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组织金相图谱大汇详解
(完整word版)金相组织相图

组织纯铁熔点1538℃,温度变化时会发生同素异构转变。
在912℃以下为体心立方,称α—Fe;912℃~1394℃之间为面心立方,称为γ—Fe;在1394℃~1538℃(熔点)之间为体心立方,称为δ—Fe。
纯铁的强度和硬度都很低,不能用作结构材料.碳溶解于α-Fe或δ—Fe中形成的固溶体为铁素体,用α或δ表示。
δ铁素体也叫高温铁素体.碳在α铁素体中最大溶解度为0.0218%,δ铁素体中最大溶解度为0.09%。
碳溶解于γ铁中形成的固溶体称为奥氏体,用γ表示.碳在奥氏体中的最大溶解度为2。
11%。
强度硬度低,塑性韧性好.C具有斜方结构,无同素异构转变。
硬度很高,塑性几乎为零,是脆硬相.Fe3石墨是稳定相,Fe3C是亚稳定相。
但是石墨的表面能很大,形核需要克服很高的能量,所以在一般的条件下,铁碳相图中的碳是以渗碳体FeC形式存在的。
3铁碳相图整个相图包含三个恒温转变:包晶,共晶、共析.(1)在HJB水平线(1495℃)发生包晶转变:LB+δH→γJ,转变产物为奥氏体。
含碳量在0。
09%(H点)~0。
53%(B点)的铁碳合金发生这一转变。
(2)在ECF水平线(1148℃)发生共晶转变:LC→γE + Fe3C。
转变产物为奥氏体与渗碳体的机械混合物,称为莱氏体(Ld)。
含碳量在2。
11%(E 点)~6。
69%(Fe3C)的铁碳合金都发生这一转变。
(3)在PSK 水平线(727℃)发生共析转变:γs →P+Fe3C 。
转变产物为铁素体与渗碳体的机械混合物,称为珠光体(P )。
所有含碳量大于0.0218%的铁碳合金都发生这一转变. Fe-Fe3C 相图中还有四条重要的固态转变线:(1) GS 线—奥氏体中开始析出铁素体或铁素体全部转变为奥氏体的转变线,常称此温度为A3温度。
(2) ES 线—碳在奥氏体中的固溶度线,此温度常称为Acm 温度.低于此温度,奥氏体中将析出渗碳体,称为二次渗碳体记作 Fe3C Ⅱ,以区别液相中经CD 线析出的一次渗碳体Fe3C Ⅰ.(3) GP 线—碳在铁素体(α)中的固溶度线(共析温度以上) 。
金相图谱内容说明

图谱文字说明第一部分金相图谱一.铁碳合金平衡组织图1 名称铁素体( 工业纯铁退火)组织铁素体说明等轴多边形晶粒为铁素体,黑色线条为晶界图2 名称奥氏体(T8钢950℃加热)组织奥氏体说明白色多边形晶粒为奥氏体,黑色线条为晶界。
高温下部分晶粒已合并长大,形成了混合晶粒图3 名称渗碳体(从珠光体中电化学分离出来的滲碳体片)组织渗碳体片说明从珠光体中分离出来的渗碳体片,其形状是不规则的,一侧鸡冠似的形状,某些部位有孔图4 名称亚共析钢组织( 20钢退火)组织铁素体+珠光体说明白色块状为铁素体,因放大倍数低,层状结构未能显示出来,珠光体呈黑色块图5 名称亚共析钢组织( 45钢退火)组织铁素体+珠光体说明白色块状为铁素体,黑色块状为珠光体图6 名称亚共析钢组织( 60钢退火)组织铁素体+珠光体说明白色网状分布的为铁素体,珠光体呈黑色块状图7 名称共析钢组织(T8钢退火)组织层状珠光体说明层状珠光体是铁素体和滲碳体的层状组织,因放大倍数较低,且分辨率小于滲碳体层片厚度,故只能看到白色基体的铁素体和黑色线条的滲碳体图8 名称共析钢电镜组织(T8钢退火)组织层状珠光体说明深灰色基体为铁素体,白色条状为滲碳体图9 