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教学设计
化学人教版高中选修5 有机化学基础选修五 第一章 第一节 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教案

选修五第一章第一节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教案一、教材分析在学习了甲烷、乙烯、苯、乙醇、乙酸等典型有机化合物代表物的结构与性质的基础上,本章一开始便引出官能团的概念,介绍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方法,呈现给学生一个系统学习有机物的学科思维,使学生在高一掌握的一些零散的有机知识系统化和明朗化。
在分类表中增加了卤代烃、酚、醚、醛、酮、酯等各类有机化合物的官能团及其代表物。
其中,酮类化合物是课程标准不要求的内容,将其列入表中是为了在后续课程中理解酮糖──果糖的结构特点。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有机物的基本分类方法。
(2)能够识别有机物中含有的基本官能团。
2.能力目标能够熟练运用官能团分类以及碳骨架分类法指出有机物的所属类别。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体会物质之间的普遍联系与特殊性,体会分类思想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意义。
三、教学重点难点(1)了解有机物常见的分类方法(2)了解有机物的主要类别及官能团四、学情分析学生在高一时学习了部分典型的有机物的性质,对于不同官能团的物质性质不同有一定的了解。
本节课的内容相对较简单。
大多数学生可以通过自学来解决问题。
采用自学,讨论,指导、总结的方法来进行教学。
五、教学方法1.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
2.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六、课前准备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有机物的分类方法,初步把握分类的依据。
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
3.教学环境的设计和布置:对学生进行分组以利于组织学生讨论。
七、课时安排:1课时八、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教师:通过高一的学习,我们知道有机物就是有机化合物的简称,世界上绝大多数含碳的化合物都是有机物,种类繁多。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五教案-醛

第二节 醛【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乙醛的结构式,主要性质和用途2.使学生掌握醛基和醛类的概念 【教学重点】乙醛的性质和用途 【教学过程】一、乙醛1.乙醛的分子组成与结构 乙醛的分子式是O H C 42,结构式是,简写为CHO CH 3。
注意 对乙醛的结构简式,醛基要写为—CHO 而不能写成—COH 。
2.乙醛的物理性质乙醛是无色、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密度小于水,沸点为C8.20。
乙醛易挥发,易燃烧,能与水、乙醇、氯仿等互溶。
注意 因为乙醛易挥发,易燃烧,故在使用纯净的乙醛或高浓度的乙醛溶液时要注意防火。
3.乙醛的化学性质从结构上乙醛可以看成是甲基与醛基()相连而构成的化合物。
由于醛基比较活泼,乙醛的化学性质主要由醛基决定。
例如,乙醛的加成反应和氧化反应,都发生在醛基上。
(1)乙醛的加成反应乙醛分子中的碳氧双键能够发生加成反应。
例如,使乙醛蒸气和氢气的混合气体通过热的镍催化剂,乙醛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说明:①在有机化学反应中,常把有机物分子中加入氢原子或失去氧原子的反应叫做还原反应。
乙醛与氢气的加成反应就属于还原反应。
②从乙醛与氢气的加成反应也属于还原反应的实例可知,还原反应的概念的外延应当扩大了。
注:此处可借助flash 帮助学生理解乙醛的加成反应(2)乙醛的氧化反应在有机化学反应中,通常把有机物分子中加入氧原子或失去氢原子的反应叫 氧化反应。
乙醛易被氧化,如在一定温度和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乙醛能被空气中 的氧气氧化成乙酸:注意 ①工业上就是利用这个反应制取乙酸。
