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毕业复习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ppt
合集下载
小学记叙文阅读知识及技巧ppt课件

可编辑课件PPT
小学记叙文阅读知识及技巧
1
可编辑课件PPT
小学阅读考点
基础知识:拼音、词语、成语、标点符号。 分段分层:包括给文章分段落,给自然段分层次。 归纳概括:段落大意
文章主要内容 中心思想 信息查索: 指从文章中查找出指定的内容,比如画出中心句、过 渡句、呼应句,找出文中或某段中反义词或近义词。 通过关键信息将问题的答案在文章中定位(多见于说 明文)也属于信息查索范围。
这类题目所考查的句子多数是指中心句、统领句、 转承句、结论句和一些意蕴比较丰富的句子。理解这些 句子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理:从内容上看思想感情, 从结构上看作用,从艺术效果上看(理解句势的整散长 短对于抒情议论的作用,要理解修辞手法的效果,理解文 章技法上产生的效果)。 1.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性词语。
4
可编辑课件PPT
记叙文六要素
时间 地点 人物 事件起因
经过 结果
5
1.叙述 2.描写 3.说明 4.议论 5.抒情
可编辑课件PPT
表达方式
6
可编辑课件PPT
描写的种类及作用
1.多感官描写(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 2.以动衬静,动静结合 3.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直接描写与间接描写) 4.人物描写 ①肖像(外貌)描写(描写人物容貌、衣着、神情、 姿态等) 交代了人物的××身份、××地位、××处境、经历 以及××心理状态、××思想性格等情况。
2.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有些句子的含义与上下文有着密切的关系,只有顾
及全篇,才能理解句子的含义。在古诗学习中尤其如此. 如“死去元知万事空”,要理解它的真正含义还得联系 下文。 下文是“但悲不见九州同”:但感到悲伤的是没有 看到祖国的统一。最后两句是“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 无忘告乃翁”:最念念不忘的是盼望南宋的军队能早日 收复中原统一祖国,到时家祭的时候不要忘记告诉你的 父亲。反映了作者临死时念念不忘统一祖国的。
小学记叙文阅读知识及技巧
1
可编辑课件PPT
小学阅读考点
基础知识:拼音、词语、成语、标点符号。 分段分层:包括给文章分段落,给自然段分层次。 归纳概括:段落大意
文章主要内容 中心思想 信息查索: 指从文章中查找出指定的内容,比如画出中心句、过 渡句、呼应句,找出文中或某段中反义词或近义词。 通过关键信息将问题的答案在文章中定位(多见于说 明文)也属于信息查索范围。
这类题目所考查的句子多数是指中心句、统领句、 转承句、结论句和一些意蕴比较丰富的句子。理解这些 句子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理:从内容上看思想感情, 从结构上看作用,从艺术效果上看(理解句势的整散长 短对于抒情议论的作用,要理解修辞手法的效果,理解文 章技法上产生的效果)。 1.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性词语。
4
可编辑课件PPT
记叙文六要素
时间 地点 人物 事件起因
经过 结果
5
1.叙述 2.描写 3.说明 4.议论 5.抒情
可编辑课件PPT
表达方式
6
可编辑课件PPT
描写的种类及作用
1.多感官描写(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 2.以动衬静,动静结合 3.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直接描写与间接描写) 4.人物描写 ①肖像(外貌)描写(描写人物容貌、衣着、神情、 姿态等) 交代了人物的××身份、××地位、××处境、经历 以及××心理状态、××思想性格等情况。
2.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有些句子的含义与上下文有着密切的关系,只有顾
及全篇,才能理解句子的含义。在古诗学习中尤其如此. 如“死去元知万事空”,要理解它的真正含义还得联系 下文。 下文是“但悲不见九州同”:但感到悲伤的是没有 看到祖国的统一。最后两句是“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 无忘告乃翁”:最念念不忘的是盼望南宋的军队能早日 收复中原统一祖国,到时家祭的时候不要忘记告诉你的 父亲。反映了作者临死时念念不忘统一祖国的。
记叙文阅读考点及答题技巧PPT课件

者的阅读兴趣。
第9页/共51页
二、文章标题的含义
•(既指)表层含义是……,又指)深层含
义是……。
• 提示:从文章表现的主旨去推敲。
• 题型示例:
• 1、文章以《爸爸的花儿落了》为种的夹竹桃花凋谢了 ,又指爸爸去世了。
第10页/共51页
(2015 • 2、结合文章内容简要谈谈你对标题“别样山茶红”的理解。 年云南省中考卷)
读兴趣。
第13页/共51页
• 《像向日葵一样灿烂》(2018年师宗县二模卷)
• 22、文章第一段在全文的作用是什么? • (1)交代了事情发展的原因,以及我的心情;(2)引出下文,为下文的展开
作铺垫。(3)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4)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第14页/共51页
四、文章中间段落结构上的作用
• 承上启下(过度)。承接上文……,引出下文……,使文章结构更加严谨。
• 25.最后一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表达方式?该段在文中 有何作用?