名称过共析钢组织(T12钢完全退火)组织层状珠光体+二次滲碳体说明基体为层状珠光体,晶界上的白色网络为二次滲碳体图10 名称亚共晶白口铸铁铸态组织组织珠光体+变态莱氏体+二次滲碳体说明变态莱氏体呈黑白相间的基体,大黑块为珠光体,大黑块珠光体外围的白色滲碳体为二次滲碳体图11 名称共晶白口铸铁铸态组织组织变态莱氏体说明变态莱氏体中白色基体为滲碳体(共晶滲碳体和二次滲碳体),黑色圆状及条状为珠光体图12 名称过共晶口铸铁铸态组织组织一次滲碳体+变态莱氏体说明基体为黑白相间分布的变态莱氏体,白色条状为一次滲碳体二.钢经热处理后组织图13 名称索氏体(T8钢正火)组织索氏体说明索氏体是细珠光体,其层状结构只有在高倍金相显微镜下才可分辩图14 名称索氏体电镜形貌(T8钢正火)组织索氏体说明浅灰色基体为铁素体,白色条状为滲碳体图15 名称托氏体(45钢860℃油淬,试样心部)组织托氏体+马氏体说明托氏体是极细珠光体,在光学金相显微镜下呈黑色团絮状。
组织金相图谱汇总情况

铸件的细晶区、柱状晶区及等轴晶区.JPG(627.21 KB)
阅读权限
80
来自
山东济南
在线时间
467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8-22
最后登录
2008-5-21
查看详细资料
21.jpg
22.jpg
23.jpg
24.jpg
25.jpg
31.jpg
32.jpg
33.jpg
34.jpg
35.jpg
36.j.jpg
40.jpg
UID
6205
热处理币
61 枚
推广币
21 枚
贡献币
251 枚
阅读权限
80
来自
山东济南
在线时间
467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8-22
最后登录
2008-5-21
查看详细资料
16.jpg
17.jpg
18.jpg
19.jpg
20.jpg
UID
6205
帖子
1847
精华
1
积分
2123
热处理币
61 枚
推广币
21 枚
贡献币
251 枚
帖子
1847
精华
1
积分
2123
热处理币
61 枚
推广币
21 枚
贡献币
251 枚
阅读权限
80
来自
山东济南
在线时间
467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8-22
最后登录
2008-5-21
查看详细资料
(参考课件)金相组织

组钢织中常见金相组织
铁素体 奥氏体 渗碳体 珠光体 莱氏体 贝氏体 马氏体 魏氏组织
2
钢中常见金相组织--铁素体
铁素体是碳在а-Fe中的固溶体。它仍保持а-Fe的体心 立方晶格。碳在铁素体中的溶解度以723 ℃时为最大, 为0.02%,而在室温下溶解度仅为0.008%。铁素体的 性能接近于纯铁,硬度低,塑性好。在合金钢中溶有 合金元素的铁素体,能提高钢的强度和硬度。
奥氏体在金相组织中呈现为规则的多边形,晶界比较 直,并有孪晶现象。
淬火钢中残余奥氏体分布在马氏体针间的空隙处 奥氏体用硝酸酒精腐蚀后的颜色也为白色。 注意 :铁素体、渗碳体、奥氏体经硝酸酒精腐蚀后都
呈现白色,主要通过组织形态区分。
9
钢中常见金相组织—奥氏体
图中可见晶界 平直。明暗晶 粒是因为晶粒 取向不同,腐 蚀程度不同的一次渗碳体34来自钢中常见金相组织-莱氏体
由于合金元素使铁碳合金相图的E和S点左移,因此许 多高合金钢(如W18Cr4V和Cr12MoV)都属于莱氏体钢。
35