②在点燃的条件下,乙醛能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
乙醛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O H CO O CHO CH 22234452+−−→−+点燃乙醛不仅能被2O 氧化,还能被弱氧化剂氧化。
【实验3-5】在洁净的试管里加入1 mL 2%的3AgNO 溶液,然后一边摇动试管,一边逐滴滴入2%的稀氨水,至最初产生的沉淀恰好溶解为止(此时得到的溶液叫做银氨溶液)。
高中化学选修5优秀教案

高中化学选修5优秀教案教学目标:1. 掌握功能有机化合物的命名规则和结构特点。
2. 了解重要的功能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性质以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3. 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功能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及命名规则。
2. 羧酸及其衍生物的结构、性质和应用。
3. 酯类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和应用。
4. 醛、酮类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和应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常见的功能有机化合物的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关注这些化合物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学习功能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及命名规则1. 结构特点:讲解不同功能有机化合物的共同结构特点和分子结构。
2. 命名规则:通过例题演练,让学生掌握功能有机化合物的命名方法。
三、深入学习不同功能有机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1. 羧酸及其衍生物:讲解羧酸、酸酐、酯、醛缩酮的结构、性质及应用。
2. 酯类化合物:介绍酯的结构、性质及应用。
3. 醛、酮类化合物:解析醛、酮类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及应用。
四、综合运用教师设计一些综合性问题,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总结和展望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并展望下节课将要学习的内容,激发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功能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命名规则、性质和应用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通过更多的实例和案例来加深学生对功能有机化合物的理解,并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教案:第五章进入合成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时代

第五章进入合成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时代一、教材分析和教学策略1、新旧教材比照:新教材过渡教材一、加成聚合反响以聚乙烯为例,介绍加聚反响及链节、单体、在乙烯的性质中提及加聚反响,没有提及链聚合度等概念节、单体、聚合度等概念思考与交流:从单体判断高分子化合物从高分子化合物判断单体二、缩合聚合反响以已二酸、已二醇的缩合聚合反响为例介绍无聚酯的合成〔线型结构〕学与问:三官能团单体缩聚物的结构?缩聚物与加聚物分子结构式写法的不同教材的要求与过渡教材不一样,如要求学生书写缩聚物结构式要在方括号外侧写出链节余下的端基原子和原子团,而加聚物的端基不确定,通常用横线表示。
2、本节的内容体系、地位和作用本节首先,用乙烯聚合反响说明加成聚合反响,用乙二酸与乙二醇生成聚酯说明缩合聚合反响,不介绍具体的反响条件,只介绍加聚与缩聚反响的一般特点,并借此提出单体、链节〔即重复结构单元〕、聚合度等概念,能识别加聚反响与缩聚反响的单体。
