 帮助:给患者的帮助限于扶助性,或患者 在活动中主动用力程度大于75% 3级:中等帮助 :需要更多的扶助,患者在活动用力程度为50 %~75% 2级:最大帮助:患者活动量的25 %~50%为主动用力 1级:完全依赖:患者在活动中主动用力仅在25%以下
(2)间接外力
• 交通事故,高处坠落及跳水意外时, 外力多未直接作用于脊柱、脊髓,但 间接外力可引起各种类型不同的脊柱 骨折、脱位,导致脊髓损伤,是造成 脊柱、脊髓损伤的主要原因
2. 非外伤性脊髓损伤
(完整版)脊髓损伤的评定量表

表1 脊髓不同节段的运动、感觉平面及损伤时的功能预后代表肌肉运动功能移动功能生活自理能力感觉平面损伤水平颈部C1-C3 胸锁乳突肌颈屈曲、旋转电动轮椅若干呼吸器,完全依赖C4 膈肌呼吸同上完全依赖肩锁关节斜方肌肩胛上提C5 三角肌肩屈曲外展轮椅驱动大部分依赖肘前外侧肱二头肌肘屈C6 胸大肌肩内收前屈轮椅实用中度依赖拇指桡侧腕伸肌腕背伸C7 肱三头肌肘伸轮椅实用轮椅上基本自理中指桡侧腕屈肌腕掌屈床、轮椅转移C8-T1 屈指肌手指屈轮椅实用同上小指手内部肌手指灵活运动驾驶汽车上体稳定轮椅实用基本自理第6肋间 T6 上部肋间肌上部背肌带支具扶拐步行T12 腹肌操纵骨盆轮椅实用同上腹股沟上缘胸部背肌带支具扶拐步行上下阶梯L2 髂腰肌屈髋同上自理股前中部 L3 股四头肌伸膝不用轮椅同上膝上内侧带短腿支架步行L4 胫前肌踝背伸同上同上内踝L5 拇长伸肌伸趾同上同上足背S1 腓肠肌踝屈正常步行同上足跟外侧比目鱼肌表3 ASIA损伤程度分级级别指标A 完全性损伤骶段(S4—S5)无任何感觉或运动功能保留B 不完全损伤损伤平面以下包括骶段有感觉但无运动功能C 不完全损伤损伤平面以下存在运动功能,大部分关键肌肌力3级以下D 不完全损伤损伤平面以下存在运动功能,大部分关键肌肌力3级或以上E 正常感觉或运动功能正常表4 肌张力分级评定分级神经科分级SCI分级Penn分级Clonus分级0 肌张力降低无肌张力增高无肌张力增高无踝阵挛1 肌张力正常轻度增高,被动活动时有一过性停顿肢体受刺激时出现轻度肌张力增高踝阵挛持续1~4s2 稍高,肢体活动未受限较明显增高,活动未受限偶有肌痉挛〈1次/h 踝阵挛持续5~9s3 肌张力高、活动受限较明显增高,被动活动困难经常痉挛〉1次/h 踝阵挛持续10~14s4 肌肉僵硬,被动活动困难或不能肢体僵硬,被动活动不能频繁痉挛〉10次/h 踝阵挛持续15s 表5 SCI的Frankel功能分级分级标准A 完全性瘫痪B 运动功能完全丧失,部分感觉保留C 能运动但无使用价值D 能运动,但无使用价值(如行走)E 完全恢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何成奇
脊髓损伤的的分级目前采用ASIA(美国脊髓损伤学会)的神经病损分级法(Neurological Impairment Scale*)进行分级。可分为A、B、C、D和E五级。ASIA A为完全性损伤(运动和感觉完全性损伤);不完全性损伤有ASIA A、B、C、D,其中ASIA B为感觉不完全性损伤、运动完全性损伤,因此属不完全性损伤,ASIA C 为损伤平面以下半数以上的关键肌的肌力<3级,ASIA D为损伤平面以下半数以上的关键肌的肌力>=3级;ASIA E 为基本正常。
E 完全恢复
运动和感觉功能完全复原,但仍可有异常反射
Jay
请问:我有个病人,她运动功能已经恢复正常人的水平,但感觉功能一点都没恢复。
能否提示我将怎样为病人进行物理治疗?或用什么技术使病人得到复康?
刘元标
今天也有一个同事提出一个疑问,就是如何区分神经根逃逸和部分保留?
能否请哪位专家给个答案?
刘汉良
建议:
1.详细体格检查,确定感觉损害的内容、程度、范围。
2.详细的神经-肌电图、诱发电位检测,确定神经损害的范围、程度。
3.运动功能分析(肌力、步态、平衡)。
4.病因学分析。
5.排除心理因素。
峨嵋
ASIA(美国脊髓损伤学会)的分级您可能记错了,回去翻翻书
励建安
神经根逃逸是指实际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的平面以上有神经根损伤。在恢复过程中,神经根的功能逐步恢复,从而造成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神经平面下降,出现“神经再生”的假象。这种现象的解释称之为“神经根逃逸”。
而部分保留区是指完全性损伤的患者在损伤平面之下保留部分感觉功能(一般为2-3个神经节段)。
这两个概念都是用于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不完全损伤的患者不需要这个概念。
Jay的问题不是很清楚。不知道该患者的实际情况。一般在讨论脊髓损伤时务必要说明神经平面,损伤原因,主要功能。否则难以展开。
SCI的损伤分级实际上仍然有很多问题存在。相信这个方向的讨论是会长期进行的。
.
.
.
.
.
(学习的目的是增长知识,提高能力,相信一分耕耘的脊髓损伤的的分级方法还有Frankel功能分类法:
脊髓损伤程度与类型
运动感觉
A 完全性
无任何运动或感觉功能
B 不完全性
仅保留感觉功能,损伤水平以下的任何感觉均保留,但无运动功能
C 不完全性
保留运动,但无功能,保留运动但没有任何有用的功能,感觉可保留或不保留
D 不完全性
保留运动功能,保留随意的、有用的运动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