钢中常见金相组织—贝氏体
钢在奥氏体化后被过冷到珠光体转变温度区间以下, 马氏体转变温度区间以上这一中温度区间(所谓“贝氏 体转变温度区间”,温度在550~240 ℃)转变而成的由 铁素体及其内分布着弥散的碳化物所形成的亚稳组织, 即贝氏体转变的产物。其金相组织和550 ℃以上共析 分解的珠光体有明显不同。
无碳化物贝氏体:板条状铁素体单相组成的组织,也称为 铁素体贝氏体。形成温度在贝氏体转变温度区的最上部。 板条铁素体之间为富碳奥氏体,富碳奥氏体在随后的冷却 过程中也有类似上面的转变。无碳化物贝氏体一般出现在 低碳钢中,在硅、铝含量高的钢中也容易形成。
金相组织结构图

•
片状石墨
块状石墨
本 图 石 墨 长 度 38 , 级 别 为3 级。
PDF created with pdfFactory Pro trial version
状态:退火或时效处理。灰铁基体组织检验(皮带轮):在灰铁中,基体组织一 般为珠光体或珠光体加铁素体。在灰铸铁中,珠光体数量愈多,铸铁的强度、硬度和 耐磨性愈高。HT200珠光体数量宜大于90%
•
• •
PDF created with pdfFactory Pro trial version
• •
4、缩松破坏了金属的连续性,降低力学性能,严重时引起铸件渗漏。 5、反白口是共晶团的边界上出现许多呈一定方向排列的针状渗碳体。 一般位于铸件的热节部位。原因可能是铁水凝固时存在圈套的成分偏 析,并受到周围固体一的较快的冷却,促进了渗碳体的形成。这种缺陷 与铁水中残余稀土量过高和孕育不良有关。在反白口区域内,往往都存 在较多的显微缩松。
PDF created with pdfFactory Pro trial version
铸钢介绍
• • • • • • • • 铸钢组织特点; 一、铸态组织特点: 1、晶粒粗大,宏观组织可见粗大树枝晶,显微组织中常有不同程度的魏 氏组织。 2、成分偏析和组织不均匀。 3、存在各种铸造缺陷。 4、铸钢的铸态组织亚共析铸钢的铸态典型组织是魏氏组织,铁素体和粗 大的奥氏体晶粒。 二、铸钢热处理后的组织特点: 为了改善铸钢件的组织:细化晶粒、消除魏氏组织、减少偏析和消除 铸造应力,铸钢一般要进行热处理。由于铸件的形状较复杂、截面厚薄相 差较多、体积通常也较大,因此热处理方式一般较简单。常用的为退火、 正火、回火、淬火回火及对铸件局部表面进行高频淬火,也可进行表面化 学热处理。 1、退火根据对铸件的质量要求及铸态组织的情况,可以采用消除应力退 火、高温扩散退火、完全退火或不完全退火。
金相组织相图

组织纯铁熔点1538℃,温度变化时会发生同素异构转变。
在912℃以下为体心立方,称α-Fe;912℃~1394℃之间为面心立方,称为γ-Fe;在1394℃~1538℃(熔点)之间为体心立方,称为δ-Fe。
纯铁的强度和硬度都很低,不能用作结构材料.碳溶解于α-Fe或δ-Fe中形成的固溶体为铁素体,用α或δ表示。
δ铁素体也叫高温铁素体。
碳在α铁素体中最大溶解度为0.0218%,δ铁素体中最大溶解度为0.09%。
碳溶解于γ铁中形成的固溶体称为奥氏体,用γ表示。
碳在奥氏体中的最大溶解度为2.11%。
强度硬度低,塑性韧性好。
C具有斜方结构,无同素异构转变。
硬度很高,塑性几乎为零,是脆硬相。
Fe3石墨是稳定相,Fe3C是亚稳定相。
但是石墨的表面能很大,形核需要克服很高的能量,所以在一般的条件下,铁碳相图中的碳是以渗碳体FeC形式存在的。
3铁碳相图整个相图包含三个恒温转变:包晶,共晶、共析。