利用“学与问〞“思考与交流〞等栏目,初步学会由简单的单体写出聚合反响方程式、聚合物结构式或由简单的聚合物奠定根底。
本节是在分别以学科知识逻辑体系为主线〔按有机化合物分类、命名、分子结构特点、主要化学性质来编写〕和以科学方法逻辑开展为主线〔先介绍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步骤和方法,再介绍有机合成,最后介绍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根本方法〕,不断深入认识有机化合物后,进一步了解合成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根本方法。
明显可以看出来是?有机化学根底?第三章第四节“有机合成〞根底上的延伸。
学习本讲之后,将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高分子材料的制取及性质。
3、教学策略分析1〕开展学生的探究活动:“由一种单体进行缩聚反响,生成小分子物质的量应为〔 n-1〕;由两种单体进行缩聚反响,生成小分子物质的量应为〔 2n-1〕〞;由聚合物的分子式判断单体。
2〕紧密联系前面学过的烯烃和二烯烃的加聚反响、加成反响、酯化反响、酯的水解、蛋白质的水解等知识,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同时特别注意官能团、结构、性质三位一体的实质。
高中化学人教版选修5教案

课题:第一章认识有机化合物第一节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教学目的知识技能1、了解有机化合物常见的分类方法2、了解有机物的主要类别及官能团过程方法根据生活中常见的分类方法,认识有机化合物分类的必要性。
利用投影、动画、多媒体等教学手段,演示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简式和分子模型,掌握有机化合物结构的相似性。
价值观体会物质之间的普遍联系与特殊性,体会分类思想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意义重点了解有机物常见的分类方法;难点了解有机物的主要类别及官能团板书设计第一章认识有机化合物第一节有机化合物的分类一、按碳的骨架分类二、按官能团分类教学过程[引入]我们知道有机物就是有机化合物的简称,最初有机物是指有生机的物质,如油脂、糖类和蛋白质等,它们是从动、植物体中得到的,直到1828年,德国科学家维勒发现由无机化合物通过加热可以变为尿素的实验事实。
我们先来了解有机物的分类。
[板书]第一章认识有机化合物第一节有机化合物的分类[讲]高一时我们学习过两种基本的分类方法—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那么今天我们利用树状分类法对有机物进行分类。
今天我们利用有机物结构上的差异做分类标准对有机物进行分类,从结构上有两种分类方法:一是按照构成有机物分子的碳的骨架来分类;二是按反映有机物特性的特定原子团来分类。
[板书]一、按碳的骨架分类链状化合物(如CH3-CH2-CH2-CH2-CH3)(碳原子相互连接成链)有机化合物脂环化合物(如)不含苯环环状化合物芳香化合物(如)含苯环[讲]在这里我们需要注意的是,链状化合物和脂环化合物统称为脂肪族化合物。
而芳香族化合物是指包含苯环的化合物,其又可根据所含元素种类分为芳香烃和芳香烃的衍生物。
而芳香烃指的是含有苯环的烃,其中的一个特例是苯及苯的同系物,苯的同系物是指有一个苯环,环上侧链全为烷烃基的芳香烃。
除此之外,我们常见的芳香烃还有一类是通过两个或多个苯环的合并而形成的芳香烃叫做稠环芳香烃。
[过]烃分子里的氢原子可以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所取代生成新的化合物,这种决定化合物特殊性质的原子或原子团叫官能团,下面让我们先来认识一下主要的官能团。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5.1《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基本方法》探究教案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5.1《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基本方法》探究教案第一节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基本方法一、教材分析:本节首先用乙烯聚合反应说明加成聚合反应,用乙二酸与乙二醇生成聚酯说明缩合聚合反应,不介绍具体条件,只介绍加聚与缩聚反应的一般特点,并借此提出单体、链节、聚合度等概念,要求学生能识别加聚反应与缩聚反应的单体,利用“学与问”“思考与交流”等栏目,初步学会有简单的单体写出聚合反应的方程式及聚合物的结构式。