• 议论、抒情;结构上点题,内容上点明主旨,深化中 心。表达作者对人生苦难的看法,认为人生的苦难并
第18页/共51页
不可怕,只要我们乐观面对,终可以让苦难望而却步。
六、修辞方法及其作用
• 比喻:把……比作……,生动形象的写出了……,表达了作者…… 感情。
第2页/共51页
• 八、语境词的理解 • 九、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 • 十、赏析句子 • 十一、叙述顺序 • 十二、分析人物形象 • 十三、记叙文的人称及其作用 • 十四、表现手法 • 十五、表达方式 • 十六、、谈看法、启示、体验、做法
第3页/共51页
• 2015年:《别样山茶红》
• 20.结合文章内容简要谈谈你对标题“别样山茶红” 的理解。(2分)
第9页/共51页
二、文章标题的含义
•(既指)表层含义是……,又指)深层含
义是……。
• 提示:从文章表现的主旨去推敲。
• 题型示例:
• 1、文章以《爸爸的花儿落了》为种的夹竹桃花凋谢了 ,又指爸爸去世了。
第10页/共51页
(2015 • 2、结合文章内容简要谈谈你对标题“别样山茶红”的理解。 年云南省中考卷)
读兴趣。
第13页/共51页
• 《像向日葵一样灿烂》(2018年师宗县二模卷)
• 22、文章第一段在全文的作用是什么? • (1)交代了事情发展的原因,以及我的心情;(2)引出下文,为下文的展开
作铺垫。(3)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4)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第14页/共51页
四、文章中间段落结构上的作用
• 承上启下(过度)。承接上文……,引出下文……,使文章结构更加严谨。
• 25.最后一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表达方式?该段在文中 有何作用?
• 议论、抒情;结构上点题,内容上点明主旨,深化中 心。表达作者对人生苦难的看法,认为人生的苦难并
第18页/共51页
不可怕,只要我们乐观面对,终可以让苦难望而却步。
六、修辞方法及其作用
• 比喻:把……比作……,生动形象的写出了……,表达了作者…… 感情。
第2页/共51页
• 八、语境词的理解 • 九、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 • 十、赏析句子 • 十一、叙述顺序 • 十二、分析人物形象 • 十三、记叙文的人称及其作用 • 十四、表现手法 • 十五、表达方式 • 十六、、谈看法、启示、体验、做法
第3页/共51页
• 2015年:《别样山茶红》
• 20.结合文章内容简要谈谈你对标题“别样山茶红” 的理解。(2分)
记叙文常考知识点答题归纳ppt课件

最新版整理pptBiblioteka 33、文中段的作用
1.承上启下; 2.总结上文,总领下文; 3.呼应前文,推动情节发展。
最新版整理ppt
4
4、最后一段作用:
1、结构上:照应开头或题目;首尾呼 应;总结全文,使文章结构 完整。
2、内容上:点明中心,升华主旨,深化 中心(全写);指出技巧,用
一句话概括中心
最新版整理ppt
第二人称:有时为了表达的需要,转插叙:由于 某种需要,暂时换为第二人称,便于与读者交流, 便于直接抒情,亲切自然。
第三人称:以第三者的地位来叙述文章中的人物、
事件、场景等。不受时间空间限制,不受视听限
制,能从更多的方面自由叙述。
最新版整理ppt
16
3.渲染气氛
4.刻画人物形象,衬托人物的性格、情绪
5.使故事情节更生动、真实;
6.使主题更为突出、深刻;
7.表现一定的微妙情绪,做到情景交融,能
够给人以感染、启发和最新美版整的理ppt享受。
7
7、赏析加点词或画线句:
第一步:赏析句子要选取赏析角度,如修 辞,描写等;赏析词语要写出词语含义 第二步:(概括内容)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XXX 第三步:表达(表现,赞美)了XXXX.