(1)在HJB水平线(1495℃)发生包晶转变:LB+δH→γJ,转变产物为奥氏体。
含碳量在0. 09%(H点)~0.53%(B点)的铁碳合金发生这一转变。
(2)在ECF水平线(1148℃)发生共晶转变:LC→γ E + Fe3C。
转变产物为奥氏体与渗碳体的机械混合物,称为莱氏体(Ld)。
含碳量在2.11%(E点)~6.69%(Fe3C)的铁碳合金都发生这一转变。
(3)在PSK水平线(727℃)发生共析转变:γs P+Fe3C。
转变产物为铁素体与渗碳体的机械混合物,称为珠光体(P)。
所有含碳量大于0.0218%的铁碳合金都发生这一转变。
Fe-Fe3C相图中还有四条重要的固态转变线:(1) GS线—奥氏体中开始析出铁素体或铁素体全部转变为奥氏体的转变线,常称此温度为A3温度。
(2) ES线—碳在奥氏体中的固溶度线,此温度常称为Acm温度。
低于此温度,奥氏体中将析出渗碳体,称为二次渗碳体记作 Fe3CⅡ,以区别液相中经CD线析出的一次渗碳体Fe3CⅠ。
金相组织相图

组织纯铁熔点1538℃,温度变更时会产生同素异构改变.在912℃以下为体心立方,称α-Fe;912℃~1394℃之间为面心立方,称为γ-Fe;在1394℃~1538℃(熔点)之间为体心立方,称为δ-Fe.纯铁的强度和硬度都很低,不克不及用作构造材料.碳消融于α-Fe或δ-Fe中形成的固溶体为铁素体,用α或δ暗示.δ铁素体也叫高温铁素体.碳在α铁素体中最大消融度为0.0218%,δ铁素体中最大消融度为0.09%.碳消融于γ铁中形成的固溶体称为奥氏体,用γ暗示.碳在奥氏体中的最大消融度为2.11%.强度硬度低,塑性韧性好.Fe3C具有斜方构造,无同素异构改变.硬度很高,塑性几乎为零,是脆硬相.石墨是稳固相,Fe3C是亚稳固相.但是石墨的概况能很大,形核须要战胜很高的能量,所以在一般的前提下,铁碳相图中的碳是以渗碳体Fe3C情势消失的.铁碳相图全部相图包含三个恒温改变:包晶,共晶.共析.(1)在HJB程度线(1495℃)产生包晶改变:LB+δH→γJ,改变产品为奥氏体.含碳量在0. 09%(H点)~0.53%(B点)的铁碳合金产生这一改变.(2)在ECF程度线(1148℃)产生共晶改变:LC→γE + Fe3C.改变产品为奥氏体与渗碳体的机械混杂物,称为莱氏体(Ld).含碳量在2.11%(E点)~6.69%(Fe3C)的铁碳合金都产生这一改变.(3)在PSK程度线(727℃)产生共析改变:γs→P+Fe3C.改变产品为铁素体与渗碳体的机械混杂物,称为珠光体(P).所有含碳量大于0.0218%的铁碳合金都产生这一改变.Fe-Fe3C相图中还有四条重要的固态改变线:(1) GS线—奥氏体中开端析出铁素体或铁素体全体改变成奥氏体的改变线,常称此温度为A3温度.(2) ES线—碳在奥氏体中的固溶度线,此温度常称为Acm温度.低于此温度,奥氏体中将析出渗碳体,称为二次渗碳体记作 Fe3CⅡ,以差别液相中经CD线析出的一次渗碳体Fe3CⅠ.(3) GP线—碳在铁素体(α)中的固溶度线(共析温度以上) .跟着温度降低,铁素体中含碳量升高.(4) PQ线—碳在铁素体(α)中的固溶度线(共析温度以下).在727℃时,铁素体含碳量为0.0218%,在600℃时仅为0.008%,温度降低时铁素体中将析出渗碳体.留意: 液相中析出的渗碳体为一次Fe3CⅠ;奥氏体中析出的渗碳体为二次渗碳体,Fe3CⅡ;铁素体中析出的渗碳体为三次渗碳体Fe3CⅢ .