本节是在以学科知识逻辑体系(按有机化合物分类、命名、分子结构特点、主要化学性质进行编写)为主线,和以科学方法逻辑发展为主线(先介绍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步骤和方法,然后是有机合成,再是合成有机高分子的基本方法),不断深入认识有机化合物后,进一步了解合成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基本方法。
明显看出是在第三章第四节“有机合成”的基础上延伸而来,学习本节后将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高分子材料的制取和性质。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能举例说明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组成与结构特点;(2)能依据简单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结构分析其链节和单体;(3)学会由简单的单体写出聚合反应方程式(4)能说出加聚反应和缩聚反应的特点。
2、能力目标:了解高分子化合物合成的基本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学生感受到,掌握了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合成原理,人类是可以通过有机合成不断合成原来自然界不存在的物质,从而为不断提高人类生活水平提供物质基础。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加聚反应和缩聚反应的特点;能用常见的单体写出简单的聚合反应方程式和聚合物的结构简式。
难点:用常见的单体写出简单的聚合反应方程式和聚合物的结构简式;用简单的聚合物结构式分析出单体。
四、学情分析:本节课建立在已学习了有机物的加成反应和常见酯化反应的基础上,对有机化学反应的进一步学习深化,通过生活中、生产中的常见物质多为通过加聚、缩聚反应得到且应用广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踊跃参与课堂,是探究能充分开展的优越条件,通过一系列有梯度、有思维含量的问题进行引导,最终能达到让学生自己得出答案的,获得探索后取得成果的快乐感受。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全册教学设计

有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化合物
脂环化合物(如
)
环状化合物
芳香化合物(如
)
【板书】 二、按官能团分类 表 1-1 有机物的主要类别、官能团和典型代表物
类别 烷烃
官能团 ————
典型代表物的名称和结构简式
甲烷
CH 4
烯烃
炔烃 芳香烃 卤代烃
醇
双键 — C≡ C— 三键
————
— X ( X 表示卤素原子) —OH 羟基
乙烯
第二节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掌握有机物的成键特点,同分异构现象。 2、掌握有机物同分异构体的书写。
【过程与方法】 用球棍模型制作 C3H 6、C4H8、 C2H 6O 的分之模型,找出有机物的同分异构。
强化同分异构体的书写, 应考虑几种异构形式——碳链异构、 位置异构、 官能团异 构,强化同分异构体的书写练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2)②和③互为同一物质,巩固烯烃的命名法;
( 3)由①和④是同系物,但与⑤不算同系物,深化对“同系物”概念中“结构相似”
的含义理解。 (不仅要含 官能团相同 ,且 官能团的数目也要相同 。)
( 4)归纳有机物中同分异构体的类型;由此揭示出,有机物的同分异构现象产生的本
质原因是什么? (同分异现象是由于组成有机化合物分子中的原子具有不同的结合顺序
默记
理清思路
归纳 分析
迁移 应用
四面体型 平面型
=C=
—C≡
直线型 直线型
平
面型
观察以下有机物结构:
CH 3
CH2CH3
(1) C = C
H
H
思考: (1)最多有几 应用巩固 个碳原子共面?( 2) 最多有几个碳原子共 线?( 3)有几个不饱 和碳原子?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全册教案(83页)