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
语言辛辣幽默。
8、欲扬先抑: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
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
效果。
9、前后照应(首尾呼应):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
中心突出。
最新版整理ppt
15
13、人称的作用
第一人称:以我的口吻或角度展开叙述。我直接 面对读者叙述,缩短与读者的距离。便于直抒胸 臆,读来亲切、真实。
记叙文答题技巧 ppt课件

物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xx事物的xx特点。 (3) 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
印象。 (4) 排比: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长于抒情。
增强文章气势,增加感染力、说服力。 (5) 对偶:形式整齐,音韵和谐,语句整齐、意韵铿锵,
互相映衬,互为补充。 (6) 反复:强调某种意思,强烈抒情,富有感染力。有强
(2) 比喻手法 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 (3) 夸张手法突出人或事物的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
的印象。 (4) 象征手法 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的情
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5) 对比手法 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 (6) 衬托(侧面烘托)手法和正面描写。 以次要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
▪ 3、文末:内容上(点明中心、深化主题或画龙 点睛、) 结构上(首尾照应, 结构完整。)
16
记叙文开头句子的作用:
1、开篇点题; 2、总领全文; 3、引起下文,为下文作铺垫。 4、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兴趣或思考。
记叙文中间句子的作用:
1、单独成段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2、段末起总结作用;(总结上文,引出下文)
13
(二) 把握文中的关键语句
▪ 首先要从本句入手,注意修饰限制成 分;
▪ 其次要看句子所在的语段,注意与这 相邻的上下句和与之对应的解说句;
▪ 第三,结合段意理解句子,准确性更 高。
▪ 总之,要注意句子所处的具体语言环 境。
14
重点语句和关键词语的作用
▪ 技巧:作用要从两方面考虑 ▪ 一从结构上:
▪ ②“谈”时要针对话题,选取适当的角度,具体 阐述,避免空泛,“谈”的内容应从原文生发, 要中心明确,要表现正确的思想和健康的情感。
印象。 (4) 排比: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长于抒情。
增强文章气势,增加感染力、说服力。 (5) 对偶:形式整齐,音韵和谐,语句整齐、意韵铿锵,
互相映衬,互为补充。 (6) 反复:强调某种意思,强烈抒情,富有感染力。有强
(2) 比喻手法 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 (3) 夸张手法突出人或事物的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
的印象。 (4) 象征手法 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的情
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5) 对比手法 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 (6) 衬托(侧面烘托)手法和正面描写。 以次要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
▪ 3、文末:内容上(点明中心、深化主题或画龙 点睛、) 结构上(首尾照应, 结构完整。)
16
记叙文开头句子的作用:
1、开篇点题; 2、总领全文; 3、引起下文,为下文作铺垫。 4、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兴趣或思考。
记叙文中间句子的作用:
1、单独成段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2、段末起总结作用;(总结上文,引出下文)
13
(二) 把握文中的关键语句
▪ 首先要从本句入手,注意修饰限制成 分;
▪ 其次要看句子所在的语段,注意与这 相邻的上下句和与之对应的解说句;
▪ 第三,结合段意理解句子,准确性更 高。
▪ 总之,要注意句子所处的具体语言环 境。
14
重点语句和关键词语的作用
▪ 技巧:作用要从两方面考虑 ▪ 一从结构上:
▪ ②“谈”时要针对话题,选取适当的角度,具体 阐述,避免空泛,“谈”的内容应从原文生发, 要中心明确,要表现正确的思想和健康的情感。
语文六年级下册小考专题复习记叙文阅读高效备考(23张PPT)

描写: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所作的具体描绘和刻画。
任务一
1.结合事例,具体分析表达方式的作用。
抒情: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借景抒情、触景生情、借物寓情、融情于事/理)。
直接抒情
间接抒情
具有强烈的主观色彩,坦率真挚,质朴诚恳。
任务一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
任务一
范例二: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
1.阅读语段,明确该句所运用的表达方式。该句主要运用的表达方式是_______,由“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可知,此处运用了_______描写。