两个磁性改变的温度线:(770℃)线暗示铁素体的磁性改变温度(居里温度),常称A2温度.230℃虚线暗示渗碳体的磁性改变温度.★含碳量小于0.0218%的铁碳合金则称为工业纯铁.★含碳量在0.0218%~2.11%的铁碳合金无共晶改变,有共析改变,称为钢.★含碳量大于2.11%的铁碳合金有共晶反响,称为铸铁.铸铁依据其室温组织又可分为三类.a.亚共晶铸铁:2.11%<C%<4.3%的铁碳合金b.共晶铸铁:C%=4.3%的铁碳合金c.过共晶铸铁:4.3%<C%<6.69%的铁碳合金钢依据其室温组织又可分为三类.a.亚共析钢:0.0218%<C%<0.77%的铁碳合金b.共析钢:C%=0.77%的铁碳合金c.过共析钢:0.77%<C%<2.11%的铁碳合金铁碳合金在固态下消失的几种根本组织:1.铁素体铁素体是碳消融在α-Fe中的间隙固溶体,体心立方晶格,其溶碳才能很小,常温下仅能消融为0.0008%的碳,在727℃时最大的溶碳才能为0.0218%.因为铁素体含碳量很低,其机能与纯铁类似,塑性.韧性很好,伸长率45%~50%.强度.硬度较低.2.奥氏体奥氏体是碳消融在γ-Fe中的间隙固溶体,面心立方晶格.其溶碳才能较大,在727℃时溶碳为0.77%,1148℃时可溶碳2.11%.奥氏体塑性好,是绝大多半钢种在高温下进行压力加工时所请求的组织.奥氏体没有磁性.3.渗碳体渗碳体是铁与碳形成的金属化合物,其化学式为Fe3C.渗碳体的含碳量为 6.69%,熔点为1227℃.硬度很高,塑性.韧性几乎为零,脆性很大.在铁碳合金中有不合形态的渗碳体.4.珠光体珠光体是奥氏体产生共析改变所形成的铁素体与渗碳体的机械混杂物,其形态为铁素体和渗碳体薄层瓜代散布.用符号P暗示,含碳量为0.77%.其力学机能介于铁素体与渗碳体之间,决议于珠光体片层间距,即一层铁素体与一层渗碳体厚度和的平均值.5.莱氏体莱氏体是液态铁碳合金产生共晶改变形成的奥氏体和渗碳体的机械混杂物,其含碳量为 4.3%.当温度高于727℃时,莱氏体由奥氏体和渗碳体构成,用符号Ld暗示,成为莱氏体.在低于727℃时,莱氏体是由珠光体和渗碳体构成,用符号Ld’暗示,称为反常莱氏体.莱氏体的基体是硬而脆的渗碳体,所以硬度高,塑性很差.纯金属在凝固时,其理论凝固温度(Tm)不变.当液态金属中的现实温度低于Tm时,就引起过冷,这种过冷称为热过冷.在合金的凝固进程中,因为液相中溶质的散布产生变更而改变了凝固温度,这可由相图中的液相线来肯定,是以,将界面前沿液体中的现实温度低于由溶质散布所决议的凝固温度时产生的过冷,称为成分过冷.成分过冷可否产生及其程度取决于液―固界面前沿液体中的溶质质量浓度散布和现实温度散布这两个身分.成分过冷是合金凝固有别于纯金属凝固的重要特点.偏析是指化学成分的不平均性.只有当合金在凝固时体积压缩,并在铸件中间有孔隙时才干形成反偏析.比重偏析平日产生在结晶的早期,因为初生相与溶液之间密度相差悬殊,轻者上浮,重者下沉,从而导致高低成分不平均,这称为比重偏析.显微偏析可分为胞状偏析.枝晶偏析和晶界偏析3种.马氏体含碳量与硬度的关系贝氏体改变使样品概况产生浮凸,在上贝氏体形成时可不雅察到群集的条状浮凸,而下贝氏体则是多向散布的针状浮凸.上贝氏体是由平行的铁素体板条(含较高密度的位错)及散布于板条间或板条内的渗碳体所构成的,渗碳体的散布偏向根本上是平行于铁素体条的发展主轴.下贝氏体中碳化物经测定重要为六方点阵的ε-碳化物,是一种亚稳相.当等温时光延伸时,ε-碳化物就逐渐改变成稳固的渗碳体相.