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教案第一章认识有机化合物【课时安排】共13课时第一节:1课时第二节:3课时第三节:2课时第四节:4课时复习:1课时测验:1课时讲评:1课时第一节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教学重点】了解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方法,认识一些重要的官能团。
【教学难点】分类思想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意义。
【教学过程设计】【思考与交流】1.什么叫有机化合物?2.怎样区分的机物和无机物?有机物的定义:含碳化合物。
CO、CO2、H2CO3及其盐、氢氰酸(HCN)及其盐、硫氰酸(HSCN)、氰酸(HCNO)及其盐、金属碳化物等除外。
有机物的特性:容易燃烧;容易碳化;受热易分解;化学反应慢、复杂;一般难溶于水。
从化学的角度来看又怎样区分的机物和无机物呢?组成元素:C 、H、O N、P、S、卤素等有机物种类繁多。
(2000多万种)一、按碳的骨架分类:有机化合物链状化合物脂肪环状化合物脂环化合物化合物芳香化合物1.链状化合物这类化合物分子中的碳原子相互连接成链状。
(因其最初是在脂肪中发现的,所以又叫脂肪族化合物。
)如:CH3CH2CH2CH3CH3CH2CH2CH2OH正丁烷正丁醇2.环状化合物这类化合物分子中含有由碳原子组成的环状结构。
它又可分为两类:(1)脂环化合物:是一类性质和脂肪族化合物相似的碳环化合物。
如:OH环戊烷 环己醇(2)芳香化合物:是分子中含有苯环的化合物。
如:苯萘二、按官能团分类:什么叫官能团?什么叫烃的衍生物?官能团:是指决定化合物化学特性的原子或原子团. 常见的官能团有:P.5表1-1烃的衍生物:是指烃分子里的氢原子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取代所生成的一系列新的有机化合物。
可以分为以下12种类型:练习:1.下列有机物中属于芳香化合物的是( )2.〖归纳〗芳香族化合物、芳香烃、苯的同系物三者之间的关系:〖变形练习〗下列有机物中(1)属于芳香化合物的是_______________,(2)属于芳香烃的是________,(3)属于苯的同系物的是________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精品教学设计(整套)第一章认识有机化合物第一节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了解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方法,认识一些重要的官能团。
2、掌握有机化合物的分类依据和原则。
【过程与方法】根据生活中常见的分类方法,认识有机化合物分类的必要性。
利用投影、动画、多媒体等教学手段,演示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简式和分子模型,掌握有机化合物结构的相似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有机化合物分类的学习,体会分类思想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 认识常见的官能团;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方法教学难点: 认识常见的官能团,按官能团对有机化合物进行分类教学过程【引入】师:通过高一的学习,我们知道有机物就是有机化合物的简称,最初有机物是指有生机的物质,如油脂、糖类和蛋白质等,它们是从动、植物体中得到的,直到1828年,德国科学家维勒偶然发现由典型的无机化合物氰酸铵通过加热可以直接转变为动植物排泄物——尿素的实验事实,从而使有机物的概念受到了冲击,引出了现代有机物的概念——世界上绝大多数含碳的化合物。
有机物自身有着特定的化学组成和结构,导致了其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上的特殊性。
研究有机物的组成、结构、性质、制备方法与应用的科学叫有机化学。
我们先来了解有机物的分类。
【板书】第一章认识有机化合物第一节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师:有机物从结构上有两种分类方法:一是按照构成有机物分子的碳的骨架来分类;二是按反映有机物特性的特定原子团来分类。