⑧昙花的品性令人感佩:她不急功近利,不争宠于群芳,只求一瞬的辉煌就已满足。昙花的生命力可谓强矣!她随处能够生存,叶可青万年,花可放万年!⑨我爱昙花。【链接材料】昙花,常绿灌木,主枝圆筒状,分枝扁平呈叶状,绿色,没有叶片,花大,白色,在分枝边缘上,多在夜间开放,开花的时间极短。供观赏。原产于墨西哥。
小试牛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昙花终于怒放①我爱昙花。②三年前的春天,朋友亲自给我送来一株昙花亩,种在白瓷壶里,枝叶铁青如剑,精心系上的红丝带临风飘拂。我高兴极了!③不久,我便依照朋友的嘱咐,把这株昙花移植到花盆里,天天浇水,日日松土,不时除草,但由于阳光不足,长得很慢。我有点心急了,但急有何用?一天一天过去,一年一年到来,一直未见她结蕾开花。这株昙花长势还算正常,从原
答案:作者从视觉、嗅觉、触觉角度写两岸的景色和月色,给人以美的享受。
任务二
2.结合事例,请你分析文章的语言特点。
任务二
1.结合事例,请你分析文章的语言特点。
任务一
1.结合事例,具体分析表达方式的作用。
抒情: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借景抒情、触景生情、借物寓情、融情于事/理)。
直接抒情
间接抒情
具有强烈的主观色彩,坦率真挚,质朴诚恳。
任务一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
任务一
范例二: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
1.阅读语段,明确该句所运用的表达方式。该句主要运用的表达方式是_______,由“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可知,此处运用了_______描写。
⑧昙花的品性令人感佩:她不急功近利,不争宠于群芳,只求一瞬的辉煌就已满足。昙花的生命力可谓强矣!她随处能够生存,叶可青万年,花可放万年!⑨我爱昙花。【链接材料】昙花,常绿灌木,主枝圆筒状,分枝扁平呈叶状,绿色,没有叶片,花大,白色,在分枝边缘上,多在夜间开放,开花的时间极短。供观赏。原产于墨西哥。
小试牛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昙花终于怒放①我爱昙花。②三年前的春天,朋友亲自给我送来一株昙花亩,种在白瓷壶里,枝叶铁青如剑,精心系上的红丝带临风飘拂。我高兴极了!③不久,我便依照朋友的嘱咐,把这株昙花移植到花盆里,天天浇水,日日松土,不时除草,但由于阳光不足,长得很慢。我有点心急了,但急有何用?一天一天过去,一年一年到来,一直未见她结蕾开花。这株昙花长势还算正常,从原
答案:作者从视觉、嗅觉、触觉角度写两岸的景色和月色,给人以美的享受。
任务二
2.结合事例,请你分析文章的语言特点。
任务二
1.结合事例,请你分析文章的语言特点。
记叙文阅读考点及答题技巧梳理 课件ppt

❖ ⑤一个小时,两个小时,三个小时……他等来的只是愈演愈 烈的狂风和瓢泼大雨。而父亲的渔船却总也望不见。他的手开 始轻轻颤抖,慢慢地,焦躁和不安完全占据了他。
❖ ⑥母亲已经向海上救援队报警,而他几乎什么忙都帮不上, 只能用手扶着窗台,无助地张望着大海。后来,承受不了煎熬 的他冲进房间,疯狂地把自己曾视为珍宝的贝壳一股脑儿扔出 窗外,诅咒大海这个喜怒无常的怪物。他在心里祈求,只要父 亲能够回来,让自己做什么都可以。
映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有时还推动了情节 的发展。 ❖ 3、心理描写及作用 ❖ 答题模式:形象生动地反映出人物的……思想,揭示了人物 的……性格或……品质。
4、环境描写
环
自然环境
指对自然界的景物,如季节变化、风 霜雨雪、山川湖海、森林原野等的描
写。
境
描
写
指对能反映社会、时代特征的建筑、
常见考点一:复述故事或概括内容
答题技巧:可按以下方式组织语言:谁(在何时何地)+干什么+结 果怎么样,或:什么(事物)+怎么样。注意表达的准确和简洁。
常见考点二:概括层意(段意)
答题技巧:1、摘句法:找段落中心句作为段意(有时要对中心句进 行适当的删改)。2、概括法:记叙了谁(在何时何地)+干什么+结果 怎么样,或:什么(事物)+怎么样(抒发了什么感情)。3、叠加法: 有些文段有两三个以上的主要内容,把要表达的这些内容组合成句就行。 总的要求:完整、简洁、明确。
❖ (6)反复:强调……意思,更能突出文章主题,抒情强 烈,富有感染力。
❖ (7)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 (8)反问:加强语气,强烈抒情。 ❖ (9)引用:使内容更真实、准确、深刻、精密。 ❖ (10)反语:增加讽刺意味。 ❖ (11)对比:形成强烈反差,加强读者的印象,突出文
六年级总复习-阅读题答题技巧PPT课件

六年级总复习
语文阅读答题技巧
精选ppt课件
1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1、合并段意:概括每段的段意,再将这些 段意连起来,就是全文的主要内容。
2、抓重点段:重点段是文章的主要部分, 抓住了重点段也就抓住了主要内容。
3、提出问题:阅读时,先看文章中主要讲
了哪几个问题,再看每个问题主要讲了哪 几个要点,然后把各个问题的要点归纳到 一起。
这里作者巧妙地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 法,把老桥比喻成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 赞扬了老桥那种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 神。
精选ppt课件
7
问: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 层层铺开,逐步扩大,对点明主旨起强化 作用等;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如:······
精选ppt课件
2
答题示例:母亲爱花,我也跟着爱起花来。
家住在石门乡间,前后有两个小小的院子,
于是,也种了不少杂七杂八的植物,按着
季节,也会开出不少好看的花。有时候在
廊前一坐,桂花送来淡淡的清香,觉得自
己好像也安静古雅了起来。夏天的傍晚,
茉莉会不停地开,摘下两三朵放在手心里,
所有青春的记忆都会随着它的香气出现在
精选ppt课件
13
答题示例:
山间林密,泉隐其中,有时,泉水在林木 疏朗处闪过亮亮的一泓,再向前寻,已不 可得。那半含半露、欲近故远的娇态,使 我想起在家散步时,常常绕我膝下的爱女。 每见我伸手欲揽其近前,她必远远地跑开, 仰起笑脸逗我;待我佯作冷淡而不顾,她 却又悄悄跑近,偎我腰间。好一个调皮的 孩子!(节选自谢大光《鼎湖山听泉》)
问:“好一个调皮的孩子”,为什么不说成 “真是可爱的孩子”?