钢中贝氏体是铁素体和碳化物构成的两相组织,随改变温度改变和化学成分不合.偏晶改变:一个液相L1分化为一个固相和另一成分的液相L2的恒温改变.合晶改变:由两个成分不合的液相L1和L2互相感化形成一个固相的改变.熔晶改变:由一个固相恒温分化成一个液相和另一个固相的改变.共析改变:必定成分的固相在恒温下生成别的两个必定成分的固相的改变.包析改变:两个必定成分的固相,在恒温下改变成一个新的固相的改变.二元系各类恒温改变图型断定合金的热处理可能性:1.没有固态相变的合金只能进行清除枝晶偏析的集中退火,不克不及进行热处理2.具有同素异构改变的合金可经由过程再结晶退火和正火热处理细化晶粒3.具有消融度变更的合金可经由过程时效处理强化合金4.具有共析改变的合金,先加热形成固溶体相,然后快冷,则共析改变被克制而产素性质不合的非均衡改变,或者机能不合的组织.奥氏体的组织平日是由等轴状的多边形晶粒所构成,晶内常可消失相变孪晶.表3-1 管线钢不合组织构造的根本特点** 所谓针状铁素体,其本质是粒状贝氏体.贝氏体铁素体或是粒状贝氏体与贝氏体铁素体构成的复相组织. \Ar1 –冷却时,奥氏体向珠光体改变的开端温度.AC3 –加热时,先共析铁素体全体改变成奥氏体的终止温度.Ar3 –冷却时,奥氏体开端析出先共析铁素体的温度.Accm –加热时,二次渗碳体全体融入奥氏体的终止温度.Arcm –冷却时,奥氏体开端析出二次渗碳体的温度.平日把加热时的临界温度加注下标“C”,冷却时的临界温度加注下标为“r”铁素体为平均通亮的多边形晶粒..渗碳体不会被硝酸酒精溶液腐化,所以在显微镜下显示白亮色彩.珠光体在高倍显微镜下可以看到是条状渗碳体散布于铁素体机体上,在低倍显微镜下呈片层状特点.纵向取样,沿着钢材的锻轧偏向进行取样.重要磨练内容:非金属搀杂物的变形程度.晶粒畸变程度.塑性变形程度等.横向取样,在垂直于钢材锻轧偏向取样.重要磨练内容:金属材料从表层到中间的组织.显微组织状况.晶粒度级别.碳化物网.表层缺点深度.氧化层深度.脱碳层深度及热处理镀层厚度等.缺点或掉效剖析取样,应包含零件的缺点部分在内.例如,包含零件断裂时的断口或取裂纹的横截面,取样时应留意不克不及使缺点处在磨制时被毁伤或者消掉.。
金相图谱内容说明

图谱文字说明第一部分金相图谱一.铁碳合金平衡组织图1 名称铁素体(工业纯铁退火)组织铁素体说明等轴多边形晶粒为铁素体,黑色线条为晶界图2 名称奥氏体(T8 钢950 ℃加热)组织奥氏体说明白色多边形晶粒为奥氏体,黑色线条为晶界。
高温下部分晶粒已合并长大,形成了混合晶粒图3 名称渗碳体(从珠光体中电化学分离出来的滲碳体片)组织渗碳体片说明从珠光体中分离出来的渗碳体片,其形状是不规则的,一侧鸡冠似的形状,某些部位有孔图4 名称亚共析钢组织( 20 钢退火)组织铁素体+ 珠光体说明白色块状为铁素体,因放大倍数低,层状结构未能显示出来,珠光体呈黑色块图5 名称亚共析钢组织( 45 钢退火)组织铁素体+ 珠光体说明白色块状为铁素体,黑色块状为珠光体图6 名称亚共析钢组织( 60 钢退火)组织铁素体+ 珠光体说明白色网状分布的为铁素体,珠光体呈黑色块状图7 名称共析钢组织(T8 钢退火)组织层状珠光体说明层状珠光体是铁素体和滲碳体的层状组织,因放大倍数较低,且分辨率小于滲碳体层片厚度,故只能看到白色基体的铁素体和黑色线条的滲碳体图8 名称共析钢电镜组织(T8 钢退火)组织层状珠光体说明深灰色基体为铁素体,白色条状为滲碳体图9 名称过共析钢组织(T12 钢完全退火)组织层状珠光体+ 