【板书】一、按碳的骨架分类链状化合物(如CH3-CH2-CH2-CH2-CH3)有机化合物脂环化合物(如)环状化合物芳香化合物(如)【板书】二、按官能团分类表1-1 有机物的主要类别、官能团和典型代表物类别官能团典型代表物的名称和结构简式烷烃————甲烷CH4烯烃双键乙烯CH2=CH2炔烃—C≡C—三键乙炔CH≡CH芳香烃————苯卤代—X(X表示卤素原子)溴乙烷CH3CH2Br烃醇—OH 羟基乙醇CH3CH2OH酚—OH 羟基苯酚醚醚键乙醚CH3CH2OCH2CH3醛醛基乙醛酮羰基丙酮羧酸羧基乙酸酯酯基乙酸乙酯【随堂练习】按官能团的不同可以对有机物进行分类,你能指出下列有机物的类别吗?【小结】本节课我们要掌握的重点就是认识常见的官能团,能按官能团对有机化合物进行分类。
第二节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有机物的成键特点,同分异构现象。
2、掌握有机物同分异构体的书写。
【过程与方法】用球棍模型制作C3H6、C4H8、C2H6O 的分之模型,找出有机物的同分异构。
强化同分异构体的书写,应考虑几种异构形式——碳链异构、位置异构、官能团异构,强化同分异构体的书写练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同分异构体的书写练习,培养思维的有序性、逻辑性、严谨性。
教学重点有机化合物的成键特点;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现象。
教学难点有机化合物同分异构体的书写。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有机物中碳原子的成键特点与简单有机分子的空间构型教学内容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设计意图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引入有机物种类繁多,有很多有机物的分子组成相同,但性质却有很大差异,为什么?结构决定性质,结构不同,性质不同。
明确研究有机物的思路:组成—结构—性质。
有机分子的结构是三维的设置情景多媒体播放化学史话:有机化合物的三维结构。
思考:为什么范特霍夫和勒贝尔提出的立体化学理思考、回答激发学生兴趣,同时让学生认识到人们对事物的认识论能解决困扰19世纪化学家的难题?是逐渐深入的。
有机物中碳原子的成键特点交流与讨论指导学生搭建甲烷、乙烯、乙炔、苯等有机物的球棍模型并进行交流与讨论。
讨论:碳原子最外层中子数是多少?怎样才能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碳原子的成键方式有哪些?碳原子的价键总数是多少?什么叫单键、双键、叁键?什么叫不饱和碳原通过观察讨论,让学生在探究中认识有机物中碳原子的成键特点。
子?有机物中碳原子的成键特点归纳板书有机物中碳原子的成键特征:1、碳原子含有4个价电子,易跟多种原子形成共价键。
2、易形成单键、双键、叁键、碳链、碳环等多种复杂结构单元。
3、碳原子价键总数为4。
不饱和碳原子:是指连接双键、叁键或在苯环上的碳原子(所连原子的数目师生共同小结。
通过归纳,帮助学生理清思路。
少于4)。
简单有机分子的空间结构及碳原子的成键方式与分子空间构型的关系观察与思考观察甲烷、乙烯、乙炔、苯等有机物的球棍模型,思考碳原子的成键方式与分子的空间构型、键角有什么关系?分别用一个甲基取代以上模型中的一个氢原子,甲基中的碳原子与原结构有什么关系?分组、动手搭建球棍模型。
填P19表2-1并思考:碳原子的成键方式与键角、分子的空间构型间有什么关系?从二维到三维,切身体会有机分子的立体结构。
归纳碳原子成键方式与空间构型的关系。
碳原子的成键归纳分—C——C=默记理清思路方式与分子空间构型的关系析四面体型平面型=C=—C≡直线型直线型平面型分子空间构型迁移应用观察以下有机物结构:CH3CH2CH3(1) C =CHH(2) H--C≡C--CH2CH3(3) —C≡C—CH=CF2、思考:(1)最多有几个碳原子共面?(2)最多有几个碳原子共线?(3)有几个不饱和碳原子?应用巩固杂化观轨道播放杂观看、思考激发兴轨道与有机化合物空间形状看动画化的动画过程,碳原子成键过程及分子的空间构型。
趣,帮助学生自学,有助于认识立体异构。
碳原子的成键特征与有机分子的空间构型整理与归纳1、有机物中常见的共价键:C-C、C=C、C≡C、C-H、C-O、C-X、C=O、C≡N、C-N、苯环2、碳原子价键总数为4(单键、双键和叁键的价键数分别为1、2和3)。
3、双键中有师生共同整理归纳整理归纳一个键较易断裂,叁键中有两个键较易断裂。
4、不饱和碳原子是指连接双键、叁键或在苯环上的碳原子(所连原子的数目少于4)。
5、分子的空间构型:(1)四面体:CH4、CH3CI、CCI4(2)平面型:CH2=CH2、苯(3)直线型:CH≡CH学业迁展示幻灯片:学生练习巩固评价移应用课堂练习——作业习题P28,1、2学生课后完成检查学生课堂掌握情况第二课时[思考回忆]同系物、同分异构体的定义?(学生思考回答,老师板书)[板书]二、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现象、同分异构体的含义同分异构体现象:化合物具有相同的分子式,但具有不同的结构现象,叫做同分异构体现象。