语文阅读答题技巧
精选ppt课件
1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1、合并段意:概括每段的段意,再将这些 段意连起来,就是全文的主要内容。
2、抓重点段:重点段是文章的主要部分, 抓住了重点段也就抓住了主要内容。
3、提出问题:阅读时,先看文章中主要讲
了哪几个问题,再看每个问题主要讲了哪 几个要点,然后把各个问题的要点归纳到 一起。
这里作者巧妙地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 法,把老桥比喻成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 赞扬了老桥那种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 神。
精选ppt课件
7
问: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 层层铺开,逐步扩大,对点明主旨起强化 作用等;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如:······
精选ppt课件
2
答题示例:母亲爱花,我也跟着爱起花来。
家住在石门乡间,前后有两个小小的院子,
于是,也种了不少杂七杂八的植物,按着
季节,也会开出不少好看的花。有时候在
廊前一坐,桂花送来淡淡的清香,觉得自
己好像也安静古雅了起来。夏天的傍晚,
茉莉会不停地开,摘下两三朵放在手心里,
所有青春的记忆都会随着它的香气出现在
精选ppt课件
13
答题示例:
山间林密,泉隐其中,有时,泉水在林木 疏朗处闪过亮亮的一泓,再向前寻,已不 可得。那半含半露、欲近故远的娇态,使 我想起在家散步时,常常绕我膝下的爱女。 每见我伸手欲揽其近前,她必远远地跑开, 仰起笑脸逗我;待我佯作冷淡而不顾,她 却又悄悄跑近,偎我腰间。好一个调皮的 孩子!(节选自谢大光《鼎湖山听泉》)
问:“好一个调皮的孩子”,为什么不说成 “真是可爱的孩子”?
期末复习语文记叙文阅读答题模板(思路+句式+语言)课件ppt

[2019、 化,让人易于理解、接受
2013] 答题格式: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比作……,生动形象地
描绘了……的情景(特点),抒发(烘托)了人物……的心情
(为下文情节发展做铺垫)
续表
修辞 手法
拟人
辨析、作用及答题格式
辨析: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动作行为或思想感情 作用:①将物人格化,描写形象;②表意丰富,表达生动而有趣 答题格式: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拟人化,生动形象地描 写了……的情景(特点),抒发了人物……的情感
续表
表现 手法
定义、作用及举例
定义:运用象征或起兴等手法,通过描摹客观事物某一个方面的特征
托物言 志
来表达作者情感或揭示作品的主旨 作用:侧面表现作者的志趣,有助于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举例:《紫藤萝瀑布》通过对紫藤萝蓬勃生命的赞美,表达了作者对
生命的思考
续表
表现 手法
定义、作用及举例
作用:①使文章情节曲折动人,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②为表情达意
考向4 环境描写
考向5 标题作用
(1)明确标题含义或指代义; (2)从标题与文章相关的角度进行分析,如下图:
如:统编教材中《藤野先生》——表明写作对象,《智取生辰纲》——关联主要情节, 《灯笼》——贯串全文的线索。
考向6 开头作用
考向7 中间段落作用
考向8 结尾段落作用
考向9 表现手法
表现 手法
的惊喜,使描写的人物形象更加真实可感
考向10 记叙顺序
续表 特征:在叙事过程中暂时中断,插入与之相关的另一件事 作用:①推动情节发展,为下文内容做铺垫;②对主要情节起 插叙 补充、衬托作用;③突出人物性格(形象);④突出文章主题; [2019] ⑤丰富文章内容,使文章情节更加完整 示例:《故乡》一文中作者插叙少年闰土的内容,将其与中年 闰土进行对比,充实文章内容,突出文章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把握六要素技巧,即:什么时间?什么地点?谁? 干什么?