二次滲碳体说明基体为层状珠光体,晶界上的白色网络为二次滲碳体图10 名称亚共晶白口铸铁铸态组织组织珠光体+ 变态莱氏体+ 二次滲碳体说明变态莱氏体呈黑白相间的基体,大黑块为珠光体,大黑块珠光体外围的白色滲碳体为二次滲碳体图11 名称共晶白口铸铁铸态组织组织变态莱氏体说明变态莱氏体中白色基体为滲碳体(共晶滲碳体和二次滲碳体),黑色圆状及条状为珠光体图12 名称过共晶口铸铁铸态组织组织一次滲碳体+ 变态莱氏体说明基体为黑白相间分布的变态莱氏体,白色条状为一次滲碳体.钢经热处理后组织图13 名称索氏体(T8 钢正火)组织索氏体说明索氏体是细珠光体,其层状结构只有在高倍金相显微镜下才可分辩图14 名称索氏体电镜形貌(T8 钢正火)组织索氏体组织 回火托氏体 马氏体图 16图 17图 18图 19名称 托氏体电镜形貌 组织 托氏体 说明 灰色基体为铁素体,白色条状为滲碳体 名称 回火索氏体 (45 钢 860 ℃水淬 ;600 ℃回火 ) 组织 回火索氏体 说明 回火索氏体是细粒状滲碳体和铁素体基体的混合物 名称 回火索氏体电镜形貌 组织 回火索氏体 说明 基体为铁素体 ,白色颗粒为滲碳体 说明 回火托氏体是铁素体基体和极细小颗粒状滲碳体的混合物 说明 浅灰色基体为铁素体,白色条状为滲碳体名称 托氏体 (45 钢 860 ℃油淬 ,试样心部)组织 托氏体 + 马氏体 说明 托氏体是极细珠光体, 在光学金相显微镜下呈黑色团絮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r12MoV未热处理时工件上存在内裂纹,工件高度=60毫米。反面没有裂纹
原材料Cr12,Φ90mm.共晶碳化物>>8级.
原材料Cr12,Φ90mm.共晶碳化物>>8级.
碳钢脱碳
图片1
图片2
铸铁金相
不锈钢(铸) Delta Ferrite 内的 carbide, 以类似 Fine Pearlite 的型态呈现,并非黑黑的一大块. 需放大 2000 ~ 3000 倍 才可看出。处理後, 碳化物固溶入铁素体"岛屿"(islands of delta Ferrite),
组织金相图谱大汇总
Cr12MoV热处理淬火以后共晶碳化物内裂纹
Cr12MoV原材料莱氏体共晶碳化物角状化; 碳化物拖尾及链状
GCr15材料低倍组织检验 Ф165mm原材料(图1-4)发现在切片横截面上近中心区域呈现颇多的细长条发纹,裂纹 二侧呈锯齿形,是典型的白点裂纹,按1979-80标准中Ф150-250mm规格评定,白点裂纹 为2级,属不合格材料。
图片2
图片3
图片4
图片5
图片6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图片7
JIS SUJ2 轴承钢两种淬火温度的组织
正确淬火温度: >/~ 800 C. 两相区, 淬回後: 碳化物微粒分布於 回火 Martensite. 以碳化物微粒抵抗磨耗
错误淬火温度: >900 C. >Acm 单相区 (碳化物微粒全不见了), 淬回後: 残奥 (残奥无硬度可言) + 回火 高 碳 Martensite(相变化膨胀大 易淬裂).
故看起来乾乾净净. 切削性与耐蚀性获得提升
图片1
图片2
图片3
晶界上的氮化物
大型塑料射出机的 tie bar, 直径约 250 mm. 疲劳断裂送验, 致命杀手是晶界上的氮化物薄 膜 iron nitride film 最后一張才是1000X, 前面那張是500X. 晶粒內也有小段氮化物析出.
图片1