同分异构体:分子式相同, 结构不同的化合物互称为同分异构体。
(同系物:结构相似,在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的物质互称为同系物。
)[知识导航1]引导学生再从同系物和同分异构体的定义出发小结上述2答案,从中得出对“同分异构”的理解:(1)“同分”——相同分子式(2)“异构”——结构不同分子中原子的排列顺序或结合方式不同、性质不同。
(“异构”可以是象上述②与③是碳链异构,也可以是像⑥与⑦是官能团异构) “同系物”的理解:(1)结构相似——— 一定是属于同一类物质;(2)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 2原子团—— 分子式不同 [学生自主学习,完成《自我检测1》]《自我检测1》 下列五种有机物中, 互为同分异构体; 互为同一物质;互为同系物。
① ② ③④ CH 2=CH -CH 3 ⑤ CH 2=CH -CH=CH 2[知识导航2](1)由①和②是同分异构体,得出“异构”还可以是位置异构;(2)②和③互为同一物质,巩固烯烃的命名法; (3)由①和④是同系物,但与⑤不算同系物,深化对“同系物”概念中“结构相似”的含义理解。
(不仅要含官能团相同,且官能团的数目也要相同。
)(4)归纳有机物中同分异构体的类型;由此揭示出,有机物的同分异构现象产生的本质原因是什么?(同分异现象是由于组成有机化合物分子中的原子具有不同的结合顺序和结合方式产生的,这也是有机化合物数量庞大的原因之一。
除此之外的其他同分异构现象,如顺反异构、对映CH 3-CH -︱CHCH 3-C=CH CH 3-CH=C ︱ CH异构将分别在后续章节中介绍。
)[板书]二、同分异构体的类型和判断方法1.同分异构体的类型:a.碳链异构:指碳原子的连接次序不同引起的异构b.官能团异构:官能团不同引起的异构c.位置异构:官能团的位置不同引起的异构[小组讨论]通过以上的学习,你觉得有哪些方法能够判断同分异构体?[小结]抓“同分”——先写出其分子式(可先数碳原子数,看是否相同,若同,则再看其它原子的数目……)看是否“异构”——能直接判断是碳链异构、官能团异构或位置异构则最好,若不能直接判断,那还可以通过给该有机物命名来判断。
那么,如何判断“同系物”呢?(学生很容易就能类比得出)[板书]2.同分异构体的判断方法[课堂练习投影]——巩固和反馈学生对同分异构体判断方法的掌握情况,并复习巩固“四同”的区别。
1)下列各组物质分别是什么关系?①CH4与CH3CH3 ②正丁烷与异丁烷③金刚石与石墨④O2与O3 ⑤11H与21H2)下列各组物质中,哪些属于同分异构体,是同分异构体的属于何种异构? ① CH 3COOH和HCOOCH 3② CH 3CH 2CHO 和 CH 3COCH 3③CH 3CH 2CH 2OH和CH 3CH 2OCH 3 ④ 1-丙醇和2-丙醇⑤ 和CH 3-CH 2-CH 2-CH 3[知识导航3] ——《投影戊烷的三种同分异构体》启发学生从支链的多少,猜测该有机物反应的难易,从而猜测其沸点的高低。
(然后老师投影戊烷的三种同分异构体实验测得的沸点。
) [板书]三、同分异构体的性质差异带有支链越多的同分异构体,沸点越低。
[学生自主学习,完成以下练习] 《自我检测3——课本P12 2、3、5题》CH3-CH -CH 3 CH 3第三课时[问题导入]我们知道了有机物的同分异构现象,那么,请同学们想想,该如何书写已知分子式的有机物的同分异构体,才能不会出现重复或缺漏?如何检验同分异构体的书写是否重复?你能写出己烷(C 6H 14)的结构简式吗?(课本P10 《学与问》) [学生活动]书写C 6H 14的同分异构。
[教师]评价学生书写同分异构的情况。
[板书]四、如何书写同分异构体 1.书写规则——四句话:主链由长到短;支链由整到散; 支链或官能团位置由中到边; 排布对、邻、间。
(注:①支链是甲基则不能放1号碳原子上;若支链是乙基则不能放1和2号碳原子上,依次类推。
②可以画对称轴,对称点是相同的。
) 2.几种常见烷烃的同分异构体数目:丁烷:2种 ;戊烷:3种 ;己烷:5种 ;庚烷:9种 [堂上练习投影] 下列碳链中双键的位置可能有____种。
C -C -C —C︱[知识拓展]1.你能写出C3H6的同分异构体吗?2.提示学生同分异构体暂时学过有三种类型,你再试试写出丁醇的同分异构体?①按位置异构书写;②按碳链异构书写;)3.若题目让你写出C4H10O的同分异构体,你能写出多少种?这跟上述第2题答案相同吗?(提示:还需③按官能团异构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