二 记叙线索:
▪ 记叙文的线索是贯穿全文始终的一条脉落,体现 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它把所有材料联结成一个 有机体。所以说线索是文章的纲,抓住了这个纲, 就能理顺文章的内容,掌握文章的结构,理解文 章的中心思想。线索是重要的,但不是什么都可 以成为线索,只有那些能够体现各种材料之间的 内在联系,体现文章主题思想的具பைடு நூலகம்事物,才能 作为贯穿全篇的线索。
▪ 6)以“我”的所见所闻为线索。如《孔乙己》以小伙计 “我”的所见所闻为线索塑造孔乙己这个人物形象。
▪ 技巧:注意题目、文中多次出现的字眼、议论抒情的句子。
“线索”是连贯文章始终的脉络,是文章的 纲。
▪ ①文章的标题 ▪ ②反复出现的词或事物 ▪ ③文中议论抒情的语句 ▪ ④作者的思想感情(变化) ▪ ⑤“我”的所见所闻所感
2、联系具体语言环境,借助上下文去 推测,判断词语的言外之义。
▪ 4)以思想感情为线索。如《荔枝蜜》、以“我”对蜜蜂的 感情变化为线索组织材料,不大喜欢——想去看看——赞赏 蜜蜂——梦见自己变成一只小蜜蜂
▪ 5)以时间推移或空间变换为线索。如《藤野先生》以时间 的推移、地点的转换为叙事线索组织材料,在东京的见闻和 感受——到仙台与藤野先生的交往——离别后对藤野先生的 怀念。
▪ ③总结全文的句子;
▪ ④引用的句子;
▪ ⑤起承转合的句子。
▪ 理解关键句子主要是指能体味句子所表达的思 想感情。如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喜怒哀乐、 褒贬态度及思想倾向等。同时要理解句子在文 中的功能作用、特点完全相同的一个句子,在 不同文体中其功能作用是不同的。
(一)重点语句和关键词语的含义
1、联系具体语言环境,借助上下文去 推测,判断词语的特殊含义。
三、常见的叙述顺序
▪ 1.叙述类型: ▪ 顺叙:按事情的发生、发展和结局的顺序写。如:《一面》,
文章按时间顺序记叙了作者和鲁迅的见面经过,表现了鲁迅 关心劳动人民、关心进步青年的思想,并突出了“一面”给 我的鼓舞。 ▪ 倒叙:把后发生的事情写在前面,然后再按顺序进行叙述, 也就是在记叙的时间上与事情的实际是相反的。如:《背影》 “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这是文章的开头一句,它开宗明义,落笔点题,用追叙的手 法,再现了两年前作者终生难忘的往事。 ▪ 插叙:在叙述过程中,由于内容的需要,中断原来情节的叙 述,插入和内容有关的情节和事件,然后再继续原来的叙述。 如:《驿路梨花》,以我和老余一早一晚的所见所闻为线索, 通过设置悬念和巧妙穿插,刻画了一组人物,展示了他们助 人为乐的美好心灵。其中解放军建造茅屋和哈尼姑娘梨花照 料茅屋属于插叙部分。
2、浏览考题:粗略了解考察内容。 3、再读文章:与题目相关的内容仔细阅读。 4、解决问题:找准答题区域,注意关键句、主旨
句、抒情议论段。 5、认定补充对考题做进一步审视,并对所做答案
进行认定、补充。
记 记叙文是以记叙、描 叙 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记 文 人、叙事、写景、状物为 定 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 义
一、记叙的要素 :
▪ 1、 记叙的要素,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的原因、经过和结果。
▪ 2、掌握六要素,有助于分析文章的结构,理清 事情的发生、发展的脉络,概括文章中心或段落 大意。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这三个要素,是 记叙文的主体部分,内容的展现,人物的塑造, 中心的表达,就是通过这些来实现的。阅读记叙 文要能明确这三个要素,即使不要求准确概括, 也须达到能大体将这三点说出来的地步。
记叙文阅读
语段阅读题答题总原则:
(1)、先读题后读文。读题时注意从题干中 找出“题眼”(即答题关键点),带着问题读
文,使阅读具有明确的目标。 (2)、读文时,要注意整体把握文章的主要内
容和中心意思。 (3)、准备答题时,必须再次细读题目,找准
“题眼”。 (4)、答题时,具体题目涉及到相关段落,要 对这些段落反复研读;如涉及全篇,则要再读
考点:
▪ 一、理解文章重要词语的含义. ▪ 二、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 三、理解文中重要句段作用。 ▪ 四、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 五、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 六、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 七、鉴赏文学作品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 八、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 九、体验作品的形象和情境,拓展作品的主旨和
内涵。
针对考点,对写人叙事的一般记叙 文的阅读,主要掌握以下几点:
▪ (一)记叙的要素、顺序和线索的判断 与梳理
▪ (二)记叙文重点语句和关键词语的分 析和体味
▪ (三)记叙文段落层次的划分,思想内 容的把握
记叙文的阅读步骤
1、阅读全文:运用“六要素”知识,对文章内容、 作者思路等有一个全面感知。
记叙顺序作用:
▪ 顺叙:按时间发展,有条有理。
▪ 倒叙:1、强调。 2、制造悬念。 3、情节富于变化,吸引读者。
▪ 插叙:1、补充内容,丰富情节。 2、照应上文,或为下文铺垫。
▪ 四、记叙文重点语句和关键词语的分析和体会
关键句子主要包括五个方面:
▪ ①点明题旨的句子;
▪ ②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
▪ 线索类型:物线、事线、人线、感情线、时间线、 地点线、见闻线。
线索大致分六类:
▪ 1)以具体事物或事物的特征为线索。如《白杨礼赞》以白 杨树的不平凡为抒情线索贯穿全文
▪ 2)以人物或人物的特征为线索。如《背影》以父亲的背影 为线索
▪ 3)以中心事件为线索。如《变色龙》以警官奥楚蔑洛夫处 理狗咬人事件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
全文。
1:内容概括的形式命题:
做这类题目, 要抓住核心要素----人物和事件。当然 ,有时候,重要的时间、地点、人物 的身份,事件的起因和结果也要体现 在答题中,同时,要注意题目是否有 字数方面的限制,在字数范围之类, 尽可能详细,字数超过要删去次要信息。
2:记叙文的人称及作用:
第一人称,便于直抒胸臆,读起来可以增 添文章的真实感。 第二人称,如同作者和读者对话,读起来 给人一种亲切感。 第三人称,不受时空的限制,能从多方面 自由叙述。
二 记叙线索:
▪ 记叙文的线索是贯穿全文始终的一条脉落,体现 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它把所有材料联结成一个 有机体。所以说线索是文章的纲,抓住了这个纲, 就能理顺文章的内容,掌握文章的结构,理解文 章的中心思想。线索是重要的,但不是什么都可 以成为线索,只有那些能够体现各种材料之间的 内在联系,体现文章主题思想的具பைடு நூலகம்事物,才能 作为贯穿全篇的线索。
▪ 6)以“我”的所见所闻为线索。如《孔乙己》以小伙计 “我”的所见所闻为线索塑造孔乙己这个人物形象。
▪ 技巧:注意题目、文中多次出现的字眼、议论抒情的句子。
“线索”是连贯文章始终的脉络,是文章的 纲。
▪ ①文章的标题 ▪ ②反复出现的词或事物 ▪ ③文中议论抒情的语句 ▪ ④作者的思想感情(变化) ▪ ⑤“我”的所见所闻所感
2、联系具体语言环境,借助上下文去 推测,判断词语的言外之义。
▪ 4)以思想感情为线索。如《荔枝蜜》、以“我”对蜜蜂的 感情变化为线索组织材料,不大喜欢——想去看看——赞赏 蜜蜂——梦见自己变成一只小蜜蜂
▪ 5)以时间推移或空间变换为线索。如《藤野先生》以时间 的推移、地点的转换为叙事线索组织材料,在东京的见闻和 感受——到仙台与藤野先生的交往——离别后对藤野先生的 怀念。
▪ ③总结全文的句子;
▪ ④引用的句子;
▪ ⑤起承转合的句子。
▪ 理解关键句子主要是指能体味句子所表达的思 想感情。如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喜怒哀乐、 褒贬态度及思想倾向等。同时要理解句子在文 中的功能作用、特点完全相同的一个句子,在 不同文体中其功能作用是不同的。
(一)重点语句和关键词语的含义
1、联系具体语言环境,借助上下文去 推测,判断词语的特殊含义。
三、常见的叙述顺序
▪ 1.叙述类型: ▪ 顺叙:按事情的发生、发展和结局的顺序写。如:《一面》,
文章按时间顺序记叙了作者和鲁迅的见面经过,表现了鲁迅 关心劳动人民、关心进步青年的思想,并突出了“一面”给 我的鼓舞。 ▪ 倒叙:把后发生的事情写在前面,然后再按顺序进行叙述, 也就是在记叙的时间上与事情的实际是相反的。如:《背影》 “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这是文章的开头一句,它开宗明义,落笔点题,用追叙的手 法,再现了两年前作者终生难忘的往事。 ▪ 插叙:在叙述过程中,由于内容的需要,中断原来情节的叙 述,插入和内容有关的情节和事件,然后再继续原来的叙述。 如:《驿路梨花》,以我和老余一早一晚的所见所闻为线索, 通过设置悬念和巧妙穿插,刻画了一组人物,展示了他们助 人为乐的美好心灵。其中解放军建造茅屋和哈尼姑娘梨花照 料茅屋属于插叙部分。
2、浏览考题:粗略了解考察内容。 3、再读文章:与题目相关的内容仔细阅读。 4、解决问题:找准答题区域,注意关键句、主旨
句、抒情议论段。 5、认定补充对考题做进一步审视,并对所做答案
进行认定、补充。
记 记叙文是以记叙、描 叙 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记 文 人、叙事、写景、状物为 定 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 义
一、记叙的要素 :
▪ 1、 记叙的要素,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的原因、经过和结果。
▪ 2、掌握六要素,有助于分析文章的结构,理清 事情的发生、发展的脉络,概括文章中心或段落 大意。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这三个要素,是 记叙文的主体部分,内容的展现,人物的塑造, 中心的表达,就是通过这些来实现的。阅读记叙 文要能明确这三个要素,即使不要求准确概括, 也须达到能大体将这三点说出来的地步。
记叙文阅读
语段阅读题答题总原则:
(1)、先读题后读文。读题时注意从题干中 找出“题眼”(即答题关键点),带着问题读
文,使阅读具有明确的目标。 (2)、读文时,要注意整体把握文章的主要内
容和中心意思。 (3)、准备答题时,必须再次细读题目,找准
“题眼”。 (4)、答题时,具体题目涉及到相关段落,要 对这些段落反复研读;如涉及全篇,则要再读
考点:
▪ 一、理解文章重要词语的含义. ▪ 二、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 三、理解文中重要句段作用。 ▪ 四、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 五、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 六、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 七、鉴赏文学作品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 八、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 九、体验作品的形象和情境,拓展作品的主旨和
内涵。
针对考点,对写人叙事的一般记叙 文的阅读,主要掌握以下几点:
▪ (一)记叙的要素、顺序和线索的判断 与梳理
▪ (二)记叙文重点语句和关键词语的分 析和体味
▪ (三)记叙文段落层次的划分,思想内 容的把握
记叙文的阅读步骤
1、阅读全文:运用“六要素”知识,对文章内容、 作者思路等有一个全面感知。
记叙顺序作用:
▪ 顺叙:按时间发展,有条有理。
▪ 倒叙:1、强调。 2、制造悬念。 3、情节富于变化,吸引读者。
▪ 插叙:1、补充内容,丰富情节。 2、照应上文,或为下文铺垫。
▪ 四、记叙文重点语句和关键词语的分析和体会
关键句子主要包括五个方面:
▪ ①点明题旨的句子;
▪ ②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
▪ 线索类型:物线、事线、人线、感情线、时间线、 地点线、见闻线。
线索大致分六类:
▪ 1)以具体事物或事物的特征为线索。如《白杨礼赞》以白 杨树的不平凡为抒情线索贯穿全文
▪ 2)以人物或人物的特征为线索。如《背影》以父亲的背影 为线索
▪ 3)以中心事件为线索。如《变色龙》以警官奥楚蔑洛夫处 理狗咬人事件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
全文。
1:内容概括的形式命题:
做这类题目, 要抓住核心要素----人物和事件。当然 ,有时候,重要的时间、地点、人物 的身份,事件的起因和结果也要体现 在答题中,同时,要注意题目是否有 字数方面的限制,在字数范围之类, 尽可能详细,字数超过要删去次要信息。
2:记叙文的人称及作用:
第一人称,便于直抒胸臆,读起来可以增 添文章的真实感。 第二人称,如同作者和读者对话,读起来 给人一种亲切感。 第三人称,不受时空的限制,能从多方面 自由叙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